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教育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音乐教育
当今社会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由于天生身体上的缺陷,导致他们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接受相同程度的教育。在此背景下,很多专家学者将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笔者检索了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和自闭症儿童音乐教育的文献97篇,经过研读,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作如下分析。
一、特殊儿童音乐教育问题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是指通过音乐独特的形式针对不同缺陷、不同程度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受到许多专家的青睐并且投入研究,在特殊儿童教育方面产生很大成果。李小威认为“特殊音乐教育与研究的主要力量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其次是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连赟分别介绍了美、英、日三国的特殊教育,美国重视特殊音乐教育,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学资源;英国的音乐课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课程,且对特殊音乐教育师有专门的培训;在日本,除了聋哑、盲人、养护学校及普通小学中的特殊教育班均开设了音乐课。一些学者把乐器教学融入到特殊教育中,将钢琴运用在特殊教育中的郭洁表示“特殊的音符领悟,促进他们学科的发展”。还有将现代的流行音乐与特殊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李亦辉、郝文涛,因为流行音乐较为贴切人们的生活,常常会使特殊儿童常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帮助特殊儿童适应现实生活。
二、自闭症儿童音乐教育问题
音乐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研究促进了特殊教育这一领域的进步,且有一定的成效,通过音乐教育也产生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有效的促进了音乐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有效建设,刘英曼发现很多自闭症儿童都存在着声音敏感的问题,提出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必须严格控制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孙韵通过对6名孤独症学生的研究表明,在音乐教学中要“以体态助说话”,正确使用体态语言对儿童进行辅助教学,即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加沟通能力。宋丽晓认为要从节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的手势和学生感兴趣的图片、音乐和游戏等活动方面入手。马骁将肢体动作、舞蹈、语言等结合在一起的,强调了节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大量采用了节奏性乐器,将欧洲、亚洲、非中的各个时代的打击乐器进行改良,并被称为“奥尔夫乐器”。在对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教育的意义方面,龚文嘉提到了“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反映他们心理各方面的成长状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心理成长。
三、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随着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方法逐渐增多,在音乐治疗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专家日益增加,宋博媛、郭卫利通过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结果表明“儿童音乐治疗的基本训练方法有律动、跳舞、歌表演、为乐器伴奏等”,治疗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张焱结合了音乐治疗、结构化教育以及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一例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进行了行为训练,结果表明在提高主动语言表达的动机、转化和改善刻板行为、提高其社会适应情绪与交往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国外的很多教育家的教学法在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方面也有所帮助,黄牧君提到了德国的音乐治疗师格特鲁德、卡罗尔和耶加德依据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并形成了系统化的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他表示“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灵活的活动方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音乐感知、身体律动、言语表达、情感体验的机会”。对奥尔夫音乐同样有研究的张墨文、郑舒婷也介绍了国内外自闭症的相关研究,在经过奥尔夫音乐治疗后,自闭症儿童的感知、交流、协调、创造、思考、理解、记忆等能力都有很明显的提高。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不的进步,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自闭症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的音乐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通过对此类文献的研读,笔者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其一是师资方面,特殊学校的音乐教师很多是普通师范类院校毕业,之前很少涉及到特教行业,缺少专业的训练,因此在教师入职前,应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加强教师的整体水平。其二是教材和课程方面,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普通音乐教材,但这些教材未必适用于特殊儿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供音乐教室上课使用的器材较少,学校应找到适合自闭症儿童使用且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音乐教材,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其三是不注重个别教学,大部分学校都是给学生进行同一内容、同一形式的音乐课程,没有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集体授课的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对其制定不同的音乐教学计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作者:李叶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小威.中国大陆特殊儿童音乐教育(1995—2012)研究现状分析[J].音乐大观,2013,10:12-13.
[2]连赟.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3]郭洁.钢琴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4]李亦辉,郝文涛.流行音乐对特殊音乐教育的推动作用及现实意义[J].通俗歌曲,2015,04:62.
[5]刘英曼.音乐教育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影响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6]孙韵.孤独症儿童音乐教学方法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宋丽晓.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中集体活动课模式探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07:71-72.
[7]马骁.音乐在自闭症儿童行为认知功能改善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2,05:42-45.
[8]龚文嘉.浅析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J].黄河之声,2009,19:106-107.
[9]宋博媛,郭卫利.个性化音乐治疗在自闭症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音乐大观,2014,11:142-143.
[10]张焱.音乐治疗干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行为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08:38-43.
特殊教育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 高等音乐教育 音乐治疗 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上的缺陷,不同程度地影响特殊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受教育的形式。为了使特殊儿童能在后天环境的刺激和训练下激发出潜能,达到身心平衡,各特殊学校及机构迫切希望能针对特殊儿童开展音乐治疗。无奈现有音乐治疗人才(教师)稀缺,使特殊学校和机构无法如愿开展音乐治疗。即使有的学校和机构开展了音乐治疗,也是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我院为了顺应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急社会所急,在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上,调整了我院人才培养的规格,增设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双师应用型”人才(教师),即有双重能力的音乐教师——既具有较高的音乐教育水平,又具有一定的音乐治疗能力。
一、概念的界定
通过对音乐教育、音乐治疗及我院音乐教育现状的了解,对特定教育环境下音乐治疗人才的培养,即高等音乐教育背景下音乐治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1.音乐教育。
高等音乐教育是培养综合性的,具有音乐及其他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能够胜任国民基础音乐教育合格的音乐人才。它强调高等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掌握音乐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音乐实践技能,还要接受过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能够从事音乐教育的基本能力和具有一定音乐教育的研究能力。这样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现代国家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又使高师的音乐教育办学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2.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一门融合多重学科于一身,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以促进特殊需要者的身心健康。以布鲁夏的阐述来看:音乐治疗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而且是人际关系的过程的。作为一种艺术,音乐治疗是由科学方法组成的,聚焦在人际关系的过程上。作为一种科学,它充满了艺术的活力,以及治疗师与治疗对象充满人性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这一过程是被艺术所推动和促进,被科学所引导。①这使我们认识到,音乐治疗是一个长期、严谨、系统的干预过程,过程中治疗师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发展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教育不能等同于音乐治疗。
3.音乐教育背景。
首先,我院的音乐教育专业是三年制的专科教育,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和专科课时总量的限定下,在达到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达到音乐治疗方向的培养目标。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将它们有机地集合,使其相互依赖,且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双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次,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源,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个体的音乐素质及能力也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学生不及普通师范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在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实践创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中创设利于学习、成长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建构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内容应包括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诸多因素的思考,还应该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同类专业办学模式的基础上,集众家所长,既符合基础教育需要,又适应新的课程标准,还要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对音乐治疗人才的需求及当前毕业生去向多元化的趋势,从而为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毕业生的就业与就业的多种选择提供良好的前期服务。
1.培养目标的客观、准确及宽泛化。
历年来我院音乐教育专业均以为特殊学校输送合格的音乐师资为培养目标。回顾多年来音乐教育毕业生的分配去向,个别去中学、大部分去特校、少部分去幼儿园者有之;到省市残联下属机构、私立特校、各类机构、普通小学、甚至改行者也有之。随着特殊教育音乐师资(尤其是城市)的相对饱和,音乐教育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以及社会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特教学院的音乐教育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仅仅面向特殊音乐教育,而是面向整个社会大的音乐教育,并且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笔者认为,我院的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为各类不同层次、不同体制的特殊学校及各类机构需要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工作者的单位、部门,培养既能从事音乐教育,又能开展音乐治疗工作的合格人才。
2.课程在传授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满足多元化需求。
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除公共课外,专业课主要分为音乐理论与音乐治疗基础必修课、音乐技能基础及与音乐治疗相关的必修课、教育类必修课、主修方向限选模块课、专业任选课等类别。
(1)音乐理论类基础必修课和音乐治疗必修课应重应用、重基础、内容实用化。理论类课程包括基础和声、舞蹈、特教概论、基础教育学、音乐治疗学基础和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音乐治疗方法技术、音乐治疗评估方法、音乐课程教学论等课程。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MIDI音乐制作、打击乐演奏等实际应用能力。设置具有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特色的课程,即在适当精简、压缩各门课程课时的前提下,适当加大音乐治疗方面的课时量,并在教学中注重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转化成音乐治疗的实际应用能力。
(2)增设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治疗技能实践类课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加大训练与实践,各音乐技能及相关音乐知识渗透的教法课程,为此特建议开设音乐治疗技术训练与实践课,各音乐技能在音乐治疗中的使用训练课程,如:打击乐器的演奏、歌唱、即兴活动的设计等,从而为音乐治疗实务操作能力的提高及对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概念上混淆认知扫清障碍,同时为毕业生求职奠定良好基础。
(3)教育类课程应面向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能力扎实化。教育类基础课必须面向基础教育及干预,进一步思考应如何完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并将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纳入到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课程中,从而加强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如:特殊学校音乐教学设计、小学音乐教材研究与实践、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发展概论等。
(4)主修方向类课程系列化、学生主体化。建议充分考虑多元化特殊教育市场的需求,结合我院师资状况,设置多方向、多模块的课程组合,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限定选修(必须达到选修方向要求)其中某个方向模块,如:基础手语、基础盲文、手语舞蹈、儿童画、手工等。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创业、择业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广阔空间。
三、建构音乐治疗学科合理的考评体系
在教育理论中,考评是维系品质的保证。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课程考评方式主要是:一方面遵循音乐治疗课自身学科和课程属性规律,另一方面遵循音乐治疗人才培养的规律。在统合上述两个规律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教育评价理论及国内外音乐治疗人才评估方法,充分发挥考评的检查、管理、导向和促进作用。对传统单一考试方法进行改进,以下是考评方式的几个方面。
1.从传统目标、结果取向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
目前,音乐治疗类的课程采用闭卷为主,开卷为辅的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仍是普遍做法,它是典型的“结果取向评价”模式。它重视的是教育结果的实现,忽视教育者自身因素,以及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音乐治疗类课程采用此评价模式易造成学生的知与行分离,从而影响音乐治疗类课程的实效性。建议在今后,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强调学生个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评价目标应着眼于未来发展。应采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的科学的评价模式。发展性评价理论对音乐治疗类课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音乐治疗类课程要敢于将发展性评价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使考评成为促进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素质的动力。
2.对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两个过程实施考评。
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结合改变了以往音乐治疗类课程以“听”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将理论与体验、学习与实践两大环节结合起来培养人才。以前,音乐治疗类课程实践教学因受场地、师资、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使得音乐治疗类课程只能局限于课堂内的听讲上。鉴于此,音乐治疗类课程要以考评环节为突破口,依据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在专业实践教学场所——音乐治疗室中,形成音乐治疗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实务操作考核权重,使考评立足于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两个过程。
3.实现由校内教师单向考评向校外教师双向考评转变。
校内学习和治疗室操作与校外社区、敬老院等实践机构相结合,强调发挥校内和校外的各自优势以培养人才。校外实践单位参与音乐治疗类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顺应了高等音乐教育背景下音乐治疗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又有效弥补了传统单一教师实施考评的不足。
4.考评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突出“音乐治疗特色”。
当前音乐治疗类课程依然沿袭了音乐教育的做法,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结合特征不明显,滞后于中外音乐治疗的教育教学,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仍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与实践教学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背离。因此,需要改变考评内容重教材理论的趋向,根据音乐治疗教育自身的特色,将考评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考查。
总之,考评是“杠杆”和“指挥棒”,考评的改革可以带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育内容的变革。促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继续和深入,使高等音乐教育背景下音乐治疗人才(教师)培养模式趋于完善,使音乐治疗类课程能更好地适应音乐治疗人才(教师)的培养。
注释:
①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No3.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1).
[2]许凌.中外高校课程设置比较[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3]曹翎.简论对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6).
[4]冯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J].音乐探索,2003(1).
特殊教育治疗方法范文3
1.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0月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就诊确诊为孤独症的60例患儿,除外其他类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特定性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及继发的社会情感问题,伴绪/行为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和Rett综合征等。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再采用系统随机分为头电针结合特殊教育组(治疗组)和特殊教育组(对照组),每组30例。按照纳入标准,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研究。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由院内专家专人负责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孤独症”的诊断标准,符合ICD-10中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1.1.3纳入标准第一诊断符合孤独症诊断标准,或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治疗;年龄在2.5~6岁之间,性别不限;能够坚持系统的康复治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4排除标准
第一诊断符合孤独症诊断标准,但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治疗;年龄<2.5岁或>6岁;伴有癫痫发作者;合并严重感染、心肺疾患或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不能够坚持系统治疗者。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1)头电针治疗:①第一组穴位:百会、四神针、神庭、本神;②第二组穴位:头维、上星、定神针、脑户、脑空。刺法:选择华佗牌针具30号1.5寸(40mm),选好穴位平刺进针,沿皮刺入帽状腱膜下1~1.5寸。百会、神庭、本神由前向后沿头皮刺入,四神针针尖向外平刺,头维、上星向后上方沿皮刺入,定神针由上向下刺入,脑户、脑空向下沿皮刺入。紧贴骨膜行针,针深近25mm,以抽气法运针10次,行强刺激,以针下有向内吸附感为度,留针2h,前30min百会、神庭、本神、头维、定神针穴给予电针(华佗牌SDZ-Ⅱ型电子诊疗仪)治疗,选用连续波,输出频率1~100Hz可调,输出电流≤50mA,电针30min后停止,继续留针期间坚持带针功能训练,行针3次。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穴位每次选择一组治疗,每天1次,隔周交替使用。(2)特殊教育:对异常行为矫治包括正负强化、系统脱敏、消退法、暂时隔离、惩罚法。正强化正确选择要强化行为,有效选择强化物,逐渐脱离强化程序;负强化应明确目标行为,选择适当厌恶刺激,选择警告刺激,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诱因。根据病情制定个体行为矫治方法,每周治疗6次,每次40min,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接受上述特殊教育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治疗前后评定总有效率。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由评估师从感觉、交往、运动、语言、自理5个能区进行评估。评估人员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专业学习班培训的专业人员完成,严格按照量表内容评估。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ABC总分降低>5分;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ABC总分降低3~5分(含5分);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ABC总分降低≤3分。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BC量表治疗前不同能区功能比较
治疗前分别从感觉、交往、运动、语言、自理5个能区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两组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
2.2ABC量表治疗后不同能区功能比较
治疗后分别从感觉、交往、运动、语言、自理5个能区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医教结合综合干预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不同能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2.3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P<0.05)。
3讨论
孤独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综合征。其行为异常影响日常交往能力,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临床无疗效确切的药物治疗及训练方法。国内治疗该病主要以特殊教育及康复训练为主。现实是患者治疗周期长,起效慢。我院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特点,结合我国传统中医针灸的优势,以“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为治疗法则,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将中医针灸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来改善孤独症患儿异常行为,提高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孤独症原发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尤其与人的情感行为、智力活动、语言功能等关系紧密[5]。而脑为人体生命中枢,主管人的各种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头穴主要通过针刺头部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相关的记忆、思维、语言等头皮相应投射区,可起到加快投射区域局部血液循环,迅速建立起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增加脑组织的血氧供应量,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力,改善语言、适应行为障碍等疗效。其次,研究发现头皮穴位也是磁场的聚注点,针刺可以直接改变和影响生物的电磁特性,发挥调整中枢机能的平衡作用[6]。针刺督脉之百会穴,脑的精气能输注于百会,并循督脉环转而敷布头盖。清代张志聪注释说:“谓督脉之百会,督脉应天道之环转复盖”,可调节大脑功能;神庭为督脉脉气所发,为脑内元神所藏之处,主治与神志有关的病症。本神足少阳胆经脉气所发。《内经》说:“胆气升,则十一脏皆升”;“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五脏皆分主神志,故为神之本”。头维、上星、定神针位于前额部,而大脑额叶又是情感智力所在,局部取穴治疗情绪行为、智能障碍疾病,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功效;四神针位于四神聪之外侧,其在脑的投影区域更宽广,针尖向外平刺,扩大刺激范围,镇静益智,提高疗效。脑户,督脉之经穴,交汇于足太阳。《难经》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本穴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经气出入脑中之门户。脑空为通脑之孔窍。此二穴为调整脑络之气的要穴。针刺采取运气法靠指的暴发力向外速提,而针体不动,如此反复,强刺激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即时效应。其次,采用电针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促进气血循环等作用,选择连续波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加强针灸对穴位的刺激。
临床预试验资料表明,头电针治疗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个别患儿进针时触及毛细血管,拔针未急按针孔,出现头皮血肿或出血,及时按压处理,未留有特殊不适,且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证明头电针治疗安全有效。特殊教育采取正负强化、系统脱敏、消退法、暂时隔离、惩罚法。环境的影响可改变神经元的大小、脑结构总体重量、个别突触的数目和结构,并增加神经元间的连接和神经通路。学习和训练可以改变神经元的反应性,这种现象在大脑皮层是普遍存在的[7]。
特殊教育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智障儿童;存在问题;处理措施
一、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不能较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特别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智障儿童甚至连3-5分钟也难以做到。例如:儿童小李,上课时总是坐立不安,左顾右盼,没有目光接触。不停地向教师索要东西,甚至趁人不注意时随意拿玩具,有时还会干扰其他智障儿童上课。
2.冲动、攻击、自伤行为。在智障儿童中,男孩子发生冲动、攻击行为的比较多,中度者主要表现为冲动、辱骂他人、破坏物品等行为,幼小者主要表现为以好打、咬人或物品来发泄情绪。例如:儿童小青,患有自闭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较严重的攻击行为和自残现象。只要有长发的女性出现在她的视线内,便会很快地抓住那人头发不放,口中大喊其名字。喜欢向他人索要食物,如得不到时就用手抠破自己的脸,得以发泄。
3.退缩行为。退缩行为在学龄前期正常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而在年龄较大,特别是程度重的智障儿童中,常表现有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过分依恋亲人等,例如:儿童贵贵,从小就胆小、怕见生人,对周围不熟悉、不常见的人会有强烈反应,会不停地大哭,直到有亲密的人抱起才会逐渐停止。
4.异常。从正常儿童心理发展看,一般3~5岁的儿童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提示下分辨出男女性别。因智障儿童自身自控能力差、行为规范意识也较为低下,都会以某些特定的行为来掩饰自身心理的缺陷。例如:一些智障男孩不分场合、地点随意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一些智障女孩常用力夹紧双腿,或两腿用力夹紧摩擦以刺激外生殖器,还有的会时常抓挠下身。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儿童或教师,在智障儿童中也较常见。
5.异食行为。表现为吞食非食物性的物质,如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头发、污物等,由于吞食的异物难以消化,导致消化系统的紊乱。例如,儿童小青,异食行为表现为抓扯自己的身体皮屑吃,自己无法控制。
二、特殊教育中智障儿童问题的处理措施
1.对智障儿童的心理辅导。家长、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平时对待智障儿童都可采纳“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原理方法进行多方位辅导,即多支持、鼓励、接纳、安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稳定的情绪,促进发展健全的人格。
首先用鼓励赞扬的话语,公正客观的评价等方式让智障儿童体验自信。多鼓励赞扬儿童,要对智障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肯定。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用欣赏、激励等良好情感手段,使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能受到重视。多以肯定的态度来对待智障儿童,全方位地为智障儿童提供支持。要给儿童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儿童,了解智障儿童的身心需要,分析智障儿童的心理状态。并且要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和能力确立适当的评价标准。例如:有一个在学习上极困难、懒惰的智障儿童,但他也会有一些积极地举动,像是抢着打扫清洁、到垃圾等行为。此时根据智障儿童的行为,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夸奖,以及引导其更积极地做其他事情,比如:“你真棒,打扫得真干净,如果你学习也这么积极,那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肯定更加喜欢你。”如此一来,及时、充分地给予智障儿童鼓励,让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树立自信心,渐渐克服懒惰行为,积极学习。
其次让儿童体验成功,帮助智障儿童树立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给每个智障儿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智障儿童试一试,做一做。自信可以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在实践活动中,多提供一些机会根据每个智障儿童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到了起床、用餐、上下课时间时,可以鼓励儿童独立吃饭、穿衣、收拾玩具、打扫教室。这不仅能锻炼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还使智障儿童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能行”,体验成功的喜悦。
2.对智障儿童的行为治疗。在智障儿童的治疗上,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矫正法,例如:认知、感觉统合等专门训练,奖励、暂时隔离、系统脱敏、忽略消退等方法。同时在治疗期间还需要结合智障儿童康复的具体情况不定期更改治疗方法或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
3.对智障儿童要及时转介。如果儿童出现严重情绪、行为异常难以控制或造成危害时,如严重的攻击行为、兴奋躁动、严重抑郁、焦虑情绪或者智障伴有的重性精神病,应马上转介到有关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如药物干预、住院隔离等。
三、总结
智障儿童与我们一样,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权享用社会资源。虽要依赖别人,但都有能力独立起来。同时,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他们也能发挥潜能,不但能懂得自我照顾,也可以帮助别人。所以,对智障儿童的帮助是义务也是道德,我们应该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改变他们,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银春铭,《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6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特殊教育治疗方法范文5
本次实习工作为期三十五天,共分为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们根据分好的四组下到各个部门各学习一天,第二阶段集中培训,第三阶段根据自己的意愿深入到部门学习,机构领导为我们考虑的很周全,这一时间上的分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启蕊,了解特殊教育,能够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特长,完成实习工作。
第一阶段的实习工作让我感觉到很迷茫,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特教专业的学生,对特教知识懂得太少,不知道从何去入手,在各个部门学习的时候感觉离我们社工太远了,不知道怎么去用社工知识和特教知识去结合运用。这个问题整整困惑了我一周,直到廖老师的那些话才解开了我的迷惑,感谢廖老师那些肺腑之言。
带着第一阶段实习中的问题进入了第二阶段的集中培训,把不懂的问题放在了这一阶段重点去学习,不仅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学到了很多很多的新知识,在这一阶段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比如什么是iep,iep的制定与实施,如何备课和听课,如何驾驭课堂,还有脑瘫的定义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对其的作用,等等一些模块的学习让我们逐步感觉离特教越来越近,虽说讲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但是这些离我们很近,都是最实用的,老师说过特殊教育不是一两天能够说清的,也不是一两个月能学会的,思想汇报专题没错以后的路还很长,还靠自己的努力去学习,我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更加理解了特殊教育,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通过一周的学习,终于轮到把理论得到实践的时候了,我很有幸的在第三阶段被分到了职教部,在这里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和崔老师每天都负责带学生去社区,参加社区之家的活动,虽说每天都是重复的,但是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做人的道理,还是居家的方法。我觉得每天都在做同样的的事,但是能做好那才是最重要的,才是一种收获。在启蕊的一个多月里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带着同一个人,或许会有些单调,但是特殊教育不可能有太多的色彩,因为他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当培训结束后我的工作安排就一直固定没有改变过,早上八点到班级配合班主任老师老师给孩子测量体温,八点半出发带三个孩子去买菜,之后去社区之家教孩子们做饭,紧跟着就是会餐时间,看着大家辛苦做出的饭菜,每个人都是快乐的,吃完饭就陪他们午休,下午上一些体能课和个训课,就这样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看起来简单的一天,实际上会付出很多的,他们完全没有安全的意识,所以在切菜等等方面,都要多加小心和关注。
特殊教育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随班就读 问题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96-02
一 前言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对于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1年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我国0~6岁精神残疾的儿童已有10.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自闭症儿童,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多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尚无任何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所以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依靠长期的康复训练帮助患儿逐渐好转,以期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故在面对如此庞大的自闭症群体时,国内新建了许多自闭症康复机构,旨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长期)的康复训练。而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一部分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生活自理、语言和社会交往等能力都到达了一定水平。他们与同龄儿童一样,需要接受规范的学龄教育。
1994年,沙拉曼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全纳理念:注重教育的公平、公正,追求全体学生包括残疾儿童都能接受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反对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在此之后,世界各国都依据国情为本国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了相应的全纳教育服务。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推行了随班就读的教育安置模式,即让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显示: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自闭症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群体中的一员,也享有在普通小学就读的权利,也享受相关政策的支持与辅助。自闭症儿童的随班就读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 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
我国在1982年由精神病专家陶国泰教授首先报道了四例自闭症后,国内确诊率日见增多,自闭症的研究与康复日益发展起来。经过专业且完善的康复训练后,一部分康复效果较好的自闭症儿童可参与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而他们的
就学问题迫在眉睫。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符合标准的残疾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就读。自闭症儿童在经过测评后,通过随班就读进入普通小学,开始新的挑战——集体生活、课业压力等等。
三 自闭症儿童在随班就读中存在的问题
1.支持系统不完善
随班就读正处于发展阶段,2003年,教育部基教司颁发了《关于开展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区)工作的通知》。虽然有了法律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但随班就读政策的权威性和实际法律效力较低,随意性较大。随班就读的政策目标与实际的执行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且目前随班就读的服务对象主要以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和智力障碍的儿童为主。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资源教室不能提供较为全面的教学服务。自闭症儿童的后续教育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缺乏义务教育后教育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等。
2.普通教师特殊教育理念的落后
首先,我国普通学校的教师在师范院校未学过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多数教师还是第一次接触自闭症儿童,对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及教学方法掌握较少或不全面,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了解不足,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面对他们出现的怪异行为、情绪和语言等问题,难免会显得无从下手。在处理行为问题时,多使用常规的教育方式,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长此以往,会强化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也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同时,普通教师受到专业的限制,无法独立制订完善的自闭症儿童个别教育计划,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针对普通教师的随班就读师资培训,虽然在不少地区已经开展,但力度还不够,普及面较窄,不能满足普通教师的学习需求。
3.普通班级人数过多
在中国,班级人数多,一般在50人左右。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过大,难以兼顾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在班级内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及内容时,主要时间和精力应用在普通学生身上,无法顾及自闭症儿童,故对于自闭症儿童常是放任自流的状态。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严重落后,在较为喧闹或拥挤的环境中,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尖叫或其他行为问题,阻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程序,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4.传统教学考查方式的限定
自闭症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交困难;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异常狭窄,对同一性执著,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在康复中,康复目标是减少至消除儿童不良的刻板行为,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传统教学最终考察的是儿童是否在规定时间里掌握某项知识与能力,是否通过考试。但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具有持续性、长期性的特点,以分值的高低不能体现儿童是否进步和进步的幅度与程度,同样对教师、家长和儿童本身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
四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完善支持系统
自闭症儿童的随班就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完善地方性政策,重视自闭症儿童在随班就读中的政策需要。其次,加强政策的执行能力,促使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实施,为自闭症儿童的就学打开绿色通道,并加大资金的投入,为自闭症儿童的后期教育提供保障。
2.加强随班就读班级教师的培养
作为自闭症儿童日常的、直接教育的教师,其教学素质和能力的水平将对自闭症儿童产生巨大的影响。故除了提高对自闭症儿童认识的水平,掌握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面对自闭症儿童时,教师应更富有责任感及使命感,运用特殊的教育方式与其沟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省、市、县需多开办随班就读教师的职业培训,为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实践的机会。通过培训,教师也可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资料,以供后期研究使用。
3.适当调整班级人数
随着适龄儿童人数的减少,班级人数可得到一定的控制。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行为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在随班就读时,应选择人数较少的班级。一方面,可减少教室嘈杂的噪音,减轻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儿童尽早融入班集体;另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的压力,降低班级内部的差异,有利于教师尽早掌握儿童的情况和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4.制订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考查标准
教师在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应注意自闭症儿童的固有特征和个别化差异。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小步子教学、同伴作用等,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考察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业考试成绩,更应注意儿童在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发现儿童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增强儿童学习的信心。并为自闭症儿童设置符合其发展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考察依据。对完成较好的自闭症儿童可使用强化,如微笑、实质物品的奖励,促使儿童继续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尤娜、杨广学.自闭症诊断与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2]刘贤伟.“全纳教育”呼唤中国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教育立法[J].中国特殊教育,2007(8)
[3]候旭.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文教资料,2008(6)
[4]熊絮茸.白闭症儿童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