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1
202019年暑假,为了积极配合校团委科技三下乡精神,丰富我院学生暑期活动,我们经团委批准组织了一支由6名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赴洛阳嵩县万安小学开展了支教活动,经过团队成员的塌实工作,当地人们的大力支持,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这次义务支教活动,并达到了预期目的。
现将本次义务支教活动的筹备、实施及效果等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的,认真筹备
为了积极宣传河南农业大学,让众多学生及老师了解我校,了解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增强我院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站在老师角度去思考,去体会老师的辛苦,增强学生的尊师品德,同时为了帮助当地缓解师资压力,救助贫困学生,为今后开展一帮一活动打下基础,我们经过和邹城东滩矿多次联系,开展了此次义务支教活动。
当明确活动目的并制定具体方案后,院分团委学生会通过海报、网络等渠道在全院学生中进行宣传,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得到了全院同学的积极响应,并且有很多同学踊跃报名参加,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丰富了本次活动。经过申请和考察。
为了顺利完成此次义务支教活动,在出发之前我们多次与万安小学领导和老师联系,并且进行了实地考察,确定了行程路线。根据万安小学校方领导的要求及反馈的信息,我们确定了本次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当团队到达万安小学后,首先根据校方年级主任的建议,将学生进行了分班,随后与校方老师进行了交流并召开了学生家长见会面。根据老师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制定了这次活动的具体教学计划,同时使校方老师,学生及其家长对团队有了初步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在出发之前,我们组织召开了团队成员会议并进行了分工,强调了安全问题并明确了责任意识。根据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我们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准备,并对学生在当地的安全、生活、形象及其处理好和校方老师、学生及其家长和当地群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指导,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
二、同心同德,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万安小学领导反映,由于师资力量的欠缺,造成一大批学生成绩不够理想,甚至许多学生有厌学表现和退学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及团队的实地调查,最终与该校领导商定,将此次义务支教活动的教学内容定为英语基本要素,英文歌曲,英文电影。
在教学过程中,团队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为特色大胆尝试了各种模式以辅助教学。注重听力与口语的培养,比如组织学生用英语表演《皇帝的新装》、《小红帽》等话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让同学们作各种各样的游戏以告诉他们注重团队精神。并且组织同学们到户外一起大喊英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有所提高。我们举行了多次意义深刻的英语辩论赛,既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而且让他们扩展了知识面,体验了辩论赛的氛围。再次,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解篮球和足球的规则与打法,并且组织了两个班之间的篮球与足球的友谊赛。在本次活动的最后,我们举办了一欢会,该校部分领导和学生家长也应邀前来观看,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表扬。
在整个支教过程中,我们始终以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团队的每个成员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认真对待万安小学分配的工作,积极组织备课,耐心详细的讲解,认真批阅作业,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三、深入当地,宣传农大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地,顺利的完成支教活动,并宣传河南农大,团队采取了家访、走访当地政府等方式来进行,使整个支教过程得到了当地的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应。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宣传我校,我们走访了许多学生家长,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对我们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同时也非常支持及感谢我们的工作。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使他们加深了对农大的了解,他们的赞誉是给予我们工作的肯定。
在短短十天的支教过程中,与我们接触最多的是万安小学的学生,对我们反映最强烈的也是学生。短暂的时间,我们深知自己带给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便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求方法的新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给他们讲解知识。学生的评价是:讲的好、方法多、易懂。随着课程的推进,许多以前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许多以前不学习的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临别时的眼泪和我们上车后听到的一声“祝你一路平安,朋友一生一起走”是对我们十天努力工作的最好答案。
小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2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动手实操能力非常重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校实践周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更多社会实践相关内容推荐
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0篇
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寒假的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大学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500字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1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向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20__年暑假我院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院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进取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本事,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本事。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景,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一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
其资料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资料上划分,有期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团体组织。
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
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
暑期不仅仅中小学放假,并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忙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
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进取帮忙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
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
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
组织学生进取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
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进取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
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资料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景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料、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团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一样资料和形式,具有必须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进取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构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进取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2、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把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在食宿、安全及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为大学生供给各种便利,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学院注重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与地方开展长期结对合作,把扶贫工作、科技服务、文艺下乡等活动与大学生理解锻炼、成长培养紧密结合在一齐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3、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提高。
经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帮忙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虽然是短短的二十天,可是客观现实给同学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使他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同学们在向社会供给服务的同时,使自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本事,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大一学生的我,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学习如何与人合作等知识。实践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锻炼着、成长着,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也许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天都要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采访做着准备,但我们是快乐的!
通过这次部分地区汉服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实践,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汉服的历史文化以及旅游价值。在杭州丝绸博物馆我们知道了从那剥茧抽丝到制成华丽飘逸的汉服的步步艰辛,在西湖湖畔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旅客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然而,让我最受益匪浅的是: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使我更好的了解社会的点点滴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这无形中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还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了解到团队的重要性,我们小队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分工合作,有条不紊进行着任务。从分配工作到完成工作,我知道了只有大家都做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觉得在团队合作中,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他人,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才能把工作做好。团结是一个优秀团队的灵魂。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加深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很大程度提升了自己办事能力。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的经验与知识让我用一生。社会实践引导着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我们要抓住这个培养锻炼才干的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3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的腐朽的清朝,我们的社会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激烈的竞争也摆在我们的面前,当今社会已不再是单单需要知识型人才,它更需要的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的人才,中国大学网范文之工作总结:双休日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这种被时代所赋予新意义的复合型人才不但要能够驾驭新科技,也要具有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将科技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能只是禁锢在象牙高塔中,不能只是捧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抱着愚昧无知的做着日后事业有成,飞黄腾达的白日梦。我们应该打破以前的束缚,走在时代的尖端,打破我们教育中的缺陷,走出中国教育的象牙塔,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抱着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的愿望,参加了大学生双休日社会实践。希望在进入社会之前,积累多点社会经验,提早与社会来个近距离接触,通过实践,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团结合作等等。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历练,我体会到了在课堂中无法学到知识与交际技巧。在社会实践中我与同组的成员一起相互合作,一起团结一致,一起在合作中完成分配的工作,在这双休日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都充分的认识到社会实践与我们课本中知识的差别,课本中的知识是死板生硬的但社会却是变化万千的,它是变化万千的。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在社会中成长,可以增长社会历练,让你以后进入社会中不会迷茫。
社会实践可以让我们以后在社会中更加应付自如,不会胆怯,不会害怕。这次实践,我想我们的每一个成员都清楚这一点——我们是一个紧密的团队,我们需要互相合作,才可以完成目标而且这样可以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当然一个好的团队是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同时它也需要我们这些成员的精心准备与实践的完美安排,并且要在大家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将我们组的任务完成好。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选择所做的事情中去,并且学会在做事中学习、得到经验。在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并不是十分顺利,我们不仅要面对天气所带来的困扰,也要面对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所带来的阻挠,心中的滋味并不是很好。天气不好总会是我们的调查变得十分棘手,虽然如此,我们从未放弃过,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相信自己可以。我们要学会相信,它是我们互利互信的基础和桥梁。
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不断努力才可以完成。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体会到一些之前无法体会到的东西。做调查问卷最困难的应该就是如何去找人填问卷了。填写问卷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并不是因为被访问者不愿意填写问卷,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去问路人,不敢张开自己口,有些害怕自己被拒绝。有时因为问卷太过繁琐,有的被访问者因为没有耐心就会放弃填写问卷,在这时,我们会因为自己缺乏经验而式问卷作废。有时因为我们所选择的被访问者台过集中化,没有区分性,这已使我们的问卷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我们更能有所感发。
正是因为这样恶劣的环境,使我参加双休日社会实践的决心更加坚定。我想看一下自己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口才和行动去完成任务,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想通过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与世界接轨与社会接轨,让自己更加具有实践性。社会实践是我们学习与实践的良好平台,它可以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我们得到全新的价值观念,让我们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步,而不是关在象牙塔中的人一样,只是一只井底之蛙。我们要时刻与时代接轨,这样才可以说明我们是一个合格的21世纪的大学生。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4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进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进取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本事,帮忙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我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引导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事,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
1)赏识活动:即经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能够帮忙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我、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本事、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本事。
2)学会关心:经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经过设计系列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文化活动体系。
3)主题教育:经过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本事。
4)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本事、增强社会职责感。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此刻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我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期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学校,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我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经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到达的。所以,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资料、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礼貌道德系列、防震减灾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工作总结5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小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就我校活动情况做一总结。
第一、宣传启动
1、搞好了宣传动员。
班主任利用班会的时间进行宣传发动。做好班级内部宣传。
2、举行启动仪式。
结合学校要求安排,组织每位学生回家后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实行家庭文明承诺,共建和谐家庭。
第二、落实活动
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在学生中推行校园文明,坚决不乱丢垃圾。倡导文明举止,积极营造文明氛围。设立“文明监督岗”,由中队辅导员担任“文明监督员”,加强监督检查。同时把身边讲文明、讲公德的人物和事情写成文章,向墙报、手抄报、小广播投稿,营造讲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第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掰玉米和刨地瓜等活动。活动中队员们,不怕苦、不怕脏,场面十分感人。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号召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家长积极劳动。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眼中的秋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秋的变化,秋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书本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与学具》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小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留守儿童;教育功能
本文探讨的大学生支教主要是指寒暑假辅导留守儿童,一般为各高校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假期支教,虽然一开始在缓解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上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大学生假期支教的深入和后续发展,矛盾逐渐凸显,一些弊端的解决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假期支教活动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1.学生思考和准备不充分。部分大学生把“假期短期支教作为一场乡村游学风情游”,作为增加自身社会经历的重要支撑材料;或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参加了“不得已而加入”,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或对自身吃苦耐劳能力估计过高,到偏远地区又不能适应当地教学及生活环境,心理落差严重,导致无心支教。
2.高校培训和监督作用不足。“支教高校作为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本应该在大学生支教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1]但目前各高校假期支教团队一般是在每年的“三下乡”活动前临时组队并自行向学校进行项目申报,项目太多,时间太紧,高校不能为支教团队成员给予相应的指导。而支教大学生大多又非师范类专业出身,支教前缺少心理辅导、安全知识普及和教学技能培训。支教中各高校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支教后又没有对支教大学生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反馈,导致大学生假期短期支教横向做的多,纵向做的不够。
3.政府关注和资助力度不够。近些年,各地政府走马灯似的接待了形形的大学生支教团,一些地方政府把它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一开始还有分管教育的领导出面接待,但之后十天半个月都不再过问。同时,“差环境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支教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大学生假期支教时间短、流动性强、连续性差,但“教育是一个长期行为,需要反复操作才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因此地方政府不愿投入太多资金来改善大学生假期支教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支教中去。
4.社会理解和鼓励意识不强。当地教师、家长和学生虽然也意识到大学生支教可以给当地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也意识到一旦支教结束,大学生离开,容易造成人走茶凉的感觉,担心扰乱学校原有的教学秩序。同时,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不知道如何在同学们中树立威信,执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造成当地教师、家长对支教大学生的教学能力不够信任。此外,由于知识和文化的差异,支教大学生难以和当地的村民、教师沟通,有时甚至产生矛盾。社会大众容易对大学生假期支教产生“走形式、走过场”的偏见。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物质给予”多于“情感关爱”
1.重学习成绩,轻素质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陈旧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完全突破。家长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判子女听话与否的重要标准,老师在“优等生”与“差等生”之间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以学生的成绩来考核学校。家长、老师、学校前所未有的达成一致———文化课学习为重,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基本被文化课所取代,政府大量投入新建的现代化舞蹈室和音乐室被闲置,更不用谈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和法制教育。重学习成绩、轻素质教育的现状导致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2.重物质资助,轻心灵关爱。在外打工的父母一般以“金钱+自由”模式惯着小孩,却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4]老师采取强迫压制的方式实现教学目的,教育活动缺少民主交流,忽视了留守儿童的主体性;政府在继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之后,留守儿童又被全面纳入“两免一补”受益范围之内,“营养餐”也进入农村中小学校园,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虽然留守儿童手上可供自己支配的物质增加了,但与父母、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却拉大了,遇到困难时情绪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往往会导致他们感情脆弱、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3.重硬件建设,轻文化熏陶。学生可以在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三农问题”提出以来,农村基础教育环境逐步改善,多媒体教室、新的校园广播设备、标准化食堂和宿舍等相续启用,使农村中小学校园焕然一新。应该说目前落后地区的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已经基本达标,但学校的软实力却强差人意。与城市中小学生相比,农村留守儿童每周在校住宿十天,他们的课余生活尤为单调,学校基于安全考虑,往往晚上早早就把他们锁进宿舍,在他们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关键时期,没有集体游戏、没有素质拓展、没有图书阅读,只有冰冷的“铁窗”包围着他们。
三、充分挖掘大学生假期支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功能
1.通过传递爱心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认为父母在物质上的给予是在弥补精神上的亏欠,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从而缺乏感恩意识。大学生支教无私奉献的行为具有渗透力,使留守儿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同化,让他们学会去感恩身边的人,学会感恩,回馈社会。
2.通过平等交流增强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在很多时候留守儿童被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他们悲观、自卑。留守儿童与支教大学生之间没有老师与学生身份之别,没有“优等生”与“差等生”之分,他们是一种平等合作、和谐友爱的良好关系,在平等交流中,他们感受到的是激励和赞美的语言以及欣赏的眼光,他们在尊重与鼓励中增加了自信、乐观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了较强的主体意识。
3.通过拓宽视野激发留守儿童的进取心。“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假期支教的形式一般为艺术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是偏远地区学生平常难以看到的。但往往留守儿童的潜能和个性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得以充分挖掘,求知欲、钻研精神、竞争意识可以得以快速培养。支教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励志故事、爱好特长也可以在留守儿童中产生积极示范作用,让这些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4.通过亲情陪伴塑造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这对他们的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影响。支教大学生在留守儿童假期最孤独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通过指导作业、组织游戏活动、照顾起居生活给予他们父母般的亲情抚慰和关怀,改变他们内向、自卑的性格,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留守儿童获得学业成功和生活幸福提供有效指引。
四、革新理念,构建互利共赢的支教机制
1.把假期支教作为拓宽留守儿童视野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支教可以成为城乡间的嘹望平台,成为传递山里山外信息的桥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地理和经济的落差,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观念的落差。支教大学生通过与留守儿童的互动交流,将自己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成长故事和兴趣爱好讲述给他们,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视野,了解到了大山以外的世界和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
2.把假期支教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实习支教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从课堂教育延伸到了实践领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5]支教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在增强自我认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作用明显,一旦高校对大学生加强支教前的指导与培训,支教中的监督与控制,支教后的跟踪和反馈,支教大学往往可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不仅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还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把假期支教作为缓解农村教育资源缺乏的关键补充。“政府应整合社会人力资源,鼓励高素质志愿者参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6]目前,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还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往往是由数学或语文老师兼任。大学生通过在高校各种社团的锻炼与学习,很多人具有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长,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引进这些“高素质”大学生利用假期前来支教,为留守儿童带去平时接受不到的“专业教育”,以弥补农村地区专业教师资源的不足。4.把假期支教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载体。“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教育平等问题已经主要不是物力平等,而是智力平等的问题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支教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前面已经分析,支教可以成为贫困地区学校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可以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的管理水平,成为和谐社会背景下促进教育公平的纽带与桥梁。同时,支教行为本身是奉献,是献爱心,它可以在全社会引导社会奉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孙婧.关于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6):83-84.
[2]张健.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7):41-42.
[3]肖亚红.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因素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7-9.
[4]李佳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鄂东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J].教育探索,2011(12):112-113.
[5]孙秀玲,何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探讨———以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5-70.
小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4
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浙教基〔2015〕36号,简称《指导意见》)把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这是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一大创新。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基层校长和教师对建设和实施拓展性课程的目的、意义、途径等问题的认识不尽一致,这将直接影响学校课程规划的制订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最终影响《指导意见》的有效贯彻与落实。现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谈一谈本人的看法。
一、为何要开设拓展性课程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类型和层次的需求都趋向多样化。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还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行各业专门人才,更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较高创造能力的知识型劳动者。义务教育课程必须增加选择性和灵活性,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成长需求。
浙江省在20世纪末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很好地解决了“有书读”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基础教育公平性和教育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孩子在“有书读”的基础上,更能“读好书”,期待教育能让孩子全面素养得到提高,个性和兴趣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在完成基本教育供给的前提下,浙江义务教育应该是走向多样、优质和均衡。教育公平要转向个体维度,即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育公平,差异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而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上,离老百姓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
另外,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期,“让学生学会选择”是高中课改的重要目标。这也要求义务教育除了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还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自己感兴趣科目和领域的拓展学习和各种活动,及早了解自身的特长和潜能,为将来选择合适的高中和进入高中后的选课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拓展性课程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基础教育公平性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拓展性课程有利于统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有利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培育学校办学特色;有利于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有利于转变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如何理解拓展性课程的内涵
《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自主开发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那么,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与现行三级课程体系是什么关系呢?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维度的课程分类。三级课程是从课程的管理权所作的分类:顾名思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别指国家、地方、学校开发和管理的课程。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是从课程的教育功能所作的分类:基础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拓展性课程主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通俗地说,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大部分是基础性课程,少量是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一部分是基础性课程,还有一部分可转化为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少量为基础性课程,大量为拓展性课程。
如今,很多学校开设了体育、艺术、科技、传统文化等校本特色课程,每门课程每周1~2课时不等。如果这些课程的内容是本校所有学生人人必学的,可视作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关内容的校本化实施,应该归于基础性课程的范畴;如果课程内容是供学生选学、不作统一学习要求,就属于拓展性课程。《指导意见》把课程分成基础性和拓展性,其目的是控制统一性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加选择性学习,为学生自主个性化发展留出空间。因此,哪怕是体现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也要尽量减少人人必学的内容,增加与学校办学特色有联系,又能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的选择性课程。例如,以“书法”为特色的学校要求“人人会书法”,这一要求是合理的。但对全体学生而言,只要按教育部要求,认真学好《书法》教材规定的内容即可。在此基础上,学校可开设不同书家的《楷书》《行书》《隶书》《篆书》,以及《甲骨文》《篆刻》《现代书法》《书法雕塑》《书法艺术操》《书法与装饰》等选择性课程,供不同能力层次和有艺术兴趣的学生选学。
拓展性课程与现有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有什么区别?两者在选择性、兴趣性上是一致的,区别体现在全体性、层次性上。目前多数学校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主要为特长生开设,学生自愿参加,不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拓展性课程是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强调“全体都参与、人人有选择”。原则上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校均应提供相应的选择性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有特长的学生可发展和提高特长,没有特长的学生可发现和培育特长。另外,有些学校通常把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而拓展性课程必须纳入课程表,在规定的周总课时内安排教学。
三、如何建设和实施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建设应该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选择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择性课程,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性课程的内容涉及所有学习领域和学科,《指导意见》从课程内容上把拓展性课程分成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三类,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
第二,层次性。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学段教学要求,尊重个别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拓展性课程可分成普及型和提高型:普及型课程就是“零起点”的课程,不需要任何学习基础,学生只要有兴趣可以自主选择;提高型课程指需要一定学习基础的课程,譬如文学社、剧团、合唱团、民乐队、武术队等课程,教师和学生可双向选择,甚至可以举办入选资格考试。
第三,实践性。拓展性课程能力要求要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与基础性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联系,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不要与基础性课程相重复,两者应该是互补关系。拓展性课程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要设计项目式、主题式、探究式学习活动,创设有意义的真实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综合素质。拓展性课程不要一味“拓宽”“拔高”“加深”,重点应在“活动”“体验”“综合”“创造”上做文章,更多地关注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拓展性课程的课时必须在教学总课时内安排。《指导意见》规定,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转换成平均每周课时数,一至二年级3~4课时,三至六年级4~5课时,七至九年级6~7课时。《指导意见》同时规定,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三至四年级不少于5天,五至九年级不少于10天。每门课程学多长时间?用长课还是用短课?学年内集中安排还是分散安排?是整合实施还是单科实施?这些问题由学校根据实际自主决策。
四、如何评价拓展性课程的学习成效
《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发展水平。拓展性课程的学习情况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拓展性课程的学习评价应视学段和课程的不同,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种方法,以适应拓展性课程的多样性特点。教师可通过学生学习表现、学习感受交流、学习情况记录、作业分析,以及其他学习过程的证明、记录等,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评价。知识拓展类可在期末或课程学习结束时安排集中书面考查。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考核可采用口头表达、才艺展示、模拟表演、实验操作、实验探究报告、调查报告、作品展示、小论文、表演、特长认定等多种方法。拓展性课程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记录档案,以及完成作业(作品)过程的记录或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结果可用等第、分数、评语等形式表示,也可以根据课程、学段特点采用其他方法表示。例如,体艺特长类可以与社会艺术考级相结合,小学段可以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等。
五、如何保障拓展性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