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教育感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感想范文1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成分含量的异常增高,是现代人尤其是中老年的常见病[1]。2006-03—2008-04,我们选择普外科择期手术(非急腹症)的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76例,随机选取38例术前予葛根煎剂联合非诺贝特胶囊治疗,并与38例术前不予任何降脂处理患者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在正常饮食下,停服一切调脂药物及有可能影响脂肪代谢的药物,连续2周各检测血脂1次,2次总胆固醇(TC)均≥6.0 mmol/L,或甘油三酯(TG)均≥1.54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 mmol/L,女性≤1.17 mmol/L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1.2 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择期手术(非急腹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2~68岁,平均47.3岁;高脂血症病程1个月~27年。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0~69岁,平均48.6岁;高脂血症病程1个月~23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葛根60 g,加水278 mL浸泡30 min,煎药机煎煮至温度(110±5)℃后继续煎煮30 min,榨渣取汁,分2次早晚餐后1 h温服;非诺贝特胶囊(武汉第四制药厂,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42020299)100 mg,每日2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实施手术。
1.3.2 对照组
术前不予任何降脂处理。
1.4 疗效标准[3]
2组均于术后7日观察切口愈合分级。甲级愈合: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但未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等处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组术后切口愈合分级比较见表1。表1 2组切口愈合分级比较例(略)
由表1可见,2组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肪饮食和体质量增加、增龄、基因缺陷、系统性疾病、药物及不良生活习惯是高脂血症的病因[4],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35~64岁人群患病率高达42.9%[5]。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发病原因,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肥胖、脂肪肝等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有研究报道,在严重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动物,大动脉僵硬度升高[6];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亦已证实血脂异常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其中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是高胆固醇血症改变血管运动调节的一个标志[5]。说明高脂蛋白血症是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发病原因主要由于过食肥甘厚味和醇酒乳酪,使脏腑输化不及,无以“阳化气,阴成形”,均可导致膏脂过多,渗入血中,发生高脂血症[1],属正虚邪实之证[7]。葛根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本品轻扬升发,可发表散邪,疏通经络,引内陷之邪外出,还可鼓舞脾胃阳气上升。升清降浊,有健脾胃、化痰浊之功[8]。其所含黄酮苷(为葛根素、葛根黄苷、大豆黄酮苷、大豆黄酮等),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脂[9~11]。 加之联合降脂药非诺贝特胶囊[12],明显改善了机体的内环境,促进了局部伤口的愈合。
高脂血症在外科临床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由其引起的切口愈合不良广泛存在。本临床观察表明术前应用葛根煎剂联合非诺贝特胶囊治疗可有效促进高脂血症外科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奇.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3,635.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3]吴在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3.
[4]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疾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5-757.
[5]赵水平.临床血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5,330-331.
[6]Roland Asmar.动脉僵硬度和脉搏波速度的临床应用[M].王宏宇主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9.
[7]王亚红,郭维琴.高脂血症中医临床研究述评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 7(10):71-73.
[8]雷载权.中药学[M].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7-48.
[9]吕景山. 施今墨对药[M]. 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7.
[10]张向前,刘晖.葛根素片治疗高脂血症95例临床报告[J].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3): 55-56.
特殊教育感想范文2
[关键词] 特殊教育 高职学院 社会实践
大学生实践活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实践,最初是由北大等高校学子自发组织的“百村调查”拉开的序幕,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分别经历了科技咨询为主的起步阶段、以暑期社会实践为主线的发展阶段,以及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标志的第三个阶段,直至拓展到涵盖大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的全面实践活动,并在理论上得到了深化。
社会实践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的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的社会活动。高校中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相辅相成,是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一体的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教育形式和重要环节。社会实践在高职生的专业和人生规划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在人格培养、专业技能完善、人生价值观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而我们学校一直都注重于社会实践的各方面,为了了解我们学校学生的实践方面的情况,我们对非常有明显专业特征的特殊教育系、学前教育系、外语系、康复科学系等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旨在对于我校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模式有个了解,对于今后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个初步的认识,并且对后期实践模式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高职生“社会实践”调查问卷发放及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1份,回收率达到89.1%,作废问卷11份。调查显示:大学二年级学生共32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5.9%,大学三年级学生共57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4.1%。其中男生7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1%,女生819人,占91.95。
二、对社会实践认识情况
从本次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所有的同学都能够重视和了解实践的统一性。80.2%的同学都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16.5%的同学认为一般,可以参加的;而无所谓的占3.3%。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人数和无所谓的人数呈现极显著差异(p
而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特性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下图可以看到认为实践特征同时具备自主性与实效性。据数据显示,各占69.6%和68.7%。然后依次是专业性、创新性、长期性和服务性。其各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0.9%、35.0%、33.6%、21.0%。
我们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对于社会实践特征的认识,学校同学还是有一定的见解的。而从同学对于特点的认知上可以感觉到或许我们的实践环节服务性等没有突出出来。认为时自主性和时效性的特征人数比服务性特征人数分别多69.8%和69.4%,都呈现极显著差异(p
而目前的社会实践,主要以勤工助学、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训实践、义工志愿者服务、科研项目实践等多项内容,从下表格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社会实践的某种形式,学生经常参加活动的比较少,都低于30%。而从经常参加活动列中看出参加暑期实践活动是超过40%的。我们学校每年暑假都会有暑期实践活动,但人数有限制的。不过我们已经开始探索暑期实践与专业实训实践结合的模式,相信会有所收获。而可以看到专业实训实践环节,大三都是高达80%以上,而大二比较低,所以,数据就下来了。我们可以从大二开始抓实训,这样会更好的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以后的就业等都奠定基础。并且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科研项目实践比较薄弱,从没有参加过占有70.1%。各组数据中,都是有显著性差异的(p
而问卷调查显示,同学在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类别时,同学最愿意参加专业实践活动。而在所取得的收获中,认为增长了自己的见识(71.5%),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72.9%)等,如图4所示。
关于创业,我们设置了一些问题,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创业。据部分学生反映,觉得康复这个方向是可以创业的,但是需要比较多的成本。而且学生自身对于创业这个没有太多的想法。而对于校内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来说,也仅有1.5%左右。主要是有些具备副高及以上的教师带领个别学生开展江苏省社会实践课题的研究。
三、思考
1.加强科研实践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因为创造性实践能力是人自我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在大量问卷摸底调查中我们发现我们在科研项目实践和创业实践两个部分有很多人都填写的非常少。这也是我们需要今后加强的内容,加强创业教育、树立创业毕业生的典型、让他们来做相关讲座等。除此之外,组织一些创业大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看、多吸收相关知识,多产生相关创意等。除此之外,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可从两方面着手,即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加强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在科研项目实践方面,多参加大学生科研项目,多多组织相关人士和教师积极开展开题组织、结题报告组织、参与主要人员感想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课题中。并且也可以开设相关课程,这样对于相关方面的实践都将有所裨益。
2.加强社会实践的社会服务功能,整体实现高校的服务社会的职能
多增加社会实践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勤工助学等多种实践形式中,将专业实训、社会服务等相结合,多多开展,并且多多开发勤工助学岗位,并且也有义工模式,由系科牵头,这样在相关活动开展中,可以让学生相关能力有所提高。
3.开设社会实践或者相关类型的课程
开设社会实践或者相关类型的课程,可以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大学生,并且结合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职业学校作为高校的一种形式有其内在规律和形式以及特殊的特点。而作为专业技术、职业道德等都可以在实践中的道历练和提高。而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培养等都将决定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而培养德智体以及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实践结合的全面人才将会是我们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估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牛磊.浅析社会实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2).
特殊教育感想范文3
生本理念的概念阐述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这里的“生”有两种解释:一是学生,即将学生作为教育之本;二是生命,即教育学生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特殊化,也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发展。以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思想在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方法论、课程观方面都具备新的特征。在价值观方面,生本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在行为观方面则强调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依靠者,既要做好学生的教学工作,又要将学生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加以看待;在伦理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地位,要将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并强调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性、创新性、独立性;在方法论上将学和做紧密结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无为而教;在课程观上强调以小入手,整体感知,系统解决。以生本理念为框架下的教育处处渗透着人文的曙光和教育的精髓。作为小学基础科目的语文尤其需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出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与课堂设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文学习过程。
注重“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并不是简单的预习。这种学习是教师参与下的“助学行为”。预习是为了教师的教,而前置性学习则是为了学生的学,提倡“以学定教”,这取决于生本课堂的教师角色。生本课堂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存在,而是要将教师的角色从普通的传授者升级为潜在、有力量的“智者”。“前置性学习”就是发挥教师潜在功能的重要环节,在设计时要坚持“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原则。所谓低入就是要从最简单,最根本,最基础的内容入手,这样就可以实现“多做”,即全体学生都可以实践;所谓“深思”,就是通过自学行为使知识能够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在提高学生智慧的同时实现与知识在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生本知识”;而“高出”则强调学生以己之力攻克文章中的重难点。小学语文课堂在实践“前置性学习”时要以学生的自我理解为主线,对基本字词的理解要初步掌握和运用,对课文的理解要自主多元。目的是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学习空间,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自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过程、情感层面的事物。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这一课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前置性作业”:其一,知识层面:①长江的位置、发源地与所流经的地域。②对下列词语的认识与理解: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③生字的书写。乳:左右基本等宽。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灌、溉:左窄右宽,注意紧凑。你还有其他需要学习的生字词吗?有的话指出来。其二,过程层面:①试听歌曲,有感情地朗读文章。②你如何去理解文章中的“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长江如何哺育各族儿女?为什么说长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③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想表达出长江的哪些特点?④你会使用类似的表现手法去表达其他事物吗?试试看。其三,情感层面: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你有什么感想?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文章中包含的基础成分的知识,然后在基础知识之上通过学生自主感知课文、朗读作品、感受思想情感,建构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理解主线,教师在给予适当引导的前提下,学生应充分思考合作,开放式地进行讨论探究。尤其是在情感层面,要激发学生对作品背后人文情怀的共鸣,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予鼓励和赞美。
生本课堂教学“四部曲”
生本课堂“四部曲”即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教师引导。个人先学即将教师所教的内容变成学生的前置性作业。这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总体安排下将课堂的主角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对教师预设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消化后,不仅对此部分知识有了较深的印象,并能够渗入学生的自主体会和感想,这样学生就会有自我展示的想法和欲望。然后通过安排小组交流,让小组成员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互帮互学,并给予适当的外部刺激。在小组交流后全班同学上升到班级交流的层面,在这一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补充知识、集体解决各个小组遗留的问题。通过发言和释疑,学生之间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可以建立并长期稳固下来,语文课堂的活跃性也就大大提高,最后由教师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做好小结工作。这便是生本课堂的大致环节。小学语文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生本课堂的构建,尤其是要注重学习资源的整理与收集、学生针对课文核心知识点的辩论、学生在字词掌握方面的程度等。
例如,《话说长江》一文在进行“四部曲”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的大致流程开展教学:
个人先学:第一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步,自我熟悉和认知本课中的生字词。第三步,阅读并思考:①第一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②第二节: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③试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找出作者歌颂长江的信息。④通读全文,你有什么感想呢?
小组交流:交流第一步骤中提出的各项问题,并总结出小组答案,对于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请各小组一位同学记录,留在下一阶段进行全班讨论。
全班探讨:在教师的主持下全班同学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以及新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研讨过程要达到“交流看法”和“解答问题”的效果,教师暂时不作评述。
教师引导:此环节教师对以上所有的探讨进行一个概述性的小结和评价,要针对一些核心问题如这篇课文的基本基调、思想感情、细节信息的捕捉等进行较为详细地评述,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创新回答和独到见解。
以阅读丰富课外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必备武器”,也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生本课堂同样需要学生加强阅读,同时更需要学生学会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掌握阅读技巧、自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篇目既可以包括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名著、现当代优秀出版物,也可以是和课文同步的阅读材料。此外,写作是阅读教学的衍生步骤,阅读教学要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只有学生将积累的阅读材料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才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生本课堂的阅读教学既可以是“前置性作业”的一部分,也可以将阅读交流直接放在课堂上作为课堂进程的一部分,此外还可以作为延伸阅读和课后作业置放在课堂的末尾以及课下时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保有选择阅读材料、安排阅读进度、选择阅读方式、发表阅读感受的权利,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靠科学的阅读环境和指导,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表阅读感想、交流阅读心得,甚至是自己创作阅读材料供其他同学阅读。
《话说长江》一文学习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长江的背景资料。此外,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学唱这首歌曲,在歌声中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同时,教师可以为同学介绍一些关于长江的诗作和文章供学生选读,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望天门山》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达到对长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知。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亲自到有长江流经的省市感受长江的波澜壮阔,使文章中关于长江的描述更为生动和具象。
以评研作为生本课堂的评价方式
生本教育并不是将考试“抛至九霄云外”,而是淡化考试带来的“控制感”,要真正发挥考试带来的检查和训练的功能,解决现行教育体系当中一系列考核与学生素质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的过程,而是从小处着眼,从各方利益群体入手,充分协调并端正认识,以学生的视角去关注考试,以教师的责任去审视考试,以教育的大环境去规划考试。“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去对待考试,认识到考试既是检测,也是学习。在小学语文的生本课堂中,教师层面的考试安排在课堂当中供学生现场检测,检测完毕后由各小组合作研讨,对于阅读题中的开放式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与其他同学交流答案,形成学生共同研习试卷的情境。在教师对学生的研讨工作进行总结和点拨之后,可以由学生自编考题。这种方法是学生梳理知识、自主探究、自我生成的关键步骤。在考题的编写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设计问题,考虑到问题的类型,还要考虑到问题的答案设置,这就等于在学生的脑海里重构这一阶段的所学知识,尤其是涉及到关键的基础知识(如字词的理解和书写、文本意思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表达等)。这符合生本课堂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的生本知识正是在学生自主研讨和思考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升华和巩固。
特殊教育感想范文4
一、农村聋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
1.主观方面的原因
(1)措施不得力。普通学校自“书香校园”建设以来,经常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而特校校际间的交流少,与普校的交流、沟通也少,信息闭塞。
(2)活动单一化。这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不强,写作能力一直难以提高。
(3)方法指导少。学生缺少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对读书方法知之甚少。
(4)师生不重视。特殊教育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一些老师不重视课外阅读。
(5)专业培训少。农村特校教师的学习培训机会较少,使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欠缺,制约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
2.客观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聋生听觉有缺陷,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低于同龄健听的学生,且这种差距越到高年级越明显。语文知识的积累无法与自身的年龄形成正比例关系,这势必会影响聋生的课外阅读以及运用语言的信心和积极性。
(2)没有书籍。聋生的家长,基本都来自农村,自身文化不高,对子女的学习关注不够,无意给子女投入经费,有着听之任之,顺其自然的心态。此外,家长很少阅读,家庭藏书量极少。
二、对农村聋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面的一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1.从班级布置入手,营造阅读氛围,唤起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和语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迫切需求知识的心理。为了有效利用阅读期待,教师可从班级环境入手,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1)张贴标语。在教室或者学校的醒目位置,张贴名人名言,时刻提醒学生阅读。
(2)设立阅读栏。在教室设立阅读栏,在栏内张贴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以及学生的阅读感想,并定期更换,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3)布置图书角。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我在教室布置了图书角。为了保证书源,我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标的规定,拟定一些书目,到学校图书馆分批次借阅;发动学生将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书“借”到教室摆放,并按期更换。
2.从阅读兴趣入手,强化方法的指导,提升阅读效果
(1)激发阅读兴趣。一是讲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神奇。我充分利用叙述课、作文课以及语言训练课,有计划地、形象生动地给学生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并适时推介相关书籍。二是设疑问,点燃学生读书的欲望。在讲故事时,我设置一些问题,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三是多表演,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学生阅读了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之后,我充分整合课程资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表演训练,让学生在动人的故事中学会判断美与丑、是与非。
(2)教给阅读方法。一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根据需要读书,增加阅读栏的书。二是使用工具书。借助工具书读书,能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三是读的方式。要提高阅读质量与效率,就必须正确把握阅读方式,在需要精读的时候精读,在该略读的时候略读;需要快速浏览的时候要快读,该慢的时候要慢慢欣赏。四是读书时要思考。五是学会做读书笔记。
3.从学校现状着手,优化阅读环境
(1)从思想上重视课外阅读。学校根据学生的阅读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措施、规则,让师生从思想上重视课外阅读。如将年级段的阅读量与老师的考核挂钩,不仅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还要达到一定的质量。
(2)创造条件,从硬件上保证课外阅读。一是保证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或者直接排进课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并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二是保证书源。利用一些活动,向家长、图书馆等宣传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争取书源或者经济支持。三是教师推荐。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一些名篇。四是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在某些读书网注册,供学生阅读使用。
(3)开展活动,促进课外阅读。一是开展规定性的活动,如“书香校园”、“读书周”等,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开展创新性校本活动,如手抄报评比、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讲故事比赛(演故事)等活动,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并尽可能地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促使他们主动阅读。
特殊教育感想范文5
教育板块今年将继续设立:“讲坛”――刊登特殊需要教育研讨论文;“教师手记”――从事残疾人教育的老师的体会、感想、经验等;“事件”――与残疾人教育有关的重要事件;“我的学校”――残疾人学校介绍。新增:“教师速写”――记录从事残疾人教育的老师;“求学故事”――讲述残疾人通过各种途径求学的故事。欢迎新老读者、作者赐稿,并对本板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03年6月,一个小孩来我校报名。他右手高高地斜举在肩膀上方,脊椎弯曲,髋部严重向右后方突出,整个身体角弓反张,双腿无力,走路一颠一颠,像在钢丝上打摆。跌倒了,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起不来的。他叫虞水盛,14岁,听力正常,曾在普校跟读过一阵,没多久就退学回家。“老师,我要读书。”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求知欲望的重度肢障儿童,怎么办?
据2000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调查统计,全国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总数近40万,其中肢体残疾就有83237人(引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数据)。可见,普及肢体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了。但重度肢障儿童的实际问题,又使学校和家庭都非常无奈。天赋残疾人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更应为这些特殊儿童积极创造条件。我们采用混合编入听障班的方法,认真跟踪研究,在短时间内摸索出一些对重度肢障儿童的教育对策。
一、接纳融合原则。
一个重度肢障生突然插入一群听障学生中,如同平静的湖面落入了一块石头,给双方都带来了许多不适应,需要创设接纳的班级氛围,发展自尊和尊他的思想意识。听障学生是很有爱心的,只要适当引导,他们会做得很好。他们尊重接纳并帮助肢障生,用积极的态度影响他,使其具有快乐情绪,大家和睦相处,避免身心障碍形成孤立。同时也教导重度肢障儿童要合群,用一颗真挚诚恳的心与同学们做朋友,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让他知道听障学生沟通能力虽较逊色,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善良真诚的,充满爱和热情,他们是值得依赖的好朋友。通过实际生活的接触,老师为双方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慢慢地,肢障生融进了这个班集体。课堂上发言积极,也常为班级事务的管理出谋划策。而听障生们也时常帮助他,给他端饭盒,帮他洗澡,剪指甲……营造了“特殊而不隔离”的融合环境。
二、适当照顾,增加体育锻炼原则。
神经系统异常的肢体障碍造成该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会穿衣洗衣,不会铺床叠被,这些都要生活老师帮他做。但是对于一个有缺陷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理。由于行走困难、抓握困难和身体不由自主的刻板动作,该生在家里的时候一切都是爷爷包办的,可令人吃惊的是他居然能玩掌上游戏机,平时他的双手根本合不到一起。可见,人体的潜能是很大的。为此,我们给他定了一些要求:1.吃饭要自己动手,洒些在外不要紧。2.每天三餐要自己从三楼下到一楼去吃。虽然上下楼梯很困难,但这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早操时间太紧,人又拥挤,可以免去。3.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要别的同学扶。4.厕所要自己去。包括晚上也应自己起床解决。早上自己学习洗脸。5.不会做的多花点时间尽量试试看,比如穿前开的衣服,系鞋带,剪指甲等等。6.上课时间以外,允许使用游戏机。通过这些训练,小肌肉群和大肌肉群得到了锻炼。两个多月以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刚来时饭粒满桌洒,现在只是少许掉在桌面上了;上下楼梯的时间明显缩短;还会用剪刀剪指甲了。
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原则。
“只有爱还不够,还要有方法”。充分了解重度肢障儿童的特殊需要,并设法尽量满足他,是帮助重度肢障儿童坚持学习的重要保证。了解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适当有所求,有所不求。如该生写字时身体扭曲,一张桌子容不下,就并两张供他使用;铅笔一定要长,半支以下握不住;上课时一定要跟大家一起朗读、思考、回答问题;书写则放低要求,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无手的残疾人经过锻炼,手的功能可以由脚来代替。根据动态活动的适应范围,尽量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和练习机会。课间活动、体育活动、游戏等,能参加的就参加,不能参加的就邀请他一旁观看,分享大家的乐趣。劳动时,他不会扫地,但是抹桌子、擦黑板还是可以尝试的,老师要随时提供意外时的帮助。
四、严格要求原则。
就是要支持但不放任他不适当的行为,最好不要老想着孩子的状况、外表而伤心,怜悯不能帮助孩子,要适时纠正他的偏差行为,及时鼓励其良好表现。给予公平、公正的表扬或批评,帮助其发展健康的人格。刚班级的时候,如与其他学生起纠纷,往往倾向批评听障学生。久了,他也就产生了自满情绪,整天找别人的短处。有一次,竟把一位吃了他饼干的6岁小同学的脸抓破了。老师告诉他:“你的同学都比你小,你应像个大哥哥一样地关怀他们,爱护他们,他们错了,你可以教育他们。”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不对,低下了头,表示要改正。还有一段时间,生活老师反映他老尿床。他以前并不是这样,只是行动迟缓,偶尔来不及临厕拉一点在裤子上。可能是有生活老师负责洗衣晒被,放松了警惕,心理上有了依赖性。经过谈话了解,果然如此。于是严肃地告诉他,必须努力改正。后来就很少发生了,只是有时会抱怨晚上睡不沉。我告诉他养成习惯就好了,现在辛苦一点也值。
五、按需施教原则。
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得到自然的对待,不过分保护他作为一个特殊班中的特殊学生。专门为他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使其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一定的文化修养,在此基础上有可能的话学点特有的专业技能,为走向社会、自食其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上,重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他的自学能力。增加课外书的阅读量,不懂的随时给予讲解。学会工具书的使用,注重知识积累,为自学打好基础。
六、互相兼顾原则。
两类截然不同的学生混编在一起,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老师既不能因肢障生是班中的一个“异类”,而听之任之,又不能因他而影响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尽量做到兼顾双方。教师要充分利用双方优势组织教学,见缝插针,科学交叉。上课的时候,他的想像力丰富,表达能力强,正好补充了听障生的不足,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达到互补的效果,也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更多新鲜的气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学,该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如摔倒后能不借别人的力量慢慢起身了。能和同学们一起劳动,参加课外活动了,翻书的动作熟练起来了。参与班集体事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书写能力的提高,以下是最早两个月进步记录:
9月2日:入学测试。拿铅笔费力地往A4纸上凑,颤抖着划出几条线,手劲控制不好。一不小心把纸掸到了地上。
9月16日:练习用练习本书写。一张纸最多可写两个简单的字。线条直板,像拖过的痕迹,纸面破碎,一些字不容易辨认。
10月8日:手的灵活度逐渐增加。一页纸能写三四个字。练习写4至5笔的生字,一般能使人认出字符。纸还是很容易被划破。
11月1日:写过的纸片完整多了,说明手渐渐地掌握力度了。开始练习把简单的字写入田字格中。
一年后(2004年10月):没有外力冲撞能独立行走,能自己穿宽松的衣服裤子,自己学会剪指甲,吃饭速度与正常儿童一样。能比较准确地把汉字写入田字格,笔画较繁杂的也能写得紧密,能保持纸的完整。上课积极性高,心情好,思维灵活,有威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
特殊教育感想范文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励志感恩教育;资源库
现今新时代,各个高校都充盈着各具特色,极具个性张扬的校园文化,而校园文化的最终的目标就是把文化所内在的真正意义的价值影响到校园中的每一个人,灌输到他们的生活中,从而形成他们个人可以随身携带着行走的能力,并潜移默化地以此形成其享用终生的学习和行动能力。有鉴于此,我们学校也把励志感恩教育作为学校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文化,从上一级的关工委,到学校的党委以及全校的学工系统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系统工程,尤其近几年来,全校师生也感受到励志感恩文化的独特魅力,依托信息技术,孕育了优秀的学校品质,全校教师都渐渐形成立德树人的高尚品德,同事一届届学生也常怀感恩之心,励志前行,我们也以此探索出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与校园励志感恩文化教育整合之路。
1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校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又是其中的基础环节。我院以校园信息网络建设为核心,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将励志感恩文化的核心、理念、诠释向学生进行宣传,让校园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传播平台。
1.1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网络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校园网络,包括校园网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基于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建立支持校园文化活动在线平台,为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必要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励志感恩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校园网的建设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管理都有一个校园网络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形式、方法的相互交流和改革。
1.2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网络的最大优势是资源的高度共享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收集了大量关于感恩教育的资料放在了资源库中,为教师提供了便利的教学资源,使网络资源成为了一种校园文化传播途径,并使网络文化与感恩文化融合起来。
1.3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
为加强培养教师信息意识,加快建设校园网络化文化,我们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应用型人才,他们既要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有的网络平台进行感恩文化的传播,因此,我校资助中心通过各系资助经办人,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感恩活动,组织感恩文化的讲座,诠释感恩文化的内涵。
1.4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
我校目前正努力建设感恩文化资源共享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感恩教育的渠道,在学校和各系网站上设置了自己的感恩宣传专区,创建和管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让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促进我们学校的感恩文化,展示师生才华的重要窗口。
2建立励志感恩教育资源库
建立校园网上共享的感恩教育资源库是建设学校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从学校角度来说,建设感恩教育资源库是决教育信息化高投入低产出的一个途径,可以集中大量感恩教育资源,提供给校内的教师和学生浏览与学习;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建设感恩教育资源库是为教师传播感恩文化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素材,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感恩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恩文化资源,使感恩文化可以更好的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开来。因此我们根据感恩教育的教学目标,建立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感恩教育资源库,包括感恩教育素材库、感恩音乐、感恩动画、感恩课件、感恩活动等。2.1励志感恩故事资源库感恩故事资源库分为古代经典故事和著名的孝道故事,图文并茂,让学生能理解。如《二十四孝》《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学生可以把这个资源库里的故事作为自己的榜样,做到感恩常在心。老师可以作为教材教给学生孝礼文化,让学生学会感恩。2.2励志感恩名言资源库在资源库里,我们收集和感恩语录,供老师和学生随时上网,如"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这些感恩语录记录上传,老师可以选择这里作为他们生活的座右铭。2.3励志感恩音乐资源库在这个数据库里将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感恩的音乐歌曲,通过欣赏和演唱的方式,学生可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对老师的尊敬,对一个美丽繁荣的国家深深的感情。2.4励志感恩动画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中,我们收集了漫画和一些教学课件。"弟子规”是主要的动画素材,我们买的弟子规光盘漫画中复制所有教师参考。同时,还积累了感恩教育课的课件。2.5励志感恩活动资源库励志感恩活动资源库搜集了我校感恩教育大型活动和班级活动的素材,便于回放,更便于师生观看,让学生可以循环回看,时刻见证自己的点滴进步。如学校大型活动感恩节活动、艺术节活动、读书节活动等,班级活动如:班级生日同庆、共度中秋、漫漫军训路等活动,这些活动资源库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它记录了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3开设励志感恩教育课程
每学年度开学和学期末期间为被评定为“贫困生”的同学组织开展“励志感恩”专题系列的教育课堂。课程的主要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的情况;掌握国家奖助学金的申请条件;掌握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和还贷步骤;学会感恩,诚信还贷,励志前行。通过在专任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模块化教学方法,用ppt将各个知识点做详解,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后,通过公众平台进行现场竞答;让学生根据任务在电脑上亲身操作贷款还款的全过程;观看感恩视频,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让同学在微信平台上发送感恩话语,让感恩话语呈现在课堂大屏幕,让同学根据感恩话语发表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并让学生现场发送感恩话语给最想感恩的人。通过本系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感受来自国家对于贫困生的全方位资助,自觉在生活中自信自立诚信感恩。课程教学中教学重点为通过课程内容让学生内化为励志诚信感恩的心,难点为助学贷款的申请和还贷步骤,让学生树立自信,诚信感恩的意识,本节课以学生掌握了解为技能要求,以学生自我实践操作最后成功为目的,但最终是要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领悟诚信感恩的内涵,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教学之前从网上和我们学校自己构建的资源库收集有关国家奖助贷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要兼顾有关诚信与感恩的事例和视频素材,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将它们根据教学要求整合在ppt课件上,确定好教学的流程和方式,将重点和难点加以注明。由于课程参与学员比较多,而且是思想的教育,事前让学生干部给现场布置了温馨的环境,并且期间需要运用网络和屏幕用作课程的准备。组织全体同学学习奖助贷相关知识,让学生全体参与知识竞答,观看感恩视频,最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并传诵感恩话语,教师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
4建设励志感恩教育微信平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师生的交流方式的途径,既秉承个人网站的言论自由,又融合了教师的经验和思考,是一种综合激发创造的新模式,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平台,引导学生励志感恩。因此,我们建设了感恩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指导学生进行励志感恩教育提供了便利。(1)公共励志感恩发言专区。主要是进行师生、生生沟通和交流。网友在这里畅所欲言畅谈问题,教育交流励志感恩教育经验,分享个人成长亮点。(2)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公众平台,不定期会更新关于励志感恩的文章,师生们阅读完文章后可以在留言区留下个人的感想,并且后台会有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回复和解答问题。主要上传教学活动中的感受和问题,在感恩思想的理解、体会等方面,通过励志感恩微信公众号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来探讨问题,提高了专业思维问题的深度;为教师提供深思的机会,提高探究能力,开拓思维,例如,有教师指出,有了微信公众号后,当你网上交流时,有时会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你,提供更好的建议。对我来说,最大的帮助是当我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相互的讨论使我的头脑受益,不会受到限制。
5聆听励志感恩教育之音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洗涤学生心灵的钥匙。充分利用音乐的特殊教育价值,使学生快乐与音乐交朋友,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达到塑造和净化情感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听音乐是培养学生励志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同时,音乐是艺术的声音,也是艺术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体验,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各种励志感恩音乐。我们安排了各种感恩和励志的歌曲或音乐。如早晨6点半和中午14点不断播放校园之歌《五进之歌》,催人奋发,促人上进。放学、休闲、课余时都播放不同的励志感恩的音乐。在这些歌曲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有丰富的经验和学生音乐兴趣会越来越浓,他们会有意识地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情的音乐。
6结语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基础,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是教育技术的真谛。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校园励志感恩教育文化,我们选择了一种合理的可视化技术,在先进的教育理论下,励志感恩教育理论在我校的多渠道多措施践行着,在师生之间无处不在地扩散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遍布着。
参考文献:
[1]张玉琴.信息技术为感恩教育插上腾飞翅膀——人教版《家庭小账本》教学案例[J].山西电教,2015(1).
[2]陆绮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感恩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1.
[3]刘丽瑛.浅议技校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97.
[4]张惠荣,宁丽萍.学科特色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感恩亲情”专题学习网站[J].山西电教,2008(3).
[5]陈玲.学校德育工作之学会感恩,懂得做人[J].科教文汇旬刊,2012(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