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审计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调研报告范文1
一、建立内部独立审计机构的作用
1、制约作用
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维护企业的利益及经济秩序。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对部门负责人离任前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经济违法行为,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的特殊作用。
2、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中,对深化改革,降本增效起到了保证、保障、维护作用。
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人员有必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障股民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产,确保出资人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同时,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逐步完善,处罚制度的逐步严厉以及税收、财务制度的不一致性,建立内审制度也是合理规避纳税处罚、减轻企业税负的唯一有效途径。
3、促进作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发现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挖潜降耗,增加收入,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通过经济责任制审计,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解决履行情况和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不定期的开展对企业的子公司,及下属单位的审计,规范下属实体遵章守纪,正当经营,依法办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维护财经纪律方面,在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市场竞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生产经营管理,也要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下功夫,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管理审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为重点,以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为目标,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内部审计从创建到今天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所关注的还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这主要是由我国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企业建立了现代公司管理体制,企业规模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内部审计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内部审计体系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新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原规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不再局限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是扩展为所有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因此,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与交流,帮助企业学习现代的审计知识和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内审人员自身素质,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保证,也会给内部审计事业带来繁荣。
三、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充分体现出内部审计。
1、加强和规范内审机构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的机构建设是其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没有健全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也搞不好。因此,企业建立内审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内审机构,配备内审人员。至于设置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要由企业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等确定,应与企业的形式、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相适应,但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将审计的结果直接向总经理以及财务经理报告,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如果将内审机构隶属或合并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就会使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搞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要注意选调复合型人才,由于内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除熟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应懂得计算机、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面对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内审人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改善企业内审人员的结构。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促使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考核,增强其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要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交流、考察活动,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使其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2、提高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是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所制定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是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搞好了,企业管理系统才会完善和严密。企业内部审计更要注重内部控制的审计与评价。企业内部审计首先必须从内部控制入手,对企业内控系统进行全面评价,找出影响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科学、行为规范。企业的内审机构,应对企业财务收支、资产运营、设备维修、费用成本、经营效益和税后利润分配等,实行定期审查监督,科学、严密的审查监督制度,是正确实施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保证。
3、抓好管理审计。当前,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过渡,也就是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过渡。尽管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高起点、高层次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也是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审计,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审计人员应通过财务审计,保证财务运行的合理合法,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及时、有用。在此基础上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内部审计调研报告范文2
摘 要 香港廉政公署为香港政府的高效及廉洁做出了莫大的贡献,现代企业的经营与地区管理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廉署之于香港,就好比企业内部审计和企业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二者相似性即经验借鉴的可能性基础上,然后从制度基础上,借鉴廉署先进之处,来促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充分发挥。
关键词 现代企业 内部审计 廉署
随着世界经济的动荡以及企业内部舞弊现象的严重,人们纷纷从理论或实践上来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献计献策,本文企业内部审计与香港行政机关做出对比,以期能够从多方面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香港廉署和企业内部审计是在职能和独立性上也很大的共同性:二者都独立平级的其他部门,廉署只对行政长官负责,全权独立处理一切反贪污工作,而企业内部审计也只对企业的审计委员会、董事会以及相关的治理机构报告;并且都是对其对象进行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查,以便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财经法纪。同时,香港廉署自成立以来就为香港政府赢得了“高效及廉洁”的美誉,因此,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如果能正确取经于香港廉署,并加以消化吸收,定能使内部审计发挥出重要作用,更好的为现代企业保驾护航。
总结来说,香港廉署对于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有以下借鉴之处:
一、系统布局,防治结合
廉署始终坚持执法、防治与教育全面的肃贪策略。为全面、系统、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腐败,廉署设置了执行处、防止贪污处以及社区关系处,三部门工作相辅相成,在“三管齐下”之下,分别从执法、预防、教育三方面入手,竭力做到为官者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以及不想腐败。数十年的实践验也证明,该反贪倡廉的方式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内部审计也要重视防御、自稳、监视“三驾”齐趋。廉政公署打贪治腐理念与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企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的观点异曲同工。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就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推进企业领导团队和审计委员会对市场风险的研讨,突出市场增长及其相应风险;②及早介入风险管理,以便建立有利的内控体系;③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强化审计重点,着重于实施审计;④与管理层协作形成目标和改进措施以便为市场的业务建立可接受的内控环境等。
另外,内部审计应在高论通畅的企业环境中发光发热当下,人们生活各方面深受社会舆论的影响,而社会舆论也在或推进或是阻碍企业的发展。良好的企业舆论,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的提高,还能加强全体员工交流与沟通。
二、加强基本制度建设
廉署的基本制度 一是公正、公开、择优的公务员选聘制度,二是就是司法独立。香港长期以来基本的制度是廉署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 内部审计基本制度建设重要性及其相关的建议:
(一)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重要特点就是独立性,管理者及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认识。首先,要建立监事会领导下的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由监事会领导,更有利于理顺公司内部管理体制,避免出现多个监督检查中心的混乱现象。其次,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内部审计应当受最高管理层直接领导并向最高管理层负责。再次,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除了使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关系上独立之外,还要使内部审计人员不需承担经营管理责任,只是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有关的审计责任。
(二)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尽如人意,部分财务工作者从原来的部门分离后便开始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其独立性差,也不具备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相关的知识与经验。甫瀚中国的《2010年中国大陆与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中显示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需求排名,有待提高的前五项分别是:1 信息技术审计-程序开发, 2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3 舞弊-舞弊发现/调查, 4 舞弊-舞弊风险管理/防范 ,5 运用自我评估技术。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日益深入,企业内部审计也引入自动化控制程序,特别是云计算服务的使用;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自我评估能力的拓展,以协助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自我评估比传统内部控制技术更能及时识别风险,能够帮助企业节省时间和资源;再次,关于“舞弊”仍然具有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该继续加强相关与舞弊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此外,内部审计外包也是一种趋势。内部审计外包源于公众对公开化、透明化财务信息的需求,这个概念最先由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来的,但是内部审计外包确实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可以降低成本,公司通常要签订合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公司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合同,便形成委托-关系,即经济资源的所有者为委托人,适用和控制资源的经理人员为人,但由于委托人和人的利益不一致,自然形成了成本,而内部审计外包能够进一步降低这种成本;其次,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内部审计外包时企业将会以自己完成成本较高或效率较低的内部审计业务推向外部,寻求更好的服务,包括等效低成本、等成本高效或者高效低成本,通常还可以借助事务所来帮助培训企业自己的内审能力,促进自身内部审计机制的成熟,虽然由大企业自己内审更好,但是可以用内审外包作为过渡,更快地成长。
三、总结
企业管理层通过加强内审的独立性,过渡阶段引进内审外包来加强公司内审进度;内审人员也通过自我提高,积极沟通,深度参与项目开发设计阶段提出流程改进方面意见,避免事后抓人把柄,主动为自己赢得话语权。符合企业价值的内审定位,不懈的努力创新,对于内审的未来,我们完全可以保持乐观态度。
参考文献
[1]2011年内部审计行业现状调研报告.
[2]2010年中国大陆与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
[3]陈艳娇.基于博弈分析的内部审计增值研究.学海.2012(3):63-68.
内部审计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审计质量 质量计划 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
一、审计质量的涵义与特点
审计质量是衡量审计效益和效率、达到预期审计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是审计工作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所确定的方向、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符合组织战略规划和目标的程度。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审计质量的界定有两个角度,一是过程,即审计执行过程的质量,二是结果,即审计报告的质量。过程是结果质量的基本保证,结果是过程质量的综合反映。审计质量的核心就是确保审计工作达到审计目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全程性
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每一项具体审计工作,从审计项目立项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报告结束,均应以审计质量为出发点,不仅要综合考虑审计项目的性质与复杂程度,参与项目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等内部因素,还要受政策法规变化、被审计单位配合程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规范性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制订的《内部审计章程》等内、外部规章制度,是衡量和判断审计质量优劣的权威标准和依据,任一内部审计师在执行任一审计项目时都必须遵照执行。
(三)不确定性
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不同审计师对某一具体审计事项的实施和判断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如,对审计方案的理解不同、采取的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同,就可能对审计结论产生不同的评价和判断。即使是严格审计方案和操作流程的审计项目,相对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其满意程度也可能不同。
(四)限制性
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审计成本控制。内部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与商业银行各利益相关方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存在一定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更要注重对审计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地实现服务组织的目标。因此,令人满意的审计质量往往是在一定成本水平下的效益最大化。
二、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朱兰三步曲将质量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通用的步骤: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这三个步骤互相关联,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本文依照朱兰三步曲对审计质量管理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各个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键控制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质量计划阶段
审计的质量计划,即设定质量目标和确定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过程或方法。朱兰质量计划的基本步骤为“设立项目、识别顾客、揭示顾客的需要、产品的开发、过程的开发、设定过程控制方式”。按此分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师在审计质量计划阶段,首先应明确审计服务的目标是什么,其次是识别审计服务的对象是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质量计划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1)审计服务目标。一般来讲,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调研报告或咨询服务报告等,也包括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风险提示和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国家和外部监管部门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改善商业银行的运营和管理,增加企业价值。(2)审计服务对象。直接服务对象即被审计单位,间接服务对象,即审计报告的所有使用人,包括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管理部门、外部监管部门等。识别审计服务的对象在质量计划阶段尤为重要,它是做好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因此应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找准审计服务的切入点,进而确定审计项目和重点。
2.质量计划阶段的关键措施。(1)重视审计项目计划与立项。审计计划应该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审计项目立项要充分体现组织不断变化发展的审计需求。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意见,以确定审计计划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还必须考虑高级管理层、董事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于审计报告或其他结论的预期。(2)实施审计项目分级管理。对审计项目计划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确定审计项目的定位,明晰审计目标。根据审计目标的层次、审计报告的价值预设、风险评估结果、项目规模、实施范围等因素,对审计项目划分等级,确定与项目等级相匹配的审计周期、审计资源和报告形式,以充分体现项目计划的效率性和效益性。
(二)质量控制阶段
朱兰将质量控制定义为:制定和运用一定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各项工作过程按原设计方案进行并最终达到目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能够实现预定的审计目标。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和具体项目质量控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将基本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传达到全体内审人员,并在具体审计项目中予以实施和改进。
1.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1)审计人员素质。任何产品、服务的提供,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审计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需要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审计质量的控制要从控制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开始,审计资源适当、充分、有效的配置是决定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内部审计方法。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程序、措施和手段的总称。每一审计项目均是尽可能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来揭示和提供审计对象的真实信息和实际状况。审计项目采用审计方法的恰当与否,会对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结论的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2.质量控制阶段的关键措施。(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而且能遵守诚信、客观、保密的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并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进行审计质量管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质量控制要做好审计人员选拔和审计人员持续教育培训两个方面的工作。(2)明确审计岗位责任制。审计责任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得出不恰当意见和结论的可能性。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应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审计人员在项目实施各环节应承担的责任,促使审计人员保持适当的职业谨慎,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3)控制审计证据质量。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也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核心,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充分考虑适当的抽样方法、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成本效益原则和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在审计抽样时,一方面要保证检查结果能够尽量准确地反映审计对象整体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要保证检查结果尽量准确地反映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优先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方法,对样本总体进行全面测试,或在抽样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提高抽样的效率。(4)加强项目督导与审理。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实行自上而下的人对人的督导非常必要。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内部审计督导制度,明确督导的目的、范围及各级督导人员的责任。在具体审计项目中,由项目负责人和主审人对具体审计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于重要或敏感的审计或评价问题,项目领导组组长应直接进行督导。但审计督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督导的重点侧重于审计事实和审计结论,二是在多个项目实施组实施同一审计项目时,督导的范围侧重于单个项目内部。为弥补审计督导的不足,可以同时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审计项目审理是指审理人员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抽查和评价,以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提高项目实施质量的行为。与审计督导相比,审理工作更具独立性,它不仅前移质量控制关口,从审计准备阶段就开始介入,从重点对审计事实和结论的质量控制转变为对项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而且有利于各项目实施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更能从项目整体上把控审计质量。
(三)质量改进阶段
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的性质不同,质量控制是要严格实施计划、方案、步骤和流程,以保证达到审计目标。而质量改进是要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和调整,以达到更高的质量管理水平。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与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息息相关。
1.质量改进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1)管理层的反馈和回应。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审计项目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管理层的反馈和回应,良好的反馈和回应可以使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认识到审计项目与审计目标之间的偏差,从中发现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并在此后的审计项目和过程中加以改进。(2)考核激励机制的影响。良好的考核激励机制,有利于衡量审计人员工作业绩和质量,还能反映出审计质量偏离审计目标和标准的程度,有利于对审计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持续改进。不科学和不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影响了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其自觉自发的提升履职能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造成影响。
2.质量改进阶段的关键措施。(1)建立审计项目持续跟踪机制。内部审计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是被审计单位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在改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展后续审计和跟踪问题整改可以了解分行管理层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接受和重视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审计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根据管理层的反馈,发现审计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予以纠正。(2)实施内部审计项目后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审计项目结束后,由项目工作组负责,对审计项目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开展自我评价活动,用于改进审计程序和方法,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审计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审计流程质量评价,主要评价各审计组对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二是审计技术应用评价,主要评价各审计组审计技术方法的应用程度、参与技术创新的贡献度。三是审计团队履职评价,主要评价审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审计人员履职的有效性。
三、总结
审计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不能仅强调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同时要关注质量计划,并持续的进行质量改进,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M].中国时代时代出版社,2005.
[2]J.M.朱兰.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杜传红等.浅论审计质量控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0),P105.
[4]陈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6),P218.
[5]陈景.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研究[D].北京机械工业学院,2006.
内部审计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ST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16日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控制构成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二、ST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环境薄弱。ST生化(000403)内部环境存在重大缺陷:(1)ST生化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2)ST生化公司存在使用个人账户替代公司账户进行现金管理的情形。上述控制缺陷表明企业公司治理及组织机构设置存在控制缺陷,资金管理及内部审计由大股东直接控制,不向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负责,生产经营的独立性存在问题,控制环境不符合基本规范的要求,应当属于重大缺陷。
*ST成城(600247)内部环境存在缺陷:2014年4月30日前,*ST成城原管理层未经内部控制程序,对外签发了大量的商业承兑汇票,造成*ST成城无法入账核算。所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部分收款人向第三方背书,于2014年最终导致被背书人在法院,截至审计报告日,该事项导致*ST成城败诉,可能损失3,340万元。
(二)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ST二重(601268)风险评估存在的缺陷:*ST二重个别下属子公司对贸易业务风险意识不强,客户信用管理不完善,导致*ST二重部分债权发生或有损失。上市公司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ST博元虽然已建立了风险防范机制和应急机制,但是执行不力。公司在对外担保的风险控制方面出现过较严重问题,发生过公司与大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往来频繁和相关审批手续不完善等内部控制问题。公司因为对外担保的问题陷入债务危机,使公司主要资产被冻结或拍卖,经营处于停顿状态。这说明公司在风险防范机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三)控制活动未有效执行。*ST锐电(601558)控制活动存在缺陷:*ST锐电未对部分实物资产的出、入库实施有效控制,致使部分实物资产的出、入库信息与财务账簿记录不同步。
ST川化(000155)控制活动存在缺陷:未对部分控股子公司实施内部审计。2015年川化公司未及时与供应商(施工方)对账,导致公司漏记资产、负债及成本费用。
(四)内部监督不力。ST生化(000403)内部监督存在重大缺陷:(1)ST生化2014年度发生更正已公布的财务报告,与ST生化《内控自评报告》中认定的“公司更正已公布的财务报告” 相关重大缺陷相一致;(2)ST生化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
*ST蒙发(000611)内部监督存在缺陷:未开展实质经营业务活动,审计部未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可能导致无法起到对企业经营活动持续监督的作用。这导致内部监督无效。
(五)信息沟通不畅。*ST新都(000033)信息沟通存在重大缺陷:在公司及董事会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以公司名义违规对外提供借款担保,其中已对外披露的已经法院初次判决的案件诉讼请求本金及相关利息合计48,455.33万元;已经法院受理但尚未判决的案件诉讼请求本金及相关利息合计2,754.39万元。除上述已披露的违规担保诉讼外,无法判断是否还存在其他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诉讼、担保情况等。
三、完善ST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完善ST上市公司内部环境。公司要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公司的各组织机构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相互牵制;应加强董事会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所发挥的核心地位和推动作用,同时还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约束制度,来保证更加合理评价经理层的经营绩效,以及保证约束机制的更好实行。ST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应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行事,以便能够使ST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二)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ST上市公司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程度。在抓好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ST上市公司各部分、各层面和各部门的有效控制活动,从而实现对各种风险的监督和管理。ST上市公司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险应对策略。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强化风险意识,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ST上市公司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三)完善控制活动执行力度。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ST上市公司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方面。ST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配置财务与会计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ST上市公司还应严格控制关联交易和对外担保活动,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规范关联交易和对外担保活动,建立健全对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违规情况的问责制度,减少大股东违规操纵的行为。
(四)加强内部控制监督。ST上市公司应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避免任何人凌驾于内部审计之上;另一方面保证监事会权利的有效执行,真正发挥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制约作用。此外,以制度形式规范监事会的权利,防止监事会权利的滥用和缺失,从而促进ST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合理保C信息流通和流畅。ST上市公司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公司的所有员工应当充分理解和执行现行制度和程序,并确保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要保证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传递,尤其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守华,胡为民,林斌,刘春丽.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
[2]周曙光.我国ST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基于ST星美的案例研究[D].重庆工学院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2014.
内部审计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审计;ERM框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9-0044-04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内部审计部门顺应国际潮流,推进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其重点由以真实性、合规性为主的财务审计转向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主的管理审计。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也在开展内审转型,转型的总体目标是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转变,风险管理审计是内审转型的重点之一。风险管理审计是对组织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审计和评价的一种审计类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分析组织运行中存在的内外风险,评价具体风险管理措施的充分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帮助管理层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加组织价值。
二、基层央行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履职过程中,承担了向管理层提供本行风险管理信息、改善本行风险管理的责任,因此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十分必要。
(一)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有利于促使基层央行组织目标的完成
风险管理审计将审计视野扩展到基层央行全局,对影响基层央行内外部环境的因素进行统筹考虑、综合分析。传统的审计指导思想可以理解为“无利害关系假设”,即假设基层央行的业务运行不存在利害冲突,仅需查找出确实违规的事实即算达成审计目标。而风险管理审计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之上的,审计时不仅仅依赖于上级行的制度规定及基层央行自身设计和执行的各项制度,而且对制度的合理性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风险管理审计关注基层央行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把审计的重点放在了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上,从而促进央行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风险管理审计有利于风险管理理念的落实
人民银行所承担的诸多重要职能决定着人民银行的业务处理具有较高的风险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内部审计所特有的监督检查职能使其成为推行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部门之一。通过对某一单位、部门的风险管理审计,一方面使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落实风险管理措施;另一方面也使其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风险意识。
(三)风险管理审计有利于增加组织价值
传统的合规性审计主要目标是查错纠弊,保护资产安全,审计结果往往是事后的,所发现的问题往往具有滞后性。而风险管理审计以风险为基点,改变以往的事后评价体制,转变为及时主动地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动态评价。风险管理审计不仅关注内部控制的合规性,而且着眼于评估具体控制对风险管理的效果,从而可以更合理地提出控制风险和规避、转移风险的建议,使风险管理更加有效。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关注是否符合制度,有时重点不够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而风险管理审计更加关注重要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重点更加突出,审计针对性更强。因此开展风险管理审计能够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作用。
三、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框架
(一)风险管理主要理论
2004年10月,美国COSO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以下简称ERM框架)。该框架得到了风险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认可,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和大部分西方中央银行均是按照ERM框架开展风险管理。
ERM框架由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8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ERM框架要求组织首先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从全方位的角度统筹考虑组织面临的各种事项,区分风险和机会。其次,对识别出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将风险进行高、中、低等级划分。再次,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结合组织的风险偏好,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最后,将风险应对策略落实为具体的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控制措施,以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ERM框架8个要素中,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围绕着组织目标,形成了全面的、动态的和持续的风险管理过程;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监控在整个过程管理中起辅助配套作用。
(二)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审计流程
ERM框架揭示了风险管理所应考虑的8个要素。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可将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8个要素作为审计的主要内容,评价被审计单位在这8个方面的情况,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升被审计单位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由于人民银行组织管理体制的特点,各基层央行的履职目标和业务基本相似。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时,审计人员可提前识别出人民银行履职中的重要风险点,审计中重点关注各个被审计单位对这些风险点的控制情况,而不用针对每个基层央行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开展风险识别。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审计的基本流程为:一是组织业务专家对基层央行履职中重点风险点进行识别,形成风险点清单;二是开展审前调查,确定被审计单位具体管理目标,根据风险点清单和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三是采用调查问卷、座谈、自我评估、控制测试等方式对风险管理8个要素进行审计,审计重点在于被审计单位风险识别的充分性、风险评估的科学性、风险应对的合理性和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四是根据审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提出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三)基层央行风险点识别
按照上述审计流程,提前对基层央行的重要风险点进行识别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关键。所识别的风险点可应用于对多个基层央行的审计,并作为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基础。我们对基层央行重要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估,一是根据有关法规制度,确定基层央行的19项职能;二是对各项职能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确定1431个风险点;三是按照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按照严重、比较严重、一般和轻微等4个等级对风险点进行划分;四是将风险程度最为严重的285个风险点列入风险管理审计的风险点清单(见表1),据此开展审计。
四、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审计量化评价体系
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并且便于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对风险管理审计量化评价进行了研究。一是将风险管理框架中8个要素作为一级指标;二是围绕反映8个要素的管理状况,设计了20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并确定了相应的指标计算方法;三是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上述指标的权重。
(一)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迪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适用于解决多层次因素的复杂问题。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要素权重的步骤为:第一,对同层次各评估指标的重要性按“1—9标度法”予以赋值,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第二,运用几何平均法,求得特征向量(权重向量)。第三,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第四,若CR
1. 构造一级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我们采用萨蒂(A.L.Saaty)建议的1—9标度方法,根据本级别8个指标要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构建了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见表2。
2. 运用几何平均法进行计算: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指标元素的乘积[Mi]:[Mi=j=18Aij];计算[Mi]的8次方根[Wi]:[Wi=Mi8];对向量[W=[W1 W2 W3 W4 W5 ][W6 W7 W8]T]规范化,[Wi=Wii=18Wi],得[W=[W1 W2 W3 W4 W5]
[W6 W7 W8]T]。
3.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i=18AWnWi];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88-1];计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CR=CIRI]。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得出如下数值:[W=[0.1575 0.0816 0.1575 0.0816 0.0816 ]
[0.2768 0.0816 0.0816]T],最大特征值[λmax=6.058],一致性指标[CI=0.0116],平均一致性指标[CR=0.009]。
4. 由于[CR
[ 0.0816 0.0816 0.2768 0.0816 0.0816]T]。
同理,建立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要素比较判断矩阵,使用上述方法计算相应的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的权重,并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必要时对矩阵进行调整,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最终确定的审计评价指标及权重见表3。
(二)根据量化评价得分确定评价等级
1. 计算得分。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审计的特点,我们设计了风险管理量化评价模型,使用“风险管理状况评价分值”来衡量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的整体状况。即:[Y=QiXi (i=1,…,8)],其中:[Y]代表“风险管理状况评价分值”;[Xi]分别代表风险管理8个要素得分;[Qi]代表风险管理8个要素所占比重。
在对风险管理的8个方面进行审计后,一是根据各指标的评分标准确定三级指标的单项得分;二是根据三级、二级指标权重计算出一级指标的分值;三是结合一级指标的权重得出风险管理状况评价分值。
2. 确定评价等级。为合理地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我们设计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级评价标准。其中: 90分(含)以上为优秀, 80分(含)至90分为良好,70分(含)至80分为一般,70分(含)以下为较差。
五、审计成效
2013年6月,某分行内审处根据风险点清单和A中心支行实际情况,制定了对A中心支行的风险管理审计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7月开展了风险管理审计。通过审计,A中心支行风险管理状况最终得分为83.94,评价等级为良好,扣分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活动环节制度执行不到位。通过审计实践表明,基层央行参考ERM框架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一是确定的8个要素内容基本可以涵盖基层央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审计覆盖面全;二是风险点清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明确审计重点、理清审计思路,提高审计的针对性;三是根据审计结果和量化评价模型可以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状况进行量化评价,提高审计分析能力,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增强基层央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郭庆平.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2,(7).
内部审计调研报告范文6
2008年,在商务部党组和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商务财务系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大政策研究与协调力度,强化资金统筹配置与科学管理,积极创新体制与机制,认真转变工作作风,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密切跟踪形势,调查研究工作成效明显。2008年,商务财务系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密切跟踪宏观形势发展,加强重点专题与政策措施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对指导和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重宏观政策研究的指导性。2008年以来,财务司加强对异常外汇资金流动、出口退税等重点问题的研究,全年共上报专题调研报告与文章20余篇,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益支持。根据出口收汇风险变化情况,两次下发工作通知,指导地方与企业规避与防范风险。进一步完善重点联系企业财务信息统计调查制度,动态分析出口企业利润水平和出口成本状况,形成了具有商务财务特色的指标体系。
注重商务运行分析的实效性。2008年以来,各地商务财务部门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把握商务运行情况,上报了很多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如宁波充分利用重点联系企业财务信息统计系统,定期分析企业利润水平和出口成本状况,并针对外贸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开展专题调研,直接推动了该市“外贸保稳促调政策”的研究出台。同时,我们尝试通过课题委托等形式,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影响商务全局的重大课题,委托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牵头研究,目前辽宁、上海、江苏和广东均高质量地提交了课题报告,有关观点和建议已被相关部门研究采纳。
(二)及时调整政策,商务促进体系更加完善。2008年,我国商务工作形势跌宕起伏,特别是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造成连锁反应,国内外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为积极应对危机影响,我们及时调整政策取向,加快完善商务促进政策,为保持外贸和国内消费的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进出口税收政策的促进作用。2007年12月以来,根据国际农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形势发展,我们取消了部分原粮及其制品、植物油的出口退税。2008年8月份以来,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及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会同有关部门5次调整了部分产品的退税率,综合退税率上调了约2个百分点。同时,我们还会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研究提出部分产品进出口关税调整方案,目前我国进口关税总体水平为9.8%。
果断调整完善金融外汇政策。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放缓,为企业增强信心、扩大出口,创造了稳定汇率环境。为妥善应对异常外汇资金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7月,我们配合外汇局、海关总署出台了《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12月,根据国际资本流动变化情况,我们又会同外汇局将企业出口预收货款可收汇额和进口延期付汇基础比例,从10%提高到25%。
(三)统筹资金配置,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我们坚持用公共财政理论指导资金配置,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加强财务管理,及时调整资金使用方向,继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统一”管理取得初步成效。2007年底,我司提出加强基金归口管理、完善“四统一”的意见,要求各地商务财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统一组织业务部门协商同级财政部门,统一牵头报送资金使用情况,统一协调有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四统一”工作,及时上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使用情况季报。河南、安徽、宁夏、大连等地利用“四统一”工作,促进了资金管理与业务工作的和谐发展,理顺了商务部门与财政部门的协作关系;四川通过试行网上项目申报,增强资金统筹能力,提高项目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性。
资金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是资金有序使用的重要保障。2008年,我们加快完善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与财政部联合下发重点工作资金通知10个,修订出台资金管理办法4个,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商务促进政策制度体系。各地也结合地方商务实际,陆续完善出台了一批管理办法。
重点项目资金得到有效保障。为适应商务形势发展变化,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08年我们及时调整完善了商务促进资金使用方向,加大对优化外贸结构、改善城乡流通环境、推动境外资源开发、促进商务协调发展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各地也积极调整完善商务促进资金使用方向,结合地方特点研究出台了一些扶持措施,对下一步我们完善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如江西、重庆等内陆省市对地方港口、码头和航线建设给予支持,降低了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湖南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对本省确定的10个重点县和10个试点县建设给予支持。
财务监管能力得到增强。2008年,我们按照部党组批准的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以审计促规范,以规范保平安”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审计任务。我们加快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审计机制,召开了2008年度商务部审计工作会议,建立了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加大对经常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力度,全年共对33个单位和项目进行内部审计,督促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增强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二、当前商务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将继续向纵深发展,我国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现,国内市场特别是消费需求可能持续低迷调整,商务“保增长”任务将更为艰巨,商务工作将面临多年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商务财务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商务部党组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保持商务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上来,在转变职能、转变机制和转变作风上下功夫。主要来看:
一是调查研究要更加注重广度与深度。面对2009年严峻复杂的形势,商务财务部门必须努力保持系统良好的工作传统,更加注重形势判断和调查研究工作,加强形势分析对政策研究工作的指导。要增强研究分析工作的实效性,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多下功夫,及早判断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地区和行业发展面临的苗头性问题。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政策在各地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积极研究提出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切实做到“运行分析科学、形势判断准确、调查研究有效”。
二是政策调整要更加注重落实与创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是我们积极应对危机影响、保持商务工作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2009年商务事业面临的形势,近年来前所未有;商务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更不能因循守旧、亦步亦趋。要保证中央的各项促进政策,一竿子插到底,执行不打折扣,落实不讲条件。要充分地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善于开拓视野,突破常规思维,加大政策力度,务求通过创新,取得工作实效。
三是资金管理要更加注重精细与效益。资金配置和管理是商务财务部门工作的主要内容。2009年,我们的责任很大,需要我们谨慎管理,在管理的精细化上下功夫,加快整合共享信息资源,继续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财务控制水平,将财务管理延伸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与环节。同时,应当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坚决杜绝各种挪用、截流现象,切实将每一分资金用到实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机制建设要更加注重科学与长效。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事业的科学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在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协作机制和人才培养体制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下一步关键是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并在长效发展上多下功夫。一要全面分析现行的工作机制与办法,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要加快研究完善;凡是不利于当前保增长目标的,要加快清理整顿,确保各种工作机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二要全面研究机制长效发展的保障措施,对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机制与办法,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避免走弯路、走岔路。
三、2009年商务系统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9年,商务财务部门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紧紧围绕“保增长”目标,狠抓形势跟踪分析与政策落实。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商务发展形势。加强对全球金融危机演化和影响的研究分析工作,重点是跟踪分析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对我国的影响;总结并借鉴主要经济体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外经贸运行形势的调查研究,继续完善重点联系企业财务信息统计调查制度,提高上报数据的质量与水平。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国出台的各项促进政策的实施效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行业或地区调控的意见建议。同时,根据商务形势的发展变化,继续研究出台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保增长”目标实现。
二是加快政策清理,创造良好的商务发展环境。根据中央关于“保增长、促发展”的精神,各地商务财务部门要抓紧清理妨碍“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对前期出台或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的财税、金融等不符合当前商务“保增长”要求的政策措施,要立即停止执行,或者加快调整完善。同时,各地要全面汇总清理地方外贸促进政策法规和制度,对一些容易导致反倾销、反补贴诉讼、直接与出口挂钩的奖励和补贴政策,要加快修订、及时完善、确保规范,努力保证各项政策不违背世贸规则,为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抓紧政策落实,确保政策实施取得实效。国家对今年内贸流通工作进行了安排。我们将协调财政部安排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确定资金管理办法和分配方案。2009年,中央财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转向资金主要支持“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和“双百市场”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支持“双进工程”、早餐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放心肉”服务体系、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应急商品商业代储体系和二手车回收交易体系建设;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商贸企业贷款担保费用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费补助。
国家对今年外贸保增长工作进行了部署。商务财务部门将牵头做好以下7项工作:一要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二要加大中央外贸发展基金调节力度。三要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四要改善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条件。五要健全出口信用保险风险保障机制。六要加快推进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七要完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上述7项工作,我们已经作出了具体工作安排,争取在今年一季度研究出台一批政策,在上半年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国家还批复同意了2009年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决定将北京、天津、上海等20个城市列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将从税收优惠、培训费用、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外汇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加快发展。
(二)突出保障重点,狠抓商务促进资金的科学配置。
2009年,商务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公共财政和商务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各项财政支持资金的科学配置。同时,要规范资金管理,加强追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沟通交流,狠抓协作机制的建立完善。
有效的协作机制是我们做好商务财务工作的有力保障。2009年,商务财务部门要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沟通,形成支持商务发展的政策合力;同时要加强商务部与地方商务部门的交流互动,形成商务财务工作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
继续保持部门协作的良好工作局面。充分发挥财务部门作为商务政策协调牵头单位的作用,重点加强与财政、税务、银行、海关、外汇等部门的工作联系沟通,进一步完善部门协作机制,研究和推动出台促进商务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立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各地出台的商务促进政策,积极推广地方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强各地商务财务系统的协作与沟通,定期召开商务财务工作片会,沟通工作情况,交流经验体会,研究政策建议。继续办好《财务工作简报》,拓展简报功能,调动地方参与的积极性,建成商务财务工作上下交流的有效平台。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网站,增强网站信息交流功能。
(四)推进体制机制建设,狠抓资金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信息化建设。
2009年,我们将加快推进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规范、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平台,加强制度建设和财务分析,不断提高财务资金管理与服务水平。
完善商务促进资金管理。今年我们初步考虑,将资金主要切块分配到地方使用,原则上不预留资金。资金划分后,各地商务财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商务部、财政部有关要求,制定本地工作方案,抓好切块资金管理,确实保证专款专用。同时,各地要积极用好中央的资金政策,努力争取地方配套资金,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动态分析和监督检查,积极探索对财政资金的量化评估和绩效考评工作。2009年,审计署高度关注商务“保增长”各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支出审计,加大对专项资金的审计,重点关注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
提高财务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共享信息资源,形成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等系统集成的财务管理平台。继续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财务控制水平,提高财务服务质量。加快建立全面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定期跟踪分析财政资金使用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对领导决策的支持作用。
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2009年,要按照“依法行政,科学管理,保障重点,勤俭节约”的要求,保障重点、兼顾一般,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重点项目的资金集中度,优先保证日常刚性支出,重点支持商务重点工作及公共服务事业,避免无实效项目占用资金、浪费资源。同时,要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对列入政府采购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提高集中采购效益。
(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2009年,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系统内部建设,重点抓好干部队伍培养,努力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与促进各项工作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经常性党建工作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