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闲置资产管理办法

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设备投资规划;设备运用考核;信息化管理平台

1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设备是铁路运输企业经营重要的物质基础,在铁路企业资产总额中占较大比例。固定资产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确保铁路客货运输安全意义重大,同时设备管理效果也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设备的效能,提高固定资产设备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文件等规定,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铁总财[2015]45号),该管理办法对铁路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和责任、范围和分类、计量和折旧、后续支出和减值、清查和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说明[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至少每年年终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要求,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2]。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固定资产设备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苗晓云[3]认为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马驭[4]认为,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明确的手续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有的固定资产长期使用早该报废,没有及时进行报废手续。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等,造成企业家底不清。张静[5]认为铁路企业的固定资产除具备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数量多,分类复杂、较为分散、价值高、期限长、占用资金多、其折旧在成本中占比重较大等独特之处,从而不利于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相关部门反映资产状况和变化。刘振龙等[6]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闲置固定资产设备,造成浪费和损失,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闲置固定资产设备处置或盘活,以减少损失。徐晓雄等[7]认为铁路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需要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盘活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张新丽[8]认为铁路固定资产管理必须要领导重视,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资产信息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张岩[9]认为需要在保持RCM(可靠性维修)理论基本原则不变的基础上,改进一般的可靠性维修管理过程,使其更加适应铁路维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吴重远[10]认为促进信息化发展可以提高运输生产效率。王洪江[11]认为铁路运输企业要准确掌握后续支出的费用化及资本化,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上述研究表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存在闲置资产管理不规范、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企业对专用设备如机车、车辆、线路、桥梁、房屋、站台等管理较为规范,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办法,如机务部门的《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铁路设备综合管理工作指南》《机械动力设备修理和鉴定办法》《铁路机务段设备通过能力查定办法》《机务设备工作要求及检查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但对部分通用设备如车床、钻床、铣床、冲床、刨床及起重设备等管理不够规范,存在资产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的情况,亟需加强管理。

2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主要问题

(1)资产闲置较多。就机务系统而言,随着机务段的合并重组和检修能力的整合,加之随着机型转换、机车配件加工工作量的大幅减少、工艺要求的提高及换件修范围的扩大,部分设备特别是金属加工设备的利用率在50%以下,部分在30%以下;设备、厂房闲置较多,造成资产闲置,资源浪费,资产处置不及时。(2)设备管理信息化进展缓慢。近年来铁路运输企业在运输调度指挥、生产组织、办公领域实施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对于固定资产设备领域信息化建设较慢,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统一的信息建设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各个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固定资产设备缺乏日常的巡检、维护、处置等信息。(3)设备维修费用高。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设备实施按计划预防修检修模式,如铁路干线机车按照机车走行公里、调度机车及小运转机车按照运行时间进行机车大修、中修,在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下,有效保证了运输设备状态良好,满足了运输生产需要。但是,按照当前的维修模式,维修费用居高不下,造成生产成本过高,同时存在着“过剩维修”和“维修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质量。

2.2 原因分析

(1)资产专业管理有待加强。在铁路资产管理上,由于近几年铁路新装备投入大,资产管理跨度大,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往往只关注新设备的管理,对闲置设备关注不够。此外,资产处置程序繁琐,设备管理部门对闲置资产处置报废的考核评价没有明确的要求,加之缺乏公开透明的二手设备价格平台及处置平台,评估市场不规范,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廉政风险,致使设备管理人员不愿意作为,造成闲置资产较多。(2)资产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待完善。按照现行的设备管理办法,设备、资产管理的主体是铁路局,由铁路局相关专业处室对设备和资产施行资产管理,计划财务部门对设备和资产施行账目管理,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专业处室自成系统,相对独立,相互间缺少设备和资产信息交流平台,彼此间信息不对称。铁路局作为资产管理的主体,没有建立对闲置资产特别是闲置设备建立管理信息平台,以及铁路局层面完整的内部设备二手交易和调拨市场,以实现系统内或跨系统的信息交流及资产处置。(3)监测、分析手段有待提高。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设备实施预防修,以内燃机车为例,内燃机车运用损耗主要是机械损耗、电器损耗,传统管理手段是以机械磨耗作为预防修的依据。但是,随着新装备、新监测手段的使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铁路设备维修好的经验和做法,如美国GE公司开发了机车运用远程诊断管理系统,帮助企业进行机车质量可靠性分析。通过监测手段的加强,优化现有的预防修检修模式,进行修程修制改革,在提高检修质量的同时,节约检修成本。

3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的思考

(1)科学评估资产的投入产出。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理论评价设备购买、使用效率、投资效益及技术水平的有效性,科学测算后续使用成本、维修成本及人工成本等。现行的设备管理侧重于投入管理,对投入后的设备运行维护成本、报废成本考虑较少。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进行投入产出评价,在设备投入时,将设备采购成本、投入后的设备使用维护成本、报废成本进行综合计算,通过多方案经济比选,确定综合成本最低者为最优方案。(2)加强固定资产设备信息化建设。针对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现状,固定资产设备管理部门可研发固定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需求设定不同的权限,并实现信息系统与财务、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的信息共享。在固定资产设备信息系统建立后,由设备使用单位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设备进行盘点、鉴定及信息录入,对新购入的设备直接录入信息,实现固定资产设备信息录入完整。在日常资产的信息管理上,设备使用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设备维护、巡检、处置等信息及时录入,设备管理部门在进行检查时应结合信息化进行,确保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有序推进。(3)加强资产专业管理。重视闲置资产的管理,及时处置闲置资产。一是建立局内设备调拨、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资产设备进行鉴定,对利用率较低、无利用价值的闲置设备纳入平台管理;二是在资产设备的考核评价上增加处置闲置资产项目,鼓励局内调拨、处置闲置资产设备,对处置不及时的部门应予以考核;三是明确资产设备处置流程,委托具有资质的设备评估机构,定期公布二手设备价格信息。通过处置闲置资产,一方面可以盘活资产,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增加企业效益。(4)实施大修资本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结合铁路企业实际状况,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规范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全部纳入投资完成范围统计,针对机车等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修理费用纳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12]。铁路机车、车辆等单位要抓住中国铁路总公司大修资本化的契机,对运输设备进行调查摸底,在大修时进行资本化处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当期生产成本,改善铁路企业财务成果,另一方面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4结束语

固定资产作为铁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管理,以便更好地为铁路企业服务。随着大数据的广泛运用,铁路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采集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维护、设备巡检、报废等方面的数据,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价值进行分类,建立铁路局、站段、车间3个层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在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信息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分析、规范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另一方面有利于盘活固定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效益最大化[13-15]。

参考文献:

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油田企业 资产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思考

0 前言

资产是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的物质资源和条件。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合理运营资产。在油藏经营管理体制下,尽管资产管理机构维持不变,但却对资产管理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资产管理的内容必须由单纯的实物与数据管理向核算与全面管理过渡。

1 当前油田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资产管理缺乏总体认识,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

长期以来,油田企业的资产购置资金均来源于计划部门申请到的企业自有资金,国家大包大揽的投入体制助长了部分油田企业对资产重投入、轻管理的错误观念,大多数油田企业把重点放在资产的申购报批环节,忽视资产形成后的运营与管理,对资产的事中和事后管理重视不足,从而导致大量闲置资产和低效资产的存在。同时,油田企业资产购建以部门为主,致使很多资产名义上归油田企业所有,实际上是归各部门所有的管理现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资产使用部门间不能有效共享信息,以致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

1.2 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

受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思想的影响,目前不少油田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如:在资产的预算配置环节缺乏科学的审核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没有清晰和规范的管理控制程序和方法。同时,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和监管资产上,数据具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而且,对固定资产的长期动态管理也不到位,以致家底不清,资产账、卡、物不相符等情况的发生。

1.3 资产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清

油田企业资产管理是对油田企业所属范围内的资产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油田企业资产管理职能由不同部门执行,计划部门负责制订购置计划,财务资产部门负责资金核算,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管理,房产部门负责房产类的资产管理。从表面上看,这种资产管理形式涉及多个部门,分工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产分块管理,职能界定不清晰,各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致使油田企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

1.4 资产核算数据不完整,缺少资产使用效益评估监控体系

很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至今仍局限于资产账面管理.部分单位对占用的资产没有进行完全成本核算,没有制定具体的资产成本核算及计提折旧办法,资产核算数据不全面、不具体,造成无法对资产使用效益进行合理评估与考核,同时,没有建立资产监控、监督机制,对闲置资产不闻不问;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购置的设备形同部门私有财产,甚至仅局限于个别人的使用,从而造成高投资、低效益现象的发生。

2 改进油田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思考

2.1 观念创新,扩展经营资产的思路

对资产最好的管理不是将其封存.而是对其合理使用。油田企业资产分为油气资产和固定资产,但主体为油气资产,它是指油田企业各采油气区块的油气井和相关的施工设备。油气资产在采油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对待油气资产方面,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可以在现有资产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着重探索油气资产报废与再利用管理办法,完善已报废油气水井在油价和储量条件许可情况下再次利用的评判方法和标准,对已经提完折旧的油水井等资产核算其再利用的价值。在对待固定资产方面,应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适当扩大油藏经营管理主体的资产出租权、闲置资产调剂权、废旧资产处置权等。本着“经营油田企业”的理念,盘活存量资产,以依法理财的思想经营油田企业资产,突出资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

2.2 制度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管理制度

充分认识资产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资产的预算管理,克服资产的重复购置,调节闲置资产,做到物尽其用,增强经费使用效益,杜绝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探索建立油田企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把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出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资产预算执行及报告制度。用制度规范资产的购建、有效使用和处置行为。

2.3 分析方法创新,完善增量资产管理

建立效益跟踪责任制。首先做好存量清查与分析工作,进行存量分析是摸清家底,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以存量分析为基础.对资产的技术适用性、先进性进行鉴定分析,指导资产的购建计划,再进行资产效益评价,完善资产的投资论证体系,建立效益跟踪责任制,保证购建的资产具有较高的回报率。

2.4 科学手段创新,借助ERP及网络优势,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

ERP的数据管理系统中的PS模块与财务的Fl模块有效结合,可以提供资产投入、形成及其价值构成的详细描述,但资产一旦形成后,数据库中的资产数据将变成静态数据,很难再从中找到以后的动态变化数据以及某一时点资产的具体情况。对此有必要建立符合油田企业自身要求的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与ERP相结合,推进油田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形成一套包括资产最小类别、资产代码、生产或非生产使用、维修情况、资产现状等内容的完整资产档案完善资产管理系统,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时时监控模式,使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同时借助网络优势,实现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管理,从而保证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2.5 坚持财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资产核算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备查账,认真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的记录与登记,严密核算;建立健全资产购置、接受捐赠、内部转移以及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做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行企业首长负责制,并确立具体资产管理人员,把资产管理纳入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范围,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要管理体系创新,实现油田企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其一,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其二.建立可行的开发管理单元资产管理评价体系。

3 结束语

总之,油田企业在其资产管理过程中还会有新问题出现,需要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引进国内外科学的资产管理经验,时刻保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分析方法创新,科学手段创新,管理体系创新”的创新思维,走出一条符合油田企业自身特点的资产管理路子,以加强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油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范文3

1.“油公司模式”及油气资产含义。

“油公司”管理模式是企业以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和经营管理为主要经营业务,其他生产辅助业务,包括专业技术服务和后勤保障服务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其更加突出的是经营决策、技术研发和管理监督等行为,通过压缩管理层级、优化管理流程、精简用工总量以及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和可持续有效发展。文中油气资产是指包含油气井、集输站、集输管线、油气田生产配套设施及装置等实物资产。

2.油气资产实物管理的新要求。

“油公司模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组织运行方式、劳动生产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油气资产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管理机制建设,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定位与职责,优化管理流程,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油气资产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力推进“油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

二、油气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油气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油气田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张,项目工程量多、资产分布面广,逐渐形成了“重投资、轻管理”的粗放管理方式。一方面生产单位在购置设备时未将投资与效益挂钩,存在一定盲目性;另一方面工程建设项目转资时多为整体打包转资,设备未能单项入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未有机结合,不便于后期管理。

2.油气资产管理流程系统性不强。

油气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系统性不强。在多数企业中,计划部门负责油气资产投资批复,基建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物供部门负责设备购置,概预算部门负责项目结算,财务部门负责转资及账务管理,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实物管理。各职能部门分段管理、各负其责,整个油气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看似科学,实则各流程之间衔接不畅,系统性不强,无法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工作效率受到制约,合作中甚至会产生一些小摩擦。

3.油气资产管理职能不明确。

油气资产管理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各部门管理职责不明确、界定不清楚,存在有责无权、越权管理等情况。如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实物管理,了解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但较少参与前期的规划设计,无法提出意见建议;财务部门未掌握单台购置价值,闲置资产调拨时,账面价值无法清楚划转,导致帐实不符;工程建设项目经常包括乙供设备,设备管理部门较少参与选型,不能了解资产形成过程,后期出现问题,部门之间易推诿扯皮。4.缺少配套管理制度及考核指标。油气田企业一般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涉及转资、调拨、盘点及核算等账务方面的规定,缺少一套涵盖规划设计、采购建设、使用维护、更新改造、闲置调拨直至退役报废全寿命周期的油气资产管理制度。有些企业未将油气资产管理纳入生产单位的绩效考核,有的虽然进行了考核,但考核指标不完善,缺乏系统性,仍然无法提高员工管理意识以及油气资产管理效果。

5.油气资产管理手段滞后。

在很大程度上,油气资产建帐、调拨及报废等工作仍旧是手工登记,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一方面,不能及时、动态反映资产的分布和变化,无法让管理者随时掌握资产状态,影响资产的有效配置,降低资产利用率;另一方面,油气资产信息无法共享,影响使用部门对资产使用效果的评价分析,无法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快捷、有效的数据支撑。

三、构建油气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1.构建全寿命周期管理机制,统一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

油气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即对资产从规划设计、采购建设、使用维护、更新改造、闲置调拨、退役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按照“分专业、分层级”的管理模式,以追求资产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将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相结合,提高资产回报和运营收益。一方面加强实物管理,逐步设立油气资产明细账,确保“帐、卡、物”相符,加强资产使用维护、调剂调拨、清查盘点、评估租赁、报废处置等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注重价值管理,对于存量资产,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由从资产总量最大到资产质量最优的转变;对于增量资产,从源头进行管理,加强投资过程控制,加大投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增强设备装置互换性,减少不良资产形成,提高资产回报和运营效益。

2.梳理油气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

结合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梳理、优化业务流程,有效衔接各级资产管理岗位的职能,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和长效机制。规划设计阶段,根据资产报废情况和发展需要,综合设备使用效率及工程投资、运维成本的最优组合,开展资产回报和技术论证分析,优化设备选型与资源配置;招标采购阶段,运用战略采购模式和标准化技术规范,加强重大设备监造,提高采购效率;工程建设阶段,将资产建设的过程管理与价值管理融为一体;生产运营阶段,借助信息系统动态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性能状况,科学制定维保、修理和技改计划,推进操作标准化、成本预算管理精细化;退役报废阶段,运用技术经济评估手段,促进报废设备的再利用和残值回收,并将评估结果应用到规划、采购、运维等各项业务环节之中。

3.加强管理组织建设,提升油气资产管理水平。

理顺油气资产管理组织架构,按照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构建管理组织,明确其管理权限、工作目标、职责要求,加强部门与层级之间的配合互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战略层为企业油气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指导企业油气资产管理工作;管理层由财务、设备、计划、生产运行、基建、开发等相关部门组成,根据职责权限开展相应工作;执行层为企业生产单位,进行油气资产实物管理。通过信息的逐层传递,实现战略层的决策能够在执行层得到落实,执行层的信息和需求及时反馈到战略层。

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考核体系。

制定油气资产管理办法,细化资产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管理办法,规范业务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生产单位的管理职责,将油气资产管理纳入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的绩效考核,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使资产管理与相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建立全面、可行的油气资产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如纳入投资收益、资产折旧、维修成本等指标,通过加强评估考核,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相关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和管理水平提升。

5.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5.1建立油气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油气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资产基础数据库,实现资产从需求、形成、运转、维修、调拨到报废的各种动态管理数据的信息采集。通过公司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固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壁垒,支持评估考核和分析决策。

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矿山企业;低效资产;形成原因;处理办法

低效固定资产在矿山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意义重大,其处置方式往往对企业效益有较大影响。然而,矿山企业的管理者普遍对该类问题的了解较少,导致企业在低效资产决策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客观分析低效资产的成因,并采取措施,对低效资产进行科学处置对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矿山企业低效资产的成因

1.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矿山企业一直都采取粗放式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对现代矿山企业仍具有深刻影响,造成企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也缺乏统一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企业在进行资产投入时不能及时征求各部门意见,加大了资产投入的盲目性。另外,企业设备的效率较低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产浪费。

2.工艺流程的升级

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使企业资源得到了重新分配,但是在重新分配的过程中,企业很可能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企业内的高效资源和优质资源被分配到某些与该资源不适应的部门中,导致优质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也就是资源浪费;二是企业合并过后开始采用更完善更先进的工艺流程,因此放弃了从前的低效资产,而以前的设备也被搁置,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使用效率的降低。

3.设备的更新换代

当下,市场经济正在飞快发展,企业要想占领优势地位,必须敢于变革生产关系,并更改生产资料,积极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要求,所以为了保证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企业必须采购当前市场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最优质的生产原料,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原有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被闲置,而这些资源所占据的场地和管理人工费用都需要企业承担一定成本,这些成本所产出的利润是极其微小的,长期积攒下来就成了企业的低效资产。

4.资金的周转不畅

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而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这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矿山企业的扩大需要大量资金,且建设周期长,资本回归慢,如果资金周转不畅,则企业很难顺利发展。

二、矿山企业处理低效资产的办法

1.寻找租赁市场,盘活低效资产

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低效资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品结构的改变而被闲置的优质资产,对于这类资产,企业可以为其寻找租赁市场,积极开展融资活动。一方面能解决企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提高对低效资产的利用效率,既减少了企业管理成本,又增加了租赁收益。

2.调整资源配置,盘活闲置资产

通用类资产在企业的很多生产流程中都能使用,这需要企业内部调整,将已经被列为低效资产的部分进行重新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利用。母公司要发挥桥梁作用,把旗下各分公司和子公司的闲置资产都进行重新调剂和利用,使企业闲置资产重新发挥其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3.拍卖无用资产,实现资产变现

对于企业中价值不断降低的资产,管理者应考虑将这些资产进行公开拍卖或通过中介机构将这些资产挂牌出售,这样可以将企业内部的消耗品变为现金,帮助企业资金顺利流通。其次,为了降低企业需要支付的中介成本,企业还可以将某些资产进行置换处理,并签署资产置换协议。对无用资产进行拍卖,实现资产变现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耗费成本,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经营效益。

4.申请资产报废,减少成本支出

企业的低效资产往往会占据绝大部分的沉没成本,为了减少成本支出,企业可以将不能再次利用的低效资产申请报废处理,实现人工成本和场地成本的降低。这些无用资产如果得不到处理,很可能在日后经营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反之,如果对这些资本进行报废处理,则方便企业对当前损失和成本进行确定计算,有利于企业对低效资产进行合理利用,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三、结语

在经济转型阶段,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金重复投入必然会导致企业出现低效资产,各类企业尤其是矿山企业在面临大量低效资产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理性分析,并采取科学手段,对该类资产进行有效处置。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企业都应秉承“适者生存”的理念,在激烈的竞争中采取更优的管理办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波,王含.市场经济体制下矿山企业对低效资产的合理利用办法[J].现代企业管理,2015(01).

[2]李志远,张兰.矿山企业低效资产的形成原因及科学处理办法[J].企业资产,2015(03).

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范文5

 

各位领导:大家好!

按照今天座谈会要求,下面,我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全县共有行政事业单位343个,其中行政单位37个,事业单位276个。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12.6亿元。县财政局内设了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明确有分管领导,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其职责是专门负责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配置、处置、调拨、资产网络系统管理等工作。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各项资产管理均按相关制度、办法、标准执行。

目前,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已全面做到了管理有机构,机构有人员,人员有职责,执行有标准,办事常态化、制度化。

二、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我们依据中、省、市财政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标准和程序。我们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业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强化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机构改革中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类资产配置标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车辆处置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等办法、通知、标准、方案、制度等。以上所述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极大地提升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绩效。

2、全面履行职能,积极推进工作

一是加强资产配置管理。目前我县各单位资产配置严格按照我县《资产管理配置办法》和《办公类资产配置标准》执行,单位提出资产配置申请,国资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政府采购。

二是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各单位资产处置均严格执行《凤翔县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凡涉及资产调拨、捐赠、报废、出售等处置事项,均应报县财政国资部门批准,单位不得随意处置资产。对大宗资产的出售,还应报县政府批准,由申请单位、财政、住建、国土、审计等部门组成专门资产处置小组,通过市场化的形式,公开拍卖,评估机构和拍卖机构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确定,拍卖收益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近年来,我县体育场、招待所、中医医院等房地产处置,党政机关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

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通知》,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所用,必须报财政国资部门批准,经营合同最长不得超过两年,经营收益应按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执行“收支两条线”。

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管理。随着近年来机构改革、撤乡并镇、撤并学校、单位搬迁等,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许多闲置房地产。2017年来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调查摸底,基本弄清了这部分闲置资产的底子,除一部分划入了凤翔县投资发展集团公司外,其余资产也明确了管理单位和管理责任,规范了管理行为。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2014年,我县财政、审计、监察三部门联合对全县各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了一次大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在每年例行的财政监督检查中,将资产管理做为一项内容,每年都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单位整改,对严重违规问题进行了处罚。

六是认真完成省市安排的工作任务。(一)按时完成每年的资产更新数据上报;(二)完成2016年清产核资工作;(三)编报完成2017年经营资产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四)完成检、法两院上划涉及的清产核资工作;(五)积极参与车改,完成了机关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事业单位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也正在进行当中。

    三、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力量薄弱。从局机关到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着人员不足,力量单薄的问题,制约了业务工作的时效性。

2、在资产配置环节,我县个别单位不能严格按标准配置资产,超规格、超价格、超数量问题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部分单位未经审批,自行随意处置国有资产。

3、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保管和使用制度不够健全。未明确管理人员职责,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不及时,个别单位资产长期不进行盘点和清查,出现了账实不符现象。

    4、资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操作技术水平不高。

四、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市财政局有关资产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规定,全面做好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资产配置和处置工作严格按规定办事,没有发生任何有悖于上级精神的违纪违规事件,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保障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效能的正常发挥。

对市上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有以下两点:

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范文6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州委办公室、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州办[*]14号)文件精神,按照建办文[*]21号文件的要求,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和发挥应有效益,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现就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制定如下方案。

二、范围和原则

基本原则为:统一监管、分类实施、规范处置、收益统筹。

(一)统一监管:对纳入首批集中统一管理的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由县财政局统一监管,并由县人民政府授权委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挂牌竞价租赁;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和单位实际情况,由县财政局统一监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采取脱钩转型,面向社会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报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后,交县国资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有效营运机制,统一经营管理。非经营性资产由现资产占有单位与资产管理部门,签订使用管理协议,明确各自职责。

(二)分类实施: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分类实施、分步进行。

1、县直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股权)、出租、出借、兴办的经济实体以及其它国有经营性资产、闲置资产、需处理的资产等)列入这次清理移交、集中统一管理的范围。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将非经营性资产列入移交范围。医院和社会福利性质的机构,县政府直属驻外机构暂不列入。

2、对未列入首批统一管理的单位,其国有资产管理仍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待首批单位移交资产启动运行后,根据进展和运行情况,对这类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提出改革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案另行制订。

(三)规范处置: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捐赠、报损、报废等,由资产占有单位按规定程序报批后,交财政部门集中统一调剂处置,对能够通过调剂、置换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对需要处置的,由具有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后,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市场竞价等方式公开处置,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收益统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所获收入,属财政非税收入,按照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局牵头拟定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后执行。

三、实施步骤和要求

(一)宣传政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有关政策,宣传这项改革的意义和要求,争取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资产清查移交

1、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和已到租赁期的资产直接移交给国资公司。

2、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原已签订出租、出借合同、协议的,将合同原件和有关资料等移交到县国资公司,进行移交登记、签字。由县国资公司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合同、协议文本,明确界定国资公司、资产占有单位和承租方的责任和义务,重新规范办理合同、协议手续。

3、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举办的经济实体,这次清产核资和审计后,由财政部门提出具体管理办法,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按统一监管的原则执行。

4、在清产核资和合同、协议移交期间,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使用国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不得擅自举债进行基本建设项目;不得擅自变更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经营性国有资产合同、协议或改变国有资产用途;不得擅自转让、出售经营性国有资产;不得将主管部门的国有资产划拨到下属单位;不得借机私分国有资产;不得拒报、拒交合同、协议原件和有关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干扰、阻碍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5、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在今年上半年资产清查前,未经审批将其占有使用的国有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铺面等国有资产划拨给下属单位或其它单位使用的,应在本次清理移交工作中全部收回。对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权属不清的,应经县财政等部门进行产权界定;对今年上半年资产清理后,将经营性资产转为非经营性资产的原则上视同经营性资产,特殊情况需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建办文[*]21号文出台后,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擅自签订或延期的合同无效,由相关单位自行收回后交国资公司,并自行处理好遗留问题。

6、对需处置的国有资产,由单位提出申请,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有关程序办理完毕后,交县国资公司按规范处置原则运作。

(三)资产营运管理

1、国资公司接收的国有资产要建立档案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帐、卡、物相符,跟踪统一管理。

2、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需处置的资产,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利用电视、网站、报刊和电子交易显示屏向社会公告,公布相关信息,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

3、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需处置的国有资产,经营所获收入,直接进入财政非税收入结算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四)工作进度安排

资产移交单位必须密切配合,确保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年12月中旬组织移交工作,2007年1月1日起,按新的管理模式运行。

(五)严肃纪律,明确职责

1、严肃纪律。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任务艰巨,凡有清理移交任务的单位要加强领导,组建清理移交工作专班,确保政令畅通,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干扰和阻碍改革、违法违纪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