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范文1
关键词: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完善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5日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近些年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该项制度在强化财务监督,提高政府部门资金使用效率和预防政府部门腐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会计集中核算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气象部门作为主要从事天气预报、预测等服务的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响应并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气象部门能够更好地发展积极努力。
一、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会计管理机制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会计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传统的财务模式,必将顺应时生改变,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往的单位都是各自有一套完整的财务体系,而财务部门设有会计和出纳一职,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面对十分繁琐的工作流程,这就导致经常会出现职责划分不清的现象。而且,会计是整个核算的主体,对于单位的资金支出、截留有绝对的权利,一旦会计工作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单位的资金供应。如果传统的会计管理机制出现上述问题,就会导致原有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资金利用效益低下、财务支出有漏洞、易发生违法违规支出等财务问题。
现在气象部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取消了会计核算部门,各部门只需要一名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的财务收支,然后去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会对范围内的部门和单位的财务实行集中管理、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加强了部门财务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节省了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十分有利于气象部门财务发展。
二、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现状
(一)工作流程杂乱,工作效率低下。现有的气象部门会计核算制度采取的是以会计为主体,出纳员负责现金的收付、银行存款的收付等等事务工作,然后出纳员和会计进行交接,再由会计对账目进行核算。这样经由多人办理业务并进行核算的方式就造成了银行开户乱、账户设置乱、会计账目乱、档案乱等理不清的“乱”现象频发,同时导致工作流程杂乱不清,让办理人员不知如何下手,很多凭证需要现用现找,现办现问,流程的混乱导致应及时办理的事项遭到积压,让工作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理清流程和账目上,致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十分的低下。
(二)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原有会计核算中会计的权利很大,可以决定部门经费的走向和资金的利用。因为人情或是上级指示等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会计可以动用单位资金用来支付超标准、超范围的花费,也可不顾法及法规支付不应支付的单位福利待遇或是挪用公款进行大吃大喝等不合法行为,这些挪用公款的行为严重导致单位的资金不能用在应该用的地方,降低了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给违法违规行为留下漏洞。气象部门在原有的会计审核方面,有的部门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的情况时有发生。就算有的部门设立账目,但是账目却十分混乱,有些甚至会设立两套账或多套账。在账目记录方面都采用可人为操控的方式记账,根本无法保证账目的真实性、有效性。同时,单位的所有费用支出、流向的“生杀大权”全部掌握在会计手中,单位几乎没有履行监管职责,很多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是受利益驱使,往往都会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办事,这也就导致会计可以随意地将款项用在任何地方,给违法违规行为留下可钻的漏洞,助长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
(一)工作流程简化和工作效率提升。在气象部门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以后,气象部门就可以撤销会计技工人员,减少所需的工作流程,只需要报账员负责日常的收支业务,其余的会计核算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的进行核算,同时还能够降低人员支出费用,为气象部门节省开支。对被纳入核算管理范围的单位经费开支实行集中支付,比如说,原来各单位自己开设的存取款账户应该一律取消,并且会计核算中心会采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记录,杜绝原来会计能够随意截取、留下资金、转移资金、改变资金用途的情况发生。会计集中核算实行的统一化管理,改正了原来银行开户乱、账户设置乱、会计账目乱、档案乱等理不清的“乱”现象,简化了工作流程的同时也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会让核算中心对气象部门的每一笔收入进行严格的审核,进行会计统一核算,让气象部门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使用。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保障会计中心对单位的每一笔收支都十分合理,同时还会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这样就能够确保账目是真实的、有效的,让审核不再仅仅只依靠会计一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气象部门资金流向不明的现象,同时挪用资金用来发放单位福利以及动用资金大吃大喝等腐败情况的发生也会得到杜绝。除此之外,也限制了会计对于费用支出的“绝对控制权”,保障单位使用的每一笔资金都是透明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部门资金使用的效益,让部门的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
(三)减少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原有的会计核算是自己单位的人员对账目进行核算,这样就存在一定的弊端,会导致账目不清楚和钱财在支出上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个人主观性,由于,单位领导对会计人员有较强的干预,迫于压力,会计工作人员大多会听从领导指令,这就促使挪用公款现象频频发生。但是,在部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在单位中的所有账户进出,都会由核算中心集中在统一账户上并进行统一的核算,这样就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因为利用统一账户可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收支不予以批付,使资金的监控从原本的事后监控转变为事中控制,从根源上减少了不合理项目的支出,减少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保障单位可以更好地利用资金进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集中审核制度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气象部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会计集中审核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气象部门会计部门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下、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和挪用公款腐败现象频发等问题。在财政开支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开支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等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所以应该在气象部门积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使其促进气象部门更好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朋蔚.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浅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21.
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范文2
关键词:流程再造;会计核算流程;流程优化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急剧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转变为服务的竞争。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管理研究人员逐步认识到,流程再造及优化已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核心思想―流程再造及其涵义、原则和方法
对于流程的定义,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认识。系统地将流程作为一个重要分析对象的是迈克尔・波特,他把这个概念运用到“企业竞争优势”研究之中。达文波特将流程定义为“特定顾客或市场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而实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
之所以注重研究流程,原因在于人们已经认识到流程是实现某个业务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产品竞争转变为服务的竞争。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流程再造(变革)管理已成为当代企业新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所谓流程再造,就是一种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流程,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提高的工作设计模式。
美国的哈默教授等管理学家在对世界范围内许多成功的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后,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BPR)的思想。流程再造的内涵就是基于信息技术,为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服务,对工作流程进行系统改造的哲学及相关活动。它突破传统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以“流程导向”替代“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思路。
(一)流程再造的原则和方法
BPR作为一种重新设计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的思想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迈克尔・哈默为流程再造总结了八条一般性基本指导原则。
1.要围绕结果进行组织,而不是围绕任务进行组织。企业应当围绕某个目标或结果,而不是单个的任务来设计流程中的工作。
2.要让利用流程结果的人执行流程。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和专门技能越来越普及,部门单位和个人可以自行完成更多的工作。那些用来协调流程执行者和流程使用者的机制可以取消。
3.要将信息处理工作归入产生该信息的实际工作流程。
4.要将分散各处的资源视为集中的资源。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库、网络和标准化处理系统,在获得规模和合作好处的同时,保持灵活性和优良的服务。
5.要将平行的活动连接起来,而不是合并它们的结果。将平行职能连接起来,并在活动中对其进行协调。
6.要将开展工作的地方设定为决策点,并在流程中形成控制。让开展工作的人员决策,把控制系统嵌入流程之中。
7.要从源头上一次获取信息。当信息传递难以实现时,人们只得重复收集信息。如今,当我们收集到一份信息时,可以把它储存到在线数据库里,供所有需要它的人查阅。
8.领导层要支持。流程再造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领导层真正富有远见。除非领导层支持该工作,并能经受住企业内的冷嘲热讽,否则人们不会认真对待流程再造。
(二)流程再造的基本方法
BPR在具体做法上,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般来讲,流程再造应用ESIA方法,即E(eliminate)清除、S(simplify)简化、I(integrate)整合和A(automate)自动化。
1.清除。清除是指将企业现有流程内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应该发现并消除非增值活动,如过量生产和供应、等待时间、运输、移动、失控流程中的加工处理环节、缺陷、故障与返工、重复任务、调停、检验、监视和控制等。
2.简化。简化是指在尽可能清除了不必要的增值环节后,对剩下的必要活动进行简化。如程序和流程、沟通流程、技术分析流程和问题区域设置流程等。
3.整合。整合是指对分解的流程进行整合,合并相关工作或工作组,使流程顺畅、连贯。如果一项工作被分成几个部分,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不但不易于查明原因,更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工作进展。
4.自动化。自动化是指在设计流程时要考虑IT的支持,即将信息系统与流程再造有机结合。在完成了流程与任务的清除、简化和整合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实现以流程加速与提升顾客服务准确性为目标的自动化。
二、会计流程的概念以及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流程是指财务部门为实现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不论提供何种服务,会计流程都可概括为三类主要活动:采集业务数据活动;数据加工与存储活动;报告信息活动。采集业务数据活动形成原始凭证;数据加工与存储活动形成记账凭证和账簿;报告信息活动形成财务报表,供企业管理者和外部使用人(投资人、政府、债权人)使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因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源于落后的劳动力分工理论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基于帕乔利会计理论发展而来。帕乔利的思想核心就是分类系统即会计科目表。人们使用会计科目表对组织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度量结果分类汇总,通过财务报表将组织汇总的数据提交给用户。
会计循环是经历一系列顺序的活动。
会计期间:设置科目、提供科目期初数、选择会计方法、收集或提供所有交易或事件的数据并记账、汇总会计数据,编制会计报表。
在会计核算流程中,始终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业务不断复杂,原来手工信息处理和手工信息传递以及基于纸质的凭证、账簿信息管理越发显示出不足。在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人们按照劳动分工论思想,将会计核算按照原材料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相对独立的项目分类进行工作。随着IT技术的广泛开展,财务软件等IT技术也被积极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但在传统会计体系结构的束缚下,只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流程,通过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存货子系统、工资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完成相应的工作,并没有充分发挥IT技术重新设计流程的优势。虽然IT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把大量财会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但并没有改变传统会计体系结构的本质,会计流程仅仅是手工流程的模仿。
(二)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无法正确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1.只采集经营活动的会计事项数据子集而忽略管理信息。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中,会计师并不采集全部经营活动的数据,而只是采集其中一个子集,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会计事项定义的数据集才会成为采集对象。会计师通过判断来确定经营活动的会计事项信息,从而作为收集的对象。其结果是同一经营活动的所有相关数据,在财务人员手中,只有会计事项数据。因此,传统的会计流程设计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信息,同时导致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关联度与沟通性降低。
2.以高度重复汇总方式存储数据,难以反映经营活动的本来面目。原始凭证包含了经营业务活动的详细数据,但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的处理过程是按照会计事项的定义将原始凭证进行一次次地筛选、过滤、汇总后,形成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和报表。这种处理过程使同一数据被重复存放。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报表之间的区别仅是其汇总程度的不同。这种会计信息很难反映经营活动的实质,降低了信息的有用性。
3.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产生的信息单一,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中,财务报告流程仍然遵循会计科目加工、汇总生成借贷余三栏式会计账簿,并编制三张财务报表。但是,这些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信息比较单一,对管理者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管理者已不再把财务数据作为评价经营业绩的惟一依据,而是经过综合考虑各种度量结果来作出判断。如大型高技术企业的高层管理,现在直接负责建立用于度量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市场份额和人力资源的系统。
(三)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不支持实时监控
运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落后于物流信息,会计账与实物账往往不同步。会计账与财务报告从来不是当前时点的余额,以致企业无法从效益的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主要因为,会计数据的采集通常在业务发生之后,而不是在业务发生之时同步实时采集;会计数据加工是对滞后的采集数据进行排序、过账、汇总等;财务报告不能直接使用,必需经过若干后台加工后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在经济信息纷纭变幻的今天,信息的实时性决定了它的有用性和控制力度。如当一笔超过标准的采购费用发生时,或者一笔非法的投资事项发生时,实时信息能够帮助管理者实时控制超标或非法事项的发生。但当会计信息的滞后性使管理者不能得到所需要的实时信息时,他就会到其他系统去寻找。当管理者从其他系统中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时,会计信息的价值就会迅速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有用性。当今社会经济业务节奏快、信息量大,许多已超出了传统劳动力分工理论的业务范畴。随着用户对信息和需求预期发生改变,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也必将更新。
三、应用流程再造理论优化传统会计核算流程
流程再造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流程分析与诊断、流程的再设计、流程重组实施三个环节,在每个环节过程中逐项进行流程优化。流程优化就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的梳理、完善及优化,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一,流程分析与诊断。在进行流程重组之前,要对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和诊断,找出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的非增值环节,分析其中的问题,并做出诊断。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部门采集经营活动信息,获取业务单据,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及编制报表等一系列环节和工作,将业务单据信息转换成会计信息。由于会计系统和业务系统各自独立运行,二者在信息传递中存在非增值环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流程的再设计。在流程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通过将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融入流程设计,尽可能体现信息集成,支持实时控制和快速响应;重新设计或改进现有的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如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模式下,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特别是编制记账凭证环节降低了财务与业务的信息同步传递和共享,财务分析和决策职能得不到发挥。运用ESIA方法,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构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流程。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传递和共享。
第三,流程重组的实施。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构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流程,需要借助动态会计IT系统平台,该平台可以自动将业务单据转换为记账凭证。只要有经济业务发生,就生成各种业务单据,同时生成记账凭证,从而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和同步。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应当构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流程,并利用动态会计IT系统平台定义和存放本企业的记账凭证模式,保证业务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实时、高效地生成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持和快速反应。
参考文献:
1.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流程再造[EB/OL].baike.省略/view/677710.htm.
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范文3
至2009年,广西有34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财务会计类(二级类专业代码6202)专业共计43个布点,经测算,年毕业生总数约为8000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专业就业前景良好。
一、当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清晰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其真正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会计理论知识指导会计实践,通过会计实践提高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在各种复杂的会计实践环境中正确处理不同的会计业务。
2、会计实践教学的教材体系单一
会计实践教材与现实经济业务差距较大,要求学生完成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的实际操作。每个学生的会计实物操作内容完全一致,不仅易于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而且会使有相同或相近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失去兴趣,学生难以掌握会计实际工作流程。
3、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层次结构不合理
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没有实际会计工作经验,有些指导教师虽有较为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但会计理论体系则相对较为薄弱。既有全面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会计实践能力的教师非常缺乏。
二、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目标
通过加强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健全实验室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基于能力本位开发会计专业实践教材;拓宽实践教学的内容如开设财务模拟、沙盘实训;实行手工模拟、电算化实训的一体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运用案例、演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会计理论知识指导会计实践,通过会计实践提高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在各种复杂的会计实践环境中正确处理不同的会计业务。
三、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总体思路及措施
1、改革会计实践教学的教材体系
改革后的会计实践教材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提供多种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和不同账务处理程序与核算方法。②减少重复业务,扩大会计业务的覆盖范围。③会计资料的会计时间至少为两个月,其中一个月应放在年末。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期末与期初账簿数据的结转以及年终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④增设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和错误的会计核算案例,使学生不仅掌握正常会计业务的核算能力,而且学会如何进行会计审核、甄别真伪。⑤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
2、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有机结合起来
实践教学中,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合二为一的,每学习完一类业务,接着就讲解此业务在会计软件中的操作,这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也就更能牢记业务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团队教学法”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引入“团队教学法”,学生可以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综合性问题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项目,结合各相关学科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去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一是实践内容来自实验,真实、可信且具有实际意义;二是团体成员可以优势互补,又可以相互启发,开阔视野;三是可以增强团队意识,融洽关系。
四、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部分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建设思路及措施
1、《企业会计核算实务》课程
(1) 基于职业能力成长的“五阶递进”实训体系
本课程由企业商务票证填制、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综合实训、商务模拟公司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构成具有高职特色,体现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的工学结合“五阶递进”实训体系。通过范例模仿、岗位核算、真账实做、探究创新直至顶岗实习实训,让学生的认知和职业能力由规范职业行为进阶到理实一体、综合能力、预“上岗”直至达到实习顶岗,毕业上岗的能力要求。
(2)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原则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企业会计核算实务》是一门技术性应用很强的职业核心课程。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突破原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截然分开独立教学的模式,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原则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3) 按照会计工作程序组织和安排教学工作项目
从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情况看,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项目所遵循的会计工作流程是一致的,都是由取得或填制、审核原始凭证 填制及审核记账凭证 登记账簿 编制报表的流程,会计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同工作流程下,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内容的不同不断进行职业判断并作出账务处理的过程。为了做到仿真情境式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我们将企业会计核算内容按照实际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划分为10个并列性会计教学工作项目和2个独立的教学工作项目。
2、《会计电算化》课程
为达到“实现手工会计过渡到电算化会计的系统实施能力”这个电算技能目标,以专周实训的方式开设了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模块项目,列入职业实践课程中。
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范文4
关键词:财务集中核算;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168-02
一、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积极作用
(一)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财务核算中心为规范管理,往往会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培训、统一自制凭证、修订完善财务制度、岗位职责及财务工作流程,促使基层医疗机构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及财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核算中心人员集中办公,便于探讨会计账簿的设置、会计科目的归类、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事务。使得会计账簿设置统一,会计科目归类更合理和规范,正确性也越来越高,保证了会计核算信息的统一性。由于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没有任何关联关系,因此在核算过程中能够比较公正地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集中核算后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报表统一由财务核算中心按时编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二)加强了会计监督,为遏制腐败发挥了作用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收支全部纳入财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财务管理中心严格按内控制度要求分设制单、记账、复核人员,这些人员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起到了互相监督的作用。同时,核算会计有权对被核算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凭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支出和凭证要求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有效地发挥了会计监督作用,遏制了腐败。
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中心机构及人员编制问题未解决
我市绝大多数财务核算中心一般为区县卫生局的临时内设机构,其人员的编制问题未解决,财务核算中心人员的编制、人事、工资福利仍在原单位。集中核算后,财务核算中心虽然制定有财务中心及核算会计工作职责,但财务中心人员由于考虑自己的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时有所顾虑。
(二)核算工作量大,反馈信息滞后
全市集中核算的区县普遍存在着财务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据调查,财务核算中心一般每人承担6~8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他们的主要工作用于凭证整理、归集、录入,各种报表填报等日常事务。加之基层医疗机构在财务中心开设统一核算账户,各单位银行存款必须分户明细核算,工作量大,完成时间较长,基层医疗机构无法及时了解本单位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银行存款余额情况,而财务核算中心人员感觉自己长期超负荷工作,力不从心,从而使基层医疗机构与财务核算中心之间产生一些矛盾。
(三)财务监管脱离现场,源头监管力度不够
会计的监督作用就是要使单位财务收支的整个过程都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不可否认,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会计的监督职能在某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盲区。在财务集中核算形式下,财务中心核算人员脱离了各具体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不了解情况,其审核仅限于会计凭证要素是否齐全及是否按程序审批,难以对各单位的支出做出判断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加之医疗机构资金流量大、存货多的特殊性,很容易导致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
(四)会计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责任不清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基层医疗机构账务由财务核算中心核算,单位领导认为财务核算中心会把关,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会计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财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责任主体不变的原则,认为财产物资自在各基层医疗机构,其职责是核算和监督。于是财务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这使得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各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为突出,对往来款项的核对和清理有所放松。
三、对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尽早落实机构编制,让财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
落实机构及人员编制,让财务人员的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全部转到财务集中核算机构,由其统一管理,从而改变了原来财务人员以单位管理为主的体制,保证了财务人员与单位之间保持相对独立。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控制甚至打击报复的可能性,消除了财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使财务人员的个人利益不受单位经济状况的影响,降低了财务人员成为“内部人”的可能性,大大改善了财务人员进行监督的环境,使财务人员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有利于财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
(二)开通网络报账平台,缓解财务核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矛盾
财务核算中心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转机制,必须立足于电算化和网络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日常工作。如可以开发和应用远程报账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量,使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量花在凭证整理和摘要输入上的情况彻底改变,实现网络报账,这样工作人员只需花审核和修改的时间,从而大大地减少工作量,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网络报账,基层医疗机构还可以时时了解自己单位的财务状况,特别是银行存款余额,从而缓解财务核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矛盾。
(三)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监管职能
一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培训。财务核算中心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不仅应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还应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遵守会计法律、法规,保证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始凭证。二是财务核算中心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稽核督查,调查核实各项重大开支、非经常性开支、大宗物品采购等。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印鉴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落实临管职责。
(四)坚持遵循“三个不变”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
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应坚持遵循“三个不变”的原则。一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变,财务预算仍由各基层医疗机构编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批复给各单位;二是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的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三是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即基层医疗机构的各项收支仍由本单位审批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在坚持这“三个不变”的基层上,按照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从细节上规范财务行为,加大服务力度,努力使会计核算、监督、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操作上多解释、财务上多分析、业务上多沟通,让基层医疗机构切实感受到财务核算中心只是他们财务管理的服务机构,促使他们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五)建立会计管理体系,明确机构职责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会计法律主体,负责制定并严格执行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负责编制上报单位年度预算和分月用款计划,并按预算审批文件执行;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清理;严格控制负债,定期清理债权债务;负责单位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负责按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领用、使用和核销票据,按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依法组织收入。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六)规范会计工作流程
1.单位报账工作流程规范。发生经济活动后取得相关合法原始凭证—经办人签字确定经济活动发生事项—报账员审核并签字,审核内容包括:凭证的真实性:主要对发票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凭证的合法性:主要审核取得的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凭证的完整性:主要审核凭证的填写内容是否完整,如时间、单位、收款单位是否盖章、经济发生的事项、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分管领导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报账员(或出纳员)付款:报账员(或出纳员)根据签字手续完善的原始凭证付款。付款后加盖现金付讫章,并根据支出业务的先后顺序编号记入现金日记账。
2.财务核算中心报账流程规范。报账员根据单位备用金账户余额及现金库存情况,及时将单位所有财务票据及相关资料送到财务核算中心报账,确保单位资金正常运转—财务核算中心审核人员审核财务票据—审核后出具报账员报账审核单,报账审核单的内容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原始凭证张数等—核算人员与报账员审核对账后分别签字确认,报账审核单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交核算中心出纳作为补充单位备用金依据,第二联作为核算会计记账依据,第三联由报账员存留—财务核算中心核算会计根据报账审核单提出资金划拨计划—将资金划拨计划交核算中心领导审核签字—核算中心出纳根据审核后的资金划拨计划补充单位备用金。
3.会计核算流程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报账员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交财务核算中心核算会计—核算会计甲填制记账凭证—核算会计乙复核记账凭证—核算会计甲对审核无误记账凭证登记入账—核算会计编制会计报表并将报表下发基层医疗机构—核算会计打印记账凭证—核算会计按照规定整理、装订会计凭证,并加具封面,注明单位名称、年度、月份和起讫日期、起讫号码等。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范文5
1.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使用成本。
会计集中核算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取消了下属企业内部独立的资金管理,克服了独立管理资金时经常出现的资金短缺或资金闲置的情形。对集团的资金进行统一调配,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根据上报的资金用款计划,核查各下属企业的资金实有量和实际需求,调剂余缺,减少资金沉淀,加速资金周转,使资金得到优化配置。
2.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一是改变了分散管理方式下企业会计人员服务于企业负责人的被动,从根本上有效地避免了个别财务人员等不法行为,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独立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能够从更专业、更全面的角度考核各下属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会计处理,通过严格的审查与监督保证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的经营发展决策提供了依据。采取会计集中核算以后,有助于国有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迅速及时地掌握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并能随时掌握下属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实现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控制。
二、目前国有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
1.集权和放权的平衡关系。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必然会发挥集中决策、指导、资金中心及监控中心的作用,对下属企业实施必然的控制和影响。实际执行中,有些企业可能过分集中,没有把握好度,造成下属企业失去积极能动性,甚至影响到相应的经营自和决策权;因此,如何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找到平衡点,是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会计核算与其他财务管理部门相脱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整个企业会计核算功能转到会计核算中心,而资产和预算的财务管理工作仍保留在相关下属单位,缺乏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从而使相关单位的资产和预算管理工作受到削弱。
3.过度强调会计的监督功能,忽视了会计的职能。
因为会计核算中心要应对整个企业大量的核算工作,无暇关注企业的业务发展,对业务发展情况和结算等情况不熟悉,对核算的企业业务活动的来龙去脉不清楚,只注重强调了会计的监督,弱化了会计的职能。
4.核算中心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控制力度较弱。
很多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制度建立都不够完善,只强调会计工作的开展,忽视了对核算中心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控制。核算中心的工作没有严格的把控与稽核,不规范的会计行为时常发生,内部控制工作力度不足。对社会审计等其他审计结果不够重视,没有及时地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
三、加强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1.推进组织架构改革,明确职责。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国有企业应积极推进整个企业各层级管理职责和组织架构变革,明确各单位和职工的职责关系,以适应和满足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需要,做到既集中实力,又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优越性。同时,建账立制,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各种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等,从制度上解决会计集中核算后的权力平衡问题。
2.规范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流程,调整下属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方法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的支撑。在实行会计核算方法改革前期就应该做好制度建设,制定统一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方法,并及时下达到各下属企业,要求其会计人员严格执行,避免各下属企业经济业务相同,而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给企业集体会计集中核算带来的麻烦。下属企业则需要根据集体的规章制度,调整原有的管理方式和财务处理流程,保证在会计核算时实现与企业集团的直接合并,提高工作效率。
3.转变管理观念,实现会计职能转型。
会计集中核算与传统的分散式管理完全不同。企业核算中心应加强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管理方式、工作流程等内容的宣传与培训交流,提高各核算企业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理解。同时,会计核算人员只有对整个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地核算好各下属企业的账,因此,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应该肩负起岗位职责,加强自身专业学习,努力实现从核算型会计到管理型会计的转变,将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融为一体,重视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和反馈,强调会计工作对管理的贡献,为国有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保驾护航。
4.加强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内外部监督。
第一,会计核算中心要做好严格的内部控制,加强自我约束,严格操作程序,防范风险。实施集中核算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将更加集中,一旦核算中心有业务上的疏忽,其损失将加倍。所以,核算中心应该借助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集团内部审计,定期和不定期的对会计业务进行审计,确保业务处理的凭证真实、准确、合法。第二,利用外部审计与监督评价财务管理工作。除了制定并执行健全的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中心还应该主动接受外部监督,重视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政府和社会审计等的督查,针对反映的问题做出恰当的调整对策,保证国有企业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
四、结语
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范文6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化
一、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的重要性
(一)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在现代管理制度下,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委托管理中,信息不对称及人的道德风险问题较为突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极有可能发生。同时,上市公司更是产权多元化的主体,其经营状况受到多方主体的密切关注。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满足各方理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规范化的会计核算通过规范化的操作程序与约束机制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从而有效的规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二)系统反应上市公司经营状况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大,在行业内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大并且涉及的业务范围广泛,规范的会计核算能够将会计年度内上市公司所有的经济活动真实、透明、系统地反映出来,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于上市公司管理者而言,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公司经营状况,可以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可及时调整公司发展战略,避免公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对于公司的股东、债权人而言,可根据规范的会计核算中的会计信息,对其投资决定作出科学决策,免受失真的会计信息的蒙蔽,做出错误抉择,有效维护了上市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有效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二、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机构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上市公司建立健全会计机构是保证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有效保证,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会计人员是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开展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上市公司的的会计机构不健全或者是设置较为简单,职责权限不清晰,会计人员的专业性也职业素养层次不齐,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不能有效识别并规避财务风险,造成基础会计核算工作规范性较差。
(二)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识别财务风险,规避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欠缺,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从而造成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由于上市公司一般经营规模大、涉及的业务范围广,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识别和防范风险,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合法合规、保证公司的资产安全、有效使用,从而确保公司的经营效率与效果。但是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尚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未将公司的决策、执行和监管等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及外部的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突出。
(三)会计核算存在不规范操作
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应该十分清晰与明确,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记总账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一系列的工作环节环环相扣,每一步骤都需要规范操作,才能够保证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但在实际中,由于流程或者人员的原因,问题频出。由于缺乏相关内部制度的约束以及内部监督的缺失,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简化会计核算的流程,或者各个流程的工作没有真正有效开展,只是流于形式。比如在原始凭证环节,部分人员为了缩减成本,在采购物品时放弃发票的开取,或者是使用与实际发生支出不对应的发票,甚至是使用假发票,这一最初环节的不规范,将导致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最终影响会计核算反映上市公司整个会计年度经营状况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促进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的有效措施
(一)规范会计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机构的规范与否、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上市公司会计核算的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设立规范的会计机构、聘用专业性强职业素质高的会计人员是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上市公司会计机构要保持一定的是独立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独立、客观的从业会计核算工作,不受公司管理人员的干扰。同时,应建立健全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的岗位设置,确保会计人员在自身职责权限内完成自身工作。其次,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激励其通过自身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确保会计人员掌握最新的会计核算法律、法规、政策,掌握最新的会计核算技能。另一方面,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培训,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保持独立性,独立、客观地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强会计核算监督
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在上市公司内部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要意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梳理工作环节、识别工作风险、制定流程、实施措施等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要充分重视会计核算监督在上市公司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管理者对会计机构的干预,保持会计机构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独立性。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督,在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如审委员会,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力度,提高会计核算监督,提高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另一方面,要重视外部监督,合理利用外部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进行监管,外部的监管可作为一种约束促进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
(三)制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政策依据
规范的行为需要具备法律效应或者具有内部约束的政策、制度、规章。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满足国家的相关要求是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也还需要国家层面的约束与管控,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可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制定适应性更强、约束性更广的会计核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在上市公司内部制约层面上,上市公司管理层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需要,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包括会计人员相关工作手册,职责权限的规定,会计核算工作流程指引,原始凭证分类、制作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记总账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工作环节的相关制度与规定,使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相关制度可参照,同时也可作为绩效考评的一部分,进一步约束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核算时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还应该制定与损益确认相关的规定,包括规范公司费用与成本核算的相关规定、规范公司收入和利润核算的相关政策、规范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相关政策、规范公司存货核算的相关政策、规范公司投资活动核算的相关政策、规范公司资产贬值核算的相关政策等,使会计核算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从会计核算本身进行规范与约束。
四、总结
规范的会计核算是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有效途径,所以规范的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对于其各方利益相关者来说至关重要。规范的会计核算是上市公司自身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营目标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能够保证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进而能够通过会计核算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为上市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满足其对上市公司的信息需求。在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实际操作中,会计机构设置及会计人员素质、内部控制意识及会计核算监督、会计核算中存在违规操作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建议上市公司完善内部会计机构的职能,确保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具备充分的独立性,客观、独立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内部体系,完善内部、外部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最后,通过国家层面与上市公司内部层面的相关政策、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约束,从源头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洪娟.关于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化的相关探讨[J].财会学习,2016(23):126.
[2]陈晖.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化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6(11):120-121.
[3]赵洋,陈博.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