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1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14-02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或分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相关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它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其专业建设也不能完全照搬三年制高职的模式,它应该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下面笔者以自己所负责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评为校级重点专业)为例,来谈谈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问题
1 专业建设思路
需要充分结合五年一贯制教育的特点,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造与专业技术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职业能力分阶段培养的教育过程。
在理论教学方面把握“必需、够用”原则,实践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技能。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各类实验实训条件,并与相关的专业技术证书培训相结合,努力构建技能应用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
2 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规划、设计和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以及后续的网络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具备网站的构建、维护、运营以及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等。
3 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兼顾职业认证需求。在理论知识方面把握“必需、够用”原则,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整个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构成,其中必修课又包括文化基础课与基本技能课、职业技术基础课及职业技术技能课;选修课一般成对列出,要求学生在课时相同的课程间二选一;实践课一般安排在期末集中训练。
4 专业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相关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方案,设立统一的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五年一贯制教育的时间优势,并结合学生实际,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综合化,努力构建职业能力分阶段发展的教育过程。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鉴于五年高职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学生层次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教学方面以专业基本知识的教学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代学,以做代考、工学结合,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
瞄准专业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利用实践教学周,集中进行计算机拆装、办公软件应用、网络组建,网页制作、数据库软件应用等实训。
5 教学管理
1)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并组织任课教师研究、讨论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课程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教案与“实验实习指导书”;
2)选聘有水平、有责任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外教师任课,每学期期中都要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进行监督指导,期末举行师生座谈会,总结教学效果。
3)制定辅导、答疑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定时定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4)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讲课比赛”、“教学课件比赛”、“说课”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5)不定期举行教师专业技术讲座,扩大教师知识面,全面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6)每学期都开展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成绩纳入教师测评体系。
6 实习实训情况
6.1 专业实验室建设
1)建立了专业技术专用机房:机房配置优良,性能卓越,且外联入网。该机房除承担本专业微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操作系统应用、办公自动化、数据库、高级语言编程、网页制作等专业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其他各专业办公自动化、微机实训任务。
2)建立了计算机拆装实验室: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电脑供学生练习拆装,又购买了网线钳、测线仪、剥线器、万用表、交换机、网线及水晶头等设备器材供实训使用,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创造条件,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6.2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进行学生的生产实习。
2)将一些企业发展成为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而学校又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这样校企之间互惠互利,关系也更加稳固。
7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在学生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对学生加强纪律约束和日常管理,还要积极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设置亦要侧重实用性、易操作性和趣味性,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并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培养的顺利进行。
二是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虽然五年高职学院的专业师资比较单薄,但可以通过与其他分院合作甚至校外合作的方式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搞科研来提升自身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另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专业进修,紧跟技术前沿,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本专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
以上就是笔者所负责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个总体构想,希望能以此为例对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自立项以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总结,再接再厉,力争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民办高校 大学英语 挑战
2012年初,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而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教育信息化也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在全国高校中,大学英语课程是占课时比重最大的公共基础课。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公共外语教学研究部在编教师42人,在校学生12000人左右,每名大学英语教师周课时18学时以上。近年来,公共外语教学研究部一直致力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革新,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却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笔者就从实践角度谈一谈信息技术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
一、大学英语教学课堂面临的挑战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大学英语综合课、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大学英语口语课等主要课型,除视听说课是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外,其他课型都是在传统教室进行,教师主要依靠黑板、粉笔讲授课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摆弄手机,注意力不集中,上网搜索练习答案或课文翻译的现象。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已经引起了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的转变;大学英语课堂也应该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虚拟课堂相结合。因此,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堂教学以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资源表现形式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是纸质教科书,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教师和教材。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黑龙江东方学院2014年正式引进了句酷批改网和新视野听力网络平台,其中,句酷批改网的学生论坛里定期更新各个网站的英语资源,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BEC商务英语等常规的资料外,还增加有VOA、BBC、CNN等音频和视频资料。教学资源借助于校园网和互联网环境得以丰富和扩大,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系统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和自主学习。为满足教育信息化对大学英语传统教材的要求,大学英语教材也从单纯的纸质教科书变成了由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三位一体的立体教材;出版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化内容、电子教案等都可以在网络学习社区分享。由此,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更加开放,传播更加快捷。
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以后,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工具均发生了改变,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系统成为教学的必备工具。如何将大学英语课堂转向讨论式、交互式的模式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的传统课堂里,学生听课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融入信息技术后,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平台直接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学习方式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
四、教学评价方式面临的挑战
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大学英语课程的最终评价由两部分组成:过程管理成绩(50%)+期末试卷成绩(50%)。其中,过程管理成绩包括句酷批改网作文写作的成绩、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成绩、单词测验成绩等。虽然形成性评价已经得到了重视,但是卷面50分的笔试成绩仍体现出终结性评价的统治地位。因此,我校于2015年9月引进外研社ITEST考试系统,争取尽快实现全面机考。这样,学生的各项成绩将会被自动记录和分析,避免了传统的教师阅卷可能出现的偏差或者错误;并且,公共外语教研部能够根据ITEST系统生成的成绩分析进一步研究我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五、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
我校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在积极面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但是由于综合课和口语课仍然使用传统教室,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坚持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实际是处于分离的状态,理论上,我校教师意识到基于信息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然而由于学校的教学设备目前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师也就逐渐轻视了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另外,即使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有想要学习的欲望,学校目前也并不能有效提供相应的培训。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对大学英语教学发出了挑战。如果信息技术有效地与课堂相结合,就有可能改变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长期费时低效的现象。同时,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也能提高学生全面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移动手机终端实现即学即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育信息化进程势在必行,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包括经济上、设备上、师资培训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闫沐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3):51-56.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3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 自主学习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以来,我国各高校都在探索采用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朝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方向发展的需求。随着各高校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其先进、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许多教师开始依赖于计算机及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大容量、填鸭式的教学,造成学生吸收不了、消化不良,提高不快。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如何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充分锻炼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仍存在一些问题。
1.语言文字信息量输入不足,学生对目的语语料教材的内容兴趣不大
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多以反映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有的还经过了改写,而且现在提倡的主题式教学法使得所有的语篇材料及声音材料都是围绕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展开,这些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脱节,都不是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学生听完和看完之后还是不能灵活地用,也就没有自己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流畅、得体、正确地使用英语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学生倾向对语言要点进行强制式机械记忆,不善于从语篇或句子中去记忆
学生倾向对语言要点进行强制式机械记忆,不善于从语篇或句子中去记忆,从而割裂了语篇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关系,对于那些不常用的词汇,根本没有兴趣去记。而对一些流行的汉语的相应的英语的表达方式却很感兴趣。因此,在课堂口语复述和相关的阅读语篇练习中,学生不能用学过的、语义上相互连贯的词和表达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更不能依据英文语篇的形与义的衔接与连贯规律再现原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和内化语言知识的交际环境
除了课堂之外,学生很少有应用英语的机会。不仅小班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如此,条件差的大班教学情况更糟,学生依赖的课堂英语交际机会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他们了解的大多是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知识和在此背景下的高校生活。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材语言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背景知识的交际语境不协调,这反映在学生的日常主题交际和写作中,对于通过汉语媒体所报道而熟悉和了解的社会及身边的高校生活,却无法调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描述。
二、大学英语多层次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根据学校本科教学的发展目标和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笔者所在的学校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为“以应用语言学、现代教育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吸收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以人为本,实行分级教学,设立多模块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一目标体系立足于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以“课堂教学、网络学习、课外语言实践”三个模块共同作用下的多层次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成为紧密联系、循环发生、彼此促进、统一的社会过程。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新模式的解释,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即教学要个性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实现教学的超文本化。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合学生实际的多层次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网络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1.情景式教学模式
情景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有如身临其境,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目前,我们在视听说课上较多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开始一个新单元教学前,教师首先从课文中提炼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其思维活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知识性的,课文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文化方面的或现实生活方面的。启迪思维、拓宽知识面的问题设置,使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有新鲜的东西,从而消除了他们对英语课的厌倦情绪。此外,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将课堂语言内容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调动一切语言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一切都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利用Powerpoint或Frontpage编写教学演示文稿,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投影等设备进行课堂教学,或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Author Ware、Visual Basic等软件工具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电影、录音、录像以及网上资料作为辅助材料,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以听、说为中心,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值日报告、对话练习、讨论、演讲、课本剧、口头作文等,目的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语言综合实际应用能力。
2.大班讲授+网络自学+反馈式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以纸质教材为主,网络资料为辅。我校的读写课程因为班级规模较大,基本全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精讲课文,组织各种课堂活动,以英语语言知识及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写作及翻译的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书面信息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课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容是由教师预先设计的各种听、说、读、写、译练习任务及其他相关的教辅材料,学生也在网络上做测试,使教师能够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估。网络自学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大班讲授课的有益补充,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学生在完成网络自学后,教师又可以通过随堂检测、定期测试、抽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日志、报告等方式来实施形成性评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反馈,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愉悦;通过反馈,让他们看到学习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它的特点是将教师的课堂作用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特别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它能适应于课堂规模较大时的教学,一来保留了传统课堂模式教师讲授的部分,通过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对知识进行集中、生动地阐述,使众多学生同时了解某一概念或知识点;二来借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的部分内容转移到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及时反馈则能针对每一学生的特点进行特别启发,更能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3.多媒体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于一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种交互功能,从而创造学习者最理想的意义建构环境。现代技术能够解决多种媒体对某一知识结构进行形象化阐述,能够示范标准的语音语调,能够“不厌其烦”进行重复、答问等,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这种交互性,教学能实现非定时、多地点、个性化、自主式。本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并充分发挥计算机可以帮助个体学习者反复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听说训练的功能,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借助计算机,较快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学习系统安装在学校的中心服务器上,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的任何地点如多媒体语言中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院的联网教室,甚至学生宿舍等联网的计算机上进行学习。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或发现式的学习,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及相互间的合作,在网上寻找信息、寻求答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通过人机交互掌握了一定的实用主题和语言知识与技能后教师要设计一定的教学任务加以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言是如何使用的,从而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一看到这个任务就愿意参与、愿意主动去完成;教学活动安排要动静结合,要使学生在人机交互后有一定时间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否则长时间面对电脑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厌倦感。
三、结语
课堂教学是教师个体劳动色彩较浓的一项工作,不同教师针对同一门课程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思想;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认知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案。有开放性的多媒体课件的支持,有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有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必将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只有研究探索怎样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更为有效地推进与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HT8.F〗[1]顾世民.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7,(3).
[2]郝涂根,鄢洪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弊端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贾国栋.基于课堂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9,(7).
[4]唐雪莲.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语文学刊,2006,(10).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4
现代远程教育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它是传播信息、学习知识、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教育手段。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变革。我们不禁惊呼:网络改变了教育!
当今的教育应该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育,所以它也是提高和推动学校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匮泛、弥补师资力量不足、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通过农村远程教育能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现代远程教育对于农村教师是一门新科学、新技术,一开始使用有所畏难情绪,学校切实做好了教师学习活动,大家都有极强的求知欲,大家都希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此,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远程教育教师培训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我校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远程教育设备,为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进入村校,是个新鲜事物,对于多数是中老年教师的我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提高我校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水平,结合实际情况的开展了如下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每学期组织观摩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示范课,或者组织本校教师上观摩课,看完后及时组织教师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从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教学技巧等角度思考,从中领会课中蕴含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新思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每月开展一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体备课。远程教育资源涵盖了多门学科,是很好的备课素材。我们在备课以前选择好.体备课课题,由全校教师自行观看优秀课例,进行分析、理解,确定教学目标,.用什么教学方法,贯穿什么教学思想,怎么样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来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出备课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体会议上,先说课,后.体探讨,充分交流意见,总结出共识部分;最后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所教的班级、学科,做出适当的调.。从实践效果来看,既充分利用了远程教育资源,又凝聚了全体教师的.体智慧,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协作,促使教师用好、用活远程教育资源。
3、总结交流,不断提高。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后,写教学反思,思考自己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不足和缺点;探讨改进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面向农村广大学生,引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现代信息技术;高校英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2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MOOC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2012年美国掀起的一场空前的在线教育革命,引领世界各国开始以“云时代”为导向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开拓、探索、实践网络教育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课程的整合优化,可以促进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高校英语教学体系的建立,推进大学英语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迎来了创新性与实践性的新局面,根据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理论、高校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任务型学习模式、情境型学习模式、协作型学习模式,而这些模式的探索和践都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所以,现代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1 建构主义理论
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又一个突破。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以学为中心”地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对意义进行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学习者对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意义建构不断进行创造、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教学法,实现了由传统“teacher-centered”的教学模式向“student-centered”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动参与者和实施者,是知识主动吸收者与意义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习的社会性三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主动性”“情境”“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对意义和建构的影响。
2 建构主义视角下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有效辅助手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丰富、形象、生动的特点,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它使高校英语教学实现了声画交融的动态教学方法,实现了知识由静态向动态的传播,可以有效、明了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并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因此,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以顺利实施的必然前提。
2.1 现代信息技术与任务型学习模式
布鲁纳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他提出了发现学习(通过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自我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发现的理论并不局限于人类尚未涉足的领域,也可以是前人已经研究出来的,自己发现的理论往往比学习别人的要理解深刻也记忆牢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产生动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并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现代信息技术含有的信息处理快捷,人机对话、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等特点,对当下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动机,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2.2 现代信息技术与情景型学习模式
皮亚杰,认知建构主义学派,强调个体与环境的联系并提出了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同化(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与顺应(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的过程)等概念。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感知的语言才会完整和有意义。在创设的尽可能接近于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可以更直观地激发联想,唤醒思想深处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并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加工和重组,建构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通过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对自身的认识。
现代信息技术在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的集成等情境创设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大量情境素材的有效展示;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消除,让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都是传统教学法无法达到的。教师可抓住这种先进网络技术,根据教学内容所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把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浓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激发学习的潜能,使之不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促进信息理解的有效进行。
2.3 现代信息技术与协作型学习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学派的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性的协作活动,这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个体智慧与思维的发挥,并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协作学习不仅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学会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完成较高层次的意义建构。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教学,可以满足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优化――以朗文交互英语平台为例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全国各高校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大刀阔斧地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旨在建设各种网络课程、平台课程,学生利用网络辅助系统课程和自主学习中心等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可避免地利用了手机网络通讯等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和学习。
2010年,由北京文华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朗文交互英语平台(Longman English Interactive)”,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朗文交互英语”基于我国高校英语的课程设置与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它是基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视、听、说立体化教材,能支持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运行,是目前国内英语教学领域中比较理想的互动数字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截至2016年,全国大部分高校将朗文交互英语平台全面引入高校英语的视、听、说课堂,师生利用此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这种全面的互动体验式学习,最终把教师从传统的枯燥的说教课堂中解放出来。
朗文交互英语平台下的自主学习,在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结合的信息论指导下,遵循自主、互动、创新的原则,让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调整学习进度,自我检查评估。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学习模式”,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能力。互动,指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学生与网络学习平台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师与网络学习平台之间的沟通,教师安排课程计划,学生参与教学计划并完成学习任务。其实质是“协作型学习模式”,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获取资源和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及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计划,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且进行考核。创新,指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生在LEI自主学习中,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以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理解,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得出新的成果。
4 结 语
人们一直致力于教师、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融洽互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与传统学习环境的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建构课堂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的课程体系,以进一步打造、实现互联网+学习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使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庞彦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构建主义视角[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孙金莲,董双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0).
[3]庞彦杰.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刘h.基于云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
[5]盍.“互联网+”环境下大雪英语学习环境构建的实证研究[J].亚太教育,2016(1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范文6
[关键词]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助学服务:学术支持;互动;情感智力;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2-0073-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12.014
一、引言
根据教育生态学模型理论以及多模态教学理论,本文把集成型英语学习环境诸如在学校学习、跟着老师学习、与同学互动学习、与多媒体或纸质媒介互动学习、在线学习、自主学习、一课堂学习和二课堂学习统称为“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学习环境”。此称谓的底层理论是教育生态学。生态学最基本的前提:万事万物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和制约的。对事物进行孤立研究,固然会得到很多知识,但往往是不完整的、片面的。为此,本文采用整体分层、把握系统、研究群体互动与依存关系,分析生态动态平衡的研究方法,探讨网络生态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涵义。如何以“学”的规律来界定“教”的职能,也即教师助学服务,是本文的重心所在。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教育生态学模型和基于网络的语言教学理论,本文需要证明的假设如下:
1)“三多”外语教育生态环境下外语教师必备的学术支持的助学服务设计;
2)“三多”外语教育生态环境下外语教师必备的学生多维互动的助学服务设计;
3)“三多”外语教育生态环境下外语教师必备的提升学生情感智力的助学服务设计;
“三多”外语教育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基于计算机网络,如在线、短信、微博、移动媒介、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构筑的学习环境:以及基于学校或者是教育机构所构建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如自主学习平台、口语训练和测试平台、素质拓展平台、网络测试平台、写作实践平台等外语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驱动形成的新型外语教育生态环境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打破校园内外的界限、打破国内外的界限、打破书本、课堂、图书馆的界限、打破以教师主宰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被赋予新的多元角色。
二、“三多”外语教育生态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1.“三多”外语教育生态环境的形成
20世纪六十年代,语言教师亲历和见证了语言教学法巨大的变化:历经结构主义语言教学观、语法翻译法教学观、认知语言教学观、建构主义教学观、交际法教学观等外语教学改革轨迹。从乔姆斯基(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Generative grammar),到韩礼德(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他整合出了语言的三个宏观功能:构思功能、人际功能、文本功能。Hymes于1972《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术语,认为语法规则的应用前提是学生要了解社交适度性的重要性;Canale和Swain在Hymes的基础上,于1980(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进一步提出了外语教学不应该仅仅注重语言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外语教学的重点从注重“读写”,注重意义与形式发展到更加关注语言的实际功能,更加注重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从语法结构到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从死记硬背句子对话到重视构建自我表达意义;从句型结构训练到协商交流意义架构,到当今“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的外语教育生态环境,提倡“全人”教育的全新理念。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语言教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CALL)应运而生,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CD-ROMs以及光盘等进行学习语言。从语言学发展的视角,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从早期的热衷于基于计算机辅导(computer-as tutor)进行的语法、词汇、句型辅导训练,到发现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无法判断学生语言输出包括写作和口语的得体程度,进而开展了如何将计算机作为交流互动的工具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网络进行不受时间、空间的框束的互动,打破了因为面对教师和同学难为情的心理框束。网络通讯技术(ICT)滋生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新门类:基于网络的语言教学(NBLT),为学生提供了充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据,为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利用搭建了平台;同时延伸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语言交流的经历和范围,实现了学生不仅可以与老师、同学、媒体以及与本族语人群的交流互动学习,而且可以延伸远远超越教室和校园范围的跨校际、跨国际交流互动学习。“三多”外语教学克服了由于自然环境、地区的差异、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的人们在教育资源上的不平等,形成了基于资源的“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的新型的网络外语教育生态环境。
2.“三多”外语教育生态环境是符合“学”的客观规律的理想环境
“环境造人”折射出环境对人类思维、行动和风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人类对自己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也是由来已久。我国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孟子的“孟母三迁”是我国最悠久的自发生态观。从生态学的整体观来看,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大众意义上的教育是由学校、教室、教学设备、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人与环境以及各种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动过程,也是人与环境的对话。网络外语教育生态环境满足了学生同时在校园真实环境和通过计算机网络所构建的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的要求和条件。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图书资料、音频视频材料、教师授课、测试与评估材料、档案等资源实现了数字化电子存贮,对应的资源获取也实现了通过互联网的异地实时或非实时提取。传统的纸质教材由多媒介合成捆绑在一起的教材包,包括纸介书、磁带、VCD光盘、CD-ROM光盘和网上课件等取代。丰富和便捷的资源使得学生学习模式由原来单一的课堂传授型转为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的学习模式,如单机版课件学习、局域网学习、网上点播学习、网上实时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网上视频互动等,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空界限和心理的界限的框束,外语网络教育生态环境是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环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以自主、自发、独立学习为主,同时通过网上和其他渠道从不同方面获得支持服务,其学习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主体在与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动态平衡,出现一个开放性的外语教学生态系统。新型网络生态环境与各种教学环节和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进行了新的更新,呈现出学生不再乐意被动学习的局面,信息与交流技术使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条件的束缚,世界就是大学,基于资源的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新型教育生态环境给从事外语教育的教师提出新的研究挑战,要求外语教师综合研究外语教学的生态系统,本文主要关注该系统中两个关键的生物链,即教师和学生,以“学”的规律重新界定和研究“教”的角色和职能。遵循“从属律、互动过程律、方法律”等“教”的规律,教师的角色从一言堂的权威中心、知识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顾问、方法引领者、合作者、助学者的角色。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环境平台资源上传功能单元学习任务及相关主题共享学习资源,发挥其引导和组织作用;学生择时、择地、择内容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内容,体现主体功能,呈现师生、生生、人机互动的多维互动学习氛围。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的外语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学生每天有英语学习时间、每天可以与外教互动、聆听地道的学术讲座、每天有机会参与英语文化活动等深度学习,培养“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学能。
三、“三多”外语教育生态环境下教师多元角色建构即助学服务体系设计
如上所述,“三多”外语学习环境是适应时展,符合“学”的规律的外语教学环境,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外语教师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还不够娴熟,缺乏合理的、真正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和技术为辅助的助学设计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实际教学实践,发现、摸索出一些外语教师应该提供的助学服务,抛砖引玉,尝试着对“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的外语生态环境下教师的助学功能做了如下设计方案:
1.外语教师的学术支持助学服务设计
面对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和多种多样的学习通道、平台和媒介,外语教师的学术助学职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新型教学环境,学生有可能缺乏系统的获取知识的理论和技能支持,会经历准备和适应等阶段,有可能会遇到学术、专业或者心理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困扰,教师理应成为学生的学术顾问、导学、助学、承担学术咨询、帮助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简化获取资源的通道,熟悉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等,提供学术助学支持服务,包括提供前沿信息、提供咨询以及与学生互动等。
首先,作为学术支持顾问的教师必须全面准确地掌握最新、最权威、最翔实的信息,提供课内课外学习支持服务,传递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各种规章制度、各种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协助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个性化学习兴趣等。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资源,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各自潜能,有计划、系统地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和与之配套的方法手段,提供获取校内外资源的服务。针对学业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应用多种技能、策略、干预手段和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化解问题,启发、指导、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外语教育生态环境要求教师承担解释、展示和应用网络信息通讯技术作为现代外语教学手段的职能。通过北京印刷学院四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四种助学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规划和组织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设计书面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等交际呈现策略,策划好合作学习的目标、工具以及团队成员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等;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应该具有认同感和灵敏度。教师的反馈不仅要全面准确,表达方式应该以鼓励为主,具有一定的幽默感,以逐步担当支撑学生交流,使学生可以充分信任的助学者的形象。比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供细化的反馈信息、给予建设性和批判性建议等:三是教师应该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学生,包括他们的语言程度、面临的困难、帮助需求等。四是教师必须设计好适应新型环境的教学方案,比如集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教学媒介为一体课程教学设计,努力实施“三多”外语教学模式,设计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创新思维,密切关注学生细微的变化,及时给予多方位的鼓励性评价。
再者,外语教师的学术助学最重要的一个职能是直接参与过程性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既是“主持人”、“导演”,又是“演员”。最理想的教学是教师具有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优秀的演员的能力,而不是自己当演员;最理想的教师是激励学生主动地学习,比如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和多维互动学会对于问题进行实践检验、分析评价和判断。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学术平台、视频会议支撑下的远程同步或异步课程等网络教育资源,使学生真正体验“三多”外语生态环境下的学习。
2.外语教师与学生多维互动的助学服务设计
“三多”外语生态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传统教育环境下,教师角色通常是一对多的课程讲授或者培训。由于学生太多而师资太少,教师常常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进行跟踪、检查。“三多”教育生态环境下,“教”成为“学”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部分承担了“教”的功能,网络环境改变了一位教师面对许多学生的“承袭”、“教化”式陈规定式,实现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互动学习,使得因地理区域分离的交流互动变成现实,比如北京印刷学院与美国怀俄明大学尝试进行的校际问、国际间远程同步课程,以及与网络共享资源的异地实时或非实时共交流互动。互动是学习的核心。“三多”生态教育环境是迄今为止学生互动活动(interactivity and interaction)活动最能激发学生主动多维互动的理想环境,该环境下的互动呈现具有复杂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特点,教师对学生互动的支持服务要考虑到包括心理,社会,技术,物理空间,语言,文化等因素。
首先,教师为学生互动学习提供的助学服务要考虑到解决学习者个体思维系统内部的自我互动的问题。学习者自我互动包括构成学习、帮助监控和规范学习的原认知过程。作为学习的直接参与者,教师亲历了学习的全过程,掌握着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对互动概念已有的理解,所以可以提供针对性地翔实讲解,帮助厘清学生自我认知互动的要素,找出阻碍自我互动的症结。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自我互动解码;教师还可以选择关联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以及新旧信息之间对比,提供促使学生通过自我互动环节实现知识内化的支持服务。比如,通过摄录前面互动者在相同条件下互动情况,使后面的互动者有通道在适当的时间了解借鉴先学者的经验。新学者往往可以从录像中了解到学长曾经遇到的问题,进而得知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确保跨校际、跨国际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资源之间互动交流畅通的支持服务是“三多”外语教育生态环境最根本的服务体系。网络技术和各种资源平台满足了学生的合作式学习。学习者通过小组间合作式学习比独自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学习效果更好,这是学界普遍认同的。小组间交流互动使得个体学习者对已有概念进行重构,近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教师根据自身“教”和“学”的经验创新教学课件,优化学习资源,设计支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通道,提供合作学习者广泛的交流平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这种多维互动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因为这有助于激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切实弄明白不解的问题,在不断的互动中发展、调整学习进程,通过互动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构建自主学习任务和过程,决定学习的需求和学习爱好,提供及时的得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展示,监督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或者帮助简化学习活动,发起并保持和深化讨论。比如北京印刷学院应用的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研发的icontent集成型数字化网络课件就简化对话的通道的同时,也起到创新和检测新获取知识的概念的作用,互动激发反思,反思促进知识内化。
再次,设计为学生在多环境下自主学习提供策略支持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正如Oliver and Herrington所言: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起到挑战学生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批判性思维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互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愿望,从学生角度设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包括帮助学生尽快地接受学习环境,提供让学生能够自我欣赏或者向同学明确表达和展示自己所学所想的机会和平台。根据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基于网络对学生互动学习进行分类,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互动策略,确保学生互动顺利畅通。以学生为互动主体,网络生态环境下的互动学致可以分为:1)被动交流互动——学生仅仅作为教学暗示被动的接收者;2)有限互动参与——学生仅仅对教学暗示给予简单的回应;3)复杂互动参与——学生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对教学暗示做多种多样的回应;4)实时互动参与——学生是全套复杂的教学暗示的直接参与者和回应者。几种互动组成贯穿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设计递进式的互动策略,确保学生与环境,与资源互动时具备能够顺利地获取和应用资源、应用软件展示学业的能力。比如,首先提供学习者与网络媒体接口或者界面的互动的经验,帮助学习者掌握如何操作网络电子工具,浏览阅读和获取学习资源。设计包括非实时交流、实时交流、浏览和点击交流、分类交流、溯源等所需的技能和策略,提供帮助和实践反馈,制定协助学习、帮助监督和规范学习、支持语言输出任务等支持手段,确保学生多维互动。
3.外语教师应提供培养学生情感智力的助学服务设计
引用Charles Juwah 2006年(Interaction online education)书中英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John Holt一段话,说明学生情感智力的对学习的重要影响作用。John Holt认为: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什么样的专业知识最有用,所以无法预测所教、学方面的知识: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热爱学习,而且对学习充满自信。这样,被教育者将具备学好任何需要学好的先决条件:情智一情感智力,因为在正常的智力条件下,情感智力的强弱将极大地影响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师、教材、教室”以及“教材+黑板+PPT播放”的教学环境下形成的承袭(师徒固化)和教化(学的内容按教者的意图取舍)教学思维定势导致教师与学生关系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接收者,教师是“答案提供者”、“训斥或教诲者”、“知识技能演示者”,教师与教材关系是教材决定教师教学的内容。学生长期过度对教师的依赖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加之“证书驱动”的被动学习,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教育产品。“学”本来应该远多于“教”,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过程镶嵌在教师教的过程中,教学系统内部出现生态失衡。
“三多”外语教育生态环境逐步成为主流外语教育环境,教学资源环境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都会导致学生从情感上对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发生直接的影响,学生必须转换角色,在适应环境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焦虑,为了避免挫伤学生在新环境下的学习热情,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智力提升的支持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包括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热情、意志力和自我驱动力。
首先,实施“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教学模式,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在新型网络外语教育生态环境下出现的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负面消极情感,设计如何提升学生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提高情感智力。根据Anderson 2003年(Towards a Theory of online Learning)书中英国学者Bill Lucas的“Power up your mind”关于人类大脑神经对压力的反应的理论,任何潜在的威胁都会促使生物神经系统做出是否退却还是挑战压力的选择。生物神经系统最理想的促进思维的情感状态是当好奇、放松和机敏并存的时候。挑战压力并不总是负面的。一方面,大脑需要挑战和刺激,挑战压力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元的联系,产生更多思维通路,从而探索和发现战胜压力的途径。适度的压力虽然会引发一定的焦虑,但同时也起激励作用,零压力会使大脑神经感到安全无威胁,同时也无刺激,引发无聊感。“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的新型网络外语教育生态环境既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激励。比如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模态获取信息,50分钟的听说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插入视频和动画,以视觉听觉双模态输入语言信息于大脑,通过工作记忆处理信息,以口头和笔头进行语言输出,使学生亲历多种感官获取知识的快乐,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指导学生转变仅仅与书本互动的单一模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书本、与视频、音频、CD/DVD-ROM互动的多模态学习,扩大学生以教室为学习场所的学习环境到无围墙、无校界、无国界的通过网络选择和获取优质资源进行无时间无空间限制的自主学习模式。另一方面,在新环境下实施新技术、新理念、新角色“三新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许多焦虑情节:他们对新理念的理解、接受,对新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能否顺利获取和有效利用资源,以及担心在众多同学面前讲英文出现发音、语法、句法错误会丢面子的顾虑,不敢与人沟通,不愿意主动交流,更不愿意与外教交流,所有这些因表达不地道感到尴尬的因素都会挫伤学生在新环境下主动、自主学习。作为学习主体的最忠实的支持者,教师应该同时是学生的益友,应当设法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感因素对他们语言学习的框束。笔者曾经采用综合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核心组调查、基于录音录像的ELAN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印刷学院大一学生在新型网络生态环境下的学习状况进行过实验,并基于调查实验结果,设计出降低负面消极情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适应新型教学环境,发挥自我潜能,提升积极情感的对策。比如,语言学习中的模仿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新型外语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语音、语调训练和语言语义互动训练的机会,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没有传统框束的环境,克服过于拘谨、害羞、不能正视窘迫和压力的情感因素和心理障碍,以此提升学生正面情感,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满足情感预期,逐步培养训练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再如,为了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还有应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长期记忆储存下来的各种知识进行联系,建构新的知识,并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认可和鼓励,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渴望更大进步的愿望,从而继续努力。
此外,根据Daniel Goleman的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研究,情感潜能,如内心深处的感觉、激情、渴望等情感是人类行为的指南,具有创新解决问题的威力。情智可以支撑人们完成单一依靠智力无法解决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可以激励人们历经重重困难和挫折依然坚持实现目标。为确保学生“情智”的健康发展,一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蓝图,分解学习任务,厘清学习思路。学习的整体规划是由许多分规划构建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案规划的过程,也是大脑神经元不断建立联系,进行整合的过程,积极的情感促使大脑神经元总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把一整包学习任务拆分成若干部分,逐一解决,减轻大脑认知负荷,减轻压力,提升情感智力。二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通过探讨式、合作式学习、讲练结合式、自主学习等方法,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动用不同模态,采用适当的方法,确保大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吸收一定量的知识和数据,不至于因为过多的输入而增加认知负荷,引发负面情感,教师应该尽量采用集成型的教学方法牵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好提升学生自主、自愿、自觉学习,与人交往,使其逐步养成具有较高控制力,意志力等情感智力,此种助学服务起着为“全人”教育铺路架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