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机房技术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机房技术方案范文1
【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就是其网络系统中包含的硬件、软件与相关数据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避免在偶然发生或者恶意的原因对计算机网络产生破坏、更改等问题,使得网络系统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保持网络服务的畅通,不断提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达到网络信息的最大化的共享,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实体安全防护
1、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机房物理环境的安全防护。
实体安全主要考虑场地、设备的安全,对实体访问进行控制,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实体安全主要指对计算机系统环境、场地、设备、载体、人员等采取安全措施。首先是图书馆的场地安全,指的是中心机房,它是图书馆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对进入机房的工作人员应该实行严格的管理,应该对那些非工作人员进行限制。在具体的中心机房运行中,要制定相关的工作规范,最大程度的减少非工作人员进入的机会,应该与图书馆的其他功能区域分隔开来,辅助区应该设置在机房的外面,形成一道进入机房的关卡。而且在位置的选择上也应避免将其建设在潮湿的底层,顶层因为容易侵入也不是首选。如果一个楼层办公室数量较多,机房应设置在一个边角位置,在防护与撤离方面会比较方便。另外,机房内设置的空调设备能够对其空间内的湿度、温度等进行有效的调控,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转,通常机房内温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则应保持在50%左右,同时还要对机房进行防尘与除尘,增加防静电地板的铺设可以使计算机网络工作不受到静电的影响。
2、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电源接地与防盗防火的安全防护。
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离不开电源,图书馆内的计算机需要使用具有保护装置的不间断电源工具,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电源中断或者电压瞬变、冲击等问题,在计算机的接地系统中电位的设置应该将参考点定为大地,接地是零电位,这样能够让计算机的数字电路拥有较为稳定的低电位,为计算机硬件、数据以及人身的安全提供保障。另外,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中还应该注意防盗与防火的问题,机房应该严格设置防盗系统,对机房所有的门窗进行加固处理,然后通过全场监控系统对机房进行实时的监视,提高机房的防盗等级。对机房设备维护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严格的遵守与实施,对容易出现火灾的隐患部位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完善防火应急方案,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进行培训与提升。
二、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硬件与软件防护措施
硬件与软件共同组成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与软件防护。硬件防护顾名思义就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设施实施的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手段,比如CPU、设备、缓存等硬件,也可以通过硬件的增加提升计算机的安全防护能力。硬件防护相比软件防护来说更加的稳定、可靠,也是图书馆计算机防护技术实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其中那些重要的数据与系统来说,需要结合硬件与软件防护两种手段,确保其运行环境的绝对安全,主要的硬件防护手段包括输入输出通道管理、储存器保护以及虚拟内存保护等等。
三、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互联网安全防护措施
现代图书馆的运行与互联网之间存在的密切的关系,比如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检索、信息的接收发送等,人们也更加习惯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查询,但是互联网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非常多,因此在使用中应该更加注意对其进行安全防护。设置防火墙就是比较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之一,它是由硬件与软件设备共同组合形成的安全系统,会存在于内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外界的用户如果没有经过授权那么就会被防火墙阻止进入内部网络进行访问,起到一个安全屏障的作用。防火墙的设置应该具有数据包过滤、服务以及网络地址变换等功能,一旦出现可疑的情况能够报警并显示详细的信息,提高了安全防护的效果。
四、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病毒防护措施
在防止计算机病毒造成网络安全危害上,除了用户有积极的防病毒意识外,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安装杀毒软件,防病毒软件可以查杀多种系统环境下的病毒,有查毒、杀毒范围广、能力强的优势。防病毒软件在运行中还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升级,对不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病毒进行有效的查杀,并且它还具备实时的监控功能,计算机网络在启动、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就都可以得到安全的保护了。在实际的安全防护工作中,可以将防病毒软件的使用与防火墙的设置相结合使用,可以将杀毒软件的功能附加到防火墙之中,使其增加防病毒的作用,实现病毒与图书馆内部网络的有效隔离。综上所述,图书馆计算网络安全防护中包含安全培训、电磁防护等多种措施,实际的安全工作属于一项复杂又需要不断变化的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涉及到图书馆网络建设以及发展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应该始终对其安全防护进行重视,进行技术更新,确保技术、设备等的投入充足,提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质量,为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志军.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S1)
[2]秦久英.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研究[J].考试周刊,2015(77)
计算机机房技术方案范文2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3+X;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1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0-0029-03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群体越来越广,与计算机相关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0%以上,并且成为可以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主要指标。计算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是计算机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的开发者,而且能直接从事信息系统建设、管理、运行等技术工作。这就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过程应该更加注重质量,注重增强实用性及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一、培养目标的确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针对计算机的专业性质,实际应用能力也应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去考虑。软件方面应该侧重程序的开发,熟练掌握某一门开发语言及数据库的综合应用。硬件方面则应该侧重了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并能开发研制具有一定功能的机器系统。为适应社会需求,应跟随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把握住行业最新动态,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从最早期的大学4年由7学期的理论在校学习+1学期的毕业设计所组成的典型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过渡到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3+1”模式。这种模式中“3”指的是3学年即6学期,为在校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最后一学年进行社会实践,前半年将学生送入企业参与企业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后半年进行大学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验收,也就是毕业设计。在“3+1”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摸索出更人性化的“3+X”培养模式。其中“3”还是以往的在校学习过程,“X”则完善为多元化过程。前两年的4个学期为奠定基础阶段,完成理论及系统课程的学习,第3年为技能提高阶段,可以将企业工程师引入学校参与教学,第4年为过程实践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以往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将学生发展方向分为考研、考公务员、企业实习三类。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学生在第7学期的时候会留在学校,由在校专职教师指导完成实训作业,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将由企业工程师指导完成企业实训任务。在第8学期同样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在校教师指导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另一部分则由企业和在校教师共同指导完成企业下发的毕业设计任务。这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流管理的情况称之为“X”。“3+X”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比以往的“3+1”模式更加灵活多样,既能满足学生就业的多方面需求,又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专业课程制定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以实践教学为主。从事的工作计算机专业人才从事的工作不同于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而是要研究如何更好地设计、制造计算机,更好地开发计算机的新功能,与此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就应主要体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增加实践操作类课程,使学生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在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和探讨过程中,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学生普遍认为大学一年第1学期开设的课程中除一门计算机导论以外其余均为公共基础课程,这对后续所开设的课程不能起到催化作用,所以新的培养方案中,将计算机的语言类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开设在第一学期。其次学生提出在前导和后续课程的设置中,有些课程之间要隔1~2个学期,这就使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对前导课程产生遗忘,不利于新课程的理解。针对这一现象,在新的培养方案制定中做到四条主线不间断的培养模式。第一条主线为专业基础课程不间断;第二条主线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不间断;第三条主线为网络层次类开发课程不间断;第四条主线为嵌入式物联网不间断。具体设置如表1所示。
四条主线合理安排前导课和后续课的顺序,并且在时间上保持连贯性,做到知识的有效衔接。四条主线的课程在大三结束时全部完成。除四条主线所涉及到的课程之外,还设置了18学分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相关课程。
四、主线课程的设置
根据上表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对4条主线课程进行讲解。
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在这条主线上主要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基础课程讲授。导论课程能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大体了解,包含大学四年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概括介绍。汇编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底层结构、寄存器及存储器的组织以及程序调用的相关知识,为后期组成原理及操作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数字逻辑课程的安排则让学生掌握基本逻辑门、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及常用MSI芯片的使用,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微机接口课程奠定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的必考课程,是掌握计算机核心的关键。
编程思想及理论课程设置。本条主线以C语言贯穿课程体系,即用与C语言相关的课程涵盖整个培养过程。在与学生的交流与调研之后,语言类课程提前接触,能够为后期发展提供宽裕的时间。因此,将以往培养方案中第2学期出现的C语言课程提前至第一学期,并将以往的理论实践分开,变为机房授课,边学边练,增加C语言的课时,由之前的60学时变为新培养方案中的88学时。C语言的熟练掌握为后期编程思想的拓展奠定基础。在C语言的基础上开设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并设置C语言描述的数据结构课程,本课程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统考课程之一。除此以外还开设了计算方法以及程序设计方法等课程。
网络程序开发类课程设置。这一层次的主线主要针对当前比较热门的JAVA语言开设相关课程。课程设置从基础的WEB前端开发,过渡到基本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到后期的企业级开发,并配套大型数据库的内容,在相关课程结束后,使学生具有网络程序设计的完整开发过程。所有程序类设计课程均在机房完成授课,使教与学形成无延时的连接,在教师传授知识之后,就可以直接动手完成程序开发,并在学期结束时安排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嵌入式物联网系统课程设置。在这个层次中主要涉及到比较热门的嵌入式及物联网方向,培养具有一定嵌入式开发能力的学生,扩展就业面。培养学生对嵌入式及物联网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及科技开发等方面的能力,掌握物联网的工程应用,了解关键技术,满足物联网领域中对嵌入式系统人才的迫切需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早期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和方向课程均安排了理论学时和上机实践学时,主要流程是课上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然后安排上机学时,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上机过程中学生会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若理论课上没有投入主要精力,势必会影响上机课的效果。在新的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时安排中不再区分理论和实践,而是直接安排在机房授课,教师在介绍完基本理论和方法后,由学生直接进入实践环节,并由教师随堂指导,由原有的“听中学”转变为现行的“做中学”,使理论和实践的衔接没有时延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要求教师对知识掌握的精确性和熟练性,以便能随时应对随机发生事件。
为了让学生所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中引入企业工程师授课,目的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早确定就业方向,更有效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将企业工程师请进来,还引领学生走出去,在企业中完成实习实训,使学生及早获得企业经验。
总之,新培养方案是根据往届学生的切身感受及地方人才需求合理调整课程安排,将原有的“3+1”模式调整为多元化的“3+X”模式,注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参 考 文 献
[1]孙峰.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26-28.
[2]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3]何中胜.应用型本科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群建设探讨[J].滁州学院学报,2006(3):30-32.
[4]袁照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14-15.
计算机机房技术方案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安全 安全技术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184-01
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存储和管理都是由网络数据库来实现的,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整个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网络数据库是一种开放环境下的信息仓库,存储着大量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一旦遭受各个方面的不可预测的安全攻击,就将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此大的安全隐患不得不让我们纳入考虑范畴并加以防范。
1、网络数据库简介
所谓网络数据库是指在普通后台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基础之上,利用浏览器等各种软件实现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其主要特征是能够作为储存大量数据信息的载体,同时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此外,浏览器/服务器(B/C)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当前网络数据库部署情况下最常见的两种形式,简单方便。
2、网络数据库安全威胁
由于Internet是一个高度自治、自由开放、复杂多样的网络环境,因此网络数据库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数据丢失、数据库非法入侵、数据被篡改等安全性问题。此外,网络数据库具有多用户、高可靠性、频繁地更新和大文件存储等基本特性,同时还存放有大量重要的敏感数据资源信息。因而,在如此安全性存在极大威胁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措施保障网络数据库免受安全威胁变得非常重要。
网络上的非法用户通常都是直接通过网络系统来实现入侵网络数据库,以此来达到攻击网络数据库的目的,所以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基本决定于网络系统的安全情况。一般情况下,我们将网络数据库面临的安全威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因用户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网络数据库数据错误;(2)非法访问非权限范围内的数据信息:(3)攻击数据库的正常访问;(4)非法窃取或篡改连接中数据库内的数据资源信息。
3、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探讨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数据库是非常容易遭受到各种安全威胁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实际有效的技术方案来不断提高网络数据库自身的安全性,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一般来说,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可归结为保证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存取权的合法性和数据库内容本身的安全两个方面,具体安全技术方案有如下几方面:
3.1 用户身份认证
由于计算机网络环境是一个面向多用户的开放式环境,所以对每一个网络数据库访问用户都必须要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这也是防止网络数据库被用户非法访问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因而,用户身份认证功能在当前网络数据库都是必须具备的功能,是通过采用系统登录、数据库连接和数据库对象使用三级机制来实现身份认证功能。其中,系统登录是验证访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与否;而数据库连接是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验证用户身份;数据库对象是采用分配不同的权限机制来为不同使用用户设置相应的数据库对象权限来保障数据库内数据的安全性。
3.2 数据库加密
数据库加密是指通过对数据库的加密设置来保证数据库内数据的安全性。所谓加密是以某种特殊的算法改变原有的数据信息,使得未授权的用户即使获得了已加密的信息,但因不知解密的方法,则仍然无法了解获取的信息数据的原始内容。因此,数据库加密系统是加密和解密两个过程的统一,包括可辨数据信息转换成非可变信息、算法、利用密钥解密读取数据等三方面内容。
3.3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网络数据库保障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一种有效机制,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此机制下,一旦网络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先前的数据备份文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恢复数据,进而让网络数据库回到故障发生之前的数据状态。目前,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机制有静态备份、动态备份和逻辑备份等几种技术方案,而数据恢复技术有磁盘镜像、备份文件,以及在线日志等几种方式。
3.4 审计追踪和攻击检测
审计追踪是指当用户在操作网络数据库时,可以自动跟踪用户做的所有操作,并将其操作的内容都记录在相应的审计日志文件中,以供管理员查阅并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根据审计日志文件,管理员可以非常清楚地重现网络数据库中出现的任何状况,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管理员可以十分快速地找出存在非法存取数据的操作人员,进而追查相关人的责任。此外,通过利用审计追踪和攻击检测技术对发现网络数据库安全方面的弱点和漏洞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构建有效地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方案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健康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随着安全威胁因素日益增多且越来越复杂,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也要不断更新、改进。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网络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陈黎.我国网络数据库发展现状[J].中国信息导报,2004.
[2]周世忠.浅谈网络数据库安全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5).
[3]汪新建,罗绯,李明.网络数据库的应用与安全认识[J].西南军医.2009(01).
[4]薛玉芳,李洁琼,李亚军.数据库安全与防护性的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计算机机房技术方案范文4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是互联网产业界的一场重大变革,它已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云计算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发展软件产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带来机遇的同时对互联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云计算技术发展使得网络安全风险也逐渐加大为云计算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可以说,云计算技术顺利的发展是建立在云安全基础之上,只有突破了云安全之一瓶颈方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云安全也是现在各大运营商所面临的难题,但是只要攻克之一难题就会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所以对云安全进行研究探讨,对云计算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问题
安全性问题永远是云计算技术永远需要攻克的难题,它无法避免。也是阻碍云计算技术向大众推广使用的绊脚石。作为云计算技术服务的提供商目前都在试图屏蔽与淡化这一话题,但是作为我们云计算技术的消费者们绝对不能忽视,关系到个人隐私的话题势必要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目前商家们已认定了云计算的商业价值,使得云计算技术成为众人追逐的香饽饽,黑客的恶意攻击已成为常态。目前来看,云计算技术蓬勃的发展给互联网行业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的同时带来的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也越发令人堪忧。目前云安全问题具体可以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数据存储安全问题
由于云计算的技术特性使得用户只能将所需要的数据下载储存到云端,因为这样可以为用户节省不必要花费以及麻烦的程序,如:可以减少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减少对所需资源的投资,为用户们省去了不少麻烦带来各种便利。但不可避免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储存在云端,云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但一旦云端的数据由于意外发生了损坏或者丢失,将会给用户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2)数据传输安全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大量的私密的重要的数据都被保存在企业的互联网数据中心,这些数据包括企业的客户信息、财务信息、未来发展规划等等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它是企业战胜众多企业的核心力量。但企业在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互联网将数据发送给云计算服务商操作处理时要注意几下几个问题:第一要保证网络传输数据过程中的安全,不被有心人窃取;第二是合作的云计算服务商要绝对可靠确保数据不会被泄露出去;第三云计算服务商要严格筛选用户以防一些不合法用户进行数据访问,最重要的是保存数据的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安全的访问属于自己企业的数据。
(3)数据审计安全问题
云计算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云计算提供商需攻克的难题是要怎样保证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数据服务时又不对其它企业的数据带去丢失或损坏的风险或者是干扰其它企业数据的正常使用,使得第三方机构审计数据安全问题时增加安全性和精确性,从而使企业满足合理性要求。另一个就是,企业在选择云计算服务商时要相当谨慎,要确保合作的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数据有效且前提条件是不能牺牲其他客户的利益,所以在选择云计算服务商时也存在安全方面风险,如何正确选择有真正实力且信誉满分的云技术服务商合作业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潜在风险。
2云计算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
2.1数据加密
加密技术可以防止数据被窃取,是网络安全发展过程中对数据的安全的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是为了增加数据传送的安全性是将需传送的数据利用技术手段将数据转化为特殊代码,待终端接受后再利用相关技术手段还原成原数据。加密技术不仅仅只是对云计算服务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广泛运用,加密技术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护问题扮演者重要角色。
2.2安全存储
对于用户来说,储存数据的储存位置、数据恢复、数据分类、数据隔离等是一直所关注的重点,由此可看出数据存储在数据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由于云计算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数据共享服务,所以所有的数据资源只要是合法的访问都可以进行共享,即使有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如何保证数据之间的相互有效隔离也是云计算服务商所要探索的,再一个,用户仅依赖云端储存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一定要做好备份,当出现网络瘫痪或系统故障或黑客攻击时才不会造成数据丢失导致不可挽回的伤害。
2.3安全认证
安全认证包括多种认证方式,对于自觉性强的用户最简单的可通过登录认证,自觉性差点的用户可实施强制用户认证或认证等目前,云技术服务商允许用户使用云服务的条件是采用强制用户认证和单点用户认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认证,由于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进入云端界面访问数据,使得能够避免将密码泄漏给他人。
2.4以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应对无边界的安全防护
新型的数据安全防护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存储安全模式存在不同的边界防护,用户申请应用云服务,由于数据资源的高度整合,使得数据不存在物理上的安全边界,仅仅只能实施简单的逻辑划分隔离。所以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云计算技术服务商不可能实现流量的汇聚和提供独立的安全系统。为了适应这种逻辑隔离的物理模型进行安全部署时要扩大范围不能仅局限于各子系统的防护要转移到整个系统防护,建立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迫在眉睫。
3运营商的应对策略
云计算技术关系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是互联网行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互联网行业要想有重大的突破。云安全问题是必须要攻克的。与此同时,网络运营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信息化时代,大多运营商都面临着一个转型的难题,怎样转型或转型慢。从一些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大网络运营商中当属电信运营商最具发展潜力,它有着移动、联通两大运营商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用户优势、品牌优势、资金优势、价格优势等。这对运营商来说是一种新的优势。要想做好云计算技术下的网络安全防护,运营商需要从几个刚面着手进行:
(1)通过风险评估建立两种云组织私有和共有两种。云服务提供商设置不同的安全服务等级,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及应用进行精确风险评估,不仅可以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安全服务等级,也可以减少用户的花费。
(2)进一步集成数据加密云计算技术服务商可通过身份认证、安全存储等安全技术手段,处理云计算基础设施安全、信息传递安全等保障云计算技术的可用以及用户信息安全以及坚强云系统的稳定性。建立完整的云计算安全防御体系。
(3)建立可信云,加强安全认证运用可新算法建立发起端到终端的牢固的信任关系,加强人们对云端的信任度。运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避免用户信息的泄漏。
4总结
云计算技术为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未来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云计算发展的两大阻碍安全性和可靠性。云安全技术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技术是不断发展网络不可能亘古不变。所以安全技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发、不断完善改进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被业界一直看好的云服务的提供商和最具潜力的电信运营商这时候就应该立马行动起来,正确理解云计算的定义,抓住这次机遇,推动国家的信息化发展,也要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高度重视云计算技术的安全发展和用户满意度,建立完整的安全系统。只有这样,网络运营商才能摆脱管道提供商的垄断,自主研发发展。
参考文献
[1]向青.移动互联在云计算时代的应用与发展[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
[2]李红焰,袁颖.新计算时代的信息化盛宴[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3.
计算机机房技术方案范文5
1 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
1.1 计算机通信的硬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通信需要一些硬件设备和设施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如需要计算机、通信电缆、室外电源等一些硬件设施。同时,计算机通信还需要内部硬件,如数据磁盘、光盘、优盘等,这些都是进行通信必不可少的硬件组件。硬件设施长期暴露在户外或非屏蔽的一些硬件环境,硬件就会容易损坏或不稳定。一旦硬件设备出现了安全隐患,设施就会不完整,就会导致计算机通信线路瘫痪,或可能造成信息数据的丢失等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需要加强计算机通信的硬件管理,提高硬件的安全级别,有效消除硬件存在的安全隐患。
1.2 通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
如前所述,计算机通信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一些其他技术综合应用的一个新型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有效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现代计算机通信必须与网络紧密相连,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使用网络技术,通信安全的复杂性就会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同时,各种网络攻击问题都会导致通信信息、通信资源的浪费和通信系统无法正常进行运行,这些来自外部的网络的干扰和攻击,将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的根本利益,无法保障数据和信息传输的真实和完整性,使得一些信息得到泄露和破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1.3 通信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通信运行正常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安全,同时还要求操作员能够有效地操作机器,这是进行正常通信的一个关键步骤。但是我们看到,由于计算机通信还是处于一个发展初期,计算机网络通信在很多单位中不是由专业人员来负责企业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因此通常会导致一些网络的安全问题的产生。例如,如果用户不按照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安全措施来进行操作,则可能导致通信资源和信息出现泄漏。此外,计算机网络通信还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计划和方案,这样就会使得整个管理工作是很容易陷入混乱,最终导致计算机通信的顺序和程序不严,容易造成通讯瘫痪。
2 计算机通信技术安全问题的防护措施
2.1 提高计算机系统设备的性能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个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来发展的,需要解决计算机通信的安全问题,首先需要从技术层面入手。当前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一些开发商和相关开发公司通常只注重实际效果,而忽略了网络通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未来的系统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提高计算机通信设备的安全性能,以确保在使用或数据
传输过程中能够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协议,使得传输的信息不会受到损坏。
2.2 提高网络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
计算机通信的技术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措施,同时还应结合一些有效的辅助措施来进行帮助。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应进行有效的安全研究和宣传工作,积极使用一些新技术,使得技术水平能够达到一个新的标准。还需要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以增强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尽量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一些安全隐患。重视网络人才的培养,需要各个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加强岗位人员的定期培训,让他们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提到他们的安全意识,还能够使得他们的专业技能够得到提高,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网络通信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
2.3 落实计算机通信的安全策略
计算机机房技术方案范文6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 防范技术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例如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2 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攻击具有下述特点:①损失巨大。由于攻击和入侵的对象是网络上的计算机,所以一旦他们取得成功,就会使网络中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美国每年因计算机犯罪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几百亿美元。平均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般案件的几十到几百倍。②威胁社会和国家安全。一些计算机网络攻击者出于各种目的经常把政府要害部门和军事部门的计算机作为攻击目标,从而对社会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③手段多样,手法隐蔽。计算机攻击的手段可以说五花八门。网络攻击者既可以通过监视网上数据来获取别人的保密信息;也可以通过截取别人的帐号和口令堂而皇之地进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绕过人们精心设计好的防火墙等等。这些过程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任何一网的计算机完成。因而犯罪不留痕迹,隐蔽性很强。④以软件攻击为主。几乎所有的网络入侵都是通过对软件的截取和攻击从而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它完全不同于人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对某些机器设备进行物理上的摧毁。因此,这一方面导致了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对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过程中的信息流)进行严格的保护。
3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网络安全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TCP/IP的脆弱性。 因特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但不幸的是该协议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考虑得并不多。并且,由于TCP/IP协议是公布于众的,如果人们对TCP/IP很熟悉,就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第二,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因特网是一种网间网技术。它是由无数个局域网所连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当人们用一台主机和另一局域网的主机进行通信时,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互相传送的数据流要经过很多机器重重转发,如果攻击者利用一台处于用户的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主机,他就可以劫持用户的数据包。
第三,易被窃听。由于因特网上大多数数据流都没有加密,因此人们利用网上免费提供的工具就很容易对网上的电子邮件、口令和传输的文件进行窃听。
第四,缺乏安全意识。虽然网络中设置了许多安全保护屏障,但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从而使这些保护措施形同虚设。如人们为了避开防火墙服务器的额外认证,进行直接的PPP连接从而避开了防火墙的保护。
4 网络攻击和入侵的主要途径
网络入侵是指网络攻击者通过非法的手段(如破译口令、电子欺骗等)获得非法的权限,并通过使用这些非法的权限使网络攻击者能对被攻击的主机进行非授权的操作。网络入侵的主要途径有:破译口令、IP欺骗和DNS欺骗。
口令是计算机系统抵御入侵者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口令入侵是指使用某些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口令登录到目的主机,然后再实施攻击活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先得到该主机上的某个合法用户的帐号,然后再进行合法用户口令的破译。获得普通用户帐号的方法很多,如:
利用目标主机的Finger功能:当用Finger命令查询时,主机系统会将保存的用户资料(如用户名、登录时间等)显示在终端或计算机上;利用目标主机的X.500服务:有些主机没有关闭X.500的目录查询服务,也给攻击者提供了获得信息的一条简易途径;从电子邮件地址中收集:有些用户电子邮件地址常会透露其在目标主机上的帐号;查看主机是否有习惯性的帐号:有经验的用户都知道,很多系统会使用一些习惯性的帐号,造成帐号的泄露。
IP欺骗是指攻击者伪造别人的IP地址,让一台计算机假冒另一台计算机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它只能对某些特定的运行TCP/IP的计算机进行入侵。IP欺骗利用了TCP/IP网络协议的脆弱性。在TCP的三次握手过程中,入侵者假冒被入侵主机的信任主机与被入侵主机进行连接,并对被入侵主机所信任的主机发起淹没攻击,使被信任的主机处于瘫痪状态。当主机正在进行远程服务时,网络入侵者最容易获得目标网络的信任关系,从而进行IP欺骗。IP欺骗是建立在对目标网络的信任关系基础之上的。同一网络的计算机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地址,它们之间互相信任。由于这种信任关系,这些计算机彼此可以不进行地址的认证而执行远程操作。
域名系统(DNS)是一种用于TCP/IP应用程序的分布式数据库,它提供主机名字和IP地址之间的转换信息。通常,网络用户通过UDP协议和DNS服务器进行通信,而服务器在特定的53端口监听,并返回用户所需的相关信息。DNS协议不对转换或信息性的更新进行身份认证,这使得该协议被人以一些不同的方式加以利用。当攻击者危害DNS服务器并明确地更改主机名—IP地址映射表时,DNS欺骗就会发生。这些改变被写入DNS服务器上的转换表。因而,当一个客户机请求查询时,用户只能得到这个伪造的地址,该地址是一个完全处于攻击者控制下的机器的IP地址。因为网络上的主机都信任DNS服务器,所以一个被破坏的DNS服务器可以将客户引导到非法的服务器,也可以欺骗服务器相信一个IP地址确实属于一个被信任客户。
5 常见的网络攻击及其防范对策
5.1 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程序技术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它通过在你的电脑系统隐藏一个会在Windows启动时运行的程序,采用服务器/客户机的运行方式,从而达到在上网时控制你电脑的目的。
特洛伊木马是夹带在执行正常功能的程序中的一段额外操作代码。因为在特洛伊木马中存在这些用户不知道的额外操作代码,因此含有特洛伊木马的程序在执行时,表面上是执行正常的程序,而实际上是在执行用户不希望的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包括两个部分,即实现攻击者目的的指令和在网络中传播的指令。特洛伊木马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网络中当人们执行一个含有特洛伊木马的程序时,它能把自己插入一些未被感染的程序中,从而使它们受到感染。此类攻击对计算机的危害极大,通过特洛伊木马,网络攻击者可以读写未经授权的文件,甚至可以获得对被攻击的计算机的控制权。
防止在正常程序中隐藏特洛伊木马的主要方法是人们在生成文件时,对每一个文件进行数字签名,而在运行文件时通过对数字签名的检查来判断文件是否被修改,从而确定文件中是否含有特洛伊木马。避免下载可疑程序并拒绝执行,运用网络扫描软件定期监视内部主机上的监听TCP服务。
5.2 邮件炸弹
电子邮件炸弹是最古老的匿名攻击之一,通过设置一台机器不断的大量的向同一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攻击者能够耗尽接受者网络的带宽,占据邮箱的空间,使用户的存储空间消耗殆尽,从而阻止用户对正常邮件的接收,防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此种攻击经常出现在网络黑客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某一目标的报复活动中。
防止邮件炸弹的方法主要有通过配置路由器,有选择地接收电子邮件,对邮件地址进行配置,自动删除来自同一主机的过量或重复的消息,也可使自己的SMTP连接只能达成指定的服务器,从而免受外界邮件的侵袭。
5.3 过载攻击
过载攻击是攻击者通过服务器长时间发出大量无用的请求,使被攻击的服务器一直处于繁忙的状态,从而无法满足其他用户的请求。过载攻击中被攻击者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进程攻击,它是通过大量地进行人为地增大CPU的工作量,耗费CPU的工作时间,使其它的用户一直处于等待状态。
防止过载攻击的方法有:限制单个用户所拥有的最大进程数;杀死一些耗时的进程。然而,不幸的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单个用户所拥有的最大进程数的限制和耗时进程的删除,会使用户某些正常的请求得不到系统的响应,从而出现类似拒绝服务的现象。通常,管理员可以使用网络监视工具来发现这种攻击,通过主机列表和网络地址列表来分析问题的所在,也可以登录防火墙或路由器来发现攻击究竟是来自于网络外部还是网络内部。另外,还可以让系统自动检查是否过载或者重新启动系统。
5.4 淹没攻击
正常情况下,TCP连接建立要经历3次握手的过程,即客户机向主机发送SYN请求信号;目标主机收到请求信号后向客户机发送SYN/ACK消息;客户机收到SYN/ACK消息后再向主机发送RST信号并断开连接。TCP的这三次握手过程为人们提供了攻击网络的机会。攻击者可以使用一个不存在或当时没有被使用的主机的IP地址,向被攻击主机发出SYN请求信号,当被攻击主机收到SYN请求信号后,它向这台不存在IP地址的伪装主机发出SYN/消息。由于此时主机的IP不存在或当时没有被使用所以无法向主机发送RST,因此,造成被攻击的主机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直至超时。如果攻击者不断地向被攻击的主机发送SYN请求,被攻击主机就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从而无法响应其他用户的请求。
对付淹没攻击的最好方法是实时监控系统处于SYN-RECEIVED状态的连接数,当连接数超过某一给定的数值时,实时关闭这些连接。
参考文献
1 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