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的特点

小学语文的特点范文1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相应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的扩展范围和深度,所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对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表达效果有着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不同体裁的课文,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都在对小学生渗透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道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对于这些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小学生肯定是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透彻的掌握教材中课文内容的内涵,还有在表达的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变,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小学生真正的了解文章的内涵,使语文教学更具有美感,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与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的有效实施一定要建立在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这是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所应该具备的特点。只有小学语文教学具备了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实效性才能够真正地得以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要符合语言的基本规律,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师语句和词语运用的科学、正确上,只有语言是科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所传达的思想才能够保证准确无误。

三、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最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让学生在形象的意境中去切身感受体会,去解其惑,得其道,感知教材,理解作品,发展形象思维。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小学语文月光曲中有幽静一词,如果教师仅仅按照词典解释为幽雅安静,尽管十分准确,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它的内涵与意境。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这样阐述: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幽静的境界。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幽静的氛围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幽远静谧的意境。特级教师于漪讲春时,用这样一段话导入: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情有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学生也会感到春意融融,眼前一片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小学语文的特点范文2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语文,从根本上来讲,它的含义是语言的学习,小学语文的作用就是让语言能力不强、表达能力弱的小学生学习中国语言的基础,为之后的学业道路提供便利,语文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其地位不容忽视。小学生处于发育阶段的童年阶段,注意力较为分散,容易被有趣新鲜的事物吸引,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趣味性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能用成熟的思维去面对小学生,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用自身的能力给予小学生最大限度的吸引,使他们主动学习并接受教师所传输的知识。

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

1、典范性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说过:“教师是智慧与知识的化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可以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无形的模范,或者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有声的行为,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就可以说教师的行动是一种无声的言语,同时也是一种有形的示范。我们经常说的“为人师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典范性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模仿进行学习,这时教师具有典范性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还可以为未来学生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保证语言使用的标准型。同时,为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南腔北调”的现象,所有教师都要通过“全国通用普通话”考试,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推动学生语言的顺利发展。

2、可接纳性

为了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安排,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小学口语教学应该与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相贴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方法,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结合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要尽量浅显、简单,尽量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并对他们的抽象思维进行有意识的拓展。而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则要侧重使用严谨的口语表达,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诗歌《瀑布》教学中,笔者这样引入教学课程: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溪,小溪中的水在缓缓的流淌着;我们的祖国有长江,长江中的水在奋力的奔涌着。不论是小溪中的水还是长江中的水都在连续不断的流淌着。但是有一种水却与小溪、长江不同,它从高处倾泻而下,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水吗?(这时学生们很快会想到瀑布,参与课堂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那么大家有谁见过瀑布吗?“瀑布”的名称究竟从何而来?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本节课,看一看课文是怎样展示瀑布的。这种教学引导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对原有生活体验(小溪、长江)进行回顾,又引发学生对瀑布的好奇心,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引导方法。

小学语文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和理解国语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想要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教学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并且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属于启蒙性的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是智慧和知识的化身,其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供学生效仿的。教师的行动是一种有形的榜样和无声的语言,而教师的语言则是一种无形的楷模和有声的行为。教师的口语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规范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能够比较容易地被学生掌握和理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具体的教学口语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形式,更多地使用小学生熟悉和习惯的语言表达手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比较习惯形象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注意语法的简易和词语的通俗易懂。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要稍微强一些,所以,教师的口语可以稍微严谨一点儿、深刻一点儿。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教学课堂熠熠生辉、妙趣横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能够赋予语文教学生命力,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得到精神道德的陶冶。

小学语文的特点范文4

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保证语言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小学生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会把教师看作是无所不能的人,他们在这一阶段对老师说的话唯命是从。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认为老师是知识的化身,老师所做所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可能会在经年累月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的影响。教师并不是完美无缺点的,在进行教学时可能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如果被学生学习到了就会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以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言传身教的同时充分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并且在自身的专业素质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在教授语文课程时,需要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在教学时一定要坚持语言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尽量使用标准的书面语言不要出现方言等。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模仿能力都特别强,因此老师需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正确的书写和使用规范语言。

二、保证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他们的知识量和语言储备量都远远不及高年级学生,因此,对于很多事物甚至不能清楚的表达,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由于认识的汉字较少在理解时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误解和偏差。这也就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难题,并且要求老师积极开动脑筋解决这样的情况。在进行教学时,如果遇到了一些学生比较陌生甚至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老师可以将其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图片具有易于理解和形象的特点,即使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过,但是凭借图片也能在头脑中对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此外,经过研究表明,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将书本中的文字和图片相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给学生讲解“瀑布”这一词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肯定都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亲眼看过,那么这样陌生的词汇教师就可以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逐个解释。相信对于这样新奇的东西,学生也很容易接受和被激发学习兴趣的。

三、教师在教学时要保证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38-01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栋梁之才,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教学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有机整合。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课堂教学的实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对于高效课堂的理解,是建立在有限时间和高效率学习基础上的,以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好的学习效果,将课堂的学习成果最大化。“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在效率和效益上,即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容量范畴下,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教育影响,不仅完成有限的课堂任务,同时对学生自身的品质进行了培养和锻炼。”高效课堂把时间、教学任务和学习效果进行了统一融合,用最少的教学资源消耗,完成最大的教学收益,以最自主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最高质量的学习效用,让学生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已有教学目标的同时,通过师生之间愉快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价值观、认知态度、道德品质、个人能力等进行进一步的锻炼。

一、明确高效课堂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学习为根本

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即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坚持,要保证高效课堂的乐趣性,学生需要的是快乐学习。

(二)平等对待学生,保证人人学、人人会

高效课堂的另一大特点便是更富有公平性。高效课堂坚持的是差异教学,而不是差生歧视,在高效课堂上没有歧视,没有好坏学生的区分,在高效课堂上只存在着学习差异,存在着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同。教师会带领班级的学生一方面拉近差距,一方面发挥不同学生特点的“亮光”。教师对待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能者多学,勤者补拙,不让学生有掉队的现象发生。

(三)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大转变,以往教师的训斥在这里不会见到,以往的苦学在这里也见不到,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对立的,老师放下了师者的架子,学生与老师成为了朋友,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此。学生学习上没有了教师思想上的“胁迫”,更有动力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会发现老师没有那么可怕,课堂没有那么恐怖,师生的课堂关系像是老朋友交谈一样;老师不再使用“必须”、“只能”这样的词语,更多的建议性词语将学生的课堂地位进行了彰显,让学生满怀激情迎接接下来的学习。

(四)促进学生个体及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热情不同,特别是小学的学生,注意力无法专一很是常见。这很容易造成“差生”的产生,即一些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但是在高效课堂上,“差生”一词基本远去,因为在这里不会存在差生,差异性教学和整体教学在这里进行了融合,学生个体可以得到锻炼发展,而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更是拥有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可能性。

(五)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同等时间内,完成原有教学多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有限的r间内达到高效率学习的目的,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同等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完成最多、最高效的学习任务。高效课堂带给教师和学生互动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一个学生生活的情境。例如在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见过或没见过的图片通过幻灯片来展示,让学生感叹的同时,对本课充满期待。以邮票的齿孔作为课文学习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进一步介绍邮票的齿孔来历。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内心渗透,会让学生产生“原来如此”、“和我想的一样”的想法,将学习与学生的周边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

(二)备课分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备课上,教师需要在课前做足功课。高效课堂的整体计划制定要在备课中完成,特别是分层教育,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适合的课堂预案,将一个具有弹性的教案拟定出来。同时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分组计划,使得备课内容符合不同小组学生的需要,而备课的内容则需要跨越不同程度的孩子需求。

(三)检查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情,布置有效作业

教师需要先检查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这样的写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延伸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思维,更是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和文字能力。

小学语文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 生本作业 教材特点

作业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练习手段。就当前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目标不明,“盲”练。为练而练,盲无目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还有的作业空、大,教师不作铺展,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形式单一,“呆”练。不顾文本的特点和价值,一律采用“读读写写”、“背背记记”、“我想对xx说”,单调机械,形式呆板,缺乏思考性。

缺乏梯度,“散”练。不顾学生、文本的差异,不管是否已掌握、能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或每次只是做些前后不相干的零碎作业,缺乏整体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一、关注文本价值进行设计,让作业练有所获

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设计不同的作业,避免了老套的机械的作业形式,让不同的文章体现出不同的作业指向,对丰富文本主题有着深刻的意义,学生也会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作业才是切中学习价值的合身作业。

1.因文而异,凸现价值

选入教材的课文,每篇都是文质兼美但又各具特色。作业设计时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发展儿童不同的能力。在学完名人名篇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去读它的姊妹篇,扩大学生阅读量。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主题单元,学习《少年闰土》后,指点学生去读鲁迅的相关作品,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后,可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更深层次地去感受鲁迅的文品和人品。而《山中访友》、《山雨》等文情并茂的课文,易于学生熟读成诵,就布置他们多读,在读中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独特感受的同时,积累美言佳句丰富语言。

2.精读略读,各有侧重

叶圣陶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作业的安排上应该体现出不同的要求。

精读课文,要引领学生紧扣课文的重点段、重点词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讲究精细的、充分透彻的阅读,要读懂文本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仔细地揣摩它们的本义和言外之意。因此,作业应更体现重点段落、词句的语言训练。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读个大概”,不必过于在词句上拖泥带水,强调阅读方法的运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还要加强课内外联系。因此,作业应体现阅读方法的运用,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3.课后习题,适时运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机械性的练习没有了,提示性、方向性的问题增多了。这本身在要求我们不做机械作业,作业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对课后习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课后习题进行精心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课后习题1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可以从朗读入手,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获取的素材迁移为口头表达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表达出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教师可以指导、启发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通过“当他遇到什么困难,怎么想;遇到什么困难,怎么想;遇到什么困难,又怎么想”这样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还可以形成书面语言,变成书面作业。

精心设计,适时运用课后习题,会对教学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有效地促成学生的语言习得。

二、“生本作业”的实施

生本作业的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将语文作业进行科学的整合,这样的作业具有教材相应的内容载体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总和。为了达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生本作业,目的在于形成理想的作业方式,充分发挥生本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课内+课外

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知识传授,让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素养。课堂的时间往往是教师为了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可能地挤出时间进行教材的学习,作业只能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语文的课程安排语文课堂中,留出十分钟让学生完成部分作业(课堂内容的巩固等),少许剩余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有效举措。

四年级配套作业本中的阅读练习――“读一读,写一写”;五年级作业本中的阅读练习――“品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这些阅读题,都是编者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精心设计的作业,将这些作业穿插在课堂阅读教学的环节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既能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又能有减少学生课外的作业量。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作业就较少,可以在课外用较短的时间完成。

改变一贯的语文机械性的作业,在一定程度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从事他们所喜欢的作业内容和形式。生本作业的设计就是将作业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行优化,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以最小的作业量,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让他们乐在其中,爱上语文作业。

(二)独立+合作

根据作业的内容,我们把语文作业加以区分,以便于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完成形式。对于传统的积累型作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具有一定的难度或复杂性作业,可以组织学生作业小组,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

作业本作为学生巩固性的练习,大部分要求学生以独立的形式完成。如词语的积累,生字的音形义等,各种类型的句子练习,都是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主要形式。在生本作业的实践中,我们设计把前置性的作业作为生本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许多课堂上教学任务前置到教学前,课堂上只是把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即可。

(1)自主学习式。这是教师把前置性作业通过书面形式下发给每个学生或张贴教室里,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完成的一种形式。它面向大众化,是最普通的形式,适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所有学生都需掌握的重点内容。

(2)合作探究式。此种形式适合有一定难度、学生个体不便于完成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互相补充、互为印证,从而做到解疑释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能圆满地实现教学预期。

(3)情境体验式。情境式作业让学生去体验,以期得到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如在教学二年级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一课时,老师在课前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去观察春天,亲近春天,欣赏春天的花、草、小动物,感受春天的风、雨、阳光、天空,观察人们的衣着、行动、语言等。

三、反思

生本作业的探索,从指向教材的单元主题,抓住文本特点,而“练有所获”,因延伸了语文园地,而“开阔心思”。在生本作业的设计实践历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让学生亲历作业过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习得语言,丰富语文素养。

只有做到真正从学生出发,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生本作业设计与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才会尽情地释放,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