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教育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心得

特殊教育心得范文1

 

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发现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强特殊教育实效。

 

一、特殊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根据自身条件建立起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的生活目标,在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得以充分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活适应。在特殊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面临的都是身患有残疾的学生,他们一般比较敏感、脆弱,心理孤僻,心理障碍较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特殊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决定着特殊教育质量的高低。

 

二、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及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决定着每一位残疾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对特殊教育中残疾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信念,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直接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他们只有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心理上更加成熟,对未来的生活有充分的信心,有克服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残疾人学生由于身体因素、生活环境、早年经历等原因往往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残疾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状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加心理辅导,提高残疾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动力,促进他们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残疾学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要像正常人一样更好地融入社会,必须要有夯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具有一技之长,为能在社会上立足奠定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热爱生活,而上述一切必须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教育很有必要。

 

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

 

大部分学校都很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开设有心理健康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甚至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多数学生走出了残疾的阴影,具有了正常人的健康心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学水平。

 

但是,我们的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数量还比较少,力量还比较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性还不够强;社会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改变,较小联合的教育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仅停留在表面,执行力还不够强。

 

三、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途径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师资队伍匮乏,但培养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自食其力最终走向自强自立,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创新心理咨询及辅导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在选修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热线,预约时间进行重点咨询。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咨询知识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咨询的虚拟平台。同时对负责教学管理的辅导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培训,形成网络化心理辅导体系,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应充分认识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让特殊儿童接受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中的教育和训练应具有经常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另外,家庭成员要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也要密切与学校及其他家长的联系。联系学校,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和学校教育的动态,联合教师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教育方案;与其他家长的联系,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特殊儿童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弱,他们的教育过程充满了枯燥无味的重复,这就更需要家长提高心理素质,耐心地教育孩子。家长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探究残疾儿童的特殊心理,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提高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特殊儿童克服怯懦、畏惧心理,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今后的生存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特殊教育心得范文2

刚开始,同学们爱取笑他,个别调皮的男生还学他走路。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相关学生进行了个别教育,也在班上讲要关爱弱者,关心他人。我决定给予他更多关爱。我在班上宣布,凡是需要费力的事情,何伟可以不参加,我发觉,当我说出这些的时候,何伟把头低得不能再低,我一时不明白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月末,学校要求搞一次彻底的大扫除。班干部分工时没有安排何伟,可他却主动拿起拖把十分认真地拖起来。张婧抢过拖把,可还是被他抢了过去。做完扫除,他已满头大汗了。下午放学时,我表扬了他,可从他脸上看不出高兴的样子。后来,班干部向我反映,班上的事,何伟都抢着做。班长说:“何伟很少与同学们交往,也不和大家说话,但做起事来比我们都认真。”从那以后我再没表扬过他,我怕我一表扬,他做得更带劲。

新学期来临,学校的新教学楼落成。学校决定六年级的学生搬到新教学楼上课。我在班上公告了这件事,并点了十多位个子高、身强力壮的男同学帮助一些弱小的同学搬一下课桌。我虽没有明说,但同学们知道,其中也包括何伟。那些高个子男生很快就整理完出了教室。何伟几乎是最后出来。当时我叫住了李靖,叫他去帮何伟搬。结果何伟狠狠地将李靖一推,独自搬着课桌艰难地向前走,走一段歇一会。我看方凳要掉了,赶紧过去帮忙。不料,他从我手中抢过去放在上面,继续向前。到楼梯口了,这可成了问题。我说:“我来帮你搬吧。”他没理我,重新把方凳放了一下,然后将手从方凳中间伸过去卡住,就往下走,刚下一步,课桌的腿就在梯子上碰了一下,他一个趔趄,差点连人带课桌滚下去了,我赶紧过去,一手抓住课桌,一手抓住他,可方凳还是滚下去了。这时,他站起来,挣脱我的手,独自下去拾方凳了。我唯恐出安全事故,便说:“我来帮你吧。”不料,他大声说:“我不稀罕你的关照,你走开。”虽然我心里不痛快,但仍不放心,强行拿走他的书包和方凳下了楼。这时,几个男生来了,我说,你们去帮女生搬吧,何伟的别管。

我等了好大一阵,何伟才从三楼下来,我看他已是汗流满面。当我尾随他来到教室,将书包和方凳给他。这时,已过去了两节课。

晚上,回想一年来对何伟的教育,却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我怜爱他,关心他,他却不领情,还说不稀罕。我真是搞不懂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来想去,我决定换一个方式。

第二天,我召开了班干部会,对班干部说:“大家在安排扫除等活动时,也给何伟安排吧,不过,尽量安排轻活儿。”学校有什么较大的活动,也给何伟安排一些事儿,他都很乐意地做。一个月以来,虽然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但我发现他上课不仅昂起了头,不时还举手回答问题,刚开始回答得不完整,且声音小,但我仍旧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下次声音大一些。而且每当这时,同学们很懂事地为他鼓起了掌。渐渐地,我发现何伟回答问题时声音明显地响亮些了,正确率也高些了。中期检测时,他比去年进步了很多。

何伟变了,变得充满自信了。也开始与同学们交往了,学习也似乎更有劲头儿了。毕业时,我特地买了一本硬面抄,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话,然后送给他,他高兴地对我说:“谢谢姜老师,今后我会来看您的。”

特殊教育心得范文3

【关键词】 特殊教育 信息技术 应用 原则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科技中发展最为迅速,对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一极,不仅带来日新月异的技术和便捷的生活方式,也将社会公平的理念植入人心。“我们在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雀跃得时候,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正以他们特殊的方式惊喜地关注着信息技术的一举一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更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

1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原则

技术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一经引入信息技术,特殊教育的质量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

1.1 正确运用缺陷补偿理论。“缺陷补偿理论认为任何人在一个方面出现缺欠,将会在另外一个或几个方面得到补偿。”比如:听觉障碍学习者,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部分或全部丧失语言和听力能力,他们在视力上得到加强;视觉障碍学习者由于丧失了视觉能力,因此在听觉和触觉上有所加强。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扬长避短。在听觉障碍学习者教学中,要更多地运用表现实景的影视文件以及生动、略带夸张的动画和丰富多彩的图片,形象、真实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视觉障碍学习者教学中,要利用他们听觉的发达,对于难以理解的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播放表现这种情景的音乐来刺激学生的想象能力。

1.2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特殊教育教学是以形象直观为其特点的,但是直观的感性认识只能产生表象,掌握知识还必须从大量直观材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于视觉障碍的学习者,要突出听觉;对于听觉障碍的学习者,应该特别突出色彩和影像。但是再直观的图片和再真实的影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直观性与抽象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3 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对一些已有的材料重新组织,编制成教学软件和相应的素材库,它们是记录、存储、传输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制的,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严格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检验教学效果标准的基础,技术性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艺术性是为科学性和技术的。三者有机结合,能够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体现出无穷的魅力。

1.4 适度原则。在特殊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但凡事要讲个“度”,过犹不及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运用多媒体,教学重点就不会突出,学生也容易产生厌烦或逆反心理,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2 让无声的语文课堂“胜有声”

2.1 多媒体在无声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一般模式。信息技术在听障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在课堂中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根据学生最大的需要,提供他所能接受的最适合的服务,予以最有效的处理,注意发展学生的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等感觉器官,从整体入手注重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理清知识脉络,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变抽象的东西为直观、形象、生动,使得学生能透彻理解,系统掌握,灵活运用。

2.2 电子白板在“无声”课堂中的应用。电子白板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利用拉幕、图形、标记等功能,可以给予教学内容多方位的展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听障学生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把自己上课需要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或课件等)保存到电子白板资源库中,以便课上随时调用。

3 信息技术在听障特殊教育中的其他应用

听障特殊教育教学应用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有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培训两种。

3.1 生活技能实施模式。听障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听障学生回到生活中,和正常人一样能够工作和生活。由于年龄和生理心理的原因,他们不可能自发地去应用信息技术,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手段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唇语、手势语。对于幼小的听障儿童来说,使他们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客观环境,激发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积极性和实际需要。学校里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环境,应该把学生的全部生活认真组织好,为他们创造条件。在生活中尽量引导他们使用信息技术。例如,要求定期地给教师发e-mail,描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寻找所需要的资源;使用视音频资料帮助学生纠正口形、发音。教师还要鼓励听障学生利用语言进行交往,引导学生正确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展示给其他学生看。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适时地刺激听障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接近信息技术,在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之余能够加深对技术的驾驭能力。

特殊教育心得范文4

【关键词】特殊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弱听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55-01

一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提高弱听学生的素质

搞好信息技术教育,能提高弱听学生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 发展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模式不可能创新。因此,教学模式要变,教师角色也要变,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学生地位的变,是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变,是教学过程不仅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素质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三 学习信息技术的金钥匙——兴趣

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动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能激发弱听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我并没有枯燥地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而是利用微机的多媒体功能为学生展示美轮美奂的视频课件,并告诉学生这是老师制作的动画课件,就是用你们眼前的这台微机制作出来的。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就表现出来:“真好看!”“老师,你是怎么做出来的?”“我能做吗?”“你能教我做吗?”…… 这时,我告诉他们:只要认真学,人人都会做,你们也不例外。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不过你们要有耐心,要从基础知识学起,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学生有了兴趣,也就很自然地愿意上信息技术课了。

四 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1.新课从游戏引入

弱听学生由于听力上的缺陷,造成了他们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把信息技术课的开端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五笔字型的基本字根”时,我先用小孩搭积木和搭汉字的图示,启发学生从搭积木联想到搭汉字,然后拿出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字根积木块),再请学生分别到讲台来做搭汉字游戏。学生利用字根积木块搭出了许多汉字,趁他们兴趣正浓时,适时提出了问题:“你们搭的这些汉字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脱口而出:“每个积木块。”接着再问:“组成汉字的各个部件(也就是每个积木块)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回答:“笔画。”教师提示:我们搭汉字游戏用的积木块,在五笔字型中叫做字根,字根组成了汉字,而笔画构成了基本字根。这样就轻松自然地学习了新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抓住主要特点,展开联想,加深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抓住微机本身的固有特征,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联想,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方法。

在教学“几个重要键的作用”时,教师先提出:空格键、转换键键面上有什么特征?然后再通过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抓住空格键键面上没有任何字符的特点,记住按下空格键,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产生一个空格,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输入空格。同样抓住转换键键面上有向上的箭头,联系到转换键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输入上标符号。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不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目标驱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习了用Word设计表格一课后,我采用目标驱动教学法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自己(或小组合作)设计一个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照这个作息时间表来执行。通过设定目标驱动,学生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表格的设计,而且大部分同学在以后的时间里都能够按照这个作息时间表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一个小小的目标驱动,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一举两得。

4.交流学习成果,增强学生信心,保持学习动力

特殊教育心得范文5

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学生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特殊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是非的能力差,易上当受骗。2.意志力薄弱,易产生自卑的心理。3.依赖性强,不善于自主学习。4.自私自利,排斥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包括家长、老师、同学、邻居)关系疏远,常发生冲突。

针对以上的论述,我认为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并优化特殊教育的生活环境

好的环境能使人振奋。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与家长配合,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国特殊儿童入学年龄一般比正常儿童来得晚,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正常儿童长,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可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架起沟通桥梁,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比如,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四、将德育融入生活,感恩社会

在抓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

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信心。毕竟,这群学生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将来想在社会上生存肯定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那么,现在就要学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特殊教育心得范文6

1.首先,面对特殊的学生,只有奉献,没有回报。特殊学校教师长期工作在特殊的环境中,实际上是一种牺牲,原因就在于特教教师对残疾儿童教学的艰难。盲生看不到五光十色的世界,无法感知教师的板书、教具、教态。聋生听不到激越美妙的有声世界,教师只能用手语与他们交流。教学是对教师信心、耐心、爱心、意志力的一种考验。普通学校教师辛勤的耕耘可以换来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成果,特教老师即使倾注一生的心血也许依然不能让他们清晰地说话,不能让他们的心智提高到正常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部分残疾学生成不了传统意义中的人才,即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抱有较高的期望值,长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心理依然十分压抑。这种对自己成就的普遍不满意感,往往是形成个体心理过度焦虑的根源之一。2.社会对特殊教育偏见影响教师的心理。在特殊学校,有的教师对特教事业认识不足,认为特殊学校的教师是一种被人瞧不起的职业,没出息。特教人往往在社会上无朋友,办事难;交往中受歧视,婚姻难。许多教师不安心特教工作,在工作中常常采取应付、被动的态度。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各行各业分配上的差异,使教师心理产生极大的不平衡。3.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教材重视不够,也影响教师的心理。由于中国特教事业的发展起步晚,教材大纲不稳定,教材改革滞后于普教,教学理论书籍较少,教学参考书更是难觅芳踪。特教界的教学理论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争议,如“双语办学”等,教师往往感觉无所适从。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质量观、教育观相对模糊,对有创造性意识的教师,从事教学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甘于碌碌无为的教师则借此得过且过。由于学生成不了“材”,部分教师会对特殊教育工作本身产生怀疑。困惑,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特教教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职业压力大。教学任务重,有时间压力。高付出与低回报的落差,有自我发展压力。2.人际交往障碍。交际面狭窄,缺乏社会支持。3.职业疲倦。长时间干一项工作容易产生懈怠,如重复干一项工作20年。4.成就感低。一些教师感觉教残疾学生没有成就感。5.身心疾病。长时间接触残疾学生使教师产生强迫、敌对、抑郁、焦虑、缺少幸福感等心理疾病。

三、特殊教育教师的自我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