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范文1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近年来,安徽中烟逐步建立并完善内控体系,在采购、投资、销售等各环节建立内控制度,为生产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供了保证,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果,也确保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安徽中烟明确资产投资管理职责,统一了固定资产分类及核算标准。分厂也在安徽中烟领导下,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流程,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安徽中烟固定资产存在种类多、分布广、更新快等特点,管理中仍存有一些问题,需不断提高管控水平。

一、安徽中烟固定资产特点

(一)固定资产价值量大

安徽中烟固定资产价值占总资产的37.78%。固定资产在安徽中烟总资产中占较大比重,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资产优良目标能否实现。

(二)固定资产种类繁多

根据固定资产分类及折旧年限表,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建筑物、设备等近十大类。庞大的资产种类给管理带来了难度。

(三)固定资产分布分散

安徽中烟所属固定资产分布在五厂等处,实物资产较为分散,造成管理难度大,不易掌握和管理。

(四)固定资产更新较快

随着安徽中烟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加大,“黄山”精品线、都宝线等大型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更新速度空前加快。

二、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及问题分析

(一)安徽中烟固定资产管理情况

1、全面预算管理

固定资产实行投资预算管理,每年度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求编制预算,固定资产退出由企业申请,按照预算和投资管理流程,经安徽中烟或国家局审批后实施。

2、统一分类及核算标准

建立了固定资产目录,统一了固定资产分类及核算标准。固定资产价值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信息完整,核算清晰,资产价值体系完整。

3、投资制度管控

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固定资产验收管理办法》等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在价值管理方面,财务部制定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投资和账务管理制度较为完备。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认识偏差

认为固定资产资产管理是投资或是财务部门的事。生产厂将成本、质量、安全、稳定成为主要职能。管理认识存在偏差。

2、管理职责不清晰

与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相关的部门有投资部和财务部,投资部主要承担投资管理职责,财务部承担资产价值核算等管理职责。现有部门职责中,未明确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职责。

3、管理手段落后

除了财务实行固定资产系统管理外,缺乏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有效链接、数据共享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支撑,资产管理、价值管理和资产使用管理无法有效结合。

(三)进一步提升安徽中烟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

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发了《中国烟草总公司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中烟办【2009】257号文),明确各单位要维护国有权益,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资产产权管理制度。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升安徽中烟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固定资产全过程动态闭环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完善内部控制

(1)完善资产管理职责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员全过程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使用部门的职责。其次要明确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固定资产管理审计部门要全过程参与监督,实现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责任清晰。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梳理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流程,制定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全过程管理具体方法及管理要求。制定固定资产评估办法,对资产投资、资产退出两个关口严格评审,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及退出损失。

(3)统一配置及评价标准

统一配置及更新标准,提升安徽中烟整体形象,减少管理任意性。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标准,为资产考核提供依据,并强化资产管理考核。

2、强化日常管理

(1)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实行资产三级管理模式,即一级为总归口管理部门,二级为各类资产管理部门,三类为资产使用部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使资产管理更加清

(2)基础管理工作到位

一是要做好采购环节、保管环节、使用环节、核算环节等常规性的工作。二是做好对账工作。财务、资产管理及各使用部门要定时对账。三是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定期以账对物、以物查账,真正摸清家底。

(3)实行信息化系统管理

实行业务部门与财务账务信息接口,信息共享,及时解决内部调拨、资产处置各环节信息对等问题,实行电子拍照,建立资产身份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信息化,最终实现固定资产流程可控、信息共享,达到全过程受控目的。

(4)加强资产管理员队伍建设

固定资产管理要实现全员管理,达到全过程动态闭环管理的目标,需要安徽中烟加强资产管理员队伍建设,明确主要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建立工作标准。建立管理专职及使用兼职管理员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履行好资产管理职责。

参考文献:

[1]安徽中烟工业公司4月份内部会计报表

[2]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范文2

民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特点

(一)整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国务院2012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拉开了国家加强机场规划和建设的步伐。过去几年,民航发展规模增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十二五”期间,民航全行业稳步发展,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459亿吨公里,年均增长9.6%;完成旅客运输量18亿人,年均增长10.3%;完成旅客周转量28836亿人公里,年均增长12.5%;完成货邮运输量2887万吨,年均增长2.3%,完成货邮周转量904亿吨公里,年均增长3.1%,较“十一五”期间分别增长了71.8%、73.2%、84.4%、33.2%和42.3%。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800亿元左右,是“十一五”期间的3.1倍。“十二五”末,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10个,较“十一五”末增长35个;机队规模4554架,其中运输飞机2650架,通航机队1904架,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1053架和894架。

(二)建设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速度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一是建设目标定位清晰。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中,与建设目标相关的有三个:在机场建设方面,建设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重点是构建机场网络体系,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推进枢纽机场建设;在空管建设方面,提出要实施空管强基工程;在通用航空发展方面,提出强化通航基础保障体系。二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根据民航局《民航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截至2018年6月,“十三五”规划中的48个机场建设项目已竣工,91个机场正在建设或可研批复,26个机场已立项,总体实施率达74%。

(三)复杂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民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本身具有一定规律。一是投资项目组成相对复杂。既有机场的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也有空管的配套建设项目,还有航空公司的基地建设、临空经济区建设等。二是投资项目大小不一。大的比如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属于国家级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大,关注度高、要求高;小的比如局部的升级改造,虽然体量偏小,但也是民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短不同。

(四)管理要求之严前所未有随着国家财经制度改革,民航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是预算编报涵盖面广。预算的编报涵盖了政府采购预算、项目预算绩效指标的设立及评价,同时预算编报要求不断增加。二是资金管控越来越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融入项目资金支付方式、会计核算等各环节。三是采购程序越来越规范。除履行建设程序外,项目采购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程序。四是绩效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项目预算绩效管理逐步深化,对预算管理及业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金规模前期论证不到位,实际投资与概算差异过大受项目变更、汇率、招投标等因素,前期规模论证在项目决算阶段很有可能发生较大偏差。个别大型项目由于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信息等因素风险导向型过程控制,导致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超出概算。

(二)竣工决算编制缓慢,固定资产移交不及时财政部规定“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可投入使用或者试运行合格后,应当在3个月内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大型项目不得超过6个月”。受项目进度和签证、变更导致竣工价款结算不及时等因素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很难按时完成。同时,受实物移交和决算编制影响,项目资产不能及时移交,财务报表中在建工程比例大、计入固定资产比例较低的情况明显。

(三)管理职责不清晰,资产管理待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产管理涉及建设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等。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责相对复杂,各个部门往往各自为政、责权重叠,权责落实不明确。项目验收后至正式移交前,部门间衔接不紧密,导致项目资产在此期间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

(四)运维成本考虑不够,后续支出资金保障乏力基本建设项目在投资前对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都经过严格论证,但对后期的运维模式、成本等方面往往缺乏合理的规划,后期运维成本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化、精细化,前期缺乏有效预计还会影响运维资金的筹措。

(五)维护保养不及时,运维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由于管理观念淡薄,固定资产投入初期,为减少成本支出,不重视对设备的保养,导致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无形中增加了单位的成本费用。

(六)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不够,投融资管理水平欠缺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对项目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普遍存在着凭经验、凭主观决策的现象;在筹资决策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融资方式的认识思路狭窄,也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管理,导致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现象。

构建基于全过程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投资项目财务全过程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一)可研初设阶段的财务管理规划可研阶段,通过分析投资项目需求单位的发展规划和财务现状,明确具体投资方案;对规划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周期性的投资计划,合理安排项目投资;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合理管理项目的前期费用。

(二)项目实施中的财务管理项目实施阶段,加强工程的财务预算管理、财务概算的执行、工程的财务支出管理、工程的资金筹集管理、合同执行管理、核算等。

(三)竣工验收、结算与决算中的财务管理竣工验收阶段,做好资产的清点与移交、工程的验收以及资产的暂估转资。在结算阶段,配合完成核实工程的实际工程量审核。配合建设部门进行资产的清点和工程整体验收。竣工决算编制完成后,应尽快进行上报、审计、批复等工作。

(四)资产交付中的财务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应按照“谁使用、谁拥有”的原则依据固定资产台账办理资产交付。资产交付后,要尽快完成结余资金的上缴或处理。

(五)项目后期的财务管理项目资产移交后,应按实际适当调整前期运维方案。适时启动项目财务管理后评估工作,形成对本次项目财务管理的总体评价,找出存在问题,不断改进。

提升固定资产投资财务管理水平几点建议

(一)提高重视,形成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良好环境1.提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的主体管理职责,充分认识财政部“把资产管理放在与资金管理同等重要位置”的深刻意义,强化对资产管理的责任担当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和投资效益,切实落实好国家和民航发展战略。2.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项目建设与财务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准确完整核算项目成本;参与做好项目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3.促进业财融合,提升人员综合能力推进业财融合,建立适应业财融合发展的整体管控架构,加大单位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配置力度,相关人员要具备广阔视野、全局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有效发挥业财融合的中坚作用;财务人员要主动深入到业务的决策和实施中,了解核心业务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战略财务、业务财务的重要作用。

(二)多措并举,持续完善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手段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形成一套互通互联的管理制度体系,聚焦制度执行。同时梳理相关业务流程,明确部门职责,厘清工程管理、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各自界限,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体系,有效制衡权利、防范风险。2.加快信息化应用按照“流程信息化”的要求,加强信息技术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结合新的管理思维,梳理业务流程,前移管理关口,整合资产资源。将财务管理系统与各业务系统相集成,通过数据信息适时共享,促进部门协同,最终建立一套业务财务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配置、执行、运维、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管理。3.加强投融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项目投资评价,在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综合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决策方法,估算投资方案的各类价值指标,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综合运用资本结构决策方法,合理选择负债融资、权益融资等筹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关注集团授信贷款、可转换债券等新型融资方式与工具,不断拓宽思路,拓展融资渠道。

(三)把握重点,抓住固定资产竣工决算等关键环节1.加强成本管理通过建立基建项目工程投资控制机构,严格落实规划设计,严把工程追加,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工程变更;坚持风险导向型审计策略,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评估,加强成本监督监管,努力化解财务风险,打造良好的财务治理体系。2.规范竣工财务决算通过建设管理、资产使用、财务等部门之间的配合与沟通,对在项目建设前期及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把好工程结算关,加强日常数据收集,夯实财务基础,提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及时性。3.关注资产移交资产使用和实物管理部门应“提前介入、及时补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积极参与固定资产项目资产移交全过程管理,与项目建设部门形成管理合力。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期较长的项目可以采取阶段移交方式,切实做到投资项目资产“有人建、有人接、有人管”,将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四)关注后续,实现全闭合的资产管理链条1.加强后期运维预算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应在建设初期就明确资产交付和使用单位。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将后期运维预算纳入部门预算考虑,为单位下阶段的资金筹措打好基础。重点研究未来的运维管理方式、人员配备要求等,加强对项目投资建设后期成本的计划和把控,将运维成本的管控置于决策的全过程。2.加强后续支出管理固定资产投产运行后,还将面临改良、维修以及大修的过程。要明确改良支出、维修支出、大修支出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量化标准,按照标准统一进行资产的相关财务管理。3.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持续对项目资产运维成本进行数据采集,丰富研究数据,逐步形成资产运维成本数据库,完善运维成本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预算管理和分配模型,逐步形成资源配置方案,为后续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依据并加以应用。

(五)协同配合,探索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1.探索建立共享共用和资产调剂机制强化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处置的统筹管理,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落到实处,积极探索在系统内部所属单位间建立长期低效运转、闲置资产的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坚决杜绝和纠正资产长期闲置,探索建立地区级、总部级资产共享中心,切实盘活资产存量,降低单位运行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监管机制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及管理考核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到位的奖惩制度加强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建立专业的监管部门,将后期的运维一并纳入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同时通过有效的监督检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促进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更为有效地运行。

结束语: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处置与转移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的劳动资料,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全部转移价值的资产。企业投放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称为固定资金。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均应作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特点

企业投资在固定资产上的这部分资金,相对于流动资金来说,具有比较固定的性质,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某些固定资产投资资金较高。在新形势下,新设备的推陈出新日新月异,新的设备技术先进,工艺简单,使产品质量、性能越来越好,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购置新的设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而需要应用财务管理理论,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权衡购买新设备投入资金与取得效益的关系,进行慎重决策。

(二)循环周期较长。固定资产的循环周期,是指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到报废以后重新购建固定资产为止的整个过程。由于固定资产能在许多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其价值是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逐渐部分地进行转移和补偿,经过许多个生产周期,才完成全部价值转移的一次循环。固定资产循环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因此应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使固定资产的周转能适应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要求。

(三)价值存在具有双重性。由于固定资产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过程而不改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是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因此,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连续进行,固定资产价值表现为双重存在,一部分价值仍存在于原实物形态上,呈逐年递减状态;一部分价值则以已提折旧形式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呈逐年递增的状态。直至固定资产报废,其经济价值才全部转化、积累成货币资金,这称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货币准备金。

(四)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企业购建固定资产,需要一次性投入全部资金,具有投资的集中性。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则是通过折旧方式逐渐地、部分地得到价值补偿的,因而具有回收的分散性。

(五)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分别进行。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是其实物更新的必要条件,两者在经济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时间上却是分别进行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是在平时使用固定资产通过折旧的方式实现的,它是逐渐完成的;而固定资产的实物更新则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来确定,一般是在固定资产报废或丧失其使用价值时才进行。

(六)用途特定,变现能力差。由于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主要是厂房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这些资产具有特定用途,不易改变,而且转让也较为困难,所以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差。

从以上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的所谓“固定”,并不是指这种资产必须固定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不能移动,而是指这种资产能在较长时期内,反复地参加许多次的生产过程,并能保持着固定的实物形态。所以,位置不变的厂房、建筑物是固定资产,而不断变化位置的车辆、船舶也是固定资产。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具有投资资金较高、循环周期长、集中投资、回收分散等特点,在企业中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要注重投资的决策,另一方面要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企业各部门都在使用固定资产,因而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

1、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贯穿于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过程。从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到采购使用、维护、财产清查、报废等全过程均要实行科学管理。

2、全员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资料,是通过企业人员的使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因而,凡是使用固定资产的人员,都应负有管理固定资产的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对员工的要求是:具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愿望和管理意识,养成随时管理固定资产的习惯,具有合作精神,理解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不是个人的活动,必须在共同努力下同心协力。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公司的全体员工和部门。要充分调动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关心固定资产和管理固定资产的积极性。为此,要提高企业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将固定资产的全员管理列入企业文化之中。

3、全方位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不是单纯的要求和监督,它一方面要采用财务管理的专门方法进行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要降低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使用成本等,向固定资产管理要效益。

(二)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中心,落实到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在建立定期考核,评价管理业绩的基础上,与对责任中心的奖惩挂钩。

四、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方法

(一)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规范。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规范,是指企业制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占用企业的资金份额也大,且使用地点又很分散。为了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防范固定资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如,涉及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固定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控制;固定资产的日常保管控制;固定资产的处置与转移控制及监督检查制度等。

2、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为了有效地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企业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和归口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相结合的原则。其中,归口管理是主要形式。

(1)归口管理。就是由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负主要管理责任的方法。具体的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就是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将企业各类固定资产分别交给有关的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如,全厂的生产设备由设备部门管理;全厂的动力设备由动力部门管理;全厂的运输设备由运输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管理用具以及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由总务部门管理等。各个归口管理部门对所分管的固定资产负责,具体职责是:负责调配固定资产,按照规定手续处理有关固定资产的增减、报废和清理事项,编制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修理计划;督促有关单位按计划执行;积极提供有关改进固定资产利用合理化建议,审查各项技术措施并促使其实现;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和核定,以及负责机器设备等的维护保养工作等。

(2)分级管理。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固定资产使用地点,将固定资产管理下放到各个车间,再由车间下放到具体使用固定资产的工段、班组、直至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做到层层负责,物物有人管,管、用相结合。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的保证。

在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的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制度。如生产设备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维护保养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固定资产账、卡登记制度、定期核对制度等。在设备定号、保管定人、管理定户各项制度健全的基础上,制定出先进合理的考核指标。奖优罚劣、奖勤罚惰,使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使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

(3)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和推动全厂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管理负总的责任。财务部门要加强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协作,建立和健全全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财产管理办法;帮助、指导固定资产各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并定期核对相关账簿、记录、文件和实物,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各类财产的增减变动、内部转移和维护管理等规定统一而严密的管理手续,监督有关单位认真执行;组织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分布情况,按照计划计提折旧;积极支持技术革新,监督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修理的正常进行;经常检查使用单位对各项财产的使用情况,结合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分析,促使各单位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组织并参与全厂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情况。此外,财务部门还要组织和推动企业固定资产的群众管理。

(二)固定资产处置与转移管理。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清查一次,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清理应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报经厂长(经理)、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后分别处置。盘盈的固定资产,实物补记入账后,财务记入当期损益;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减去过失或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损益;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实行报废清理。

对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处置意见,经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进行处置。

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填制固定资产清理单据,并由单位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依据、处理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报经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作投资。财务部门应当及时、足额地收取或登记固定资产处置价款,并及时入账。

单位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会部门拟订方案,经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签订出租、出借合同。合同应当明确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期间的修缮保养、税赋缴纳、租金及运杂费的收付、归还期限等事项。

单位内部调拨固定资产,应当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由调入调出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

(作者单位:包头财经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雷培文.浅谈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会通讯,2005.10.

[2]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范文4

【关键词】 电网企业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难点 对策

在整个电网领域中,资产具有较大的投资额,类型较为丰富,覆盖面积扩大,地点呈现分散性,因此要重视对电网资产的有效管理。将全寿命周期理论应用在电网资产管理中,彰显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新时期思想和理念的体现。在这模式中,注重对整个寿命周期内相关费用的核算,突出最节约的方式,将其作为投资的信息根据,目的是实现长远发展。

一、系统介绍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论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前身是全寿命成本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其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其核心是实现对资产全寿命周期内各种费用的准确计算,为整个资产购置提供数据指出。结合资产形成过程,将全寿命周期理论划分为几个阶段,即形成、运行以及推出阶段。除了会计成本之外,还包含一些非会计成本,主要包含一些损失成本等,综合性突出。

二、对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二个难点的分析

2.1资产寿命周期基础管理方面的难点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是达到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但是,难度较大,主要影响因素为电网的自身性质。首先,周期性突出,包含了资产由购置到报废的整个过程。为此,电网行业的资产寿命周期管理,需要采取分段的形式进行。将资产的整个发展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直到达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立足这一模式,许多问题需要面对,由此诱发资产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其次,固定资产具有价值性与物理性的特征。立足固定资产的价值和物理属性,在关系紧密的同时,也存在差异,隶属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因此,双重属性统一管理难度更大。再次,系统性明显。因此,在资产确认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电网的系统性特征使得其无法应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明确和界定。资产管理具有专业性,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一旦应用固定好的标准,很容易诱发价值与实物不符的现象。第四,资产共有的价值和物理属性使得其呈现动态过程,管理难度加大。

2.2成本费用在归集准确性方面存在的难点

首先,在资产价值确认方面存在困难。在电网资产中,需要通过安装才能使用,资产价值包含诸多成本,实现汇总核算后数学资产的分摊。另外,对于工程成本的核算主要以项目为对象,因此,很难实现对工程费用准确分摊。其次,资产运行中涉及的维护费用很难实现有效的归集。资产运行维护费用规模较大。根据当前会计核算方式,能够明确费用数额,但是,很难将其分摊到具体的对象,再次,资产非会计成本计算较难。在资产全寿命周期费用中,除了会计成本之外,还包含一些非会计成本,需要结合资产运行的实际,进行核算,但是,这正是传统会计核算所不能完成的。

三、如何推动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3.1发挥信息化在资产寿命周期管理中技术支持的作用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涉猎诸多领域和部门,业务类型复杂,数据规模庞大,因此,需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管理顺利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开展资产周期信息化的基础。目前,电网企业应用较多的是ERP系统,效果不佳。因此,对于优质的ERP,要重视对企业业务的重构,结合流程,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调整。其次,要突出系统集成性特征,需要将企业的主要管理项目概括其中。

3.2构建以资产为中心的全过程管理观念

资产全过程管理需要杜绝寿命周期被分割现象的发生,将全过程思想渗透其中,将资产作为核心。要打破传统理念中对工程对象的重视,立足资产,实现对整个过程的细化。

3.3借助“分”的方式实现对资产双重性的统一管理

要打破传统资产管理中的“合”的方式。鉴于资产的动态性特征,无法实现对固定资产卡片的及时更新,引发账物不符现象的发生。因此,可以借助“分”的方式,实现对资产价值与实物的专业管理,构件二者之间的唯一性联系。

3.4借助设备技术关系构建系统性资产

在电网的资产中,技术关系千丝万缕,构建了复杂的电网系统。强行进行个体分割,与电网资产的系统性相背离,无法准确制定合理的资产确认标准。因此,要立足资产实物,将其视为技术系统,构建技术关联,形成完整的电网系统,借助一定准则,建立与实物相对应的价值关联。在这种模式的应用下,达到对资产的真实反映。

结束语:综上,鉴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系统性与全局性的特点,要立足电网企业发展实际,积极创新,争取认识电网特性,对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基础管理和成本归集问题进行探讨,突破难点,积极转变思想,用先进管理和技术受到,强化信息化应用,实现运行成本的降低,在根本上推动电网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 考 文 献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范文5

关键词:固定资产 全生命周期管理 4G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phone mobile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缩写为4G),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集3G与WLAN于一体,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

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在投资环节,做好资本开支控制,可以降低4G投资支出;在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传统固网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可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升企业EVA率。因此,加强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资本开支水平,创新工作模式盘活固定资产,对保护国有资产投资、提升企业经济附加值(EVA)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二、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

通信行业属于资产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规模庞大、设备种类众多、更新变动频繁,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素质参差不起,资产管理存在“看天吃饭、事后审批”的被动局面。

(一)资产专业运营部门条块分割程度较重,部门间沟通不畅,未形成全局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规划、采购、建设、运营、处置环节由各职能部门分别管理,各部门只关注本环节职责,各自为政,忽视上、下环节的沟通协调,导致固定资产缺乏生命周期管理视野。

(二)固定资产规模大,变动快,管理措施有限

电信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约占企业资产总额的73%。设备种类较多,既包含交换、传输、数据、动力、移动等通信设备,也包括企业信息化、运输车辆、房屋等配套设施,种类多跨度大。而且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大、日常网优任务多、设备淘汰迅速,年均固定资产变动高达9%,进入4G时代后,网络更新换代加速,资产管理难点将更为突出。

相比之下,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有限,大多依赖使用部门的盘点、清查、上报,存在审批不及时或超权限审批的问题,造成一定的管理缺位。

(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多,IT支撑不畅

各部门的生产IT系统大多在不同时期由不同软件商开发应用,相互独立运行,没有数据交互,造成部分资产管理信息重复、系统间信息不能共享、数据编码不统一、规则不规范等现象,资产管理难以从根本上做到“帐、卡、实”一致,影响资产价值提升。

(四)部分资产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管理力度不足

部分资产管理人员观念仍然停留在会计核算阶段,满足于审批控制、会计核算、报表统计,而不能从公司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全局着眼、控制开支、挖潜盘活,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规范资产运行

梳理、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和健全包括4G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运营、资产评估和废旧物资处置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二)整合财务及实物生产系统,建立贯穿固定资产全周期的IT支撑

通过打通资产财务系统与投资、采购、工建、维护等IT系统,实现资产财务数据与实物生产信息实时同步,完善资产帐实动态管理。

(三)推行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加强资本开支控制

4G网络投资,在规划、立项、设计和设备招投标等环节将“建设”和“运行”两个阶段的运行成本进行通盘考虑,以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寻找一次资本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改变片面追求一次投资最低的做法,实现了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资本开支控制。

(四)加大集中采购力度,降低设备投资支出

建立企业统一采购目录,并对采购目录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析,制定差异化的采购策略。一般物资在年度认证供应商范围内招标,在技术、商务标评分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最低价中标的评审方法,使最终成交平均价低于市场价。4G核心网、蜂窝基站等重点物资全过程严控,通过实施集中采购、集中库存、集中配送的供应方案,有效的降低采购单价。

(五)建立业财协同资产盘活体系

利用IT支撑,建立自动发现固网低效固定资产的机制。根据资产低利用率预警及网络运营分析,实施事前全网整体优化,资产(资源)盘活从事后个别区域补忙向事前整体全网优化前移,有效提升固网资产使用效率。

(六)争取废旧物资处置利益最大化

退网设备按资产性质分类管理。传统交换机等再利用价值低的废旧物资通过拍卖回收残值;电缆等再利用价值适中的物资通过翻新、置换、拍卖等多种方式实现处置收益最大化。

(七)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需要提高资产管理人员4G业务素养。4G时代竞争更为激烈,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运用的趋势更为明显,这就要求资产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因而需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其次,树立“财务规范嵌入业务流程”的管理理念,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由“静”转“动”,实现事前审批、分级控制的工作规范。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范文6

关键词:工程竣工;决算

中图分类号:TU723.3;TM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固定资产初始入账时,通常需要确定其入账价值、预计使用年限、评估未来经济流入方式确定摊销方法。而入账价值的确定,又是一切的基石。工程竣工财务决算一直以来都是各企事业单位准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关键一环。财务部门在收到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相关文件,应及时按流程组织各部门参与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一、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包括的主要工作

(一)发出竣工决算通知

工程竣工决算不是一个财务部门闭门造车就编制出来的。财务部门应向基建、物资等工程建设相关部门,以及人力、后勤等保障型费用相关部门发出未尽事宜提示,移交相关票据和内部核算单据,根据会计准则应资本化的项目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购建成本。财务部门应分类汇总进行账务处理,杜绝决算后账面上仍有工程支出发生的情况。

(二)做到账账相符

逐一核对财务账面资料与工程结算资料之间是否记载一致,财务账面资料应基于工程结算资料产生,对查明不一致部分形成原因。

(三)做到账实相符

在账面上检查账账相符的同时,还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工程形成的资产进行实物盘点,并且会同物资部门现场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四)合理分散风险

对于认定的重大工程,核算单位应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独立第三方进行工程竣工决算评估审计工作。以有效减少财务差错,合理分散财务风险。

二、供电公司工程竣工决算财务方面的问题

(一)资料获取时间滞后

工程竣工决算相关资料通常是在工程竣工后,方传递至财务部门,务人员获得资料的时间严重滞后,使得对工程的财务管理能力无法发挥,无法参与工程全过程管理。

(二)不了解工程实际情况

在编制决算时,财务人员往往由于对电力工程建设和相关设施设备的专业知识缺乏,因未参与工程全过程,使得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导致工程预算执行情况无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工程资金预算的精度造成影响。

(三)较少参与资产移交工作

工程资产移交因财务部门并未参与,导致财务监督缺失,使得工程资金核算不准确,不利于价值确认及固定资产后续管理。

(四)质保金管理混乱

由于供电公司物资采购与实物管理部门分离,导致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传递不及时,加之设备购置质保金管不充分,使得设备材料更新维护滞后,存在安全经营风险,影响生产效率。

三、供电公司工程竣工决算的改进措施

(一)深化工程竣工决算全过程管理

长久以来,由于电网基建工程项目重施工进度、重安全质量、轻竣工决算管理,导致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经济性研究难以深化,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利于项目投资回报率的提升。为此在工作中应以工程竣工决算为导向,财务部门应全过程参与并深化工程竣工决算的整个流程。

1.工程开工前的准备阶段。工程财务管理人员应参与到项目的可研立项过程中,了解项目前期相关情况,从经济性角度进行评价,提高项目可研有效性。

2.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

(1)及时跟进建设进度,收集相关信息。

(2)做好工程财务核算工程,将工程投资进行正确地反映,按照工程形进度、施工合同条款等据实支付工程价款;同时加强部门沟通,督促工程管理部门及时结算工程价款,真实反映工程投资。

(3)切实控制工程其他费用,避免出现工程其他费用超支的情况。

3.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应督促各部门完成结算、付款和资料整理及上报,做好竣工决算编制和资产入账工作。

(1)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物资管理部门应会同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清理物资,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工程物资移交安装清册和结算清单等资料。

(2)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项目管理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相关要求完成工程竣工结算书的编制、上报和审批工作。财务部门及时完成项目结算工作。

(3)工程其他费用的清理。财务部门应以结算书为基础,对工程其他费用进行清理,发现问题应及时和责任部门沟通以保证其他费用不超概算数。

(4)清理核对上级拨付资金、物资调拨转账、清算资金往来。

(5)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计算和分摊资本化的贷款利息。

(二)建立工程成本财务考核和评价体系

综合运用各项分析指标分析反映工程项目整个建设过程,是竣工财务决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相关管理部门应雨财务部门一同,对工程工期、概算执行情况、资金到位、投资效益情况等都要详细分析、说明。合理运用工程项目投资效果分析的各项指标,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建设成果。

工程竣工决算考核评价指标包括:资本性收支预算编制、审批、预算执行和分析、调整情况;工程全过程成本管理、工程资金管理情况;工程成本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工程竣工决算编制、审批和转增固定资产完成情况;工程经济效益情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