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点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B
面对高校固定资产数量猛增的现状,以及学校整体层次和学科布局分散的复杂格局,在管理方面创新的探索中,除应强调守护国有资产的职责,还必须认识到,始终围绕服务教学科研的宗旨,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资产,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助力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才是管理的终极标的。这就更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的难度。目前的现实是,学校资产管理的涉及面广,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创新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应该说任重而道远。
一、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的症结
1、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和缺乏资源共享
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绝多只注重财政拨款是否到位,但在积极的申请购买仪器设备、尤其是实验室一些教学仪器设备、专用设备之前,普遍缺乏可行性论证,往往造成采购完成之后,或是到货安装时不符合场地要求,或是到货的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较长时间没有投入使用。同时,不计经济效益的管理,促动了高校中有些使用部门有着多占多用的想法,造成了大量的设备闲置不用,不能正常发挥功效甚至闲置,直至在全新状态下的陈旧报废。另外,目前实施的学校固定资产的分级管理,也使得使用部门间缺乏沟通和协调,致使公共资源无法共享。建设资源共享的平台已经是刻不容缓。
2、资产清查困难重重
目前高校资产的急剧增长,以及一校多区的分散的状况,使得固定资产分布广,但是管理人员有限,这就造成了例行清查历时长并难于彻底,致使很多设备帐物混乱。同时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使用单位有自行采购、自行报销的可能,此后却没有进行固定资产的登记,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帐外设备。
3、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不完善
由于手工记账法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便之处,为此,现在多数高校已经使用固定资产的管理软件。但是这些软件在开发时缺乏与使用单位的沟通交流,在开发过程中又缺少固定资产的管理经验、理论知识,致使软件虽然多种多样,却都只偏重于设备仪器,而对于其他如房产建筑、图书馆、运动场等固定资产,就连录入都困难,因而无法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全貌。另外,我在使用一些软件之后发现,其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与软件开发单位保持密切沟通,做到售后不断完善更新。这必将能够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二、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的思路
1、加强预算管理和采购计划
高校的预算管理通常是指由财务部门实施的预算资金筹集、分配、监督和绩效评估等行为。预算资金是固定资产采购的主要来源,高校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和日常维护保养主要依靠预算安排来实现。推行资产预算,把资产预算作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改革,切实把资产增量审核与资产存量结合起来,从资产预算编审开始,逐步延伸到资产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同时,应根据预算制定严谨周密的采购计划,确保资金投入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符合实验室等专业建设规划。预算与采购计划的制定,应该是纵向与横向相的交叉结合,通过校领导、资深的专家学者、财务部门,实验室设备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学单位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论证确定可行的全校采购计划表。
2、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固定资产的周期性管理有力的保障,以做到时时处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实名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是为了有效、全面了解现有设备的状况。另外,实名制度则是按照“谁使用谁保管,物有所属,物有所归,物有所管”的原则,从而保证资产有相应的监管责任人。通过定期、全面或局部的固定资产的资产清查,更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使用人的资产责任意识,提升使用人和管理者的资产维护观念。定期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实行年终抽查与使用部门盘点相结合。各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对其所属名下资产至少每年年终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照现行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固定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分析,防止积压闲置,盘活资产,最终将形成资产的清查报告。以做到物尽其效。
(2)建立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制度
现在,多数高校的现状是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对于多年不用的闲置设备或者损坏严重的设备,没有做到及时的报废清理,造成大量实验室用房的占用,无论在使用效率及经济效益上对于教学都没有价值,所以应该建立固定资产的定期报废制度。也可通过转售或者拍卖的方式将此类资产进行处置,回收资金用于现有设备的维护或者新设备的采买。但是要注意的是,设备是否已经报废要经过专业部门的技术鉴定后在进行处置,避免随意处置。
我认为这关键的工作,就是比照企业建立系统性的管理框架。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诸如可行性论证、计提折旧、效益问责等措施,是在长期运行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为国有资产的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3)搭建培训学习平台,构建清晰工作流程结构图,明确具体职责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既属于管理类范畴又有着专业性、技术性,要想真正的把资产管理好,需要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宽度和深度,多参加各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水平,改进工作方法。从现代管理学角度看,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四方面构成的,所以业务的整体运作,必须明确人员的职责分工,构建清晰透明的工作流程图,并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辛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协同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3(2)
[2]程雷薛瞧瞧.论高校固定资产网络管理模式的变革取向.[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3]陈潜心.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
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点范文2
【关键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在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必要性
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分布广泛、管理链条长、设备生命周期长、资产数量大、分布广、变动相对频繁、实物变动与价值变动不一致等特点,这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创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程序,形成新增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卡片日常管理、资产变动管理、资产报废管理、废旧资产价款回收管理等一整套管理流程,实现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
近年来,为了加强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提高电网资产质量,电网企业多次组织了资产清理工作,但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仍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一些工程的决算时间跟不上,使得财务部门在对资产进行统计是,无法得到第一手的资料,造成脱节;二是一些工程属于捐赠性质,而一些用费支出虽然属于资产,但是财务部门在处理这部分资产时,没有算入成本中;三是管理手段的要求不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数值与设备管理记录的台账数值不一致;四是一些基础数据缺乏,在对实物进行归类时,无法准备判断;五是管理不善,对数量多、分布广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脱节,问题发展不及时。
2.职能化条块管理
在传统的电网企业中,条块分割、管理分割成为常态,部门直接互不买账成为常态,也就造成了资产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的不协调。比如,管理基建资料的部门,不能够及时将资料提高给资产管理部门,容易造成资产管理不佳;管运用维护的部门只知道如何保证机械的寿命、保证工人的安全,而忽视了发挥设备的最佳价值,在更新换代上与财务部门的想法不一致;等等。这些,都是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的重要原因。
3.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近年来,电网企业越发注重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资产管理方面,信息管理还远远跟不上。但是,企业的不同部门,根据职能分工的不同,通常都会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但是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形成了信息的“孤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信息化水平较低。
4.人员素质不高,缺少专业的组织机构体系
如今电网企业存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高,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实物保管和管理部门对每年的实物资产清视不够,存在只签字不盘点的现象,同时相关的人员缺少专业素质,财务人员不认识设备,生产人员不知道什么是资产,这样的资产盘点过程浪费人力物力,不利于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内部控制在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建议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管理,逐步实现电网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目标的转变:
1.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夯实固定资产管理基础
电网企业在国网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应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细则和规定,将管理活动制度化,有利于分清职责,明确责任,落实要求,有利于对现有固定资产信息实时性、真实性、准确性的控制。
2.依托科技创新,全面实现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
ERP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是物资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性突破,提高了管理效率。作为电网企业而言,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也要充分发挥ERP的作用。要充分运用ERP系统,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记录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将资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记录在案。同时,加强ERP的运用和推广,变成每个部门的信息功效平台,让部门之间联动起来,不断提升资产管理的实效。
3.深入现场,严格盘点,使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有机结合
要有效改变财务人员和生产人员知识面狭窄的缺点,在互联互通上做文章。因此,要加大对不同部门的培训,对于财务人员,要对固定资产的性能特点、运行状况,车间的使用人员、使用时间等进行全面了解;而生产人员,也要让其明白基础的财务知识,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账务处理等必须掌握,从而更好地维护固定资产。
4.规范检修流程,控制成本支出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维修尤其是大型电器设备的维修是一个成本支出的大项,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方向。因此,在对设备的检修方面必须严格制定程序,一方面,既要严格地执行好设备保养和维护的程序,按周期点检,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要对设备的维护设定严格的审批程序,由使用部门提出问题,设备维修部门检测后,根据需要维修的程度出具相关报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决策后实施。
5.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控和考核
为了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可以使用内部稽核、专项检查等手段,监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运行过程,披露制度执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同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创新与人员的绩效挂钩,积极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四、结语
固定资产是保证供电企业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产生效益的源泉,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对供电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得好,可促进资本集中运作的发展。反之,则会造成企业资产利用效率降低,不利于资本集中运作。
参考文献:
[1]马桂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点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行使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任务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以及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和资产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显得日益重要。
一、提高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是时代的需求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必须牢固树立“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的新理念,改变“重钱轻物,重用轻管”旧观念,充分认识加强资产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紧迫性。
1.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单位都无法离开固定资产而单独存在和运转,继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后,资产管理成为改革关注重点,可见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财政投入事业单位的资金逐年加强,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比重相对变大,变的更加琐碎,也使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十分紧迫而困难的任务。如果财政财务工作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或缺位,那么不管资金管理方面做得多好,其财政财务工作也是不完整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成为财政财务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科学化的表现。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关注,政府也在规范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中央和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文件,为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一定依据,对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无论从中央还是从地方而言,各种政策的相应出台使得了固定资产管理向有理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的条件日渐成熟。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是时代改革的需要
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定期盘查制度
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定期盘查制度,管理意识淡薄,重购买、轻管理,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严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购买时一味追求“小而全…超前…‘高标准”,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该减少的不减,该增加的不加;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不断增加的账外资产,往往流失个人手中,随着退休调离而“物随人走”的现象突出,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2.资产类别划分不具体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固定资产的划分,既要以财务规则为依据,又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的性质差异很大。如普通型照相机,未大批购买的办公桌椅等,按低值易耗品处理,不去按固定资产类管理。而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善,使用几次后,就物易其主了,为个别人侵吞造成可乘之机。一些单位负责人只知产权登记这个名词,却根本不理解其含义,没有国有资产的观念,对资产管理主观随意,常常会“随意变卖低价处理”单位资产。
3.管理基础工作还未得到充分重视
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被重视。从事业单位特点看,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国家和政府负担,其性质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存在本质区别,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不计成本,导致事业单位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意识方面比企业薄弱。从事业单位管理看,各单位长期以来对资金管理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健全,而资产管理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未能形成较完整的管理体系。通常人们对财务的认识都停留在资金上面,固定资产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对其管理制度的陌生和不认可,甚至认为固定资产并不涉及事业单位的任何利益,重视程度不高。从事业单位人员看,在资金管理上每个干部和职工都知道要遵纪守法,否则就是违法乱纪,要被追究责任。这又造成固定资产增减,出入库、领用、台账、资料归集、登记、实物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未能得到完全实施,从而使各项管理制度及规定应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创新管理方式成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心竞争力
1.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有利于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此,任何单位务必从思想上统一,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国资观念,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单位领导,更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程度,并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协同配合,促进我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
首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谁使用、谁管理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为此,要在本单位建立资产问责制,做到在资产配制、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其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严格履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日常管理职责。既要做到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期末会同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又要做到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第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使用人(责任人)要承当相应责任。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要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责任人),并明确各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即:一般干部直接对自己使用的资产负责,资产管理员对本处所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负总责。
3.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首先,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其次,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资产类别中增加“折旧”项目,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并将其列示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与“固定资产”科目抵减后,反映固定资产净额,使折旧和固定资产在资产类项目中结合,从而直接明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额。避免造成账实、账卡不符,滥“折旧”的名目“冲账”,使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4.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做好日常办公设备配置管理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要借鉴企业对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单位的业务管理实际上是由诸多流程组成,流程由作业组成。要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依次转移,直至形成最终的产成品,提供给外部顾客。事业单位如果想实现其经营目标,必须优化作业链,而对作业链和价值链进行分析的工具就是流程优化。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好也要优化作业链,使各环节应达到作业连接合理,高效运转。要制订和完善实物资产的购人、使用、报损、核销、报废等工作流程,使各个环节能够衔接,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手续;及时对实物资产的购入、调出、报损、报废进行会计核算。在制度建设中,还要特别注意梳理财务工作流程,建立比较全而的工作流程体系。其次,随着单位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各种现代化专用设备相继购置,资产配置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日常办公设备配置工作。一是制定合理可行的资产配置标准,提高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办公设备配备标准的认识。二是对超出配备标准的单位,严格控制日常办公设备的配备,转变有些部门存在的求大求去全、盲目攀比的错误认识。三是充分发挥办公设备的作用,积极探索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这要求在办公设备配置时要有统筹考虑,要实行能够提高办公设备使用效率的新管理方式。四是将办公设备配置与预算编制相结合,实现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
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点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涵;问题;对策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内涵
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学校固定资产分六类:(1)房屋和建筑物,包括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后勤用房、业务辅助用房、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及土地等资产;(2)专用设备,包括电脑设备、打字复印机、电教设备及文体设备等;(3)一般设备,包括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工具、器具、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标本模型及车辆等设备;(4)文物及陈列品;(5)图书;(6)其他固定资产。
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目的是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认为,应针对高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最大化。不断推进其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一般而言,高校货币资金管理较系统与规范,收支严格,且由财务人员专业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发生差错概率较小。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类繁量大,管理环节多,具体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更换频繁等原因,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及时完善。部分高校虽然也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摆设,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
2.资产闲置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资产调剂难由于高校以院系为单位,行政管辖和利益分配相对独立,有些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较多考虑使用的方便,对资产的配置存在“小而全”、“部门所有”观念,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抢资源、争项目现象较严重,资产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据调查,高校仪器设备中竟有20%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对设备配置一味坚持“超前”意识,片面追求仪器设备高、精、尖,脱离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实际,导致高能低用,高价低效,资源浪费。
3.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高校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纯消费性事业单位,不同于生产经营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占主导地位,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须注重需求,无须注重使用效益,因而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惯性的影响,不少高校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致使部分资产长期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流失等现象严重。
4.机构设置急需完善
缺乏专门管理机构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缺乏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运行机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所有者“缺位”,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财产的安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负责,谁都负不了责”的无序状态。而现行的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建筑物、图书资料分别属于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管理,实行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各自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管理分散,相互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缺乏管理的系统整体性和协调的全面权威性,提供的信息难以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全貌。 三、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切实措施。
1.与时俱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目前大部分院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实行的是分类归口分级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方式中,应特别强调“统一领导”这个前提。要有效地克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诸多弊端,强调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统一领导。成立以校长为首,各分管副校长,有关资产使用单位和职能管理部门,以及监察审计部门参加的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该机构是学校整个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在校国资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由财务处、资产处、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处、产业处等职能部门明确固定资产归校统一所有,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分级管理,专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系。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各管理部门要配备能胜任的、综合素质好的管理人员,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使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有好的管理体制,又有落实到位的管理措施。目前最根本、最急迫的是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所有的管理方式,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同时兼顾高等教育本质特征而建立按价值分类的管理方式,使固定资产合理流动起来,在满足教育这一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的快速增长。
2.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办学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目前虽说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但国家财政拨款仍是主渠道,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经济核算概念淡漠,也就导致了人们国有资产观念淡漠。认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同于企业,搞不搞国有资产管理无所谓。这种认识必须端正。因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二是加强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使大家明白对高校财产的管理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有责任,增强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从而形成共识。
3.完善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制止或减少资产流失的有力保证。要根据现代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整章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处室、个人,明确固定资产物质管理部门、资产核算部门和使用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
要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稽核制度,做到账、卡、物相符。要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有偿调拨、转让变卖、租赁抵押等规定和申报制度,使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结合目前高校实际,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对用于经营性房屋、仪器设备等事前要经过评估、界定,使其能真正真实、完整地纳入校资产管理部门,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以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用率。
4.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教学、科研、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固定资产审计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长,价值大,更新较慢,增减变化发生的频率与流动资产相比要小得多,相对来说,发生数量上的差错或弊端也较少。因此,在审计计划中,专门用于固定资产审计的工作量相对减少,审计程序与方法也较简单。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单位价值高,而且在资产总额中一般所占的比重较大,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单位的发展影响极大。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在创办“三产”、出租联营、股份合作等环节中,难免会发生资产转移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对出资的国有资产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审计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代表高校行使监督管理权、投资和收益权、资产处置权。
参考文献:
[1]曲桂贤 张剑飞: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点范文5
【关键词】企业价值;资产管理
加强资产管理,提高企业资产运行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然而,EVA价值管理体系引入关于资本成本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资产管理思维模式,使资产管理走出昔日简单意义上的保本管理,从降低资本成本的角度为企业资产管理提出新要求。
一、EVA价值管理全新的价值管理理念
EVA价值管理的核心指出资本投入是有成本的,它与传统指标的不同之处在于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的成本,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客观评价。
二、目前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及其弊端
在以利润为考核评价指标的管理体系中,资产管理没有促使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对企业家底的掌控,加上企业间管理模式的差异,集团内不同企业之间资产相互占用、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互脱节等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于财务管理之中,同时资产无效占用增加了资本占用。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建工程完工结转时间的差异对折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技改工程通常包括设备采购和配合安装,企业通常在安装完工并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资产结转,而准则要求购建活动的实体已经完成或者为购建活动而发生的支出几乎很少或者不再发生的时候进行结转,企业执行准则出现偏差,影响资产折旧。
2.实施技改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会计准则不符。由于现有资产管理模式,企业对实施技改固定资产并未转入在建工程,而是将实施的项目作为在用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对其实施技改,另一方面资产还在计提折旧,这导致技改项目计提折旧错误。
3.固定资产处置残值回收困难。实务中,对于需要拆除处置的资产可能会发生拆除费,处置前还要发生评估费,可能会入不敷出。
4.财务人员对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知识的匮乏使资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二)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货效用发挥不明显。水电企业运行模式的特殊性(开停机时间仅仅数秒)和电网对电能质量考核的要求,一般的水电站均备有一定量的事故备品、轮换性备品备件。然而随着设备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稳定性的增加,这些资产长期储备周转率很低,其发挥的作用与其价值不成正比。
2.流动资产没有最优化。电力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电费回收困难、电费陈欠成为发电企业永恒的难题,应收账款减值的风险性大。
三、以EVA价值管理为出发点,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应采取措施降低资产成本。
第一,对技改被替换部分资产,采取积极的措施,从厂家获取或者请相关机构评估其价值,对其账面价值进行剔除,避免资产虚增,避免资产折旧计提错误,影响当期损益。
第二,对增加主设备原值的技改工程结转资产,应及时聘请评估机构给予技改后尚可使用年限的评估和认定,使其新增部分合理的计提折旧。
第三,对于技改工程结转时间的界定,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及时结转资产,避免工程结转日期影响折旧。
第四,加强对财务人员生产系统知识的培训,改变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确保资产管理更加合理合规。
第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强化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使资产管理更加趋于合理和可操作性。
第六,对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和残值标准进行梳理,确保集团内部资产管理横向可比。
(二)流动资产管理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
第一,存货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考虑同一区域集中管控,使多个电站多套同类备品的资金占用转变为多个电站单套备品占用。②将实质上已经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存货转为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管理,逐步减少流动资产占用;③采取措施加强存货周转。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能鉴定,将属技术淘汰等原因确不需用的资产及时进行处置。
第二,其他流动资产管理:①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②加强与产业链中上下游公司的联系,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③争取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缩短电费回收期。
四、国有企业EVA价值管理的思考
从理论上说,EVA价值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改变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最高准则,是一种可以提高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和核心竞争的有效机制,是一种可以使公司内部各级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行为、管理决策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创新。
(一)推行EVA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环境是EVA天生的土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EVA用来约束经理人员等经营者,使其做出的决策时刻与投资者的利益一致,最终达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目前电力企业处于一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要想提升企业价值必先提升管理水平,必须克服现有考核指标的弊端,所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趋势也是必然。
(二)EVA价值管理在电力企业的可行性
EVA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涵盖了企业业绩考核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内容,引进EVA价值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实现经营者和所有者目标的统一均有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推行EVA价值管理模式的思考
EVA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一次挑战,更是对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一次历练,EVA启发我们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小到一个部门,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既可以具体到一项具体的业务,也可以覆盖所有,可以说EVA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管理模式的新境界。EVA的目的不是追求一种理论上的利润指标,而是改变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最高准则,是一种可以提高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和核心竞争的有效机制,从这一点上讲,EVA在中国更有发展前途,将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成为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和核心目标。
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点范文6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 财务风险 管理流程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39-02
随着卫生体系改革的推进,国家公立医院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医疗市场逐渐开放,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使我国的医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在这种情况之下,医院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财务管理,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规范、公平、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让医院财务管理力争达到既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促使医院不断发展壮大。本文围绕目前医院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探析财务管理的改革,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随着医疗体系改革和医保机构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对医院的预算补贴支持力度在不断减少。而医院固定成本高(约占成本30%);用人成本高(约占总成本的35%)的现实,使医院的负荷不断加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依赖于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经济收入。这就使一些医院过多的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体现经济利益合理化因素。财务管理混乱、趋利行为严重、职业道德薄弱,其现状是;
1.医疗收费居高不下,增加了患者负担。据笔者调查了解,大多数医院实施了经济核算管理,以收入多减费用为基数,按一定比例计算奖金。科室收入多,医生护士的奖金多,这就促使科室为增加收入而努力创收,对患者开大处方,重复化验检查,导致卫生资源浪费,增加患者负担。一些医生在个人利益驱使下,给患者开大药方,致使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增加了患者负担。老百姓看不起病看病难,“白衣天使”称号大打折扣。
2.医院财务管理观念陈旧。在我国卫生领域,大部分医院是公立医院,以体现社会福利为主。投入不计成本,产出不计效益,造成医院财务管理观念陈旧的原因是:
(1)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与企业相比有明显区别。企业财务管理专门设置总监或总会计师这一管理岗位,由高素质的经济人才全面负责,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医院由医院领导或医学专家兼职财务部门领导。医院领导或专家在治病上是强项,在财务管理上却是弱项。
(2)医院财务管理者的经营意识差,市场经济管理意识不强,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
(3)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实行的是差额预算管理,资产单纯国有化。这种管理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式要求,不利于医院的需求与发展。
3.资金管理不科学,融资体系单一。目前,医院作为公益性的医疗卫生单位,首先,尚未建立独立的、多渠道的融资体系,融资体系单一,融资成本高、风险大。有的医院在融资过程中,没有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对资金结构不能进行科学分析,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其次,投资管理存在盲目性。因为投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投资的盲目性,使医院采购部门未分析设备的需求和医院的实际资金支付能力及设备的回报率,盲目购进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造成医院资金周转困难和资金浪费。
二、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财务管理是指对医院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考核等工作的总称,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上工作多年,经常找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形势下的管理方式,感到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医院财务管理普遍存在重资金,轻实物的现象。长期以来,医院固定资产来源于国家拨款和预测收入,使用上一般不核算成本,从而使人们对这些固定资产产生一种偏见,即:认为它是一种消费性资产,只需注重需求,无需注意效益。目前大部分资产实际使用和直接管理权在各个科室,因此,实物实际上由各个科室分散管理。没有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账目,没有建立综合监管和调配管理部门。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体制不完善,相关部门缺乏配合,部门之间没有定期核对制度,缺乏沟通协调,所以导致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导致产生了盲目购置,更新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工期长,资金回收慢,投资效果差,资金浪费的现象。还有的医院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处理,这样,对医院的资产总量难以确定,漏洞百出,使医院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这些对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2.医院药品管理不规范。由于国家财政对医院的补助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药品差价收入也随着药品价格的改革大幅度降价而萎缩。但药品又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部分,约占医院流动资金的40%~60%,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的储备成本较高,药品收支在医院业务收支中占有很大比例。有些医院药品进货渠道不规范,价格不一,买回“三无”产品,频频出现医疗事故。同时,药品储存量欠合理,有时出现药品短缺,患者急需要的药用不上;有时还出现药品大量积压,造成医院资金周转困难。一些医院在药品管理工作中缺少监控机制或医院内部药品管理机制形同虚设。采购人员、药库管理人员各自为政,互不协调。采购兼保管违规现象比较严重,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没有严格的制度,致使药品保管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医院的信誉与发展。
3.财务管理工作风险意识淡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医院作为独立经营单位,与企业一样存在着风险。但许多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不高,主动参与管理意识不强,为领导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谋划策少,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他们的具体工作局限于记账、报销、对现代财务管理中的先进科学手段不熟悉,不具备进行风险测试和制定风险预警机制的能力。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在市场竞争中收益与风险同时存在且成正比关系,所以导致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与医院各科室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没有建立与各部门相互沟通并且高效的信息平台。这样的结果造成医院财务部门与其他科室管理工作互不对称,互不同步。这种没有识别风险和防范躲避风险的运营模式,使得医院经营处于高风险状态,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会非常严重。
面对医院财务管理现状、问题,怎样在改革中求发展?怎样在科学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创新呢?这是摆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前一个新的课题。
三、医院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方向
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行业壁垒逐渐消除,国际医疗技术进入我国医疗行业已变为现实。医疗单位竞争更加激烈,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医院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要深思如何应对财务制度的改革,怎样克服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笔者认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想改革、发展、创新,必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购置、登记、评估和统计、使用是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为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医院领导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财经法规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医院领导、财务部主任、财务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出适合本院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并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违规必究。
财务部门对各科室提出的配置医疗器械和采购药品计划要认真研究,考虑轻重缓急,防止无计划购置、重置和闲置。在购置方式上积极推行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标的办法,严格做好资产验收工作,入账手续真实、齐全,坚持采购、验收两条线的原则,对质量不过关的器械、药品坚决退回。医院财务部门要设立总账、分类账、明细账,对每一件物品都要填写实物登记卡,按类别存放。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对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和房屋要建立相关档案,填写使用情况。对使用年代久,经多次修理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要填写报废、报损单。要建立医院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全院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及时吐故纳新。对存在问题及时处理,对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奖励和惩罚。财务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验收和入库计量工作,确保物资出入库的质量、数量、真实完整,及时堵塞漏洞,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2.加强医院药品管理,使之安全、规范。药品是医院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医院主要资金流动部分,药品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医院应建立药品管理组织,由业务副院长负责,确保用药安全,责任到人、分工明确。采购与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医院的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采购渠道要正规,不能购买“三无”产品,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根据每月由微机输出的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写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药品采购人员要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的矛盾,摸准用药规律,把握药品市场动态,掌握供求信息,坚持按正规渠道进药。建立健全外部调整网络和内部流通体系,准确预见药品前景,把握最佳购入时机,认真做好急用药品的进货与出货工作。药品管理人员严把药品入库、出库质量关,入库有记载,出库有登记,账实相符。药品仓库干静、整洁、安全,有通风、避光措施。负责药品采购的领导要亲自把关,采用比价采购的科学方法,运用现代物流配送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和购药成本。
3.加强财务风险监控,注重成本信息采集。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财务情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这些指标包括资金的流动比率、数动比率、资金负债率、业务自给率、债务基金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货存周转率、固定资产收益率等。这就需要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及时统计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财务管理人员还要积极参与医院各种大型资金投资活动,进行市场调研,作出可行性研究分析,为医院领导出谋划策,做好参谋工作。因为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单位,这种工作的特殊性就会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家属会围攻医院,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经济核算时需要给各科室增加压力,如出现医疗事故要对科室和当事人适当地给予经济处罚。所以,应以现代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成本信息采集工作,成本信息采集范围包括财务与非财务,数量与质量,经济与非经济,物质与非物质等。与医院价值链相关的供应商建立电子资料信息,相互协调地进行成本改进等都是医院制定成本信息采集的有效渠道。成本信息采集管理的实施,还应关注竞争对手和对整个行业价值链的分析,知己知彼,洞察全局,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如对某项医疗技术的改进和更新,可使成本上升,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医疗服务的附加值,使成本效益更为理想,甚至成为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提高与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砥砺创新,大胆改革探索,长期不懈努力,才能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振敏.试论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创新.中国卫生经济,2008
2.顾小安.医院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财经论丛,2007(7)
3.李林红.浅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网络文章,2010(5)
4.姚秀丽.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经济师,2010(3)
5.赵德武.财务管理历史追寻与未来展望.会计之友,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