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范文1

关键词 技能抽查 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通过高职技能抽查的开展,在高职教育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各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方向等各方面的实施性的转变,引领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方法能力为教育理念,促进了职业能力、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教学团队、学生就业各方面的工作。

1 技能抽查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技能抽查是教育部门为检查高职院校各相关专业的技能教学水平而举行的抽查测试活动。抽查依据为各专业的技能抽查标准。全面落实中央职教精神的举措; 技能抽测是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校落实办学责任的举措。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的措施; 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技能抽查具有科学性,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标准》内容选择科学,方法运用合理,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的考核。技能抽查具有发展性。《标准》具有前瞻性,能反映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体现职业岗位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职业院校创造性地实施《标准》留出拓展空间。

2 技能抽查促进教学体系建设

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支撑;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开发过程,是经过大量行业调研分析后,再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找出典型工作任务,确立典型工作任务中包含的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学习工作任务再设计学习工作页。

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也需要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典型工作任务的支撑。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有:《形成职业价值观》、《学习社会技能》、《学习方法技能》和《发展职业体育》等的课程;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能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能帮助学生认识职业与人生问题,并能提升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关键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生奠定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中级阶段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有:《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装配、调试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综合布线》等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高级阶段典型工作任务包括有:《中小型网络构建》、《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英语应用》、《网站建设》、《网络设计》、《网络管理员高级能力考核》、《产品营销与技术支持》等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3 技能抽查促使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有效实施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使学生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有效实施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的专业定位、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均要有准确的定位,符合行业职业标准的课程和支撑职业能力教学内容,即课程体系,注重职业院校学生三大能力培养(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方法能力),以及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但在职业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上多数还是学科体系的改良版,重学科体系,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形成一个高职教育层次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规范的课程标准。而技能抽查题型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任务或项目,按企业、行业的标准和要求来完成,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接近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改革、工学结合平台的搭建、教育理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均要按这些行业企业的工作能力和技能要求来配置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投入,确定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中以专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能力来形成职业素质综合能力, 在教学内容中还应融进相关素质的养成教育,让厚德励志、笃学精艺深入每一个学生心中。专业技能抽查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习专业和形成职业能力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4 技能抽查规范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由平时成绩、期中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这样的评价大多数的时间都要靠教师一个人测评,不但要花掉大量的精力,而且得出的成绩不够客观:而有了技能抽查之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评价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而是在每个工作任务中需要学生自我评价、抽查结果和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习任务都必须列出该任务的评价项目,每个评价项目都要与学习目标对应,每个目标都要设计学习内容;这种阶段性考核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构建哪种能力,需要学习哪些学习的内容。引入技能抽查的评价模式,才能做到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也能根据每个评价项目,完成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范文2

职业教育正面临一场重大全面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全面行动起来了,原有的职教培养模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用人需求。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培训”,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的培养任务就由职业学校来完成,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并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成为一个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应用及时展需求的中等技术工人。但反观分析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存在问题:专业定位不准、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等等,直接的后果是:学生在工作单位上手慢,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就业困难。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应确立以就业为导向,拓展能力本位教育为基本原则,培养技能型的计算机行业蓝领,具备计算机领域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现就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来表述自己的课改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理论与理论借鉴

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学生,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为依据。我们主张建立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以“建构主义”理论实施课堂教学;以“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并综合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统筹教育。

1. 1建立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观“能力本位”指的是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能力本位,大致有三种能力观:①任务本位能力即操作技能;②一般素质,能适应生活及处理事情的能力;③整合的能力观即为综合素质,包括以上两点。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依据此所建立的课程,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即原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者之间,实际上在突出操作技能能力基础上也要注视培养一般素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比如,文化课开设书法、公共礼仪、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多元化的课程模式,虽然表面上分为三大类课程,但实际教学中都是相互融合的,比如文化课中有专业知识,专业课中也讲究理论相辅。

1.2以“建构主义”理论实施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学习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者,它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这种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形成新型的教学与训练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这些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导向组织作用,并作为一个发现者和中介者参与,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学习。从而也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有益。

1.3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领域中传统的书面考试,只是考察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与“言语语言智能”,而无视于其它几种独立于这两种智能之外的智能。对于职业教育,以上“能力本位”论述,即使学生在操作技能不是很好,但如果一般素质的培养良好,同样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职教学生时,要加以多方面综合考量与评测。因此,这种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学生,从而形成新的更加符合实际,同时也更加能够激励学生,单元的突出可以进行激励从而获得多元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其它优点进行肯定,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在学科成绩认定上以多方式来综合,如考核、竞赛、作品、实习、态度等。

2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任务能力定位及其相应的课程结构

2. 1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安装、小型局域网络组建、维护与管理并能胜任网络初级应用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 2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岗位任务与能力分析在就业导向的思路引导下,为了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课改前,必须对本专业的就业岗位以及相应的岗位任务能力进行明确定位,以更好地组织新课程结构和拟定新的技能训练方案。为此,邀请了行业专家和第一线技术员进行了分析论证,拟出符合本地区实际就业岗位的基本情况。

2. 2. 1电脑维护员

2. 2. 1. 1工作任务①硬件整机配置与安装;②软件系统安装;③系统优化维护;④系统故障处理;⑤外围设备安装维护

2.2.1.2职业能力①能识别各类板卡及配件;②能识别主流硬件产品和厂家品牌;③能检测配件产品的质量好坏;④能独立完成单机组装任务;⑤会安装各种板卡驱动;⑥能安装配置windows等操作系统;⑦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软件;⑧能判断常见故障和处理故障;⑨掌握系统优化方法;⑩能完成基本软件的安装;⑧能安装维护打印机等常用外围设备;⑩会使用常用的检测仪器。

2. 2. 2网络管理员

2. 2. 2. 1工作任务①网络布线;②网络安装;③服务器安装调试;④互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⑤局域网安装;⑥局域网故障判断;⑦数据备份与恢复;⑧网络安全;⑨日志分析。

2.2.2.2职业能力①有综合布线常识;②会整体网络布线与网络设备连接;③会布置现场工人布线;④掌握交换机的安装与调试与配置;⑤掌握路由表的设置;⑥会使用常用的网络测试仪器;⑦能识别网络软硬件品牌;⑧掌握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⑨会安装常用的网络软件;⑩能熟练进行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⑧有网络安全管理意识;⑩能进行常见的网络故障判断与处理;⑩会使用windows自带的事件查看器了解服务器状况;⑩会使用网络分析命令。

2. 2. 3网页设计员

2. 2. 3. 1工作任务①使用三剑客;②应用JavaScript与CSS;③美工;④使用网页编辑工具。

2.2.3.2职业能力①有良好的美工素养;②会进行版面的合理布局设计;③掌握图形图像处理技术;④掌握网页编辑软件;⑤会使用网页特效功能;⑥具有信息采集和分类能力;⑦熟悉动漫制作方法;⑧熟悉和更新网页的方法;⑨掌握网页设计的其它相关常识。

2.2.4网络施工技术员

2. 2. 4. 1工作任务①综合布线;②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③局域网组建;④弱电施工。

2.2. 4. 2职业能力①能读懂现场施工图纸;②会进行传输介质端接制作;③会安装机柜线架等;④能进行网络介质连通性的测试;⑤具备一定网络互连知识;⑥掌握网络互连中的一些主要设备的使用;⑦会正确使用综合布线中常用的测试仪,能完成弱电系统常见子系统的安装配置。

3教材的选用开发与教学模式

3. 1教材的选用与开发

3.1.1教材的选用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的技能学习以通过国家劳动高新技术职业鉴定中级为准,因此很多重点技能课的教材选择可采用ATA统一的培训教材。如:办公软件、硬件组装、图形图像处理、局域网管理、网页设计等等。其它可选用各出版社根据当前最新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所出版的适用教材。尽管如此,现各教材的编写均以系统性为原则,而这并不一定适用现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改造现有教材,将现有教材中原来按学科系统组织的内容,重新按岗位工作过程组织到课程模块中,即按技能训练的要求重新取舍或补充。所以,教材的开发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3. 1. 2校本教材的开发基于以上原因,每学科都应具备有自已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并不一定要马上重新编写教材,而是先按课程要求,取舍现有教材,修改课程内容教学顺序、补充新的资料、除了一些文本资料外,还可以用实物、课件、影像等资料,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在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与行业专家,按照新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3. 2教学模式的选择

3. 2. 1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必然要配套以新型的的教学方式与学习过程原有以知识点讲授形式的教学模式也要加以改革,以“建构主义”理论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对总体课程的教学方法把握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1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

3.2.1.2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3. 2. 1. 3随机进人教学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人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3.2.2某一技能的训练的教学法计算机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系,因此具体到某一技能的训练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3. 2. 2. 1任务驱动教学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技能知识点掌握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模块技能和掌握知识点创设一个学习任务,从任务的解决中掌握相关技能知识。

3.2.2.2案例教学与任务教学法有相类似的地方,但又有别于任务驱动法,主要是采取真实实践技能中的案例来布置学习内容,在仿照完成案例中掌握相关综合的技能知识,一般适合较大知识面时采用。

3.2.2.3项目教学比之上述两个不同的地方是:更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掌握的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方法。具体是给出一个项目,学生进行设计、综合采取所学过的技能加以完成项目要求,一般用在技能的模块综合训练上。如:给出一个网站总体开发的要求,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网页设计知识进行设计制作。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范文3

关键词:民办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93-4

1 民办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目前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开设,属于大众化的专业,由于各院校在资金、人力、物力、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最后培养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民办高职院校作为一支新兴的教育力量,近年来,发展迅速,借助社会力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自谋发展,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人才,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服务社会,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从目前来看,存在以下现状:

1.1 社会需求与实际培养质量的矛盾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与实际企业所需要的才人规格形成差距,造成学生就业难,但是实际企业需求又很旺盛的尴尬局面。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

从课程的体系来看,各个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都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规划,编写了与之配套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计划中规定了课程的开设顺序,遵循从理论基础慢慢的过渡到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规律,如果严格按照此计划来实施,则培养的学生质量肯定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所有课程不可能由一位老师来担任,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上理论的老师只讲理论,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应该用在哪里以及如何运用产生困惑,到了实践环节又觉得自己的理论明显不足,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衔接不上。

1.3 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应届、往届高考生和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甚至有少量的初中生。由于其成份复杂,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学生入学前的成绩普遍较低,底子薄,相关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真正想学习的人,表现出有较强的求学求知欲望,也许是整个大环境的原因,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持久,表现在上课不专心,自学不用心,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等,为此给任课的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何让愿意学习的同学真正学到知识,又能够让不想学习的同学有进步,不管是思想上还是生活、学习方面。

1.4 实践教学环节老师的认识或者知识储备不充分

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部分担任实践教学任务的老师缺乏一线的企业实践经验,对真实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不深入或缺乏认识,导致实践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而且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参与企业相关的研发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研究。

1.5 实验、实训设备建设问题

从目前大部分民办高职高专的现状来看,由于实践环节所需设备和场地不足,或者由于资金不足,加上网络设备本身价格昂贵,购买一套完整的实训设备需要相当多的资金,导致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操作环节缺失或安排时机不当,导致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2 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针对以上现状,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民办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日常的教学活动还是集中的实训,都离不开好的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好的实训条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走出校门,迈向社会,进入企业,寻求一份好的工作,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最终要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跟企业实际情况相吻合,就不应该闭门造车,而应该与企业深入合作,这样既可以解决民办院校自身资金不足的困难,也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通过在企业中挂职锻炼或者参观、观摩等,认识自己的未来所从事工作的岗位要求,在校期间就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实现企业与学校的零距离接轨。

2.3 把课堂作为实际工作的场所

通过真实项目的模拟,创建仿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把每一堂课都当做是在工作,老师要对所上的每一堂课都要精心准备,认真挑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上好一堂课,而是把每一堂课都上好,要做点这点,对老师的要求提出更高的挑战,需要老师具备很高的学识修养,渊博的知识,对所上的课程有深刻的理解,让学生信服,对学习充满强烈的渴望,不厌学,这样日积月累,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

2.4 建立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实训室或者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也可能无法通过真实项目开展实训的情况下,此时可以借助一些比较专业的模拟软件,通过虚拟的环境,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对于比较综合的复杂实验,由于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有限等原因,此时就可以通过Dynamips等模拟软件来完成;又如要完成Linux服务器的配置与搭建,由于设备兼容性、安装驱动等的局限性,学生在操作中要反复的修改配置,实训室中所有的机器都安装Linux环境并不现实,就可以用虚拟机来帮助完成,由此,针对具体的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训环境,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5 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通过企业参观考察、邀请企业专家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同时,通过以赛代训,举办或者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学习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认识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2.6 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教师团队

加大现有师资的培养,特别注重企业工作经历的锻炼,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加大力度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完善“双师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库,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能工巧匠进课堂,在学生技能指导、现场实习教学、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专兼结合、分工协作的“双师”教学团队。

3 结束语

针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特点,精心挑选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根据企业的就业岗位设置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拓宽渠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遵循“学中做、做中学”,把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以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提升就业竞争力,立足社会,适合社会发展,服务社会,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1]胡云端,熊春秀.计算机实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4.

[2]祝青.浅析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9,5.

[3]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1(6).

[4]刘凤华.应对高职生学习心理障碍之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4).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中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97-01

一、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及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中职生源素质普遍较差,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普通高中与大学的连年扩招,中职学校生源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中职学校入学的门坎很低,中职的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无论城市生源还是农村生源均如此。这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二)学生专业技能差,就业困难、专业对口率不高。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低。即使对口就业,学生也是从事着计算机销售与组装等低端工作,而仅有少数能够从事如局域网建设、网站建设、网页制作与维护等复杂程度稍高一些的工作。

(三)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需要大量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一般学校仅有普通计算机操作机房,缺乏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机房、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机房、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机房、多媒体技术实训机房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或没有机会和外界同行交流,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专业技能水平总的来说不高。

(四)教学目标定位不当,与企业需求脱节。主要体现为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学中偏向软件,实际中偏向硬件维护和安装;教学目标不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特色,针对性不强,内容相对滞后,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教学方法与途径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过程评价。

二、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及课程的改革之路

(一)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计算机网络具有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中彻底打破了学科型教学体系,将知识按活动领域的要求进行组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的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从实际体验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这样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行动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相比以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状态,学生的视野开阔了,逻辑思维增强了,综合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具体而言,行动导向教学要因“生”而异,因“课”而异;行动导向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改革。教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紧贴社会与企业的需求。教学内容要以能力为本位、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设计和制定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教学内容要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中小型IT企业从事的工作一般为计算机的销售、组装与维护,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管理、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上,首先要加强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得每个学生都掌握计算机网络专业必需的,也是将来工作中最经常运用的技术。由于中职学生就业方向的不确定性,以及工的流动性与不稳定性,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学“面面俱到”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学校最需要做到的就是培养学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这样学生无论将来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使学生足以应付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学生具备了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较熟练的专业核心技能,能够使学生更加胜任其所从事的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还要,坚持课程开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坚持教、学、做合一。

(三)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局面,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的积极互动过程。首先,要明确项目目标。其次,要制定项目计划并实施。再次,项目总结并归档。

(四)加强校企合作。中等职业教育的实施必须与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相适应。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教学评价的改变。教学平价要从注重结果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学习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姚琳.孙伟峰.吴国伟.王佳.尚鹏飞.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19).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计算机人才

计算机操作属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普及,且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尤其是当今社会对计算机的大力需求,都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与价值。如何高效整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应用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与实践过程中获取最大效益,这是当今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W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在提升学生想象力与好奇心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传统单一化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不仅鼓噪乏味,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后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不但丰富有趣,而且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助于引导其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这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同时,课程内容更为多样的实践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其创新素质与技能。

(二)提升教学的整体成效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如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设备不够健全、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升等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满足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就必须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整体成效。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实践基地相对匮乏

开展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基地的支持,即要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然而,建设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基地通常需要大量的经费支出,这对当前多数高校经济比较紧张的情况而言是很难落实到位的,由于缺乏足够的建设资金,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基地较为匮乏,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就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而言,主要以理论型的师资力量为主,实践型教师资源比较匮乏,这种不均衡的师资队伍建设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同时,多数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规模较少,一名教师往往需要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课程,这种“僧多肉少”的师生比例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

(一)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过于单一,多数实验课程以操作为主,这种实践教学内容根本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充分提升广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必须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分析,制定出多元化的实践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培养具有非常好的激励作用与辅助作用。

(二)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创建“双师型”队伍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实际教学成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言,相关院校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如鼓励教师参与到校园网络的建设工程中,提升教师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组件能力,以及对大型网络设备、网络形态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素养等。

(三)选用优秀教学案例,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专业具有显著的专业性特征,缺乏丰富的趣味性,易于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兴趣与积极性,学校应科学选用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教法,并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不断丰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手段。具体可供选用的教学手段包括项目教学、实物教学、目标教学、虚拟实验教学、分组教学等等,不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教学方式,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要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就必须不断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设置,建立健全网络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推动网络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更充足的实用型与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范文6

关键词 高职;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7-0054-02

随着信息网络化需要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监测,网络软件开发、测试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同时也迅速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新的增长点。但随着企业对计算机人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很多应届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出现这个问题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不少高校开设的课程都处于一个系统化学习的过程,学习内容广,但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够,不能够独立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为了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有必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进行思考以及重新定位教学内容,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设法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由此,职业教育课程应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中就需要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其目的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形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深化“工学交替、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建网”、 “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能力,面向计算机网络企业和领域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网络规划、组建、应用、管理与维护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培养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其中网络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开发主要包括网站前台设计与网站后台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主要包括网页设计、网页美工设计等。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开发及艺术设计3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首先,通过调研确定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3个方向的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又高于之);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工学交替、“双证”课程的融合。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运作

3.1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第一阶段为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利用学校的实训教学设施,开展各项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实验实习、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及专项技能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第二阶段为毕业实习期间。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生产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技能训练。此阶段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岗位参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在重点训练岗位技能项目的同时,熟悉生产环境,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其应对生产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3.2建立过程+结果的考核评定方法

对学生的考核评定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基础技能项目考核和课程技能考核。基础技能项目考核具体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前进行,各系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技能考评小组。考评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定基础技能项目考核成绩。

第二步为岗位技能考核。具体安排在学生就业前进行,主要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核,学校派出专业教师督考。

3.3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保障

为了加强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保障,我们建立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时间。理论教学以够用、实用为度,重点阐述与技能相关的基础理论。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拥有一定数量、具有良好实施设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条件。几年来,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保障。建立加强“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这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的实施必须以行动为导向。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学习、思考、总结、提高,通过过程完整的具体的工作活动,从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教学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是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