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

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范文1

社会工作 校园霸凌 成因 辅导

一、何谓“校园霸凌”

霸凌(bullying)一词,最早是由霸凌行为研究领域先驱、挪威学者Dan Olwen于1978年提出,即“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台湾学者张信务则提出“霸凌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校园霸凌(school bully)则是指一个学生长期重复地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欺负或骚扰,或是有学生被锁定为霸凌对象,成为受欺凌的学生,造成其身心痛苦的情形(吴清山、林天佑,2005)。暴力霸凌通常是以团体的方式进行的,通常团体中会有一个领导者及其跟随者一起进行暴力行为。

二、校园霸凌的影响及成因简析

校园霸凌行为由三方面主体组成,即霸凌实施者(bully)、承受者(targeted children)和旁观者(bystanders)。而校园霸凌对三个主体的影响如下:

1.对霸凌实施者来说,校园霸凌会滋生他们的暴力倾向和犯罪行为,通常来说他们的倾向比较高,而且相应的社交人际能力不佳。

2.对承受者来讲,遭受到欺负和嘲讽会使得他们的自信心下降,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容易有忧虑症倾向和自杀倾向。

3.而作为霸凌旁观者,他们内心会产生很强的焦虑,他们会忧心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他们或许会认可暴力行为,尝试用暴力攻击的方式解决问题。

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校园霸凌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因素考虑:

1.个人因素。霸凌者的个性特质一般表现为激动易怒,没有耐心,对待他人缺乏同理心,施暴男生一般在生理发展上较其他男生要壮硕。

2.家庭因素。多数霸凌者的家庭都存在着各式的问题,如缺乏关注、过度溺爱、权威式管教、家庭暴力等。孩子在这种情境下耳濡目染,崇尚暴力,习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推崇“成王败寇”的理念。

3.学校因素。霸凌现象突出的学校都存在着校风不正的问题。学校未能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思想道德教育未能得到落实。此外,教师负面的示范引导以及学校对霸凌事件的姑息态度都产生了一定的恶化作用。

4.社会因素。当今,我国文化市场良莠不齐,缺乏科学的管理,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暴戾之气的文化产品,错误的认知及人生观。

三、不同主体的辅导策略

校园霸凌事件对校园安全及学生身心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霸凌事件的相互关系人其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若不能给予有效辅导,无论是霸凌者与被霸凌者都将在身心上留下「霸痕,甚至将问题从校园延伸至社区或是日后的家庭,形成暴力的恶性循环。所以,除了在事发时立即介入处理之外,成人更应于事后针对不同的霸凌角色进行适当的辅导措施,以减轻霸凌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1.针对霸凌实施者的辅导策略

台湾儿童福利联盟(2007)的调查报告中提及,国外研究证实,曾是校园霸凌者的学童,到24岁为止,有60%的人至少有一次犯罪记录,有40%的人有高达3次或至3次以上的犯罪记录;而没有霸凌行为的学童,他们只有10%有犯罪记录。由此可见,对霸凌者的及时、有效辅导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纠正、引导作用。针对霸凌者的性格、行为特征,辅导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了解成因

霸凌事件的产生原因在前文中已有所提及,针对四个不同的要素,成人应首先确定在霸凌事件中霸凌实施者在哪个或哪几个因素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成因开展以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等方式各异的辅导手段。

(2)教授正向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

向霸凌实施者教导并示范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如接纳、不批判、平等,相关关怀与尊重,学习适宜的人际关系相处模式,并且对霸凌者进行紧密实时观察,当霸凌者出现积极良好的行为举止时,要予以正面的肯定与鼓励。

(3)建立规范行为,树立正确价值观

让霸凌者意识到霸凌行为的危害和可能触犯到的法律法规以及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于霸凌者制定合理明确的行为规范,鼓励、要求其遵守。并且帮助霸凌者树立“恃强凌弱是错误且可耻的”价值观。

(4)整合资源,建立多级辅导体系

对于霸凌者的辅导,其核心便是建立一个由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组成的多级辅导体系(详细介绍见文章第四部分)。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强化对霸凌者的辅导,四者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密切合作与联系,进行资源共享与整合,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辅导专家的协助。

2.针对霸凌承受者的辅导策略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专家E.Eron进行的35年纵贯性研究发现:被霸凌者被欺负之后会有更多的行为问题产生,而且随着时间而愈加严重。而且相关调查研究也表明,受霸凌的孩子只有三成会主动告诉老师或者家长,这就使得对霸凌承受者的辅导变得更加困难和迫切。笔者认为,针对这一主体的辅导策略可以分为如下三方面:

(1)积极观察、主动关心少年的日常表现

由于很少会有受霸凌的少年主动与师长联系,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在平时要多加留意少年的行为举止,如果其出现了异常行为或态度,如厌学、自残等时,要立刻进行介入处理,确认少年是否遇到霸凌者的欺负。

(2)给予即刻的帮助和辅导

一旦确定少年成为霸凌承受者,应予以高度支持和帮助,使少年感到温暖和安心,鼓励其勇敢面对,能够主动将自己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并且加强对少年的保护力度,使少年重新感受到安全感,并协助其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寻求师长的帮助。

(3)理性分析,完善自我

理性分析霸凌承受者自身是否存在被害诱因,如个性退缩、交友不良、生活习性不佳等,并引导其改善以预防再度被欺凌。

3.针对霸凌旁观者的辅导策略

霸凌旁观者作为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群体,针对他们的辅导亦是十分重要。目睹霸凌事件的少年内心会产生害怕、焦虑和担忧的不稳定情绪,而他们对霸凌事件的默不作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霸凌者的气焰。针对霸凌旁观者的辅导可以参考如下:

(1)适时的心理辅导和关怀

对于霸凌旁观者,老师和家长也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注意观察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主动进行开导和帮助,避免其成为霸凌者的帮凶和保护者。

(2)要通报,不要围观

通过教育宣传让少年了解霸凌行为的危害,让他们了解围观和视而不见会助长霸凌行为的进行,惟有主动通报家长和老师,需求协助处理,才可以预防事件的再次发生。与此同时,要注意对旁观者同理心以及正义感的培养。

四、多级辅导体系

上述的辅导策略是从霸凌事件中不同的三个主体角度出发设计的,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还会从诱发霸凌事件的不同因素入手,寻求相应的辅导策略。笔者认为,上文所提到的多级辅导体系便是从不同诱因层面进行考量的结果,基于这个由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四方面组成的多级辅导体系,形成长期、稳定的追踪辅导模式,因多级辅导体系中的很多辅导策略与上文中的有许多相同之处,笔者仅以概括性的文字简述各层面相应的辅导策略:

1.学生层面

(1)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以正面的方式发泄情绪和精力。

(2)认清霸凌行为的本质,积极、勇敢面对霸凌事件,学会寻求师长的帮助。

(3)学习积极正向的人际交往手段和模式,建立良好的交际圈,改善人家关系。

(4)面对霸凌事件,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绝不姑息。

2.家长层面

(1)改善亲子关系,增加亲子互动,留意观察少年的日常行为举止。

(2)杜绝权威式管教,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3)加强对少年的保护,履行好父母的职责。

3.学校层面

(1)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制定校园“反霸凌”制度规范。

(2)提供完善的心理辅导咨询服务,必要时可以寻求专家的协助。

(3)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正义感。

4.社会层面

(1)加大立法规范,整治文化市场上的不良文化产品和缺乏社会责任感传媒。

(2)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校园反霸凌行为的宣传力度,帮助社会大众了解校园霸凌行为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3)建立相对应的反霸凌辅导中心,为学生、家长和学校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

校园霸凌行为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但是因其形式多样、隐蔽性较强以及受害者、旁观者的不配合,使得防治校园霸凌行为变得困难重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面对这种行为我们会无计可施,正如台湾学者吴若女所说:“霸凌行为是可以被改变的,但需要家长细心、敏锐觉察出孩子的变化,而学校及老师在霸凌事件中应担任平衡仲裁的角色。所以,唯有师长主动觉察、积极处理霸凌行为,才能真正阻碍霸凌行为的发生,营造快乐学习的友善校园。”惟有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校园重新成为一片知识的净土。

参考文献:

[1]陆士帧,王.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费梅苹.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冯艳琴.校园暴力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初探[J].商情,2010,(23):115-115.

[4]董广明.浅探中小学校园暴力侵害案件的成因及对策[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32(6):62-64.

[5]吕,马林,王坚.校园暴力冲突事件成因的理论分析[J].高教论坛,2010,(5):91-93.

[6]吴若女.你不可忽视的校园霸凌[J].台湾康健,2005,(84):164-178.

[7]雷新俊.校园霸凌事件防治与辅导[J].台湾国教之友,2010,60(4):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