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1

关键词:自然资源 水资源 资产 价值 核算 折旧

1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形势

近年来,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日趋活跃[1],究其原因,其一,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矛盾更加尖锐化,并最终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促使人们寻求更有效的途径来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其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必然渐渐将通过计划管理分配资源模式转化为由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者的主体,主要起宏观调控和服务的作用,并且要求在经济上实现所有权,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是加强资源管理、实现所有权具体步骤之一;第三,政府的界入和推动,是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加温的助然剂,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仅在1991—1995年间,多次召开会议,1991年召开了“自然资源产业化和资产管理问题”理论研讨会,1992年发表了“实行国有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是摆脱我国资源困境的根本出路”的文献,在1994年“全国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暨全国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及1995年“国有资源性资产管理全国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为自然资源管理开辟了一条新领域,它对保证经济的持续、协调和健康地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尽管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至今还处于“糊涂”状态,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2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2.1 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关系问题

明确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的关系,无论对于研究还是管理实践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所见甚少。

自然资源概念具有多种,其分类根据研究对象或标准不同存在很多的差异。自然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总称,联合国出版的文献对其涵义解释为:“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只要它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都属于自然资源。从广义上来说,自然资源包括全球中范围内的一切要素,它既包括过去进化阶段中无生命的物理成分,如矿物,又包括地球演化中的产物,如植物、动物、景观要素、地形、水、空气、土壤和化石资源等”。根据自然资源再生情况,通常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和恒定资源。

资产是国家或企业个人拥有的具有使用价值能够带来收益的有形财产或无形的财产,其主要特征是能够给所有者带来收益。根据资产基本经济用途和存在领域不同,它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大类。自然资源是维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自然资源具有资产的主要特征,它是经营性资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被称为自然资源资产(或自然资产或资源性资产)。

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自然资源资产是由稀缺的自然资源转化而来的,它本身也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自然资源资产具有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是否具有稀缺性,是否具有明确的所有权,只有既稀缺同时又具有明确所有者的自然资源才可能转化为自然资源资产。稀缺通常指相对需求而言供不应求。例如,水资源转化为水资源资产,它有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与水资源的矛盾是治涝的矛盾。尽管它具有明确的所有权,但它并不稀缺,而且在水资源使用时当代人与后代人在物质利益上没有冲突,当代人对后代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没有构成剥夺与损害,它不是资产,只有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它才具有资产的特性。水资源转化为水资源资产具有量的界限,在某个限度之内,水资源就是水资源,超出这个限度,水资源转化为水资源资产。目前,资源资产化研究出现了笼统模糊的倾向,不考虑自然资源分异的存在,不分自然资源所处的状态如何,主张一切自然资源都进行资产化,值得注意而且必须加以纠正。自然资源资产化有上述的特定条件,不管自然资源所处形态,全部主张资产化,这在理论上不可能的,在实践上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如空气、太阳能是我们最常见的自然资源,不能也不可能进行资产化管理。

因此,对自然资源进行资产化,并非适用于全部的自然资源,而是部分自然资源。有些自然资源从整体上可以划分为自然资源资产,但从局部或者时间上来看,它也可以转化为非自然资源资产。如水资源,根据其时空分布的不同,在缺水地区可以进行资产化,但不能将洪水包括在内,因为洪水它不仅不能给人类带来效益,相反往往伴随着巨大损失,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资产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2.2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理论问题,

研究自然资源资产化,不可能脱离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理论问题,因为它是自然资源经济管理的重点,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是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要求其所有权在经济上加以体现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理论同固定资产等资产价值理论是不同的,其中最大区别在于固定资产价值仅包括劳动价值和稀缺价值两部分,而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除了包含这两部分之外,还包括生态价值[2],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某种自然资源而言,生态价值远远超过前两种价值,只不过由于理论计算尚不成熟以及该值巨大,人们难以接受而忽略,这种忽略导致一种极大错误,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在自然资源产品价值中没有得到体现,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补偿难以实现,因而出现系列自然资源被无偿使用所招致严重后果,如资源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空心化”问题[3]、国民经济虚假增长问题、经济杠杆调节失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等等问题。目前,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求,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只是构建了一些理论框架,纵观目前有关理论研究,探讨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有多种,如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生态价值论、哲学价值论、价值工程论、资源环境论等,它们从某一局部阐述了相应的价值问题,但都没有很好地从整体上解决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李金昌对自然资源价值探讨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他将西方的效用价值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进行有效地结合[4],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是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理论研究值得关注和重视的进展。

理论上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现实的需求不允许我们进行长期争而不决,我们必须在构筑价值理论的同时来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化理论,并且尽可能地将其赋之实践。如何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进行计量,这是实现自然资源价值的前提和基础,现有的一些理论如边际机会成本模型、模糊数学模型[5]、效用—劳动价值结合模型等,它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解决部分资源本底价值或者资源产品的价值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它们尚不能完全解决所有自然资源价值量化问题,必需进行改进和创新。不同的自然资源由于分布、特征、供求状况等存在差异,他们是否具有统一计算范式,这是价值量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需予以明确回答,完善创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化理论是资源走向市场的必经之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绩与缺陷并存,现实需求与理论研究相脱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必须在此方面有所创建,这也是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发展必然趋势。

3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可行性与操作性问题

对自然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可行性如何,不仅为理论研究工作者所关注,更为管理工作者所重视。尽管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概念尚未完全明确,但资产化管理的目的是清楚的,就是根据自然资源生产的实际,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全过程,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以确保资源所有者权益不受损害、自然资源保值增值,增加自然资源产权的可交易性。目前,对自然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客观环境渐渐具备,其中最重要是:(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促使自然资源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行为,不能再完全依靠政府计划分配资源,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和服务[6];(2)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为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了法律的空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资源法》等,均有相关的条文,从不同的角度保证有偿使用资源,确保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以说,对自然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的宏观条件已经具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自然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加以推广。宏观条件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性,如果将其运用于实践,还有相当多的制约因素,只有这些因素完全彻底解决,可能性才具有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对部分自然资源开展了资产化管理的实践,主要是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海洋(海岸带)资源、土地资源等,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也不能否认的是在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1)包括上文已经论及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理论及其量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成为资源资产化管理最大的障碍;(2)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无价”的传统价值观念,阻碍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必须对其进行加以改造,建立新型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需求的资源价值观,这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改造工程;(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资源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发挥作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管理模式在短时间范围内难以形成,也难以起到主导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可操作性较差,我们必须围绕着持续利用资源的思想,创造条件,积累经验,以便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可能资产化的自然资源实施资产化管理。

值得强调的是,对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只适用于部分自然资源,而对有一部分自然资源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这主要决定于自然资源的特性。

4 自然资源资产折旧问题

按照现行的经济运行体制,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是按照不同的折旧率进行折旧,最终得以报废和更新。自然资源资产是否也同固定资产一样存在着折旧问题?如果存在,其折旧方式如何?是否可以沿用资产折旧的理论体系?回答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折旧是经济运行、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如何对使用消耗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补偿,以便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它在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肯定的是,自然资源资产只是具有资产的特征,必须对其采取相应的折旧方式,但由于同固定资产相比存在着特殊性,其折旧的理论体系、方法存在着很大差异。

仅以水资源资产为例,来阐述自然资源折旧问题。由于水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水资源资产与固定资产中的资产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资产的内涵不同。固定资产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水资源资产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未打上人类劳动的烙印的价值即生态价值;(2)补偿方式不同。固定资产的补偿是通过折旧方式进行的,它是一个不间断的价值转移过程,到了一定年限,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之中;而水资源资产补偿主要是功能补偿,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染等原因,水资源功能不断下降,只要经过人工或自然的净化之后,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水资源资产得到补偿,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河道等具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如果排污没有超过其环境容量,可以完全得到自然净化,不需投入人力和物力;(3)资产的循环途径不同,固定资产在失去使用价值之后,可以用折旧款重新购置;其更新可以通过水的循环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治理恢复原有状态方式来进行,或者通过自然净化的形式进行(指未超过环境容量的水系);(4)资产时空分布不同。固定资产的时空分布受经济现状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固定资产聚集较多,科技成分含量高的固定资产所占比例更高;水资源资产分布受气候、地理条件等众多因素影响,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年际之间、年内之间有很大差别,它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类只能通过修建各种形式的水利工程改变水资源资产的时空分布;(5)资产的功能数量不同。对于固定资产而言,其功能相对较单一,对于水资源资产来说,其功能是多样的,如可以用来饮用、灌溉、发电、旅游观光等,并且各种功能之间不存在绝对的排斥现象,甚至可以共存共生[7,8]。

因此,自然资产折旧理论与资产折旧理论存在着很大差异,必须努力建立新的折旧理论体系解决这种问题。

2.5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流失问题

根据我国宪法第九条、第十条及矿产资源法有关规定,某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具有国有性,即它们属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以也必然存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流失问题。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流失与通常提到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有价证券、无形资产等流失表现形式不同,它主要区别表现在:(1)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被无价或低价使用,资源所有者没有因资产的付出获得足够的收益;(2)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在数量上或在质量上的下降;(3)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未有效地配置,造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闲置与浪费[9]。

从我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流失现实来看,我国国有资源资产流失速度惊人!我国拥有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总额3.5万亿元(不含资源性资产),80年代至今大约每年流失500亿元。我国大约有资源性资产128万亿元,每年正以各种形式流失。如由于乱采乱挖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仅10余万采金大军,每年导致数十万两黄金流失;城市建设用地大约有4~5%处于闲置状态,40%利用效率低,其年流失量大约人民币800亿元,仅此项流失就比非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国流失量高出1.6倍,流失极其严重;工业用水超过国际平均水平10多倍,重复利用率仅为20~40%,而发达国家达到75%以上,其流失可略窥一斑……。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2

【关键词】 矿产资源;管理;对策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这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由于对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发,管理不到位,监管不力等各种因素,从而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的有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如何对我国矿产资源进行科学性的开发,对我国矿产资源合理的利用和开采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本篇文章的研究势在必行,如何合理开发我国矿产资源也迫在眉睫。

二、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疏于管理,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的相关管理体系没有建成,很多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疏于管理,监管不力。他们只图眼前利益,根本不从长远利益考虑,从而造成我国矿产资源的白白流失。再加上,很多行政执法部门对于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监管力度不够,有的甚至,为那些企业开绿灯,导致很多企业在开采、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存在着不少违法乱纪的行为,这样间接的造成我国矿产资源的损失,成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1】。

(二)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落后

这几年我国不论是经济还是科学技术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还是比较晚,很多技术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很多国家。这其中矿产资源的开发技术尤为突出。很多企I只能沿用老的开发技术,盲目开采,野蛮开采,从而造成矿产资源在开采的环节就已经有所损失。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加工和生产更是需要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虽然这几年,我国在开采、加工方面加大了资金力度的投资,希望提高矿产资源相应的技术,但是总体来说,矿产资源的有关技术还是不行,因此在加工和生产方面也远远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利用,因此,综上所述,我国矿产资源在开采、加工、生产都达到西方先进国家的能力,很多时候,同样的矿产资源,西方国家所产生的能量要远远高于我国,在这个方面,我国矿产资源的相关技术需要尽快发展,这也是目前,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第二大问题。

(三)矿产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是1997年《刑法》修订时新增加的规定,这与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因此可想而知,矿产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多么的不完善。因此如何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其中关于规范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以及确保有序开采矿产资源的手段,有效保护矿产资源的方法都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的制定和规范,从而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实际的矿产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便于日后对待不法分子以及打击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等行为都有一定的依据,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执行【2】。

三、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完善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执政为民的观念

矿产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非法开采行为所带来的国家资源、税收的流失和无法弥补的能源、生态环境破坏等危害性,增强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观念,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

(二)完善和修订《矿产资源法》

我国于1986年颁布《矿产资源法》,1996年作了修订。该法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只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大环境和实际情况严重的不符,因此应该以《矿产资源法》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有效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一套完善、可行性的矿产资源保护方法,从而推动矿产资源保护和监管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有力的执行下,更具体的方式中不断前进【4】。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非法采矿点都是处于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查处起来,需“大兵团”作战,有时又不是一次、二次行动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矿产资源执法队伍的建设,大力培养一些年轻有为的执法干部,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开采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对于那些不安规定执行的企业给予严肃的处理,从而依法办事,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净化矿产资源的开发环境。

(四)狠抓责任落实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即是说,抓落实、见成效至关重要。建议将保护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对县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职务的升迁纳入考评范围,一票否决,失职、渎职违犯党纪政纪的严肃进行党纪政纪处理,触及刑律的应依法严格地移送当地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姑息。

(五)进行综合统一开采

我认为,对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我个人建议进行统一的开发模式,政府可以通过透明、公平公正的招标方式来招标一些专业的,大型的开采企业,通过有序、统一的开采进行科学性、可持续性的矿产资源开发,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集中有生力量进行研究和处理,避免每个企业各管自家雪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统一管理对于政府的监管要求不是很高,政府可以集中力量进行统一监管,从而让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更加的透明化,科学化【5】。

(六)加大打击力度

由于近年来矿产价格的大幅上扬,由此带来的巨额利润让非法采矿者铤而走险,采用各种手段和政府周旋,以达到其暴利的目的。马克思曾说过:利润一旦达到400%以上,人都会为之疯狂。那么如何来有效地制止这类非法行为呢?最好的办法是从刑律上处罚人,对构成犯罪的,应千方百计取足其违法犯罪的证据,进行刑罚,未构成犯罪的,应从经济上予以重罚。同时要加强对渎职犯罪的打击力度。

四、结论

矿产资源是全世界的不可再生资源,虽然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如果无度开采,无序使用,那么我国那些矿产资源必然会遭到破坏和损失。因此,对于我国矿产资源进行必要的管理,针对那些不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置,建立健全我国矿产资源的相关管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希望有关部门应该尽快针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和执行,对于那些不法分子和企业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处理,净化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环境,让我国矿产资源可以有序、科学的被使用,被开采,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艺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现实问题与对策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 22(4):66-70.

[2]曾海,胡锡琴,张桦.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 24(2):72-75.

[3]唐宇,陈甲斌.我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2010.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3

1.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滞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绝大多数来自财政拨款,所以学校无偿使用固定资产,不对其计提折旧。高职院校管理者主要精力集中在招生、教学改革、科研项目、学生管理等工作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制定固定资产的管理细则也不完善,出现只偏重于固定资产的购买,对于其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和报废缺乏管理的现象,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率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固定资产流失极为严重。

2.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乏严格的审核、审批制度;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没有监督条例;固定资产报废制度不完善,有些资产早已报废,但仍挂在账上,有些已经办理报废手续的资产,仍然放在管理部门使用;管理人员调离岗位不办理资产管理交接手续。有些单位虽然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只是一些宏观管理内容,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适用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

3.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

在高职院校里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机构一般包括计财处、总务处、科研中心、实训中心、图书馆等,学院一般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缺乏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出现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的情况,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相分离,可能会发生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甚至不入账的现象,导致出现大量账外资产。这些都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4.固定资产划分不明确

固定资产指的是为单位生产经营或出租而持有,使用时间超一年的有形资产。有些资产单位价值虽然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是如果是大批量同类物资并且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也应该归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固定资产划分不明确,可能会将应该划入固定资产的物资未划入固定资产,将不该划入固定资产的物资反而划入固定资产。例如购置大批教室的桌椅,单价不足以列入固定资产,但是总金额足以列入固定资产,如果购买桌椅数量少,总金额不够大,就有可能列入低值易耗品,造成同类物资前后划分却不一致,致使账实不符。

5.固定资产购置不合理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存在固定资产闲置率偏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学院固定资产投资盲目性较大,各部门出现重复购置,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因系部专业调整导致刚购进的教学设备丢弃不用;固定资产不能集中管理。

二、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对策

1.转变旧思想,树立新理念

要提升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首先院领导必须转变传统旧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观念。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院内部重点工作去做,常抓不懈,加强固定资产新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让全体教职工都明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学院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

2.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最根本的保障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整个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制度体系。从本单位自身情况出发,借鉴其他高职院校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划分各职能部门(计财处、后勤处、科研中心等)的职责,从固定资产购买申请、审核审批、购置,到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日常维护及报废处理都要规范其操作流程,制定出适用于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3.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高职院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安排分管副院长为第一责任人,配备专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其职责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清查、损毁、报废等,对全院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有效结合,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将管理权下放到人,通过奖惩绩效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避免、工作管理效率低等现象的发生。真正使高职院校建立起职权明确,责任到人,管理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机构体系,做到固定资产良性循环使用的良好机制。

4.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自身素和质专业技能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4

关键词:金融危机;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 引言

目前,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波及全球并不断影响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巨大的挑战。在许多世界著名的金融巨头宣布破产的同时,经济危机在各个行业领域中传播,极大的影响了房地产行业。在中国,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不断膨胀,许多城市房价虚高。然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和房地产泡沫渐渐破裂,众多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日益巨大的资金压力。那么,面对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该如何通过这次危机带来的影响发现并应对当前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也是需要面对的挑战。

2 当前中国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房地产行业具有专业性强、风险高、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工作关系复杂等特点,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从趋势上看,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已经转入了人才的竞争。当前,房地产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从业人员众多,但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紧缺。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真正形成一个行业不过是最近几年的时间,客观上决定不可能积累大量综合型经营及专业化经营人才。加之在利润的刺激下,大批房地产公司一下涌出,使得房地产行业从业人数骤增,但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由于需要长时间成长,不可能在短期内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目前,我国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学历水平集中在初中到大专之间,占从业人数的85.9%,整体学历结构偏低。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缺口在25%左右。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客观上要求房地产企业提高自身人员素质以应对经济危机,从而加剧了房地产企业对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的需求。

2.2 注重“选人”,忽视“育人”,人才流动率高。目前,虽然房地产企业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目前房地产企业以项目运作为主,周期短、见效快,企业宁愿付给有经验、能上手的应聘者多一倍甚至几倍的薪资,也不愿意自己培养人才。这就造成了多数企业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引进人才这一点,简单认为只要把需要的人才吸引进来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如何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因此,在房地产企业就出现了引进来人才却留不住,甚至于原有人才还大量流失的局面。

2.3 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管理思路和手段相对滞后。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仅仅行使着办理人事关系、审批工资计划、管理人事档案等静态管理职能,就其职能、发挥的作用而言,与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此外,有相当数量的房地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停留在简单地对员工进行考勤、分配、奖惩等方面的控制与限制,尚未提升到“以人为本”的高度上来。对员工多是靠制度约束和强制,还属“对立式管理”,缺少运用人本管理思维来发挥员工工作潜能和积极性的“互动式情感管理”。

2.4 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房地产企业一般都偏重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而忽视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引进。尽管很多企业都设有专门的人事部门,但很多人事管理人员还只停留在整理档案、年终评定等这些程序化、公式化的工作上,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大多数人也没有经过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而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必然难以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3 改进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员工工作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为其设计培训和开发的系统计划,提供员工开发技能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要特别重视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的培养,为其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为他们创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给每一名综合型经营人才及专业化经营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时间,使其具有工作成就感并能逐步成长。

3.2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目前房地产企业跳槽现象频繁,如何吸引人才,保留核心人才,适度降低员工流失率,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回报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为此,房地产企业应做到人力资源招聘和市场对接,多渠道、全方位引进选拔任用人才;建立动态、公平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注重科学有效的培训,开发人力资源,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3.3 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彻底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房地产企业要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通过人本管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由“外部激励”向“自我激励”转变;管理者实现由强制管理向情感管理的转变。通过管理思路、方法、手段的根本转变,达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目的。同时,企业应树立“大人力资源观”,强调以系统、全局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问题,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使它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以达到短期内促进企业业绩提升,长期推动企业战略实现的目标。

3.4 注重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及先进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的引进。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领导逐步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步加大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例如,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e-HR系统帮助房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找到更新角度、更新方法的途径。并通过软件的实施,增加员工的参与管理意识,提高企业文化。

4 结语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方面,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驾驭自己的市场经营活动,求得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提高财力、物力方面的竞争力,更要关注企业人才方面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必须要未雨绸缪,随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法,为企业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迎春.浅析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山西科技,2009,(1)

[2]聂芳,任佩瑜.关于加强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

[3]刘香毅.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6,(8)

[4]杨玉萍.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8,(4)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5

[关键词]资产重组 医院并购 医院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大量进行资产重组与并购的尝试,形成了大量的国有企业集团。同时,国内的资产重组与并购研究在不断完善,大多数的资产重组与并购研究集中在资产重组与并购的模式、影响因素、动因、环境等方面。不过对于医院这个独特的资本主体,其资产重组与并购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尝试着对我国医院资产重组与并购的方式和实践做些有益的探索,以期能够丰富医院资本运营的研究。

一、医院资产重组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国有资本的退和民间资本的进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过市场重组并购行为完成。其能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净资产进行合并,然后进行合理调整和运营,达到扩大规模效应、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有利于医疗市场竞争的目的。

1、医院资产重组方式

(1)出资买断

出资买断是通过出资收购被兼并医院的全部资产,并承担其全部债务,通常又叫购买兼并。通过该模式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了优势互补,可以统一组织经营,进行资本结构、组织体制的调整,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在技术、管理方面实力强,并和被兼并医院有紧密联系的那类医院,适宜进行此种模式兼并。

(2)出资控股

出资控股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权益并达到控股地位,以控股被兼并医院的生产经营。该模式又分为协议转让、股权收购。对当前一些名牌医院适宜于进行协议转让,既可以扩大规模,利用技术、管理、无形资产的优势,又可充分利用原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

(3)资产换股

资产换股即被兼并医院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医院,被兼并方的主管或所有者成为兼并医院的一个股东。兼并双方在交易中不需投入资金,双方分别收缩或扩展战线实现自己的经营战略,可利用被兼并方的人、财、物,尽量避免各种变更手续,兼并方投资风险较小。

(4)杠杆收购

在银行贷款或金融市场借款的支持下进行的兼并活动,又称融资式兼并。杠杆兼并的突出特点是兼并者不需投入全部资金即可完成兼并。一般做法是兼并医院专门设立一家直接兼并公司,再以该公司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向公开市场借款,以借贷的资本完成医院兼并。在我国应用比较多的案例是管理层收购。

总之,资产重组有多种模式,各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适应于不同的客观实际,许多方式尚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各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挖掘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制定资产重组的总体规划,并根据规划选择适当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不断盘活资产存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医院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加强产权制度改革

要改变目前依然存在的政企不分的现状,使国有医院成为具有真正意义的医院。医院应该成为真正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应该允许医院按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决定重组与并购活动。我国医疗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全,公立医疗机构众多,医院工作效率低下,人力成本较高,使政府负担太重,种种原因表明,不改革医院产权制度,医院资产重组将难以继续深入推进。只有从产权制度人手集中财力办好一批,引进社会资金放开一批,这样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摆脱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医院行为的干扰。

(2)提高医院核心竞争能力

医院资产重组不是万能的,医院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强医院管理,努力提高医院经营水平才是医院立身之本。要尽快建立职业化医院管理队伍,引进管理类人才,成立经营管理中心机构,掌握市场信息研究相关政策,熟悉竞争对手,为院长和其他医院领导出谋划策,以使院长有更多精力搞好经营管理。随着医院投资的多元化和医院所面临的挑战,医院经营应紧紧围绕病人这个中心,并抓好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这三个重点。

(3)避免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难度将增大,经营效率会下降,从而形成不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重组后,医院管理层次增多,容易形成机构重叠,行动难以统一,优势难以集中,人工成本难以降低等问题。人的思维有惯性作用,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有一定时期的磨合,才能让大家认同和接受,因此,医院重组的效果,需要以磨合的时间来换取经营效率的发展空间。

(4)加强医院资产重组效果

大量的重组实例失败原因都来源于重组后整合的失败。原本两家各不相关的医院,彼此间在组织结构、技术、管理制度和管理风格,特别是医院文化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一旦重组通常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医院资产重组后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管理者在医院重组后如何对医院如何进行并购整合,加强管理以及完善医院内部的运行,医院重组后要定期对整合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二、医院资产并购

医院并购是指两个或多个医院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成为一个经济实体,通常是由一家在资本上占优势的医院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医院而造成,医院并购有利于优势医院公司迅速实现低成本资本扩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医院并购使加盟医院可以利用优势医院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迅速提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1、医院并购程序

医院并购不仅对并购方医院存在重大影响,也对被并购医院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操作中应当非常嗔重。由于并购方式较多,不同的方式下应有不同的操作程序。

(1)准备阶段

第一,形成并购战略、价值及收购准则。从医院长期发展战略的角度,制定医院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当医院需要进行资产扩张时,要对扩张途径进行决策,即确定进行何种方式的扩张,是进行新建、扩建、改建还是进行资产重组与并购,分别研究其可行性,确定收购准则。第二,对目标医院进行调查研究与识别。在决定进行并购后,要慎重确定并购条件,包括并购对象的资产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市场地位等。在符合条件的医院中选择两个或多个医院为拟定并购对象。第三,进行战略评估与收购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拟定对象的财务、会计资料的分析,研究并购的可能性,最终确定医院的并购目标。必要时,并购决策应得到并购方医院股东大会的批准。

(2)实施阶段

第一,确定交易价格。并购方医院应根据对被并购医院的调查结果,确定合理的并购价格。医院评估价值只是确定并购交易价格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真正的交易价格应充分考虑各种

影响因素,由并购双方谈判确定。在谈判过程中以医院评估价值为基础,商订谈判价格,确定最终并购交易价格。第二,签定并购协议。并购协议中应明确并购的时间表、价格、支付手段及方式,双方在并购期间的权利和责任,对被并购医院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基本内容。为了防止并购失败,并购协议中还包括有一些条款,明确并购失败时财务处理的方法等内容。第三,执行协议。并购方医院应按并购协议时间表,用协议所确定的支付方式向被并购医院原股东支付并购价款;被并购医院按期向并购方医院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双方召开股东大会,对并购结果进行确认,宣告并购完成。

(3)整合阶段

并购后整合阶段,即资产、管理、财务、人员重组阶段。并购方需评估收购方与目标医院在组织和文化上的适应性,研究确定整合方式,保证并购目标的实现。

2、医院并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提高医疗行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的医疗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医院并购机制还未完全形成,造成医院间的并购很难通过市场进行。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尤其是医院的产权体系、资本市场及有经验的中介机构网络还未建立健全,同时缺乏完备的并购法律体系,使医院并购难以通过市场来运作。

(2)降低政府行政干预

并购市场主体应是医院而非政府,由于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体制及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政府仍承担着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管理职能,在医院并购过程中政府取代医院而成为主体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地方政府不顾效率效益原则,仅为挽救亏损医院,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直接行政推动,强令并购,包括托管、国有民营等,导致优势医院被不断地稀释。

(3)合理解决医院估值问题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6

关键词:固定资产;内部监管;信息化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医院固定资产采购出现混乱。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不够合理,购买时不考虑是否重复购买。医院人员在固定资产采购认识上还存在不足,把关不购严格。对重新购置的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存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造成了固定资产购买的重复、资产的闲置。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医疗机构纷纷为了发展寻找新的资产来改善医院的面貌,部分医疗单位为了争取科研经费,增加医院名誉,盲目购置,重复购买,为了增加医院的资产,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在采购中领导关心的是设置的新旧程度,以及设备的实用功能,但很少考虑单位实际收支情况,就盲目的相互攀比的购进大批新型设备,甚至不考虑被替代设备的使用、处置。医院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资产的保管、维护、报废、处置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管理,这些也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医院管理人员对资产处置不够重视,对固定资产的处置随意性比较大,报废流程出现混乱,报废审批把关也不够严格。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缺乏准确性。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的确认计量标准比较模糊,账务处理比较混乱,实际工作中出现账账、账物不衔接,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时有发生,通常反映出的都是账实不符,甚至存在账外资产。

(二)信息化建设不通顺。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医院没有建立资产管理通畅的信息化平台。在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与国家监管机构、医院、医疗设备生产商及供应商和信息系统提供商等主要机构息息相关。但是,从管理机制、政策建设、管理法规、数据库建设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看都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医院的管理者由于缺乏经验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了解,在使用信息化软件时,只应用软件开发商的固定的模式,缺乏对医院自身业务发展的自身需求,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缺乏长远全面的规划,使医院日后开展各项工作存在一些阻碍,比如数据资源无法共享,部门之间的不能进行协调整合,对于固定资产的数量信息、现存状态以及管理情况没有公开,不能使信息化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医院虽然建立了资产管理部门,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无论是从管理内容和制度上还是具体操作流程上,都缺乏明确的奖惩机制,责任没有落实的具体的人,制度设计流于形式,管理者不重视。医院固定资产采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透明度,医疗、教学以及科研所用医疗设备没有进行统一采购,采购不及时。在超过万元的设备采购,没有进行合理的采购计划,没有财务、审计等领导部门的参与,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各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概念模糊,未按国家标准执行。

(四)权利和职责划分不合理。医院管理层没有从源头认清自己的权利和职责,管理责任意识不到位,责任划分不清,职权划分不明,对下层人员管理松散,没有一套清晰的管理规划,而下层人员对上层领导的管理也不加服从,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事情处理比较懈怠。

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会计核算主要是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医院应加强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每一部门都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的来执行。会计核算人员要与时俱进的根据国家会计核算制度的变化来正确划分固定资产的类别与标准,按照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方法,做好原始记录,确保各项原始记录的及时、准确、真实,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医院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对各种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清查,年终对所有财产物资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将盘点的情况上报处理,确保帐、卡、物相符。财务人员还应该做好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工作,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使用年限、残值率等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采用权责发生制对每一行为进行规范,加强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同时,医院应加强会计的稽核工作。

(二)强化信息化建设。医院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实现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可引进 HIS 系统,以强大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作为前提,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办公自动化的机制,彻底改变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从资产的购置、分类、入库、使用、维护、处置进行全过程的流水操作,正确及时的反应资产的使用现状,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同时可以加强监督指导的作用,更好的帮助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做到账目,账实相符。具体而言,就是使固定资产相关的个人与各项行为明确化、透明化。

加强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就要从固定资产的源头加强控制,从最开始的购入申请、购入审批、日常管理、使用、维修、报废、处置等方面入手,使得每一流程都得到有效控制,使得资产从开始到最后每一过程都是合理化、透明化。

(四)明确责任分工。医院应该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人与人之间分工明确,使得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这样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管理部门应建立实施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让各部门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清楚自己的责任。

(五)加强内部控制监管。医院运行要想得到有效的保障,必须加强内部的监督,有效的监督才会更好的服从管理。监管不只是某个阶段,而是从始至终的监管,从事前、事中、事后每一阶段都要加强监管。

(六)重视人员的引用与培养。医疗事业是关系广大人民健康的民生问题,医疗需要的不光是药物、设备、技术,更需要有高素质的优秀人员。因此,医院应引入高素质有技术人员,把优秀人才做重点培养,选择品德优秀、身体健康、政治思想素质好、职业技能高,坚持从最初选拔上都是以高标准来择选。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人才队伍,必须重视选人、育人和用人机制的创新。当然选人很重要,育人也很重要,医院要重视人员的引用,也要重视人员的培养,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

(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医院应该针对资产监管的各个环节, 制定详细的处罚措施,以有效的法律来制约,规范管理行为,形成约束机制。只有对造成损失的责任人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才会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要想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好,不能只从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将责任落实到人。(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钟国龙.XJW人民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4.

[2] 李霞.当前时期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优化对策研究[J].综合论坛,2015(7).

[3] 唐娟.X中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4] 柳栋.江春人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设计[D].甘肃:兰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