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

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范文1

一些会计科目和核算内容、方法的重要变化

1.备用金。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将备用金作为现金核算(也可单设“备用金”科目核算,但应仍属现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 “其他应收款”或者单设“备用金”科目核算(但仍属于其他应收款)。

2.存货进货费用。行业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存货准则均规定,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运杂费用,包括运输费、保险费等,不计入进货成本,单独在经营费用中核算,这也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成本核算与工业企业显著的不同。此次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不再作此区分,即执行新准则后,商品流通企业应执行和其他企业一样的进货成本核算办法。

3.短期投资科目取消。“短期投资”科目和报表项目均取消,代之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之差计入“投资收益”,因此,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也不复存在。

4.委托贷款、长期债权投资取消。“委托贷款”、“长期债权投资”科目和报表项目均取消,代之以“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会计期末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调整其账面价值,调整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5.坏账收回的处理。坏账收回的处理一直是先恢复坏帐准备和应收帐款,再冲销应收账款增加银行存款。此次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在保留这一传统做法以外,又规定,坏账收回也可直接冲销应收账款增加银行存款。

6.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要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已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以在新会计准则中有些减值准备已经取消,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项目。具体对比如表1。

除以上科目差异外,新准则设置了“资产减值损失”损益类科目,集中核算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是目前的分散处理模式(通过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在利润表中也单独列示。

7.固定资产清理。现行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减少,除投资、盘亏外,都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核算。此次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也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核算。

8.股权投资差额取消。借差(溢价收购,成本大于权益份额)保留在账面不动,贷差(折价收购,成本小于权益份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9.无形资产核算方法改变。无形资产摊销一直采用直接冲销无形资产账面余额的方法,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单独设置“累计摊销”科目,作为无形资产的抵减科目,这和固定资产折旧一样了。另外,单独设置“商誉”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也单独列示。

10.投资性房地产。根据新准则,出租以及投资增值性的房产、土地,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单独分出,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选择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或者成本模式计量。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已出租建筑物,仍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计提折旧也在“累计折旧”科目核算;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已出租土地,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但摊销在“累计摊销”核算。

11.无法支付债务计入营业外收入。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无法支付债务计入营业外收入,这实际上是改回了行业制度的做法,也和税法一致了。

12.应付职工工资、福利费取消。“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和报表项目取消,代之以“应付职工薪酬”,该科目除核算工资、福利费外,还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相应地,职工教育经费不再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工会经费和住房公积金也不再在“其他应交款”核算。

13.其他应交款取消。“其他应交款”和“应交税金”合并成“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都不再在“其他应交款”核算。

14.代销、委托代销商品。像代销商品、受托理财等业务,单独设置“业务资产”、“业务负债”核算。

15.在预计负债中核算超额投资亏损。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对按约定需要承担的对被投资企业形成的超额投资亏损,在预计负债中核算。借:投资收益,贷:预计负债。

16.在预计负债中核算重组义务。在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要承担的解除职工劳动补偿支出,在预计负债核算。借:管理费用,贷:预计负债。

17.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核算方法改变。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合同期限3年以上)不再按合同约定核算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改为在发出商品时一次确认收入,且按收入现值计量。合同应收款计入“长期应收款”科目,现值和合同价款差额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以后分期摊入财务费用。相应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取消,采购方未付分期货款计入“长期应付款”(按现值,现值和协议价款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以后分期摊入财务费用)。这里需要探讨的是,以上方法的改变如何与现行税法相协调(现行税法与现行会计制度均按合同收款日分期确认收入,由此带来应交所得税、增值税的处理差异)。

18.资本公积核算内容改变。“资本公积”科目现行7个子科目减为2个: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原来的股权投资准备内容转入“其他资本公积”。其他诸如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等如何核算尚没有明确,但按照新准则的精神,接受捐赠应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而也就没有资本公积的问题了。对应地,核算接受捐赠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在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中也取消了。

19.投资处置核算方法改变。按现行制度,长期股权处置时原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的金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并可转增资本,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其一次性转出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这一改变相当于把处置时账面留存股权投资准备从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未分配利润,对当期期末权益没有影响,但对当期损益有影响。

20.取消补贴收入科目。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没有明确相应业务,比如增值税返还如何核算,但按其精神,应可以通过“营业外收入”核算。对应地,“应收补贴款”科目在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中也取消了。

21.其他业务税金核算方法改变。由于销售原材料产生的税金及附加,现行制度规定通过“其他业务支出”核算,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其他业务税金和主营业务税金一样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相应地,取消“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

2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单独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单独反映按照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项目,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等。利润表上也单独列示“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在出售处置相应资产时,除将出售收入和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外,还要将前期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全部结转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23.取消营业费用科目。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改“营业费用”科目为“销售费用”科目,核算内容没有变化。

24.开办费核算方法改变。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开办费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现行制度规定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再于生产经营之日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

25.存货非货币易确认收入。对于以库存商品抵债、投资等非货币易,现行制度规定除“实物投资”、“对股东实物分配”两种情况在交易时确认收入外,其余情况按存货成本结转,不确认收入。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只要交易具有商业实质的,全部确认收入。改变后和税法规定一致了。

26.研发费用核算方法改变。根据新准则,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研究费用费用化。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设置“研发支出”科目,分“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明细,期末费用化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资本化支出在账面保留。

27.按费用性质法编制利润表补充资料。由于利润表是按费用功能划分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另外单独编制按费用性质法列示的当期成本费用支出明细,并和上期数对比。

一些仍然保留的现行重要会计处理方法

1.短期投资(已改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中,持有期间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冲减投资成本。

2.出售无形资产计入营业外收入。

3.收到的营业税、消费税及附加的返还,仍按原渠道冲回,只是按现行制度冲减的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而按新准则冲减“营业税金及附加”。

4.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相关规定,如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装修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等。

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范文2

一、创新教学手段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笔者近两年尝试采用“问题解决”教学,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本知识,提升其思考技能,发展其研究能力,加强其沟通技术,强化其合作的社会技能,促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水平(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并突出了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表达、倾听、个性、团队精神)在职校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索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协作、学会学习。

二、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践条件还不完善的今天,学生接受知识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课堂里。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握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制图这门课,题目类型千变万化,不可能将所有的题目一一给学生讲解,主要是教授学生解题的方法。这就要求选择的例题和习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即所谓的“精讲精练”。精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精确把握课堂环节,注重课堂上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讲课时,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集中时间,在集中时间讲解重要内容。精练,就是做到在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选择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有目的地练习;不仅照顾到各层次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便于学生在学习时的融会贯通。这样,一张一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超过这段时间,即为学生的分散时间。所以,教师要抓好一节课的45分钟时间,既讲清楚重点、难点,又让学生练习典型例题,进一步突出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教学改革实践

目前,许多《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材大都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图案填充等。编写教材时基于多种专业的适用性,往往是用户手册或操作手册的翻版,很难找到一本自始至终围绕《机械制图》的内容编写教材。

针对原有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如何去提高《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是《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遵循以“看图为主,绘图为辅,以绘促看,看图与绘图相结合”的原则,尤其强调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地阅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学生必须掌握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并强化组合体、标准件、装配体的教学训练。在讲授组合体的教学过程中把二维与三维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发展和建立空间想象的能力。

《计算机绘图》课程应更加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正确地引导和灵活地讲授的基础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的空间。可以引入“合作式”“任务式”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定绘图任务,如发现问题,则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并最终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这个过程看似把教师放在了一个辅助的位置,实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够更加因材、因人、因问题施教,在把握整个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并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引导。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的教学模式,才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思考能力,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绘图的功能和重要性,从而培养出更有实际操作能力、更有创造性和团队意识、更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溢价;折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34-03

一、精讲基本原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06)》(简称CAS22,下同)的精神,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金融资产的一个类别,主要用来核算债权性非衍生金融资产(如债券)。会计核算时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用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并通过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明细账户来核算。其中的利息调整其实就是指取得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中包含的债券费用、溢价、折价及期末调整利息收入时的摊销额。实际利率法是指资产负债表日采用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和利息收入的方法。此处的实际利率是指持有债券及处置期间所获现金流的现值等于当前“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的折现率。摊余成本实际上就是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总的投资额。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基本会计分录及会计账户来推导出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

(一)初始投资时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摇?摇②(反映债券的账面价值)

――利息调整?摇?摇③(倒挤,借方反映债券费用和溢价)

贷:银行存款?摇?摇①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③(倒挤,贷方反映债券折价)

(二)分期付息债券,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收入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摇?摇?摇②(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期限)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③(倒挤,借方反映摊销的债券折价)

贷:投资收益?摇?摇?摇①(反映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③(倒挤,贷方反映摊销的债券费用和溢价)

即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债券费用摊销额-溢价摊销额+折价摊销额。

(三)到期付息债券,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收入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②(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期限)

――利息调整③(倒挤,借方反映摊销的债券折价)

贷:投资收益①(反映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③(倒挤,贷方反映摊销的债券费用和溢价)

即投资收益=应计利息-债券费用摊销额-溢价摊销额+折价摊销额。

(四)提前收回部分本金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五)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根据1、2、4、5四笔会计分录推导出分期付息债券摊余成本计算公式一: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其中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指初始投资时会计分录1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与“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借贷相抵后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一应收利息”代表的是资产负债表日会计分录2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明细科目“利息调整”的账面价值,期末摊余成本代表的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本质上表示的是投资方当前债券投资的总额。

根据1、3、4、5四笔会计分录推导出到期付息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公式二: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已收回的本金-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其中期初摊余成本根据会计分录1中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确定,投资收益表示的是会计分录3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借贷相抵后的账面价值。

二、举例分析

为了详细阐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创新教学方法,下面结合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案例分析新准则CAS22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一)溢价购买案例1

A公司于2010年1月3日购买了B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发行的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10%,按年付息、到期还本债券10张,A公司共支付价款11000元(其中印花税、佣金等税、费合计为30元)。A公司管理层决定长期持有该债券,而且有能力持有至到期(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

(1)2010年1月3日初始投资时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摇?摇10000

――利息调整?摇?摇1000(包含了债券费用30元和溢价970元)

贷:银行存款?摇?摇11000

根据会计分录(1)可算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账面价值为11000元(成本10000+利息调整1000),即2010年期初摊余成本为11000元(实务中可借助T型账户来计算,下同)。

计算实际利率r,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当前账面价值”得出:

1000×(1+r)-1+1000×(1+r)-2+1000×(1+r)-3+10000×(1+r)-3=11000

通过测试,利用插值法计算出r=6.25%

(2)资产负债表日根据摊余成本计算公式一编制该投资利息收入计算表1

表1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利息收入计算表(溢价购买) 单位:元

注1:最后一年确保把整个债券费用和溢价摊销完,先算出摊销额355.47(即=1000-312.5-355.47),再倒挤出投资收益644.53(即=应收利息1000-355.47)。

2010年底确认利息收入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 1000

贷:投资收益 ?摇687.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12.5

综合会计分录(1)、(2)可算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1000-312.5=10687.5,也即2010年期末摊余成本为10687.5。

收回利息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应收利息 1000

(3)2011年底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 1000

贷:投资收益?摇 667.9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32.03

综合考虑会计分录(1)、(2)、(3)可算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0687.5-667.97=10355.47,即2011年期末摊余成本为10355.47。收回利息会计分录同上。

(4)2012年底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 1000

贷:投资收益 644.5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55.47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0355.47-355.47=10000,即经过对初始投资时计入账面价值的债券费用、溢价摊销处理完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只剩下面值10000元。

收回利息会计分录同上。

收回本金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

2012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为0。

(二)折价购买案例2

接案例1,假设A公司支付价款9000元,其他条件不变。

分析:(可借助账户来计算摊余成本,其原理同溢价购买案例1。)

(1)初始投资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000(包含借方债券费用30元和贷方折价1030元,相抵后反映为折价1000元)。

计算实际利率r,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账面价值”得出:

1000×(1+r)-1+1000×(1+r)-2+1000×(1+r)-3+10000×(1+r)-3=9000

通过测试,利用插值法计算出r=14.34%

(2)资产负债表日根据摊余成本计算公式一编制投资利息收入计算表2

表2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利息收入计算表(折价购买)单位:元

注2:倒挤金额,调整尾差。

2010年底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摇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摇290.6

贷:投资收益?摇1290.6

(其他相关会计分录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的创新教学方法主要以下几个优点:

1.借助会计分录和会计账户推导分期付息债券和到期付息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公式,并通过利息收入计算表的编制使新准则CAS22中所规范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过程非常直观,无论从理论还是实务操作上都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2.笔者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以及在校外进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教学方法讲授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学生容易接受并能举一反三,教学效果很好。

3.本文提出的创新教学方法也适用于应付债券、融资租赁等涉及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会计处理的教学,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电算化;网络化;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业务流程

当前,国内外大量的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表明,伴随世界范围内信息知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企业会计赖以依存的外部因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不仅对传统会计理论及方法带来了诸多挑战,而且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会计理论及实务。基于这场新的会计电算化及信息化变革,本文将着重剖析带给会计核算方法的新变化及企业等单位(机构)的应对策略。

一、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方法新变化

按照定义,会计核算方法即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完整、连续和较为系统的记录和计算过程,具体设置包括会计科目、财产清查、成本核算、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及财务报表编制等。伴随电算化的普及推广,会计核算理论与实务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电算化促进了会计核算深度;促进了会计核算广度;促进了会计核算灵活度;提高了会计核算时效,具体表现如下。

(一)零级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根据企业经营者的需要,对现有一级科目进行随机分类及概括,有别于传统核算模式下总账科目为级别最高科目的做法,形成若干更高层次的会计科目,可将其视为零级科目,从而零级核算模式更加有利于企业掌控全面的会计信息。主要的特点在于:随机进行各种零级核算,在一级科目基础上的分类处理,形成现场指定的概括性的零级科目;采用汇总核算和序时核算的方法;具体操作中受复式记账和会计恒等因素制约,从而呈现原理性核算特征。通常来说企业现有一级会计科目为总账科目,其主要分类口径见下表。

(二)实时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会计核算期内,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时核算。其特点有:实时核算,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新的财务会计信息;需要按照现有科目编码和核算单位组织进行核算,属于编码内的核算;采用汇总核算方法,这是与传统会计原理核算的最大差别;同零级核算模式,具有明显的原理性核算特征。采用实时核算模式产生的中央数据,即企业电算化会计的核心信息,也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关键依据之一,具体内容包括:1.从核算单位来说,其主要核算设置包括本位币价值量、实物量、非本位币、计划和指标、结转损益的本位币价值量、结转损益的实物量等。2.从科目级别来说,其主要核算设置为一级、二级、三级直至最底层的科目核算。3.从数据性质来说,其主要核算主要包括静态的余额核算和动态的发生额核算。

(三)分组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根据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现实需要,对现有各级会计明细科目进行随机重组核算,以便形成新的若干会计分组科目进行核算。这将打破传统核算模式对于各级明细科目的固定顺序,从而使得明细核算指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特点主要有:随机核算,即各个分组科目在信息化的编码年表中不存在,需要现场指定;采用逐笔序时的传统核算方法;受账账相符等因素的制约,呈现一定程度的原理性核算特征。具体内容包括:1.按现金流量分组,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3 个分组科目;2.按投资种类分组,包括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债权投资、基金投资和其他投资6 个分组科目。

(四)混合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对所有级别的明细科目进行重组,形成若干新的混合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其目的是打破企业原有的会计科目级别限制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混合核算指标。其特点主要包括:随机核算;不分编码级别,只需现场指定;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受账账相符所制约,呈现某些原理性核算特征。从本质上说,该模式就是零级核算和分组核算的具体结合。

(五)辅助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指的是通过对现有底层明细科目进行科学延伸,形成若干新的会计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其主要特点是:随机核算,形成现场指定的新辅助科目;采用逐笔序时与汇总核算相结合的方法;核算过程要受底层明细编码的制约。该模式的操作准则是一方面将纳入编码内核算的内容,要求无需进行重复辅助核算;另一方面将没有纳入编码内核算的内容,根据企业管理需要来决定是否纳入辅助核算。

二、若干会计核算方法新变革下的实际操作策略及思考

由上文的分析发现,电算化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高要求,也推动了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与突破。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合理选择记账凭证生成的智能化进行会计核算

随着电算化及信息化,记账凭证自动生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趋势。目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程序主要有四种,即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汇总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科目汇总表账务程序核算及多栏式日记账账务程序方法等。通过实践发现,传统的会计信息工作量巨大,因此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需求。所以,电算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应该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可以采用比较流行的ERP系统,通过具体设置定义非对应科目、月末自动结账以及各种核算模块自动生成的转账凭证的功能实现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

(二)逐步实现设置账户和会计科目的精细化发展

准确的说,会计科目即会计数据处理的核心要素。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目前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及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要求不断扩大和细化会计科目的结构与内容。目前,我国传统的会计科目设置已经出现了诸多操作漏洞,无法满足企业内控管理的实际需求,建议尽早采用国际上流行的SAP和Oracfe软件。比如,通过辅助核算项目的方式,任意定义项目代码的长度,或者依据各项经济业务类型确定辅助项目与科目体系的内在关系,从而增加操作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三)科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实现互动性及网络化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报表通常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但是因其缺少灵活性导致不能满足企业的个性需要。因此,在当前网络交互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辅助支撑下,要求在具体的会计核算软件中,实现企业对信息的定制。具体建议有:1.从两方面进行财务报表设计,具体包括会计报表格式设计及数据来源定义;2.要求在一定的会计期间,自动生成当期的会计报表结果,既能实现横向及纵向的汇总与对比,又能长期使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与创新。本文提出的记账凭证智能化、会计账目精细化及财务报表的互动性等内容,都将对我国企业实践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有所借鉴意义,但是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华.会计核算方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分析[J].中国外资,2013(03).

[2]杨友霞.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2).

[3]李晓红,高峻伟.电算化会计信息对电算会计核算方法及发展趋势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7(04).

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范文5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正确认识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确定优化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及会计核算创新的措施。从而全面完善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实施会计核算创新方法。从企业管理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对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简要分析发展医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和优化会计核算创新方法的途径,以期对大家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医药企业;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创新方法

引 言:传统的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成本核算不全面、计算机信息手段应用不充分、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成本价格管理死板、预算失控等问题,阻碍了医药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营规模。针对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医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优化医药企业会计核算的创新方法,全面提高医药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效率,为医药企业的经济活动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医药企业的经营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创新会计核算的方法,将现代计算机会计应用其中,促进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向信息化发展。

一、医药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中国医药企业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上,即只注重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很少将成本管理的范围转向涵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工业经济下的企业,其重复性扩大再生产和知识含量的低下,使得制造成本在产品中占较大比重,其他如研发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这些成本在成本核算和管理中不被重视。

就成本管理空间看,现在一般医药生产企业生产成本中直接生产成本比例不高,其中包括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以及燃料动力费用,生产过程中成本压缩的空间很小,而制造费用比例较大,一般在20%~40%,存在着很大的成本压缩空间。在医药企业的利润表中,产品营销费用的比重较大(事实上,制药企业营销费用在其销售额中的平均水平为45%),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不高并且这些费用大部分是固定费用,因而企业在营销费用上存在的可压缩空间较大。

二、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核算不全面

当前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普遍存在成本核算不全面的问题。医药企业的特点就是商品繁多、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而且还相对较为分散。成本核算任务繁重,但是成本核算细化不到位,计算不精确,会直接影响到总部对门店的管理。成本核算的全面化、系统化、高科技化是确保总部财务部门发挥其协调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计算机信息手段应用不充分

在医药企业成本管理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会计计算机管理方式的普及不全面,是阻碍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认识会计电算化方法,促进医药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向信息时代靠拢,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发展。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制约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关系到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效率的高低。但是,由于企业普遍缺乏对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培训和专业技能的规范,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会计核算的随意性,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计算方法,导致成本核算的信息不全面、不及时。

(四)成本预算失控

总部与门店的成本费用支出未实行预算管理,未作为经营指标将其列入预算控制,总部对各门店的成本费用支出考核失控,对超出范围或额度的成本费用难以实行逐层报批程序。另外,总部的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商品配送不到位,库存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使医药企业统一进货、降低商品采购费用、提高单品种毛利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医药企业成本价格管理机制不灵活

各门店商品折扣、削价的权限集中在总部,由总部发出调价通知单交连锁门店去执行。但通知单下发后,总部却无法组织人力对调价商品进行盘点,以监督各门店执行情况,而各门店通常又没掌握成本价格资料。这种成本管理办法使总部对调价商品数量难以控制,进而造成各门店成本价格核算失控。

三、医药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售价核算的弊端

许多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中依旧使用传统的售价核算方式,及“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虽然核算操作简单,但是售价核算的方式会给管理者造成视觉误区,而且容易出现错账、虚账、假账的不良行为,对医药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

医药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多,数量大,对药物批号及有效期的要求高,核算中的毛利不能按单品销售所产生的毛利之和计算,而是通过商品综合差价率结转成本得到。由于综合差价率是商品的进销差价同进货售价金额之比的加权平均数,受商品当期进货品种的影响很大,因此它不能如实反映进销差价率及毛利,只是一个近似数。而且,运用综合差价率公式计算商品毛利时必然产生较大误差,经营成果难以真实反映。

(三)会计核算方式滞后

当前许多医药企业的会计核算还沿用着传统的会计审核模式,没有普及信息化的计算机会计审核方法。滞后的会计核算方法,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不仅耗时长、不准确,还增加了工作负担,得不偿失。

(四)资金流、实物流、票据流难以同步核算

虽然企业多数设有配供中心,负责统一采购进货、统一验收入库、统一向网点调配送货。但在实际运作时,购进商品往往直接送到门店,有些商品更是由门店直接采购,有些商品是门店之间相互调拨,由门店代总部填制入库单和调拨单,而进货付款和会计核算由总部进行。由于物流和票据流转不同步,票据传递不及时,直接影响总部对库存商品总量的控制,影响到及时进行会计核算。门店自行采购的部分商品由总部结算,使总部对各门店的商品采购失去控制,这种货款不同步的现象必然使财务管理容易出现问题。

四、医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发展医药企业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创新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一般以总部统一管理和授权门店两种成本管理模式为主,创新医药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将统一管理和授权管理相结合。资金的流动统一由总部进行集中调动、筹集和分配,门店需要时,按照资金审批流程进行申请;同时门店将店面每日营业款进行结算,保留门店经营所需,其余的款项上缴总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资金的高效实用,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存货的进销存管理制度

医药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商品繁多、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而且还相对较为分散。完善医药企业存货的进销存管理制度,是通过管理科学化节约成本的重要形式。不合理的存货管理方式造成的浪费,是成本核算管理的缺陷。完善存货的进销存管理制度,注重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降低存货的损耗;合理规划商品有效期内的使用范围;做好财务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规范会计核算,重视成本预算管理

预算作为账目管理中重要的财务指标,重视成本预算的作用,要抛弃流于形式的成本预算方法。全面规范会计核算的流程,重视成本预算的管理,从控制成本预算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明确财务管理部门各个岗位的责任制度、量化考核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能保证医药企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计算机成本管理系统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成本核算管理中,促进医药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推广。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重视管理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显然,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医药企业经营规模的发展。建立计算机成本管理系统,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促进医药企业成本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 医药企业会计核算创新方法的主要途径

优化会计审核创新方法的主要途径分为“总部―店面”的会计核算方法、“总部―区域―店面”的会计核算方法、总部的会计审核处理方法、加盟店的会计审核处理方法四种会计核算模式。

(一)总部―店面”的会计核算方法

“总部―店面”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是以总部财务部门对所有的门店财务进行整合、审查、核对。门店主要以报账工作为主,并根据管理和经营的需求制定辅助账目。总部定期对门店的资产、损益和财务进行统一核算。

(二)“总部―区域―店面”的会计核算方法

“总部―区域―店面”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是区域财务部门直接管理门店的账目,并对总部报账。简单来说,就是区域总部定期核算门店的资产、损益和财务,总部定期核算区域总部的资产、损益和财务,从而确保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准确化。

(三)总部的会计审核处理方法和加盟店的会计审核处理方法

总部的会计审核处理方法和加盟店的会计审核处理方法重要是针对医药企业中非直营经营模式的会计核算方式。根据店面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会计审核模式,确保医药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化的正常运作,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进步。坚持会计审核的基本原则,保证会计审核的信息全面、客观。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药企业的发展规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创新会计核算的方法,将现代计算机会计应用其中,促进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向信息化发展是重要的优化措施之一。针对当前医药企业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全面实施优化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创新方法的措施,提高成本管理及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为医药企业在竞争和发展中提供坚实的后盾,确保医药企业又快又好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晓虹. 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4).

[2]陆新颖. 现代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策略分析[J]. 财经界. 2012(12).

[3]张雯. 医药企业销售模式中的会计及税务处理[J]. 财会通讯. 2006(1).

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范文6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帐户、 复式记帐、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和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等,以下我们称之为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的新方法,以下我们称之为电算会计方法。传统会计方法与电算会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提高,才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保证。把会计电算化说成是在计算机环境下传统会计方法的模拟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或结果,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电算会计方法只有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要以电算化环境下特有的方法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一、 明确会计主体与会计对象:"建立帐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样,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建立帐套",建立帐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

(一)帐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区别不同的帐套或据以命名并建 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

(二)帐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

(三)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

(四)启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

(五)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

(六)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帐套参数。建立帐套完成后,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在传统会计方法中当然也有帐套的概念,但只有在电算化系统中才需要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编制会计软件时,需要以特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实现。有了建立帐套这一方法,就可以在同一电算化系统中为多个会计主体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这给学习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开展记帐、划小核算单位并分别进行独立核算等带来了方便。

二、 站在电算化会计核算的起点:"初始设置"的电算会计方法

建立帐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一些日常核算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在系统中加以明确,同时使系统具有了合法的使用者;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帐户),在系统中建立起用于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帐户)体系(这部分内容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三是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原来已经存在于手工系统的数据转入到电算化系统中来,以开始以后的会计核算。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帐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帐套。启用帐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

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设置帐户"的传统会计方法的发展运用

"设置帐户"这一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系统中一般称之为"会计科目设置"。帐户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具体形式。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会计科目开设帐户的方法,分别对会计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开式。在大部分会计资料中(如凭证、帐簿、报表等),都要以会计科目做为直接对象来加以反映。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

电算化系统在运用这个传统会计方法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通,在结构上进行了突破,使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完整、更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形式上,以";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帐簿或帐页上的"帐户"。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主要以"表"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设置的帐户,还是输入的凭证。"会计科目表"中,对会计科目首先要分级编号并顺序排列;其次以每一会计科目的"属性"来表示该科目所适用的帐页格式或核算要求;还有,在会计核算软件中,总是由多个相当于"会计科目表"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核算体系,它们主要为:"会计科目主表"、"部门目录"、"单位往来目录"、"个人往来目录"、"项目目录"等,他们之间以从属或交叉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的"会计科目表"。

(二)从内容上,丰富了传统"设置帐户"的方法。系统内部处理数据时,以科目编码做为会计科目的唯一标识和所属关系的判定依据,使分级核算更加紧凑、严格、清晰;可以根据需要产生新的帐页格式或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表"各部分之间在使用时随时组合,既保证了科目设置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巧妙地解决了事先不可知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营业费用/通讯费"按部门分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时,到底哪些部门实际上真的会发生"通讯费"呢,在电算化核算系统中,只有真的发生时,该帐户才正式存在;电算化系统中"部门目录"、"往来目录"等,本身可以继续分类或分级,而且"部门目录"与"会计科目主表";之间是交叉关系,所有级次的会计科目都可以同时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即同时具有本期累计发生额、本年累计发生额、余额等概括性数据和含有业务事项(会计分录)的详细数据(明细帐)。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详细程度,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

四、业务处理的核心:"填制凭证"与"登记帐簿"

电算化会计之所以仍然只是会计,而不是另外一个新的学科,就在于它仍然是以形成"凭证"、"帐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为主要任务形式。"填制凭证"和"登记帐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方法仍然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就是这些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帐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自然也因其对象属性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填制凭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在系统中填制凭证,另一种是手工制好凭证后的输入凭证,两种情形都体现为会计软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输入功能。与传统会计方法相比,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填制凭证"及"登记帐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进行有效控制。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底层的明细科目;根据当前科目的属性确定是否具有某些项目,如往来单位、结算单据号码等;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确定的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编号可以自动连续;日期可以限制顺序等。

(二)键盘操作较之手工处理的"笔误"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因而";凭证填制"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

(三)填好的凭证同样需要"审核",电算化系统的审核可在程序中再次检验凭证的正确性。

(四)"登记帐簿"之前可以"汇总",而不是必须汇总;电算化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任意范围的凭证进行汇总,汇总速度较快且准确;计算机不会因疏漏出现总帐与明细帐登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当然在记帐之前则不必进行"试算平衡"。

(五)"登记帐簿"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这一简单的过程明确了"工作底稿"与正式会计档案之间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自动化处理的充分体现:“自动转帐的电算会计方法 ”

根据用户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转帐凭证的方法称为"自动转帐",它已经成为电算化会计系统非常成熟的方法之一。自动转帐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帐项数据中取数生成记帐凭证,如结转期间损益;另一种是要通过函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如计算并分配应付福利费。自动转帐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总帐系统(或称帐务处理系统)中定义并使用的自动转帐;另一个层次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定义和使用自动转帐,如工资系统中的工资费用分配、固定资产系统的折旧费用分配等。

"自动转帐"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六、会计信息的集中与概括:"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阶段性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标识性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更给这一传统工作任务赋予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