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

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范文1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制定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责任,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1)《医院财务制度》第四十四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2)分类。医院固定资产主要分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

二、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促进其保值增值

(一)提高认识,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开展业务工作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建立综合管理模式,上下连动,对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新旧程度、保养维修等方面做好详细的记录,防止资产的无故流失,同时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提高固定资产增值意识,强化考核指标

只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保值增值意识,才能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率,确保资产价值最大化,防止资产的流失。同时,要辅以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对使用科室的考核,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其次,科室作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必须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再次,由专人负责固定资产使用及维修保养。最后,定期检查,综合考核。将考核结果以科室排序,奖优罚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加强管理,强化考核,确保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促进收入,节约开支。

(三)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规范,完善账务处理程序,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基础工作,将固定资产的重要性视同资金,要定期核对并清查,努力做到“账实相符”。按照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真实准确地反映现存固定资产剩余的实际价值。

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建全,管理意识差。公立医院的资产一般都是由国家投入,由国家出资购买,属于国有资产,医院使用时很少考虑设备本身的成本和盈亏,使得医院的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意识差,造成只重视购入,淡化了对资产管理。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约束力度不够。由于意识淡薄,造成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型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辅助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对高值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却没有明确的责任制,报废的审批程序比较简单。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随意性较强,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认真执行,虽然国家现行的医院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记账等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但是,简化程序、方便记账的事情时有发生,导致帐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

(3)购置固定资产缺乏前瞻性考察,存在盲目购置。即使不符合配置要求,为了加强竞争力,各大医院也竞相购置大型医疗设备,造成相同设备多家医院重复购置,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巨额浪费,使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促使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医院大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提高诊疗水平。固定资产占医院全部资产比例较高,因此管好固定资产,也可减少资产的流失和资金的浪费。这就需要医院的领导及每一位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进行管理,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工作考核重要指标之一,以促使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各环节的管控。为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的目标,就必须遵循资产运行规律,从资产的投入、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进行严格管控。首先在采购环节应杜绝盲目性。应组成专家组,对资金投入和产出做出合理的的预测。其次,制定便于操作的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者,落实责任。由专人负责日常使用维护,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然后要明确固定资产处置原则,层层审批,杜绝浪费。

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范文2

【关键词】 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此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和其它固定资产五大类。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改革的推进,国家卫生部门和医疗单位为了能够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医院医疗、科研以及教学等其他的工作的快速发展,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医疗设施的配置和医疗机构的建设,从而使医院的规模和医疗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当前,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形成,资产归属于国有资产,它既可给医院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又能引起投资风险。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组织管理上,制度建设滞后和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如忽略区域卫生规划、盲目购置大型设备和新建大楼等。一般来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重复建设,浪费大量资源。此外,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落后也是一大问题,各大医院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由总务部门、器械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管理固定资产的模式,缺乏严密的内部控制和科学的管理,极易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缺少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这样的职能机构独立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2、购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无序竞争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各种利益驱动下,各家医院都在努力地扩大投资,互相攀比、盲目购(添)置固定资产,医院之间的“硬件战”愈演愈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宏观调控者和监管者既没“把好关”也没“看好门”,医疗设备的盲目采购,重复投资。由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不足,医院药品盈利减少,医院收支不平衡导致医院以仪器检查收入来弥补支出。医院购买新设备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购买来以后闲置不用,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给医院带来了投资风险。

3、固定资产的入库和出库手续不健全

医院应该有一套健全的固定资产的入库和出库手续,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防止固定资产在入库或者出库中出现漏洞。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部门往往没有将资产的品名、规格、型号等内容完整的入库,出库时也没有根据领用科、存放地点、保管人等基本的信息,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遗失或者随意的被个人占有。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是医疗设备的主要使用者,且各部门都使用着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均负有管理固定资产的职责,但在实际上各部门的管理不一定到位。

4、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不明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绝大部分医院实行多头管理,财务科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科管房屋、家具用具;设备科管医疗设备。账账、账物之间互不衔接,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情况时有发生,对离职调动人员所占用的公有财物应当如何办理移交手续,如何转移使用、折价或转让等工作缺乏专人监督管理,缺乏行这有效的管理制度。主任或护士长更换时,“物随人走”或者报废移交,新上任者再重新操办的情况可能时有发生。各部门没有明细账或明细账不健全,没有专人负责管理此项工作,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只是派人兼管,各个领用科室无责任人管理资产,没有收发、维修、报废记录。固定资产也不定期清查,造成了账卡、账账、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善引发的后果

1、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度

医院的财务状况需要固定资产的信息反映,如果固定资产管理不善,使财务部门的管理者不能顺利的核算财务信息,影响到医院的财务状况。另外,固定资产管理不善而引起的财务信息不实,还会影响医院的管理模式、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调整划转和利益等工作。

2、使医院不能很好地进行指标评估

医院的业绩和效益是医院绩效的主要内容,固定资产的核实是医院进行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医疗质量等经济效益指标的评定的主要依据,如果固定资产管理不好,就不能保证医院的效益评估的准确性。因此,公正、客观的医院绩效评估离不开一个严格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

3、严重影响医院成本的核算

开展该医疗服务项目的投资是医疗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固定资产又是开展医疗项目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影响着医院的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不准,就不能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

四、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强化组织管理

在医院固定资产购置管理环节,医院应该成立购置管理专业委员会,负责固定资产购置工作;规范购置程序,明确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确保购置管理规范有序;明确论证内容,充分论证,避免盲目购置;规范招标采购工作,降低成本,确保质量。树立正确的理财思想,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对具有多种用途、混合使用的房屋等固定资产,其应提的折旧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有关科目。医院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根据医院的生产经营规模正确测定固定资产需要量,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严格保证购入的设备的质量。资产管理的重要部门是采购部门,在进行采购时,不仅要保证购入的设备自身的质量,还要保证购进设备的使用质量,使物有所值,物有所用,而坚决杜绝任何设备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购进的设备并没有真正的投入使用。

2、完善验收和领用管理制度

购进的各种物资设备必须严格按照验收手续、程序进行,严格把关。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一般验收程序为:外包装检查、开箱验收、数量验收、质量验收。验收工作必须及时,尤其是进口设备,必须掌握合同验收与索赔期限,以免因验收不及时造成损失。验收合格的物资设备应由经手人办理入库手续。入库单一式三联,分别交会计作记账凭证、交库房保管人员作入账凭证、交采购部门存查。到库房领取各种物资一律凭物资设备科签发的“领物单”。无“领物单”一律不受理。物资设备出库发放的同时,应办理仪器设备编号,填写仪器设备管理卡等手续。

3、加强责任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度到人。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财务负责人等组成。管理中心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第二级是职能管理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应指派责任心强的负责人,要分科室、分部门的设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报废毁损情况,并建立卡片,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领用、维修、报废等情况,职能科室定期与领用科室核对,达到账卡、账实相符。第三级是固定资产领用部门,应设专人保存固定资产卡片,资产的领用、维修等事项由专人签字负责,根据财政部、卫生部2010年版《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

4、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

医院将对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考核工作常规化,并将其纳入到医院职工绩效考核体系。医院不仅要将传统的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如资产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纳入考核体系,而且,要将固定资产完好率、不合理固定资产占用率、社会贡献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这类新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用来反映医院固定资产是否存在潜在损失和有账无物等情况,用以评价医院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

5、强化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效益审计

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是指固定资产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可促使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的可行性研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来衡量医院的设备投资活动,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购置)决策的审计,围绕项目可行性研究来进行,包括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两个方面;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来考核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对医院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对固定资产安装运行后效益的审查,主要考核新增固定资产效率、投资效果参数等关键指标;三是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项目效益的审查,目前,医院大型设备已进入更新换代期,医院为达到既要提高运行能力,又要减少资金投入目的,经常通过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改造成来实现。应注意综合比较改造后增量部分效果、改造后的整体效果、未改造时的效果,正确评价改造项目的投资效益。

五、总结

当前各大医院都存在着医院财务报表不能够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真实规模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医院自身经营管理工作,而且也影响了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因此,各大医院应该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固定资产评估和管理工作,加强成本核算和内部控制,为医院的经营发展奠定基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了能够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使医院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利益,以促进医院能够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国权:新编医院财务会计审计制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吴红伟、邓军、李青: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2(3).

[3] 李冬梅:探讨内部控制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经界,2013(9).

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范文3

关键词:体育科研;固定资产;管理

随着“科教兴体”战略的提出和发展,为推动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国家财政不断加大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对固定资产的投入特别是对先进的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及全民健身指导站等高价值高效率的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大大增加,体育科研单位各类固定资产总值逐步不断的累积。随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提出,为推动以高等院校、体育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的竞技体育专项研究平台、群众体育科学健身指导平台、体育产业科研服务平台的建设,各级财政及体彩公益金对科技条件专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体育科研单位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体育产业等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比重的不断提高,价值的不断增加,强化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并有效利用,对于推动体育科研事业单位持续发展,保持并提高体育科研竞争能力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1.1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上级财政部门下拨的机构运行及科研经费、体育彩票公益金及国家体育总局、科技主管单位下拨的课题经费。部分体育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资金购置来源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的技术服务及课题研发资金。1.2固定资产构成复杂,价值高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设备种类较多,除科研实验仪器外还包含康复治疗仪器、运动训练仪器等,且价值较高,导致固定资产在单位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

1.3固定资产专业化、精细化程度较高且后续支出较大

体育科研工作的精细化程度高,不同的研究需求决定了各类科研仪器的专用性、精细化。且为保证专用仪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专业的保养、维护、检修,会产生大量后续费用。

1.4固定资产在体育科研及康复医疗领域具有共享性、互通性

许多设备在体育科研领域及康复治疗领域可共享使用。我国是体育大国,推动体育科技工作发展进步已成为国家与地方的共识,且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也愈发引起重视,公共财政大力推动保障体育科研重点实验室、全民健身指导站及运动康复医院的建立及发展,积累了大量体育科研仪器及康复治疗设备资源。

2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固定资产会计账面价值与资产实际价值不符

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之前,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计提折旧。颁布之后在会计实务实际操作层面上,部分体育科研单位仍按原会计制度执行,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账面资产虚增。部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且早已报废闲置又不及时处置,导致账面价值与资产净值差距与日俱增。这种核算方法既不能区分日常管理责任,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实际的价值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总体资产情况。

2.2轻管理、重购置

固定资产作为重要的科研保障,在科研项目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科研事业单位本身性质决定,体育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一般是通过课题项目团队开展的,每个课题项目均有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由于业务部门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轻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其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出多少效益则更缺少合理的考核手段,导致资产盲目购置,且体育科研仪器设备由于针对性和精密度较高,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部分设备随着科研任务结束而成为摆设品,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率低,又忽视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部分闲置和毁损。

2.3管理手段落后

在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上始终延续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少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系统性、时效性、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固定资产采购登记管理仅采用纸质卡片形式及固定资产登记系统,无法明确到某一资产,或者把很多资产都记在一人名下,由于人员变动未及时进行资产异动,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且容易由于卡片遗失或同一品牌同一型号资产混淆造成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增加监管难度。

2.4缺少积极的资产管理意识

由于体育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员工的工作绩效脱钩,加之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的事,甚至不配合财务部门的资产盘查工作,导致固定资产定期(通常为1年)盘点工作滞后或间断,使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被及时发现,从而导致问题处理滞后严重。财务部门与资产实际使用管理部门沟通脱节,部门资产外借、内部异动未告知财务部门的情况时有发生。单位领导注重科研项目及行政事务忽略或无暇顾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5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忽视了资产的过程监管,部分固定资产流失损毁,未确立明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责任划分制度,造成权责不清,无法追责。

3加强体育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作为体育科研单位的重要资源,必然要求财务部门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不仅与国际通用的惯例接轨,而且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有助于加强单位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

3.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体育科研单位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自身特点和实际建立细化、可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行为,形成有效的内控监管机制。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贯穿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全过程,包括购置预算、验收登记、保管维护、定期清查、政府采购管理、档案移交和交接手续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并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完善。尤其需要加强对清查盘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至少每年都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查,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实有价值及使用情况,确保账实相符,摸清“家底”,对于盘点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责任,及时处理。固定资产保管人离任或转岗时,需要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以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另外要对资产结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

3.3制定固定资产总体规划,完善购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固定资产情况,制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的年度总体规划和资产采购预算。资产使用部门申请采购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作好购置计划论证。财务部门在将资产申购预算纳入年度预算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结合资产购置总体规划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提出修正意见,提高预算分配的公平性。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存量资产状况进行查验、分析,对其价值利用率、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反映共享和调剂的可能性,并从单位发展战略和科研实际需求等方面确定其购置的必要性。对于大型仪器的购置,建立专家评审论证制度,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确需购置的资产,召集本单位领导和相关专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另外,采购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降低采购风险。

3.4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机制

作为体育科研单位的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高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与维护的自觉性。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应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单位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使用的考核机制纳入科室年度考核体系,对科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共享情况、维修次数、资产完整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引入绩效评价分析机制,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将绩效考评结果与部门采购、奖惩相挂钩,从而督促单位领导和全体员工主动重视并参与资产管理。

3.5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就必须要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对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一是引进固定资产条码系统对新购置和现有的资产进行统一编码并打印粘贴条码,及时实行电子条码和实物卡片同步,实时实地监控资产实物。二是及时更新及完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系统,建立针对资产的保管、经手、使用、维护的固定资产数据库,形成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修、异动、报废、处置一体化全程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进程,打破各科室的“信息孤岛”,打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壁垒,打通固定资产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建立统一台账、统一数据中心,使单位各个层次固定资产管理实现数据联网共享、信息流与实物流同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四是搭建科技条件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在主席“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等措施解决目前存在的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先进理念指导下,构建多层次、结构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规范的共享平台,各用户之间不但可以互相学习及交流,并且可以互通有无,盘活资产,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结语

固定资产是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我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构建适应单位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以体制创新、制度保障、技术革新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资金与资产并重的管理思想,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合理配置资源,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对于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剑虹 单位: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苟新东.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7):35-36.

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范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快速建立,我国企业在面临巨大的外部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又需解决内部管理制度落后问题,特别是需要对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保证企业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通过避免重复采购、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加强报废资产审批等方式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企业固定资产为企业带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有别于其他管理的特殊性。

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

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供企业生产、经营、办公使用,单位价值、使用年限达到一定标准的资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其区别于其他管理内容的特殊性:一是购置与保管环节专业技术性强。由于固定资产金额巨大,在购置审批前需对市场行情、价格等作出详细的可行性调查,避免发生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使用部门员工需按照说明书,掌握资产的使用技能,还需保证对资产进行精心的日常保养与维护,避免资产受到自然、人为的损害,提高资产使用年限;二是会计核算易出现与实物脱节。由于企业固定的使用遍及整个企业所有部门,再者,由于各部门在购置、报废过程中与财务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往往出现财务会计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情况,易导致账存实亡,增加了个人侵吞资产的风险;三是资产管理工作范围广泛。由于企业固定资产使用范围遍及企业所有部门,企业若要从整体上加强对其的管理水平,必须得到所有使用部门的配合,增加了资产管理或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量。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总体看来一些企业较为注重的是固定资产在购置时的前期管理,如对购买固定资产厂家的选择、价位的比较、项目考核都能制定出严谨的计划。然而一旦购置回来,余下的环节的管理就很少像前期环节那样重视,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关键资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出效率比较低。

2.账实不相符、责任不明。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一旦有固定资产出现报废、丢失的情况,企业在一些情况下并没有办理报废手续及账务处理,导致了固定资产长期挂账;(2)对于一些新增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入账处理,从而导致有物无账的情形;(3)对于一些从外单位借用的固定资产缺乏相关手续的办理,也无账务处理;(4)对相关规定的执行不到位,少提甚至不提折旧,使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虚增,造成账实不符的状况。

3.管理制度不规范,缺少可执行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未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制定符合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固定资产在采购申请上出现重复采购、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人为损坏、随意报废固定资产等现象;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固定资产制度,但各部门、员工由于制度约束力不够、领导不重视、责任心差等原因,未能将制度落实到位,使固定资产制度形同虚设,给企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加强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若干措施

1.提高企业领导重视程度,调动企业各部门、员工积极性。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涉及到办公楼、车间机器、运输等资产,故企业若想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得到企业所有部门及员工的配合。首先,企业领导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责令企业除财务部门外其他部门及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配合,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从人、财、物方面给予财务或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支持,为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其次,通过考核评比等手段,对在资产管理中表现优秀的部门及员工给予一定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2.树立企业员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员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内容的宣传,使员工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积极配合资产管理及财务部门的工作,从自身做起,将企业资产与个人资产一样对待,在整个企业营造出保护固定资产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考评机制,对企业领导及员工,在年底考核中,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作为考核指标,以促使企业领导、员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以提高整个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企业对生产管理各环节制度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使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化,同进有助于财务管理漏洞的产生。

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范文5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35-01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在企业的资产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发展扩大经营的物质基础。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使用周期长以及占总资产的比重大等是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提高资本利用率,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固定资产核算特点

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在一定的财务时期内进行,它是一个财务处理过程,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值、记录。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一般在2000元以上,它有多种增减变化方式,变化次数繁多。账务在进行处理时,涉及到的科目十分繁杂,给核算带来很大麻烦。固定资产用折旧这种核算方式来反映其价值转移。影响折旧的因素有:计提折旧基数、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旦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此外,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能抵扣。

(二)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复杂的组织工作。其中,财务部门、基建部门、设备管理和设备使用部门都需要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管理。此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精通的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绝对不能失控,因为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的危害性极强。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于形式化、简单化、程式化,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理有很强的随意性,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常常出现脱节现象。从而导致财务部门、物资管理和使用部门之间制约关系混乱,工作衔接不清楚。还有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台帐不健全,固定资产资金和使用情况不清楚。一些基层单位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可行性强的考核指标,因而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效益分配挂钩,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企业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的舞弊行为,惩罚力度不够。

(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日常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在会计流程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级管理、流动账、资产台账不健全,内容不齐全。造成在月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中出现财务和实物不相符的情况时常发生,经营成果不实。

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没有完善的盘点制度,没有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盘点。同时,一些企业也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固定资产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保养维修,从而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健全资产保全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专管人员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三)严格固定资产账实核算

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要制定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财务进行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账目要定期更新,账目的内容要做到齐全和准确,要全面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部门要定期与本级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进行财务核对,做到财务与实物相符。要及时而且全面的掌握固定资产的资产原值、使用年限、已折旧年限、资产净值以及累计折旧等资产价值情况。还要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它的在用状况进行全面追踪,及时了解资产价值、实物状况。

1.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加强维护与保养。企业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掌握资产使用状态,防止由于企业财务上的失误而导致的固定资产的损失。为此,企业应选择企业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建立相关的盘点机构,让他们制定固定资产盘点表,由相关人员签字并存档,以便掌握资产使用状态。

为此,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设置专门的场所开展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还要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固定资产实施不同的维修和保养。还要做好保养维修记录,定期开展保养维修工作。

2.建立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针对企业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大、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特点,以及企业对固定资产实行全局化管理的需要,应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将传统的固定资产纸质信息转变成电子信息,建立全局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这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就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变动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固定资产的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盈利额和管理效率。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进行合理预测。通过建章立制改进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引进高科技手段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钟裕镇.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78-80.

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的迅速发展,高校的固定资产作为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完成教学科研、行政和后勤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对资产的运作和管理水平提供一个量化的、可操作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价教育资源的使用状况和收益状况,为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以实现教育准公共产品按效益模式进行运作,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或满意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和研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如何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保证高校固定资产完好、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现状

1、固定资产的认定。高校的固定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者使用的。在法律上认为是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高校固定资产按性质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事业财务规则》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宗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当前,固定资产的合理购置、存量盘活和使用效益的考核也纳入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范畴。

2、高校固定资产的特殊性。高校的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寿命期内不计提折旧进行价值补偿,其价值随设备的存在而存在,伴随设备的报废而消失。但高校固定资产多次反复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在使用寿命期内。其服务潜力随着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衰竭或消失,却不核算成本。

3、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没有具体边界划分。高校属行政事业单位,从性质上讲,高校是从事社会管理活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它是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等专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属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有别,但在具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情况较为复杂。实际上也有一部分经营性活动,甚至以非营利组织之名,行营利之实。因而目前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经营性与非经营性之间的具体边界划分不够清晰。

二、高校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固定资产使用长期不计成本,不提取折旧费,无偿使用,多占多用,占而不用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

1、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以账、物相符的行政管理方式为主。部门行政管理方式的几十年一贯制。很多学校对购置设备经费的预算安排是比较重视的,而对已形成的实物性固定资产如何做到集中管理,余缺调剂、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等问题则考虑得不多,造成各部门、各学科重复购置,不讲使用效率,不讲投入和产出,低效使用。校内各部门将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混为一谈,把分配到的资产占为己有,对资产只是实物的绝对占有和储存。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除少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系(科)共用外,绝大部分设备都属学校各部门所有,有些系(科)为了自己使用方便而不愿共用,使购置固定资产只从本单位使用方便考虑,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分析研究,使用效率不高;使用部门一般都不考虑经济责任问题;有的部门对用预算外资金或专项资金购买的资产不登记人账,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2、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固定资产的添置不容置疑,特别是随着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都十分重投入,每年都投入大量经费购置设备。然后在设备购入后,使用效率如何,仪器操作中是否违规,日常维修保养怎样,却没有统一的管理考核机制。很多资产管理员缺乏责任心。仪器出现小毛病不维修或者维护不当,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的设备低用高配,有的设备自购买后就柬之高阁,使用部门几年未打开包装,从不使用,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

三、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无偿使用固定资产。形成“谁购置谁拥有,谁使用谁保管”的现状。这种多样化形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评价考核,有利于科学、全面地评价资产管理效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绩效评价,就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着重于定量考核,考核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是否充分利用,有无闲置、不用的,可在单位院、所内部调剂的固定资产,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从量化指标上规范管理从而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高校领导可通过评价结果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调整管理方式,以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固定资产一定时期的投入、使用、安全完整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和解释。为达到此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遵循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操作简便、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符合的基本原则,要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资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采用“客观公正、操作简便”原则,从体制上规范、从管理过程中控制,评价指标的选择既要有定量指标,也要包括定性指标,两者结合共同分析,才能对固定资产作出全面的评价,并以定量评价指标为主。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本着定义明确,概念清晰,易于理解的原则设计,具有可操作性,操作简便的原则。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使用的数据可以从现有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中采集到。

五、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定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主要针对高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考核,考核各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从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方面对使用单位作出评价,主要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评价:

1、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考核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是否熟悉。

2、固定资产投入的依据。考核资产采购程序是否正规,投入的规模是否合理,投入的方向是否符合科研课题需要。

3、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考核购置、上级调拨或接受捐赠资产是否登记入账,账实是否相等,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

4、资产处置。考核是否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固定资产报废、出让是否 报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5、维修保养。考核资产使用部门是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尤其是大型的科研仪器设备。能否及时消除隐患,降低固定资产的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6、固定资产奖惩措施。考核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考核奖惩措施执行落实情况以及对固定资产责任损失的处理制度是否健全。

(二)定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1、固定资产率:它是结构相对指标,即固定资产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该指标一般在0—1之间,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大,它是描述固定资产总体特征的重要指标。是分析固定资产在单位各部门分布情况的基础数据。其公式如下: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2、各部门固定资产率:它是结构相对指标。高校固定资产可以按用途分为:科研究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后勤服务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因此,要计算各部门固定资产在单位的占有率,可以了解各部门用固定资产占单位固定资产总额及单位固定资产的分布情况,固定资产结构是否以科学研究事业为主,从而反映了固定资产配置是否合理,做到有侧重、精细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公式如下:(1)科研究部门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科学研究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2)行政管理部门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3)后勤服务部门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后勤服务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

3、可用固定资产率:该指标是结构相对指标。是指具有完整的已投入使用或随时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固定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大,说明可用的固定资产多,其公式为:可用固定资产率=已投入使用或随时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

4、固定资产年更新率:该指标反映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是指新增固定资产总额占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能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固定资产的年更新率高,说明单位的硬件条件有较好改善。其公式为:(1)固定资产更新率=本年新增固定资产,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或=(年末固定资产额一年初固定资产额)/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2)科研用固定资产更新率=本年新增科研用固定资产,上一年科研用固定资产总额。

5、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该指标主要从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和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率来考核,是考核科研仪器设备在用情况的指标,指标值越大,说明闲置固定资产越少,该指标要求记录设备的实际使用工时(天)数。(1)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本年内实际使用工时(天)数,核定年度使用工时(天)数。(2)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指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该指标反映单项设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使用的工时数与该设备核定的年度使用工时(天)数之比,公式为: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本年内实际使用工时(天数,核定的该设备年度使用工时(天)数。

6、固定资产共享率:该指标反映高校管理之间和院、所内部课题组之间共享固定资产的指标,只有资源共享,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公式为:固定资产共享率已调配共享的固定资产数额,可共享固定资产的数额;该指标要在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评价,需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通过以上考核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发挥效率的指标,可以反映闲置或不用固定资产的规模,以便及时调出,统一调剂余缺,调配给需要的所、室、课题组使用,做到物尽其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六、加强制度建设,为绩效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高校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涉及资产认定、登记、使用、处置、核算、统计、评估等诸多环节,各环节都需要明确的法律制度规定。而现行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较为陈旧。因此,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快《固定资产法》的立法步伐,加强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法律制度执行的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对绩效管理的主体、管理权限、绩效考核方式等关键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健全和完善认定、登记、使用、处置、核算、统计、评估等行政法规体系,为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提供具体操作规程。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彻底打破部门封锁,作为高等学校,首先,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在头脑中形成市场经济意识;其次,要彻底改革旧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市场经济管理方式,以促进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在观念转变和体制改革后,最根本、最紧迫的是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

3、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强化职能监管体系,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全面负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的购置、配备、使用、维护、报废的具体实施细则等);制定自负盈亏经济实体,有偿使用固定资产的制度等等。财务部门要强化一级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侧重于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总量控制;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行政办公设备、房地产、家具;图书馆负责管理图书资料;各职能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资产数据库档案,对固定资产进行二级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实施三级管理,做到账物相符,管与用清楚,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使用。

4、进一步落实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购入增资、领用出库、报损报废、调拨转让等制度,财产定期清查制度,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等等。凡是大型贵重设备的购置,大额款项(5万元以上)采购,必须坚持严格的论证决策制度和法人审批制度。特别是引进贷款资金购置设备尤其要多方求证、反复论证,要有健全的设备采购论证制度来约束,确保购入的资产是学校教学科研所必需的,并且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和经济价值,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为降低大型设备的采购成本,学校必须制定项目采购申报审批制度,政府招标采购制度,同时,为确保固定资产的有序购建,学校还应编制设备采购近期规划(1~3年)和中远期规划(5~10年),做到资金有预算、筹资有计划,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资产管理的全过程,高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提高办学效益,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厉行节约,正确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在资金投入上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具体管理上要运用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相结合的办法,合理配置,有偿使用,通过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使高校的资产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道国,邵渊韬,范作冰.雷达图分析法在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新西部(下半月),2009(1)

2.孙玉祥.基于WEB的枣庄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中央财经大学会共管理研究中心

3.温柬成.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4.万良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学术理论与探索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