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1

 

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首先是因为教育对象是一些不同于正常孩子的特殊群体,多存在听力、视力、智力落后、言语、情绪和行为等障碍。其次是教育方法的特殊,除了使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外,更多的是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他们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对学生的关爱、耐心和心理调适也有特殊作用,会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体会到爱,更好地融入正常生活,收获更多的信心和快乐。

 

1 特殊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1特殊教育的现状。特殊教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特殊教育的课堂上,网络应用少,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有限,再加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老师有时又不能物尽其用,导致学生很难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创设情境,情境式教学应用不足,由于特殊教育针对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现有的特殊教育数学课堂上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师讲授的方式单调,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足,没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1.2特殊教育数学面临的问题。特殊教育教学理论不够丰富,相比大众教育,特殊教育由于针对的学生数量少,学生的情况复杂,更多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化,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授课形式,因此针对特殊教育的教育学理论远远不如针对大众教育的教学理论研究程度深,教学手段和课堂设计丰富。难以实现对学生的一对一针对性教学,有一些学生由于先天性缺陷,对教师同样的授课形式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的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理解程度低,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或者对课程本身有很深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引导式教学。

 

2 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要点

 

2.1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基础。面对着一个个异于正常孩子的特殊孩子,教师要给他们更加特殊的关爱。一把糖果、一个拥抱能让他们更喜欢你,整理衣物鞋帽、扶他们走下楼梯能让他们更相信你,有了喜欢和信任,才能使他们在学习时更好地配合教学。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孩子,陪他们游戏,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神清澈,他们的笑容灿烂,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兴趣。关爱对他们来说是生存的希望,更是成才的阶梯。

 

2.2耐心是特殊教育的关键。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特殊孩子在理解、记忆、操作、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远不及正常孩子,这也是制约孩子发展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一个音节、一个数字、一个笔画、一个动作都需要上百次的重复讲解、演示。在教学中,还要辅助图片、模型、手势等形形的手段,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注意,加深他们的记忆。有时还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单独辅导。耐心的背后是枯燥和艰辛,也正是因为耐心,才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收获了知识,体验了快乐。

 

2.3心理调适是特殊教育的辅助。对于特殊孩子甚至家长来说,心理上的调适尤为重要。它是教育能否持续能否取得成效的支撑力量。由于自身情况的特殊,面对歧视、嘲讽、讥笑等等情况,很多孩子选择了逃避躲藏,即使是在群体中,他们也会因为自尊和恐惧,而采取哭闹、摔打物品、沉默等方式保护自己,宣泄情绪。所以帮助他们调适心理非常重要,带他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和健全孩子交流、游戏;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家长;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等等,这些方法会逐渐帮他们树立自信,走出心灵阴影。也只有这样,才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3.1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学生特殊的生理因素决定了他们学习的途径。对于特教的学生来说,视觉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他们主要通过视觉接受信息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的这个实际出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聋哑生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或者多媒体等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这些直观形象的画面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教师再进行语言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聋哑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2用表扬、鼓励等激发特殊学生的愉悦情感。维果茨基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是大家最熟悉的概念之一。最近发展区是指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所存在的一个区域,孩子在发展区内的发展就是帮助行为变为独立行为的过程。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师生共同建构的基础上,言语引导鼓励学生参加活动,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氛围。我们常运用表扬、鼓励对学生的行为或言论的肯定评价,它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产生愉悦的情感,调动特殊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别的、口头的、书面的,如点头、微笑、夸奖、贴红花、五角星、插小红旗、奖励玩具等,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如果老师不置可否,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而当老师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他时,会使孩子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

 

3.3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对于特殊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而言,合理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的教学手段的选择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形状认识”内容的讲授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三角板、黑板、篮球等不容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使得对这些物体形状进行有效的感知,从而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掌握。

 

4 结束语

 

总之,特殊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到聋哑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课堂更为活跃,让学生更为积极。让阳光射入聋生的心灵,告别自卑,迎接灿烂的人生!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2

在目前的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虽然在众多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对学生特殊状况的认识不够

国内大多特殊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的理解不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不深刻。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处于表面层次,很多教材体系根本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板书教学的阶段。与此同时,特殊学校学生本身都存在一定的生理、智力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甚至给学生造成思维混乱的现象。

1.2教学目标分析不够

目前,国内特殊学校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对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等方面的理解问题较多,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还处于将目标同内容分离的方面,不了解课程内在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联系。从课堂实际来说,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取各种方法来改变教学方式,但是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学习模式居多,知识技能单向传输现象普遍。

2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要点

特殊教育本身是针对儿童群体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都明显低于正常学生的一种爱心教育。在小学教学中,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群体实际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自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习质量。这不仅是当今社会对特殊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树立自信、消除自卑

儿童的自尊心就如同一棵含羞草,一触即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慎之又慎,要不断采取各种方法来树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这些学生原有的自卑、怯场、懦弱的心理。在具体的教学中,虽然这些学生在智力或者心理上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但是他们的自尊心仍然非常的强烈,如果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冷眼看待,那么必然会损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手段来树立学生自尊心,具体方法如下。

2.1.1真心与学生沟通,让这些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从根本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就特殊教育中的学生而言,有的从小跟随父母,且受到的教育比较好,因此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怯场、懦弱的现象还不太明显;但是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都存在家庭教育欠缺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积极的挖掘和探索学生的差异情况,有针对、有计划的开展教学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困难与挫折中赵晖自信和自尊。

2.1.2真心对待学生。由于特殊教育中的学生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和正常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这些学生从小可能受到外界的欺凌、冷眼,使得学生意志相对薄弱,顺利的时候常常表现出忘乎所以,而失意的时候又表现出灰心丧气的现象。这种情绪上的波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和学习。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待人真心,从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和学生沟通。经过大量实践表明,谁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谁能在这些特殊儿童的群体中栽下自尊与自信的种子,谁就能在教学中取得主动。从而,使他们由脆弱变得坚强,由自卑变得自信,由消极变得积极。

2.2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中,只能举一,不能反三、只会操作,不能明理、只会模仿,不会创新,因而,改进教法和指导学法显得十分重要。

2.2.1指导预习。课前预习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操作层面上,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让学生逐步适应,形成预习的习惯。起始阶段,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并作必要的提示和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之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在看书学习中明确预习要点,掌握预习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集中时间,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2.2.2指导听课。听课不仅是一种视听感受,更是一种思维的律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凸现的是师生间的授受关系,新课程标准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活跃思维,拓展思路。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造条件,

2.2.3指导作业。过去老师过多地强调独立完成作业,而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相互交流。其实,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必要时互动合作,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或先看书后作业,或先自主探究后合作交流,或先说思路后列算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3心理诱导,启迪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心理诱导的方法,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尤其针对#特殊教育$的特点,心理诱导更是一剂灵丹妙药。它可以使学生由迷茫变得清醒,由犹豫变得坚定,由呆滞变得聪明。教师在读题的时候,要通过重音突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从而使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去审清题意。还可指导学生自己读题,并将这些关键词语用笔圈点起来,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2.4应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于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视听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用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球形体,以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时而组合成小狗,时而组合成小山羊,还发出各种声响。从而,使学生感到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3总结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3

 

悉心指导,关注特殊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敏感和脆弱。找寻适合的方法诲人不倦,照顾他们天生的自卑感和孤独。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特殊人群的需要,帮助特殊学生学习知识、收获技能,增强特殊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特殊学生的意义不可替代。通过加强与特殊学生的交流,明确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措施。针对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研究,引起学校和老师对特殊学生教育的重视。

 

一、特殊学生相关的认知能力的研究

 

(一)特殊学生心理发展和行动能力研究

 

特殊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容小觑,大多数特殊儿童内心都比较封闭,严重的会出现自闭情况。所以特殊教育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小学语文老师不止是对学科进行教学,更应该发挥出语文的沟通能力。通过与特殊学生谈心,明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学者表明,特殊学生的行动能力与正常学生行动能力相差不大[1],所以学校要不断提高特殊学生行动能力,激发特殊学生的思维,通过让学生自主行动,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特殊学生语言发展和推理能力研究

 

听力损伤的学生一般依靠自己的感觉和触觉对事物进行理解。根据手语的语境来理解语言含义,所以特殊儿童的自我推理能力非常重要。研究学者表明,特殊学生的推理能力往往比实际年龄要晚2~5岁[2],所以在语言发展和推理能力方面应该引起学校教育的重视。特殊学生受到听觉、感觉、视觉或大脑的影响,产生不同障碍,造成性格产生质的变化。目前特殊学生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手语,而且相关研究表明,手语可以促进特殊学生的视觉和感觉[3],所以特殊学生的手语能够帮助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学校对特殊学生素质教学的建议

 

特殊教育学校首先要提高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强化特殊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注重语文教学中书面语的情感交流,发展特殊学生主流语言能力;再次要让特殊儿童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发展其社会适应力;最后分析特殊学生和正常学生的差异。因为在成熟阶段多理解和鼓励特殊儿童尤其重要,所以在启蒙阶段要多关注和督促特殊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二、加强与特殊学生互动交流

 

(一)学校和教师要重视特殊儿童

 

学校在给特殊学生传授知识前,首先要把与学生的感情基础打好,因为多数特殊儿童都特别敏感,很在意细节。教师陪伴学生时间仅次于学生父母,给学生的教育又高于父母,每位教师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照顾和温暖他们。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在各时段对其悉心教导,矫正或引导学生的思想精神。

 

(二)激发特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成长过程的“阳光”,它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水平。科学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广泛,日益膨胀。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具,在多媒体上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仔细剖析,鲜明直观的进行教学,同时还能制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放松特殊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多与特殊学生互动,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增强自信心。无论回答对错都给予表扬和鼓励支持他们,这样可以帮助特殊学生产生成就感,让他们更加勇敢跟自信,久而久之,让特殊学生爱上语文课。

 

(三)大力发展特殊儿童的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精神宝库。小学教育是学生发展的敏感时期,阅读是获取足够知识的门径。阅读可以提高特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在经典文化里潜移默化的成长。为了特殊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要多了解特殊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解读困难,并督促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提高特殊学生的语文教学措施

 

(一)针对性对特殊学生进行语言教育

 

特殊学生实际年龄与学习年龄有一定的偏差,相关研究表明,包括记忆、想象、分析等形象思维都与实际年龄不符[4]。但年龄越小偏差越少,因此开发特殊学生言语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通过“看”、“听”、“摸”等触觉方法对特殊学生进行训练,是对特殊学生的诊断和矫正的重要措施,有助于特殊学生的康复;对障碍学生最常用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手语和书面语,手语作为障碍学生的第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首选方式;由于很多正常的表达方式无法用手语进行表达,导致特殊学生在9~12年的小学语文学习中依然不能准确掌握写作语法,写作文时仍有大量病句,甚至语句不通顺。

 

(二)障碍学生社会适应性差

 

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主要表现为运动、交流、自我管理能力等。所以要针对不同的障碍学生给予不同的训练措施,提高障碍学生的适应能力。例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到户外,让学生能够感受语文的魅力,通过触觉、感觉、听觉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方式即可以提高特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提高语文特殊教育老师的综合素质

 

例如一个经典的案例:1964年,江苏省南通县聋哑学校的教师孙文祥在面对一群有耳听不见,有嘴不能说的聋哑学生时,猛然惊愕,他发现自己无法与这些特殊孩子进行沟通。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孙文祥为了能够让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体验语文的魅力,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手语,与这些特殊孩子进行简单交流,拉进自己与特殊学生的距离,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孙文祥在特殊学校教学语文时,以开发特殊学生的智力为教学目标,观察特殊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法。

 

在当前社会,特殊学校的语文老师应该学习孙文祥的精神,建立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为特殊儿童提供温暖和关心。老师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观察学生的习惯,分析学生的学习规律。尽量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让特殊学生可以通过听觉、感觉进行理解,鼓励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用爱和支持作为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以此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小学语文作为特殊学校的基础学科,能够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的各方面发展。在特殊学校的教育中,老师要明确教学目的,针对特殊学生制定教学方案,提高特殊儿童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生活能力。通过转变价值观念,提高特殊学校的师资水平,以特殊学生的发展为重点,有效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结束语

 

特殊教育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提高特殊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能力,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发育。通过加强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的措施,根据学生相关认知能力的有效研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价值。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4

本文探讨了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如何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并研究适合特殊学校学生行为特点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实行“教行合一”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特殊教育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保障了生理特殊学生的受教育权,目的是增强特殊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数学学科是特殊学校教育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在抽象的时空中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基于数学的这些学科特点,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领悟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时空概念。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方法未贴合学生实际。当前我国许多特殊教育学校沿用的教学方法与普通学校完全一样,这种无差异的教学方式将认知能力、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都不同的两类学生置于相同的教学背景下,很容易使特殊学校的学生产生压力,从而产生消极心理暗示,削弱了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国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希望这类学生能够接受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其定制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学习强度不宜过大,课程进度应适当放慢,同时给予每位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2.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较为宽松,课程压力和作业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许多不良习惯。例如:有的学生在完成数学计算题时,对偶尔遗漏的小数点或者运算错误毫不在意;作业字迹潦草,书写混乱;有的学生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就求助教师。这些不良学习习惯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

3.社会关注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同特殊人群一样,是社会少数弱势群体,它们缺少话语权和执行力,很容易被社会各界所忽视。想要使特殊教育学校优质地开展教学活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有其独特性,所以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教师才能参与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对这一类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市场供不应求,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如何改变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特点,可以采用以实践为主,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因为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领悟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将整体的教学任务分割成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设立单独的学习目标,以此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层层深入了解。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不同的三角函数石膏模型加深学生对不同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反复要求学生辨认sin,cos,tan等角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大量的实际操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自行出题,在同学间相互传阅,相互探讨。这种阶段性明显的教学方式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时由于跨度太大而丧失信心。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

教师可以定期邀请知名特殊学校、儿童康复中心等地的专家进入课堂,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不足设立相应的学习环境,在学生习惯的环境中传授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实施的,能够避免学生在课堂中感到不安,提高学习效率。

2.大力培养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专业人才。我国正大力倡导教育公平,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能够加快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进程。

3.对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在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中增加对专业进行特殊教学的人才培养,使特殊教学教师培养走上轨道,形成完善的体系。

只有教师适应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氛围,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形成了专门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心态,摆正学习态度、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效果。对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学,尽可能打消学生的消极念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和勇于竞争的自信。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特殊人士进入课堂,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经历和成功的方法,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三、总结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5

关键词:特殊职业教育 教学 效果

著名学者叶澜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特殊教育应该尊重残疾学生的独特性,保护每一个残疾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关注每一个残疾学生的成长,满足每一个残疾学生发展的需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竞争

激烈的竞争可以磨砺教师的意志,竞争中的成功可以极大地鼓舞教师的职业自信。要培养坚韧自信的优秀教师,必须把他们推到教育竞争的风口浪尖上,锻炼他们的品质,磨砺他们的技能。为促进教师成长,应该通过集体备课、“青蓝帮扶”工程和中青年教师的听评课互动,推出一些教师参加“联片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开放周”等教研活动,积极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魅力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业务称号和荣誉称号的评选。称号是荣誉,是动力,更是上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对教师业务能力和生命价值的承认。这种承认是对教师职业生命的慰藉,也是教师职业自尊与自信的源泉。

二、进行特殊教育交流

把教育名家请进来,与学校老师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沟通,让观念在碰撞中实现嬗变,让技艺在切磋中得到提高,专家、名师到场与全体教师现场互动,点评课堂。这种形式的岗前教师培训,使教师足不出户,就见识到先进的教育理念,领略到了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提高了听、评课的知识与技能。

开放的教育需要开放的人格,封闭的生活往往衍生出狭隘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课堂是教师展现教学技能和发挥自我水平的舞台,是教师的阵地,但不能成为教师生命的禁锢。让老师走出去,感受世界的脉动,体悟生活的精彩,充实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背景下培育现代特殊教育教师教育人格的重要途径。切切实实地打开平时对新课改思索的天窗,探求新课改的成功之路就是靠人自己走出来的。在这些课堂中使特殊教育教师看到了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不足,学到了更多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只要教师走进一个新的环境,必然有新的体验和感悟,这些体验和感悟对于充实特殊教育教师的生活阅历、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能力,都是非常必要和宝贵的经验储备。

三、开展分类教学

著名学者叶澜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特殊教育更应该尊重残疾学生的独特性,保护每一个残疾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关注每一个残疾学生的成长,满足每一个残疾学生发展的需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由于残疾时间早晚的不同、障碍程度的不同、每个残疾家庭教育的背景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残疾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其差异程度要高于正常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据调查,正常学生的智力水平呈现常态分布的现象,而残疾生的智力水平却出现了两头多、中间一般的现象,如在视觉障碍学生中,表现得特别聪明、特别愚笨的人数几乎差不多。面对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特殊教育就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还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要强调有针对性,采取分类教学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受到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教育,这是当前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抓住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类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的残疾状况、补偿程度(例如听残学生配戴助听器后听力状况的改善程度)及其它方而的差异, 采取分班或分组以及个别指导的办法, 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 受到适合自身需要的教育。长期以来, 不少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是采取“ 一刀切”的办法。盲生一律学盲文,聋生教学用手语,虽然教学计划要求以手语教学为主, 但一些学校并没有落实。并且学校也不分学生的残疾程度, 学习同一课程。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其教育对象有着不同差别、不同的需要,忽视了一部分残疾学生经过训练其残疾状况,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这一实际,进而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任务相违背。例如一些低视力学生借助仪器设备可以学习印刷体文字,经过训练, 还可以掌握使用和保护残余视力的方法,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我们不能区别情况, 一味让这些学生学习盲文, 就不利于这些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

四、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特殊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促进特殊职业教育事业进步与繁荣的巨大力量。但是长期以来,这种潜在的巨大力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与普通教育学校相比,特殊职业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信息相对封闭,师资培训和教学改革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殊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是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21 世纪的特殊职业教育教育精神和宗旨强调的是“平等权利、平等参与、人文关怀、自强自立”,新世纪特殊教育的要求与任务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没有科研就没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材施教,让每一名残疾学生都有最大的“成长度”是对特教一线工作者的挑战,特殊职业教育更是一种需要教师个性创造的艺术,我们不能把培养目标降低为“认识几个字,孩子不出事”,要让每个残疾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人尽其才。

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研究。我们应该从科研中找课题。特教职业学校的一线普通教师的教育科研目标不是出什么专著和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是以科研的心态对待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必须坚持“干什么,研究什么”,残疾学生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的,每时每刻都要开动脑筋,针对当时的情况和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一线教师更应该关心教学问题,从一般性的备课到教学设计,实施策略性教学;从纯粹的听课到教学比较,实施反思性教学;从单纯的讲课批改作业进行教学对话等等。

五、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6

一、职业能力的定义

关于职业能力学术界并未给出统计定义。但学术界普遍认可其由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部分构成。专业能力通常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职业基础能力;方法能力通常指思维、分析、判断、决策、继续学习、独立制定计划等能力;社会能力通常指组织协调、团队协作、适应社会、口头与书面表达、社会责任、心理承受等能力。针对特殊教育院校学生而言,职业能力可以定义成:针对特殊教育专业岗位及相关岗位群的工作要求和实际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综合。

二、高职特殊教育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高职特殊教育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指针对特殊教育专业岗位及相关岗位群的工作要求和实际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综合。结合高职特殊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本文认为,高职特殊教育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而这三项能力也是高职特殊教育院校学生通过三年学习以后,走上特殊教育工作岗位需要运用的最基本能力。下面将针对这三项基本能力进行分析,以从三个不同方面培养高职特殊教育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专业能力

所谓专业能力主要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及其相关知识。通常专业能力包含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内容。专业知识主要指参与具体职业活动任务所需的技术知识,是从事某一职业活动任务必须掌握的知识,其是技能获得的基础和前提,高职学生要想胜任某一职业活动,必须系统地学习、理解并掌握本职业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即为专业知识;而专业技能主要指劳动者谋生的主要手段,是从事某一职业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而专业态度主要涵盖学生的专业情操、专业理想、专业自我和专业性向。根据特殊教育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可知,此专业高职生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系统地掌握特殊教育专业领域的学科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二是从事特殊教育职业活动的相关技能;三是熟悉特殊教育发展动态,态度端正,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对从事特殊教育有浓厚的兴趣,能够爱岗敬业等。

(二)教学能力

所谓教学能力主要指教育工作者能够应用指定教材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教学能力由三个方面组成,分别是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教学知识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应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以及所教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力、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能力等。教学素养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品德素养、职业素养。由于特殊教育教育对象自身的与众不同,结合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殊教育高职教育阶段所涉及的教学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备特殊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了解特殊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各学科的教学原理;二是具备与特殊儿童正常沟通的能力、有良好的口语和手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三是具备高尚道德修养、职业行为规范。

(三)关键能力

所谓关键能力最初起源于德国,后由学者引进到我国,其主要指那些与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看起来并不相关的能力,而是能够在不同场合结合环境条件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对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各种情况能够积极应变。关键能力通常是高层次人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是劳动者谋求长远发展,获得更多升值机会所需的能力。简单来说,关键能力是一名优秀的劳动者除了专业技能外不可或缺的能力。关键能力在各个行业中普遍适用,它不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而被时代淘汰。对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关键能力是组成其职业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能否满足岗位需求,并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做出成绩,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关键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岗位分析,认为学习该专业高职生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是由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构成。社会能力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这些是从事特殊教育必不可少的行为能力;方法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判断取舍能力、学习能力等,这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教学方法。

上面讲述的三个方面能力是高职特殊教育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的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前景以及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三种能力。本文为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谋求更好的发展所构建的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希望对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