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儿童的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儿童的教育

特殊儿童的教育范文1

关键词 特殊儿童教育;计算机技术;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10-02

1 前言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对人们的教育活动产生巨大影响,教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1]。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儿童教育,对其开展计算机技术教育,对于促进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现状

教学内容杂乱 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仍属于边缘学科。由于特殊学校在选择教材上比较随意,导致一些学校选择的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不同地域的学生学习环境具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城市学生和偏远农村的学生,学习环境差异甚大。

教学方法单一 从事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知识教学和上机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因此,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其实,只要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师能改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不明确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促进特殊儿童的智力开发,是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2]。然而,当前我国特殊儿童学校开设计算机技术教育大多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检查评比,设置的计算机课程忽视了服务教学、促进儿童素质提高、开发儿童智力的教学目标,对计算机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设备和师资都难以保证,导致对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加强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的策略

针对我国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提高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水平。

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特殊儿童学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灵活多变,并以学校环境、儿童特点等为依据来进行。对身体残缺的儿童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健全的学生相差无几,但对于聋哑儿童,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手语,和特殊儿童进行更好的沟通,发挥好教学水平。

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 特殊儿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把上机教学放到主要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可以开展“以练代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计算机知识。在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很容易忽视游戏教学法,实际上计算机能够给学生提供富有挑战的智力活动内容。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是游戏教学法的特点,游戏教学法中的课件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充满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特殊儿童的好奇心。

游戏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难易层次,所提供的信息要有隐藏性、随机性。游戏教学在个别教学、小组教学中都可以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不要偏离教学目标。如蜘蛛纸牌游戏是进行鼠标训练的游戏。如果儿童属于智障,没有办法对1~14的数字进行理解,可以使用吞食鱼游戏,这款游戏能使儿童认识菜单、按钮,学会进入、退出等计算机程序,也能进行鼠标的练习,还能使儿童对大小、数量的认知得到锻炼[3]。

注重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材 特殊儿童学校应该使学校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突破边缘学科的境地,学校可以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为依据,选择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统一规范教材。这样便于学校对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学习成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来促进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提高特殊儿童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机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殊儿童学校学生的类别存在差异,所以教学要有针对性。对听障儿童可以注重对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听障儿童视觉发达的优势,帮助听障儿童的学习,让其认识了解世界,主动与外界沟通[4]。对智障儿童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使特殊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使特殊儿童的智力得到提高。实践是特殊儿童学校计算机技术教育创新的源泉,特殊儿童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特殊儿童的实践,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教师可以把整个教学课程划分成不同单元,依次训练,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在特殊儿童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要符合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避免因循守旧。教师要注重的是特殊儿童是否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了作业设计上去,而不是作业的对错。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增强特殊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特殊儿童把所学知识内化。此外,计算机技术教育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抽象化为具体形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施师生互动 在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计算机技术使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更加丰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民主和有针对性[5]。如计算机技术使教师能和多个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计算机技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远距离互动,增强师生之间以及W生之间的跨时空交流。计算机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能够增强师生之间评价、反馈的质量。

加强对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特殊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特殊儿童的思维能力,调动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扩大特殊儿童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当前特殊儿童学习的计算机技术教育课程在开发特殊儿童智力,培养其综合能力,促进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特殊儿童学校应该注重对特殊儿童进行计算机技术教育,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使教学策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特殊儿童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

4 结语

开展并逐步完善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对其进行改善,以促进特殊儿童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康杰.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2(5):13-15.

[2]姜蒙蒙,任一明.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运用效能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44-47.

[3]刘伯仲.特殊教育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3-34.

特殊儿童的教育范文2

关键词:学前特殊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98-0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有一个发展障碍的孩子导致家庭解体的情况屡见不鲜,带有残疾的儿童从出生就被抛弃街头的事情时有耳闻,因为发育迟缓,社会的不理解不认同等方面的因为常常导致一个儿童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可是不管是从构建和谐社会还是从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生存受教育权利来说,还是从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因此对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模式和教育安置形式的探讨;在每一种教育安置形式下应该怎么样为残疾儿童提供事宜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良好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工作显得很重要而且必要。

一、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模式的概述

1.学前特殊儿童的定义

特殊儿童,教育学上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常(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解释是: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可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 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

2.融合教育定义

融合教育承继了「回归主流的基本理论。简单说,融合教育指的是一种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方式。 通过合并普通及特教系统,建立一统整独一的系统以管理教育资源,并将不同种类班级的学生融合在一起。

二、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方案策略

结合我们国家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我们国家的安置形式主要是“随班就读”,具体又分为完全的正常班级模式、正常班级加巡回服务模式、正常班级加部分特殊班形式、正常班级加资源教室模式和正常班级加特殊专业服务模式。[6]也仅仅是在残疾人工作纲要中提出和规定,但没有具体的法律来保障实施,到目前我国融合教育开展的现象很不乐观,基本上很少有普通幼儿园接受特殊小朋友,就算有少量的进入了普通幼儿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停留在“随班就坐”层面上。

1.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内容

根据我国国情和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及儿童发展水平,为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制定的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1儿童现状分析。包括心理、生理、行为及其他情况。

1.2特殊儿童接受特殊治疗、生存技能及特殊帮助的内容。

1.3特殊儿童参与健全儿童学习的适当内容。

1.4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2.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形式

2.1相关部门应努力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旨在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的相关政策,然而,专门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政策几乎没有。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以鼓励幼儿园和教师接纳特殊儿童入园(班)学习;宣传部门要积极宣传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和生活对特殊儿童及普通幼儿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以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普通班教师与特教班教师的默契配合,形成具有专业水平的教育团队。

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特殊儿童在融合活动中的表现、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交流、参加融合教育活动前后的变化与差异等,正常班教师是亲历者,是重要的见证人之一。有时没有特殊班教师的陪同,正常班教师更有资格对特殊儿童参加融合活动的情况做出评价。

2.2相关高校以多种形式开设学前融合教育课程

高校,特别是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可以多种形式开设学 前融合教育相关课程,如开设相关的讲座,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融合教育”等课程纳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课或选修课范畴,或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中适度加入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知识等。大学生在入职前就了解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的知识。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对今后实施学前融合教育是有很大帮助的。

2.3幼儿园努力提高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受程度

尤其是幼儿园管理者应清晰地认识到,接纳特殊儿童入园是社会进步的重大表现,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学前融合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开展与特殊儿童教育相关的园本培训,也可以与具有较丰富的学前融合教育经验的幼儿园交流,以提高本园教师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专业水平。

2.4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相关高校应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

对于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学前融合教育而言,积极构建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三者之间的合作互助平台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借助这个平台,幼儿园可以从特殊教育学校及相关高校得到相应的专业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相关高校则可与幼儿园合作,共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相关治疗机构及媒介的联合

1.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与家庭的联合

孩子的各种康复训练也主要是在家庭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家庭生活环境无疑是重要的转化环节。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交往障碍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机构和家庭的个别化教学,强化训练孩子的一些基本能力,分别对孩子进行形式训练,经过训练以后,这些能力都会有所进步。但是,孩子需要综合应用这些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还要通过家庭环境的支持,从而迁移到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以家园之间应通过教师与家长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交流,及教师对家长进行一定的培训而紧密联合。

2.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与社区的联合

社区环境也是孩子学习与康复的好场所,对环境的适应也是检验孩子社会性的根本标准。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更是在人际环境中实现的。在环境中发现孩子的交往问题,在环境中解决问题,在环境中学习,在环境中进步,最后达到对环境的适应。训练一般将特殊儿童的社会分解为若干独立的方面,进行强化干预训练,而训练成果向生活的延伸,在社会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融合教育机构训练向自然生活的迁移。

3.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与治疗机构的联合

因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教师之现状,还尚未能达到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治疗为一体的水平,所以应很有必要实行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一治疗机构的积极联合。其主要方式为一方面是敦促非凡儿童走出去,接受治疗和康复练习;另一方面是把康复机构的专家请进来。根据非凡儿童的实际情况,定时请专家来进行康复练习,在保教和疗育的齐头并举之下,使学前非凡儿童能尽快地达到他(她)所可以发展的最好水平。

4.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与媒介的联合

媒介(Media)亦称传媒、媒体,指的是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和战后才出现的电视)。通过这些媒介对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况的对外传播,一方面可引起更多社会性的关注与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促进各届相关专家研究者,一线老师等人士跨国际,跨文化地更广泛地交流,让老师及家长能吸取先进的教育知识,从而用更好更科学的方法来教育每个孩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在特殊儿童的整个早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应该正视现实,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早期教育康复,以取得最大程度改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实践证明,及早介入教育对于特殊儿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学前融合教育对于我们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个更长远,更艰难的挑战。

参考文献

周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张霞萍:融合保教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幼儿教育期刊,2003年第3期.

特殊儿童的教育范文3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教育

一、如何理解特殊教育

由于孤独症的本质障碍是缺乏社会性,因此,无论针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教育,都应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强调功能性和社会适应性。基于大家目前对孤独症认识上的偏差,在实施特殊教育时单纯强调说话、认知、学习技能、学业能力。特别是针对学前孤独症儿童,似乎能上学是最终追求的目标。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只有训练内容,没有训练方向。只关注什么训练方法解决孩子目前的训练内容,只要是上学还不具备的都是孩子应该掌握的,从而偏离了正确的教育方向而延误孩子的训练时机。

苏元娜,女,10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家庭成员有爸爸(继父)、母亲。她六岁时,生父因肝癌医治无效而离开人世,他随同母亲改嫁于现在的苏家,家庭条件较以前更差。本性活泼聪明的她,到了读书年龄还不能按时上学,现在的他虽入学了,但因年龄大,个头大,常受同学们的耻笑。所以他从此变得忧郁,沉闷。上课不太听讲,喜欢做小动作,不愿意与其它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卫生特别差,头发经常蓬松脏乱。

就起原因分析:1.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据我家访,现在的父亲游手好闲,喜欢赌钱,无口才但是会狡辩。对她们母子不是很关爱。因以前父亲对他们的关爱过甚,如今突然变得冷淡,对于一个正在懂事的孩子而言,他幼小的心灵感到了一丝惶恐和不安。另外通过家访我还发现,父母亲关系不很协调。他现在的父亲,对带来的儿子来说根本谈不上有父爱,只能说让孩子知道自己还是一个父亲而已。而他母亲又常因小事,受其父亲的打骂,这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样的生活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3、因其特殊身份,家里的很多小朋友不愿与他玩。在学校就不愿意主动与其它孩子一起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孤立孩子。现在已是二年级孩子的他,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所以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感觉非常不好,不完成作业是常有的事。

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孩子亲近,和他做朋友。对于她家庭情况对症下药,慢慢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她的家长联系,告诉他做为一名特殊情景的父亲,管理和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并希望他能在学习、生活上,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父亲的关爱。3.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他回想郁闷的原因。请他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他找优点、和他做朋友。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成效: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 苏元娜同学已经有些进步, 变得愿意做作业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有些好转了,并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他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教育

1、特殊教育要有连续性。我们所说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教育,就是要强调特殊教育的连续性。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以消除某个行为或者建立某个行为为目的,而是要将阶段性目标与孩子将来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曾经有个家长告诉我:孩子2岁半诊断,以后托人找了一个个训老师,训练了一年,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老师说“孩子可以上幼儿园做融合了,不用再上个训课了。”家里人很高兴,以为孩子好了,上幼儿园适应适应就正常了。其实,孩子刚开始模仿说话,还没有主动表达的功能性语言,更缺乏语言的理解。开口说话不是特殊教育结束的标志。这只是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以后的方向是什么?

2、特殊教育要考虑年龄特点。苏元娜已经10岁了,但是妈妈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虽然孩子的问题很多,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训练的侧重点应随社会要求而有所变化。特殊教育如何给予家长正确的导向呢?

3、防止因错误的干预而导致的障碍加重。有人说:如果特殊教育没有正确的导向,不仅延误了孩子的时间,反而加重了孩子的障碍。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训练的好。这句话不无道理。可心如今已经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了。在他七岁的时候可是个聪明、帅气的小男孩。能够帮助老师看管比他能力弱一些的孩子,而且发现问题主动去办公室找老师告状,是老师的好帮手呢!以后妈妈带着他走南闯北,经过十几年的训练、治疗,如今的可心像变了一个人,不再讲话,心情不好时喊叫,惹得四邻不安。全家人只好搬进别墅以减少对邻里的骚扰。必须外出时也只能用绳子和妈妈的手捆在一起,再用宽大的袖子遮住。妈妈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可心突然发脾气可能对路人造成的伤害。如果说特殊教育在改变或者增加孩子某个行为的同时会产生更多新的问题甚至会造成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那么这样的特殊教育是不负责任的。

如何对待厌学的孩子

刘 芹1 段传玉2

1、湖北省公安县夹竹园小学 2、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向群中学 (434300)

学生厌学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他成为一个班上的“差生”时,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等学科的老师一起攻击他,他堂堂课都成为老师批评的对象,或者处处遇到的是老师们的冷眼,没有老师去关心他的心灵,没有老师去挖掘他的潜力,要得到老师的鼓励或表扬,完全不可能,可能的是,只要犯错,老师首先就会挖出他以前所有的不良表现,然后将其打入“黑名单”。

我们当老师的,何不想想自己,如果在一个单位,每个领导和老师对你都没有好印象,冷遇后还故意躲闪你,大众场合还故意诋毁你,你是什么心情?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站出来,大声地真诚地表扬你某一个方面的优点,或者信任你让你去做一件值得他信任的事情,你肯定会很感激。

我们当老师的,何不想想,如果这个差生是你的孩子,你渴望老师们怎么对待呢?你需要大家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老师努力挖掘“差生”的优点或潜力,老师们都给予他们适度的表扬,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甜蜜,感到进步,他还会厌学吗?

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无论学生智商高还是低,无论学生听话还是不听话,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对待,任何时候嘴里不说“差生”二字。很多人评价的差生,其实是地地道道的“潜力生”,他们可能在你所教的学科差些,也可能在学业上差一些,但他们在其他方面有很大的潜能,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巨大金矿,价值连城。不挖苦学生,不歧视有问题的学生,学生的成长有一个过程,有的人到四十多岁才成熟。

对待这些潜力生,我常常做到“五奖”、“四没”。

“五奖”即针对不同学生情况,经常跟学生设五个专项奖――“习惯进步奖”,“学习进步奖”,“助人为乐奖”,“关爱集体奖”,“学习优秀奖”。这些奖很少很少,有时候只有五角钱的数学本,但学生知道这是老师的信任,是老师的重视。

“四没”即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没有满堂讲的现象,没有满堂背的现象,没有眼光分配不均的现象,没有辱骂歧视学生的现象。

特殊儿童的教育范文4

关键词: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15-1

近一阶段来,我国逐渐重视起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22条规定“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第23条规定“残疾幼儿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班、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家庭,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

经过将近20年的时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推动下,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我国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在我国的一线城市,特殊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不到10%,由此可想而知,我国广大农村关于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情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孟万金教授研究指出,我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比普通儿童低26.63%。残疾儿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明显偏低,在农村更为严重。学前教育发展缓慢、薄弱。联合国“中国西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专家组成员叶立言说:“这些地方没有专门的学校,残疾儿童没有办法入学。即使在寥寥可数的学校里,除缺少专门的老师,也只能是看着孩子,难以进行有效的教育。学前教育更是一片空白。所以加强农村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 对残疾儿童学前阶段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总书记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要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突破口。总理要求,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

2 对残疾儿童学前阶段教育,直接关系到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

如何帮助弱势群体,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康复教育需求,提供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科学康复教育、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尤其是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需求,是不容忽视而且应该做好的一件事情。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是残疾儿童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赋予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2002年10月在日本扎幌市举办的世界残疾人大会(DPI)上,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相当部分国家呼吁联合国尽快制定《残疾人权利公约》,以国际公约的形式保障残疾人的人权,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障残疾人的康复教育权利。为所有残疾幼儿提供适当的和免费的学前教育,帮助残疾人自立,减轻社会的长远负担昭示了每一个儿童在人格和人权上是平等的,这样做不仅也有益于残疾儿童的发展,也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彰显了社会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公平。

3 对残疾儿童学前阶段教育,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残疾儿童残疾障碍的改善和补偿的康复训练问题,而康复训练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所以残疾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 让残疾儿童 得到适当的科学有效适合其发展的康复教育,不但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唤。只有维护和保障好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使残疾人走出贫困。它是一项利国利民、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长远大计。

4 对残疾儿童学前阶段教育,有利于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早期康复

众所周知,残疾特殊儿童越早发现,治疗效果就越好。有些残疾孩子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对预防和减轻残疾的程度产生明显的影响,甚至康复发展成正常孩子一样的水平。同样的道理,残疾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专家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残疾儿童的学前早期教育,甚至比正常儿童的学前教育更紧迫、更重要。残疾儿童要回归主流、融入社会,必须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而缺陷补偿和康复的最佳时期是学前阶段,心理学研究也表明:0-6周岁是个体生理发展、知觉发展、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残疾儿童康复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对其进行及早干预和实施科学的康复措施,及时、有效地施以恰当的教育,有利于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有利于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康复效果才最佳。换句话说,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残疾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偿、残疾儿童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和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所以学前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是一种“抢救性康复教育”。直接关系到残疾儿童健康和成长,美国著名的学前教育方案“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gram)的研究也表明,早期良好的学前教育能使接受学前教育计划的社会处境不利儿童比未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在认知、语言和思维操作等各方面能力发展得更好”。说明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是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残疾儿童如果得不到科学的学前教育再加之本身的缺陷障碍势必要影响残疾儿童融入主流社会的社会和人格以及认知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希洁.我国大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3,(04).

[2] 贺荟中,俊明.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3,(02).

[3] 李术.试论残疾人的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03,

特殊儿童的教育范文5

关键词: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策略

目前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特殊儿童教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开始加强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提升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学效率。

一、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社会对其的重视度不够,很多人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这导致特殊儿童在社会中经常受到排斥以及歧视,使其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一些学校拒收一些特殊儿童。其次就是我国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一个专门针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法律。即使是一些条款中具有特殊教育的内容,但是其结构也不够完整,法律的效力也很低,导致特殊儿童无法进行平等教育。最后就是家长的传统观念,对于特殊儿童家长来说,其心理十分复杂,十分焦虑与否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悲痛心理,这样导致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无法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另外,特殊教育师资规模也比较小、数量很少,导致了教师队伍素质不一,影响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

二、做好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措施

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转变社会观念,特殊儿童也是一个生命体,也需要别人的关爱与呵护。因此要做好宣传工作,转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真正关注特殊儿童群体,避免出现歧视的现象。其次就是要做好对学前特殊教育的立法工作,要制定出专门针对学前特殊教育的相关法律,以此来保证好对特殊儿童的教学。并且不断完善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制化进程,提升特殊儿童的升学率。然后就是转变家长的观念,做好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教师要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断地研究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充分发挥儿童自身的潜能。家长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改变自身的传统观念,让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最后就是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做好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对儿童的教学质量。教育部门必须建立一个特殊儿童教育支持体系,改变传统的特殊儿童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不断做好对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素质,更好地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

要想做好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学校必须要为其营造一个平等的受教育环境,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支持,同时家长要改变自身观念,从而来做好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

特殊儿童的教育范文6

一、为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

家庭、社会、学校语言环境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智障儿童语言较好地发展,使他们的语言缺陷得到部分补偿。相反则会妨碍儿童的言语活动,使智障儿童的言语缺陷更加严重。因为儿童不可能凭空获得语言,他们首先是在家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学会发音和说话的。调查发现由于某些智障儿童在家庭里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很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语典范,因而语言比家庭教育重视的孩子明显落后,如:我班的孙××与李××相比,孙××智力相对比李××好,但语言发展却落后于李××,这是因为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对于这些孩子,在学校,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第一,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平时说话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范。第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多练习说话,多问些“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讲一句完整的话。第三,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说话。第四,适时引导家长创设宽松、愉悦、语言味浓的家庭言语环境。只有这样,智障儿童的口语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二、找准病因,分析情况,进行矫正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我们应该为每位孩子备好个人详细档案(包括从出生到入学的病史),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汪××由于脑瘫语言障碍,能理解和表述单字、单词、单句,并能说完整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含糊不清,不分四声。我就为她制订了一份个人计划:(1)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她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的,有故事、歌曲、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2)发音器官训练(包括舌操训练、发音训练和拼读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为此,我每天要求她做两次舌位操,使她舌头灵活,经过训练有一定的效果,她的发音有了明显的好转。还如:袁××说话时易把三个字的词语说成两个字,我就常教他念儿歌,叫他说话慢些,把每个字咬清楚,现在他已能说三个字的词语了,有时还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

三、汉字构造规律和听觉障碍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

听觉识字教学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因此在教学时要掌握方法,不能一味死记硬背。识字教学方法要考虑到汉字构造规律与听觉障碍学生的认知规律。

1.根据汉字的构造规律进行教学。最初的汉字来源于“图画”,随着汉字方块化结构的需求和汉字认知功能的演变,汉字逐渐成为抽象的语言符号,特别是在汉字隶变后,字形已脱离了“图画”。在汉字的演化过程中,人主要通过相似联想来完成汉字的符号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相似联想的不同方法出现了构字的不同规律,即所谓的六书。在对听觉障碍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更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联想,掌握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例如汉字的偏旁部首具有强大的构字功能,同一偏旁的字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比如“马”字旁,作为形旁,表示马类动物(驴、驹等)或与马有关的行为(驰、驾、驶等),“马”字旁作声旁,可以提示字的声音。识字教学要帮助听觉障碍学生掌握好偏旁部首,运用偏旁部首大量识字。

2.根据听觉障碍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汉字识别过程接近图形识别,它具有整体识别先于局部识别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先整体后部件,先轮廓后内含,先上部后下部,先左部后右部,先熟悉后生疏。因此,教师在字形教学时,要根据这种特点运用一些方法重点讲解和复习汉字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例如在学习新字时,将容易出错的部分用彩笔等突出出来,重点练习,特别要注意汉字的内部(包围或半包围结构)、下部(上下结构)、右部(左右结构),以及学生不熟悉的部件;复习时将一些相似的字进行比较,防止错误的发生。此外,由于整体识别优于局部识别,因此在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后,识字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从通过笔画记忆字形过渡到通过部件记忆汉字,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有研究显示,汉字的笔画和熟悉度是影响听觉障碍学生汉字识别的重要因素。当笔画数增加时,识别的难度增加,识字教学要遵循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汉字的熟悉度同样影响到汉字的识别,对于熟悉的汉字识别快,因此识字教学应识写分开,对于一部分常用的但写起来比较复杂的字,可以要求学生会认而暂时不要求会写,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早展开阅读,另一方面在阅读中反复遇见这些字,会增加对这些字的熟悉度,从而降低将来书写这些汉字时的难度。

三、教学过程活动化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智障儿童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归纳、概括能力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形象思维活动。他们普遍对活动比较感兴趣,通过活动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兴趣、爱好,通过“做中学”能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其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时时保持新鲜感、兴奋感,这样能提高注意力,大脑也不容易疲劳。

四、教学氛围愉快化

尽管弱智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比一般儿童滞后,甚至无动于衷,但在情感上,他们不亚于正常儿童,他们更需要得到关爱。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要有人道主义的崇高情怀,唯有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教师应有深刻的理解力和足够的耐心,时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课堂上我以饱满的热情,面带微笑地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中,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课上,学生拍桌子,离开座位,有的学生喉咙里一直发出嘟囔声,还有的学生尖声叫喊……这一切,我都用微小的动作和表情制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做游戏,学生始终洋溢着快乐和自信。正如一些老师所说:特校的老师演绎的是关爱每一位孩子,着眼每一位发展中的特殊儿童的角色,用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幼稚的孩子,为他们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感动着这些智力低下,却纯洁无瑕,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的孩子。

五、重视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