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1
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是指在开始新课授课之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对新课进行常识性学习,让每一个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前置性作业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自我养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前置性作业,能够大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置的基本要求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材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能够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本课要学习、掌握、突破的知识点来确定前置性作业的练习内容。其次,教师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本班学生的平均能力有深入的了解,要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设计前置性作业内容。一般来说,前置性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要能够照顾到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前置性作业的练习过程中发现知识点、体会到自我教育的乐趣。另外,前置性作业设置得要尽量简单,这样既能够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前置性作业中学到东西,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前置性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经常被提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将这句话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案开展教学工作,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也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预习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单纯地让学生读新课字、词、课文段落的预习方法会让学生在真正学习新课之前就已经对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有的时候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积极回答问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前置性作业的提出为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一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前置性作业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好奇和高涨的热情进入课堂学习中。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故事性非常强,很多学生都对这种故事性的课文十分感兴趣。但是单纯的课文内容无法让学生了解到这其中蕴含的智慧,各位人物的关系也对学生理解课文产生一些影响。因此,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询问家长、查阅资料,或者是通过网络手段,简单地了解三国历史,通过诸葛亮与周瑜之间是什么关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草船借箭计谋图等话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前就对课文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自控力不强等发展特点,在小学学习阶段很难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小学生整体的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生无法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前置性作业的出现很好地克服了这种弊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设计的前置性作业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地展开学习活动,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关要求,采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课文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也能够通过设问、回答、反问等环节让学生学会问问题,有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例如,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前置性作业:这是一座什么的“桥”?你觉得从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可以感受得到这座桥的特别?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位老人的品质的?你对课文中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自主地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感知能力,对课文形成自己的感受。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能够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大部分前置性作业都需要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这样就在使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拓展学习环节大都安排在课文学习之后。如果课堂上有一定的剩余时间,教师就会对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或者是在课后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拓展,但是后续的监督环节往往被忽视掉。而前置性作业的出现让这一环节被移到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在前置性作业练习过程中拓宽视野,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更加深厚的基础。例如,之前提到的《草船借箭》的前置性作业能够让学生简单了解三国以及相关人物,能够丰富学生对三国历史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的前置性作业中可以让学生搜集与长城和运河有关的资料,然后通过“你还能说出我国历史上创造的其他奇迹吗?”这样的问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前置性作业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大限度地扩宽语文教学的外延,为以后语文教学的“大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置性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尝试性的作业形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方式,对教学内容要有深刻的把握,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知识层次,设置前置性作业,这样才能够扩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宏.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4(4).
[2]梁乾胤.关于“生本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以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8).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重要性 要求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102-03
新课标明确了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朗读的实质就是一种发出声音的阅读,是阅读的起点与基本功,是一门艺术,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朗读教学的认识和重视,并努力引导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把朗读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在下文中就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基本要求及技巧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在智力开发、增进理解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同时提高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一般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接受语文知识,因此,就必须把无声的文字通过朗读转化成有声的方式,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文字中所蕴含的知识和感情,帮助他们加深记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其智力开发,加快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朗读的过程给予了学生更多思考体会的时间和空间,能更好地去感受和想象文字中所描述的场景或讲述的事情,以此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2.在阅读写作、语言表达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比如对于语感、词句搭配、语言的规律等,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很难讲清楚,需要学生自我的意会和消化,所以就必须通过学生大量、反复的朗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解决。朗读教学的实际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习作上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及深化朗读中体会到的文笔;第二,学生在口头表达上也会运用朗读中见到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文字和口头表达更加流畅、生动、准确。
3.在学生语感及审美观方面的积极意义
对小学生来说课本上的文字需要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气、语调等有声的朗读才能加深体会,这样才能显现出无声文字的生命力和感情。因此,朗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感,同时也让他们能多角度去感受事物,培养和提升其审美观。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现状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目前小学的朗读教学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教学模式的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基本上都采用全班齐读、领读、点名朗读的方式。这种要么一起朗读、要么一个学生朗读的方式,会给学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学生的兴趣没法激发出来,无法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其次,在朗读中教师缺乏方法的指导,任何一门课程都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方法和技巧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在目前的朗读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或者说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一定会做到在恰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方法和技术指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克服以上不足之处,努力探索出有效的朗读教学方式。
三 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朗读艺术性的特点决定了在朗读过程中对于声音、声调、语速、语气、语势等都是有所要求的,在朗读训练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些基本的要求。
1.使用普通话朗读
使用普通话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用方言朗读是不允许的,普通话与方言混用也是不行的,并且还要求吐词清楚、读准字音、收音完整,对于多音字、读音容易混淆的字词以及有特殊读音的字词教师应该特别加以强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注意音量的控制,做到声音的高低合适,节奏正确。
2.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技巧指导,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停顿,不要出现遗漏或添加字词、重复词句等改变语言本来的面貌,并采用适当的语速正确、流利地朗读。
3.带着感情去朗读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帮助学生将自己感情与作者喜悦或是悲伤情感达成共鸣,学生通过朗读准确地传达出来,这样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 促进朗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因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至关重要。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觑,正如古罗马时代著名哲学家塞内加所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小学生对教师模仿心理极强,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对此应该特别加以重视,这对促进朗读训练的目标和效果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真切感受到朗读的良好氛围,也能深刻体会到教师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感情,同时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其理解、朗读等能力必定会得到提升。当然老师在示范朗读的时候如果能更加用心,如配以适合的音乐和图片,效果会更好,能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2.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扎实的朗读基本功对于提高朗读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要加强普通话的训练,尤其是地方口音较重的地区,此外,字词读音方面也要加强指导;在流畅性方面,可先从句子的流利朗读开始训练,再逐步到段落的流畅和整篇文章的流畅。最后学生能做到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流畅准确地朗读文章,学生的基本功就算达标了。当然这必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反复训练,反复纠正才能实现。
3.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上文中笔者已经提到,教学中普遍存在朗读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其实,朗读教学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常见的有齐读、范读、指名读、自由读、分组读、速读、精读、略读、背读、赏读等;此外比较有特色和趣味性的方式有分角色读、伴读、接力读、轮流读、交互读、表情读、对话读、高低音读等。比如在学生朗读不合格或需要教师的激情朗读吸引和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范读的形势;当课文内容较多、层次感较强、对话较多时分角色朗读就比较合适了。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朗读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一定要根据文章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朗读方式或者优化组合多种朗读方式来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正如德国戏剧家席勒所说:“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而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麦考莱也说过:“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因此,在小学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专注地投入到朗读中来,更加深刻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以此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5.加强朗读与评价的结合
我们的教学与评价是分不开的,由于朗读教学不像其他知识的教学一样可以量化,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其教学效果,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如果能够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必定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朗读的评价应该在课堂上应用,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采用各种评价手段。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应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于不足的地方应该及时纠正;其次,应该多采用积极正面的激励性的语言;再次,评价要恰到好处;最后,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们。
这样才能让学生朗读的感受得到充分的尊重,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也影响到学生语言习惯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努力探索出提高小学朗读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晶.朗读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9):62
[2]徐浪.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0(3):115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3
一、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学习者的教育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共识。“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 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是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一直关心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实现自我超越。课改之风刮遍全国,教师们也进行了课改尝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方式更新了,学生自主空间更多了,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反馈的信息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语文课堂行程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培养灵洗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智慧,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这样才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反思性教学贵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基础上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能有什么改进。 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语文;小学;朗读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四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几种能力也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几种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大多老师只注重学生写的训练,而忽视了其它几个方面,但我认为,要想学好语文,这几种能力缺一不可,尤其是读的能力。因为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朗读,能使课本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一直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我认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朗读能力的提高,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朗读时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
我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互动教学;教学效率;素质教会
小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基础,是锻炼学生扎实的基础功以及语文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程度,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和领悟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互动教学能够增进师生友谊
有人说,交流是增进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小学语文老师是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时间最多的人之一。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会对老师的工作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见解和指导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大的指引作用。因此,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很好地辅助老师给学生传授教学知识,
还有利于师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增强信任,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在讲解“我的梦想”这篇作文时,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如何写好作文,还要多问问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多听听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才能知道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样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增进了解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多与老师互动,不仅能够增强自己的学识,还能够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意见和见解,有利于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塑造。再者,互动教学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信任的重要开始。试想,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信任,那么,就不会以诚相待,学生不愿意跟老师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老师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关心学生。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老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也不再信任老师。所以说,互动教学对师生之间友谊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互动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衡量一节课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一名老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更是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反映和总结。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开朗,甚至是有点调皮的。他们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思想总是会开小差,身在课堂心在外等。因此,教学效率就大大降低了。所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讲解,不能仅靠语文老师一个人去单方向传授,还需要学生的反映和回馈。互动教学能够让老师知道学生是否听懂,吸收程度如何,以便老师更好地改善。在以往的很多教学实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讲授,学生在座位上呆若木鸡,或者是有些人心不在焉地回应老师,但是当老师提问,某一个人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这些都是单方向教学的弊端。老师只知道传授知识,却忽略了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真正的互动式教学应该是这样的:老师问,学生思考,然后回答,老师评论,学生改正。这样一来,以往的过程才是真正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也是能够改善老师教学方法的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授课方式,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成一定的默契。更有利于小学语文老师增强对每一个学生的深入了解,从互动式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等,从而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地教育学生。
三、互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小学语文教学与很多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相通的。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在知识上给予学生教育,还要在人文修养和个人素质的培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小学时期的语文知识大多数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知识对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多与学生互动沟通,才能更近一步地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小学也是小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互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多与老师交谈,让师生之间的思维得到互换并且互相影响,能够对小学生的性格养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小学生腼腆害羞不愿意回答问题,如果小学语文老师对此不管,而只是单方面授课,小学生很容易就养成内向腼腆的性格。所以说,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积极的性格。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多以互动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老师讲解完教学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健全向上的性格。
总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小学生也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互动式教学的良好实施,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增进师生友谊,并且对小学生性格的培养和人格塑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6
(一)大学语文学科地位不高
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必须把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重,这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在课程的开设时,往往过分强调专业实践训练课程,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则认为是非专业性课程,课时安排随意性很大,甚至取消这门课程,这就不对了。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一书中,列举了11所高职院校13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其中,明确提出开设《大学语文》的专业只有2个。可见,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领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就是在已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的高职院校里,这门课程仍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三)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据调查,新余市民办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年龄上两头大,中间小,退休教师和青年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重很大,青年教师普遍占50%左右,老教师占30%左右,而35一60岁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只有20%左右,呈现非健康状态的哑铃式结构。老教师绝大数是国办高校退休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但他们在教学上吃老本的心理严重,加上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并不高。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较为陈旧,特别是运用现代技术教学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教学的新需求。不少青年教师来到民办高职院校执教,往往是找不到更好的就业路子,迫不得已暂时委身,总是想方设法另栖高枝,在专业发展方面沉不下心来,积极性不高。
二、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打造一流教育,关键在教师。只有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才能建设一流师资,培养一流的人才。大学语文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教学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二)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最终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东西不是优越的硬件,而是教师。正如教育家梅贻琦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一所学校,必须在打造优秀师资方面积极作为,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办学抱负。大学语文教学担负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性重任,促进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大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是师资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进学校师资建设,加快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生成和提高。
(三)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自身价值的需要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承担着教化万民、培育后代,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重任。教师最大的幸福是看到自己的学生学业有成。教师的价值在于燃烧自己的生命,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大学语文教师只有通过专业发展,即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促进自身的完善,增加自己能力和智慧,才能更好地担负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教书育人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古代教育家孔子,通过完美的专业发展,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了其万世师表的历史地位。
三、促进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良好平台
1.改善专业发展环境
民办教育与公办学校同样是公益性的事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完全一致,因此,政府应出台更多更积极的支持政策,让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共同享受国家公共财政的扶持和奖励。创建基于身份平等的民办学校人事制度和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民办学校教师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待遇,解除他们专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应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公众的传统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民办教育的重要性,让民办学校教师能够在社会上挺直腰杆,享受身为人民教师的尊严与光荣。
2.建立语文教师专业标准
美国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制定。早在1987年,美国就成立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1989年,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了《教师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政策声明,提出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核心理念。建议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借鉴美国的这一做法,牵头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大学语文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教师的专业身份,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大学语文教师依照专业标准,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到目标明确,减少专业发展的模糊性,促进自身专业的不断成长。
(二)发挥高职院校的积极作用
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教师兴则学校兴,教师强则学校强。学校要创造良好条件,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优质师资资源。
1.开展教研活动
学校要辟出固定的场所,配备先进的专业设备,为教研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要根据大学语文教学实际,着眼语文教改前沿,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沟通和校际交流,体现教研活动的本土性、合作性和先进性。通过典型引路,发挥名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语文教师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2.强化职业培训
教师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培养过程,是对教师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职业院校应该着眼教师的长远发展,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开阔语文教师的知识视野和人文胸怀,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训内容应从大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出发,突出大学语文教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语文教师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培训时间应灵活把握,既要有暑假、寒假的短期培训,也应安排半年以上的长期进修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可通过到国办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公司等进行多渠道、多途径的培训。
3.健全评价机制
吸收家长、学生和社会人士参加评价小组,体现评价活动的代表性、公开性,确保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公平性。表彰在专业发展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形成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导向,激发大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对专业发展缓慢的教师,给予必要的警醒,强化其专业发展的动力。每学年对青年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作出评价,并计入专业化发展成长档案中。
4.设立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
许多职业学校都设立了专业教师工作室,专业工作室成为引领和开拓本专业的标志。名师工作室要按照“真诚服务、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共同发展”的原则,创新运行机制,可采用导师培养制。所有导师都要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具体培养考核方案,明确青年语文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方法、途径、考核指标;帮助青年教师制订三年成长计划、方法和模式,实现青年语文教师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上的快速成长。
(三)激发大学语文教师自我发展的欲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