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硕士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销硕士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销硕士论文

营销硕士论文范文1

第一,网络玄幻小说情节内容中有很多空白[1]设置。网络玄幻小说的作者在创作中,往往采用断续性的技巧,在作品内容中留下许多空白。这些空白不断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建构功能,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消除作品中的不确定性,填补小说中的空白。读者在填补的过程中,常常反作用于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并生成新的认知。空白就是这样通过对悬而未决的感知长度的“成功的延续”,以想象的冲突为动力,来阻滞并因而更加刺激想象的构成过程的。这样,不仅极大地刺激了读者想象的能动性,而且赋予读者参与作品建构的权利,从而使读者获得审美的愉悦。

第二,网络玄幻小说带有很强的戏剧性、虚拟性,而且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在小说中,作者塑造的大多都是从凡俗到至尊的玄幻主人公形象,网络玄幻小说主人公的成长充满了戏剧性。作者建构的这种虚幻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如《诛仙》《昆仑》《幻城》和《无极》等,无不具有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特征,小说中的世界图景也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无法用现实生活的逻辑去考量它,相反它为现实的生存图景提供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浪漫的存在镜像[2]。网络玄幻小说的戏剧性、虚构性,在内容上充满爱情、武侠、玄想等娱乐性因素的特征,其本身很适合用来满足青少年日常消遣、娱乐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吻合了玄幻小说迷的“期待视野[3]”。“鉴赏者的‘期待视野’一旦与文本相吻合,就会活跃起来,对文本意义体现出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积极选择,使得相吻合的文本受到重视或青睐”。[4]而且近几年,大量的网络小说被翻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很多玄幻小说迷都期待他们喜欢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这为改编成影视剧提供了群众基础。

第三,网络玄幻小说具有作者和读者双向互动的特点。很多小说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建构起来的。由于商业化的运作,他们格外重视市场,注重读者的反映。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往往会向读者寻求意见,考虑他们的审美趣味,根据读者的口味对作品进行修改和重构。

二、多方合作的运营模式

文学网站、网络玄幻小说、影视公司三方的合作会为网络玄幻小说改编提供很大的契机。网站营销也会将这种受广大青年读者追捧的网络玄幻小说题材推荐给不同的影视公司及导演。对于影视公司而言,他们往往会选择点击率较高、有相当人气指数的作品进行改编,这就使影视作品在开拍时就已经积攒了大量的人气指数,而获得高度关注,这为影视公司降低了影视拍摄的投资风险。这种三方合作的方式使网站运营商、影视公司、作者及读者皆大欢喜。为网络玄幻小说影视改编提供契机。

三、关于网络玄幻小说影视剧改编的思考

营销硕士论文范文2

企业的营销计划是企业营销当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如何制定企业销售计划是企业的营销部门的主要工作。现在文学硕士论文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在做营销计划之前,企业的营销调研部门需要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市场调研工作对企业营销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市场调研工作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同行其他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营销手段。>>>>指导老师在论文写作中的不同阶段的作用

然而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没有市场调研工作,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人力素质和资金流动和生产规模的比例不一样。很次中小型企业在市场调研中的人才比较少。还有一部分企业把主要劳动力和人才都放在了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

因此,中小型企业在营销中经常会出一些问题,很多产品投放到市场之后并没有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欢,这也是造成企业负债的主要原因销售方案不合理造成了整个企业的不健康发展。

      希望的文学博士论文等更能吸引您的眼球,能帮助到您,如果要进行,也可以到网站查看。

营销硕士论文范文3

>> “功夫熊猫”“出口转内销”的启示 《功夫熊猫》对中国动画创作思维的启示 《功夫熊猫》对当代国产动画创作的启示 《功夫熊猫》对中国动画电影创意的启示 《功夫熊猫》在教育方面的启示 从电影营销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国际传播 《功夫熊猫》所承载的美国跨文化交际策略 《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的应用 电影《功夫熊猫2》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功夫熊猫》的叙事策略与视觉传达解读 从关联理论看《功夫熊猫》字幕翻译策略 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显功夫 功夫熊猫吉利熊猫CROSS 玩具熊猫与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1》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启示 论《功夫熊猫》中的幽默对动画创作的启示 《功夫熊猫》的真功夫 《功夫熊猫》:PK之战 功夫熊猫2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from=search.

[5]江曼.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14.4.

[6]王鑫鑫,段元萍.中国电影贸易出口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优领域,2014.12.24.

[7]《功夫熊猫3》将做“中国定制版”票房要超《捉妖记》.Mtime时光网,2015.12.14.

[8]陈谊.中国电影国际营销中面临的挑战及策略[J].企业经济,2011.7.

营销硕士论文范文4

关键词:线上线下 互惠机制 协同发展

问题的提出

2012年8月,多渠道零售商苏宁、国美与垂直电商京东商城为争夺顾客资源,展开激烈的价格战,拉开了线上线下竞争的序幕。随后,苏宁与国美积极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模式,把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把线下积累的品牌优势向线上移植,发挥线上优势,吸引线上线下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线上线下的互惠结合正逐步成为网络购物背景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在学术研究领域,线上线下渠道间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受到学者的关注。但关于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互惠结合的研究在国内外都非常少见,目前研究多数集中于线下线上两种渠道间信任转移、购买意愿转移及品牌跨渠道扩张等方面,这些研究都只是体现了线下线上之间单一方面对另一面作用关系,并不能体现线上线下双方互惠机制的关系。经过文献检索与研读发现,只有Kwon和Lennon(2009)针对线下线上品牌形象的互惠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一研究主题的探讨需要学者有更多的关注,并有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指导实践。因此,本研究试图对现有线下线上相互影响的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线上线下互惠影响机制的未来研究方向。

互惠定义及其营销效应

互惠是指关系的任何一方能为对方提供益处或帮助,另一方在未来报以相似回报的商业关系因素,互惠是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双方没有各自利益的实现和需要的满足,双方就不会建立和发展持久的关系。

随着营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关系营销理论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互惠理论纳入到营销的研究中。本研究中之所以采用“互惠”这一词汇,主要是借用其中两个个体之间的互动的含义,而且包含着二者之间“一荣共荣,一损共损”的相互之间的影响的关系。多渠道零售商在拓展业务时,可以利用原有的品牌效应和顾客忠诚度,减少市场营销的成本,而且还可以为顾客提供更方便的渠道选择机会和更多样化的服务,如顾客可以在线上搜寻后再到实体店购买,或者先到实体店体验再到网上订货,这样更有助于培育顾客对零售商的忠诚。零售商只有将线下和线上的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互惠共赢。

线下线上渠道间信任转移研究

信任是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重要因素,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用的安全性、信息隐私等因素使得消费者对在线购物难以建立高度的信任。多渠道零售商在开展线上线下渠道的扩展过程中,利用消费者对线下实体店的信任促进在线信任,提高线上绩效。线上线下渠道间信任转移的研究成果如表1所示。

国外的研究中,Kuan和Bock(2007)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建立了一个关于线下业务和线上业务相结合的企业信任转移模型。在该模型中,线下网络口碑、线下信任、期望的约束能力影响线上信任,进而会影响到线上消费者购买意愿。Lee等(2007)以银行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线下银行到线上银行的信任转移模型,研究顾客线下银行的信任是否能造成线上银行形成正面感知。Yang(2008)运用群体理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线下信任、线上信任和线上购买动机等组成的信任转移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国内研究中,李燕艳(2012)以信任理论和信任转移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综合线下顾客信任转移、心流体验、结构保证和在线商店忠诚的研究模型,探索顾客对线下商店的信任是如何直接转移到线上渠道的。薛晓霞(2013)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研究了消费者从线下渠道到线上渠道的信任转移。陈兴强(2012)以较高的线下顾客信任的大型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从线下到线上的信任传递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线下信任直接影响顾客对线上初始信任。

由上述分析可知,线下线上渠道间信任转移的研究为线下线上的互惠关系提供了基础。但目前多数的研究成果仅证实了多渠道零售商线下信任会影响线上信任,进而影响线上购买意愿。但这不能准确反映出线上线下之间的互惠关系,只是证明了线下信任能够促进线上的交易,从而提高线上绩效。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线上的信任对线下信任的影响机制。

线下线上消费者购买意愿转移研究

对企业而言,完成最终的销售活动是获得利润的前提。因此,在企业线上线下业务协同扩张的过程中,实现消费者线下购买意愿的转移,促进线上购买意愿的形成也是企业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部分学者对渠道间购买意愿的转移进行了研究,如表2所示。Kim和Park(2005)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顾客购物渠道扩展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顾客购买态度从线下商店向线上商店的转移。同时,Kim和Hahn (2009)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线下商店信任和感知线上商店购物信心对线上信息搜索意愿和购买意愿的影响。国内学者曹玉枝、鲁耀斌等(2013)以效价框架和创新扩散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消费者从网下到网上使用意愿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实证研究表明,线下消费者特定创新性、习惯和相对收益对用户使用意愿转移都有显著影响。

线上线下渠道间购买意愿的转移是渠道间信任转移的延伸。线下购买意愿向线上购买意愿的转移也是体现了线下对线上的促进作用。

线上线下品牌渠道扩张研究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包含品牌形象、品牌声誉等方面。在基于O2O(online to offline)结合模式中,如何把线下积累的品牌优势向线上移植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线上线下现有研究中,关于品牌扩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牌形象和品牌声誉转变方面。

学者Kim等(2011)比较研究了线上线下品牌延伸的影响因素,线上品牌向线下延伸时主要是品牌的相似性影响品牌态度,而线下品牌向线上延伸时顾客对品牌的态度除了受品牌相似性的影响,还受公司和产品形象的影响。Bravo等(2011)研究了线上品牌向线下扩张的两种策略:品牌延伸和品牌联盟,主要是为了分析比较这两种策略的互惠溢出效应的形成。Bravo和Pina(2012)研究了线上品牌通过品牌延伸和品牌联盟两种策略向线下的扩张,品牌扩张后对品牌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主要是对品牌形象的功能和情感维度产生负面影响。

在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业务中,更多的是借助原有的品牌优势,通过品牌延伸扩张来实现线上线下的协同效应。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尝试从品牌资产的角度对企业线上线下互惠进行研究。

线上线下品牌形象互惠研究

目前,能够直接体现线上线下互惠关系的研究严重缺乏,只有Kwon和Lennon(2009)两位学者对此进行实证研究。他们基于态度模型、理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构建了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品牌形象的互惠关系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描述了三种关系,第一种是在线下品牌形象和线上绩效的作用下线下线上品牌信念的形成;第二种是线上线下品牌信念和态度的关系;第三种是线下线上的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线下品牌形象对线上品牌信念和线上绩效对线下品牌信念都有跨渠道的影响,而顾客对线下线上品牌态度不仅受各自渠道品牌信念的影响,也受另一个渠道品牌信念的影响。

研究展望

线上与线下之间是存在相互促进关系的,并且也已有部分学者验证了线下线上品牌效应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影响。因此,本文认为线上线下品牌效应的互惠性是未来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发现,线上信任和线上态度是线上购买意愿的直接前因,线下品牌知名度、线下品牌形象和线下品牌态度可以影响线上的信任;同时线下品牌知名度、线下品牌形象和线下品牌态度影响线上态度,既可以形成线下品牌效应对线上的影响,反之亦然。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线上线下渠道间信任转移、购买意愿转移、品牌跨渠道延伸与品牌形象互惠等方面对线上线下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互惠理论,从品牌效应的角度研究线上线下的互惠影响,以期为多渠道零售商的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提供指导,同时也能为线上线下的研究领域提供进一步的研究路径。

参考文献:

1.Bravo R,Iversen N M,Pina J M. Expansion strategies for online brands going offline[J].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2011,25(2)

2.Kwon W S, Lennon S J. Reciprocal Effects Between Multichannel Retailers’Offline and Online Brand Images[J].Journal of Retailing,2009,85(3)

3.Kuan H H,Bock G W.Trust transference in brick and click retailer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before-online-visit phase[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7,44(2)

4.Lee M K O, Turban E. A trust model for consumer Internet shopp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1,6(1)

5.Yang Q,Huang L,Xu Y.Role of trust transfer in e-commerce[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13(3)

6.王夏扬.商店形象契合对零售商线上商店忠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

7.李燕艳.传统零售商信任转移及其对线上延伸绩效的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

8.薛晓霞.消费者从线下渠道向线上渠道的信任转移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

营销硕士论文范文5

关键词:绿色营销;房地产;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一、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概述

(一)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的概念

房地产绿色营销是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房地产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贯彻绿色环保的理念,采取各种绿色营销策略来满足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从而同时为企业、消费者、社会和生态环境创造收益。

(二)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的特点

房地产绿色营销策略和传统房地产营销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房地产绿色营销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向消费者推广时着力于展现其产品绿色环保的特点。

从获益对象方面来说,传统房地产营销只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以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房地产绿色营销还考虑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所面临的问题

(一)房地产项目成本增加

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住宅势必会造成开发成本的大幅提高。首先,扩大项目绿化面积就会导致建筑面积的减少,从而使得商品房收益降低,房地产项目的成本也相应提高,这样的结果是房地产企业所不愿意见到的。其次,为了满足绿色住宅的要求,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各种环保设施,考虑到我国在环保技术方面水平有所欠缺,不能以较低的投资建设令人满意的设施,同时又缺少相关的研究资金,为绿色住宅的建设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二)绿色消费观念普及性不高

在当前的房地产消费观念中影响消费者购房的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价格、商圈、配套和环境几个方面上。消费者固然会考虑住宅周边的生态环境,但此时消费者对生态环境的考量仅仅停留在绿化、空气质量层面上,并没有真正了解绿色住宅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绿色消费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消费者也愿意在挑选商品时选择更为环保的商品,但住宅作为一个高消费产品,已然给大部分需求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绿色住宅往往供大于求,在房地产绿色营销过程中如何普及绿色消费观念也成了房地产企业所需克服的一个艰巨挑战。

三、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支持绿色住宅相关技术的研发,提升环保设施的建设能力,增强环保设施的环保效果,向房地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减少企业自身的研发费用。为了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究创新环保技术,政府可以减少绿色房地产企业相关的税收,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政府应该完善房地产行业的各项技术指标与绿色认证,对达到标准的房地产项目颁布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绿色认证,加强人们对绿色住宅的认同,这样一来就能形成技术和营销相互促进的局面,加速房地产绿色营销的发展。

(二)实行绿色定价

绿色定价是指与绿色产品相适应的定价方式,它是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模式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绿色住宅的设计与开发与传统住宅相比增加了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施工环节实施环境保护而增加的成本;二是绿色住宅的生态运营和维护所增加的成本;三是采用绿色建材和绿色施工技术而增加的成本等。绿色住宅的定价方法可以使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在绿色住宅的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也可以使用竞争定价策略,通过比较绿色住宅与相近地段的传统住宅,利用住宅差异化带来的竞争优势进行定价。绿色住宅由于其成本及价值特殊性,其绿色定价策略要尽可能把握绿色住宅和消费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定价方法,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三)发展绿色科技

对房地产企业自身来说,为了能使房地产绿色营销的成效更显著,必须要在绿色科技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目前房地产市场中的绿色住宅品质良莠不齐,一些房地产绿色项目在宣传其绿色环保特点时夸大其词,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就是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只能通过简单注入绿色生态环保的概念而与绿色住宅打一个球。

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结合本土环境的特定情况,研发适合国内绿色生态理念的技术和设备。掌握先进环保技术的房地产企业往往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更强的影响力,在足够影响力帮助下便能更有效的向消费者传达绿色消费观念,这样一来消费者对绿色住宅的消费需求就会增加,提升企业收益,从而为企业环保技术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开辟绿色分销渠道

绿色物业管理和传统房地产开发企业最好建立自己的绿色分销系统,因为这样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并获得对分销渠道的完全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分销过程中资源的损失,同时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建立知名度向顾客直接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所以如果企业的经济实力雄厚,并试图直接在市场建立知名度或向顾客直接提供完善的服务,就应建立自己的销售系统,直接控制分销渠道。

四、结论

房地产行业倡导绿色理念,实行绿色营销,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无疑在房地产行业中,随着时代的变迁都有着属于这个时代最合适最有效或者说是最赚钱的营销方式,但房地产绿色营销却是任何时候都不应改变的中心思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政策和形式的不变导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房地产企业将一改原来资源高消耗的特点,成为保护环境,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强劲的一股力量,房地产绿色营销终会在不断摸索,不停进步的过程中发展成熟。

参考文献:

[1]梁丽.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5.

营销硕士论文范文6

【关键词】消费价值观;大学生群体;市场细分

一、文献综述

二、消费价值观量表的研究

(一)量表的构建

本次研究中运用RVS量表的理论框架,以罗克奇提出的基本价值观点模型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大学生群体座谈,得出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价值观因素,最终按照消费价值观基本成分的不同将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划分为“消费价值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两个方面。量表初步确定了8个维度,其中消费价值目标包括4个维度:经济型目标、象征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功能性目标;消费价值手段包括4个维度:超前性手段、谨慎性手段、保守性手段、自信性手段。每个维度有5个测项,共40个测项,采用Likert自评式五点量表法,从“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完全同意”依次计分为l分、2分、3分、4分、5分。

(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效度检验。本研究使用“KMO球形检定法”检验问卷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其值越逼近1,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运用SPSS17.0对消费价值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分别进行效度检验,其取样适当性数值KMO都在0.7以上,Bartlett球形检验的X2值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对200个样本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并采用正交旋转法,方便共同因子辨认及命名。根据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将题项归为7个因子,然后分别命名。

因子1:“理性与谨慎”因子。该因子解释了最大的方差18.890%,包含最多的5个测试语句:“只要产品品质有保证,我认为多花钱是值得的”,“只要产品质量好是不是名牌都无所谓”等语句。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的谨慎且理性的消费意识。

因子2:“自信与自我”因子。该因子解释了14.415%的方差。由3条语句构成:“看到我喜欢的产品,我会马上行动”,“我总是自己做出决定,不太依靠他人的意见”,“我购物时一向果决,绝不犹豫”。这些显示了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充满自信的态度。

因子3:“品牌依赖”因子。由3条语句构成:“我认为穿名牌能增加自信、提升形象”,“拥有名牌产品,能显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购物时我很注重产品品牌”。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对于品牌以及名牌产品的依赖。

因子4:“个性与时尚”因子。由4条语句构成:“我总是会关注任何新上市的产品”,“我买东西时,会注重外观时尚的产品”等语句。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对于流行时尚前沿的个性产品的钟爱。

因子5:“经济实用”因子。由3条语句构成:“买东西实用最重要,没必要买名牌”,“商品的便宜实惠对我很重要”,“我通常会购买便宜的商品”。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经济实惠以及实用性的重视程度。

因子6:“超前消费”因子。由3条语句构成:“我认为有钱就该花,要享受人生”,“我可以接受超前消费”,“我喜欢做个快乐的‘月光族’”。这些语句显示了消费者的超前消费的态度。

因子7:“传统保守”因子。由2条语句构成:“钱存着比花了强”,“过日子能省就省”。这两条语句反映了消费者传统保守的消费观念。

在因子分析中可以看到,与预期的8个维度的设想出现了一些偏差,消费价值目标中的功能性目标和消费价值手段中的谨慎性手段出现了合并归类,这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信度水平。但总体保持了预期的维度设想。

四、聚类分析

将得到的7个因子的标准化因子值保存为新的变量,基于这7个因子对样本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在确定聚类中心数目时,对聚类数初步设定为4类,5类和6类,对输出的方差分析图表进行比较。聚类数为5时,显著性水平均为0,表示五个族群之间有显著性差别,聚类有效。再通过比较可以看到聚类数为5时的效果更好。所以最终选择了有五个中心的聚类,每个聚类中心代表一种细分市场。通过聚类分析,消费者被分为五个细分市场。根据每一细分市场的特征对其分别进行命名如下:

细分市场1:个性自我型消费者。个性与自我是这一细分市场的主要特点。这也反映了“80”后大学生最独特的特点与消费观念。这类消费者自我意识较强,注重自我感受和消费产品的时尚流行性。他们不太注重产品价格,而只为满足自我。

细分市场2:经济谨慎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在消费时体现出谨慎的态度,并且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而其“自信与自我”的得分较低,可以看出他们的消费行为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具有理性的。

细分市场3:身份象征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依赖品牌。他们认为所购买产品及服务体现了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他们非常注重这种身份对自己的满足感。从而因此增加了其对此品牌的忠诚度。

细分市场4:超前消费型消费者。“超前消费”是这类消费者最大特点。他们比较接受最新的消费观念,有着很超前的消费意识。消费行为较他人更超前。他们喜欢花钱消费而不是存钱。

细分市场5:传统保守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具有传统的消费观念。他们与超前消费人群有着截然相反的消费态度。他们宁愿把钱存起来而不是花钱消费。他们并不对产品的品牌和流行性过于看重。

五、针对各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消费价值观的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不同消费价值观下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本文试图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开拓提供如下建议。

(1)针对“个性自我型”人群注重宣传“体验消费”。这类人群在消费过程中,追求个性、时尚和新潮的产品,对消费和购物充满着好奇,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因此,针对这一类型的消费者,企业可以采取免费体验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受到商品的个性或体验到产品的新奇功能,对于新上市的产品或者比较新奇的时尚产品,企业可以把目标定位在这一消费者人群中。

(2)针对“身份象征型”人群注重发挥“品牌效应”。这类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上比较注重产品或品牌的档次和品味,关心的是产品能否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形象和地位。针对此消费价值观的大学生,企业应注重提升自身整体形象,以培养此类人群对品牌的忠诚度。企业应做好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不断维护形象,使这类人群形成对企业产品的偏爱。同时开展多元营销方式,采用电视广告、人员促销、名人效应等多种形式进行品牌推广,让品牌的信息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消费者接受自己的品牌,在情感上认同此品牌。

(3)针对“经济谨慎型”人群注重开展“打折降价”活动。这类人群消费时首先考虑价格因素,倾向于购买打折降价的商品,买东西首选便宜实惠的物品。因此,针对这一类型的大学生群体,企业应通过打折降价、优惠、送礼、抽奖等促销手段,采取低价的定价策略,通过薄利多销来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

(4)针对“传统保守型”人群注重引导“理财性消费”观念。这类人群一般不会购买新奇产品,储蓄倾向很高。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挖掘他们的消费潜力。以开办公益讲座宣传理财知识等方式,以投资的角度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让他们感受到消费的新理念。

(5)针对“超前消费型”人群注重提供“信用服务”。这类人群具有前卫的消费意识和观念,愿意超前或透支消费,因此针对这一类型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企业可以提供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多种形式的信用服务;并从理财的角度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超前消费的益处。

六、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本文立足于新的视角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市场细分,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样本选取方面,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原因,本研究没有做到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随机抽样,取样还不够全面;在调查方式上,由于不能对每份问卷进行一对一发放,可能消费者对问卷题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从消费价值观角度对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实证研究已经受到了关注,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立足于某一类具体产品进行研究,结合每个消费价值观群体的购买行为展开深入的探讨;基于同一个消费价值观细分市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对不同地区间消费价值观的区域差异展开研究等,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胡洁.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2]余洪文.基于消费价值观的广东大学生消费区域差异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3]苏胜强,谷永春.基于消费者价值观的市场细分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

130-133.

[4]林清河,施坤寿.许家铭.消费者决策形态与价值观之研究——台湾地区大学生之实证研究[J].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专刊:人文及社会科学,2001,11(1)16-29.

[5]张立强.基于二维价值观的78后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

[6]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消费价值观研究述评[J].消费经济,2009(10).

[7]冷滨.90后的价值观、族群分类与消费行为——以运动休闲服装市场为例[J].营销传播论坛,2008(03).

[8]吴垠.关于中国消费者分群范式(China-Vals)的研究[J].南开商业评论,2005(08).

[9]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