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安全及等级保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安全及等级保护范文1
一、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分析
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和构架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网络信息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和隐患。目前,网络攻击、信息窃取、运维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尤为突出。网络攻击。目前的网络攻击,不仅包括利用网络和系统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入侵,破坏和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还包括对其存储的数据进行密取、增加、删除和修改的行为,具有跨国性、欺骗性、隐匿性的特征。比较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有:DDOS(拒绝服务式)攻击、计算机病毒程序攻击、数据驱动攻击以及网络欺骗攻击等。以计算机病毒程序攻击为例,攻击者通过网页挂载、邮件附件、软件捆绑、文件伪装、动态链接库和远程线程插入等方式向目标系统植入计算机病毒程序、木马程序,以记录用户操作痕迹(键盘敲击记录、网页浏览记录)或者直接操作计算机系统,并获取、修改系统重要信息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这类攻击,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系统的故障和瘫痪或对网络传输数据和系统内存储处理数据的安全性造成威胁。特别是一些部署在互联网上,且防护措施比较薄弱的,一级架构的政府部门信息系统以及提供互联网服务并进行跨网部署的政府部门信息系统。
信息窃取。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主要面临的信息安全来自于一些国家或境内外敌对势力。为了达到颠覆政权、扰乱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不法目的,一些国家或敌对势力正通过各种密取手段和信息监控手段对国家秘密、军事秘密等涉及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信息进行密取和截获。通过境外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密取信息、通过境外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商截获信息、利用网络设备及信息系统设备窃取信息等手段屡见不鲜。通过境外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密取信息,是通过一些在国外注册并上市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商获取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这些互联网内容服务商不仅可以向本国乃至全球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应用服务,而且其掌握了大量用户的数据,包括了用户上网的IP地址、上网设备标示、登陆时间、登陆口令以及相关应用的交互等内容,甚至涉及公民隐私及政府国家秘密、企业业务秘密的私密数据。
用户在访问境外网站的过程中,交互数据可能经过这些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境外服务商的数据传输设备。而通过境外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商截获信息利用的就是该特点,当用户在使用部署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终端设备进行互联网访问时,信息就会被中途截获密取。2011年,国外媒体曾报道某知名手机生产商的手机在定位功能关闭后仍在收集用户位置信息的情况,类似的还有打印机缓存打印数据等窃取私密信息的方法。这些设备都有预留或被植入的“后门”,以达到利用网络设备及信息系统设备窃取信息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收集使用者的各种信息,甚至控制网络和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风险。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按照其应用领域和信息安全要求,都有严格的密级划分,对于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的单位也有严格明确的资质规定和保密要求。然而,与政府部门相比,系统建设和运维厂商的人员管理相对不够严格和规范,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这就可能存在一些风险,例如窃取系统数据或在系统中预留后门和漏洞等。
二、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防护模式
随着政府部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各类政府应用不断扩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不断涌现,网络的脆弱性和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显现。同时,随着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动态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截获、病毒破坏、设施破坏,而是呈现出自动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政府信息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在系统整体架构及安全保障模式上应不断进行创新,针对不同的安全防护需求,采取不同的安全机制或措施,提高安全防护能力。结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根据政府部门安全防护需求,建设安全防护模型,全方位保障新形势下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
如图1所示,安全防护模型在安全防护层面上主要由监测预警、区域隔离、安全防护手段、管理控制四部分构成。监测预警。实时把握网络安全态势,对发生的攻击、侵入等破坏系统安全的行为及时发现,并提供警示。区域隔离。落实接入控制措施,严格限制非内部网络段设备与内部网络及系统的链接;要做到内外网物理隔离和网络区域逻辑隔离,对于必须跨网部署的信息系统,应当引入数据单向传输技术,确保内网段系统的数据无法被远程窃取外泄。安全防护。要按照等级保护标准要求,从物理、网络、应用、数据和系统层面根据防护需求逐步提升安全防护级别。特别对于部属于互联网上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应做好异常访问的数据监测,并配置相应性能的专业级防火墙,以抵御DDOS攻击;对于内部网络部分的信息系统,应落实访问控制策略,做好访问登陆和系统使用的日志记录,以备安全审计。管理控制。做好机房及重要系统设备的运维管理,甚至更应建立运维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况及网络传输状况。同时,落实网络安全防护和系统容灾备份措施,并完善应急响应预案,确保网络、系统及主机的安全。
网络安全及等级保护范文2
关键词:等级保护 信息系统 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众多单位、组织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以充分利用各类网络信息资源。与此同时,各种非法入侵和盗窃、计算机病毒、拒绝服务攻击、机密数据被篡改和窃取、网络瘫痪等安全问题也时刻威胁着我国网络的安全。因此,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同等级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如何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确保信息在多级互联信息系统间安全流通,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重要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
等级保护环境下的信息系统一般由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和安全管理中心构成。其中,安全计算环境是对信息系统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的相关部件;安全区域边界是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区域之间实现连接并实施访问控制的相关部件;安全通信网络是保障信息在系统内安全传输及安全策略实施的相关部件;安全管理中心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通信网络上的安全机制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
2多级互联信息系统
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将信息系统按照安全保护能力划分为五个安全等级,一些重要、大型的信息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等级的子系统,不同等级信息系统之间要实现可信互联,由于信任体系和运行模式不尽相同,互联互通会导致安全风险的进一步增加,尤其是低等级信息系统可能通过恶意授权给高等级信息系统带来权限失控风险。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总体的安全管理中心,将不同安全等级的子系统连接在一起,通过协同合作,实现特定的功能服务,这就是多级互联信息系统。在多级互联信息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和互联系统本身,都需要实施信息分级分类保护,从而确保系统间的交互协作及信息流动,保障系统的安全。
本文将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下,研究多级互联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从而较好地解决多级互联系统的安全风险问题,确保系统安全。
3多级互联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
安全策略是为规范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保证网络正常使用、发挥网络效能所必须强制执行的一系列要求、规范或操作。其主要作用是针对被保护对象面临的主要威胁,围绕安全防护目标,提出网络安全防护具体要求,指导安全管理行动。确定并实施网络安全策略是对网络进行有效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核心和起点,是实现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的前提。因此,为了确保多级互联信息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制定明确和合理的安全策略就成为了关键。
3.1指导思想
根据不同应用类别和安全等级防护目标的需求,给出安全防护策略的框架,研究制定各类网络相应的安全防护策略,并保证制定的安全策略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完备性和有效性。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应当遵循“局部策略符合全局策略、下级策略符合上级策略”的原则。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系统的升级、调整,安全策略也应该随之进行重新评估和制定,随时保持策略与安全目标的一致性,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
3.2基本原则
基于以上思想,制定多级互联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针对系统、数据、用户等保护对象,按照同类、同级集中的原则进行等级保护级别的划分,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对应的适用范围及具体组织实施单位。(2)广域监察,局域管控。依托总体安全管理中心,建立多级互联系统广域安全监察机制,监督、检查各安全域网络节点和用户网络安全策略的配置执行情况,监测重要骨干网络流量,预警网络攻击和入侵行为,形成网络安全实时态势;在各安全域网络节点和用户网络建立局域安全管控机制,依托各级安全管理中心,对网络节点和用户网络的安全设备、主机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事件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网内各类资源的可控可管,提高系统整体防护能力和维护管理效率。(3)分区分域,适度防护。根据等级保护的思想,在划分的安全域中,一方面要遵循等级保护要求,加强主动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要针对各安全域业务特点的保护强度,在不影响系统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各域的安全策略进行设置,并确保这些策略的相对性、独立性及关联性。(4)区域自治,联防联动:各安全域根据总体安全管理中心下发的安全策略,结合自身特定的安全需求,实施本区域内的安全防护和管理。依托总体安全管理中心,建立广域网上下一体的预警响应和联防联动机制;依托各级安全管理中心,建立局域网内各安全设备之间的检测响应和联防联动机制;并在各级安全管理中心、重要骨干节点、用户网络之间建立安全事件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
网络安全及等级保护范文3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架构;保障体系
1基本情况
中国建材集团核心机房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部署网络及安全防护设备,网络主干为双链路结构,采用电信+联通专线入网,具备冗余性,满足业务高峰期需求,2台网络核心交换机构成双机热备,用于连接网络边界区域、服务器区域、楼层等各个区域。机房内,各区域之间部署防火墙进行访问控制,网络边界部署防病毒网关、IPS入侵防御系统等安全设备对来自Internet的攻击行为进行防护,服务器区域部署入侵检测系统,核心交换机上部署网络审计系统以及审计服务器,对网络行为进行审计,办公网络部署上网行为管理,规避网络违法违规风险,强化内网安全率。门户网站及电子邮箱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按照中央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标准进行设计和部署,并依据国资监管网规划方案建设了一套专网专机分散部署的非信息系统。主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进行定级,重点信息系统达到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管理标准,核心机房内独立运行的信息系统全部满足公安部对中央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同时定期组织内、外部专业技术力量开展信息安全检查、信息系统安全测评、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备案以及信息安全培训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运行稳定,安全监控到位,杜绝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技术体系架构
中国建材集团严格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和《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设计、采购和部署符合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安全产品,从安全计算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管理中心等方面构建起有效的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将网络划分Internet接入区、DMZ区、办公区、安全管理区、核心交换区、业务服务区共计6个安全区域,并根据业务系统的要求进行安全区域合理性划分,各区域到核心交换机之间为独立线路连接,数据处理系统以单机模式部署,同时按照安全风险和安全策略,具体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进行信息安全控制。物理安全。核心机房依据国家标准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从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设计,严格按照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电源质量、备用电力、振动、防漏、防火、防雷和接地等要求建设,以此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环境安全,同时采用有效的区域监控、防盗报警系统,阻止非法用户的各种临近攻击。网络安全。网络主干采用双链路结构,考虑业务处理能力的数据流量,冗余空间充分满足高峰期需要,并根据业务系统服务的重要次序定义带宽分配的优先级。合理规划路由,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路径保证网络结构安全。网络区域边界之间部署防火墙安全设备,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实现内外网络和内网不同信任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服务器区域部署防病毒网关来拦截病毒、检测病毒和杀毒,保护操作系统安全稳定。应用IPS入侵防御系统实时监控进出网段的所有操作行为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恶意攻击行为,同时以满足国家等级保护二级标准要求,通过人工加固的方式对网络安全设备进行配置加固,实现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多个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主机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网关和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进行被动主机安全防护,同时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标准,为系统信息交换的主客体分别加安全标记,制约了操作系统原有的自主访问控制策略(DAC),达到了强制访问控制(MAC),对服务器进行安全加固配置,进行资源监控、监测报警,避免服务器自身的安全漏洞被攻击者利用,实现统一管理的主机安全防护。应用安全。应用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自身审计功能,对设备管理日志、设备状态日志、用户登录行为等进行审计。核心交换机上部署网络审计系统和审计服务器,办公网络部署上网行为管理,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等进行日志记录,同时应用服务器不开放远程协议端口号。系统全部采用正版WindowsServer2008和LinuxAS5操作系统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配置、关闭非常用安全隐患的应用、对一些保存有用户信息及其口令的关键文件(如WindowsNT下的LMHOST、SAM等)使用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加强口令字的使用,并定期给系统打补丁、系统内部的相互调用不对外公开,同时通过配备漏洞扫描系统,并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设备重新配置和升级。数据安全。数据库系统全部购买有效授权,采取数据库系统强口令、登录失败次数、操作超时等方式实现数据库系统对身份鉴别、访问控制要求,采用技术手段防止用户否认其数据发送和接收行为,为数据收发双方提供证据。应用系统针对数据存储开发加密功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完整性和保密性。同时建立热备和冷备结合的数据备份系统,保证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重要数据恢复。
3保障措施
网络安全及等级保护范文4
大数据环境下的异构网络是智慧城市传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具有通用物联网的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管理能力,而且从信息安全出发其要求具备监测、状态评估、维修决策等功能。大数据环境下的异构网络是传统网络由系统智能化向设备智能化的延伸和发展,为统一规范设备的信息体系、监测体系、评估体系和管理体系提供了体系保障。
由于异构网络种类多,设备信息构成复杂,网络安全运行与设备状态信息具有紧密联系,其必定是一个在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具有强关联性和高度混杂性的网络。大数据环境下的异构网络在安全维护,入侵检测等方面存在诸多技术难题,迫切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面向智能安全监测的相关设备信息模型、组织构架、自治机理、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内在优化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为大数据环境下的异构网络安全运行奠定技术基础。
1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总体流程
各部门均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等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工作开展[1]。
2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实施
(1)建立大数据环境下的通信设备全景信息的关联表征模型,建立可扩展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体系,形成相对完备的、面向演进的、分层分布的异构通信体系架构,制定相应的全景信息及建模的标准规范。
(2)建立统一规范的大数据环境下的通信设备的监测体系,实现设备状态监测的一体化、智能化和通用化,降低监测装置的成本,形成分布自治的监测体系,制定异构通信智能监测装置的标准规范。
(3)建立统一规范的大数据环境下的通信设备的高级安全应用平台,实现异构通信体系的最终应用目标,即全寿命周期管理,自适应故障诊断、状态评估、事故预警、状态维修、故障处置等的全业务功能。
(4)建立异构通信网络的信息安全试验验证与测试方法以及评估指标体系,为其未来在智慧城市中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安全保障措施。
3 总结
在大数据环境,异构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随着信息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和业务状态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变更,由于相关安全信息构成复杂,在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和应用空间具有强关联性和高度混杂性。因此在分析设计、运维优化、高级应用等方面存在诸多技术难题。为了实现安全智能监测目标,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异构网络的信息模型、组织构架、自治机理、信息安全、优化机制等问题,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 王珊,王会举,覃雄派,等.架构大数据:挑战、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1,34(10):1741-1752.
[2] 肖新斌,史召臣.云计算引发的安全风险[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6):13-14.
网络安全及等级保护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威胁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048-02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工作已由基于单机的文件处理、自动化办公,发展到今天的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和国际互联网的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已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业务系统扩展。计算机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信息安全的巨大挑战。
组织和单位的计算机网络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如果黑客组织能攻破组织及单位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系统,他就有访问成千上万计算机的可能性。据统计,近年来因网络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已为各国政府与机构所认识。
二、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概述
所谓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是指根据计算机通信网络特性,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等加以保护,防止遭到破坏或窃取,其实质就是要保护计算机通讯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是指挥、控制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
根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权威统计,通过分布式密网捕获的新的漏洞攻击恶意代码数量平均每天112次,每天捕获最多的次数高达4369次。因此,随着网络一体化和互联互通,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防范意思,提高防范手段。
三、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分析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涉及到多种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十数种,这些技术各司其职,保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免遭各种因素的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
3.1 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客观因素。
3.1.1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个功能就是‘资源共享”。无论你是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天边,只要有网络,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所以,资源共享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这为系统安全的攻击者利用共享的资源进行破坏也提供了机会。
3.1.2 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操作系统漏洞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或技术缺陷。由于网络协议实现的复杂性,决定了操作系统必然存在各种的缺陷和漏洞。
3.1.3 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都会直接带来安全隐患。
3.1.4 网络的开放性。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很方便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从而很容易获取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信息。
3.1.5 恶意攻击。恶意攻击就是人们常见的黑客攻击及网络病毒,是最难防范的网络安全威胁。随着电脑教育的大众化,这类攻击也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DOS攻击还是DDOS攻击,简单的看,都只是一种破坏网络服务的黑客方式,虽然具体的实现方式千变万化,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根本目的是使受害主机或网络无法及时接收并处理外界请求,或无法及时回应外界请求。
3.2 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主观因素。主要是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人员缺乏安全观念和必备技术,如安全意识、防范意思等。
四、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
4.1 物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验证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偷窃、破坏活动的发生。物理安全策略还包括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对于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制订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
4.2 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由于网络所带来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使得网络使用者必须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来堵塞安全漏洞和提供安全的通信服务。如今,快速发展的网络安全技术能从不同角度来保证网络信息不受侵犯,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
4.2.1 网络加密技术。网络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一个加密网络,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和入网,而且也是对付恶意软件的有效方法之一。网络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加密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加密保护。用户可根据网络情况选择上述三种加密方式。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形形的加密算法来具体实施的,它以很小的代价提供很牢靠的安全保护。在多数情况下,信息加密是保证信息机密性的唯一方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开发表的各种加密算法多达数百种。
如果按照收发双方的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可以将这些加密算法分为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常规密码和公钥密码结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利用DES或者IDEA来加密信息,而采用RSA来传递会话密钥。如果按照每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来分类,可以将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算法和分组密码算法,前者每次只加密一个比特。
4.2.2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是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它可以通过鉴别、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实何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对今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尤为重要。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防火墙的组成可以表示为:防火墙一过滤器+安全策略+网关,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在Internet上,通过它来隔离风险区域与安全区域的连接,但不防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防火墙可以监控进出网络的通信数据,从而完成仅让安全、核准的信息进入,同时又抵制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数据进入的任务。
4.2.3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除了在传统网络安全技术上着手,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网络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除出去,从而使系统更安全。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利用安全扫描系统检查操作系统的漏洞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把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分成了D1、C1、C2、B1、B2、B3、A级,其安全等级由低到高。目前主要的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是C2级,其特征包括:①用户必须通过用户注册名和口令让系统识别;②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注册名决定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③系统可以对系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进行审核和记录;④可以创建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
4.2.5 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是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身份认证是系统查核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判明和确认通信双方真实身份的两个重要环节,人们常把这两项工作统称为身份验证。它的安全机制在于首先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认其是否为合法的用户,如是合法用户,再审核该用户是否有权对他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进行访问。从加密算法上来讲,其身份验证是建立在对称加密的基础上的。
4.2.6 网络防病毒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足以证明如果不重视计算机网络防病毒,那可能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网络安全技术中重要的一环。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防病毒必须从网络整体考虑,从方便管理人员的能,在夜间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检查病毒情况;利用在线报警功能,网络上每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病毒侵入时,网络管理人员都能及时知道,从而从管理中心处予以解决。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通信网络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会不断强化,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上我们简要的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几种安全隐患,并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安全防范措施。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阳.计算机与网络安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2]田园.网络安全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冯登国.《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斌.《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御》,信息技术与网络服务,2006(4):35-37
网络安全及等级保护范文6
1计算机大数据分析中云计算技术作用分析
云计算技术可以给提供计算机数据传递与共享的条件,融合软硬件数据保存,促进计算机处理工作更好的开展。云计算技术可以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与保存空间,处理数据传递环节的各项问题。与传统大数据分析技术相比,云计算计算可以提高大数据分析质量。人们借助云计算技术获得云终端的数据,切实满足人们对于数据的需求。现阶段计算机市场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围绕云计算技术推动计算机大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奠定后期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基础。目前,人们生活中全面运用云计算技术,基于云计算技术研发的服务器及操作系统方便人们处理各类信息技术。同时,云计算技术数据保存有着较强的安全性,极小可能出现数据丢失情况,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直接体现出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优化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中心,就可以不断提升计算机的云计算能力,让云计算不仅为网络信息所用,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使用人群更为注重的是在高速发达的信息社会,自己的信息,也就是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是否能得到保障,这时候考验的就是云计系统的完善性。目前存在的最主要计算机安全问题就是黑客问题和系统漏洞问题。系统漏洞这一人为因素可以通过不断检索进行漏洞的发现和修补,面对黑客的攻击,能够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不断地升级和优化系统,最终达到完善的数据处理效果。
2云计算技术下计算机大数据分析面临的问题
2.1网络技术安全
由于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技术正在朝着稳定和成熟的方向发展,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依然表现出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的应对工作。网络安全问题具体表现在用户在使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服务性中断问题,难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启动被动保护模式的情况使信息的安全性更加难以保障,这也成为云计算模式下的网络技术安全中的重点问题,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2.2网络环境安全
网络环境安全是保证网络正常使用,信息传输质量有保证的重要前提,一旦网络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将会引发病毒的入侵和黑客的攻击。因此网络环境安全也是云计算技术价值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长期受到病毒的困扰和黑客的威胁,将会降低人们对计算机的信赖性,甚至在工作和生活中将会在网络环境安全方面投入更多的成本。
3计算机大数据分析中云计算技术的具体应用
3.1数据传输安全分析
在云计算的作用下,云安全含义逐渐形成,具体来说,云安全主要指在用户借助云计算技术来实现计算机大数据分析时,让数据安全性得到了保证。用户端数据和数据安全往往呈现出正比关系,随着应用群体数量的增多,涉及的计算机数据范畴将不断扩充,假设计算机遭受病毒的攻击,可以在云计算技术的作用下实现病毒的拦截,以此让计算机数据安全性得到保证。从云计算技术自身角度来说,其提供的各个服务均是由IaaS基础设施级服务以及PaaS平台级服务两项内容构建而成。首先,IaaS基础设施级服务其作用在于,可以给用户提供对应的服务,也就是对各个计算机基础设备进行操作和应用,其中包含了CPU处理、数据保存、数据传递等。其次,PaaS平台级服务则是指,把云计算中各个服务器及开发环境当作服务,通过PaaS平台用户能够结合自身需求实现对应操作流程的部署和应用。
3.2监督数据资源共享
网络资源在传输过程中遭遇到的安全威胁是用户时时刻刻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和管理中,需要提高云计算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程度,通过不断创新安全模式,完善相应的防护体系,从而有效消除安全性问题,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体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对数据传输的整个路径进行监控,保证传输通道环境的安全性,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有效预防黑客的攻击,降低网络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同时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预期的监测目标。
3.3提高数据使用安全
计算机用户本身的安全意识也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数据信息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系数,需要重视身份认证工作的提升,具体可以使用实名制的方式进行认证处理,从而不断提升整个网络结构的安全性。对于网络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实名追踪的方式进行可疑目标锁定,从而有效控制恶意攻击情况的发生。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假人名情况的出现,提高网络数据信息窃取的预防水平。计算机网络环境算是一种相对开放的环境,在使用过程中会面向大量的用户,通过重视用户的身份认证,可以有效避免用户对数据的非法访问。同时在使用者进行计算机登录和使用的时候,需要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核实。按照权限的不同,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有效性。通过对数据库信息加密处理,可以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这种加密处理可以在原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算法的处理改进,使用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权限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如果没有解密方式,不法分子将会难以获取数据的原始信息。
3.4网络安全等级防护
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管理中心具备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和安全审计等功能,能够满足不同云计算环境下不同安全等级的保护要求,并且通过服务层的安全保护框架,实现对不同等级云服务客户端的安全保护,为使用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资源访问服务。在访问云服务商时,用户可通过通信网络、API接口和Web服务方式访问云服务器,但是用户终端系统的安全防护不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框架体系内。在保护框架体系内,资源层和服务层安全是云计算环境安全保护的重点,资源层包括物理资源安全和虚拟资源安全,应按照安全设计要求构建资源层安全保护框架。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针对不同等级云计算平台确定不同的安全目标,一般情况下安全保护等级最低为二级,并根据安全目标和等级要求实施安全设计步骤,具体包括:第一步,根据云平台的租户数量和业务系统情况确定云计算安全保护标准,制定云计算平台的安全保护策略,以避免在云计算平台上发生安全事件;第二步,细化安全技术要求,针对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以及安全管理中心制定出相应的安全保护策略;第三步,根据云计算功能框架中的各层功能和保护要求,制定安全技术机制,使其满足云计算功能框架的安全保护要求。在完成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设计之后,还应增加虚拟化安全、镜像安全、接口安全等安全控制点,并采用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安全防护技术,实现与云计算平台上各功能层次的对接,提出各层的安全保护措施。
3.5重视相应程序开发
网络安全应用程序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进行逐步提升,从而及时对病毒程序进行开发和处理,确保计算机系统可以敏锐捕捉到病毒的活动迹象,提升自身的防御能力。通常情况下,对于计算机的服务,内网隐蔽处理,可以提升网站平台的访问速度,可以避免不安全网址带来的不良效应,从而为计算机的安全防御提供一定的屏障。在计算机数据的使用中,由于安全性威胁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可以通过备份和恢复改善。这种恢复性功能也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通常由逻辑备份、动态备份以及静态备份等几种情况。计算机黑客数量增多,净化网络环境显然存在较大难度,但通过必要的防范措施依然可以在数据库信息的保护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使用防火墙保护工具就能很好的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一种安全保障。通过防火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黑客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