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股份制企业 会计核算 特点
引言
我国股份制经济包括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两种类型,无限责任制主要存在于一些小型的、个人的企业之中,它规定股东必须承担企业的无限连带经济责任。而有限责任制公司则是我国现阶段大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社会财富集中分配形式,股东只需以其出资股本为限来负有限的责任,这就使得股份制企业的财富分配与其他类型企业完全不同,它主要根据股东所持股权数量来进行分配。而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类型也主要以维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为主,因此,我们对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股份制企业概述
股份有限公司是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其对于社会财富的积累以及分配方式都表明其属于商品经济全分配时期的产权制度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现代股份制企业多为有限责任类型,它仅以股东出资额度为限,负有限的责任,而不涉及到股东的其他资产,这种财富的累积和分配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积聚社会原始资本,而不致牵涉到更多的其他社会生产关系。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股权数量为其财富分配依据,股东按照自己的出资额度以及购股数量从股份企业之中获取报酬,这一组织形式不仅保证了股东的权利和利益,而且企业能够筹措到大量的社会资本,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形成具有广泛社会代表性的企业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并将其分为等额的股份,由企业发行股票来筹措资本,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制度相比,其具有如下特征:
1、公司的股份金额均等。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股本都按照均等的数量价格进行设置,包括其注册资金在内,全部分为等额的股权数量,以向社会派发。
2、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公司的所有负债责任,而股东则以其所认购的股份数量对公司承担有限的责任,不涉及股东的其他资产。
3、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进行上市,并公开发行股票,向社会筹集资金。发行股票是股份有限责任企业的一大特征,企业以其自身等额的股权进行社会交易,并以股票等额面值的形式表现出来,公开向社会发行,募集资金。
4、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进行交易或者交换,企业仅以股票数量进行财富分配,而不管其持有者的身份,任何人只要交纳了股款以后都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因而,股东可以将其股票进行转让、交易、交换等,而无需经企业同意或者审批。不过,企业股份不能退股。
5、股份有限公司需对股东公布其年度财务会计状况。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资本都以股票或者股权的形式存在于股东手中,企业所需的日常资金由企业管理层支配,但受到股东的监督,其所有财务计划以及会计数据需定期向股东进行公开。并且公司的各级账户信息应该向社会公开,以便于投资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投资选择。
二、股份有限责任企业的会计特点
股份有限责任企业的会计方式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组织类型不尽相同,它取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征,其主要会计特点表现为:
1、企业拥有一套股份有限公司所特有的会计核算方式,并要充分地反映股东以及公司的股份经济利益关系。在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过程中,各会计要素以及报表内容、结构均应反映股份制经济的关系以及财富分配的关系。而日常会计行为记录除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以及资金使用状况以外,还需要反映出企业所处的不同地位以及各权利人对企业所承担的义务责任以及应享受的权利。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必须将企业的收支状况以及股东的权利义务完全表现出来,并致力于维护互相稳定的局面。
2、企业会计主体与企业的管理决策者相统一。股份有限公司虽然由股东进行出资,但是其日常管理仍然需要独立的决策人,而股东只进行日常监督以及相关其他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企业的会计主体仍然从属于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而并非社会第三方组织,企业的决策也需要依赖有效、全面的会计核算结果。
3、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必须维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并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财务状况以及企业与股东的利益关系。
4、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核算需将企业的产权在账户设置上进行反映,设置不同层级的账户信息,区分不同权益人的利益关系。企业资本账户的设置包括股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营业收入等,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分别进行。其股权利益分配的额度受法律的限定。
三、股份制企业的会计核算
股份有限公司在会计核算前需在一般股份制企业会计账户基础上设置相对应的利润分配科目账户,如在股本账户下设置本企业职工个人股或者国家股
1、募集股本的会计核算。股份有限公司在募集社会资金过程中需设置募集股本的会计账户,同时在利润分配、产权等账户下设置与企业所发行的股票或者债券数额相同的会计子目录,在会计核算时进行统一利润分配。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核算需对一般会计科目进行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以及查阅账目,企业不得随意打乱编号重编。同时,需在一些会计科目账户下留有一定的空置子账户,以便于以后增设科目。
3、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核算在不影响核算要求以及中长期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者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4.对公司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及折旧需设立相关子科目账户独立核算。例如“固定资产”、“累积折旧”等账目进行核算。而对于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应包括其专利、非专利权,商标价值权,土地使用等科目设置无形账目进行核算。对于其流动负债以及其他债务的会计核算,公司应该设置短期或长期债务账户,并在其下设置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以及应缴税务等相关账目,并按照公司的实际财务支付偿还状况进行核算。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2
铁路企业会计核算中对财务核算主要存在凭证填制不够及时、摘要填写要简明以及会计分类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
(一)凭证填制不够及时
会计核算中需要借助凭证来完成各项内容的填制,但是当前我国铁路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凭证填制不够及时的问题。这种问题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凭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摘要填写要简明
摘要的填写要简明扼要,摘要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真实而准确,使人能够一目了然。但是当前很多摘要当中,没有能够准确说出经济业务的性质特征,摘要的填写较为混乱。会计核算人员所填写的凭证内容以及金额等方面存在与摘要不符的问题。
(三)会计分类不明确
会计分类的正确性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类一定要严格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结合会计核算方法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要进行归类与整理,对应正确的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当前很多铁路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当中,存在会计分类不够明确、会计分类正确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
二、如何改善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主要可以通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构建会计核算系统,加强企业风险评估等方式开展。
(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效率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类先进的科技手段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的改变。科技时代背景下,铁路企业会计工作也应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于其中,创新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方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我国铁路系统的财务分析,基础数据通常来源于会计核算系统,而我国铁路系统分布于全国各个地区,会计核算如果只是“单枪匹马”的进行战斗,那么就会使会计核算活动变得更加片面,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闭塞,逐渐上报中易于产生信息丢失等问题,所以加强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优化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更好、更快、更为准确的财务信息交流与传递。
(二)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
我国幅员辽阔,广阔的地域环境在为我们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铁路运输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铁路关系到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肩负到提升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责任。而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又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的内部资金周转和运营问题,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会计凭证填制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凭证中收款的时间、首付现金的日期等等相关数据进行认真的填写,并保证数据填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是铁路企业财务核算中仍然存在财务填写时间不够及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等方式来解决。会计作为经济控制系统,要经过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两道程度,以货币形式以及公认的标准来认定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经济控制。内容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核算,进而保证会计核算流程的规范性以及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
(三)构建会计核算系统,加强企业风险评估
会计的核算系统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中需要涉及的经济内容,进行全面、连续而系统化的分析和设计,将所有的经济活动包含于其中,实现全面化的会计核算信息管理。这种方式能够以价值指标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从而更好的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及信息,展现铁路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会计核算系统可以对经济业务的价值量进行确认、记录、计算和分析。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分析,对铁路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总体评估,预测成本目标以及利润方案,为铁路企业决策者的科学决策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铁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展现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价值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结束语
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集中核算
中图分类号:TD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236-01
一、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
会计核算是指采用资金的形式,及时、准确、真实的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反应、监督和决策。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可靠地记录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主要是财务活动)的历史;并进一步将财务会计定义为:“立足于主体(企业),面向市场,对企业已发生的交易与事项运用确认、计量、记录等程序,主要通过货币表现形式,以公认会计原则为依据,在会计报表内表述财务信息,并通过报表附注加以解释和补充。同时通过其他财务会计报告或其他手段,充分披露与财务会计有关的、而不能够在表内或附注中表述的、 一切有助于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所需(并有用)的财务、非财务、数量化或叙述性的信息。”这一定义揭示了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
二、基于价值的财务会计核算范畴
企业财务会计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通过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披露等程序和方法,采用货币与非货币计量的信息表现形式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的经济信息系统。在目前的会计环境下,会计应当提供企业资源价值及全面收益等信息。因此,会计应当基于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已发生的交易。 根据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分析,目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企业资源构成及其价值信息;企业负债、股东权益和剩余权益的构成情况;企业利润及全面收益的构成及其变动情况;企业现金流量及未来发展潜力信息。
会计的边界即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包括资产和能力价值)。以下内容属于会计范畴:
一是反映资源的来源与价值构成。企业的资源最初来源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入,会计应反映最初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情况。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进行,企业在使用资源的同时,形成新的资源,并产生商誉这一资源要素。
会计应通过一定的账表形式,运用一定的计量手段对资产、商誉、权益、负债的形成及变动情况进行反映,提供企业全面资源价值信息。
二是反映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随着企业的运营,企业会取得收入,并发生各种费用,会计应对有关收入及费用进行反映。一个营业周期结束后,将会形成一定的经营成果,对于当期收益应首先在企业与国家之间进行分配,按规定计算交纳所得税和计提公积金;然后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进行分配。会计应运用有关账表对有关分配进行反映,对于收入的形成、相关费用的支付及现金流动可能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三是反映和评价企业全面收益及其变动趋势。会计不仅应对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进行反映,而且应当对企业全面收益的形成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反映和分析,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三、会计核算重点注意事项
1.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
根据不同类型的经济经营事项,设置不同的账户,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将经营投资过程中的全部数据进行正确填充,把握经营投资数据的完整性;在进行复试记账过程中,应当把每笔经济收入及支出的来龙去脉进行有效的监督审核,将经济活动与记账标准统一起来,使账簿记录能够清晰反映整个经济活动过程。
2.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登记
正确填制会计凭证,将采购、生产、经营、银行转账等业务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中每一组数据都得到严格的监督;在进行会计账簿的登记过程中,一定要将会计凭证中的数据进行连续性的填写,使账簿中的账目数据能够一目了然。
3.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
进行成本计算,就需要将整个经济活动的各个投资事项都进行有效的计算,将重点的经济活动进行细致的检查,根据会计凭证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正确的审核,将预期成本投资与实际成本进行对照,发现其中的遗漏点与重要问题进行排查监督;在进行财产清查过程中,将固定财产与流动资产同时进行核算,将其中损坏或者被磨损的生产工具进行合理的价值计算,对流动资产在进行经济活动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突出,使全部资产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清查,通过资产与实际经营利润的结合对比,发现自身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有效的经济经营模式的改革。
4.会计核算的问题研究
对于会计核算核算过程中,出现的账目混乱、经济活动数据不明确、凭证与票据之间的数据不相符等问题,企业应该进行严格的监督,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更正,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客观如实地将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反映,同时加强对会计核算细节的严格监督。
四、会计核算发展助推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围绕自己的经营管理目标所开展的组织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资金的企业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的管理。价值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这种形式使得它能够深入到企业管理的不同层面,同时将企业管理的内容以价值量的形式连接起来。会计核算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企业的经济状况,通常以货币的形式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如:筹资、购进、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进行核算,旨在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系统的会计信息。由此看来,两者皆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两者的配合可以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形成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有效机制。财务管理要依会计核算所体现的信息资料制定各项财务计划,会计核算需要以财务管理的要求为依据,保证各项资金的有效利用。
1.会计信息化
信息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信息环境的改善,促使了电算化向更高的领域发展。
会计信息化电算化主要是服务于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把会计信息化的地位一下就提升到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子系统。会计是一个以内部控制为核算的经济活动的管理系统,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信息核算加工系统。
会计信息除了应用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为管理层提供管理方面的信息,达到会计除了核算外的决策,分析职能,远远超过了电算化时只是对日常会计的基本核算工作,实现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的自动化。
会计电算化只强调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而会计信息化则成功于对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为各类报表的使用者管理提供多个报表。会计电算化业务具有一个单位的单机核算和局域网技术的局限性。
2.会计集中核算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财务开始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借此来进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企业财务会计中集中核算能够有效的改善财政资金分散的情况出现,帮助企业提升资金利用率,并且降低资金管理成本,对于会计队伍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会计集中核算突破了传统意义的会计核算的职能,更重要的是统一核算标准、提高核算效率,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发挥加强财务监控,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 抓住行业改革机遇,积极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和模式,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企业将成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主体,成为资金管理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投资中心。统一核算整个集团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统一对外纳税,统一资金管理和对外投资。
企业可基于局域网或远程网的集中核算运作方式,对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遵循三个不变,即:会计主体、企业理财体制、资金使用权限不变。所属企业和分公司仍然作为会计主体,所属企业和分公司单独设账核算;各企业和分公司仍然拥有理财自和资金使用权。
参考文献
[1] 张小平.浅谈企业基建工程财务核算和管理[J].《会计之友》, 2012年08期.
[2] 冯岳军.浅谈会计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39期.
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 土地流转收益;农业公共资产;村民小组;会计核算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及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现代物质装备条件的完善、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经营形式的普遍运用、新型农民的兴起,出现了现代农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现代化实现规模收益,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显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从经济的角度可以认为,农户把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资本或者叫做“股本”,投入到耕种土地的农业企业中,而农户根据“股本”分享农业企业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果及利润。
然而,以发展现代大农业经济为前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必将引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变化,产生农户个体、农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经营组织、法人经营组织、任意经营组织等多种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体并存的现象。面对这种复杂的组织关系,如果以农户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作为 “股本”的话,并任意由农户把自己那部分“股本”投入到不同企业,那么分散的股权最终会导致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失。那么,农户如何获得土地资产的长期收益,持久分享到现代大农业经济发展成果,达到国家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目的呢?
因此,必须建立以村民小组组织体为单位,在村民小组范围内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联合,作为农业公共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并加强土地使用权流转服务和收益管理。
二、实行农业公共资产核算的理论依据
在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多种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体并存的条件下,客观上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进行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及农业投资决策,产生不同的农业成本及带来完全不同的收入,实现不相等的利润。
然而,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下,契约双方都将面临如下现实问题:第一,现有承包责任制度,农户个体分别拥有少量分散的土地使用权,由农业企业分别跟农户个体分别订立契约,使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顺利流转到农业企业形成规模,这样就会增加土地流转的契约成本;第二,农户家庭人员变动情况的准确把握,在册农户土地使用权的连续、公平性管理问题;第三,农户的土地经营权再流转契约管理问题;第四,承包土地流转的价格确定和收益估算;第五,在土地承包责任制下,农业生产经济资源的土地村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经营权双重制度保证性;第六,农户对流转出去土地收益的合法请求权的组织保障等。最主要的是村集体如何对农用土地、山林等农业公共资产的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进行长期有效管理,将是农民生存生活长久保障的关键。
因此,为了保障农民生存生活的长久利益,客观要求建立以村民小组为主体的会计核算组织,准确确认及计量村民小组集体范围的农业公共资产,及时反映村民小组集体及农户的财政状况、土地经营权资产流转利益,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成本效益及收益管理。
三、农业公共资产会计核算的模式及运行特征
在村民小组及农户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在村民小组集体范围内,把农户个体现有的土地、山林等经营权,作为集体农业公共资产确认及计量,并反映农户对公共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实行村民小组及农户的农业公共资产的会计核算。
(一)确立村民小组会计核算主体
根据目前我国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政策及土地山林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权属农户所有的特点,确立以村民小组为会计核算主体,能够把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结合,并形成农业公共资产的核算及投资规模。
建立村民小组的首期会计报表,首先,对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湖泊、房屋固定资产等农业公共资产集中在会计报表中进行资产确认及计量;其次,在村民小组范围内,根据现在在册农户村民数量,把农业公共资产折合成为村民小组的总股份,在会计报表的所有者权益中记录“股本”数;再次,根据每户人口数决定每个农户家庭的股份数量,并以农户为单位建立土地经营权资产明细账;最后,确认村民小组的负债,同时健全会计制度,为村民农户个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流转、分享农业企业的农场品生产经营成果、正确核算流转的土地收益提供基础。
(二)农业公共资产的会计核算与反映特征
以村民小组为核算主体的会计核算,不仅对农业公共资产进行首次确认、计量,也要对村民小组的农业公共资产的使用性质、经营范围及流转投资去向的变化进行确定和反映。
首先,明确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池塘、湖泊等农业公共资产的农用性,房屋固定资产的商用性;根据农业公共资产的基本收益,确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按照农户明细账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变化。同时,在农户“资本公积”部分反映国家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补贴额。
其次,建立农地山林经济资源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农用公共资产价值。结合土地经营现状及使用政策、农用土地山林的成本效益特征,建立农业经济资源的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流转土地现在的用途、级别及经营项目内容,预测该项资产的经营成果和土地山林资本收益,合理反映农用公共资产价值,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管理。
(三)农业公共资产收益核算的内容特征
以村民小组为核算主体的会计核算,不仅要及时反映农业公共资产的价值,也要对农业公共资产的收益进行准确核算,以加强村民小组的农业公共资产收益管理。
由于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农户流转出去的土地、山林、池塘、湖泊等农业公共资产将由龙头企业等承包商进行生产经营。其中,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销售农产品成本”、“销售林木成本”、“经济林木投产后的管护费”和农业“管理费用”等各项支出和“农产品销售收入”及与农业公共资产的“其他经营收入”形成的农业收益等都由龙头企业等承包商进行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年度农业收益进行分配。
可见,村民小组及农户的农业公共资产收益核算过程实际上就是核算来自土地经营权流转接收对象(如龙头企业等承包商)的本年度农业“收益分配”得到的分配额。这一分配额度就是所谓流转土地经营权股份分配的股利,也是村民小组及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投资的唯一投资收益。而村民小组及农户的这份唯一的农业公共资产投资收益数量的多少,却决定于龙头企业董事会的分配制度。根据农业公共资产的会计核算与利益管理运行机制,可以通过图1显示其特征内容。
因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在村民小组集体范围内形成联合,扩大流转规模,从而获得龙头企业董事会资格参与利益分配过程。还要根据流转经营权的土地等农业公共资产的使用性和经营项目内容,预测该项资产的经营成果和土地山林资本收益,全过程了解农产品收成及资产收益情况,准确把握龙头企业的利润分配,并把利润分配列入村民小组的利润管理内容中,保证农户流转土地和农业公共资产的收益归属村民小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农业增收与农民的增收保持相对一致,才能使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真正成为农民的“特殊社保”。
四、农业公共资产会计核算的职能特征
建立以村民小组为主体的会计核算机制,形成以村民小组集体为资产管理整体,以有效发挥会计利益核算、资产保全、资产收益调配及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职能。
(一)村民小组集体会计核算与农业公共资产保全的职能特征
通过以村民小组集体为单位的会计核算,能够准确核算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农业公共资产产权及农户明细资产经营权;能够在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确保农业公共资产的农业专用资产性,保证农业公共资产产权及资产经营权的双重性和原村民小组及农户集体共有性质,以有效保全村民小组及农户组合集体的农业公共资产。
(二)村民小组集体会计核算与农业公共资产收益核算的职能特征
在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以村民小组集体为单位形成的会计组织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把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等农业资产经营权作为投资资产进行投资管理时,可以比较不同的流转对象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选择获得最佳收益的投资方案。并且继续在未来的会计期间,不断评估农业公共资产的投资收益,有效发挥资产的收益核算职能,做好农业公共资产经营权流转的投资决策。
(三)村民小组集体会计核算与资产收益调配的职能特征
以村民小组集体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对农业公共资产进行集中确认、计量,增大资产投资规模,能使分散的农业土地经营权形成相对规模的农业公共资产,有利于土地经营权流转时形成集中的资产投资规模,取得相对多的“长期股权投资”,从而成为投资农业龙头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参与投资的龙头企业的利润分配,有利于发挥现代会计的利益调配职能,确保本村民小组及农户全体成员的农业公共资产收益。
(四)村民小组集体会计核算与土地经营权流转
管理的职能特征
以村民小组集体为会计核算单位,可使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农业公共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机结合,在形成农业公共资产的同时形成流转规模;并能以村民小组集体组织的形式,与复杂的流转关系进行契约交涉,有利于发挥组织作用,节约土地经营权流转成本,增加农业公共资产收益,有利于加强成本效益管理,有效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可见,通过建立以村民小组为组织的农业公共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有效发挥会计核算的职能作用,将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发展需要,在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的同时,加强农业公共资产的收益管理。
五、建立农业公共资产的会计核算及利益管理模式的作用
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保福利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农业经济土地经营权资产的科学流转,为实现农业资产增收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农业资产收益管理的方式方法及组织也客观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建立以村民小组及农户集体会计核算组织,有利于保全村民小组及农户组合集体的农业公共资产, 形成现代农业经济规模的同时,有效保证原村民小组及农户集体对其农业公共资产产权及资产经营权的双重长期所有权。
其次,以村民小组及农户集体为单位,进行农业公共资产确认计量,有利于扩大土地经营权资产的流转规模,减少流转交涉契约成本,能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增加流转力度,增强土地经营权流转资产收益分配的请求权。
再次,有效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资产收益的分配和再分配,加强农民社会福利的持久保障管理。通过村民小组集体会计核算管理,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形成规模流转,更多地获得投资份额,自主参与农业收益分配,更多、更好地分享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规模流转成果。并通过村民小组集体组织再分配管理,使村民小组内的老弱病残人员、进城务工农民、儿童等全体成员得到了长期、有效的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生产经营组织的变革必然引起会计核算组织及管理的转变。目前,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就是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到既有资本实力又有技术水平的经营组织手中,从分散耕种到集中组织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市场经济。建立农业公共资产的会计核算及利益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发挥组织的会计利益核算、资产保全、资产收益调配及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职能,有效保全农业公共资产的多重属性。为此,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与管理,有利于土地经营权流转资产收益成为农民的持久“特殊社保”。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M].2004.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2000.
[3] 财政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M].2006.
[4] 崔之元.市场经济中的公有资产与全民分红[J].商务周刊,2006(17).
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如何登记总账这个问题上。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第二,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第三,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后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了。
一、账簿体系虚拟化
1.账簿的本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 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征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 统计核算 协调处理
一、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含义概述
(一)会计会计核算的含义
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指企业财务人员连续不间断地记录并分析研究企业或其他基层单位的所有物资资料及货币资金的存量和流量。它计量和评价企业所发生的一切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的方式和方法,是收支凭证、科目分类、成本核算等,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从财务上有效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二)企业统计核算的含义
企业经济核算有三种形式,企业统计核算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其他两种形式是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企业济核算的目的是连续、系统地计量、记录、分析和研究企业经济现象的实施及发展过程。统计核算是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特征及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有效的研究。企业统计核算能够综合分析企业的经济现象,然后正确判断企业总体的规模、水平等之间的比例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等,最终促使企业管理层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的必要性
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是企业的两个重要核算体系,它们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及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反映控制和监督实物运动信息,后者侧重于反映控制和监督价值运动信息;前者的信息是实物形式,后者的信息是价值形式;前者信息是具体而朴素的,后者信息是抽象和笼统的。如果企业具有较长的生产过程、较多的生产环节、较复杂的生产工艺、较繁多的生产过程投入及产出物料,由于会计和生产过程的距离相对较远,因此会计人员常常不可避免地怀疑核算成果的真实性。因此,从客观需求来看,企业很有必要加强统计和会计的协作,使其密切沟通配合,将唇齿相依的关系建立起来,最终将实实在在的效果带给企业。
三、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的方法
(一)运用会计分析手段搞好财务预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而要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统计管理方法体系,使其逐渐转化为现代统计管理,进而服务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健康发展。企业应该在对职能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进行大力推行的同时,切实做好财务预测工作,将统计学中数量管理的一些专门方法充分吸收过来,提前规划和日常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二)运用统计方法搞好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有效审查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就是企业的会计监督。企业会计监督的主要特点是运用货币计价全面、综合地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运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的过程中,也应该给予实物监督以充分的重视,以对企业的公共财产的完整和安全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在进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中,统计方法是企业财务人员整理会计资料、财务管理工作等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
(三)让会计工作的规范严谨规范统计工作
企业只有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特点充分利用起来,才能有效实现统计工作的规范化。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对统计报表制度进行切实有效的改进,使上报统计报表的需要在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满足,并在核算准则上使其向会计靠拢。首先,将一个科学的财务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起来,为企业今后对财务进行良好的分析和预测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统一指标口径。运用的原则使会计、统计核算指标规范化,力求做到相同指标一致,不同指标相互协调,并能够将折算、换算、整合和分解做实做好。
(四)加强人员分工协作
在协调处理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过程中,企业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很有必要加强彼此间的分工协作。在日常工作中,统计工作对财务核算的大量基础资料进行了借鉴,会计报表和资料是很多数据的主要来源,统计的很多工作都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了财务信息和财务核算。而统计原理在会计设计的成本分析等分析方法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这就要求在分工上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加强彼此间的协作,积极主动地借鉴对方在工作和业务上的有益经验,并切实加强交流和沟通,将会计和统计不协调所造成的尴尬情况有效摆脱掉,从而在相互借鉴的高度上促使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各司其职,在各自的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只有具备了极为健全和规范的会计和统计工作,会计和统计工作能够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融合,同时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人财物资源,并保持通畅、准确的信息获取,才能称得上是经营完善的企业。企业应该将会计和统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它们相互协调,将高质量的信息提供出来,有效开发利用信息,增加处理后信息的使用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羽.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2]徐玮.信息时代下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