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范文1
高中阶段是学生跨入大学校门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学生走进社会的一道大门,这一阶段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经历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磨炼,满怀奋斗的热情、信心和期待升入理想的高中,准备大展拳脚。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之后,他们普遍感受到,尤其是数学,并非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抽象、枯燥和乏味。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之后,学生多数都是一片茫然,觉得数学难学,出现学习热情减退、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下滑等现象。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对初高中数学差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差异的分析
首先,教学环境和学习心理上的变化。教学环境上,学生升入高中,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伙伴,这些从陌生到熟悉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学习心理上,一方面,学生经历了紧张的中考,升入高中之后,心理上难免会出现懈怠,对于高中的学习没有紧张感。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在心底埋藏着“高中数学难学”的观点,存在畏惧心理,不能正确地看待数学学习。
其次,教学内涵上的变化。思维层次上,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考察都是局限于平面,逻辑关系少,直观性比较强。但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更加抽象,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的培养和考察比较多,难度和深度都有提高;知识体系上,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教材也随之发生变化,虽然初高中的难度都逐渐降低,但是初中表现更为明显,导致初高中知识之间跨度太大,使得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突变,从而陷入数学学习的困境中。
最后,学习方法上的变化。相较于高中阶段,初中内容少,时间多,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得多且细,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归纳得比较全,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只要对号入座就能应对,成绩普遍比较好。但是高中则恰恰相反,由于时间少,任务重,很多时候教师只能针对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举一反三。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但是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大部分都是沿用旧法,学习中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学习质量。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1.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初高中数学衔接以及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消除原本的懈怠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的内容和特点,并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向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思想和方法,讲明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上的差异,避免学生走弯路,从而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其次,要深入分析和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差异,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为学生搭桥铺路。
再次,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就必须摸清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合理地规划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最后,要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教师要经常参与一些初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互相听课、评课,加强对教学方法的交流,不断地提升自己。
2.优化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
教师要立足教材,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对于刚升入高一的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很多学生都会被集合、映射等知识搞得晕头转向。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高中数学教材,正视学生的数学基础实际和个体差异;方法上,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落实;速度上,采用先慢后快的方式,逐渐加快教学节奏;导入上,尽量采用生活实例或者情境模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重难点上,从学生的基础实际出发,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解和知识铺垫,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3.加强学生的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相较于初中数学知识,高中的很多知识并不仅仅是课堂上能听懂这么简单,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只有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数学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学法的指导。其中主要是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通过阅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概念,而且还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问题 改进措施
我经历了由高中到初中,再由初中到高中的这种大循环的教学体制,亲眼目睹了一批初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在高一阶段就逐步变为数学学困生的过程,心中替他们感到万分的遗憾和痛心。为此,我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难度跨度大
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且每一种题型的解决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各种数学思想极其繁多,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各种数学思想的综合运用。其次,当前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普遍降低了,而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却没有发生改变,并且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还存在着知识脱节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没有进行重点讲解的知识有很多都是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如:初中教学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差距。
2.课时安排差距大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因此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高中数学由一周至少6节课变为一周仅有4节课,必然导致课容量增大,以必修一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多达五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由于课时少,进度要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也使一些高一新生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学习方法变化大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练得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机械性记忆的依赖性比较强,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偏好于套路,对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缺乏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把握也不是十分到位。所以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非常机械的学习方法,善于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和做到举一反三。但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培养能力。因此,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不善于归纳总结,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然后机械地照抄照搬;缺乏积极的思维,不善于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还有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4.思维方式改变大
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虽然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直观具体的观察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功能。所以初中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则基本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学生不仅要理解众多的抽象概念,而且要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进而运用所学的概念以及定理等,进行繁杂的推理与判断,并逐渐培养起辩证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思想上的动员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搞好教材上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好多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在讲授高中新课时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约用一个月时间补习有关的初中知识,从而把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1)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二次函数;
(2)因式分解: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补充十字相乘法)。重点是十字相乘法;
(3)解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补充韦达定理);
(4)解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提上来讲)。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要完成下列任务的探索:①十字相乘法;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授时可通过求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值域让学生理解值域的概念。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3.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要求做好以下几点:(1)课前做好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2)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3)课上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因为高中课容量大,扩充内容比较多,部分内容需要课下进行消化;(4)作业要求及时订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错误的习惯,在订正过程中加深理解;(5)课后及时完成复习和小结工作;(6)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等)应限期改正。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能使学生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4.搞好思想方法上的衔接。
(1)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掌握方程、数、式、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的知识分析解题。(2)分类、对比、类比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方法在数学中应用相当广泛,在高一集合一章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3)整体和化归思想。从整体上考虑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4)归纳、演绎思想,许多数学命题都是通过观察、分析其特点,归纳出某种规律而得到的。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教学初始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能够帮助学生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走出困境 高中数学 高一数学 数学学习 学习困境 衔接
对于刚从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高中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知识体系、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全新的环境显然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进入高中后,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
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很多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个别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一般都比较好,而步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要想得到高分,常常是望尘莫及。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是高一数学老师的职责,也是对高一数学老师的考验,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搞好入学教育,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高一是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要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相对初中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所以我们通过测试和了解入学成绩,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的语言的弦外之音,去感受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作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挥合作学习精神,组建班级数学兴趣小组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差异;准备;方法;指导
通过近段时间的高一教学和月考成绩的分析.:一部分学生升上高一以后,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中考成绩达500分以上的有9人在月成绩中只考出了60分左右,比总分150分的一半还低。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大部分学对数学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仍觉得高中数学太难了,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初、高中过渡阶段的思想教育没跟上;从初中学法到高中学法的转变没及时适应;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部分学生从心理上、学法上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导致初高中的衔接不好,产生了以上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在内容的难度、深度、学法、教法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知识内容上的差异与欠缺
初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有一部分知识在初中被删除.初中教师又没有补充,但在高中又要用,比如立方和(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等。而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导致高中教师所用的计算和方法使得学生象在听天书.尤其是在高一,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使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
2 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差异
初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形象单一,没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抽象和理性,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在创新能力、应用意识上有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来讲,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 学法上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针对这样的差异,我们高一的师生应该怎么办呢?
3.1 做好思想准备,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一部分学生觉得经过了一个苦难的初三,现在可以松口气了,从而没有认真学习。为此刚开始应该搞好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3.2 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初中教材上没有而高中又需要的知识,最好用一两周的时间来弥补。其次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加强高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
3.3 做好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注意在知识的学习中提炼、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做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与高中数学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类: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数学方法大体上有:配方法、换元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等等。为此我们高一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做到高立意,低起点。
3.4 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做到:(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重做一遍,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形成能力。也可经常温习。(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4)学会总结归类。可从数学思想分类、从解题方法归类、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参考文献
[1] 罗桂山.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反思.《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6年第9期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范文5
对于刚从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高中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知识体系、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全新的环境显然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很多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个别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一般都比较好,而步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要想得到高分,常常是望尘莫及。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是高一数学老师的职责,也是对高一数学老师的考验,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搞好入学教育,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高一是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相对初中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所以我们通过测试和了解入学成绩,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的语言的弦外之音,去感受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作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挥合作学习精神,组建班级数学兴趣小组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范文6
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一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调整思想认识,做好知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节奏。这是许多学生苦恼的问题,也是高中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对课标的理念的解读,对必修高中教科书的探究、思考、实验作业、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数学实验活动作了一些尝试,吸取了一些教训,理清了一些教学的头绪,现就如何学使学生学好高中数学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一些浅见。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行为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能得到益处。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观念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的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导数学结论,要善于创造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一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教师不再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二做好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借助旧知识,引出新内容。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知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月考章节测试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多体会、多总结的习惯,不断从成功(那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数学学法指导就是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给学生如何学数学,如何学好数学一个重要内容。目前老师和同学都很重视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数学是大科,在高考中占150分,学的好的同学能考到140多分,而有的同学只能考到40分左右,差距很大,其原因一方面是基础问题,另一方面是学法问题。教学方法本身就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就更为重要了。
五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一的学生刚刚踏入高中校园,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其学习的习惯还停留在初中阶段。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手把手的对其进行指导,并监督、检查,帮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