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技术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技术方案

计算机技术方案范文1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安全问题 防范技术

1 网络安全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从根本是讲,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在所保存的信息数据的安全,既是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等相关信息不受到破坏、攻击、泄露和更改等,保证使用者的个人隐私或者商业利益的相关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机密性。

2 当前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长期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最大的安全隐患,是指以干扰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具有很强的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的,具有较高的编程技巧的计算机程序。近年来,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迅速发展,种类不断增多且破坏性增强。当前,主要的计算机病毒形式包括有蠕虫病毒、脚本病毒、木马病毒和间谍病毒四种形式。蠕虫病毒以计算机系统漏洞作为攻击目标,对计算机终端进行攻击,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攻击,控制计算机的主程序,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和传播性,较为著名的蠕虫病毒代表为熊猫烧香病毒;脚本病毒主要通过互联网网页脚本进行传播;木马病毒诱骗性极强,以窃取用户数据为目的;间谍病毒主要是劫持用户的主页和连接,以强制增加用户对其网站的访问量。

2.2 操作系统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运行的主要程序,是其他应用软件程序运行的基础,因此也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当前计算机所普遍使用的操作系统,大多存在着技术缺陷,导致安全漏洞,成为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的目标,为计算机网络带来安全隐患。此外,用户不及时进行操作系统的补丁修复、随意传播和下载局域网软件、盗版软件、人为的操作失误等,都是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原因。

2.3 网络黑客攻击

网络黑客攻击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利用性攻击,主要是指窃取密码和木马病毒等对电脑系统进行控制;二是拒绝服务式攻击,拒绝服务式黑客攻击既是指DOS攻击,最严重的是分布式的服务拒绝,以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连通性为其攻击目标,如发送巨大流量的数据包导致网络传输流量耗尽,网络无法为正常用户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最终导致瘫痪;三是虚假信息攻击,主要包括电子邮件和DNS攻击,通过将信息来源和邮件发送者的身份进行劫持和植入虚假信息的,导致计算机受到病毒攻击。四是脚本攻击,主要通过网页的脚本漏洞进行传播,常见的形式就是导致用户主页被劫持和不断弹出网页,直至系统崩溃。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技术

3.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有应用级防火墙和包过滤防火墙两类。应用级防火墙,主要安全在服务器上,从源头对进入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扫描,当发现不正常或者恶意的攻击行为时,即将服务器与内网服务器之间的传输中断,阻挡病毒进行传播,保护网络用户的安全。包过滤防火墙是指经过路由器传输到计算机主机的数据进行安全隐患的过滤,由于数据都需要经路由器传输到计算机,这种安全技术可以很好的拦截危险和未知的数据,并告知用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2 防病毒技术

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大隐患,防病毒技术主要包括,为个人计算机安装正规的防毒软件,更新防毒软件数据库,对网络下载或者接受的邮件等文件进行扫描和病毒查杀,特别是对于不明文件,需要在病毒查杀确认后再打开;对于利用操作系统进行计算机攻击的病毒,需要及时的更新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安装系统更新补丁,确保系统的最新最安全状态;一些木马等病毒常通过盗版软件和不良网站等进行传播,计算机用户要减少对这些网站的浏览和访问,不要随意下载盗版的网络软件;对计算机安装的软件及时的进行更新升级,减少系统综合漏洞。

3.3 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技术

数据加密作为最传统的安全技术,在当前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以较小的成本既可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数据的有效保护。对于动态信息,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变换和处理,以密匙作为控制,防止非授权的用户后者软件对用户数据信息进行访问和篡改,保证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技术包括有入网访问控制、授权方式和遵循原则等,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访问过程进行规则约束。

3.4 GAP隔离技术

GAP隔离技术,是指将可能给计算机网络带来安全隐患的文件先进行隔离处理,通过验证之后再允许其进入和运行的技术。GAP隔离技术与防火墙技术不同,并不完全禁止数据的交换,而是在GAP强大的隔离控制技术下,对到达计算机的数据包进行控制和检测,允许符合要求的数据在计算机系统最低限度的运行,对于未通过的验证的数据进行控制,在计算机硬盘中进行隔离。GAP隔离技术的安全性较高,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3.5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为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健康、安全发展的关键。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有: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维护的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理方案;对网络恶意攻击者进行适当的处罚,遏制网络犯罪;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应对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制定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规范,做好硬件保护;进行计算机安全等级划分等。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的主要发展动力,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到来的极大的便利。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于其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做好安全隐患的处理,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方案范文2

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预计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转型是物联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经济全球化使得所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局面,企业需要及时获取世界各地对产品的销售情况和需求信息,为全球的采购、生产制定合理的计划,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需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行业,以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在中国,工信部于2012年2月正式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的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物联网技术正逐渐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目前,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国家电网、机场安保、现代物流、医疗卫生领域、数字农林、环境保护、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从产业规模来看,据工信部预测,2015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级,预计未来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0%。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颁布,中国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知识密集度高、成长潜力大、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巨型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没有人才的支撑,这个行业就不能兴旺繁荣,人才的培养是产业发展的基石。物联网领域人才需求的大量增长,给高校专业的发展与改造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011年,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0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0]4号)中,新增批准的物联网工程专业25所,传感器技术专业2所。两年来共获批准的专业64个,涉及高等院校59所。除了本科院校设置物联网专业外,目前,多所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从无锡职业学院周志德教授对无锡物联网创新示范区中的30多所企业的调研报告及其中的人才需求分析表(表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除了在研发、设计、测试岗位中,从事测试与辅助设计工作外,可以作为物联网设备维护、解决方案撰写、项目实施管理、售后服务与维保、项目与产品市场营销等多种工作岗位的中坚力量。

1增设物联网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物联网技术既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又立足于传统的学科之上,物联网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其中,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的技术架构被公认有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及时地获取物体的信息;网络层则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应用层是利用云计算,数据存储与数据挖掘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由于新增物联网专业需要较长时间的论证和审批,而基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目前就业市场对物联网方向人才的岗位需求,优化并调整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适当地增加物联网方向的专业课程,既可以补充学生在信息技术前沿领域的技能,又可拓宽毕业生在物联网方向的就业市场。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络安全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与工程实施,C语言软件开发,网络存储规划与实施,网络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等,这些课程已经涵盖了物联网的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大部分技术要点,但是对于感知层的技术的学习相对较少。由于目前学生的学时较紧张,建议在高职的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开设一门物联网基础课程,一方面用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作为网络技术专业的后续物联网课程设置研究的试点。

2物联网课程建设的构想

2.1课程定位

根据调研,目前物联网方向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系统集成,产品设计、研发和测试,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以及物理网的应用等。各相关企业也列举了从事物联网相关职位的职责信息(表2)。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增设《物联网技术》课程,该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所面向的企业职业岗位要求而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基于物联网相关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结合企业和劳动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从事物联网设计、管理与维护的核心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设计、部署中小型企业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和应用服务,维护网络安全,监控网络性能,具备管理物联网所需要的技术基础和能力基础。

2.2课程内容开

发《物联网技术》课程既是一门物联网方向的基础课程,又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技术综合性强的课程,它涉及了物联网的概念、架构、设计、组建、维护、应用等各个领域,采用工学结合模式的项目教学法进行设计,课程的开设将促进高职学生对新技术的理解与学习,又将在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等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物联网技术》课程按照学习领域认知、项目教学和综合实训的思路共设计了6个项目,18个任务,56个子任务,涵盖了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的概念与应用,物联网的架构与技术体验,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应用,无线传感网的组建与维护,现场总线网络的组建与维护,远程网络传输与多网络融合,小型物联网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等内容。在每个项目中又提炼出各项关键技术的重要内容来设计成多个学习任务,例如在无线传感网的组建与维护项目中,包含了:感受短距离通信网和无线传感网,基于WiFi技术的传感网络,基于ZigBee的自组织网络,基于蓝牙技术的传输网络,无线传感网应用等任务,基本涵盖了无线传感网的重要知识点。图1为本课程的项目及任务,其中项目6中的四个任务为任选其一即可。

2.3教材开发

在对多家物联网企业进行调研和对人才需求的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物联网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由学校和公司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模式的校企合作教材。

2.4师资培养

由于《物联网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广,涉及到无线传感网络(WSN)、传感器的应用与检测、无线射频技术(RFID)、现场总线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的设计与应用等多种技术,教师可能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深入的把握各项技术的内涵,可以请企业的专家与学校的教师共同讲述该课程,来培养教师的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技能。学校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培训、项目合作开发,做到教学信息和市场同步。

2.5实训室建设

物联网技术实训室的建设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根据教学项目模块,采用先进的物联网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它既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训,也可以开展对外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3结论及展望

计算机技术方案范文3

关键词:液压传动;计算机辅助;匹配算法;案例检索;CAD软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05

1 引言

液压传动系统在许多机械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机械系统设计的主要方面,一个优秀的液压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并且要有丰富实践经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企业中工程设计的软件应用非常广泛,液压CAD计算机技术在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人们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人们的初步决策想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大量的资料进行检索,进行计算从而完成液压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和研究。

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主要介绍液压传动方案计算机辅助优选系统的关键技术,对液压传动方案计算机辅助优选系统实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在液压传动方案的基础上对液压系统和典型液压回路案例库进行开发。最后使用AUTOCAD软件对液压系统原理图进行绘制的。

2 液压传动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液压传动方案的设计

在液压传动系统方案设计中,我们首先要知道主机对液压传动系统的性能、调速范围、负载条件、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工作周期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对液压传动系统方案进行设计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到系统结构简单、工作运行可靠安全和对系统使用维护方便等需求方面。在一套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中,所有的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 液压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液压系统原理图绘制是方案进行优选的表现形式,系统设计过程都是结合研究人员的工作经验完成的,所以研究人员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和实际的工作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液压传动方案设计的好坏,在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中要把专家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液压系统的组成,液压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一般包括能源b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能源装置中最常见的就是液压泵,液压泵负责给系统提供压力油的,能源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把机械能量转化为流体的压力能。执行元件装置包括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液压缸是做直线运动,液压马达是做旋转运动的,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是把流体的压力转换成机械能量然后进行输出。控制元件装置常见的有溢流阀和相应的控制回路等,控制元件的工作原理是控制和调节系统中的流体的压力、流体的流量以及流体的流动方向,并且完成对信号的转换和放大等控制功能。辅助元件装置有油箱和过滤器等设备,辅助元件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为系统的正常工作运行提供辅助帮助的,为能源装置、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提供辅助服务。典型液压回路设计特点,典型的液压回路是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液压回路是实现特定功能的液压元件,液压传动系统方案设计中液压回路的设计包括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方向控制回路和多个执行元件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设计是实现控制整个系统回路或者系统局部回路的工作压力,从而实现调压、减压和保压的目的。速度控制回路设计主要是对系统中执行元件的速度进行控制的。方向控制回路的设计主要是控制执行元件运动方向,并且可以实现对执行元件的运行方向进行锁定。多个执行元件控制回路设计是控制多个执行元件相互之间的工作循环。合理的典型液压基本回路定义模型的建立是液压传动方案实现液压基本回路的优选方案,在液压传动系统方案的整个设计方案中,合理的典型液压基本回路定义模型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完成液压回路的优化选择。

2.2 系统方案优选的原理

从液压传动方案优化选择设计的角度出发,目前基于规则推理和CBR都是比较典型的优化算法,其中基于规则推理是基于研究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和实践经验的推理,把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抽象化的一种规则推理方式,但是在知识的获取和系统的维护等方面存在困难。典型的优化算法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对结果的检索以及对信息的检索速度,CBR可以解决传统的基于规则推理在知识获取和系统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CBR是把原有的工程案例作为知识源,在对液压传动方案计算机辅助优选时可以借助CBR推理技术进行实现,CBR推理根据液压传动方案的基本设计形式,以原有的液压传动方案和典型液压回路为依据,通过案例推理技术,实现对液压传动方案计算机辅助优选方案的设计。对优选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我们可以从液压传动方案优化和典型液压回路推荐进行研究。液压传动方案优化过程中,提取出来相关的特征形式和优化要求的案例,并且把案例按照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然后专家可以把提取出来的案例和以往的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检索匹配。

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功能都是有相应算法完成的,这样减少了对专家知识的需求,对优化方案可以准确的确定,保证液压传动优化方案的设计。液化传动方案优化实现的原理如图1所示。

案例库开发模块设计,案例库包括任务设计部分和结果设计部分,其中任务设计是液压传动方案设计的目的,包括执行元件运动形式等特性和液压传动系统的的基本要求等信息。结果设计是液压传动方案设计的案例信息,包括液压传动系统的类型和补充说明等。在液压传动系统中实现案例的表示,首先对液压系统特征进行抽象分析,然后研究在计算机中知识的表示和处理过程。

特征提取模块设计,特征提取就是根据系统方案设计任务中的内容,对液压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要求进行总结概括,并且把总结概括的内容作为液压传动方案设计的依据对液压传动方案进行优化。执行元件特性分析和系统要求分析是提取液压传动方案的设计任务中的两个部分,执行元件特性分析包括执行元件运动方式和运行形式,系统要求分析包括对液压系统工作状况要求的分析和执行元件工作要求的分析。

案例匹配和检索模块设计,传动方案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的相近是液压传动方案的相似性,液压传动方案存储着大量的信息,对传动方案案例进行检索我们采用分阶段的形式。第一阶段我们采用关键字属性对案例库进行检索,从宏观上保证案例库相应资源的提取,然后采用邻近检索方法,从提取出来的相应资源中把与设计要求最相近的案例选择出来,保证液压传动方案设计的可重复使用性。

典型液压回路案例库开发,以液压基本回路特征为依据,把基本回路数据表及其作用特点数据表进行相关联的管理,用于实现液压基本回路的推荐,根据各个液压基本回路作用特点出现的概率,对出现回路类型进行判定。

2.3 液压传动方案图形绘制

液压传动方案图形绘制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CAD机械绘图软件进行实现,二是通过专业的建模和仿真分析系y中的原理图设计模块和VISIO软件实现。液压CAD软件最基本的功能是完成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绘制,在计算机辅助液压系统开发前,人们对液压传动方案图形的绘制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在图纸上进行完成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始使用计算机来完成液压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工作。液压传动系统和系统内的各个模块以液压气动元件为标准开发了元件库,研究设计人员按照元件库标准进行液压传动原理图的绘制。

3 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3.1 系统需求和功能分析

在系统开发和功能实现中对系统的开发环境、系统功能模块能和系统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建立了液压传动系统方案的数据库实体模型,对软件流程进行了设计,构建了液压传动方案原理图绘制的接口,系统开发平台主要有VB、Access和AutoCAD等.实现液压传动系统方案优选,需要有液压系统设计辅助工具系统,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行业内现有的设计案例和经验,来完成系统设计方案选择,系统设计需求要满足液压系统设计周期缩短,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制作效率等。系统满足的功能,辅助决策和咨询功能、数据库维护功能和学习功能。辅助决策和咨询功能是系统辅助用户进行系统方案决策的设计,在液压系统设计过程中如果用户有问题,系统可以帮助用户进行问题的解答。数据库维护功能是用户可以完成对开发的案例库进行基本操作,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

3.2 系统架构及实现流程

液压系统架构设计中,液压传动系统方案的定义模型的建立是实现液压传动方案计算机辅助选优系统的关键问题,保证液压传动系统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传递液压系统的特征信息,各个阶段对传动方案的设计要求进行反馈。液压传动系统方案的定义模型是对液压传动系统的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集成化的一个模型。液压传动系统的总体信息包括主机对液压传动系统的运动方式、运行稳定性等系统性能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液压传动系统的的设计组成形式可以划分为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回路+辅助元件的组织形式,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元件的具体形式和控制回路的特点。

系统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在系统架构图中,技术要求获取及知识表示模块是根据用户获取到的技术要求信息,信息按照一定的表示方法对一个案例进行表述,并存放于动态数据库中,案例的属性就是技术要求的信息。案例库管理模块中的案例库是由以前专家设计过的历史案例构成的,每个案例都包含技术要求的描述,新案例被录入案例库的时候,要建立新案例的特征索引,案例库管理模块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案例库管理和维护功能的。诊断推理机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从动态数据库中找出相似的案例进行匹配操作,如果完全相同那么就调出历史案例,历史案例的解决方案作为当前的解决方案。学习模块中经过推理机得出的方案被实践验证是正确的,并且在案例库中相似值低,那么就会被自动加入到案例库中。人机界面是面向用户的,为用户提供使用和维护的界面。帮助模块是为液压传动方案优选系统功能提供帮助的。

系统工作流程如下,把系统选优要求以特征的形式进行提取,与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匹配检索,这样可以完成基本液压传动方案的选取,我们也可以更改匹配检索的结果,对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修正。如果系统提示案例库案例不足,那么系统会自动启动学习模块进行案例维护。系统中各个模块功能都是由算法进行完成的,并且从已经开发的传动方案案例库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减少了对专家领域知识的需求,对优选方案可以准确的确定,从而保证液压传动方案设计的顺利进行。

4 总结

在机械系统设计方面,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是主要的研究领域。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改变了传统设计方法周期长效率低的缺点,液压传动系统设计方案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个课题。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液压传动方案优选技术研究与开发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丽杰.液压传动技术在机械驱动中应用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

[2]丁贤林,吴百海,龙建军,邢志鹏,黄志坚.案例推理在大型轧钢活套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3(05).

计算机技术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方案;工作过程;项目课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与自我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只会操作计算机,而是要求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够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开发和设计、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维护等。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了“平台+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平台+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含义

在“人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提出“平台+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

“平台+岗位”是指在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通过开设多个岗位方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力争做到“一专多能”,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其中,“平台”是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行业通用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即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使学生达到专业“基础人才”的要求。“岗位”就是按岗位设置专业方向,围绕职业技能展开培养,即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达到专业“应用人才”的要求。综合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员岗位、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学生学习能力等诸多情况,我们将专业方向设置为软件开发技术(A)、网络技术(B)、信息化办公(C)三个方向。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中,针对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接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关注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1]它以典型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等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等特点[2]。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项目课程可理解为一个企业网站的建设与管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一次会议材料准备等。

2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课程开发的流程,结合“平台+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设计、课程科目设置和课程内容重构。

2.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将专业技术分为通用和专用技术两个部分,对其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见表1)。

2.2课程结构设计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将课程结构设计为“山”字形,如图1所示。“山”字中横向的“―”为基础平台,注重基本素质和通用技术培养,即通识教育;纵向的“|”,为专业岗位方向,即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信息化办公方向,加强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

2.3课程科目设置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类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在基础平台,除设置必修课程外,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及交叉学科选修课程,基础平台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模块化,学生可根据学习基础、个人兴趣及发展定位选修一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岗位方向设置1-2个项目课程,开设相应岗位方向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实现“双证书”培养,岗位方向课程设置见表2。

2.4课程内容的重构

课程内容重构按照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职业能力,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经验以及活动方式方法等综合为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内容包括工作任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拓展知识、练习和结果评价等。项目课程的课时分配以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应用程度为依据,而不以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为依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项目课程设计见表3。

3培养方案的特点

本课程方案设计以高职研究的理论为指导,贯彻“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多个视角调查分析,充分考虑企业、行业、学生和学校等多方面的意见,专业人才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

首先,课程方案中通过“平台+岗位”模式加强了通用技术和岗位技术培养,充分体现了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两个目标。课程采用“山”字形结构,实现了对“三段式”结构的彻底改良。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或分解重构项目课程,项目课程以实际项目为出发点,实现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的融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课程缺乏实用性、课程内容陈旧以及课程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

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构建真实生产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快速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3]。同时,真实的生产环境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或行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体验企业的文化氛围;体会典型行业团队的角色构成及团队角色协同工作技巧;学习体验课堂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积累项目实战经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信心[4]。

最后,本课程方案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结合项目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评价形式结合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情况,更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解决现有课程评价中的不足。

4结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缺乏与毕业生就业困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说明高职提供的专业教育服务存在问题,职业教育的产品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根源除了课程方案设计存在问题外,还包括职业教育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控,没有明确的专业标准和严格的评鉴体系。因此,为了保证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除了要重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外,还要在课程分析、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案评价等环节上下大力气。此外,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可以借鉴ISO 9000质量管理理念,树立现代教学服务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质量观,从高职教学实际出发,建立以专业课程质量标准为依据,以工作情景中职业能力和操作能力为评价重点,以掌握的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工作场所人员为评价者、以工作场所的实际操作表现为依据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庆斌,徐国庆.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46-50.

[2] 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5-133.

[3] 唐文君.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3):11-13.

[4] 黄伟业,孟德欣.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07(23):93-96.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s Design by Project Curriculu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Ü Yan

(Computer Department, Yingk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Yingkou 115000, China)

计算机技术方案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生活在电子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我国当前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福利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有利也有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国家和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漏洞的修复和管理。

1简述计算机网络安全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通过一系列的平台系统,对计算机系统内相应的信息数据、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当计算机网络出现漏洞时,相关部门会及时的进行修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实现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保障。

1.2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特点

1.2.1扩散性强,突发性大计算机网络本来就是很虚拟的,所以当计算机网络漏洞来袭的时候别人也几乎察觉不到,并且扩散性特别强,如果相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控制或者进行修复,那计算机网络漏洞的范围就会很迅速的无限放大,不仅会威胁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社会秩序。1.2.2危害性大、破坏性高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病毒会在计算机相应的硬件软件系统内迅速传播,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瘫痪。如今的社会中,电子计算机已被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广泛使用,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的应用,计算机中都会储存一些很重要的信息,有的信息还需要一定的保密性,如果病毒进入到电子计算机中,那人们的信息就可能遭到泄露或者严重破坏。计算机病毒激发后会通过格式化、改写、删除、破坏设置等破坏计算机储存数据。窃取用户隐私信息(如银行密码、账户密码),盗用用户财产或利用被病毒控制的用户计算机进行非法行为,计算机网络病毒对人们的危害很大。1.2.3隐蔽性高、潜伏性大计算机网络病毒一般都会有很长的潜伏期,并且其隐蔽性很高,很难被人们察觉到。对于一台计算机来说,如果使用者没有安装垃圾清理软件或者杀毒软件,就很难对计算机网络病毒进行防范与抑制。计算机网络病毒会破坏电脑的操作系统、会破坏电脑里面的各种数据、会破坏电脑里面的软件,让软件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2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网络系统病毒漏洞

计算机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计算机本身会携带一些病毒,只不过这些病毒有很长的潜伏期,很难被人察觉到。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时,如果使用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会给计算机系统增添新的病毒。计算机网络病毒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威胁,所以使用者应该采用正确的方式,并且要安装强大的杀毒软件,及时监督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并且及时进行修复。

2.2网络诈骗问题频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营销和网络购物也随之发展起来。因为网络销售和网络购物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这一“机遇”对人们实行诈骗,他们利用网络系统漏洞这一弊端,侵犯使用者的个人隐私,骗取使用者的个人财产。

2.3木马病毒和黑客攻击

木马病毒是一种很可怕的存在,计算机系统中一旦进入了木马病毒,就会损害系统内部的数据资料,并且很难修复。网络黑客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网络侦查,对网络系统中存在的病毒问题进行及时的监控与修正,对网络安全有着一定的保障作用;消极的一面是网络攻击,这一面多被不法分子利用,他们利用黑客软件攻击别人的计算机电脑,以便谋取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

2.4网站浏览欺骗技术

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大多都是要通过浏览器进行一些相关资料的浏览,因为计算机系统并不是足够完善的,经常会出现网络安全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浏览器或者网站内部的弊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攻击,计算机使用者如果不加强对计算机网站安全的检验与防范,个人信息就很容易遭到泄露,有时还会造成个人经济利益的损失。

3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3.1加强对计算机内部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的监控与修正

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严格的监督与及时的修正,应该为计算机系统安装杀毒软件,杀毒软件可以及时的阻挡病毒进入计算机,能够很好的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有利于对数据信息的保密性,隐私度增高。

3.2提高网络管理人员本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网络世界是虚拟的,计算机网络的秩序是需要专业的人员去维持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本身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增强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建设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3.3加强对计算机系统中加密软件的设计

对于计算机来说,木马病毒和黑客攻击对计算机系统的消极影响很大,如果计算机系统内部有加密软件进行阻挡和保护,那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轻计算机内部重要数据的泄露概率。

4结束语

生活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早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计算机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但同时计算机系统的漏洞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监管,当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时进行修正,从而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永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81-83.

[2]刘治权.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405-406.

[3]刘立锋.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2(01):20.

计算机技术方案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隐患

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

在计算机网络普及的过程中存在着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的信息被非法占用或者重要数据被非法盗用,使得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下面就针对总结出的几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隐患方面进行分析。

1.1 操作系统不完善

随着操作系统的不断更新,出现了很多系统漏洞,这些漏洞本身对计算机来说威胁并不大,但是一旦不法分子对这些系统漏洞加以利用,那么势必会给用户的计算机网络带来安全隐患。用户应该不断升级自身的操作系统,这也是弥补系统本身漏洞的一个有效途径,使操作系统更加完善。此外,目前大多数的操作系统主要是由专门的网络管理员进行维护,而管理员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往往设置一些免费口令,而这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和黑客的利用。上述这两种不安全情况都是由于操作系统不完善导致的,增加了黑客和病毒攻击的可能性。

1.2 病毒的广泛传播

目前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中计算机病毒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所谓计算机病毒指的就是人为编制的破坏计算机的某个功能和数据并影响到计算机正常使用的一组代码或指令,而且计算机病毒还具有自我复制的功能,复制的越多对计算机的影响就越大。也并不是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对计算机产生不良影响,计算机病毒可以分为恶性病毒和优良性病毒,病毒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且寄生在某种程序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网络,对计算机的破坏程度比价大,轻则降低计算机的使用效率,重则造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瘫痪,出现文件丢失以及计算机硬件损坏现象。

1.3 黑客攻击

除了计算机病毒之外,黑客是威胁计算机数据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前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经常受到黑客的攻击,严重威胁到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黑客往往利用木马病毒、网站控制权、隐藏指令等方式对计算机进行控制,进而窃取用户的机密资料,使用户的自身利益受到巨大损害。

1.4 网络协议(TCP/IP)漏洞

网络协议漏洞分为两种:(1)协议服务漏洞;(2)协议自身漏洞。网络协议又称TCP/IP协议,它由数据链路层、传输层、网络层、应用层四个层次结构构成。网络攻击者会寻找这四个层次自带的漏洞进行攻击,从而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安全隐患。在数据链路层中,网络中的计算机,每一台机器都位于网络的某一节点上,它们所发送的数据包都占用同一个通信通道,网络攻击者通过修改信道,将错误的数据包发送到信道的每个节点上,对系统造成破坏。攻击者采用匿名的方法,损耗系统内的资源,采用电子邮件服务的方式,进行病毒的传播,在TFTP服务当中,窃取用户名以及口令,对计算机执行各种破坏活动;攻击者也可以通过防火墙的漏洞或者是在它关闭的时候,来破坏系统。

1.5 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以及防范意识较低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但是当前很大一部分的网络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专业知识水平还比较低,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网络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使得在技术水平以及安全防范措施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例如给用户的权限太多,没有按照用户的类型限制权限,这就出现了很多安全隐患。在网络系统运行的这些年里,出现了很多低级问题,对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造成威胁,给用户的利益带来损害。

2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2.1 防火墙技术

在众多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中防火墙技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防火墙主要是由软件和硬件工程组成的,在内外网之间形成一个保护屏障。在计算机中设置防火墙能够有效地限制外部用户内部访问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很好地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的权限。防火墙能够有效地管理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安全性,对个别的不安全信息和网站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安全系数,这也是当前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

2.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技术

计算机病毒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点,由于网络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目前病毒检测是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病毒的种类多种多样,传播途径各异,所以在构建网络病毒防范系统的同时,还应该开发出更加全面的病毒防护产品,针对计算机网络中最容易被病毒攻击的点进行防护设置,同时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用户计算机进行查杀,升级病毒防护配置,减少病毒对网络安全的侵害。

2.3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为了有效地保证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访问控制是最为核心的策略之一,主要就是通过限制用户访问的权限来避免网络资源不会遭到非法的使用。换句话说,就是某类用户具有某种访问权限。做好网络访问控制技术不仅能够确保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维护计算机数据库的资源,这是目前对付黑客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日常的防护中效果也比较好。

2.4 漏洞扫描和修复技术

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是黑客和病毒最容易入侵用户计算机的通道。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多变性,单纯依赖与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很明显这是极其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可以顺利的查找网络当中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分析并能够提出修改意见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比如360安全卫士、金山修复专家等,通过对扫描发现的漏洞进行升级优化和打补丁的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

2.5 系统备份和还原技术

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设置了备份和还原技术,这也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不丢失。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故障,就可以利用备份的数据进行还原,现在最经常使用的备份和还原工具就是Ghost,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的损失,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对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更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存储空间。为了有效地阻止不法分子对数据库的侵入,必须重视对数据库的安全防护。通常情况下,数据库的保护可以从计算机网络保护和计算机系统保护两个方面进行,尽量减少威胁数据库安全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悦红,王栋,邹立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浅析[J].煤炭技术,2013,1:224-225.

[2].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