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的发展

会计核算的发展范文1

可持续发展基金(或准备金)是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煤炭企业在提高本地资源开采水平和安全保障度的情况下,允许煤炭企业税前按吨煤提取的专项资金。可持续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企业难以解决的区域环境恢复与生态补偿、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等。

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可持续发展基金,分两种情形,对提取上缴的情形,提取的可持续发展基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设置“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二级科目,借方反映可持续发展基金的上缴数,贷方反映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提取数;对提取可持续发展基金由企业专户储存的情形,按照《新会计准则应用研究――煤炭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相关规定,提取的可持续发展基金在“长期应付款”科目核算,设置“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二级科目,借方反映可持续发展基金的使用数,贷方反映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提取数。企业可以根据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的构成,设置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如山西省煤炭企业可以参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相关规定设置“矿山生态保证金”三级明细科目。

由企业专户储存的可持续发展基金,企业按照基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使用已提取的可持续发展基金如能确定有关支出形成固定资产时,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可持续发展基金工程”二级科目,归集可持续发展基金列支的各项工程支出。

二、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核算分类

(一)由企业提取向有关部门上交的核算山西省某矿业集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由企业提取向有关部门上交,按照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基金实施方案中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计提标准,对该企业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核算举例说明。

[例1]山西某矿业集团可持续发展基金管理部门,按照该月原煤产量60万吨,按10元/t的标准计提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将提取的可持续发展基金600万元,上交当地财税部门

借:制造费用――原选煤――可持续发展基金 600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 600

同时:

借:其他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二)由企业提取自设账户储存,政府监管的核算山西省属某矿业集团,假定该企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由企业自设帐户储存,对该企业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核算举例说明。

[例2]山西某矿业集团可持续发展基金管理部门,按照该月原煤产量80万吨,按10元/t的标准计提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将提取的可持续发展基金800万元,存入银行可持续发展基金专户。

借:制造费用――原选煤――可持续发展基金 8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 800

同时:

借:银行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专户 800

贷:银行存款――一般户 800

(1)矿业集团可持续发展基金管理部门,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城市生态恢复规划,支付矿区土地复垦资金300万元。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 300

贷:银行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专户 300

(2)矿业集团可持续发展基金管理部门,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城市生态恢复规划,支付117万元,用于购置矿区绿化工程建设用移动输变电车一台。

借:固定资产――移动输变电车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银行存款――可持续发展基金专户 117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 117

贷:资本公积 117

(3)矿业集团可持续发展基金管理部门,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城市生态恢复规划,支付1200万元,用于建没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项目尚未完工。

借:在建工程――可持续发展基金工程――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 1200

贷:银行存款――可持续发展基金专户 1200

(4)综合楼项目,工程完工,形成固定资产,结算价为1200万元。

借:固定资产――综合楼 1200

贷:在建工程――可持续发展基金工程――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 1200

该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正常计提折旧。同时结转购建固定资产动用的可持续发展准备金。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 1200

贷:资本公积 1200

(5)矿业集团可持续发展基金管理部门,依照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城市生态恢复规划,按照集团公司与当地居民的相关协议,支付城市水资源保护工程款1200万元。此时企业长期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账户贷方余额只有1000万元。由于长期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水资源保护工程款,可通过其他应收款由企业资金先行垫付,在下次计提时冲回。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 1000

贷:银行存款――可持续发展基金专户 1000

借:其他应收款――可持续发展基金――代垫水资源保护工程 200

贷:银行存款――一般户 200

(6)接上例,月底按本月原煤产量120万吨,按10元/t的标准计提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1200万元。

借:制造费用――原选煤――可持续发展基金 12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 1200

同时冲回代垫的工程款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保证金 200

会计核算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 网络会计 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史

会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为了适应管理生产过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即对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所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的工具,它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

1、手工会计

在手工会计中,凭证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的方式,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这一形式的有机结合,便完成了第一次的会计确认。其中,账簿组织意指账簿和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关系;而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和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流程和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

手工记账是指会计人员主要靠人工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类、汇总、计算等形式,传统意义的会计工具主要是采用手工珠算核算,管理的主要工具也是算盘、计算器和经济统计图,只是财会部门非常专业化的大量的数据运算工作,与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完全脱节。

传统会计核算下的账簿体系是一种纸介质的会计信息的载体,一张凭证、一页账页,都是实实在在的,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即可随时查阅。但上面的记录却要通过财务人员根据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填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各种账簿而产生的。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也随之而出现,它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使财务管理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2、会计电算化

会计软件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使人脑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会计职能真正实现了反映数据信息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大大缩短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时间,真正实现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减轻了劳动强度。

会计电算化通过数据库存入或提取会计信息,打破了传统手工系统会计工作对会计事项分散处理的记账规则。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质量指标体系的运用,加强了会计核算功能运用计算机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功能,在会计史上真正实现了人机对话,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然而,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弊端也是不可忽略的:第一,现在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是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在会计管理的预测、决策与分析方面还无法完全落实,会计电算化水平仍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第二,会计信息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包括多个模块和多层次的核算,在处理上容易导致数据错误,增加了会计核算准确性的风险性。因而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必须不断地深化和改革。第三,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最不能忽略的,他们将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要从根本上抓好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素质,必须从他们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进步和发展的趋势。它使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结束了手工记账的几百年历史,实现了记账、算账、报账电算化,而且逐步替代人工完成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核算。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为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全面的会计信息,它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提法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由于以解放生产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强调了会计数理处理的规范化。

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系统化的要求,是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前提。他们都是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和会计领域的结合,只是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4、网络会计

网络会计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两种。狭义概念的网络会计仅指网络财务会计并未包括对内服务的管理会计,它是指基于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环境,只是对企业所发生的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报告的会计活动,就是“网络+会计”;而广义概念的网络会计,指一切建立在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环境之中的会计,它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分支,其子系统共同构成了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就像财务和会计两个不同概念一样,只是都赋予了新的外衣——“网络”。由于它们的侧重点不同,“网络会计”只侧重于对数据处理和实时监督及对外提供有用的信息;“网络财务”则是利用网络会计提供的信息制定财务计划,实施管理职能。

随着网络会计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贸往来、部门与部门的数据传递与处理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着网络经济而产生的网络会计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数据交换和计算,企业的计划信息、订单制定、采购信息、库存信息、生产制造信息、质量控制信息、销售信息、财务管理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实时的数据传递与交换。这样的会计核算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会计核算系统。其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网络作为数据的传输途径,以电子数据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对各种交易中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企业可以与外部发生联系,实现采购款项与销售款项和外部凭证的取得与传递;资源与信息共享;采购订单、商品入库单、商品发货单的传递;商品采购款项与销售款项的确认与凭证的传递;库存的计量与计价;各种费用的归集与计算。

会计核算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程序语言;核算业务;ERP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36-02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Accountant Computerization in China

RAO Zhen-yu,LIAN Shi-you

(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begins from the below aspect, simply narrated our country accountant computerization some basic situations, to the beginner understood accountant the computerization has the very goodhelp function. First, concept: Accountant computerization is applies accountant by the computer primarily presen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ally to serve the abbreviation, replaces with the computer artificially keeps accounts, to do accounts, the newspaper account, as well as partially replaces the human brain completes to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the forecast, the decision-making and the process concept; Secon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divides three stages: The start stage,the promoted application stage and popularizes and enhances the stage; Third,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ence question; Fourth,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forecast.

Key words:Accountant computerization;Program language;Calculation service;ERP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的过程。目前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西方发达国家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经过40多年发展,到80年代末会计电算化已进入网络化、信息化阶段。随着第四代语言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会计软件不断改进提高,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开始方便地面向普通财会人员。

1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与国外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从七十年代末至今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从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软件开发等方面来分,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1 起步阶段(1979年-1982年)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期间主要用于科技计算。自70年代后期开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极少数企业开始尝试用计算机处理工资计算等业务。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用于“长春一汽”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在此也首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一词。这一阶段的设备主要是中小型电子计算机,体积大、价格贵。程序语言以COBOL、ALGOL等高级语言为主,中文处理能力弱,主要用于极少数大型企业工资核算等计算量大的单项会计业务。此外:计算机专业人员不多,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奇缺。

1.2 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1988年)

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财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手工核算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微型计算机在国内市场的大量出现,计算机成本大幅降低,使用方便。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广。这一阶段会计电算化主要特点是:

1.2.1 从硬件、软件发展看:会计电算化以微机为主,汉化的操作系统研制成功并不断完善,使中文处理能力大大增强。程序设计语言主要以BASIC等为主。

1.2.2 处理内容从工资计算扩展到帐务处理、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大部分核算业务,一些企业开始向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过渡。

1.2.3 应用软件的研制以应用单位委托有关单位开发为主,各级行业主管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研制核算软件,并大力推广。

1.2.4 重视复合人才的培养,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既懂计算机又懂财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高等院校、研究所开始设立相应专业培养这方面应用人才。但这一时期软件仍以单项为主、低水平重复开发十分严重。

1.3 普及与提高阶段(1989年至今)

1.3.1 从单台微机向多用户系统、网络系统方向发展,在系统内实现数据共享。

1.3.2 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电算化发展,开始逐渐向会计分析、会计管理,如责任会计、目标成本、量本利分析等方面深入。

1.3.3 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开始得以加强。在财政部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出现了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通过研制通用软件减少了低水平重复开发。

1.3.4 会计核算软件向商品化发展,除了一些较大企业可以自己开发,许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事业单位可以购买通用的会计软件,省时省钱。

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过20多年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我国不断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和引导,针对企业低水平重复开发问题,一些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适合本行业具体特点的会计核算模型、标准,以及不同行业,地区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1989年财政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等管理办法,标志我国会计电算化进入了有法可依的制度化阶段,之后各部门都纷纷制订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并开展对会计软件的评审。其次,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与普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单位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除了大中型国有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外,一些中小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也在积极推行此项工作。再次,会计软件开发也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我国相继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会计软件开发、销售、服务的专业性公司,如用友公司等。会计软件走向了商品化道路,加速了电算化发展进程。

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2.1 应用面还不够广且人才匮乏

目前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从整体看,应用面还很有限,还有相当大比例的中小企业、商业、科研事业单位仍为手工或人机结合操作。另外,会计电算化需要的大批专业人才,如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编程、维护人员,操作使用人员及组织管理人员等,目前现状与需求相差较远。

2.2 处理内容仍以核算为主,财务管理电算化发展滞后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一些单项或几项会计核算业务,帐务处理、材料、工资、固定资产、成本、销售、报表等全部实现电算化的还不是很多。我们知道,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不是应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算帐、报帐,而是要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辅助财会人员管理和决策,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方面进展不快,导致部分人认为会计电算化意义不大。

2.3 使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试运行的会计软件很多,但有相当一部分软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企业长时间难以甩掉手工操作,仍停留在计算机与手工双轨运行阶段。其中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基础工作跟不上,有的缺少专业人员,有的软件水平差,有的是维护工作跟不上等。

2.4 会计软件设计规范化不够

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的财务软件公司各自使用的程序语言不一样,由于软件的编制过程没有规范的程序,导致财务软件的科目代码等至今没有统一,这种现状对财务信息的管理和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极为不利。

3 我国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在这个领域也应该同发达国家接轨,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会计电算化产业体制。

3.1 会计信息网络化是必然趋势。

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3.2 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

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记帐)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3.3 财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1996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召开会计电算化研讨会,首次提出财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财务软件不再以财务核算为核心,它将以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为中心。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3.4 会计电算化急待完善和发展。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通用型财务软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许多跨国企业使用不同的会计标准,从而计算出了不同的利润结果。这就要求自助型的会计系统,使每一个用户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各种模块进行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

4 结束语

我国会计电算化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相对缓慢,功能相对落后,和国际接轨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一代代的会计工作者,计算机工作者乃至各行各业的精英的不懈努力,才能把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更加完善,为更多的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韩立宏,尚英奇.对会计电算化层次性教学的探讨.黑河学刊,2002年04期35-36.

[2]王汉中.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冶金财会,2007年05期,51.

会计核算的发展范文4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及内部审计的现状。

1.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会计电算化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从总的情况看,会计电算化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基本完成手工会计记账向电脑会计记账的转变。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人员素质逐渐提高,操作水平日益熟练,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加强,显示会计电算化已向优良、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2.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的内部审计建立于1983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并且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审计的重点仍侧重于财务会计、审计手段落后和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全面等。致使我国其他诸如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开展较少;很多审计人员面对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比较缺乏。

二、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及影响。

1.对内部审计线索的影响。

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审计线索十分明了,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汇总表直至会计报表,每一步都会有文字记录和验收人的签名,审计人员可以从最初的会计凭证开始,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逐一审核,直到形成最终审计结果;也可以采用逆查法,从会计科目的余额开始,逆向核查,直至原始凭证,从而形成顺查法和逆查法等审计方法。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没有了传统的文字记录和账簿,取而代之的是存储磁盘,使得从原始数据的录入和财务报表的输出都只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消失了,审计人员就很难甚至根本无法通过肉眼跟踪会计业务的处理,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考查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传统的查账方法已不完全适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为了更有效地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将审计需求纳入到财务软件的系统设计和开发中,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应留下审计线索,除应保证会计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储存和备份,例如应保留应收、应付款等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余额。

2.对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主要采用手工核对账目、核对凭证、函证等操作,但是这些手工方式在电算化系统下会失去效果,因为通过电脑数据库输出的数据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计算机,而非审计人员本身。

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和调查等方法,也是由人工完成的。虽然电算化下人工审查技术仍有必要,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效率更高。审计人员在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的前提下,应先对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核查,必要时采用专业软件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并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企业应采用既规范又具有充分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功能的审计软件,如:ERP软件,因为其在初始录入凭证时有一条记录记载,在改动、删除时,并不是在原记录上变动,而是另有记录反映。这样,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同一笔业务有哪些改动,什么时问改动的,由谁操作的,具体在哪项功能中变动的,均可一一查出,每一笔处理都留有痕迹,这就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线索和方便。

由此可见,新的内部审计已经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财务手段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所以,企业应根据财务制度和内部审计的需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审计方法和手段。

3.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手工系统中,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结合运用各种审核检查的方法,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审计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线索、内容和技术手段都发生了改变,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很难实施跟踪审计,并且一些审计人员不熟悉电算化系统,无法识别、审查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参与审计工作。因此,审计人员除需具备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且熟悉有关政策,法令法规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清楚的认识。

更重要的一点,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还应拓展知识面,参与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培训,以及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培训,如数据模拟检测法、程序追踪法和程序编码控制法等,这样,审计人员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编写出自己的电算化审计系统,从长远来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4.对内部审计内容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内容,就应当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等。审计人员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应当参与系统的设计、调试、检验和验收,除了对系统的合法、合规、安全可靠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之外,特别要从审计角度审查系统的可审性、审计线索的设置等。

三、如何推动内部审计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1.变更审计准则。

会计电算化使得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审计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一系列审计准则已不适用于变化了的情况,而需要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审计准则来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在制定新的审计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圉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新的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2.采用适应电算化会计的方法和手段。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手工审计方法已不能达到审计的目的,审计财政金融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审计技术和方法应随之改变。当审计线索和审计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时,审计工作单靠原有的一套审计方法和手段就远远不够了。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所包括范围也扩大了,不仅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还必须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保密程度检查。根据系统程序的设计流程图,重点检查程序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考核它的合法性、合规性;利用被审单位的实际数据。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检验,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

3.积极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

当会计由手工处理方法逐步地转向电算化信息系统时。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反映在手工会计具体接触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形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数据生成方式、处理方法和组织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可见性资料转入了计算机内部处理,并在磁性介质中存储,尤其多道程序设计能力的开发、远程通讯网络的增加,使审计工作在方法及实施步骤上都更加复杂和困难,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法也必须提升到新的水平。

4.抓好事先审计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的关键。

会计核算的发展范文5

1 目前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现状

(1)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差,课堂教授内容陈旧枯燥,大部分专业课内容授课方式单一且重复性较大,课堂实习实践内容少等。多数教学问题在全国各个普通职业高中中均存在,而且大都是很长时间未得到解决的共性问题。

(2)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现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职业教育高中的计算机类专业仍采取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进步,能够将实验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中,但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仍然存在难以找到工作,无法胜任普通企业岗位等问题,这就充分说明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模式方案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

2 计算机类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方案与改革思路

2.1 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和学生听的呆板方式,取而代之采用引导式教学、项目教学等类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还可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以及开办空中课堂等,同样教师也可大胆地把授课课堂设在实验室或者机房,让学生边练、边学、边动手,做到教学训练两不误。总之,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方案都能拿到课堂上尝试着应用。

2.2 根据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社会需要更新教材

在教材编著和更新的同时存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教材的编著和更新应该贴近社会贴近实践,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可把全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编入教材。编者要联系社会和教学实际需要,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将计算机专业内容与技术编写入教材,同时也要尽量把本专业当前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编入其中,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教师也不要只求新却忽视那些基础性计算机知识如C语言等,这些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新知识与基础知识完美结合起来才可以称为好教材。第二,教材的编著与更新并不是一蹴而就,原因就在于本专业发展过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建议大约要每隔两、三年或者每年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次修订,以获得教材上的与时俱进。其实,在校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就是教材,没有好的教材,教师培养优秀的学生无从谈起。所以,教材的修订和更新需要频繁地进行。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材的修订工作还是比较难进行的,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大力配合,同时要注意职业教育毕竟不同于高中和大学,教材的编纂与修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2.3 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

各个职业高中院校的毕业生都存在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虽然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实习、实践的课时较多,但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是很严重。为解决这个普遍问题,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动手,另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创新大赛,增加参观考察基地和企业培训,并可以创建开放试验室和机房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尽快接触社会,接触岗位,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4 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建设一支(下转第41页)(上接第32页)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加课改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那么,要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就要提高原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例如可以增加教师的进修和学习机会,加大师资素质培训过等。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服务。对于新上任的教师的则要严格把关,不能盲目、随意地聘任无教学经验教师,聘任时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是关键。

2.5 多方面改革考试制度,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

当前,大部分职教学生在思想上认为,上课学习的目的就是最终考试。换句话说,学校考试对教学质量将会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只有把考试的内容形式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普遍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于考试的方式来讲也可大胆进行改革,比如,可以把某些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作为考核的内容,达到标准,完成任务则通过,否则需要重新进行学习,这样不但督促了学生要重视实际,而且还能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开阔思路的目的。

3 教改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

(1)教师一味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某些老教师在思想上一直认为只有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不能对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否定,但我们也应着力促进教师认识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社会发展需求,使其明确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更好的课堂教学作用。

(2)学生不适应新型的教学方式。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而且职业教育的生源普遍质量差,所以,必然存在部分同学不适应新教学方式而造成学习效率降低的状况。对于这些状况辅导员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认清自我,明确学习目的以适应新方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4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师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是能输送良好的职教毕业生来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但企业的需要就是要拿来就用的学生,如果我们的毕业生刚进入企业就需要二次甚至多次的岗位培训,那么企业的压力也会加大,学校的教育也没有发挥作用,这当然也是学生难找工作,社会企业需求和职业教育严重脱节的主要原因。

所以,教师要进行课程的相应改革,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充分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既解决了学生难就业问题,也为企业减轻负担,是学校和社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惠琴,王惠姣,刘玉群.创新教育与教学管理创新[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

[2]张惠娟,王艳廷,吕殿利,王志华,李玲玲,杨文荣.以科研促教学,带动本科生科技创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

[3]陈兴文,刘燕,李敏,逄凌斌.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J].理工高教研究,2003(3).

会计核算的发展范文6

一、会计核算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会计核算是企业发展建设中目标确定的重要支撑。首先,会计核算可以确保企业发展经营中成本利益空间得到最大化。同时会计核算是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及制定发展方向时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发展下去,就必须要保证企业流动及可运转资金的充足性,而会计核算恰恰是保证资金流通的重要部门。其次,会计在进行企业资金核算时更能够及时掌握企业发展中的不足及问题,因为企业发展经营好坏与否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经济利益方面。对于会计而言,资金核算中可以通过与往期资金核算值对比分析出企业经营是处于哪种发展状态中,更有利于企业调整下一步的发展路线及政策,对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会计核算也是帮肋企业发现潜力员工最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企业员工每月所得工资提成等都是通过会计的核算来完成的,因此企业领导可以通过会计核算中每个员工的工资所得就可以初步判断出该员工日常的工作状态以及发展潜力,有利于企业发掘优秀人才。

二、企业会计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中弄虚作假问题

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是需要绝对的准确性的。但就目前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中来看,虚假核算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会计在核算中为了能够最大化控制企业生产成本,而人为地调整生产工作量或者加强工程生产进度。而对于调整后的资金空缺部分只能通过将整体的成本分解来弥补各环节的资金漏洞,为了能够使整体资金看起来充足,会计核算中就利用做虚假帐的方法瞒天过海。

2.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问题

一个企业无论任何部门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进行制约,是无法长久发展的。就目前企业会计核算来看,部门内没有一套健全的制度是影响其工作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首先,由于企业对会计部门的特殊性照顾较多,因此给会计核算部门放松了许多企业政策的管理,从而使会计核算部门工作制度十分混乱。

3.会计核算方法落后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经济建设的力度十分强大,而各企业在这种强大的发展力度下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发展与改革。但就目前来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老套、方式陈旧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性的因素。许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仍然是延用传统的核算方式,而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当下发展所需,因此在核算中经常会出现实际生产价值与会计核算生产价值不相符的现象,或者是出现资金核算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4.会计核算人员素质问题

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目前对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统计与调查中发现,会计核算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影响核算准确性的重要问题。首先,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进行核算时私自修改核算内容,从而使企业经常出现实际资金与帐面资金不符的情况。其次,企业某些会计核算人员对外虚开发票。例如:某些合作单位人员为能够在报销费用时得到最大化经济收益,而采用互分“好处”的方式让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帮其在发票中多加资金,从而造成企业核算发票时资金支出与收入严重不成正比,给企业的发展经营带来诸多阻碍。

三、企业会计核算措施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是保证企业正常有序发展的前提。因此,相关部门领导及负责人针对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制定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企业会计核算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构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针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中弄虚作假的问题,首先企业要构建一个企业决策者、会计部门管理者、会计人员三方为一体的责任保障体系。也就是说,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企业决策者要对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负主要的监管责任。同时,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准确性,企业决策者必须要参与到会计核算工作中去,对每一笔资金的支出情况及生产中每个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从而保证企业的每一笔资金流出都有据可循,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率,为企业的可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制度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支持。因此,企业决策者要在会计核算部门内建立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首先,要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及能力不同分配相应的任务,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核算人员身上,以避免小事抢着做、大事没人做的问题发生。另外,要在企业会计核算部门内建立一个健全的工作惩罚机制,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会计核算人员要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及责任心较差的核算人员,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对其进行物质惩罚,以视警戒,从而规范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态度。

3.更新会计核算方法

针对于会计核算方法落后的现象要进行改革与发展。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在工作中紧跟时展所需,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适合于当下企业资金核算的方式方法,从而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4.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企业资金核算准确性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加强企业会计人员面对诱惑的抵御能力。对于一些想非法获取更多资金发票的人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要坚决的反对,以保证企业发票支出数额与实际的收入数额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