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范文1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带动下,人工智能也与时俱进,并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进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其他学科领域的进步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在日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如何才能有效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数据进行安全防护呢?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问题的特点与联系,进而提出在网络安全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防护网络安全的策略,希望能对维护网络起到一部分作用。

关键词:

网络安全;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安全

引言

人工智能是一门将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逐渐产生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计算机科学领域内有关研究、设计和利用现代智能工具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使得人们早就已经习惯运用网络处理各类事宜,如娱乐、聊天、办公等,网络的个人隐私信息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网络安全维护办法早已捉襟见肘,人工智能的出现,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1.我国网络安全现状

网络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与维护的职责,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样也会遭受到个人信息与财产的威胁。而目前的网络安全现状却是:很多时候,当使用者一打开网页时,网页就自动会弹出一些杂乱无章的广告信息,铺天满地的向使用者“传达”无用的信息来麻痹使用者的视野,扰乱使用者的心智。或许,当使用者在下载信息时很容易下载病毒,如果把下载的是病毒当着有用信息保存到电脑中后,除了得不到使用外,还会损害电脑的硬件设备,让电脑长时间的处于“危险”状态。或者是一些人为因素的误操作:有意“种植”木马病毒、编写病毒代码、对电脑硬件不加以保护所造成的。这些不良信息,会是代码病毒、蠕虫等,它们都会扰乱信息源代码,侵染网页,电脑会崩溃。种种原因表明,这些不良信息的大量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以及商家为了谋取暴利而上传在网络上的,来吸引正在使用网络的人们眼球,给使用网络的人带来更多的痛苦。从而产生密码被泄露、数据被篡改、用户难以登录、网络端口故障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给现在的网络安全带来危险,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机制难以“愈合”。病毒的不断涌入、蠕虫的不断产生、黑客的间断性攻击、间谍的蜂拥出现、人为的误操作,给网络的安全问题带来巨大的威胁。

2.人工智能技术特点与优势

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网络安全管理领域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提高工作效率,相较于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不论是从速度,效率以及可操作性都显著提高,其具体的优势如下所示:

2.1具有处理模糊信息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处理未知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一般采用模糊逻辑的推理方式,不用非常准确的描述数据模型。网络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也不可知的模糊信息,处理这些信息比较困难。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2.2具备学习能力和处理非线性能力

人工智能不同于传统的网络安全处理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它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一点的优势在处理信息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网络中的信息量往往是庞大的,但是许多信息都是简单的,及其容易理解,却可能有有效信息,想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有效的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推理这些简单的信息,人工智能的优势就在于这里。人工智能具有处理非线性能力。

2.3计算成本低

传统网络安全技术消耗的能源量惊人,人工智能在这一方面则有很大的改善,它对于能源消耗速率特别低。因为人工智能采用的是新的算法,即控制算法。这种算法可以利用最优解可以一次性完成计算任务,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力度,实现绿色节能。另外,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网络技术的高速性。

3.人工智能技术

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在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运用得最广泛的就是防火墙,其中最具有技术含量的核心部分为入侵检测,入侵是指任何可能损害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的所有活动,而入侵检测主要就是识别这些活动,后续再采取其他手段对网络安全进行维护。本文的重心主要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阶段的运用。

3.1建立规则产生式专家系统

目前网络安全领域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就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顾名思义就是以专家所拥有的经验性知识为基础而设立的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的管理员可以通过将目前已经了解的入侵特点编码成规则,通过系统自动检测这些特征从而来判断系统的安全性是否到位,同时,专家系统的建立也使得日后的入侵检测工作量减轻。

3.2人工神经网络系统

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强分辨能力,它可以识别一些带有噪音或者暗藏畸变的入侵模式,这套系统的开发是相关的科研队伍经过长时间的模拟人脑学习技能的而形成的。除了有上诉的优势,它还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高适应能力,能够快速识别入侵行为。人工神经系统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面对入侵时管理员的应对速度,对保证网络安全的意义重大。

3.3人工免疫技术

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运用人工免疫技术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分支,它的技术原理是人体免疫之后人体自发的出现一系列的自我防御的现状,运用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就是基于自然防御机理的学习技术,两种人工免疫技术原理相似。前者保护人体免受病毒打扰,后者保护信息不被入侵,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

4.结束语

将人工智能运用在网络安全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领域。事实上,可以用到网络安全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止上诉提及的几种,它还有待我们去发展和探索,另外,在网络功能如此强大的今天,不少人的日常生活都已经无法离开网络,网络安全正在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对于各类新技术,并不只限于人工智能技术,我们都应该将其灵活运用到网络中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使网络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吴元立,司光亚,罗批.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8):2241-2244.

[2]储美芳.基于人工智能理论的网络安全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95.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范文2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1人工智能的概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工智能”这个词汇才开始出现在世人面前,人工智能将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等众多学科融会贯通,属于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技术。语言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等都可以算作人工智能的研究项目,同时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以实现机器的高度拟人化,帮助提高机器的运行效率。所以,人工智能虽然不是人的智能,但人工智能却具备人的能力与思维,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够做到人类力不可及的地步。自从人工智能开始发展以来,其研究理论便日渐成熟起来,可以应用人工智能的社会科学领域也越发的广泛,到今天,人工智能方面的科技产品越来越多,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但是人工智能本身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人工智能有效的推动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许多内容也可以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升华提高。

2人工智能的优越性

2.1帮助稳定网络的运行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身影,网购、网上聊天、外卖等等,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都已经被网络所包围,而网络系统中也存储着巨大的信息。所以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庞大的信息处理量,而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处于发展的阶段,网络运行不稳定,这就容易造成许多不可控的意外出现。虽然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发展快速,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的便利,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科技的发展,但是无论什么事物都免不了有其两面性,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例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的引入就能很好的解决类似问题,由于人工智能算是对人类思维行动的高度模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模仿人类对信息进行灵活的处理,减少不稳定因素对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负面影响,帮助提升工作效率,提升网络管理安全系数。

2.2帮助简便的管理网络运行

现如今,由于网络不能覆盖的地方越来越少,世界各地都能利用网络相互联系,各种行业都能利用网络减少工作上的繁杂程序,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更新频率也就越来越高。所以网络管理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人工智能便可以让网络管理更加简单便捷,使得网络管理水平轻松的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相匹配。因为网络管理结构是属于分层管理型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多协作功能帮助提高网络管理中各个管理层的沟通效率,由此推动整个网络管理结构的优化,并有效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2.3资源消耗小

人工智能在查找提取数据方面不像计算机一样机械化的将海量数据分层筛选、精细查找,而是利用模糊控制法将有效数据从海量的基础数据中提取出来,节省了许多筛选步骤和时间,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所以,人工智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消耗,为人们节约操作时间、减小操作代价。

3人工智能的缺点

前文已经提到,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模拟人的思维活动与行为,让没有生命的机器去替代人类执行一些难度系数较高或者较危险的工作,又或者高效低错误率的完成本该由人类完成的工作。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会逐渐替代人类完成更多的工作,这样一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宁愿使用机器都不愿意雇佣员工,因为机器出错率低还很好控制,成本比人工要少得多,由此便会加大失业率,导致一定社会问题的出现。再者,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是属于一个新型的研究领域,其发展前景固然可观,但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却十分巨大,供需严重不足,这也成为了阻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以上两点之外,还有不少学者认为,由于人工智能拥有智商,它可能在得到智力发展后会产生自主意识,甚至产生反抗人类的可怕意识,这种隐患也在多部科幻电影中被演绎,所以成为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在未来继续发展的主要担忧。因为人工智能在思维、行动上高度模仿人类,所以人工智能让机器拥有自己的情感、自主意识以及自发行为是可以实现的。这样一来人工智能在实现自我发展后超越人类甚至对抗人类也是很有可能的。

4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4.1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在网络安全管理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管理领域也开始引进人工智能。为了实现对用户的信息安全起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我们在智能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以及智能型反垃圾邮件技术这三个技术领域都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所谓智能防火墙技术就是一种新的对数据信息的辨别和处理技术,它改变了计算机传统的死板、低效的信息辨别处理方式,利用记忆、分析和统计等科学的方式来辨别和处理信息,由此实现大批量的计算、匹配,帮助计算机提高自身对于不良信息的辨识能力,以便及时将非法有害的信息阻挡在外,高效率的实现计算机对各类病毒传播的控制。而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对计算机的恶意使用进行处理的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性环节,同时它也是是防火墙技术体系的核心;入侵检测技术是保障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安全、完整性的基础,在网络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智能型反垃圾邮件技术则是主要针对电子邮箱所研究出的一种系统,其主要的技术理念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一种防护手段,就相当于在邮箱外安装了一层防护罩,使得用户在得到信息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还能实时监控和阻拦各种垃圾邮件,为用户节省了很多处理垃圾邮件的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财产以及隐私安全,一举两得。

4.2将人工智能运用在网络系统管理领域

自从“人工智能”的理念被提出以来,几十年间一代代的研究者不断将人工智能技术更新和发展着,而人工智能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也逐渐成为常态,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系统管理领域中,人工智能也有着一席之地。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说,其网络系统的管理可以被看做是基础与前提,所以网络系统管理的智能化一直是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里所说的“智能化”就必须借由人工智能来实现。我们知道,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工作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需要适时进行智能的跟新,人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便能高度满足这一要求,保障网络系统管理的高效和高质量。例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都会需要该方面的专家进行决策,才能确定该事物是否可行,但是专家人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将专家的各种决断经验、知识含量内容进行总结与信息录入,并不断进行实时的信息更新,当信息收集达到相当高的一个阶段时,便能利用高高正确率的经验对新出现的问题自动进行决断处理,进而减少人工处理操作的工作量,还保障了处理的正确率。

4.3人工智能Agent的应用

“Agent”这一概念是由Minsky在其1986年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中的某些个体在经过一些协商过程后能得到问题的解答,这些个体就是“Agent”,并且“Agent”还具有社会交互性和智能性。因此,“Agent”这一概念便被引入了人工智能领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工智能Agent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技术之一,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所谓计算机Agent技术,就是一项由通讯软件、知识域库、数据库以及解释推理器所构成的综合性的技术。计算机Agent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把用户自定义的标准和所需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检索,然后在用户规定的时间地点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用户,以提高计算机服务的个性化。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范文3

关键词:颠覆性技术;创新;移动互联;机器人;人工智能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项目名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及培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SYB-023。

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时期,都是颠覆性技术出现的高峰期。科技革命构成了发掘和发展颠覆性技术的难得历史机遇。目前,科W已经沉寂了60余年,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距今接近80年,科技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已经凸显,迫切需要新的重大突破。在物质科学、量子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宇宙科学等基础科学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日益显现;科技发展跨学科趋势愈益明显,新学科、新知识、新思想的出现更多体现为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许多重大创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当今世界已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的时期即将到来。

一、颠覆性技术的概念

颠覆性技术概念最早出自美国哈弗商学院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教授1995年出版的《颠覆性技术的机遇浪潮》。他认为,颠覆性技术是指这样一类技术:它们往往从低端或边缘市场切入,以简单、方便、便宜为初始阶段特征,随着性能与功能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最终取代已有技术,开辟出新市场,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德国弗郎恩霍夫协会认为:颠覆性技术就是指能够“改变已有规则”的技术,即那些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性能或功能上有重大突破,其未来发展将逐步取代已有技术,进而改变作战模式或作战规则的技术。

综上所述,颠覆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会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途径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可能是完全创新的新技术,也可能是基于现有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型应用。颠覆性技术具有四个特点:技术发展速度快、产生潜在影响范围广、可创造经济价值高、带来颠覆性影响大。与渐进性技术相比,颠覆性技术在形态上更具有超越性和突变性,在效能上更具备革命性和破坏性。

二、我国颠覆性创新的领域选择

(一)“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15个领域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加强产业变革趋势和重大技术的预警,加强对颠覆性技术替代传统产业拐点的预判,及时布局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在信息、制造、生物、新材料、能源等领域,特别是交叉融合的方向,加快部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能够改变或部分改变科技、经济、社会、生态格局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重点开发移动互联、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的发展,重视基因编辑、干细胞、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技术对生命科学、生物育种、工业生物领域的深刻影响,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发挥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石墨烯等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6个领域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

(三)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项关键技术

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预测与评价研究所对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乃至综合国力提升具有决定性、基础性的核心技术,按照科学(属于国际竞争激烈的前沿或核心技术)、颠覆性(有望取代主流技术、替代主导产业的技术)、重大(有望替代1-2个主导产品,或颠覆1个以上行业的技术)、可行(经过10年努力能够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有望商业化的技术)四个原则,进行了预测和遴选,遴选出未来能够改变或部分改变科技、经济、生态、军事现状与格局的20项关键技术。

(四)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7大领域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在的《我国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需要重点布局的领域》中,认为未来十年世界范围内可能出现的颠覆性创新集中在9大领域:先进计算技术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与材料科学、基因与精准医疗、能源开发与存储、航空航天与地外生命探测、网络与大数据、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绿色制造与先进制造、教育技术与知识自动化。

从我国各机构评选的技术来看,出现频率最高的五大技术领域是移动互联、机器人、3D 打印、人工智能、纳米技术,这五大技术领域将是我国未来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三、我国颠覆性领域的技术创新方向

(一)移动互联领域

大力支持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突破系统软件、人机交互、应用开发、虚拟化等热点技术与新兴技术。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重点突破数据挖掘、海量数据处理、计费、访问控制等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开展未来网络重大基础设施(CENI)项目的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相关领域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大力推广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创新业务及相关应用。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对生产领域的带动作用,在工程机械、汽车、食品、电子信息、物流等行业形成领先的服务产品。深化移动互联网在生活领域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广面向餐饮、休闲娱乐、购物、旅游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重点发展移动支付、移动娱乐、移动阅读、移动资讯、移动搜索、移动位置服务等。鼓励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重点发展车载数据与资讯、智能交通、基于北斗等多制式智能交通导航、远程测试诊断、在线节能监管、道路救援、食品安全溯源与安防等移动信息服务。

(二)机器人领域

重点研究智能机器人机构设计、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人机交互等共性技术,攻克机器人优化建模、精准感知、多机器人协调等核心技术。(1)伺服电机方面:重点发展根据机器人的高速,重载,高精度等应用要求,增加驱动器和电机的瞬时过载能力,增加驱动器的动态响应能力,驱动增加相应的自定义算法接口单元,且采用通用的高速通讯总线作为通讯接口,摒弃原先的模拟量和脉冲方式,进一步提高控制品质。(2)减速器方面:重点发展高强度耐磨材料技g、加工工艺优化技术、高速技术、高精度装配技术、可靠性及寿命检测技术以及新型传动机理的探索,发展适合机器人应用的高效率、低重量、长期免维护的系列化减速器。(3)控制器方面:重点研究开放式,模块化控制系统,开发适用于机器人控制的通用软件包;提高机器人控制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开发具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能力的控制器。

(三)3D打印领域

围绕3D打印重点方向,突破一批原创性技术。(1)材料方面:针对金属3D打印专用材料,优化粉末大小、形状和化学性质等材料特性,开发满足3D打印发展需要的金属材料;针对非金属3D打印专用材料,提高现有材料在耐高温、高强度等方面的性能,降低材料成本。(2)工艺方面:解决金属构件成形中高效、热应力控制及变形开裂预防、组织性能调控,以及非金属材料成形技术中温度场控制、变形控制、材料组份控制等工艺难题。(3)装备及核心器件方面:加强3D打印专用材料、工艺技术与装备的结合,不断提高金属材料3D打印装备的效率、精度、可靠性,以及非金属材料3D打印装备的高工况温度和工艺稳定性,提升个人桌面机的易用性、可靠性;重点研制与3D打印装备配套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及核心器件,提升装备软、硬件协同能力。

(四)人工智能领域

进行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布局,推动核心技术产业化,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包括深度学习、类脑智能等)、人工智能共性技术(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存储系统、高端服务器、关键网络设备、网络安全技术设备、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智能决策控制、网络安全技术等)。加快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包括满足深度学习计算需求的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云端智能分析处理平台、算法与技术开放平台、智能系统安全情报共享平台等,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提供相关研发工具、检验评测、安全、标准、知识产权、创业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人工智能在家居、汽车、无人系统、安防、制造、教育、环境、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试点。

(五)纳米技术领域

加强纳米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纳米材料及制品的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积极开发纳米粉体、纳米碳管、富勒烯等材料,大力推进纳米材料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信息、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的迫切需求,开发纳米结构加工与制造的新方法、纳米器件集成与系统的设计、制备技术。重点研究新型纳米电子、光电器件、传感器件,大力发展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热电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技术,着力突破室内空气污染物、工业源有毒有害气体、动力机械尾气的纳米净化材料及催化净化技术,切实攻克纳米颗粒与生物活性物质的组装方法。促进纳米绿色印刷制版、高密度存储器、新型显示、高效能源转化、气体净化、疾病快速诊断等纳米材料与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抢占未来纳米材料发展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 刘根生.多些“颠覆性技术创新”[J].群众,2016,(1).

[2] 杨,余晓洁.科技创新引领“第一动力”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J].中国职工教育,2016,(1).

[3] 赵刚.未来五年颠覆性技术将不断涌现[J].领导文萃,2016,(7).

[4] 王武军.颠覆性技术的“摇篮”高明在哪儿[J].中国中小企业,2016,(6).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范文4

关键词: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发展前景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不论是从数据的使用,挖掘,处理等方面,都为人工智能的应用起到了基础和保障。

1人工智能

1.1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属于计算机学科下的分支,顾名思义,它是一门专门研究类人化的智能机器学科,即利用现阶段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研制出具有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机器或智能系统,从而实现利用机器模仿人类智能的一切行为。1.2人工智能的研究背景。在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上,“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正式由麦卡锡提议并采用了,随后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就。在这之后,科研人员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和开发,人工智能这个话题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了解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理念。人工智能的研究包涵广泛的科学知识,以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一般来说,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做一些通常需要人工智能完成复杂工作的机器。1.3人工智能的研发历程。早期研究领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编程,机器人,游戏,人工神经网络等,现在涉及以下研究领域:数据挖掘,智能决策系统,知识工程,分布式人工智能等。数据挖掘的出现使得人工智能的研究在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发展。以下简要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部分:(1)专家系统。所谓专家系统就是控制计算的智能化程序系统,通过研发人员总结归纳了专业学科知识和日常经验,能够知道计算机完成某个领域内的专业性活动或者解决某些专业级别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合理利用已知的经验体系在复杂环境中,解决和处理复杂问题。(2)机器系统。机器系统简单说就是机器人通过人造神经系统,借助于网络或者存储系统汲取系统的知识进行开发研究。(3)感知仿生。感知仿生系统通过模拟人类的感官,感知生物学特征,通过人工智能机器的感部件对外界外部环境进行感知,识别,判断,分析的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做出判断。(4)数据重组和发掘。是指通过人工智能系统,结合当前先进的理念,对大数据的总结归纳,识别存储,调取等应用。通过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够主动做出判断和分析。(5)人工智能模式。分布式人工智能是模式之一,该系统利用系统有效的规避和克服系统资源在某段时间内的局限性,并能有效地改善因资源造成的时间和空间不均衡问题。它具备,模式自动转换,并行处理,开放启发方式,冗余且容错纠错的能力。

2数据挖掘

2.1数据挖掘的定义。数据挖掘(DataMining,DM)是揭示数据中存在的模式和数据关系的学科,强调处理大型可观察数据库。数据挖掘的出现使得人工智能的研究在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里包括数据挖掘和智能信息提取过程,前者从大量复杂的现实世界数据中挖掘出未知和有价值的模式或规则,后者是知识的比较,选择和总结出来的原则和规则,形成一个智能系统。2.2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当前数据挖掘应用主要集中在电信、零售、农业、网络日志、银行、电力、生物、天体、化工、医药等方面。看似广泛,实际应用还远没有普及。而据Gartner的报告也指出,数据挖掘会成为未来10年内重要的技术之一。而数据挖掘,也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2.3数据挖掘的研究发展。具体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主要有:性能方面:数据挖掘设计的数据量会更大,处理的效率会更高,结果也会更精确。工具方面:挖掘工具越来越强大,算法收敛越来越多,预测算法将吸收新颖性算法(支持向量机(SVM),粗糙集,云模型,遗传算法等),并实现自动化的实现算法,选择和自动调谐参数。应用:数据挖掘的应用除了应用于大型专门问题外,还将走向嵌入式,更加智能化。例如进一步研究知识发现方法,对贝叶斯定理和Boosting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以及对商业工具软件不断的生成和改进,着重建立整体系统来解决问题,如Weka等软件。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国内形态发展,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改进数据挖掘的发展。

3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联系

数据挖掘属于人工智能中独立系统。它于人工智能的存在关系属于,并存联系,且独立运行,互不从属。此设计体系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提升学习能力,增进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还对分析,统计,OLSP,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模块等起到推动作用。在收挖掘应用领域,处理可以对WEB挖掘,还能够有效进行文本,数据库,知识库,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信息进行序列矩阵模式挖掘。基于数据本身的分类,辨识,关联规则,聚类算法更加博大精深。因此,独立于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更加便于科研团体或者领域对数据的使用和分析。数据挖掘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部分。首先,高智能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正是由于这个目标,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有很多关联。其次,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是各种技术的整合。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是许多学科的跨学科学科。最后,数据挖掘的出现逐渐发展壮大,加强了人工智能,因此可以说,它们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4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当前环境下,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具有以下发展前景:(1)在大数据互联网中的应用。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于互联网中将会使网络技术带上智能的特性,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智能化的帮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还可以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增加网络安全性等。(2)智能化服务的研究。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都很注重对智能化服务的研究,例如很多智能机器人便应运而生,它们已经能胜任许多简单的工作,可以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高度的智能化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研究最终追求的目标,也是二者最终合而为一的标志。(3)使知识产生经济化。在现阶段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势必受到经济的影响,这决定了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将具有经济特征。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作为无形资产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通过交流,教育,生产和创新的无形资产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资本。可以预期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将更加经济实用。(4)交叉学科的技术融合。各行各业的理论和方法都已经开始融入了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之中。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必将是一个融合众多领的复合学科。当今,我们已经在逐渐使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技术,去攻克更多难题,解决更多问题,造福人类,改善生活,近在眼前。

作者:喻正夫 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万璞,王丽莎.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10):113-114.

[2]王翔.试论如何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继续发展[J/OL].科技创新报,2017,14(01).

[3]秦益文.微博数据挖掘中人工智能推理引擎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2).

[4]蒲东齐.数据挖掘在人工智能上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9).

[5]李丹丹.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电脑应用技术,2007(02):38-40.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范文5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发展趋势

1、引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成功运用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使得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具有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

我国继电保护学科、技术、继电器制造和人才队伍培养从无到有,在小活吸收国外先进继电保护设备和运行技术的基础上,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队伍。经过60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已经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加工制造、运行维护和教学的完整体系。

2、我国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在20世纪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3.1 计算机化

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其结果是不仅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成倍增加,价格也在迅速降低。微处理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单片化及相关功能的极大增强,片内硬件资源得到很大扩充,单片机与DSP芯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运算能力的显著提高以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的出现及应用等方面。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高性价比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为实现灵活化、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条件。

我国在2000年220kV及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率为43.99%,线路微机保护占86%,到2003年底,220kV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已占到70.29%,线路的微机化率达到97.6%。实际运行中,微机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保护,一般比平均正常动作率高0.2―0.3个百分点。

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功能,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供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

3.2 网络化

网络保护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微机保护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各种保护功能,如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网络保护的最大好处是数据共享,可实现本来由高频保护、光纤保护才能实现的纵联保护。另外,由于分站保护系统采集了该站所有断路器的电流量、母线电压量,所以很容易就可实现母线保护,而不需要另外的母线保护装置。

电力系统网络型继电保护是一种新型的继电保护,是微机保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机保护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网络保护系统中网省级、省市级和市级主干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分站系统拓扑结构均可采用简单、可靠的总线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等。分站保护系统在整个网络保护系统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分站保护系统有2种模式:一是利用现有微机保护;另一个是组建新系统,各种保护功能完全由分站系统保护管理机实现。由于继电保护在电网中的重要性,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控制策略,以确保网络保护系统的安全。

3.3 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断被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小波理论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从而使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测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

3.4 综合自动化

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改变变电站目前监视、控制、保护和计量装置及系统分割的状态提供了优化组合和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高压、超高压变电站正面临着一场技术创新。实现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的紧密结合,它表现在集成与资源共享、远方控制与信息共享。以远方终端单元(RTU)、微机保护装置为核心,将变电所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回路纳入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控制保护屏,能够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系统的可靠性。

综合自动化系统打破了传统二次系统各专业界限和设备划分原则,改变了常规保护装置不能与调度(控制) 中心通信的缺陷,给变电所自动化赋予了更新的含义和内容,代表了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种潮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功能更全、智能化水平更高、系统更完善的超高压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必将在中国电网建设中不断涌现,把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范文6

关键词:人工智能;异化;规范;生态文明观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距今仅有60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广泛的研究领域以及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等令人惊叹。调查显示,77.45%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较大,并且86.27%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利大于弊;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很小且弊大于利的人权占很小一部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生活,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领域等由人类掌控着,所以人类应该尽可能地把人工智能技术的弊处降到最低以便更好地为人类造福。2016年3月份,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h对弈,最终比分4∶1,人类惨败。4月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了一款名为“佳佳”的机器人,据了解,机器人“佳佳”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而在这次正式亮相之前,“佳佳”就担纲主持了2016“首届全球华人机器人春晚”和“谁是棋王”半Q赛。人工智能技术确实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超乎人类的预测,引起了人类的恐慌和担忧。百度CEO李彦宏称,人工智能是“披着羊皮的狼”。毋庸置疑,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人类醉心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福利中时,更应当注意其带来的负面作用。人类发明和创造科学技术最终是为了造福人类,而非受到科技的异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此整体趋势之下,不同的人群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有着不同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甚至超过人类的问题方面,27.45%的人认为机器人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和超过人类;而56.86%的人认为机器人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和超过人类,小部分人对此不是很清楚。由于受到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如机器人保姆、AlphaGo围棋等智能产品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威胁,一部分人仍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担忧甚至认为终有一天机器人将代替人类、征服人类、控制人类。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机器人是否能够超过人类方面,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机器人永远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并且超越人类,因为人类是技术的主导者,人类掌握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终究是为了人类服务。这一看法肯定了人类的无止境的创新,然而,在人类醉心于技术创新的同时,应意识到某些创新确实超出了人类的预料,如AlphaGo与李世h围棋人机大战就是人类在技术面前失败的惨痛教训。因此,面对科技对人类的异化,人类要时刻保持警惕,适时地总结“技术异化”的缘由和解决对策。

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随着技术的革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愈加密切。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制成功,再到生产、建设、医疗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都表明了人工智能技术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诚然,人工智能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应用对劳动市场造成冲击;人工智能系统在收集、统计用户数据过程中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人类对人工智能产品的依赖引发的身心健康问题;人工智能引起的责任认定问题等。斯蒂芬・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是人类的末日。”表示同样担忧的还有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他曾直言,“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将召唤出恶魔。在所有的故事里出现的拿着五芒星和圣水的家伙都确信他能够控制住恶魔,但事实上根本不行。”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是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最不容忽视的莫过于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一系列伦理困境,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成了重中之重。

调查发现,47.55%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是因为人性的思考,占比较大;而22.55%的人认为是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29.9%的人认为是利益分化与失衡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的。由此可以看出导致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现阶段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的模仿,但人脑和机器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人脑胜于人工智能的地方,就是具有逻辑思维、概念的抽象、辩证思维和形象思维。人工智能虽能进行大量的模仿,但由于不具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仅能放大人的悟性活动中的演绎方法,不可能真正具有智能,这决定了机器不能进行学习、思维、创造。此外,智能机器人也不具备情感智能,它们根本无法去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也无法自动停止自己的某项行为,所以如果人工智能技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可见,由于人工智能自身技术上的局限性导致的伦理问题已经影响到其未来发展。

第二,从规制层面来看,伦理规制的缺失和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伦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科技的发展目标是为人类谋求幸福,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是在科技的应用还是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因素,倘若没有相应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制加以约束,后果难以想象。在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缺乏一套成体系的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从设计、研究、验收到投入使用的监督管理方案,也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权威性的规范及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运用的组织或机构。现有的监督体制远远滞后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无法匹配技术发展的需要。缺乏相关监管制度的约束,人工智能技术就不可避免会被滥用,从而危害社会。

第三,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误解也是原因之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发展迅猛的新兴学科,属于人类研究领域的前沿。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十分有限,调查显示,对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了解水平较低的人较多,占62.75%,以致部分人在对人工智能技术没有真实了解的情况下,在接触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负面新闻后就夸大其词,人云亦云,最终导致群众的恐慌心理,从而使得更多不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开始害怕甚至排斥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必须清楚,人工智能是人脑的产物,虽然机器在某些领域会战胜人,但它们不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思维,也不具备面对未知环境的反应能力,综合能力上,人工智能是无法超越人脑智能的。在李世h对弈AlphaGo的旷世之战中,尽管人工智能赢了棋,但人类赢得了未来。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转向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最终发展目标是为人类服务。但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类应该趋利避害,使人工智能和科学技术最大化地为人类服务。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从主客体两个角度出发,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找出路。

1.技术层面

(1)加强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人工智能自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以来,尤其是近六十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如Deep Blue在国际象棋中击败了Garry Kasparov; Watson 战胜了Jeopardy的常胜冠军;AlphaGo 打败了顶尖围棋棋手李世h。从表面上看,人工智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深究这些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案例,我们发现这些成功都是有限的,这些机器人的智能范围狭窄。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国际间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还不够积极,所以加强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的对话和交流迫在眉睫,同时也势在必行。

(2)跨学科交流,摆脱单一学科的局限性。从事人工智能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项科学要想走得长远就必须有正确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的介入。在人工智能这项技术中,有些科学家们可能只关注经济利益而没有引进相应的伦理评价体系,最终使得技术预测不到位,没有哲学的介入,等真正出现问题时就晚了。所以要加强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沟通交流,令科学家能更多地思考伦理问题,提高哲学素养,在人工智能技术中融入更多的哲学思想,保证人工智能技术能朝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与生态文明观相结合。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要注入更多的生态思想,这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若是产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生态污染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时,人类必须制止并进行调整。人工智能技术要想发展得更好,前景更加明亮,前途更为平坦,就必须保持与生态文明观一致,与人类自身利益一致,为人类造福。

2.人类自身层面

(1)增强科学家道德责任感。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性,而研发的科学家或是使用者有善恶性。人工智能将向何处发展,往往与研发人工智能的科学家息息相关。科学家应打破“个体化原理”,要融入社会中去,关注社会道德伦理问题,承担起道德责任,为自己、他人、社会负责,多去思考自己研发的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并尽可能去避免,多多进行思考,严格履行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2)提高公众文化素养。调查发现,对人工智能技术了解水平较低的人较多,占62.75%;而非常了解的人较少,占4.41%;另外,对人工智能技术了解的人占21.08%,不了解的人占11.76%。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对人工智能技术都能有所了解,但都不是很深入,而且仍有部分人对人工智能技术丝毫不了解,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个体的影响是比较微小的,其发展还没有深入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幻电影的渲染,可能使那些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并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人产生偏见。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使公众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将是缓解甚至是解决人工智能技术某些伦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3)加大监督力度。人类需要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每项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从产生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监督工作,以此来减少人工智能技术的负面影响,缓解甚至减少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

3.道德法律用

(1)通过立法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调查发现,90.69%的人认为有必要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实行法治,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保证科技的良好健康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条例。然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的漏洞,相关法律条文滞后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未颁布一套完整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人工智能领域亦是如此。我们都无法预测将来人工智能将发展到何种地步,这时就需要人类预先加以适当的限制,利用法律法规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朝安全、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发展。

(2)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准则并确立最高发展原则。要构建以为人类造福为最终目的的伦理准则。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已经给人类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而要防止其带来更多负面影响,构建合适的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准则势在必行。

此外,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最高发展原则 。一切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应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如此,要将以人为本、为人类服务为出发点,并作为最高发展原则。

四、结语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类只有消除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威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最大化效用,避免伦理困境重演,才能实现人机交互的良性发展,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文杰,叶世伟.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甘绍平.人权伦理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3]杨怀中.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高科技伦理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4]王志良.人工情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邹 蕾,张先锋.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12(2).

[6]王 毅.基于仿人机器人的人机交互与合作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5.

[7]田金萍.人工智能发展综述[J].科技广场,2007(1).

[8]郝勇胜.对人工智能研究的哲学反思[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2.

[9]龚 园.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