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抵债资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以资抵债形成的抵债资产风险显现。那么,抵债资产对商业银行带来哪些风险?这些风险是如何形成的?商业银行如何通过公司治理加强该类风险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拓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处置渠道?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开展分析。
一、商业银行的抵债资产
抵债资产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这些抵债资产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房地产、土地等为代表的不动产;二是以商业物资、交通工具等为代表的动产;三是以股权、专利权为代表的权利资产。
二、抵债资产风险及其成因
(一)抵债资产收取过程中的风险
抵债资产收取过程中,通常存在实物瑕疵风险、权利瑕疵风险和估值过高风险。
1. 实物瑕疵风险。有些银行由于在收取抵押物前,缺乏对债务人经营状况的实地调查,未发现房产等不动产类抵押物的瑕疵。另外,有些银行在收取抵债资产时只考虑放贷条件,忽略了商品物资、交通工具等动产类抵押物未来变现的贬值可能。
2. 权利瑕疵风险。该类风险主要集中于权利类的抵债资产,成因有二。一是有些股权类的抵债资产按照法律规定有优先受偿权,即使被银行处置,贷款也难以收回。二是银行的业务人员可能因为自己的工作疏忽,可能会收取了一些具有地域限制和用途限产等附加条件的资产,导致变现困难。
3. 估值过高风险。商业银行内部缺乏甄别资产价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门机构,需要将抵债资产的评估工作交给专门机构,而评估机构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往往抬高资产的价值。客观上,可能由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没有进行充分沟通,选取了不合适的抵债资产,加大了评估工作的难度;评估机构在进行评估时,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只是对资产进行综合评估,没有针对各抵债项目进行具体评估;评估机构通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抵债资产进行评估,却没有权衡各种方法利弊,选取最贴近市场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观上,我国在对于资产评估方面的法律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乏法律法规来约束评估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
(二)抵债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为了降低损失,银行在处理部分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时,对债务人所提供的抵债资产几乎照单全收。然而,大部分动产类抵债资产具有“冰棍效应”,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大面积的价值“缩水”,在加上高额的管理费,极易造成抵债资产的“负价值”。
(三)抵债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风险
不同类别的抵债资产在处置时往往涉及多个环节,税费过高问题难以避免。此外,根据财政部颁发的《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大部分抵债资产应在两年内处置,但由于相关人员忽视而导致延迟处置,在拍卖环节出现资产严重缩水的后果。
三、抵债资产风险的防范
在商业银行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的背景下,可以从公司治理视角加强内部风险管理。然而,与公司风险管理相比,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大都表现为“形似”,尚未完全“神似”。由此,可以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植入银行,加强抵债资产风险管理。
(一)审慎接收抵债资产
接收抵债资产的过程中,主要涉及银行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信贷部门,这些部门的相互协作,相互监督,能够保证资产的质量以及合理的定价。
1. 甄别抵债性质,界定接收条件。为避免动产类资产的保管与处置风险,对于债务人确实无法以现金偿还的部分,银行客户经理在综合分析以后,申报接收相关的抵债资产来偿还债务。在判断接收的抵债资产是否符合清偿标准的过程中,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听取评估机构意见的基础上,还需进行专门考察,组织业务人员对资产进行实地核查,以有效降低资产后续风险。此后,信贷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完成相关资产的产权变更手续,进行接收审批。
2. 合理确定价格,有效维护权益。判断抵债资产价格是否合理是接收过程的关键。为了防止资产的价值与市场脱轨,特别需要关注评估资产的公允价值。为了防止银行内部人员与债务人勾结获取利益,虚增资产价值,审计委员会应定期加强对评估机构工作的跟踪分析,防范违规现象的发生。
(二)妥善保管抵债资产
近年来,商业银行对债务人提供的抵债资产类型几乎覆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防范抵债资产的损耗,商业银行需要选取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将抵债资产进行分类,采用系统化管理流程和模式,完善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等管理制度。同时,在会计期末,需指定会计人员及时计算抵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定期盘点抵债资产,及时、准确记录盘点结果,保证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卡相符。
(三)高效处置抵债资产
1. 恪守制度,慎用抵债资产。一旦接收抵债资产,银行管理部门应按相关法律规定,积极寻找多方途径来处置抵债资产,使其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变现。在处置的过程中,由于银行内部控制环节的薄弱,可能出现位高权重的人身兼多职,不相容职位没有及时分离等问题。为了降低这类风险,银行稽核部门需要加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完善相关的管理政策,及时惩处违规人员。同时,需要建立相P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监事会加强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防范债务人与高层人员相勾结的不法行为。由此,银行应及时处理资产处置前的问题,例如,瑕疵没有充分披露,权属含糊不清,债务人有拖欠税费的问题,资产质量不过关,存在破损、被占有以及租用等情况,以免造成法律纠纷而使处置复杂化。
2. 坚持“三公”原则,依法合规处置抵债资产。商业银行应该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选取评估机构。同时,设立资产保全部门,负责对评估机构的考评,每年应对其内部管理、服务水平、职工的工作能力、是否严格遵守职业操守等方面进行至少一次的考评;只有考评合格,才能继续维持合作关系。抵债资产处置中,可能还会存在潜在风险,比如,一些业务人员没有经受住第三方的诱惑,利用银行内部信息不对称与风险不对称的劣势,虚增资产的价值,让银行承担损失。由此,管理层需要加大内部风险控制的力度,积极引进德才兼备的人才,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严谨的工作氛围。
四、通过抵押品线上交易平台拓宽抵债资产处置渠道
(一)抵押品线上交易的兴起
浙银押品信息网覆盖了浙江省200多家银行的抵债资产的信息,其交易物包括交通工具、房产、土地、交通设备等多种类型,为社会公众提供物品种类、所在地、用途、银行业务人员等重要信息,推进双方达成初步意向,促进后续商谈细节和流程,直到线下交易,具有“广扩面,早介入”的优势,能在提高抵债资产处置信息透明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处置成本。
(二)抵押品线上交易平台建设困难仍待解决
然而,抵押品线上交易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网络平台没有安全保证,其在运营过程中容易受到黑客的袭击,监管部门暂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次,线上交易若涉及第三方支付,银行的技术人员还应遵守银监会与央行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熟悉作为第三方主w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严格保护客户个人信息的隐秘性。此外,需要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及时更新抵押物的信息,协调好包括债务人和第三方等利益主体的关系,引进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维护平台运作的稳定性,提高抵债资产的处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玲.浅议商业银行抵债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风险[J].时代金融,2013(18).
[2]刘遥吴博.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探索[J].新金融,2014(01).
[3]王朋,侯林,石宏伟.公开拍卖:基层行处置抵债资产的有效途径[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01).
[4]刘占迎,陈怀明.农发行抵债资产主要风险点与管理对策[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06).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范文2
一、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基本情况及其损失预测
截至20****年末,×行××省分行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余额××亿元,占资产总领的11.64%,预计损失额××亿元,损失率高达78.97%。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主要集中在表内应收利息、待处理房改资产、待处理抵债资产、历年亏损挂账、待清理接收资产、待处理其他应收款等方面。
(1)表内应收利息××亿元,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总额的13.52%,按95%的损失率测算,预计损失××亿元,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预计损失总额的16.27%。表内应收利息是年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以来累计形成的历史挂账,其中2****年底以前形成的占79.08%。
(2)待处理房改资产××亿元,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总额的2.35%。这部
分资产是住房体制改革后形成的已售公房的实际损失,占风险性非信货类资产预计损失总额的2.98%。
(3)待处理以资抵债资产××亿元,占风险性非信货类资产总额的3.92%,预计损失额××亿元,损失率50.52%,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预计损失总额的2.51%。从抵债资产结构看,房地产所占比重达78%。
(4)历年亏损挂账××亿元,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总额的42.63%,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预计损失总额的53.99%。
(5)待清理接收资产××亿元,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总额的13.25%。这部分资产主要是1994年以来×行陆续接收的从人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划转的资产(其中×行划转企业贷款本息××亿元,占85.26%),由于政策性强、时间跨度长、档案资料短缺,清收难度较大,预计全部形成损失,损失额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预计损失总额的16.77%。
(6)待处理其他应收款××亿元,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总额的4.26%,主要包括各种跨年度待处理垫款、挂账和非业务性暂付及应收款项,如待处理结算损失、垫付的诉讼费等。预计损失额××亿元,损失率62.32%,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预计损失总额的3.36%,
另外还有待处理拆借垫款、以前年度担保垫款、案件纠纷垫款及持处理投资等共计××亿元,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总额的××%,这类资产的形成时间大约在年之间,情况复杂,预计损失额××亿元,损失率××%,占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预计损失总额的××%。
二、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的形成原因
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产生时间长、项目情况复杂,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非信贷类资产风险是信贷资产风险的延续和最终体现。从××省的情况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行贷款质量最差。截至20****年末,×行××省分行不良贷款余额××亿元,不良贷款占比29.69%,高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大量的不良贷款导致了大量的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具体表现为:20****年末应收利息余额中,贷款应收利息占××%,其中××%挂账时间已超过两年;抵债资产本身就是贷款无法正常收回而接受的不良资产;信贷资产质量差导致资金收益率低下,直接造成巨额经营性亏损。
(2)制度性、政策性因素是形成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的重要原因。(略)
(3)内部控制不力,违规经营直接造成大量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略)
(4)对已经形成风险的非信贷类资产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使风险进一步加大。(略)
三、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行××省分行各类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历年亏损挂账、表内应收利息,待处理房改资产、待处理其他应收款等共计××亿元,占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总额的××%,这部分资产只能通过盈利逐年消化。比较而言,在各类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中,最具处置价值的是抵债资产。如果处置及时,手段得当,可以有效避免“缩水”效应。但是,目前在抵债资产处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截至20****年末,×行××省分行累计接收抵债资产××亿元,已处置××亿元,待处置××亿元,平均处置率仅为14.49%;抵债资产余额中,入账时间超过一年仍未处置的有××亿元,占待处理抵债资产余额的××%,20****年该分行处置变现率仅为××%,尚未处置的抵债资产,尤其是接收时间在一年以上的部分资产,处置变现率将更低。
抵债资产长期大量闲置,自然损耗不断增长,风险也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一是抵债资产本身有缺陷。二是缺乏及时处置抵债资产的积极性。在各级行业务经营考核计划中,利润指标是中心指标,而抵债资产处置变现的损失率高,使处置行承受着巨大的财务压力,为了实现当年的利润目标,基层行存在减缓抵债资产的处置进度或不及时处置抵债资产的现象。在核算中有的甚至将已处置抵债资产的变现损失挂在抵债资产科目中,使当期损益反映失实。×行××省分行20****年末亿元抵债资产中,有××亿元为挂账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三是处置手段单一。只能采取协议处置或公开拍卖等手段,不利于抵债资产及时变现。
抵债资产变现率低的根本原因是入帐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不符。目前抵债资产接收时一般采用重置成本进行评估,即以重新购置该类资产需要投入的成本为基础,而对该抵债资产本身在当前市场上的被认可程度考虑不够。处置变现时则采用现行市价法评估抵债资产,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价格疲软的情况下,采用重置成本法的评估价格要大大高于处置时市价法的评估价格。产生抵债资产入账价值高估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力求高估以抵偿更多的债务;法院钊决时主要以企业评估结果为依据;有的机构为了最大限度从账面上减少不良贷款而高估抵债资产价值。另外商业银行接收、处置抵债资产缺乏税收及收费上的优惠政策,处置成本高,也是抵债资产变现率低的原因。以房地产为例,在接收和处置变现过程中,仅税款一项就大约占到变现价值的20%左右,而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处置不良资产时所涉及的税金全部免征。同样是处置不良资产,早处置可以多收回,但银行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手段;拖了多年之后,待处置资产已经进一步“缩水”,才将政策和手段赋予资产管理公司。当前的政策和制度在事实上鼓励拖延处置不良资产。
四、强化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管理的一些想法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高,潜在损失严重,已经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化解风险。
(1)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加强风险性资产的管理和处置。考虑在政策上赋予商业银行更多的处置手段;从实际出发调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有关税费政策,同时在政策上支持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鼓励商业银行在发展中解决历史问题、消化历史包袱,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2)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规范非信贷类资产的管理。(略)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范文3
一、健全机构,组织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对不良资产实行集中化、市场化、专业化处置,是资产保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目前不少一级分行成立了“不良资产处置中心”,实行“业务垂直、人员集中、费用独立、绩效挂钩、风险自担”的公司化运作,效果很显著。资产保全人员不仅要具备商业银行的业务经验,还要有资产处置和企业重组等投资银行的专业知识,懂得法律、财务和企业的运作,还必须具有综合的分析决断能力、敏锐的市场意识、严谨的法律运用能力、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及不怕吃苦、敢于负责、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银行应将一些多专长、多技术、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优秀人才,配备到不良资产管理和经营岗位,确保最合适的人、最直接的成效。
二、改革绩效机制,提高资产保全人员工作积极性
资产保全工作压力大、难度大、艰苦性和复杂程度高,且往往面临各种威胁和危险,如果没有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会影响清收和处置工作的进展。可明确综合费用与不良贷款压缩额的挂钩系数不得低于一定比例,加大诉讼执行回收等的费用支持力度,增加资产保全部门的增量营销费用,建立专项奖励制度等。一个季度考核和奖励一次较为合适,在确保基本工资的前提下,奖金收入高低与盘活成效直接挂钩。对于难度特别大或者金额较大的项目,可以制定单独的奖励办法。当然,对于清收中发生的懈怠、失误以及其他不负责任的行为,也应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三、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不良资产的制度体系
在不良资产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健全以下内部管理制度:《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目标及考核办法》、《呆坏账核销管理办法》、《清收不良资产奖惩办法》、《担保物、受偿物管理办法》、《涉及银行债权的企业兼并、破产、重组的操作规定》、《不良资产交接、归档、信息管理办法》、《盘活贷款操作规定》,以及不良资产分类追讨、律师报告、工作总结、资料送审、业务培训、信息调研、工作会议、文件管理、目标考核、人才招聘等一系列制度。
四、加强精细化管理,为优化资产质量奠定基础
依托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和内部评级系统的支撑,参照市场同类交易价格,按照公平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解决不良资产的内部移交和成本分摊问题,逐步在公司业务单元、个人银行业务和资产保全业务单元之间形成商业化的不良资产移交、收购机制,以利于明晰不良资产的经营管理责任,合理分摊不良资产的减值损失,有效地促进内生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对不良资产按照风险级别、资产种类、紧急程度、经济效益和成功概率等因素制订催收、盘活、处置方案,并进行重要性、最优化排序。由于不良资产出现原因复杂,时间跨度长,人员变化多,故还需要通过完善基础资料,细分业务与客户,设立信息分析档案库,培训专业队伍,健全规章制度等手段加强基础管理,为做好不良资产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五、超前防范,控制不良资产的发生和损失扩大
通过加强对各行业、产业的分析,加强对信贷需求市场的规划,进一步完善行业、企业差别化评价体系,来细分市场、优选客户。要主动抓住新的市场机遇,积极运用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拓展优质客户,严格把握新增贷款投向,寻求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新的增长点,在进退有度中实现信贷资产区域、行业、品种和客户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新增贷款的进一步优化。在实际工作中,资产保全部门负责人作为贷款兼职审批人,在担保方式的选择、抵(质)押物价值的确定、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债权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均可提出建议以供决策参考。对一些有劣迹的公司及法人代表新上的贷款项目,可以及早发现。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担保人提出贷款需求时,可以通过落实有关贷前条件,督促担保人代偿,从而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法律人员也可参与业务部门的市场开发、信贷审批会、债权重组、追讨不良等,及时提供法律支持,避免被动局面的出现。
六、加强与政府、人行等的联系和配合,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强化与地方政府部门联手合作,通过对颁发营业执照、年检及税务登记环节加以控制等多种手段,严厉打击企业逃避银行债务。针对借款人恶意逃债,隐瞒财产,逃避银行监管,银行可以发起公告悬赏,鼓励社会各界知情人举报财产线索。并将其列入“黑名单”,银行同业内部通报,并可考虑由人民银行出面,签订同业公约,禁止为其提供贷款、结算等金融服务,将有不良行为的企业逐出银行领域,进而逐出市场,净化社会信用环境。
七、采取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盘活企业不良资产
一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对于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支柱行业项目、经济调整对象以及指令性建设项目,银行可以协助企业争取国家给企业注入部分资本金、税收返还、价格政策、土地政策、企业破产配套政策以及贴息、出口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二是协助企业开辟市场。银行利用自身广泛的客户群体、大量的市场信息和调控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主动牵线搭桥, 帮助企业宣传产品,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开发市场,提高竞争力。
八、采取信贷手段盘活不良资产
一是追加贷款。对于贷款项目可行但超概算项目、企业经营良好还需要扩大再生产的项目、企业出现暂时资金周转困难或者企业进行资本运作需要项目,银行可以考虑按程序审批追加贷款,但需要注意项目风险分析和控制并关注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二是息转本或停息挂账。三是收贷挂钩和提前收回。前者就是把原有贷款的回收以某种形式与其关联贷款的回收发放结合起来,促使企业协助银行催收贷款本息的行为。后者是指银行在借款合同无效、借款人违约等情况下,银行提前回收贷款的行为。
九、主动参与企业的重组改制
银行要主动参与企业的破产、合并、分立、租赁等的全过程,加强对企业转制的动态监控和贷后管理,密切与政府及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力求政府、企业和银行三者在债权债务的处理上意见统一。可参与企业改制方案制定及实施、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等,利用银行与企业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等条件,为当地政府和转制企业当好参谋,适时提出有利于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不同企业的改制方案,分别采取收回贷款、停息挂账、重新签订借款合同等方式,适时办理资产抵押手续,防止企业借改制逃废银行债务。
十、核实贷款担保情况,保全信贷资产
银行信贷人员应该逐一核实担保状况,对不情愿的担保或无力承担担保连带责任的企业和单位,经查实后要及时通知贷款户,限期重新寻找企业和单位进行担保,担保贷款到期未能归还时,应及时使用法律武器来保全资产。
十一、实施推动诉讼工作新做法、新策略
为求得诉讼实效,银行应加强与司法协作,积极探索并实践不同的策略:一是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贷款诉讼管理制度。二是强化律师队伍,调动律师积极性。三是针对重点支行、重点客户开展工作,在重视程度、人员配置、工作分工上,有效加强执行工作的力量,力争显著有效地回收资产。四是探索寻找贷款诉讼最佳切入时点,尝试一笔贷款在进人次级的时候采取诉讼手段,以便企业有资产可供执行。五是注重银行权利,通过行使代位权、抵(质)押权、追索保证人来保全资产。六是做好诉前法律文书完整性和有效性的认真审查、有无可供执行财产的调查、分析及保全工作,避免盲目诉讼,善于运用小标的诉讼、申请支付令和还款协议公证等手段以相对小的诉讼成本取得较好的债权实现效果。七是对行政干预的执行案件,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执行和解方案,或者认真考虑债务人或执行法院提出的执行和解方案,通过给予债务人一定的债务减免达成和解,从而实现对债权的迅速回收,并避免使执行工作陷人僵持状态。八是在年中或年底临近时,执行法院的工作力度相对平时要大,因此对于具备执行条件的案件,应当请求法院迅速执行。九是在诉讼过程要灵活机动,相机抉择,注意债权转让、债务重组、债务对冲等非诉讼手段的使用,力求以最经济、最有效手段回收不良资产。
十二、研究建立不良资产营销机制,积极探索快速有效的变现方式
一般情况下,银行处理贷款抵押物主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由于拍卖行由司法机关指定,事前公告信息不够详尽,难以刺激购买者的兴趣,造成竟投稀落,成交价格严重低于市场正常水平,银行受偿程度普遍不足。因此,处置时不妨尝试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1、事前介入抵押物转让程序。通过非诉讼方式直接委托中介机构(如房地产交易商)处理抵押物。对中介机构拍卖价格过低要及时行使异议权。对于部分定价过低、拍卖时无法变现的抵押物,也可考虑用以物抵债等方式处理。此外,通过事先签订抵押物处分协议,贷款到期借款人不能偿还时,不用与借款人协商即可直接自行拍卖抵押物偿还贷款。
2、网上公开拍卖。建立抵偿物分类科学、贴近市场的信息共享、统一的处理和估价网络,免费提供查询,配以必要的咨询、融资方案设计,以促成企业间的以抵偿物为标的的资产置换、收购等行为。如果国内买主不多可以探索找国外境外买主;单个出售困难可以高低搭配“捆绑”出售,实现快处置、少损失。
3、举办不良资产交易洽谈会变卖。也可将较为集中、便于公开出售的商品房,结合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合理作价予以销售,对暂时难以变现的网点门市房,以招标的方式(承租人要有担保或抵押措施),对外经营出租,对回收的大型酒楼等采取托管的方式经营,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偿债物处理变现。
4、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一是把某些抵债资产形式上划给或移交资产管理公司,利用资产管理公司的有关优惠政策,处置抵债资产,降低有关费用。二是与第二方合作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委托专业中合机构对“烂尾楼”和半截子工程进行改造和出售。三是将不良资产外包给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处置,若银行后来有更好的办法处置,还可以回购。
5、租赁、资产置换、以物放贷。对手续不完善暂时难以出售的抵债资产,可以采取租赁或承包等形式,进行出租或承包,用租金和承包费来抵偿贷款本息;对原债务人有其他易变现的有效资产的,可以运用资产置换的方法;对仍有经营能力的原债务人可积极采取回购或以物放贷的办法等等。
6、在处置的实际工作中,有三点要注意。一是要注意通过法律手段控制并取得企业出租和经营所得的现金流收益,甚至可通过法律对抵押的资产收回,自己对外出租;二是对许多诉讼案件,要与上级行的关系,通过上级行与上级法院来处置抵押资产,而在同级法院往往效果不好,因为当地政府的干扰因素太大;三是不良资产不因人动而搁置。不良资产的处置离不开基层行的协调配合,应把收回不良资产的比例当作基层行领导政绩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十三、在充分运用传统清收处置手段的基础上,遵循市场化处置的原则
灵活运用“集中诉讼”、“连带诉讼”、“申请仲裁”等方法,完善“招标收贷”、“责任收贷”等手段,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积极探索运用债务重组、资产推介、转让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加强不良资产的整合分类,利用国内外的社会中介力量,探索多样化的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开拓“市场化、批量化、证券化、科技化”的资产处置新局面。对个贷等业务量多但金额小的项目,可以采取委外催收方式,委托银行系统外的合法机构,运用诉讼以外的其他合法方式回收指定的逾期贷款本息并支付一定报酬,从而有效降低银行的催收成本。
十四、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向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争取不良资产经营盘活处置的相关政策和手段,努力创造有利于不良资产经营盘活处置的外部政策环境
如商业银行在收取和处置抵债资产以及其它的不良资产经营处置过程中,适当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政策;适当调整放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权限,如减免部分利息或“债务打折”;允许商业银行用市场化或商业化运作方式盘活处置不良资产,如资产证券化、资产重组过程中的阶段性持股等;允许开拓我国的民间资本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引入国外投资者;建立债权交易市场,增强债权的流动性等,以加速不良资产的处置。
十五、探索具有投资银行性质的不良资产风险化解新方式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范文4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的是不良贷款,处于逾期、呆滞、呆账状态而面临风险的部分贷款。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已收不回的?J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及其利息。
一、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通过银监会统计资料来看,截止2016年年底,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高达1.53万亿元,数额特别巨大,而且不良贷款数量呈上升势头,且比例仍在两位数。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存量数额巨大,占比过高,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实际处于资不抵债状况;另一方面,虽然不良资产存量巨大,但其增量一直处于不断累积的状态,这是由于贷款企业多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较高的负债率,在负债中处于经营,而政府过多的干预导致银行对困难企业不得不放贷,使得不良资产一直上升。整体而言,占比高、存量大、增长快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普遍特点。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对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的分析,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处置不良资产,实现效益最大化。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有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原因,也有银行内部与外部原因,也和社会风气有关,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其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大类:
(一)借款人经营不善而产生的不良资产
此类贷款多是由于借款人从事的经营活动不利而造成的,经济市场体制下,市场变化快,而借款人作为企业法人,在经营活动中,肯定会面对多方面的经营风险,而且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滞后,甚至根本没有,借款人在经营失例后,容易把经营风险转给银行,直接形成了不良资产。
(二)银行内部违规违纪产生的不良资产
同国外相比,我国的银行业管理水平不够先进,热别是贷款部门,仍存在一些漏洞。信贷员作为贷款的最重要的环节,容易产生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各种人情款、关系款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明码标价收取返点。我国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如果信贷员不能严格按照贷款流程进行操作,专业水平不够,不能客观识别贷款风险,其信贷项目最终必然会成为不良贷款,难以收回。
(三)社会信用体系差导致的不良资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物质水平大大提高,而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落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而市场经济要持续发展必然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而且企业间借贷的重要保证也是信用。而实际情况却是,部分企业缺乏诚信,造成了大量假账坏账等,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活动,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国内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一)国外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从国外来看,银行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不同的不良资产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美国的重组信托公司(RTC)模式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由利率风险而导致信用风险,最终贷款机构发生了信用危机,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为了妥善处置金融机构的这些不良资产,由美国政府牵头,与需要处理不良贷款的相关机构合资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简称RTC)。信托公司在法律的框架下对不良资产进行相关的清理、重组、拍卖等,处理效率较高,而且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找到了“好银行―坏银行”方法。这一方法能够及时有效的快速处理不良资产。
2.波兰的分散处理模式
波兰在处理不良资产时采用的是分散处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就是发型公债给银行配置大量的资金,再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沉淀资产管理部门”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处理,改变银行经营行为,使它们加大对企业的预算约束力度。波兰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一直贯穿银行与企业的整个重组计划,但是它却只是发挥监督功能,目的是帮助建立一种策略来分散地解决银行问题。
3.东亚各国的资产管理公司(AMC)模式
东亚的资产管理公司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建立的,与发达国家处理模式相比,东亚在处理不良资产时,政府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危机发生后,各种政府直接介入开始处理不良资产,采用了类似国有化的方式来解决,主要手段有对银行注资、整顿与合并金融机构、调整企业债务结构等,大部分不良资产已经以较大的折扣出售给海外机构投资者。
(二)国有商业银行采取的不良资产管理形式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不良资产管理形式有独立型和指导型两种:
1.独立型管理形式
顾名思义,独立型管理模式是指银行从顶层至基层构建一个对不良资产独立管理的部门,对进入该部门的员工有着严格的把控,该部门的工作人员均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对不良资产转变为正常资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全面严格监管,这与上文中讲述的联合管理、统一经营的模式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2.指导型管理形式
不良资产的指导型管理模式是指在银行内部自上而下构建一个针对不良资产归口整合的专业化的管理单位,改单位主要工作职责有不良资产向正常资产转换的引导、协调和监督,对解决方案进行审批。该部门在不良资产管理中仅仅扮演了协助的角色,不具体参与不良资产的日常管理,具体管理工作则由信贷部门负责。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范文5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作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已上升到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的高度。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大多由城市信用社改造而来,规范化的现代风险管理对其生存和发展更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理论上的风险定义为投资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实际投资和预期结果或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由潜在的风险转变为现实的损失。
从风险的来源分,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道德风险、策略风险、人才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和其他环境风险等。从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看,涉及较多的风险为内部风险,如果按银行各部门管理职能划分,可分为会计结算风险、财务收支风险、信贷资产风险、中间业务风险、抵债资产接收、处置风险及投资业务风险等;如果按会计报表划分,可分为资产类风险、损益类风险、负债类风险、表外业务风险等。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在西方发达的银行制度下,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明确地承担起银行在其全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并以银行的全部资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最终边界。董事会因此负责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均是股份制,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体。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体明确,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这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特点在风险管理上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层对金融风险非常重视,而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对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
(二)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控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管理信用风险)或资金管理部门(管理利率等市场风险),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
(三)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由于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否则将很难理解业务和产品的风险性质,更难以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这方面的人才还相当匮乏。
二、构造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风险管理战略;二是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实施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必须立足于一个从董事会到经营层白上而下的责任和职能体系,董事会将最终承担银行所遭受财务损失或股东权益减少的责任。因此董事会作为最终责任主体,要负责管理银行的各种风险,这种管理风险的责任涉及以下几方面:①确立银行的发展目标并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②确定银行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③在可行的风险视野和银行战略性计划基础上,通过把资本配置给不同的业务活动来提高银行的潜在收益;④保证银行所处的控制环境能够保护资本。
(二)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一个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而言,一个银行采用的组织结构是与其经营思想密切相关的。组织结构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管理层次、部门设置和职责划分。管理层次指的是纵向结构[董事会(各专业管理委员会)经营层各业务部门各支行、营业部],部门设置指的是横向结构,而职责划分以管理层次和部门设置为基础,既牵涉到纵向,又牵涉到横向,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结构中的每一个交叉区域都是重要的风险控制点,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风险责任主体,每一责任主体都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识别机制和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在这个网络中,从总部到支行,从一线普通员工到行长、从一项新业务出台到具体实施,这一系列的过程包含着许多风险控制点,每一业务部门的主管必须承担其业务部门内部日常管理和报告各种风险的职责。(一)定性分析
1.会计结算风险的控制。会计结算风险存在于前台业务操作及后台业务管理两方面。银行对外服务主要是以会计结算的方式对外进行的,这其中所包含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风险管理部门要定期查找业务风险点,通过稽核部门工作中反馈出的问题,找出风险隐患,随时监控结算风险,督促业务部门制定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2.信贷资产、抵债资产风险的控制。一是信贷资产风险的监控。凡新发放贷款,即使审贷委员会已经通过,也需报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对贷款风险实行量化管理,通过对影响贷款安全的因素,测定出贷款风险系数,即为贷款的风险度。只有当该笔贷款的风险度小于一定标准,贷款才可发放,同时建议从社会上聘任有关行业专家碑为贷审会的特邀委员,以实现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的复合决策体系,进一步降低新发放贷款的风险。二是抵债资产接收及处置的监控。凡经特资会审议通过的欲抵债资产及已抵债资产的变现,均需报风险管理部批准,风险管理部负责对每笔欲抵债资产进行严格审查,从以物抵债的必要性、抵债金额的合理性、抵债资产变现的可能性等几方面进行把关,对不符合抵债资产管理规定的,一律不得抵顶;抵债资产的变现,风险部负责对其全过程进行监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产的损失。
3.控制各项业务的规章制度。银行业务总是向前发展的,而制度一旦制订,就相对稳定。目前的内控制度多局限于对原有制度的补充和修订,往往是风险发生后才制订了一些规章和制度,前瞻性不足,因此要树立制度先行、内控优先的思想。风险管理部要加大对新开办业务规章制度的风险监控。新兴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特别是风险较大的衍生金融业务)的开拓与相应的控制制度存在“时差性”脱节。因此,在新业务开办前,各业务部门应深入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将制定的规章制度,提请风险管理部门对其在防范风险方面提出意见,以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识别机制加以约束,引导新业务依法经营,规范发展,防止出现新的风险。
4.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主要通过事后监控,具体包括审查其职责分离制度;网络管理、网络终端使用和网络用户是否经过授权;密码控制是否按权限因人而异;机房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4.084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2
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良资产的评估机制不规范,依法处置的执行效果差
从目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事件报告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的处理上是非常不规范的,这种不良资产评估机制的不规范包括:评估方法在选择上缺乏评估准则的指导,使得评估机构对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类型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使得每个银行不良资产评估的个案没有同意的规范性约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良资产的评估方法还缺乏一定的公允性,除少数的以物抵债或债权转股权的债权和股权进行规范的资产评估外,大多数评估都存在不规范的行为,银行的资产评估如果得不到公允,就会出现评估结果高于实际资产价格的情况。
在资产公司对处置资产进行法律的时候,经常还会遇见来自各个方面的牵制,再加上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运行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不完善,使得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诉讼方面面临一定难度,就算是资产公司赢得处理资产的诉讼,也无法得到依法执行判决的保障。
1.2 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低下,逃费债现象普遍
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不良资产处理和管理模式不同于国际上通用的全行业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在我国现实的情况中,国有银行里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存在着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四大商业资产管理公司相互扯皮、推诿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就很容易造成国有银行里债权与产权的流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资产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通过清算保全、抵押拍卖等措施来获取自己的利益,这使得企业的资产折价售出,从而被迫倒闭,这种行为还会影响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的权益,使其遭受损失。
相当一部分借款人还利用剥离的机会逃废债务,具体操作流程是随着是公司企业把债权人的钱用来安置企业员工,把政府还有相关部门应负的责任转嫁给债权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剥离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有些企业在逃废企业债务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公开化的现象。
1.3 处理力度难以到位,道德风险较高
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处置成本过高、资产处置相关交易市场不健全等。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非常被动。同时,这一系列资产处置的配套措施如果得不到落实,就会使资产交易市场出现滞阻,资产转让很难实现的现象。不良资产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所以在资产公司进行处置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由于责任不清导致的处理动力不足。另外,资产处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急于套现,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竞争的现象,这都是由于相关人的道德水准不高导致的,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因为道德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并不在少数。
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现有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提高不良资产评估的规范性
国有商业银行在提高不良资产评估的规范性方面,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操作要求。首先,评估的方法必须满足特定的处置方式的需要;其次,评估方法必须要有完整的评估价值体系;第三,评估过后的结果必须真实地反映出不良资产的价值。这就要求有关评估机构在对不良贷款的评估方式上要明确,不同形态的资产的处置方式对评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一种形态资产的价值表现不一样,其评估方法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与之相适应。
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涉及债权人与债务人,在债务重组的过程中会受到时间因素、市场因素、地域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所以银行的不良资产评估价值类型也不同,比如说债权转让项目买方考虑投资的价值、折扣变现项目的评估结果价值类型是否可以持续经营等,这就要求银行在不良资产的评估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银行不良资产的评估价值体系,提高不良资产评估的规范性。
2.2 改善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环境
良好的不良资产市场处置市场环境,是改善和提高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结果的重要手段。所以,相关部门在改善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环境上,要与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并加以政策扶持。形成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所以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督促地方政府摒弃小地方保护主义观念,积极介入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理工作。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采取措施积极补救,对有利于不良贷款产生的政策还有行规,要积极说服政府予以废止。
国家还应该制定和出台优惠的税收处置政策,以减轻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财务上的压力。对涉及政府定价的、拍卖等中介服务的收费应该给予适当的优惠和减免。在对不良资产的案中所涉及到的诉讼费应该适当放宽。在对债转股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的问题上,要积极给予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的豁免权,使该公司持有的股权可以进行市场变现。改善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环境,总体上来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
2.3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风险的产生
国有商业银行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的时候应该重点协调多家的监管行为。在监管过程中要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监管办法,然后明确自己对资产管理公司实施监管的内容。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机制的过程中还要尽快规范操作规程与处置行为,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总行,能够尽快制定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原则》来规范各个资产公司在资产操作中的流程,从制度上杜绝违规交易,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
在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和检查时要把检查的重点放在资产定价的准确性、处置程序是否规范等方面。在对员工的道德机制的建设方面要尽快建立起完善而又有效的奖励和监控机制。对资产管理员工的奖励和监控机制的建立是资产管理公司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有效利用率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道德风险的产生。
3 结 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壮大与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不良资产所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难题。不良资产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银行亏损和倒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其治理策略还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萍.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几点思考[J].浙江金融,2011(4).
[2]韩晶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
[3]段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治理对策[J].金融论坛,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