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1

摘 要 医院开展各项医疗活动的保障是医院的固定资产,它为保证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过,我们要清除地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流程,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对综合性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本文先简单说了一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然后重点分析了医院固定资产的业务流程。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固定资产 管理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对卫生资源的区域分布要求越来越规范化,对大型设备、设施的购建,控制也越来越严格,要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大型资产的合理投放与合理使用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所以,加强综合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按照《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1],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岗位职责、权限,加强制约与监督,准确地反映医院资产的实际状况,提高资产利用率。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对象

根据新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对象如下:

(1)房屋建筑物

(2)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的专业设备

(3)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其他设备

(4)单位价值未达到以上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5)医用图书

三、明确相关部门的岗位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具体做法

(1)房屋及建筑物:由医院基建部门负责管理,需指定专人。

(2)专用设备:由医院设备部门负责管理,需指定专人。

(3)一般设备:由医院总务部门负责,需指定专人。

(4)电脑设备:由医院计算机中心负责,需指定专人。

(5)图书:由医院医务部门负责,需指定专人。

各部门资产要使用统一的电脑程序,进行统一的计算机管理,并与会计程序相核接。

四、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

1.计划编制。各科室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年初需编制本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由管理部门汇总后报院领导审定,审定后的计划表应报送一份给财务部门备案。如遇特殊情况需追加计划,必须由使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经院领导集体讨论同意后可追加。

2.审批程序。固定资产按计划购置时,必须由管理部门按年初计划提出申请,交由院领导集体讨论,然后按审批流程逐级审批签字[2]。

3.购建管理。

(1)建立固定资产购建论证制度。按照规模适度、科学决策的原则立项,项目预算必须有财务、审计等部门参与,并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2)固定资产购建时,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审计、监察等共同参与。对大批同类物资、仪器设备的采购,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政府或有关部门的统一招标采购,确保购建规范,降低购建成本。

4.验收管理。固定资产交付时,应组织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员进行严格验收,即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分管院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验收,大型购建项目应有审计、监察人员参与,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房屋建筑物及部分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还需由政府权威机构出据验收报告);医院应设计专门的固定资产验收单,验收人员应在验收单据上签字,财务部门在付款时除其他手续齐备外还需见有签字完整的验收单才能付款;验收合格后的固定资产应由专管人员及时办理入库、出库手续,登记固定资产账卡[3]。

5.建立固定资产三级账卡制度

(1)财务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总分类账,控制固定资产总额。

(2)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固定资产分类明细账,进行数量、金额核算,同时按设备品名记载使用部门配置情况。

(3)使用部门要求建立本部门固定资产数量台账,由科室负责人或指定一名专人负责,在发生固定资产新增、调拨、报损时,使用部门应负责将变动情况报告资产管理部门,由资产管理部门会计在数量台账上记录财产增减变动情况。

(4)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定期进行核对,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

6.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对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并作好详细记录,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需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维保费用,降低医疗成本。对因维修而造成固定资产价值变动的应及时调整帐目[4]。

7.对固定资产变动管理,如固定资产出售、转移、转让、对外捐赠、报废等,按国家国资委有关规定办理,在医院内部首先应由使用部门向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再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最后由财务部门作相关帐务处理。

8.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抽查,清查盘点时,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应派员监盘。盘点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调整账目,保证账、卡、物相符。对盘点过程中发现有固定资产流失、损毁等现象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正常该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资产管理部门填具报废单,逐级报批。

五、结束语

分析综合性固定资产的管理,目的是想和大家共同探讨,顺应全国医疗体制改革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在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医院持续发展,使得医院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理华,王华,丁效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系统的建立.医疗设备信息.2009.22(04):139-141.

[2]于树彬等.资产管理与评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31-232.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2

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使用、调拨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目前我院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孤岛多、信息覆盖不到位,仅采购计划申报和报废申请环节实现了网上审批,验收、调拨和报废残体入库等一系列程序仍然处于手工制单处理阶段,没有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体系,无法满足全院生产和管理工作需要。相对落后的操作手段,导致管理不到位,资产信息经常遗漏、缺失,管控和调配难度大,数据统计困难等弊端。为了实现全院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层能全面掌握、了解固定资产相关即时信息。2013年5月3日成立了以“提高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效率”为课题的固定资产管理QC小组,小组主要成员:王娟、李新君、俞锦平、宋北平、周晖、李良师。

2 活动计划

为使小组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小组成员制定了本次活动计划。将活动划分为8个阶段:5月选择课题、现状调查阶段;6月设定目标、分析原因阶段;7月制定对策阶段;8月至11月实施对策阶段;12月效果检查与巩固提高阶段。

3 现状调查

目前现状是每个固定资产流程都是独立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缺乏统计分析功能。

现状调查(一):固定资产计划管理(在“固定资产计划管理系统”中操作):

各单位物资管理员申请计划、单位主管领导审批、财务资产部计划管理员、财务资产部主管、主管院长审批。计划管理系统网上审批各项都是相对独立的,需要与其他环节搭建在一个系统中。

现状调查(二):固定资产验收(手工制单):

由院物资管理员统一验收并手工填制验收单,书写欠规范,发现验收单部分内容不易辨认,不利于保存和报废时查询原资产信息。验收管理需要改进, 改变手工制单并与固定资产计划申请环节搭建在一个系统中。

现状调查(三):固定资产调拨管理(手工制单)

调拨管理需要改进,改变手工制单并与固定资产计划和验收环节搭建在一个系统中。

现状调查(四) :固定资产报废管理

固定资产报废时需要找出原购入时纸质的验收单,根据验收单登记的相关信息与实物核对后进行报废处理。报废管理需要改进,从报废申请到残体入库实行一体化管理并与固定资产计划和验收环节搭建在一个系统中。

通过现状调查得出结论: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是独立的,信息孤岛多,缺乏相互关联,单个的信息平台和手工制单影响了办事效率,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问题的症结。

4 目标确定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不能实现动态化管理的症结为: 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在财务资产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调研后决定与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因此我们将目标设定为:

目标一: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包括:计划、验收、使用和调拨、报废、残体入库、统计分析

目标二:小组成员分析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四个流程中除计划和报废申请已实现单个网上审批外,验收、调拨和报废残体入库将由手工方式变成网上审批,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前提下,验收、调拨和报废审批单个流程完成时间至少可以减少60%以上,并且实现动态查询和即时统计汇总功能。

5 要因确认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关联法,整理分析出7个末端原因并针对影响目标实现的7个末端原因,逐条进行要因确认。

末端原因:1业务处理方式2软件不够完善3培训不到位4审批程序多5对审批流程不清楚6审批不及时7资产数量多、分布广;

确认内容:均见各因素确认过程;

确认方法: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2交流探讨3现场调查4现场调查5现场调查6现场调查和分析7统计、分析

负责人:1俞锦平2宋北平3周晖4李良师5李新君6王娟7张静娴

完成日期:均为2013年6月底。

小组成员根据上表所列示的要因确认计划表中列出的每条末端因素,通过现场调查等方法对各个末端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确认,通过分析,确认要因为:业务处理方式、软件不够完善、培训不到位、资产数量多、分布广。

6 制定对策

确定要因后,小组对每个要因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要因:1业务处理方式2软件不够完善3培训不到位4资产数量多、分布广

对策:1改变处理方式2与管理层、物资管理人员全方位沟通,根据需求完善系统3加强培训4实现数据库管理

目标:1网上流程2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3熟悉系统的实际操作4掌握固定资产动态信息,满足管理需求

措施:1取消手工制单,将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纳入系统中运行2开发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整合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3集中培训、制作操作手册、完善系统帮助文档4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需求设置统计查询模块

时间:均为201307――201312

负责人:1俞锦平2宋北平3王娟4李新君

7 实施对策

实施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针对“业务处理方式”及“软件不够完善”要因,联合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对固定资产系统进行了软件开发,通过多次调查,进行需求分析,反复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逐步完善系统各模块功能,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系统化、规范化。

通过系统的不断完善,根据固定资产计划审批完成后产生的计划单号填制固定资产验收单,验收完成后根据录入的固定资产卡片产生唯一固定资产编码,调拨、报废均通过该编码进行关联,报废后自动生成残体入库单,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从计划、验收、调拨、报废及残体入库实现无缝连接。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功能设置上除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外,有专门的基础数据维护管理“账套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和“角色管理”,在新增固定资产管理单位的同时,必须增加物资管理员和负责人。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平台下,通过统计查询功能,可以动态掌握全院固定资产分布情况,能根据各单位及项目的生产情况合理调配使用固定资产。

实施二、集中培训、制作操作手册、完善系统帮助文档

针对“培训不到位”要因, 2013年7月到12月我们多次向各单位征求意见,软件开发技术人员根据汇总意见完善系统帮助文档,制作操作手册,并于2013年12月18日组织集中培训,培训人员达到70人左右,通过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全面了解系统各模块功能,达到了熟练操作系统的目的。

实施三、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需求设置统计查询模块

针对“资产数量多、分布广”要因,通过设置统计查询模块来满足管理分析需求,掌握固定资产的动态信息,实现即时的统计汇总功能。

8 总结与提高

本次固定资产管理QC活动,是在管理精细化和效率提高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小组成员齐心协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同时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在院技术质量安全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按PDCA程序,扎扎实实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设定目标、进行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制定和实施对策,最终达到目标。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一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平台,满足了精细化管理需求,提高了固定资产动态化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增强了小组成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强化了小组成员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小组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并共同分享了经历困难和挫折后获得的成功和喜悦!

管理需要不断提升,下一步我们打算:

1、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待办任务与院MIS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实时提醒,提高审批效率;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3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验收管理,主要是对所购置或自建的固定资产在计划(预算)、购买、投资分析、验收方面的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根椐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后续支出、盘盈盘亏、报废等环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三是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维修、技改等后续管理,及时地消除一些不安全因素,保证固定资产能够正常地运行,或者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或延长其使用寿命;四是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对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妥善处置。

二、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即认识不清,责任不清,家底不清。一是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意识不到位,认识不清。片面认为只要抓好了生产经营,提高业务量,就能提高企业效益,而固定资产管理只是为业务一线提供服务的“后勤”工作,于是很多企业资产管理就被边缘化,成为了被淡忘的工作。二是一些企业重钱轻物、重用轻管,导致企业资产家底不清。对于企业资产过去有多少、现在有多少、中途用了多少、库存有多少、缺货有多少,以及各种物品的规格、型号等,管理人员心中常常是只有一本糊涂帐,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形成“闲时不收拾,用时找不到”现状。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谁该管、谁不该管,谁能管、谁不能管,管什么,界定不清,随意性强。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松散。一是资产购置后,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登记不全,无固定资产验收、登记等制度,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领用、调拨、转移等没有详细记录,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二是未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长期不对账、不盘点,没有定期检查和盘点,造成账实不符,监管不力。三是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企业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会计核算不准确的现象。一是很多企业财务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无法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实行账账核对,账面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账面数与实物数无法核对。二是接受无偿调拨、捐赠和其他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三是盘亏、盘盈,变卖、报废等处置的资产未及时入账及核销,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上。四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增加的部分作为费用支出,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后未及时进行竣工决算,致使固定资产入账滞后,甚至竣工决算后一直未入账或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中,没有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明确盘点人员组成、盘点时间、盘点方式、盘点报告要求以及盘盈盘亏的处理等内容。定期盘点的次数一定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固定资产的数量确定,但是一年不能少于一次。通常固定资产盘点成员可以由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分析原因,分清楚责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及时地处理。(2)建立固定资产的处置及报废制度。企业对于固定资产处置一定要做到物尽其用,制定合理的设备报废条件,对于一些超过规定使用年限和性能落后的零部件和主要结构,则需要及时地报废。明确报废要履行的审批程序,要求报废手续及时传递到财务部门,确保在实物资产报废后,账面得到及时处理,避免报废资产长期挂账。(3)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由于现代企业生产,大部分是流水线生产,生产线是联动的,如果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那么就会造成资产组的停产,因此需要对固定资产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一是制定对固定资产全过程采取监督的规章制度;二是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三级管理制度,实施基层使用部门、财务部以及实物归口管理部门,采取业务处理统一管理,最终形成一个以流程作为导向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不断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1)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针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认、折旧方法选择、后续支出核算、盘盈盘亏处理、报废处置等,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制定企业自己的核算管理方法,作为财务工作具体指南。统一核算方法,并保持一致性,科学、客观反映固定资产价值。(2)采取合适的方法计提折旧。企业通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考虑某些固定资产的具体特点,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但折旧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调整。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4

关键词:固定资产 使用效率 探讨

固定资产是经济发展和履职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比例不断攀升,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缺乏有效管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如何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现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阐述,深入探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建议和对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效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完善

1.管理意识淡薄,对使用效率不够重视。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统筹调配,重购置、轻管理,缺乏严谨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和有效的监管奖惩机制,导致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2.监管和领导能力上的缺位。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分管财务的领导绝大部分是从单位业务骨干提拔上来的,既不是科班出身,又缺乏财务管理知识,造成监管和领导能力上的缺位。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没有实现预期的使用效率和经济目标

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多、规模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投资增长过快与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但对投资项目预测盲目乐观,过高地估计现金流量和收益,对风险估计不足,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片面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没有实现预期的使用效率和经济目标。

(三)管理体系不健全,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1.购建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购建前缺乏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缺乏规范的审批程序和统筹规划、共同配置、调剂使用。追求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造成重置和闲置,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不高,而部分单位却因资金紧缺,无法购置,影响工作开展,存在过剩与紧缺的畸形局面。如机关和全额拨款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费基本来自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资金,缺乏约束机制,盲目采购,不考虑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不讲效益。

2.后续管理体系不健全,影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一是后续管理薄弱,重使用轻保养,实行账物分管、归口管理模式,财务部门管账,使用部门管物,组织协调配合不够,管理流于形式,账实不符。更新改造不够,维护不当,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安全事故频发,使用效率低。二是没有进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不掌握使用状况和效率,影响领导决策。对固定资产调拨、捐赠、报废处置等没建立严格的申报、审批和监督制度,及时销账,导致账实不符。

二、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问题,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建议和对策

要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必须合理配置,强化管理,进行整合与共享,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建议和对策如下: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完善监管机制

在思想上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完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处置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管机制。

(二)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问题,实现预期的使用效率和经济目标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态势良好,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投资增长过快,使经济运行绷得太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因此,在保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应进行适度微调,保持投资的适度规模与合理结构,解决当前投资增长过快、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预期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经济目标。

(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强化日常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1.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管理体系必须先行。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从购置、验收、调拨到报废等全过程的监管,应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规范管理流程,真正实现账实相符,杜绝盲目采购,减少闲置浪费,强化日常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管理是提高使用效率的关键。固定资产购置前从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投资的适时适量进行分析,对大规模投资方案经过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论证,通过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内含报酬率法等方法测算项目的风险、流动性和收益,一般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利润率往往会低于投资规模小的项目,从投资的收益性、发展性、公益性进行综合衡量决策,实现低成本、规模和结构合理、风险可控的战略和原则,谋求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增强竞争力。

3.盘活固定资产存量,提高使用效率。有效盘活和重组现有固定资产存量,使闲置的充分发挥作用,效率低的提高其利用率,低增值率向高增值率转移,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4.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加强内部控制为固定资产安全和提高使用效率提供扎实的保障,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1)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固定资产采购,使用者提出需求,应优先考虑在单位内部调配,无法内部调配才安排购建,并加强成本管理,减少闲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财政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采购。

(2)固定资产验收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严格履行验收、建立卡片等制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品名、规格、产地、验收、使用地点、责任部门和人、运转等信息,特别关注设计要求、质量、运转记录资料的完整性和价值。妥善保管涉及固定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特别是重要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备受到意外损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下尤为重要。

(3)掌握固定资产结构和使用状况,加强运转监控,定期维修保养。强化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掌握其结构、使用状况、更新改造情况,减少重置和闲置。强化固定资产运转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安全运转。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延长设备运行寿命,消除安全隐患。节约维修费用,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4)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适当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为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定期进行盘点,可明晰产权,摸清家底。将固定资产盘点结果和会计记录进行比较,如发现账实不符、盘盈或盘亏,及时进行处理,力求账实相符。适当加大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保持其技术先进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5)规范报废处置程序。固定资产出现技术更新和使用年限期满等原因需报废处置,应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逐级审核审批后方可报废处置。可再利用固定资产作备用设备安置并建立相关台账,关注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定价,防止流失,最大限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提高管理队伍业务素质,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配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是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前提,对管理队伍应进行经常性培训,也可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业务素质。利用管理软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动态化、实时化、全局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详细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完整系统准确地反映其增减变动情况,单位和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统一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五)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1.探索实现固定资产共享模式。应建立灵活的固定资产调剂调配机制,探索实现整合和共享共用的模式,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例如:医院的部分医疗设备,核磁共振一般市级医院都有,但每天就诊人数不多,使用效率不高,可考虑同一城市配备一两台,医院之间共享共用,但会给病人就诊带来诸多不便,需通过充分论证后推行。

2.对闲置设备和报废处置后仍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调拨流动。对闲置设备和报废处置后仍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建立调剂管理制度,实行使用权动态管理,根据使用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拨流动,充分发挥其效能,达到最大限度共享,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例如:医疗设备是医院提供服务和提高诊疗准确率的物质保障,其利用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能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地医疗机构众多,但不同的医院所拥有的医疗设备却天壤之别,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缺医少药,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陈旧落后,资金紧缺,根本无力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即使是新购置的国产医疗设备,技术性能、稳定性、诊疗准确率都比不上省级和地市级医院淘汰的医疗设备,相关部门应对闲置和报废处置后仍有使用价值的医疗设备,进行免费调拨到需要的乡镇卫生院,提高医院的诊疗准确率,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国家废旧商品回收工作全面启动,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2011]49号)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商务部《关于加强公共机构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国管节能[2012]91号)精神,2015年初步建立起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良好、管理规范、运转高速的全覆盖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工作,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具体表现,也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废旧固定资产得到合理处置和高效利用,从而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2]杨静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2009年第2期.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5

摘要:erp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因素影响着ERP的实施效果,由于科学事业单位全面引入ERP系统还较少,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侧重从财务角度分析科学事业单位管理的现状,探讨引入ERP管理信息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ERP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科研项目管理;预算管理

现代化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ERP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优质管理工具已在企业广泛推广和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大多数科研单位只使用了ERP 系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全面引入ERP 系统的较少,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通过业务流程的重组、再造、梳理、优化和细化,建立一套标准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建立一个财务和业务合一的集成的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科学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的综合管理水平。

一、目前科学事业单位管理的现状

(一)科学事业单位信息集成程度不高、数据不能共享。目前多数科学事业单位使用最普遍的是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总账、工资等有限的模块,少数单位还使用了生产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相互独立,没有接口,使得内部信息无法共享,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有效沟通,必须借助手工辅助的办法提供综合信息。这种单一模块不能满足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的要求。

(二)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通常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的预算编制财务人员并未参与其中,一般是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自行编制经费预算计划,科研人员不熟悉财务,对经费预算的编制缺乏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财务部门对于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只能被动的核算,无法对科研经费实行有效控制,因此到项目结题验收时预算数与执行数出现偏差。

(三)协作与沟通衔接不够,出现各自为政、脱节的现象。现有的科学事业单位的体制基本上是科研部门负责科研课题申报、立项、结题验收,生产部门负责试制产品的购销存、后勤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财务核算,造成了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事事无人管,互相推诿,职责不清,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延误时机。

(四)科学事业单位对生产管理不够重视。一方面科学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和业务内容,主要以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以及科学普及等公益性活动为主,以生产为辅。另一方面,近年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科学事业单位往往重科研,轻生产,而且科学事业单位产品特点是生产规模不大、种类繁多、批量小,因此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很多问题。

(五)科学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实物资产管理不规范。许多科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没有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沿用手工操作管理模式,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效率低,准确性差,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对于存货而言更是疏于管理,仓库都设立在研究所各自专题组,库存由专题组各自管理,没有固定的仓库管理员,各专题组也没有建立存货台帐,往往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存货的管理流于形式。

二、ERP管理信息系统在科学事业单位实施的建议

(一)根据本单位业务现状,提出项目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三分软件七分实施”,ERP能否成功应用关键在实施,科学事业单位应根据ERP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系统建设及上线切换以及项目验收。

项目规划:这个阶段科研单位要确定项目开发的总体内容和期望值,而且这个期望值是合理并且能够实现的。组建项目开发实施小组,与ERP签订详细的项目合同书,包括项目的核心需求,进度、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方案设计:ERP项目组对单位的业务现状和需求进行科学、细致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出具需求分析报告、提出解决方案。

系统建设、上线切换: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硬件购置、操作系统安装测试、操作人员培训、系统初始数据录入等。ERP项目从调研、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系统建设到上线切换,周期较长,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应对这一阶段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达到目标需求,才能实施下一阶段的工作,使每个阶段的任务顺利完成,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

项目验收:对ERP 系统实施成效进行验收及评价,制定系统验收报告。

(二)引入适合科学事业单位的业务系统,是ERP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科学事业单位要根据功能定位和业务内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ERP管理信息系统。

1.引入符合预算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且适合科学事业单位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财务管理系统。财政部、科技部颁布的财教﹝2012﹞502 号《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明确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预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因此,ERP财务管理系统要加强预算管理,能对科研项目进行精细核算,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实行及时、全面、有效的控制,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2.构建加强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使科研立项管理、经费管理、结题验收管理、科技成果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不断提高单位创新能力。第一,项目管理系统要具备对科研项目动态管理的功能,包括项目立项、经费使用、结题验收、项目合同、项目成果等全过程的管理;第二,要有项目的查询和报表统计功能,克服手工统计科研项目的不足,通过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自动生成各类报表;第三,监控预警功能,科研经费的执行超过预算时系统要有提醒功能,切实做好科研经费预算的监控、预警和有效控制。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与ERP 系统的统一,使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专题组及时跟踪经费的使用及进展情况,对项目经费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3.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科学事业单位要特别加强实物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应用ERP 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及时准确的提取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报表并综合分析,固定资产系统中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增减变动情况以及计提折旧能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并生成会计凭证和固定资产账簿,通过供应链调用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实现账帐相符、帐卡相符,固定资产的卡片除包括固定资产编码、使用地点、责任单位、维修、折旧等信息外,还应增加科研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如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自筹或拨款)、项目编号(固定资产对应的项目名称)、预算编号(固定资产对应的预算金额),增加固定资产发票扫描件、大型关键设备图片上传功能,实现固定资产卡片与发票、实物资产图片关联;其次,应用ERP 实现存货核算与财务一体化,所有的存货单据由终端自动传递到会计平台并生成会计凭证和账簿,减少手工出入库单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仓库已入库,经办人未到财务报账等),系统定期、自动完成存货的核对,做到财务账与仓库账相符。

4.充分利用ERP信息系统的供应链模块,加强试制产品的购销存和成本管理。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化,科研单位的试制产品生产越来越多,科研与生产并重,科学事业单位应加强试制产品的购销存和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系统要与采购、销售系统有效对接,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共享,加强采购、销售业务环节的连贯性,借助系统对采购、销售业务流程进行整合管理。成本核算自动化,月底结账及实时报表统计自动完成,确保准确、快速的提供各种成本数据,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实时监控财务信息,随时掌握资金动态。

(三)财会部门在ERP 建设中承担的重要责任。财务流程的规范和准确是基础数据的保证,财会部门在保证所有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据信息是单位各类业务事项属性的标识,数据的质量是确保单位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财务必须对信息、数据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准确性。《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也规定了“科研项目预算应当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协助单位财务部门,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根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强调了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的重要作用。ERP上线后财务部门不再仅仅是财务统计和核算部门,而将成为预算监控的中心,为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动态的管理和决策数据。

(四)避免连环错误。ERP 是一种集成性的系统,虽然可以便捷地将业务逻辑一步步地进行,但是一旦有一步做错,将导致接下来的步骤发生连带错误,需要追根溯源去寻找错误并将其全部更正,整个寻找纠正过程比较麻烦,因此,实施ERP的单位一旦发现错误要一步步及时更正,将每个业务流程责任化,避免系统中的错误信息越来越多,出现越来越多的错误结论,使整个ERP系统陷入恶性循环。

(五)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ERP 管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首先,要对ERP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第二,制定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明确操作工作内容、权限等;第三,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ERP上线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意味着科研成果泄密、数据和信息篡改等风险,应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明确保密内容、保密措施、密级程度和传递范围等,相关人员要提高信息保密意识,遵守保密制度,防止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第四,制定信息系统数据备份制度、信息设备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

(六)建立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各部门的合作、沟通是ERP管理模式下的必然要求,信息的价值必须通过传递和使用才能体现,单位应当将内部信息在单位各管理级次、各职能部门、业务环节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定期开展必要的信息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各部门之间只负责本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沟通较少,而ERP 信息管理系统是以业务流程为导向设计的,强调业务流程和数据集成,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紧密沟通合作。

(七)需要建立强大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高素质的人才是ERP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因为ERP终端的操作都是基础数据的来源,而基础数据录入的准确,人的因素是关键,全员信息管理素质的提高是ERP持续发展的根本,ERP上线,应针对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等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全面培训计划,提高全员素质,促进ERP在科学事业单位持续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通知(财教[2012]502号).

[2]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

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0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154-02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成为节约事业经费,增强办学能力,提高科研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高校建设、提高师生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保证。然而,高校一直以来忽视资产管理,致使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低、流失严重、高校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混乱。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减轻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保持高校声誉,高校资产急需实施新的管理措施。

一、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制度不严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而许多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监督不力,致使高校资产流失严重。如对学校资产的简易评估、将资产随意调拨给企业无偿使用、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制度混乱等都会造成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给高校固定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

2 资产产权不明晰。随着高校产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学校加大推进对校办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得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移到经营中去,但在产权上却没有明确界定校、企双方的产权,致使学校这部分资产在转为经营性资产投入时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使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造成学校资产蒙受损失。其中之一就是用学校的非经营性房屋、场地、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注册资金,或采取虚假投资形式出具证明,盲目注册成立各种类型的公司,实际上没有或很少有真正的实收资本。这样的公司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就会使实际的投资主体学校承担连带责任,给这部分固定资产带来极大的风险。  3 管理理念不俱进。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其表现为“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重借轻还”,有的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养成了只注重向上级伸手要拨款,而不注重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致使资产增加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方面造成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重复购置,形成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使得增加的固定资产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同时,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大多数高校目前尚属于空白阶段。很多高校对利用自身的科研人员和设备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尚未认识到其具有极高价值,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科研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往往被课题负责人、论文作者个人或者相关合作开发单位所占有,使得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严重。

二、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这一机构应当超脱任何部门,直接隶属分管校长领导,明确其职能,赋予其权力,这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条件。首先,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制度、财产保管稽核制度、财产的维修报损制度、财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等等。使高校的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之下,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如学校的职能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稽核制度,做到账、卡、物相符;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有偿调拨,转让变买,租赁抵押等规定和申报制度,使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此外,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率。

2 明确界定资产产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在创办“三产”、出租联营、股份合作等环节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资产转移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对出资的国有资产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结合目前高校实际,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对用于经营的房屋、仪器设备等事前要经过评估、界定,使其能真实、完整地纳入资产管理部门,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督促校内经营单位加强对资产折旧管理,正确计算经营费用,并将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的收益纳入财务统一管理,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结构、布局的优化,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学校扶植阶段的校办产业,其无偿使用的固定资产,可暂不实行货币结算,待其走上正轨之后,再规范其收益分配制度,使资产投资的收益按规定分摊并返回学校。  3 科学转变管理理念。把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观念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来,强化服务意识,落实管理人、使用人的具体责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优化资产配置,加强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进一步挖掘资产潜在功能,使资产在使用周期中充分发挥作用。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和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