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

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1

关键词:高等职业;计算机专业;专业英语;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是指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由于计算机学科起源于西方国家,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工具以及技术等都与英语有关,要求其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1]。在我国,英语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依然存在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专业师资匮乏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落后等诸多问题。本文即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多个角度提出关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建议。

1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同样是高等教育,但其与其他诸如大专、大学本科以及研究生等高等教育,因培养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培养的方法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区别。因此,高等职业计算机专业英语,也因为高职教育的实用性、灵活性、实效性等显著的特点而具有自身显著的教学特点[2]:第一,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技术更新较快,所以计算机专业英语也应跟随时展具有时效性的特点;第二,计算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所以计算机英语也应该具有实用性;第三,计算机学科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科,在其学科体系中很多英语词语其含义不同于平常,具有其专业性的含义,所以计算机英语也应该具有专业性。

2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专业英语不“专业”

不仅仅是在计算机专业,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学科的专业英语教学都对其相应领域的专业英语教学的范围、性质以及特性等都不明确。在进行学科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多以英语教授相应学科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亦是如此[3]。

2.2 缺乏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师资

专业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而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又缺乏英语教学的经验。若是通过专业的英语教师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由于英语教师计算机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很难学到计算机专业相应的知识。而若通过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教师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又由于其英语水平不能达到专业英语教师的水平而造成其对学生提出的很多语言问题都不能解答。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缺乏一批计算机与英语双精的教师。

2.3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虽然有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材,但是多是多年前编写的。而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那些课本已经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计算机水平。因此,高质量、与时俱进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也是目前所急需的。

3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3.1 因材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在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是首先应从教授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英语的学习兴趣。只有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更好的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效率。

3.2 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专业名称,在高职院校还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和就业方向,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分为软件工程方向、网络计算方向以及信息安全方向,对于不同方向的学生其学习课程和专业知识都有所区别[4]。因此,对于不同学习方向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教授专业英语时也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3.3 增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队伍是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进行改革的关键所在。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培养一批有着过硬计算机专业能力的英语教师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3.4 改革考核模式,真实评估学生成绩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应用英语更好的学习专业计算机知识。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成绩考核也应从传统的理论知识闭卷考试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应根据其专业特点,以考核其应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能力为主,考核可采用面试、口试以及笔试多种考核方式进行结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Tymann P T,Trees F P,Martin R G,et al. Advanced placement computer science:AP computer science a and AP computer science principles[C]// ACM Technic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2014(17):701-702.

[2]张静. 浅析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学习[J]. 消费电子,2012(7X):191-191.

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2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3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步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因此,现代社会与市场更加迫切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的优秀人才,才能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种迫切的需求促使中职学校更加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但从目前来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没有取得预期理想的效果,导致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实践,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与建设。

1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现状

1) 学生的兴趣不够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并不浓厚,或者说学生并没有真正重视计算机能力的真实效力。大部分学生从主观上认为基础的计算机能力就是会运用熟练的打字,会使用互联网的基本功能进行学习和工作。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主观意识,学生根本没有认识到计算机的真正效力,还有了解计算机基础所包含的内容。

与此同时,众多中职学校也没有真正重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课时少,没有统一的考试评价系统,通常都是任课教师随堂考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考试题目,而且通常只考操作,不考理论,题目也是平时做过的。

在这种背景下,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其通常认为自己平时的计算机操作已经能够应付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加上没有严格考核制度的支撑,学生也不愿意主动积极的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2) 教学方法落后

此外,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也相对落后。这一点尤其针对于部分规模较小、发展程度稍弱的院校。

首先,学校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导致学校并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倾斜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就导致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能使用的教学资源差距过大,不但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教师的发挥。

其次,部分教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也并不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导致教师的不重视。其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热情不高。在多数时候,教师的教学计划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与支持,进而降低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兴趣。基于此,计算机教师并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因此只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真实的提高。

3) 实践操作不够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计算机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巩固与提高。但从目前来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中获得真实的提升,同时也无法感受到计算机能力的实用性。

由于开设课程的课时少,通常每周2课时,课堂上只进行简单的讲授教学,学生实践的时间很少,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练习。但是,据调查显示,当前部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逐步失去奋斗的动力和意志,旷课、早退等现象屡禁不止。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更不愿意花费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练习,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中,课余时间更多的把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游戏上。

基于此,学生缺乏实践练习的机会,也无法在实践中感受计算机的真实能力,无法将计算机能力运用于自身的专业中,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激情。

2 如何推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

1) 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本质上说,学习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发展,首先要注意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让学生真正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确保课堂教学得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

因此,教师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动力?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专业入手。虽然部分学生对非专业课程漠不关心,但其对于专业课程是相对重视的。教师要将计算机基础与学生的专业相互融入,让学生感受到学好计算机基础对于未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以旅游专业为例,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PPT、视频,开展更加生动的讲解练习,让学生产生学好计算机基础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动力。

其次,从课程发展与建设的角度而言,学校需要进一步规范《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制度,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压力和动力。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成绩以教师随堂考试为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需要复习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这对于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并没有巨大的助益。因此,学校需要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需要从理论上升为实践,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能力进行考核。基于此,学生才能真正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努力,并且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到提高。

2) 改革教学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改革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后,教师可以在基本的教学讲解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的习题进行实践练习,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处于PPT软件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PPT软件来介绍自己或者自己的爱好以及梦想。在课堂中,教师抽选学生来到讲台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进行简单的讲解。

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获得的认知通过实践操作表现出来。同时,学生为了赢得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尊重也会更主动积极的学习和努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力和兴趣。

又如,在研究Excel表格的使用时,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给予学生特定的案例,要求学生利用Excel软件将班级学生的期末各科成绩进行录入、分类和筛选,不但要按照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列,还需要筛选出90分以上以及70分以下的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图表的制作。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就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个人的观点,并针对其他同学的提问进行思考和解答。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摆脱了大量的赘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与探究中获得更深刻的认知。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让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 扩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虽然在中职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众多学校已经逐步改变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也开始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授课。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有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实践教学的比例相对不足。

因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扩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大的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安排与设置上进行合理调节,要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的基础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改革作业的设计,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使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最后,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是一门不断发展更新的课程,要求教师的知识库也要更新,与时俱进,然而,学校提供的继续教育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多数是依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去教授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导致了教学的有效性不高,也导致教师的意识和观念不到位。这就需要学校从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学校要组织非专业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要能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更有质量的课堂教学。此外,学校需要对教师的意识和理念进行培养,必须要树立教师的师风和师德,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开展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重视这项工作,并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有效性。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推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现状,并通过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逐步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获得更真实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改香.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探索[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4).

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3

了解计算机导论课,在从“导论”来看,其主要的内容是对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时能够长时间的进行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意义,以及所有课程之间的关系。“计算机导论”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先导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中的主线是对计算机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技术方法的研究。由于计算机专业越来越受关注,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的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导论课”是计算机专业的最基础的;理论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学习时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安排有逐步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本专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计算机导论”课十分的有必要。

1、 计算机导论课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了解,在一些理工科的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基本上是利用数学的模型来进行学习的,本专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科学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难度大、不能掌握、学习有困难的现象。通过分析,在高职院校对于本专业开设有两种情况:以操作为主的入门教育,可能会开设一些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虽然学生很容易了解,但是这就失去了,对于计算机导论的目的;对于本专业进行系统的教学,涉及多方面的理论、概念等,这时候由于内容太多、太杂,这就给学生在学习时带来误解,造成学习困难的思想,影响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

2、 教学进行改革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提倡的是:“以应用为目的,理论够用为度“的思路,本专业强调的是:采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体的优化,全面的改革在结构和内容上,倡导的是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新计算机专业的技术要领,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时候,我们将本专业的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对于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强化:导论,通过学生上机具体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血红色呢个实际应用的能力,将基础的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不断的完善,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各个学科的信息量比较大,学科之间发展的速度快。因此,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的丰富,所安排的理论课程要与计算机发展相吻合,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各种应用的软件、对于软件的设计、编程、数据库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以及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是为了满足应用技能做铺垫。

在计算机的课程安排上,还要注重对于两大能力的完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这两种能力结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强调技能,来逐步的培养学生的两大能力,为学生奠定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关键是把技能放在:计算机硬件的系统组成、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上、应用软件的使用等,完善对计算机的教学改革。

3、 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学习的过程中,开设“计算机导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本专业的研究。因此在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要更加突出。在课程的安排上:了解的方面有:裸机:重点掌握基本的组成以及应用的工作原理;常用软件:对于Windows以及应用软件的使用;数据库应用,各个软件工程的系统开发问题;高级语言的编程问题;多媒体的了解,如何去处理音频、视频、文字效果以及数据压缩的技术了解;Internet的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局域网的设置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信息安全的必要性了解。

在学习时,教师创建的是1+2的教学体系:其中“1”指:学习理论知识,“2”指: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计算机专业理论部分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对于数据库的应用;各个软件的工程以及应用;高级语言的编程;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以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实践部分的内容是:对办公软件的从操作,Word.Excel以及PPT的基本操作;数据库ACCESS的操作,Internet的基本操作以及多媒体的技术操作等。这些属于计算机专业的实践部分,来加强专业人员的技术要领。

4、 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建设改革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中,要不断的进行更新,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掌握情况,具体的实施教学方式,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构建知识的结构来强调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多元化的进行学习。针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来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知识,在授课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和CAI技术,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的操作融入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对于日程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模拟操作,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

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加强对教材的建设十分有必要,合适的教材能够推动教学的发展。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适合的教材,力求知识新颖、简单易懂,这样能够优化教材的课程编制。给学生提供好的教材资料,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此外,进行教学活动时,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好的教材能够有效的推动教学的发展,因此,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尽可能的以计算机导论作为校本教材,力求通俗简明、求知创新,实施课程以优化教材为主。

结束语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计算机导论课程是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应时展的需求,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为学生构建起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以发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春奇.高职程序设计课程中生活实例教学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0).

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4

关键词: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 教师培训 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 教学设备

21世纪的计算机及其应用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也是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方面。许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但是其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社会上对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趋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反过来导致招生难,同时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致使学习兴趣大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在毕业时由于掌握技能不足错失好的就业机会,导致就业出现困难,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在报名上计算机专业时,对该专业认识不足,比如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对学生有哪方面的素质要求等等。例如广告设计专业,对学生美术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具备一定美术素养,在以后的学习中则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对选择计算机专业比较盲目,或是听从家长安排,自己对此没有深刻认识,结果在学校学习时,遇到一些理论性强专业课的时,由于并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以致跟不上,学不会,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二、教学设备和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但教学设备不足和教学内容老化现象却比较普遍。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不到当今社会计算机相关行业正在使用的最新的知识,技术和设备。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行业,就会出现很多设备没见过,没用过,不会操作,更不会维护修理的情况。或者是学生在学校里面学习和实验的内容与社会上的企业所需要的内容脱节,只会单一的照着课本模仿制作,不会丢开课本进行创作。只会完成老师具体要求的作业,而不会有创新。

三、教师培训与社会需求脱节

要想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学习到计算机行业内最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那么计算机教师首先就要掌握这些。而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老师在学校时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工作后很少进入到计算机相关企业、行业去进行学习,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所教的东西难免和社会所需要的脱节。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要求,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已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题,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来培养学生。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使学生明确计算机专业定位

学生入学以后,要明确所学专业的定位,包括专业的特点,就业方向,就业前景,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等。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些,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和安排下逐批的进入企业和相关行业中进行实践调查,这样等学生返回学校以后,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学习效果就会明显。

二 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注重与企业接轨

要想培养出毕业就能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就需要计算机教师紧跟社会需求,了解最新的行业人才需求。但这也是计算机教师所缺少的,因为很多计算机教师没有在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的经验,对计算机行业最新知识和信软件的应用等都缺乏了解。所以对计算机教师的业务培训不应局限在以理论学习和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而应当让老师们走进企业和相关行业中去,了解本行业的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且熟悉本行业的相关业务流程等信息。

三 加强教学设备的投入,特别是专业设备投入

计算机教学应当加强专业设备的投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就接触到社会上正用的最新的软硬件设备,这样就业时才能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像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在平时学习处理图像,影像的时候,用的素材都是老师给的现成的素材,比较单一没有代表性,使学生局限在其中,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能够配备一些如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从照相,录像等素材采集到用软件进行素材的处理,修饰,最终完成一个作品的过程,那么就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就业时,也更具有竞争能力。

四 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岗位内涵,而现行课程目标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因此很难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道课本的理论知识不懂实践,或者只会单一的软件操作而不会创造性的创作作品。所以在某些软件课程学习上,如PS,FLASH、AI等需要打破常规教材系统性的教学方式,以模块化或任务型教学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完成一个小任务或项目,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的就业途径变宽

要想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得到改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校企合作。 可以请一些计算机相关企业负责人到学校作报告,介绍工作经验,让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使学生对以后的相关工作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学校也可以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企业签订订单式培训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招生和就业分配问题。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企业实习,经过考核优秀者可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也解决了学生实习场地和一部分的就业问题。

以上是我对计算机专业现状的几点想法。学校要想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还需要经常进行社会调查,做好毕业生的跟踪工作,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人才才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从而真正做到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

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5

论文摘要为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在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时,采用讲练结合,在突出实践环节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发探究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在实践操作中,发现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规律;在知识的系统整理中,养成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习惯,从而巩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实践教学表明,以屏幕英语“BIOS的设置”展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作为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常用工具。对于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屏幕信息、组装计算机、安装软件等实践过程中,以及到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等级考试与认证考试,甚至在软件开发等较高层次的应用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碰到计算机专业英语。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英语水平。

讲授计算机英语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既包含普通英语的语法规则、语言特点,又包含计算机的专业性、技术性,所以它的教学既是计算机教学又是英语教学。如何讲好计算机英语课,成为计算机英语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中专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面对那些英文命令、 英文界面、 屏幕信息、英文提示等内容时常常不知所措,而且很多同学也觉得学习专业英语很枯燥乏味,这为讲好计算机英语课带来了又一个困难。

那么如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呢?通过教学一线的长期实践,采用实践教学法,以学生的上机操作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从实践操作上结合计算机英语的专业性与基础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努力突出专业教学的能力培养,突出语言教学的规律性,融合不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计算机英语课的实践性教学具有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大大提升了计算机英语课的教学质量。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实践性教学

1.实践教学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践性教学中,首先讲述病毒CIH的小故事,引入计算机屏幕英语教学。CIH病毒是如何工作的?CIH首先注入到系统中,破坏主板的BIOS,使得BIOS不能正常工作。由此引出BIOS,学习专业词汇BIOS,即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在强调BIOS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之后,继而提出问题:BIOS它到底是什么?是怎样工作的?怎样对它进行正确的设置?BIOS程序存放在电脑的什么地方?从而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

2.在多媒体教室中实施实践性教学

在多媒体教室中,我们以主板为例,由学生们现场进行指认BIOS,并对其进行解释。由此引出BIOS 设置、键盘上各键名称的具体含义、软件基本操作术语等基本的实用英语。

以台式机为例,演示进入BIOS的过程。对涉及到的Del键,进行讲解,并且解释Del的完整单词Delete(删除)。同时介绍不同品牌的计算机在进入BIOS设置时的不同途径,如一般台式机是开机按Del键,而Dell电脑及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则是按F2键。

进入BIOS设置界面之后,介绍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知识,引入专业英语词汇。比如,在选中STANDARD CMOS SETUP(标准CMOS设置)后出现的子菜单中,学习单词installed(已安装)——install(安装)。同时利用对比记忆法扩展学习词汇uninstall(卸载)。这组词汇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尤其在安装及卸载软件时,因此属于掌握的重点。另外,学习单词drive,在基础英语中其含义是“动词:开车”,而在此处则为“名词:驱动器”。在此界面上,一些简单的操作可以由同学来进行,比如修改系统时间,设置管理员密码、用户密码等,并操作电脑以验证学生设置的效果。同时提出问题:如果忘记管理员密码、用户密码,该如何操作以便能正常使用计算机?此问题由学生课后查资料完成(可适当提示:与主板上BIOS附近的电池battery有关)。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并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体会到专业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多媒体交互的趣味性,反复练习,巩固学习的重点内容,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贴于

3.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方法

在BIOS FEATURES SETUP(高级BIOS设置)子菜单中,重点介绍Boot Sequence。Boot的本义是长筒靴,但在专业英语中含义是“启动”,故Boot Sequence意为“电脑的启动顺序”。通常情况下,启动顺序为C盘启动,这样可以加快启动速度。但如果要安装或重装系统时,第一优先启动顺序则要修改为光盘启动。当我们把操作系统安装完后,再改为从C盘启动。教学中,准备一个系统盘,由学生进行修改设置,体会操作的变化。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长筒鞋总是穿在脚上,走路总是用脚走路,这就象电脑的走路也是从Boot Sequence启动,把Boot与启动联系起来,Seguence相当于从C盘上读盘,可以想象为“明白吗?去摁C盘”,这样把枯燥的计算机英语与趣味性、知识性联系,不用背就可以学好计算机英语。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实践教学,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并且讲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把教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转化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学生学习的差距,理解和掌握运用所介绍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教学中,系统整理是知识转化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一门系统工程,采用实践性教学,在学习计算机英语时,必须与其他知识相联系,系统地整理所学的知识,从而构建知识的金字塔,学习的成效就会更加显著。例如屏幕英语中,DOS操作系统的错误信息提示BAD COMMAND OR BAD FILE NAME,它表示错误的命令与文件名,同时可以联系计算机的其它知识,比如在AUTOCAD工程绘图软件中,COMMAND表示操作命令,即:从键盘上可以直接输入指令,这样就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了。

采用系统整理的方式,促进学习的效果。如:要求学生课后收集BIOS相关信息,不断联想,强化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的映象,然后动手操作,设置BIOS的相关密码,设置启动盘的启动顺序等,强化感知在大脑中的映象,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强化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的映象。通过反复联想加深学习的重点,通过反复操作巩固知识点的学习,结合学习方法进行反复操练,系统整理转化学习的知识点。

实践证明,通过系统整理可以把BIOS中密码设置、启动盘的设置、输出设备设置等这些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的结合起来,同讲授艰涩难懂的屏幕英语结合起来,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采用系统整理转化知识点,克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畏难情绪,使计算机英语多而分散的知识点变得具有逻辑性、趣味性,加深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并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论

把实践教学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中,能够转变学生学习的习惯,从机械读书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实践式、探索式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积极性。在实践性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还要学会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效率。教师通过备课中备实践,讲授中练实践,课后中学实践,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必要手段,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把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考试与上机联系起来,做到心到、手到、眼到,考中学,学中考,多渠道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体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性教学,是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志梅.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J ]. 福建电脑, 2005, (12) : 163 .

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6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肩负着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任务。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师资短缺,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不足等现象成为了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

要解决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问题,首先,中职院校应当不断引进师资,充实教师队伍,解决中职计算机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最后,中职院校教学是面向就业的教学,所以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同样也影响着毕业生就业的成败,因此,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实际项目的开发,也可以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或者参加国家组织的各项计算机专业考试,获取证书,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教导学生打好基础。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很自然地就会了解计算机,就会深入地去研究计算机。计算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运用,且几乎深入到每一个普通家庭里,学生或多或少地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也发现了计算机的乐趣。只是,中职计算机课程的理论性相对较强,学生宁愿沉浸在计算机的娱乐中,也不愿意研究计算机枯燥难懂的编程原理。那么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

针对枯燥难懂的理论教学,传统的机械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师应该适时地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起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机的热情和欲望。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层分组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的参差不齐的现象进行设计教学,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有层次地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解决学生水平差异的难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是教师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

2.任务驱动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中职学生理解能力低,教师用枯燥的语言讲解,让其理解计算机的理论、复杂的操作程序是不可能的。任务驱动法以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为前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进入教学内容,并逐步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某一个案例或多个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根据中职院校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仅凭自身的经验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应该广泛搜集优秀的、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现计算机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奥秘,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要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很高,所以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在操作课上做一些简单的任务,是不能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要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各类职业学校采用,它也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生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该模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间与在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应当如何分配。

2.怎样才能在保证学生参加实践提升的同时,不影响企业单位的效益。

3.教师应当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4.如何完善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制度保障。

5.学生在企业单位实践时的管理。

诸如此类问题还需要中职院校不断探索改革,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更加完善,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上起到关键作用。

总而言之,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中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