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

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范文1

加强企业会计核算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措施

1.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首先,集团要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这样才能保证集团成员企业之间会计数据、信息的可比性,才能更加规范管理,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统一会计科目,所谓的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进行具体分类的方法,是财务人员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由于集团的核算信息繁杂,业务信息众多,因此对于集团的“一本账”要统一会计科目;其次要进行会计核算凭证模板的制定,对于公司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制定相应的会计凭证处理方式,指导所属各公司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可以使集团各种纷繁复杂的业务流程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才能实现处理结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一本账”的应用提供一个实用平台。

2.统一业务核算流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构建本质上就是集团中各部门之间的流程重组。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先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来规范保障实现“一本账”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价值。企业的相关业务核算流程包括:成本费用核算、售电核算、资产管理核算、工程项目建设核算、税金核算等。财务人员要根据这些流程的特点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融的地方,并根据会计核算的路径实现财务信息、财务资源、财务活动,以及财务人员的统一,以实现流程的整合和统一。

3.集中管理企业的财务资源。集团要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来对所有核算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核算,会计核算中心是在会计核算“一本账”实施之后才建立起来的一个中间部门,是会计核算整个企业的业务,使得核算业务更具集中化及专业化。集团的会计核算中心应该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部门,是一个专门集中办理财会业务的专门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有:统一对外筹集资源,以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统一拨付各下属公司的货币资金,并进行监控;集中管理各下属公司的现金收入,并负责将其转至集团的银行账户上。建立会计核算中心会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因此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集中培训或分配的方式也有利于控制相关的监控风险,来实现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4.建设有关“一本账”的会计信息系统。“一本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实现基本的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目标转变为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为主要目标。也就是说,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一些子系统的整合,以达到全面预算控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或管理状况的目的。该系统能够帮助集团的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并提供完善的预测、决策和分析的依据,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财务的管理情况

1.财务意识较弱。许多财务管理的部门,某些工作人员的财务意识很弱、不能端正,对于企业生产运营之中财务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能正确意识到,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经常有玩忽职守、随意性强等问题出现。为将财务管理出现的这些问题给解决,必须进行强化培训财务工作人员,使得这些工作人员的财务意识正确,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作人员正确的了解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学会自律,使得进行财务管理时的误差减少,从而使企业的成本减少。

2.管理机制存在缺陷。我国的财务管理约束机制还存在很多缺陷,在企业的管理中,还没能完全的运用到严格的法律和责任进行约束。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模式有很多种,财务管理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其财务管理的压力也会越大;财务管理的不合理框架,不能将其有效的去除;企业中成本的重复性,企业资源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益较低。除此之外,从管理和约束机制的角度来说,我国企业的制度同样也是存在很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追责机制不够全面,导致会计核算的基本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全面发挥。

3.会计核算数据失真。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数据不能完全显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将对企业其他相关部门财务经济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也难以为企业生产正常运营给予更完备的决策保障,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保证数据统计与信息核算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现阶段我国企业还是没能做到相应的要求,有一些企业在财务统计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误差,还存在多种财务报表、原件的损坏以及丢失等现象,影响到财务统计结果的真实以及准确性。

 

加强企业会计核算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措施相关文章:

1.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

2.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3.怎样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范文2

一、预算管理的作用

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战略实现;二是资源分配;三是风险控制;四是成绩考核;五是成本节约;六是收入提升等方面。

(一)预算和战略两者之间的职能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以及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相关的计划,对预算期内的经济政策、市场相关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并积极采用一定的程序和编制的方法,对编制的年度进行比较全面的预算。年度预算主要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和量化。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预算分项越细,就说明数据越准确,信息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预算监控的执行,促进战略的实现。

(二)预算和资源相关的配置

企业通过预算,企业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可以用数字进行固定下来,充分体现出预算刚性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有利于对下一年度企业资源配置的衡量以及调度。

(三)预算和风险管理的控制

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以及企业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考评与激励的过程中,对责、权、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全面的规划,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具体化和清晰化。

(四)预算与考核机制

通过对企业进行层层的分解和落实,不仅要对各个预算执行部门实行有效的审核,还要对项目预算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审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的完善企业业绩评级系统。

(五)预算和收入

通过全面预算,不仅可以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还能有效的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也是进行预算的主要动力之一,预算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收入;二是挖掘潜在的资源等,实现企业收入的最大化。

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够

全面的预算管理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战略目标,预算目标是由战略目标进行决定的。战略预算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粗的预算方式,主要是一种指导性和方向性的概念。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是需要战略预算对其进行详细的量化,才能促进目标的实现,否则就会导致各个管理阶层以及管理相关的部门只盯着战略的预算,对预算基础工作完全忽视,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战略预算主要来源于最本质的财务预算。

(二)缺乏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预算管理的执行依据是数据,但是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采用的几乎都是一些比较原始的数据,它们大多数是来源于各个职能部门,但是企业的职能部门大多数都不是财务人员,不仅没有会计核算的概念,还没有会计预算的概念,所提供的一些数据也是资金收支事项方面的估计数,一定程度上使财务预算的口径存在差距。

(三)预算管理难以实现刚性执行力度

预算编制的方法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及时的反映市场状况变化对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的影响,预算执行不能实行刚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预算外的成本费用,严重的还会导致预算脱离实际,无法正常的运行。

三、会计核算在预算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作用

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资源的配置,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经营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会计核算一定要按照国家统一的制度和准则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对财务报告进行合理的编制。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要经过相关的审核后,才能对外进行公布,同时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二)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这两者之间主要的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但是两者之间属于不同的体系,就会导致在应用上、会计核算和预算编制的口径上、两者展现的形式上都是不同的,就会使企业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无法应对,主要表现在以下环节:一是预算编制数据;二是预算执行反馈数据;三是会计核算实际核算的数据;四是业绩相关的考核数据等。主要原因是: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会计核算要依照相关的制度。对于模式比较大的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不仅要按照会计准则,还要符合集团统一核算体系的相关要求;一个会计的科目,要应对较多的预算项目以及考核管理的部门。

四、设想的方案

(一)要完全的独立,自成体系

要把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的结果分别进行单独的列示,主要是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这两者的体系没有可联系的接口,通常是需要比较大的手工调整。如果在考核的过程中,采用的数据就是预算编制表的形式,首先要将会计核算的结果导出,并经过人工的整理,按照预算编制的表格进行填写。在考核的过程中,采用的数据是以会计核算结果为依据的话,首先要把预算编制表按照会计科目的形式,并用手工对其进行拆分,整理后进行填写。其主要的优点就是对各自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改变,不存在对系统进行关联改造的现象。

(二)进行有效的结合

利用信息化手段在预算管理系统上进行建立,并对预算的科目进行及时的整理,在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这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对标,通过端口将其连接到会计核算的系统当中,并在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合同支付子系统中添加预算科目,并将预算科目设置成为必选项。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每笔支付单中都带有预算科目,而会计的核算是根据实际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其优点是:1.以预算科目相关的数据为主要的考核数据,会计科目的核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独立的,不仅可以保证会计的合规性,还能满足预算管理的要求;2.减少了手工数据调整的工作量。

(三)会计核算为依据

预算考核是以会计核算结果最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对预算管理体系的预算编制表进行修编,在原则的基础上,一个预算实行可以应对较多的会计科目,一个考核部门门也可以应对较多的预算科目,但是一个预算事项只能对应一个考核部门,不能出现多对多的现象。所以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不仅要把预算考核部门进行重新的梳理,还要把预算事项进行重新的梳理。实现预算考核数据、预算数据以及会计核算数据三者合一。

(四)预算为主导

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核算,它们是围绕预算事项进行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预算的执行进行强化,但很容易的将会计陷入违背原则的风险,一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二是重要性原则;三是合规性原则等,为了预算而进行核算,造成相应的财务风险。

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范文3

部门预算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及自身的职责,编制下年度经费预算及收支计划。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需要交由上级单位审核、提交立法机关批准,之后才能够实施。2000年我国财政部门开展进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目前已经实施了十多年,预算编制的范围及支出的结构已经逐渐的趋于完善,部门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及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但总体而言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探索。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说在事业单位收支行为发生的过程中,不管与其连接的经济业务是否发生都记入收入及费用之中,虽然这种核算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易于理解,但很难真实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会计确认时仅仅以实际收到或者支出的费用进行,很容易使得单位资产虚增,不利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市场经济正在不断的繁荣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的业务在逐渐的增多,这为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部分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要,少数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严重危害了国家的相关权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如何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会计核算方法。为了更好的协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财政部门需要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及会计核算工作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修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会计科目设置需要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扩大会计科目的涉及范围,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之间的界定范围,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方法,统一划分口径,加强会计监督考核等等。(二)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细化预算编制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清晰的划分,可以适当延长预算编制的时间,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应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建立完善的财务反馈及财务报表制度,落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利用权责发生制确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事项的适用范围,结合实际情况对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调整,要能够真实反映单位内部的现金收支行为,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三)合理设置和调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核算科目会计人员必须要熟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划分会计科目时要统一口径,做到全面化、精细化,根据新的预算法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之中,加强单位资产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管理。充分合理的利用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源,以此为基础调整相关的会计科目。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及部门预算工作之间的协调沟通,财务部门要及时的与单位内部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并通过一定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提高部门预算的完整性、透明度。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及会计核算协调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都十分的有利,本文主要就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及会计核算协调的内容,现阶段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重点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问题,仅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王宇 单位: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范文4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校;会计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的合法性、合规性,2013年财政部颁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会计制度的颁布规范了高校经济业务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各个环节,提高了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这对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学校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新会计制度的主要目标和现实意义

从我国目前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来说,高校新会计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对预算目标的实现。以反映预算收支为主,将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核算基础逐渐向权责发生制为主过渡,即在部分经济业务中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并汲取了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些原则和理念。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是高校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旧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弊端,能够促进高校会计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高校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会计核算基础方面

从新旧会计制度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这一企业通常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并融入了相关企业会计的原则及管理理念。这有助于提高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公允性,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校的整体财务状况。

(二)会计科目设置方面

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科目设置进行了更明确的划分,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实质。参照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新高校会计制度增加了17个一级会计科目,这其中包括“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累计折旧”、“待处理资产损溢”、“财政补助结转”等一系列会计科目。另外,对以前个别会计科目的名称进行了修改,将原有的“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将之前的“材料”科目改为“存货”科目,变“固定基金”为“非流动资产基金”等。这些都是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当中的充分体现。收入类的科目中,将原先的“事业收入”这一会计科目分成了“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两部分。除此之外,在支出内容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例如,在“事业支出”这一会计科目下设置了“教育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研事业支出”和“后勤保障支出”等二级科目,从而进一步细化了会计核算内容,更加清楚地反映高校整体支出结构。

(三)资产核算方面

在资产核算方面,为确保资产设备计量的准确性和公允性,新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旧,用入账价值来反映资产的历史成本,所提折旧计入“累计折旧”科目,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虚增资产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制度实施已经一年多了,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校的会计工作中,普遍注重资金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于成本的核算。在办学成本方面学校往往未能进行有效的分析,使得各项资金不能够被充分利用。

(二)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加强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

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学校甚至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例如有的学校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职责不分离现象,会计、出纳一人兼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了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财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忽视行政队伍建设的现象。这就导致了现有财务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一些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落后、创新能力较差,这直接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时代在发展,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这些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工作的改进方向

(一)不断提高各项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要保证新的会计制度更好地实施,就要在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环节上下功夫。

首先在预算管理方面,进行预算编制时要按照新会计制度中的《预算法》来执行。其次,要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制定较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可操作性。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新的会计制度下,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健全各项内控机制。完全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各高校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每位会计人员能够意识到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提升财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性。财务人员自身也要转变观念,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操作技能,强化风险意识,主动防范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五、结束语

总之,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于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学校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新会计制度的运行体制下,要保证其实施的质量和力度,就要健全各项会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各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上水平,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燕.高等院校新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会计账务处理的影响,2014.

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范文5

关键词:资本金制会计 基金制会计 异同

我国的专业会计按照其核算对象、适用范围、资金的性质及来源、使用的目的及用途等不同,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本金制会计,另一类是基金制会计,两类会计执行着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两类会计的核算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在某些具体会计核算制度中,由于法规制度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两类会计的核算有时又相互交融或包含,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在此对上述两类会计及其核算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

1 资本金制会计与基金制会计的差异

1.1 会计的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一般是指会计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概括地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及其资金的运动。但不同类别的会计其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资本金制会计是以资本金为主要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按照法律规定,设立企业等经济类组织,必须要有法定资本金,所谓资本金,就是经济类组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不同经济组织对资本金的叫法不同,股份制经济组织称为股本或股金,股份制以外的经济组织称为实收资本。

基金制会计是以基金为主要核算对象。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总称,如信托基金、公积金、退休基金、医疗基金等;狭义基金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如政府预算资金、非营利组织的各种基金等。

1.2 会计的适用范围不同

在我国各类组织机构庞大,单位繁多,按其会计核算的对象不同,国家在制定财务会计制度时,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经济组织,另一类是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代表非营利组织。

资本金制会计适用于各类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企业、公司,如工业、商品流通、房地产、金融保险等企业或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类组织。

基金制会计适用于各类非营利组织,包括国家总预算,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基金组织,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房公积金、民间非营利组织等。

1.3 资金性质及来源不同

资本金制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资金,主要是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筹集、长期拥有并自行支配的资金。《企业财务通则》对企业自有资金来源进行归类,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是企业等经济组织法定的注册资本,这部分资金主要包括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资本公积是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投资者投入资金超出注册资本部分,以及其他非经营收益形成的积累,是资本的另一种储备方式,也称准资本,主要包括资本溢价、财政补拨款、接授捐赠、外币折算差额等。盈余公积是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税后利润按一定的比例提取的留存收益,如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农民专业合作社会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及各类经济组织保留以后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或盈余。上述资金除了投资者投入外,其余都属于资本增值,同样作为投资者所有,是没有记到个人名下的资本,都属于单位的自有资金性质。

基金制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资金,其性质为国家预算资金或基金。主要包括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或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依据国家行政法规组织的事业收入,以及附属单位缴款等。财政拨款是指单位按照当年部门预算,从各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按规定用途使用的款项,包括经费拨款和专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是单位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或单位取得的专项拨款。事业收入是单位将组织收取的非税收入上缴财政后,各级财政按部门预算返还的收入,以及开展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附属单位缴款是指下级单位按规定标准或比例上缴的各项收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的性质,上述资金都是国家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

1.4 资金的使用目的不同

资本金制会计主体是以经济效益为主,以盈利为目的。资本金制会计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筹集和使用资金,资金使用的目的,除向社会提品或服务外,更主要的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对注册资本的管理及核算实现资本增值,增值部分除用于弥补亏损,留足用于持续经营和扩大再生产积累外,按投资人投资比例进行利益的分配,使投资人得到更多的实惠,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基金制会计主体是以社会效益为主,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基金制会计是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按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要求,合理使用及核算财政拨入资金和依法组织的各项收入,以保证国家机制正常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1.5 资金用途及受限制程度不同

资本金制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资金,属于单位的自有资金,主要用于开展经营活动和发展生产,在资金的使用上,一般不受限制,属于无限定用途的资金。资金的使用与投资者没有直接关系,投资者只在被投资单位享有利益回报的要求权,个别的有参与决策权,一般对资金的具体使用并不干予。即使是国有企业也是如此,国家只作为投资人,行使投资人权力,企业管理由管理层具体实施。

基金制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资金,其用途要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批准的部门预算执行,按预算收支项目和进度要求开展收支活动,要求各项资金专款专用。会计单位无权改变资金用途,单位私自挪用资金属于违法行为,如果确需改变用途,也必须经政府部门批准,重大事项尚需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预算后才能执行。

1.6 投资人的出资方式不同

资本金制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资金,其来源主要是投资者的出资,投资人出资或增资的形式包括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为了保证会计单位及投资人、债权人的权益,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出资的方式做出具体要求。

一是货币资产出资。一般以人民币计量和表示,但也允许外国投资者可以用自由兑换的外币向外商企业出资,出资主要按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折算成人民币计算。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30%。

二是非货币资产出资。非货币资产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以非货币资产出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能够以货币估价或能够依法转让。不能以货币计量和不能依法转让的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担保财产等不能出资。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必须达到资本的70%以上。外资企业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的出资应与国际通常原则一样,且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 转贴于

基金制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资金,其出资人主要是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出资方式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各预算单位编制和批准的部门预算,按照预算级次和支出进度,通过国库下拨到预算单位或收款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要在单位预算指标范围内实行政府采购,以实物形式拨放到各预算单位。

1.7 会计基础不同

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依据不同的会计基础。

资本金制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单位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应用权责发生制是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基金制会计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是两种对立会计记账基础。它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应用收付实现制是为了真实反映本会计期间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真实情况和结果。

1.8 对剩余权益的称谓不同

权益是指出资人对会计单位全部资产的要求权,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投资者权益。债权人权益是指债权人在借出款项的同时,有权要求借款单位按约定的日期归还本金并获取利息的权力。投资者权益是指投资者向被投资单位出资,并取得对剩余资产的要求权。剩余资产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部分,有人将剩余资产称为剩余权益。由于会计核算制度不同,对剩余权益的称谓也不同。

资本金制会计称剩余权益为所有者权益,这主要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以及投资的目的在于取得回报,获取现金股利或利润,所以资本金会计要以所有者为基础并分别反映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单位的资金是自行支配的自有资金,至于具体用途并不显得重要。

基金制会计称剩余权益为净资产,这是因为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各级政府预算资金、基金或捐赠出资,出资目的不要求回报,但多数资金要限定其用途,所以基金制会计从另一个角度,分别反映各种特定用途的基金(净资产)结存情况。

2 资本金会计与基金制会计核算的内容相互包容及联系

资本金制会计与基金制会计在会计对象、适用范围、资金的性质、来源用途、投资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就具体的行业或组织,有的由于财务管理需要,在执行主体会计核算制度的同时,还部分地执行另一类核算制度,形成两类制度交融或并存的情况。

2.1 执行资本金核算制度的同时部分地执行基金核算制度

如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从合作社的性质看,以其成员为服务对象,属于互的合作组织,成员投资入股,实现的盈余依据成员的交易量和投资额、公积金平均量化份额进行分配,归属于经济类组织,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将合作社会计整体框架确定为资本金会计核算制度。从合作社资金性质、来源及用途看,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成员投入的股金和实现的公积金,这部分资金来源于合作社内部,属于自行支配的非限定用途的自有资金。但还有一部分来自国家直补和外部捐赠,这部分资金按国家法律规定,只允许合作社使用,创造的盈余可以分配,但本金不允许分配,只能作为长期积累,所以财务会计制度把这部分资金确认为专项基金,专项基金属于基金制会计核算范畴,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就出现了两种核算制度并存,以资本金核算制度为主的状况。

2.2 预算资金或基金特有支出项目可执行资本金类核算制度

为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益,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规定,从1996年开始,对各种经营性投资项目,包括国有单位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项目和集体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

国家投资项目从理论上讲,应该属于基金制会计核算范畴,因为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内资金,国家批准的专项建设基金以各种规费或预算外资金等,用途为国家批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和用途符合基金制会计的核算特点,过去多年一直执行基金会计的核算制度。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有经营性特点,出资虽然不需要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但必须依法评估作价,投资人可按出资比例享有所有者权益,出资额可以转让但不可抽回。出资方式可采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出资,但无形资产不得超过总投资20%,文件还规定了各类企业资本金所占总投资总额的比例:交通运输、煤炭项目为35%以上;钢铁、邮电、化肥项目25%以上;电力、机电、化工等20%以上。2004年钢铁上调至40%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上调至35%以上。这些特征又符合资本金制度核算范畴,因此,按文件要求,以投资项目为会计主体,本着资金效益的原则,实行资本金会计核算制度。

2.3 基金制会计执行收付实现制的同时部分地执行权责发生制

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范文6

中国燃气行业目前特点一方面是高利润行业,按国内燃气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数据是年销售净利润率20%以上,有人形象比喻:燃气行业是中国行业利润丰厚的最后一块大蛋糕了;另一方面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管网及燃气设施投资资金。

一般而言,一个城市燃气专营权只给一家燃气公司。城市管道燃气公司主要业务是管网敷设、燃气分销、管网运营维护、客户服务。国内某大燃气集团公司目前在经营方面主要面对两个难题:一是公司内部成本意识淡漠,职务消费、内部浪费严重;二是每年投资规模巨大,投资效率不高。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已成为燃气公司的管理重心。

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管理不善、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但认真分析,公司目前的会计核算方法才是带来诸多难题的根本原因。本文站在集团公司层面对加强成本管理的方法作一探讨。

一、存在问题分析

1、成本费用膨胀的问题,源于燃气行业的高利润;而高利润由燃气公司会计核算政策和方法算出。

燃气企业在一个城市内一般只有一家,是垄断性的。一直以来,各燃气企业,包括总公司形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没有成本意识,现在总公司虽然三令五申,要大力提倡节约,加强成本控制,也请了咨询公司等外脑想办法。效果并不理想。综合分析,高利润的行业难以形成成本意识。高利润的行业更注重开源而不是节流,因为挣10块钱比省l块钱要容易。领导干部在高利润的滋养下已经形成了这样典型的意识:有个老总在请燃气公司中层吃饭时曾经说,大家辛苦了,请大家吃个饭,别看花了两三千块钱,他们一努力,一个项目就是几十万的利润。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总经理开源胜于节流的思想比较严重。而在一些经营和市场情况不太好的燃气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就很好,与该城市市场空间小,接驳费收入少有直接关系。

深入分析,可以说该行业虚高利润。高额利润一方面得益于经营,但更重要的是目前我们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政策。会计核算上采取了将接驳费收入确认为当期公司收入和将当期投资按三十年摊销的会计政策,使当期收入和利润很高。对外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报表采用现行的会计核算政策应该说为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赢得了很好的形象,也为公司融资铺平的道路,但在内部管理方面,按照现行的会计政策却带来了包括成本费用膨胀等在内的诸多管理问题。

2、投资规模大,投资成本高,投资收益低的问题,源于将当期投资按三十年摊销的会计政策,和投资预算逐一评审方法。

各公司每年投资规模巨大,形成很大资金缺口。同时,投资收益率却相对较低,对当期收益的贡献不大。目前的控制方法是由总公司年度预算评审小组根据成员企业上报投资计划进行评审和筛选,砍掉部分投资收益较低的项目,这种方法一是不合理,二是没效果。由于子公司众多,总公司不知道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家里乱砍;成员企业为了获得投资资金,不论好坏的乱报,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公司为了当期利益而不惜投入巨资建设长期收益并不看好的项目等现象时有发生。

综合分析,也是公司投资会计政策带来的弊病。各燃气公司投资按照30年摊销,对当期的利润影响极小,因此,各成员企业为了获得当期收入就会用大额的投资换取小额的收入,只要摊入当年的投资折旧低于该项目带来的当期利润即可,具体明年甚至后年会不会带来收入就不会关心了。

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管理手段,无法对成员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因此就造成了部分企业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较低。

二、对策

1、在内部管理上绩效考核利润的核算中,要减少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期望多长时间收回管网投资,就应该设定几年的折旧年限。

比如将折旧年限设定为10年,那么当期的收益如果不能大于项目投资的十分之一,燃气公司就会放弃;而按照现在的折旧年限,只要当期的收益能大于项目投资的三十分之一,燃气公司就会考虑选择。

由于投资折旧的加快,在作投资决策时,就会放弃当期收益不能弥补投资折旧的项目,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因此折旧年限的设定会对投资效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加大了当期投资对利润的影响,促使经营者考虑近期投资收益率的问题,可以有效控制投资规模,关于跟路等市政工程,要通过检查予以约束。

2、改变会计核算上收入和成本不配比,满足内部管理的考核需要。

从内部成本管理需要出发,使收入和成本费用形成配比。一是接驳费收入不完全在当期确认收入,分10年进行确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当期利润,有利于提高成本意识;二是当期投资按10年摊销,而不是现在的30年。其主要目的是与接驳费收入形成配比,同时加大投资折旧,降低当期利润,有利于提高成本意识。

内部管理上改变核算办法带来的好处:

(1)大大降低当期考核利润,使开源和节约对利润的影响处于均衡状态,培育成本意识,打造燃气公司低成本运营的核心能力;

(2)利润的大大缩水,会促使经营者审视市场开发的有效性,对应收账款额度较大或回款较难的项目,会采取谨慎态度,可以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3、严格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结转,防止将费用纳入投资的行为发生。

由于目前管网资产按照30年进行摊销,对当期的利润影响很小,因此不同程度的存在将一些其它的成本和费用纳入投资总额的事情,从而增加投资成本。为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一是要加强会计核算的管理,二是对超预算投资要直接冲减当期利润,使增加投资与增加费用的效果趋于一致。可以有效避免将费用纳入投资的行为发生。

4、投资管理采取预算管理,总额控制;做好投资预算分析、考核。

固定资产投资一定要根据公司的资金实力确定规模,避免盲目投资,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会给公司现金带来很大压力,造成融资成本增加;二是无节制的投资会造成大量的投资浪费,降低投资收益率。

(1)对公司当期投资要采取预算管理,总额控制的方法,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年初在制定计划预算时就要根据总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融资计划确定年度的投资规模,各燃气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再次额度内分配。

(2)项目投资要按照优先次序进行。要首先确定长输管道、场站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计划,优先满足这些项目的投资需求;常规管网及其它固定资产投资在剩余额度内按照各公司上报计划的一定比例予以分配;各公司在内部投资计划的安排方面要优先考虑市政管网投资,特别是跟路工程要优先于一般管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