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产管理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资产管理的建议

对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建议 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

一、前言

一直以来,国有资产闲置及流失比较严重,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一个重要管理项目。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国有固定资产在不断增加,如果管理不善必然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升行政成本及资产流失。在这种形势下,探究对管理国有资产的一些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要想对资产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必须要从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入手,从中探析存在的需要改进与完善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总体来看,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不清楚家底致使账务不实

虽然早在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就联手清查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对资产的分布、数量以及结构都做了详尽统计,可谓是摸清了国家的家底,但是事实上依然存在账实不符及家底不清的情况。出现这种根源在于:①没有按照规定来设置或者完成登记账目,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卡片登记,也没有定期清查固有资产情况,致使帐实不符;②购置及处置上欠妥,并没有实施有效登记与注销,导致财务部门的数据不相符,致使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三者脱节;③基础工作不牢靠,许多行政单位并没有设置除固定资产岗位,对资产也没有安排专人管理,致使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知识,随意性比较大,将一些应该列入国有资产的财务忽视了,导致清查的数据不全面、不准确。

(二)缺乏合理分配资源

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占用了巨大的国有资产,尤其是车辆与房产等各种资产上,更是出现分配不公。而且一些单位随着职能逐渐扩大,增加了房屋及相关办公设备,但是财力上不能够及时依照要求配备,就出现了资产总体短缺与局部过剩现象。事实上主要根源还是国有资产短缺基础上,没有有效进行共享、整合、共用以及调剂机制。

(三)随意购置、处置及使用各种资产

很多行政单位在使用、购置及处置资产上,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内部会计的控制要求,也没有按照程序办理。尤其是对资产处置上,许多行政单位只要领导点头也不经过财政部门批准就私自处置,还有也不经过拍卖方式就低价转让或者出售,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四)没有规范管理经验性资产,效益较低

如今行政事业单位涉及最多经营性资产大都是房产租赁,合同的文本也不统一,签订上不透明、不规范,也没有一个有效监管,导致很多收入并没有按照规定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来。

三、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建议

从现状中可以看出来,管理国有资产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体会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进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国有资产。

(一)加强管理国有资产的法制建设

虽然国家针对固有资产的管理上制定出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但是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依据本单位实况制定出相应法规,同时这些法规要以立法形式来管理单位所占有固有资产。要根据单位自身特征制定详细的执法细则,科学严密规范法规,让国有资产的管理上有章可循、权责统一及有法可依。近期财政部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新要求,事业单位及其所办企业产权登记将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产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产权登记的信息化、网络化和对事业单位及其所办企业产权状况的高效、实时、动态、全过程监管。从资产配置标准、报批程序、采购方式、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6个方面作出规定,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平、科学、合理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还从资产处置范围、审批程序、处置原则和方式、处置收入和法律责任5个方面,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无序、资产流失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基础管理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要详细请产,同时还要完善与加强基础管理,构建出健全的管理体制,包含了产权界定、资产评估、产权转让、产权转让及监督考核等各种规章制度,一切操作都应该严格依照规定办事,进一步规范管理资产的行为。建立好了固定的资产台帐之后,所有的固有资产进出都必须要登记入账,要做到帐卡、帐帐及帐实相符,还要及时申报给财政部门进行登记;建立完善固定资产入库验收、领用、保管、维护及检查制度,对于贵重、大型的精密仪器及设备要制定出合理的操作规程,派专人维护与使用;而且每年至少全面清查资产一次以上,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要清楚了解家底,物尽其用;还要制定出完善的损坏赔偿体制,一旦出现损坏与浪费就要依法进行追究,对于非经营性的资产要转为经营性资产,也要制定除审批及各种分配收益体制。

(三)加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管理国有资产部门及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

这些部门要组成监督小组,制定出科学、统一、合理的预算制度与采购制度。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严格预算要配置资产设备。严格依照采购相关制度,定期审计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对固定资产购置要审核是否符合国家采购及购置,国有资产的增减是不是相匹配,所创的收入是不是及时入账等,有效提防国有资产流失。尤其是要定期抽查国有资产,一旦出现问题就要严肃处理。如果出现了违法违纪损害资产权益问题,应该区分责任进行相应处罚。如果没有依照相关规定报批手续,就要收缴相关资产以及收益。在执行中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加强国有资产的处置和调剂管理

合理处理资产以及调剂好闲置资产,有效增强了资产配置的效率。处置资产上要严格依照报批手续,不能够随意处置。要严格做好审批关口、技术鉴定关及资产评估关。确保公平公正处置资产,如果有必要还应该进行产权交易市场。要公开转让的竞价,避免出现暗箱操作以及权钱交易,防止国有资产被流失。闲置资产要实施调剂、有偿及交换使用。构建除闲置调剂市场,提供相关信息与服务,调剂盘活、余缺的存量,进而促进资产合理流动,发挥存量资产最大效率。

(五)加强培养资产管理员

无论多么优秀的管理都是由人来实现,因此培养管理员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资产管理上的科学化、规范化及专业化。通过相应培训提升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及专业水平,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需求。不但要对现有管理员的培养,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需求,还要不断吸收新的血液,加强培养新生力量。事实上,在这个方面可以参考其他行业做法,实施考资格证,持证上岗,推行继续教育与证件年鉴的工作。

(六)全面实施国有资产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

行政单位要申购资产必然上报,政府在采购之时及要进行电子化管理,通过相应数据库将采购消息传递到行政单位,合理进行预算管理,同时通过电子化管理财政支付中心都会计系统还要构建健全、完善的实物登记,通过电子化管理和实时监控来掌控行政单位都固有资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上必须要进行整体变革和完善,一定要避免出现激进方式或者行为。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依据内部与外部环境条件,选择合适渐进式的演进。同时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还要依据现状,分析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结合本单位实况制定相应改进与完善措施,加强固有资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谭静.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J]. 中国财政,2009(2):103-105.

[2]王彪.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的几个问题[J].现代商业,2008(29):136-137.

[3]石双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行政管理机关事务,2009(5):259-260.

对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 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不公

由于缺乏公平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国有资产配置和定额标准,以及资产购置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公平,各行政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合理,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不公平。如房产、公务车等国有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在各地区、各部门十分普遍,也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在非生产流通领域占用的、不投或不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的资产,具有配置领域非生产性、使用目的服务性、资产使用无偿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占用上的免费性,使许多单位完全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资产低效使用的问题一直都很严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加之受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资产被人为地分割在各部门封闭式运行,而不能随事业的发展变化作相应流动,致使资产闲置与短缺并存,资金的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同在。

(三)资产流失严重

不少单位不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遵守财政部门有关规定,随意变卖、转让、更新、报废、贱价处置国有资产,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资产购置与处置失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和滋生腐败。由于国有资产长期被无偿占有,不评估、不流动、不核算、不提折旧、不考虑损耗或年产值因素,造成每个单位都想有“自留地”,产权分散、流失和浪费严重,削弱了财政分配资金支持各项事业发展的力度及财政的调控能力,加剧了财政资金供求的矛盾。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应有的管理意识

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在中国国有经济体系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较受重视,而包括中央与地方在内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及其管理却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不仅严重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也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

(二)缺乏完善的法制建设

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有关的管理制度与法制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实践,至今仍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使得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随意性很大,管理混乱无序。另一方面,各级立法机关与管理部门尽管也出台了一些局部性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但部分法规、制度之间互有矛盾,使执行部门无所适从。

(三)缺乏合理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如财政部门和国资部门的管理权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财政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的管理主权权限不清,财政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权限不清,行政事业性资产具体占有、使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权限不清等等。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1)存在一定程度的财政预算软约束现象;(2)缺乏公正合理、有约束力的财产配置标准;(3)缺乏必要的透明度与协调性;(4)大部分地区缺乏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及相应的监督机制;(5)供给渠道单一,财政负担沉重。转贴于

在资产使用方面:(1)缺乏客观公正的财产使用效率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及有效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2)使用过程中的产权管理特别是产权变动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3)缺乏严格、规范、先进的管理手段;(4)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

在资产处置方面:(1)缺乏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2)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高效的处置途径,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交易市场等,导致资产处置过程的浪费与腐败。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意识

实践证明,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得越全面,理解得越透彻,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就越重视,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就做的越好。因此,应该注重加强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国有资产管理思想不仅深入各级部门、领导的心中,也要使广大员工自觉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从思想上重视国有资产基础性工作。

(二)完善法制建设

加快《国有资产法》的制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原则、管理体制、主管部门和管理办法等。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从立法上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原则、范围、程序、内容、组织形式、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法可依,便于新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地方性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三)理顺管理体制

1.明确相关部门间的管理与合作

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本级政府管辖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2.建立资产管理经营机构

建立行政事业性资产集中处置与调剂转让市场,将行政事业管理与市场经营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制定与单位经济利益挂钩的资产处置办法,鼓励各单位将闲置资产拿出来进行交流,通过所有权变更或使用权转让等方式,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有效资源。

3.坚持财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资产核算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备查账,认真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的记录与登记,严密核算;建立健全资产购置、接受捐赠、内部转移以及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做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行单位首长负责制,并确立具体资产管理人员,把资产管理纳入政府考核和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范围,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四)健全管理机制

1.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对各级政府的行政事业性资产实施产权集中管理,就是在严格遵守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国家所有权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占有使用权的原则下,各级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打破部门利益格局,对产权实行集中管理。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仅履行占有使用者的职能,在只有使用权的前提下按制度规定去利用这部分资产。

2.强化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

应确定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政府分级所有并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原则,明确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责任委派给一定政府机构作为专门的主管机构,对各级政府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资产实施综合管理。

3.加强资产预算管理

以往资产管理的主要弊病在于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这既不利于国有资产规范管理,也不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预算安排是实现增量控制的关键,因此要处理好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之间的关系。按照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制度,这是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4.制定资产配置标准

合理的国有资产配备标准是加强资产预算管理的基础。制定配置标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为它要考虑到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多个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标准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考虑灵活性,对此采取“先大后小、先点后面”的方法,按照“合理可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

[参 考 文 献]

[1]毛程连,程北南.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J].社会科学,2006(5):61-66

[2]王晓玲.行政性公共财产绩效管理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56-86

对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医院要想顺利开展医疗以及科研活动,就必须依靠医院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伴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医院规模的扩大以及医院固定资产的增加。为了保证医院固定资产不被破坏或丢失,必须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让医院固定资产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当前医院财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基础上,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1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

目前,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对固定资产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而是由各个科室单纯管理本科室资产,并且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固定资产价值也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不健全,直接导致医院很多资产没有详细记录,资产丢失或破损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因为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医院各科室之间很难及时进行对账,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闲置情况也无法及时上报,这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很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1.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般来讲,医院对流动性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该现象直接导致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报废等环节缺少制度监督。比如说,很多医院在领用固定资产时,因没有专人负责领用管理,并没有填写领用单就将固定资产领取、另外,医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记录固定资产的收回、报废等工作,这就造成医院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相差甚远,固定资产损坏程度无法准确判断等现象。

1.3缺乏科学的购置决策

新一轮医疗改革制度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并且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医院盲目扩大医院规模,购进大量的医疗器械设备来增强发展动力。医疗器械设备的更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没有进行一定的论证分析盲目购置医疗器械设备,很有可能会导致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造成医院资产的浪费,为医院的日常经营增添经济负担。另外,还有一部分医院盲目扩建医疗综合楼,因缺乏合理的规划,这些医疗综合楼被反复拆建,造成医院财政资金以及建筑资源的浪费。

1.4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

因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很多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保管、借用、维护等环节都没有详细的规范可以依据,管理流程的松懈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院各个科室在出借本科室的固定资产时,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去执行,如果医院固定资产被丢失或者损坏,各科室之间就会相互推卸责任;其次,因缺少详细的维护规章制度,很多科室在使用医院固定资产时都没有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与维护的缺乏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严重缩短,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率的降低;最后,因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医院固定资产被随意报废、变卖,变卖后的钱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去跟踪,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构建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可以让各个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引导医院各个部门参与到资产管理中。构建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医院应设立一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医院院长、后勤部长以及财务经理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有医院固定资产的审批、购置、清查、报废等;其次,医院应设立二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设备部门、国资部门以及基建部门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有登记固定资产购置、借用、报废等情况,确保医院实际固定资产与账面相符合;最后,医院应设立三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医院各个部门设立专门人员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盘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并做好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在发现随意处理固定资产现象时及时上报。

2.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工作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让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有规章制度可以依靠。首先,医院应设立详细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将医院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流程明确化,对于那些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医院在购置前一定要深入分析其可行性,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其次,医院应构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在汇总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维修、损坏等数据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行综合考评,并将此考评结果作为各科室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构建规范的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流程

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流程的构建必须将购置、使用、保养、报废等各个环节都全面覆盖。首先,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必须由相关科室向上级部门提出资产购置申请,由上级部门对购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上报至一级管理部门审批;其次,在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相关部门应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以保证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相符;在固定资产保养环节,应设立专业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最后,在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必须有专门部门对报废资产进行评估,核算资料后由财务部进行销毁处理。

参考文献:

[1]李敏华.浅谈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J].当代经济,2011(1).

[2]张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

对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固定资产 资产清查 存在问题 建议

根据集团有关文件,公司必须每年必须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目前一年一度的资产清查已告一段落。整个清查结果显示,财务科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和业绩: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严格履行审批及验收手续,对没有取得验收单的资产一律不予报销;发现与技术部门资产编号不一致、使用单位不同时都及时与技术部门沟通解决等等。但是通过此次清查,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上还存有许多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资产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分管资产管理的技术部门登记的资产名称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名称不符。出现名称不对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产入账不及时,资产管理部门对新资产的登记没有及时记录;二是资产名称更新滞后,财务部门对新入账的资产没有及时更新财务名称记录;三是资产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不协调,两者在资产整理上未实现共同管理和协作。

资产管理部门对部分固定资产的概念比较模糊,特别是港务设施资产,不能严格区分出某设施资产的界限和范围。如码头资产,由于码头需要经常改造,资产管理部门就根据改造后的设施资产另起名称,造成一个码头有多个资产名称,而且改造面积和范围不明确,不便于资产管理。

由于资产使用部门对其职责不够明确,又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对部分老龄化资产视而不见,对部分闲置资产不及时上报处置,对资产使用不加保护,滥用超负荷使用现象严重,造成固定资产没必要的浪费。

资产归类不清晰,同一组资产不能直接显示出资产原值,如我公司在使用的电力资产,在同一变电所其资产项目就有7-8项,资产编码零散,不直观,不利于财务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统一,甚至出现谎报年限、随意上报年限的情况。如在清查中发现2008年入账的D2\D3连接桥,使用年限为50年,而在2013年入账的D4连接桥,使用年限为18年,造成同一类资产使用年限相差甚远。

二、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对于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资产名称与财务名称不符的,应积极与技术部门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协商,按照统一命名做更改,并把更改后的资产名称做备案,以便将来核对。如,可在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设立资产整理的专项小组,主要负责资产的审计和协调,并对资产的入账和备案起监督作用,确保技术部门的资产数值、名称、类型和财务部门的记录保持一致,建议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在资产管理上均采用图片和数据结合的方式管理。对港务设施等面积比较大的资产采用画图方式,在图片中做出坐标、方位,并对图示的设施的资产进行数字量化,通过图片和数字的结合实现大范围内的资产控制和管理,既清晰又方便。虽然目前我公司对2014年新增资产已陆续在系统中加载了图片,通过图片管理,使资产实物一目了然,但是资产的数值和量还没能在图片中体现出来,将图片和数字的结合进行资产管理能为以后的资产清查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和权限,将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分级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明确固定资产的购建、 使用、增减变动、维修、处置等价值核算与实物日常管理工作的责任归属和操作办法。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均负有管理好固定资产,使其完好无损的责任,合理使用闲置资产,对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浪费的,应纳入当期考核,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部门应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对每一件新购入资产的相关数据都及时录入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管理,资产编码遵循唯一原则,同时建议资产管理部门编码上采用树形结构编制资产编码,按资产存放地进行分级编码,统一归类。我公司电力资产项目如果采用树形结构编码,不仅有利于管理,还便于查找,使管理者比较直观的看到此类资产的状态,同时还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为使用中的监督和盘查提供方便。

在固定资产分类的问题上,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立足于原有资产备案,制定出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和分类方法,将其编制成册,并报有关部门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确认上,企业必须严格考察资产的性质,再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评估该资产的使用率和损耗率,结合资产备案分析得出资产的使用年限,如连接桥使用年限的确认,首先必须确认连接桥的质量和规格,其次统计该连接桥的使用频率和预计损耗,然后分析该连接桥的质量和使用损耗之间的关系,科学预测和确定使用年限。

三、结束语

总之,企业固定资产作为其内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避免企业资产流失,同时也能盘活企业资金,使其在企业各种经济业务及经营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财务科作为资产管理的主要部门,应继续发挥财务监督职能作用,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进一步以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制约机制,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以上是笔者的一点粗浅看法,不知当否,还望指正。

参考文献:

对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5

(一)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资产配置标准是制定支出标准的基础和主要依据。目前亟需由财政部门制定的主要是业务用车标准、通用办公资产配置标准及部分专用资产配置标准。

1.业务用车配置标准。由于业务用车配置一直疏于管理,已成为各单位公车膨胀的重要因素。许多单位业务用车数量大大超过公务用车数量;不少单位把超过公务用车编制的车统统划到业务用车范围中,有关部门难以控制和监督。如果只管公务用车,不管业务用车,将难以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公车的数量和费用。要在科学界定业务用车范围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部门和单位业务用车的标准和编制。配车标准可分为一般业务用车标准和特殊业务用车标准:一般业务用车标准建议参考一般公务用车标准执行,特殊业务车标准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各部门从严核定,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同意。各部门业务用车的编制,建议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通用办公资产配置标准。通用办公资产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包括单位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两个方面。单位价格标准可根据目前政府集中采购的平均价格确定;数量标准可以按每人占有数量或处(室)占有数量核定。个人用台式计算机、办公桌椅、文件柜标准建议按每人占有标准核定;公用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复印机等其他用办公资产,建议按处(室)占有标准核定。在具体标准的制定上可参考目前各部门的平均占有水平、实际工作需要以及国家财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3.专用资产配置标准。专用资产是指有关部门为满足专项业务需要而购置的资产,如一些科研设备、医疗卫生设备、进出境检测检疫设备等。对一般的专用资产的配置标准,建议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制定;对一些特殊的专用资产配置标准,可由相关业务部门制定,报财政部门备案。

4.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配置标准的修订。目前执行的办公用房标准是1999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单位并没有按照上述标准执行,也有一些单位反映上述标准不符合实际。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在实际执行中也不规范,超标超编配车问题时有发生。财政部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际,抓紧修订有关标准。鉴于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工作任务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保障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建议由各级财政部门制定本级的资产配置标准。财政部制定中央级配置标准,但可抄送地方参考。

(二)完善工作流程和审核机制。研究完善财政部门内部预算审核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从实践情况看,做好资产配置预算的难点和关键是财政部门内部有关司(处)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协调配合问题。鉴于中央部门2009年资产配置预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对财政部内部审核流程作适当调整:各部门司和两个资产处同时对部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进行审核,由两个资产处提出分单位预算控制建议数,经会签预算司同意后送各部门司;各部门司在两个资产处提出的建议数内,对部门预算进行审核,如确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的,部门司需与两个资产处协商一致后再作调整。在预算执行环节,待编预算、追加预算及部门专项中涉及资产配置的,也应参照上述要求和流程进行审核。建议预算司及时对《中央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中相关内容作调整。同时,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内部工作的协调配合。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审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各单位在编报资产配置预算时,财务部门要充分征求资产部门的意见,资产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财务部门的工作沟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研究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开发建设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监管,是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基础。目前,财政部组织开发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中央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推广实施,并于今年在全国推广。系统的实施应严格按照横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纵向“中央—省—市—县—乡”的架构进行部署。原则上各级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该系统为标准版本,以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的统一规范和通畅传输。系统实施涉及到硬件配置、网络布设、操作培训、软件应用等多个方面。当前,应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障经费,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在“金财工程”统一框架下,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其他系统的有机衔接,并保障资产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四)切实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薄弱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性质不同、情况各异,应区别对待、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要全部缴入国库,严格管理。对行政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应按照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先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先上路,后规范”,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国库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快出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单位上缴收入和未脱钩经济实体上缴收入管理办法。

(五)做好重点资产与大型资产的配置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种类繁多,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范围上,应突出重点,主要抓好重点资产和大项资产的配置,如房、地、车和大型设备(交通工具)的配置;对一般性的资产,由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预算限额内自行掌握,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资产配置预算是一项新业务,应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当前要首先抓好对房屋、土地、车辆和一定价值以上的大型设备的审核工作。

(六)加强监督,严肃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财政监督、财务检查等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工作的监督检查。在资产配置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执行,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配备购置;对预算执行中,因特殊需要,需追加预算并临时购置资产的,也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经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购置;对各部门未申报购置预算的资产,不得安排经费。建议强化审计部门、财政监督部门在资产配置预算监督检查方面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各地财政专员办对驻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资产配置实施财政监管的责任义务和实施方式。对违反上述规定购置资产的,应在审计和财务检查中作为重要问题查处;对有关单位超标、超编配置资产的,严肃查处,坚决纠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资产管理从生到死有3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即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在目前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尤以资产处置环节最为薄弱。

日前,财政部的《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受到了地方各级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高度关注,这恰是因其将焦点对准了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并提出了诸多切实有效的加强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进口”到“出口”的全程管理。

资产处置环节薄弱

之所以要针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专门出台该《办法》,主要是因为资产处置是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薄弱环节。

“资产购置和资产处置构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进口和出口,这两个环节更容易产生管理问题,也更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高级讲师刘用铨表示,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环节的制度相对比较健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政府采购法》,而且各地方在2006年后也针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台了资产配置标准等一些具体的配套规定。

那么,为什么资产处置环节会成为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呢?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财务处处长任红梅表示,实际上,资产处置环节比较薄弱不仅体现在地方行政单位中,也体现在各层级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于资金的直线型管理,资产的管理链条非常多,因为资产存在的状态就是非常分散的,分布在很多资产使用者手里。

很多时候,资产管理者根本见不到资产,即便是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点都存在难度,更何况是进行资产处置。

江苏省工商局审计处处长朱昌兵表示,在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长期以来资产处置制度缺失或规定过于笼统,导致资产随意处置现象较为普遍。另外,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管理、财务和资产使用多个部门,由于部门配合不力,很容易出现资产账账、账实不符的情况,家底不清也给资产处置带来一定的难度。

任红梅还表示,以往的制度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标准、程序、处置收入管理等规定得不够细致。对于什么样的资产需要进入处置环节没有确切的标准,对于处置需要履行的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处置后所获收入的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等,这些都是造成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环节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

处置新规亮点较多

无论是业内专家,还是实务工作者,在通读该《办法》后都表示,这个《办法》不仅针对当前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的难点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任红梅表示,该《办法》对报损、报废等以往国有资产处置中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了明确定义,非常有必要。这也让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者感到该《办法》非常清晰,很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朱昌兵表示,鉴于地方征地拆迁补偿不到位较为普遍的情况,该《办法》对涉及房屋征收的资产置换作出规定。虽然该规定在篇幅上仅短短一条,但其对维护地方行政单位的权益很有帮助。

另外,朱昌兵也表示,该《办法》中对上级单位向下级对口单位配发、调拨资产进行了限制,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规定。这是因为,一方面,上级向下级单位配发的资产不一定是下级需要的,容易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该规定也能有效防止上级单位随意处置资产、提早更新资产所带来不必要的支出。

刘用铨认为,该《办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创新就是规定了“资产处置收入应当纳入公共预算管理,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关规定上缴国库”。实际上,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已经做出了类似的规定,但有一些地方在管理实践中没有严格做到“上缴国库”。

刘用铨介绍说,根据以前的办法,资产处置收入属于行政单位的其他收入,属于行政单位自有收入、可支配使用的财力,现在则属于政府非税收入,资产处置的收入在性质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属于公共预算管理范畴。这样,一者将资产处置收入全部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现了综合预算的理念;二者在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预算体系中,明确了资产处置收入属于一般公共预算而非其他预算。

有力推进全程管理

若翻开一家行政单位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其中固定资产一栏数额庞大。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资产的状况,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和引导由来已久。

2006年,财政部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对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等进行了规范,其中对资产处置的部分仅作了框架性规定。

在此之后,财政部针对中央层面行政事业单位了《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针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处置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这使得中央层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除了2006年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外,针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未有其他相关办法出台。日前的《办法》是对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补充和更新,也标志着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从资产购置到资产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基本建成。

对资产管理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建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一般设备标准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标准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的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其是各项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者有的单位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没有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等日常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制定和执行。二是相关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没有得到落实。三是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

(二)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的经费来源大多数为财政性资金,由于资产占用的无偿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时大数多只考虑部门的需求,很少对固定资产的成本和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估,而财政部门大多数只关注部门的经费预算安排,很少或者没有充分考虑部门所拥有的现实资产状况等,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乏计划性或者计划性不强,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时有发生,购置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甚至处于闲置状态。

(三)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核算不完善

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账卡物三者相符是最基本的原则,但是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常存在账面价值与实物资产不相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者账务处理不规范,少记固定资产价值。二是一些固定资产已经到使用年限并且损耗严重,没有及时按照规定办理报废相关手续,从而导致了账面价值与实物资产不一致。三是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账面上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原值,无法体现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从而导致“虚增”固定资产。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保障。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各方面的有衔接,不仅有金额的核算,还有实物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具体资产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采购审批手续,建立固定资产验收、使用登记、报废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使得固定资产处于有效的管控之下。其次,进一步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工作内容、职责及权力范围,尤其要明确责任及奖惩机制。再者,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要把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监督的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调拨使用、报废等各个管理环节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同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的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时,各单位要根据现有固定资产现状,科学合理地编制采购计划,避免重复购置,进一步规范各部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避免重复购置,同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流动机制,促进固定资产的流动,避免资产闲置,实现资产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会计核算与实物资产管理

(1)行政事业单位在首先全面核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同时,引入“虚提”折旧的方法,(“虚提”折旧,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对固定资产按月计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以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实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2)加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推广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资产数据库,为固定资产建立 “电子卡片”,完整记录单位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实行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有利财务部门、管理部与使用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3)建立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与核销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及时摸清家底,掌握固定资产的毁损盈余情况,分析原因并按照相应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准确反时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实现账实相符。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的经济资源,各项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应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优化固定资产结构。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1] 付培云.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