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步骤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步骤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步骤流程

会计核算步骤流程范文1

论文关键词:私营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

通常我们所说的会计核算,是固定通过某一形式来实现的,这种形式被称为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流程。一般说来会计核算流程是指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程序。随着技术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必须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灵活性以应对这一趋势。于是引起了管理模式的变革。那么会计业务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优化组合,其中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具备的重大意义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流程存在的问题

顺序化的业务流程是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建立在劳动分工理论下的基础流程,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这两个强大的会计工具把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度量结果分类汇总,使用标准格式和项目摘要内容就是会计凭证,即当一项经营活动发生时,会计人员根据业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

在一般的情况下,顺序化的业务流程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然而,在日益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中,传统核算流程日益显得迟钝、僵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更具灵活性的流程管理模式。在流程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最新的内外部信息建立最合适的流程,从而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顾客最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二)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单位的负责人主观意识不够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真实性有些漠视。各单位之间的也缺乏沟通,加之会计体制复杂多样,在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固步自封,难以前进论文格式范文。然后是会计管理环节的弱化以及缺乏指导,加上会计队伍缺乏主人翁意识,大部分私营企业的会计为打工人员,缺乏归宿感,其职业道德和开拓的精神的淡化了。最后是我国总体上还缺乏合格的从业人员,虽然每年获得会计从业资格的总人数不少,但是能真正担当某一职务,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缺很少,加之,我国每年的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依然是当前人才数量无法满足的。

(三)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背景下,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已经显露出了迟钝、僵化的问题。目前国际上认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核心内容是打破企业按职能分工的管理模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安排工作,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业务为重点转变,从人为分工向业务需求转变,依此来大幅度提高企业绩效和服务质量【2】。随着会计核算流程优化问题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的逐渐突显,我国学者也对会计业务流程作了一定的研究。

吴旺盛认为会计核算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实现会计目标的途径,他强调的“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与国外研究的主张是一致的。

袁树民认为会计业务流程就是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现代会计应该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新时期,优化会计核算流程,以实现科学合理的核算流程。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准确,基础会计核算数据向会计核算系统中央处理服务器直接汇总,实现对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核算流程再造,动态会计平台通过向中央服务器传送原始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了成本的真实性。还有优化核算流程,建立完善的数据级别的内控制度,会计信息数据动态、实时记录、汇总、查询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取消内部往来的单据传递和重复核算、对账等工作,减少了重复劳动和人员占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袁树民依然强调了“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主张以技术手段来达到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目的。

二、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设计

随着科技手段在各行业的渗透,会计核算也引进了传统会计核算无法比拟的技术手段。就信息化会计的核算流程来说,它与软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账务处理数据流程图十分相似。实际上无论是市场提供的商品化软件,还是企业自己组织开发的软件,各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流程在细节上都差不多。

流程中,消除了原始系统中的账簿等数据重复存储的部分,使得数据更加单一,直接明了;实现了会计数据采集输入的自动化,尤其自制凭证部分的数据来源,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时间成本;自制转账凭证直接记账,不再审核,遵从“上游审核过的数据没必要在下游进行二次审核”的设计原则,简化的审核程序,数据的真实可靠行更强;增加了预测未来、辅助决策部分,提高了预期值;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调用尽量实现自动控制而非人工控制,增加了共享交流的机会【3】。同时上述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数据传递关系,而且存在系统间的控制关系,包括调用控制、时序控制等。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使得会计核算流程更加便捷、迅速,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三、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实施办法

(一)首先要确认核算流程重组的内容和目标整个核算流程的重新组合,需要先行制定计划,明确重组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努力使改革方向明确、任务具体、目标和策略具有可行性。要结合当前具备的资料条件,评估优化的等级以及在原有基础上优化的程度。而且,这个任务目标是基于原有基础上的改革,流程重组更多的是属于服务理念的更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速度、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的追求。因此,它不是对传统流程的全盘否定【4】。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干预手段使得在原有流程有所突破,屏弃传统核算流程中滞后的因素。

(二)转变会计人员陈旧观念

以往的私营企业会计人员往往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会计核算缺乏积极探索的愿望,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重点在于要解决好企业员工尤其是会计人员的思想障碍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打破陈旧观念,促使他们认识到实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励会计人员积极的参与、制定和实施整个业务处理规则,实现从核算向管理与控制的转变,从而将信息技术、会计方法与管理融合。企业方面要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培训,促成会计人员拥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在会计核算流程重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目标,使会计人员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积极的风险观念。应该建立全新的风险观念,对于存在风险要改变过去的消极态势,要具备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最终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

网络系统观念论文格式范文。在网络系统环境下重新审视和认识会计,建立网络系统会计观,并研究在此观念下会计的特征及理论框架。转变以前会计人员各自为战的局限状态,以网络为桥梁重新认识会计核算,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会计人员思想中构建新的核算理念【5】。

(三)会计部门组织结构的重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也必然带来部门组织的变化,由于上述的会计核算流程已经不再对诸如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项目进行分开核算,所以也不再需要按此划分专门的岗位,并且由于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前移到业务部门进行,会计人员不会再被困于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中,所以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后,会计部门需相应地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部分职能部分的工作重心也要转移。各职位的主要工作如下:

系统部门主要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定期维护;财务小组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会计实务工作转向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由前线工作转为后台管理。会计人员大部分工作都由原来的数据整理、收集、操作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监督与分析,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分析。

(四)注重会计系统流程监控

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参照COSO模型和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框架对我国企业进行整改,必然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加以梳理和重构。同时,萨班斯法案重要的要素之一即是对工作流建立严密的审批程序的控制,将原有的以工作内容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转变为规范一致的管理流程,这正是我们创建严密的会计系统流程监控体系的有力依据。在SAP新版本的设计中,已经融入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基本要求。这无疑为我国建立标准流程提供了设计依据。总之,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实现了协同和无缝连接,使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变成现实,使供应链上的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成为可能。同时为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管理要求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些核算流程,以更好地参与管理决策,实现会计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传统会计流程的优化工作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优化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手段的创新,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观念更新,职能更新,只有会计核算流程中参与的各要素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才能保证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让会计核算优化深入人心。对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和当前,还必须有一个长期、深入的跟近过程,后期的监控和评估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科学地实施会计流程优化,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人员更好地认识核算流程,最终实现会计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0(6):14-2O.

[2]彭桂山,周莉,邱轶安.会计信息化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5(19):69-71.

[3]蒋尧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实现〔J〕.当代财经,2001(9):56-61.

会计核算步骤流程范文2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些会计核算方法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然而,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必然会引起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

1、对登记账簿的影响。

在传统会计业务流程中,必须根据会计科目及账户的设置与运用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然后采用一定的记账程序来登记账簿。账簿作为存放输入会计数据并经分类汇总的载体,承担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它既作为第一次会计确认正式加以记录的书面记载,又作为第二次会计确认在报表上正式披露的信息提供直接的数据源。因此,登记账簿在传统会计核算中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但是,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后,登记账簿就变成了多余的活动,因为ERP等会计专业软件可以直接从凭证中提取信息生成报表,而且数据传递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概率低,传统的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账簿的设置已不是会计信息化核算中不可或缺的步骤,登记账簿已经其失去存在的意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平行登记、过账、结账等传统技术方法也失去其应有的效用。

2、对其他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在核算过程中除了省去登记账簿步骤,还对其他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设置和填制凭证环节,原始凭证的收集朝着集成化发展,原始凭证的形式朝着无纸化发展,记账凭证的生成朝着智能化发展,使企业成为一个有机的内部网系统,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提高;在设置账户和会计科目环节,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手工做账的空间限制,能够依据企业经营管理需求扩大并细化会计科目的结构、内容,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核算信息;在财务报告环节,传统的财务报表是由会计人员提供的通用的、标准化的财务信息,用以满足外部使用者的共同需求,而现代信息技术使个性化财务报表的提供成为可能,使用者可以按照自身要求从数据库中筛选有用信息,编制个性化财务报表。此外,复式记账和财产清查也面临着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二、现代会计核算方法研究

1、计量属性的新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一经提出便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门话题,有的学者认为今后公允价值计量将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有的学者不以为然。不可否认,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好地反应了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目前,我国核算主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部分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传统的手工做账环境下,公允价值无法及时取得并计量入账,往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会计人员能够从交易平台获取最新的资产或负债或与其类似的项目成交价格数据,用以计量该项目的公允价值保证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

2、存货计价方法的新选择:移动加权平均法。在传统会计核算中,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此方法被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取消)、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先进先出法在每次存货调用时都要计算存货价格,降低了系统运行的速度和效率;个别计价法极易被管理者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出库成本低的产品或在业绩好的情况下出库成本高的产品;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虽然省时省力但数据及时性差,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对及时性的要求。由于会计数据采集的动态性,企业内部的数据库系统能实时更新最新入库的存货价格并自动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移动加权核算。因而,移动加权平均法成为当前会计信息化下的最优选择。

会计核算步骤流程范文3

关键词:电力 财务会计 会计核算 一本账

会计核算工作是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如何加强会计核算在财务工作的应用是眼前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目前在电力设计院中普遍存在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相对薄弱的现象。新的经营形势及财务管理的更高要求,呼唤全新的财务管理。

一、会计核算“一本账”的内涵和意义

会计核算“一本账”是一种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要想集中化会计管理要落实到实处,必须处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转变思想观念,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会计部门不再单纯扮演“管理者”角色;处理问题既要满足制度要求,又要善于利用政策,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为网点解决实际问题。

(2)转变工作方式,处理好管理和经营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已经无法寄托依靠支行进行会计管理缓冲,分行会计部门必须改变原来把握大原则的“粗放式”工作方式,更多地采用“落实到细处”的“精细化”工作方式。

(3)预防管理真空,处理好管理半径和管理效率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会计部门可能由原来管理十来个支行变为管理上百个网点,管理半径可能超出理想的范围。如果无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可能出现管理真空,或者管理效率低下,对部分网点会计管理频率和力度不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二、电网企业“一本账”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1电网企业的会计核算“一本账”目标体系定位

会计核算“一本账”立足于建设核算型、管理型、决策型计信息系统,特别是满足决策支持型功能需求,进而实现整个集团会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使用,真正为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目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维度构成:

(1)终极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

(2)合规性目标即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流程和会计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有用性目标是通过会计系统处理的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指标的业务动因,加强管理层对企业资源总体情况的了解和控制;

(4)效率性目标即提高企业会计程序运作的效率,加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为公司业务运作提供高效的财务支持。笔者认为,南方电网主营业务为电力销售,容易实现对下属电网企业的账务数据整合,使得财务系统可以通过会计科目对企业信息进行归集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交集,在账务信息中实现多纬度的业务管理信息,对于电力销售板块可以采用第一种“一本账”的核算模式。而南方电网下属的金融投资、工程施工、发电业务企业,生产业务性质各不相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业务数据的整合,同时,其账务数据与供电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的工作量也非常大,购销双方的协同凭证发起方式和收入成本的会计处理政策等都需要进行统一协调。

2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实施步骤

2.1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首要的就是统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也为会计报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是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其体系设置反映了本单位所关注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科目提供详细或总括的核算信息。对于集团企业“一本账”,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科目的设计既要区分业务性质,更要区分不同的会计主体,尤其要注意各企业业绩考核等业务管理需求。其次应进行会计核算凭证模板的制定,对于集团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指导所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凭证模板的方式,可以使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流程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样也实现了会计处理结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增加了经济业务会计结果的可预见性,为“一本账”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实用基础平台。

2.2统一业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构建本质属性是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流程重组。因此,在构建“一本账”的整体框架时,首先应对电网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制度规范来保证实现会计“一本账”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价值性。与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有成本费用核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资产管理核算流程、税金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等。通过对这些流程的特点、主要关键控制点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融合的地方,依据会计核算的路径,整合相关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活动,实现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和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实现流程的重新整合。

2.3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要素资源

集团企业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企业财务要素资源,会计核算中心是实行会计“一本账”核算后设立的一个中间部门,来负责整个集团业务的会计核算,使得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将事务性的核算工作和管理性的财务工作进行适当地分离,其关键是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管理,保持独立性,并实现集中核算资料电子化、档案实物资料属地化管理。集团企业内部结算中心是具体办理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其通常设立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有:

(1)核定成员企业日常备用的现金余额;

(2)统一对外筹资资源,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

(3)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并负责将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转账至集团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

(4)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而必备的货币资金,并监控资金使用方向;

(5)办理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核算,并计算各企业在集团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及相关的利息或利息收入。建立“一本账”会计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骤然增加,这客观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且对财务人员的集中培训与分配也有利于控制相关的稽核和监控风险。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后,南方电网公司需要对通过母公司财务部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2.4建设“一本账”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目标转变到生成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为主要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统集成,以全面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为中心,实时、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完善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优化管理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

结束语

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是对单位财务管理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成功地实现了对资金的集中核算,集中管理,全面监督。特别是在当前预算管理较为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改观的情况下,依靠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务收支管理,是符合我国国情,也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强化财务内部控制,通过制定符合国家财经制度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并加以严格实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管理好手中的资金,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步骤流程范文4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施工企业 构建步骤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就已经有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先例了,在我国这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最初,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我们称之为“会计电算化”。直到2005年,一些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会计信息化”这一更加专业而贴切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整的基础之上,所建立的信息技术与会计科学高度融合的、完全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它能够全面运用现代化的新技术和网络系统,使得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实现信息高度共享的同时,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是相对于“会计电算化”提出的一个概念,二者其实并没有严格的边界,都是研究如何用信息技术处理会计数据并生成会计信息,进而实现会计辅助管理职能的。由于其所利用的信息技术不同,所形成的信息处理模式也有不同,所加工生成的信息的应用效果自然有较大的差别。具体而言,“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的区别如下:一是设定的目标不同。会计信息化设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会计业务全面的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其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而会计电算化所设定的目标是使会计业务的核算实现计算机处理。二是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不但包括传统的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而且包含了信息技术系统论和信息化论等思想。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基础只有传统会计和计算机理论,相对会计信息化比较初级。三是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同。会计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是会计业务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但是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由于没有利用互联网,就不能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虽有上述差异和区别,但是两者也存在着各种联系。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在实现会计核算的计算机处理之后,必然会提出对会计业务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要求,实时高效地处理信息才能够更好地辅助企业管理。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现状分析

1、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介绍

施工企业又称建筑安装企业,是指从事设备安装和土木建筑的企业,包括建筑公司、工程公司以及建设公司等。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集团管理的模式,即下属单位、项目部采用各自独立的分级核算,总公司进行汇总、合并核算。总公司、子公司的各级核算单位分别设置职能部门,项目部也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所不同的是,项目部一般在远离本部的施工现场进行核算、上报。施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特殊行业,其建筑产品、施工生产过程、经营管理都具有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特点。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既有固定性、多样性、总体性、寿命长等特点。施工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分散、地点不固定、综合协作性等特点。这一系列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施工企业会计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在分析和研究其会计信息化应用时,应该结合其自身特殊性,进行特殊对待。施工企业的会计对象是指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本文主要就会计核算来分析和探讨其信息化的应用。

2、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施工企业目前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处于手工、半自动状态的。相关部门的数据在各自的核算系统中进行独立的核算之后,以报表的形式传递到上级单位。然后各财会部根据该数据在其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中进行新一轮的核算之后,继续往再上一级传递。在这样的模式中,各级部门分别按照自己的要求、方式核算和汇报,势必会造成数出一门、格式不一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实时掌握全局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具体而言,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分级合算引起会计核算混乱。由于施工企业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分散、地点不固定、等特点,很多企业为了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结合,直接反映其经营效果,就采用分级核算、管理的办法。但是这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原因,导致出现了数据混乱、格式不一的现象。二是工程成本的核算和工程价款的结算具有分段性。由于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如果工程结束后再进行价款结算,势必会引起施工企业有大量资金垫支,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三是资金分散造成监控不力。施工企业的自身经营内容特点决定了其项目众多、地域分散,进而引起企业银行开户较多,资金分散,这会使企业资金管理困难、使用效率低下,容易造成监控不力的现象。四是信息化水平低下。由于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很多方面发展还比较缓慢,与其他行业相比市场环境也相对不完善,普遍存在着信息化应用水平低的现象。这一问题使得管理者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不能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平台的构建和实施

建立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系统通常有两种模式,即核算型的以会计核算为主体的系统和管理型的以会计核算为主体结合会计管理的系统。这两种系统各有侧重,企业究竟是采用哪一种,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化实施目标和原则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化目标应该是,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作为指导,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建立起一套可操作性强、高效实时、信息共享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一信息管理体系应该能够贯穿企业工程施工全过程,保证信息共享、相互协作,实现整个公司资金和财务的统筹管理,最终实现在同一的信息化平台上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运作和控制。

施工企业在建立会计核算信息平台的时候,必须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进行设计和构建,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合理规范,才能实现企业目标。因此,在会计核算信息平台构建过程中,施工企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先进性原则,保证系统在技术上、管理上都具有先进性,满足集团财务管理的需求;坚持可靠性原则,采用大型数据库、严格数据控制机制,确保数据质量可靠;坚持安全性原则,在网络配置上将数据库服务器隐藏于防火墙之后,限制信息访问人员,保证内部子系统数据的安全问题;坚持实用性原则,在满足实时监控的同时,结合企业规模,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最优;坚持易用性原则,采用同一个浏览器界面进行操作,方便简捷,易于使用;坚持集成性原则,不但提供二次开发平台,与其他系统连接,实现数据实时传输,而且采用统一规范的XML技术,保证接口的标准性和通用性;坚持动态性原则,采用组件化设计,方便扩充,实现动态设置业务流和数据流,以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需要;坚持经济性原则,采用B/S结构,放低对工作站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环境,在满足系统目标的同时,节约系统构建成本;坚持可扩展性原则,应该保证该系统不但能够从业务上顺利扩展到ERP等管理系统,而且能够从技术上与OA等系统衔接。

2、施工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步骤

实施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具体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阶段性目标的明确。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因此,企业必须分阶段逐步实施。而在各个阶段,都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以保证实施工作的高效完成。二是设备的配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运行,离不开优秀的设备做支持,因此配备与施工单位规模相适应的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配置设备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该注意既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力,又要具有远见性。三是适应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会计核算信息化构建和实施的核心工作就是软件的开发。在此环节,企业既可以选择自行开发软件,也可以选择从软件公司来购买。这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应用成本来进行决策。通常自行开发软件周期长、成本高,但是针对性强,而采购软件周期短、成本也相对便宜,但是由于是通用软件,在使用之前可能还要进行改造。四是业务流程的再造。这一环节主要是指企业对现有业务流程所进行的适当的重组,逐步建立适应会计信息化的业务模型的过程。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地把计算机技术引入会计核算,还对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五是科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软件有效实施、系统高效运行的前提,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施工企业并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信息化最终走向失败。六是员工知识的更新培训。如果企业员工不能很好地了解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就无法实现构建信息化平台的效果,这是决定平台构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针对员工的培训,应该是多层次的,不但要保证多数员工能够正确使用、操作,而且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能够维护平台正常运行的人才。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管理是施工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已经成为行业内很多企业财务管理的必备手段。本文首先在对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针对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本文结合施工企业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构建会计信息化平台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对我国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善平:工程施工企业中会计信息化的实现[J].现代商业,2008(14).

会计核算步骤流程范文5

一、会计信息共享情况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一)会计核算体系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集团财务核算及管理采用二级法人、三级核算模式。集团公司作为一级法人,各子公司作为二级法人。二级法人包括各事业部所属生产性公司、销售性公司、配套公司及其他综合性公司,财务上独立核算,作为成本、费用或经营中心进行考核,本部和事业部承担内部管理协调角色,不是独立法人。其中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对本事业部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和合并,接受集团考核,具体会计业务由事业部所属生产型公司代替。本部不作任何财务核算、汇总、合并工作。集团财务中心作为投资中心,对全集团的财务核算和管理进行考核和监督,以事业部为单位进行汇总和合并,对外提供集团统一的财务报表。

(二)会计核算模式海尔集团下属公司众多,分为家电生产型企业、家电销售型企业、家电生产配套型企业和其他企业。各类企业财务核算流程基本一致,尤其是对资金的控制上高度统一。目前海尔集团将全集团的对外采购统一起来,即由海尔零部件采购公司承担国内原材料和物品的采购,国贸公司承担国外进口物品和部分国内大宗物品的采购。各事业部销售公司独立核算,主要承担本事业部产品的销售工作。这样家电生产型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就大大简化了。

(三)流程重组前的组织机构海尔流程重组前的组织机构分布图如图1所示:

(四)会计管理及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现状首先,海尔集团目前的会计核算处于手工核算和计算机辅助核算混合的工作方式下,信息共享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其次,由于历史原因,海尔集团各事业部的财务部门分别使用了不同的会计核算软件,由于有些软件版本低,功能单一,仅仅解决了会计核算层次的需求,会计管理方面的功能较弱,同时基本上不能进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第三,为了强化财务管理和控制,海尔集团事业部如冰箱、空调、洗衣机事业部围绕这些财务软件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第四,由于海尔集团各个事业部独立采购、开发和使用了不同水平的会计核算层次软件和部分辅助型软件包,因而决定了不同事业部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资金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最后,更重要的是集团缺乏一套统一的、完整的和其他业务系统(如销售、仓库管理、采购等)无缝连接的会计管理软件,各个事业部的会计数据和信息很难适时地反馈到集团财务中心,集团财务中心的会计监控更多的是事后的补救性分析和反映。很多会计人员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与往来户对账、与仓库对账等细节上。很多管理上的问题不能在事前通过严格的计划、事中通过及时的反映来解决。

二、会计信息新系统的实施

(一)实施前提:变革理念的建立一是业务流程重组(BPR)理论。BPR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一种新管理概念,是对企业业务过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显著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二是新流程观念。业务流程重组主要解决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响应市场速度,使企业获得倍速发展。依据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的思想确立新流程观念,即直接面对顾客的、具有高度经营决策权的完整业务流程。这种观念的确立包括三个阶段,即从传统的职能管理下的业务流程发展到矩阵型结构的项目流程,然后从解决基于矩阵结构所构建的业务流程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发展到新流程的确立和业务流程重组。

对于海尔的产品市场战略而言,信息化是―个全局的概念,没有信息化海尔就做不到实验过程、生产过程、营销过程等信息终端的责任到位。海尔从1998年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重组,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与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零营运成本目标的实现,海尔的组织结构变迁遵循了新流程观念(如图2所示)。

海尔组织结构的变迁充分体现了国际化思路,属于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战略性调整,与流程重组前的组织结构图对比,流程重组后的海尔组织结构图如图3所示。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基础和保证,也是管理系统的载体,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工具。在当今“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海尔观念)的情况下,要求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必须不断的创新。海尔的组织结构是随着战略的转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创新的。从实现海尔名牌战略的职能型结构、实现海尔多元化战略的事业本部结构到实现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流程型网络结构,体现了海尔组织创新之路。以海尔为代表的企业组织结构“横向革命”的实质,是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企业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促使纵向“官僚机制”开始崩溃,使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小型化、个性化、综合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相互关联的管理组织加以整合成为大势所趋。而以会计信息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网络化发展,必将促使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

(二)技术支持:网络计算模式根据企业规模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将企业应用财务软件的情况划分为单纯局域网范围、厂区范围、城域范围以及跨地区广域范围。厂区范围可以通过中继器、光纤电缆等方式构成局域网。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主要应用在局域网上。但当企业在地理位置上比较分散,如某些企业在城市的各个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则整个企业就难以由一个局域网相连。一般采用的模式是组建多个局域网,然后将这些局域网再相互连接起来构成+城域网,这样会计软件的运行超出了厂区范围;就需要在城域范围内或要在企业内部多个互联的局域网上运行。此

时首要的任务是解决财务数据的复制和共享问题。现在一般采用的模式是各子企业的局域网在大多数时间独立运行,然后在某个固定的时间(通常在深夜)将各自的数据通过通讯线路统一送往母企业,由母企业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数据的传送和处理缺乏实时性,母企业无法随时随地对子企业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处理,对于某些24小时连续运行的企业,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而且在进行数据传递时往往会长时间地占用通讯线路,增加企业的支出。一般可采用Intranet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Intranet是Internet技术在企业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上的应用,是一种兼备了集中处理模式和C/S结构体系的分布协同处理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在内部网络上采用TCP/IP作为通信协议,利用Internet的Web模型作为标准平台,同时建立防火墙Firewall把内部网与Internet隔开。Intranet也可自成一体成为一个独立的内部网络。

(三)实施范围海尔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大型数据库(Oracle)和高效网络的分布式、关键性应用。规划使用单位75个,并发用户数100个,工作站点数209个。地理范围包括青岛(本部)、威海、武汉、合肥、顺德、贵阳、章丘、莱阳和上海九个地区。本期应用软件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总账、现金银行、项目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报表、合并报表、财务分析、存货核算等十个模块,涵盖海尔集团目前的大部分基础财务核算工作。

(四)实施过程:集成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如果仅是在对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简单的重复或修补的基础上进行低水平的实施,那么在加速企业原有正面产出的同时,也会加速其负面的产出,企业的综合效益不会得到真正提高。因此只有在BPR思想的指导下,将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融入到企业持续变革的过程中,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巨大投资得到真正回报,获得应有成效。从海尔1999年实施新的变革的思想和理念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正是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的指导下,逐步融入到企业流程变革中,体现真正的网络财务要求,完善、加强和拓展了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构建了一个真正的集成化财务管理系统。

集成化财务管理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方法,将财务与业务、供应链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实现缩短生产前置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整体柔性、减少库存等战略性好处,使企业具有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益、高应变能力,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及财务的实时管理,以适应柔性生产、组织扁平化和产品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海尔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实现了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到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融合在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将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来看时,其实施过程也遵循一般软件系统开发的步骤进行,具体可分为制定实施计划、用户培训和教育、需求分析和确定、模拟运行、客户化、运行测试、实际运行、周期审查等步骤,从而达到满意、快速、低风险的实施效果。上述步骤强调在各个实施步骤中建立规范、详尽的实施文档,从而更准确地反映用户需求、更高效地完成阶段任务、更稳健地达到实施目标。如果将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整个流程重组看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则按照BPR思想,海尔的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的集成。在企业内部所有财务部门实现联网后,总部的财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将所有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集中到总部统一核算、集中管理,下属机构则成为一个财务报账单位。二是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与业务的集成。重组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精简中间环节,建立跨职能型群体等,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三是实现企业与整个供应链的集成。

三、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效果分析

(一)统一了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了业务核算的准确性首先,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参照股份制会计制度,海尔集团设计了新的财务核算制度,统一了全集团的会计核算制度,方便了集团汇总、合并和查询的管理需要。其次,简化了会计科目的设计。总账系统的录入、审核、结账、查询和分析都非常迅速和简便。再次,加强了会计管理的力度。实施后,通过应收、应付、存货核算、项目管理和现金银行等子模块的核算,丰富了系统内的会计和财务信息。如通过客户、供应商管理,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某一客户或供应商与企业发生的所有资金的应收、预收、应付、预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实收、实付、结余、发票等明细情况;可以通过系统自由设定账龄分析条件,对应收款、应付款进行账龄分析,分析、了解客户信誉情况;通过付款控制来严格控制付款时间和付款数量,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水平。一旦发现某个凭证有异常,可以非常方便地由凭证联查单据,了解该笔业务具体情况。最后,提高了业务核算的准确性。实施后,通过系统设置应收、预收、应付、预付、核销等业务类型,将各种业务处理得非常清楚,查询起来也非常方便和准确。

会计核算步骤流程范文6

1.1核算账簿和分类混乱此类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一些企业对于账目类别的划分标准不固定,同一种费用的分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标准,导致总体费用核算出现偏差;其次,成本核算对象极为混乱,不同的核算对象有不同的核算标准,企业往往在核算时图省事,对不同的核算对象使用统一核算标准,或者出现核算标准与核算对象搭配错误的现象,造成极大的核算误差。再次,账簿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体现在会计人员的从业资质不够,操作不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企业对成本核算的流程管理不到位,缺乏财务风险预控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制这些都是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1.2核算标准缺乏科学性和明确性企业生产管理时所发生的费用有些不能够按照类别明确划分,这就涉及到费用的均摊问题。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不能科学的计算平摊的成本,甚至直接将应该分摊的成本统统计入其他账目内,导致无关项费用的增加,这种做法在一些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

2改善企业成本核算现状的合理化建议

2.1科学管理成本核算体系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尽相同,要根据企业的不同经营状况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核算方法。在实际核算中,应遵循如下原则:(1)阶段明确性原则。要严格划分生产经营步骤,做好各步骤的明细账核算。核算要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阶段划分,如按照月、季、年的时间标准,当期发生的费用要及时结算,不要延期或提前。(2)成本归类性原则。对于生产成本中的无形成本要严格按照实际消耗量作为核算依据,产品的生产成本要按照实际耗费原材料的量进行核算。(3)核算范围完全性原则。一些企业只注重有形成本的核算,而忽略了无形成本的因素,要想提高核算的精确度,就必须将各种成本全盘考虑在内。(4)核算结果统一性原则。核算要按照不同标准分多次进行,每次核算结果的误差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数据相差太大要重新进行核算检验。2.2合理简化成本核算流程和计算方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费用应该选择不同的分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计算成本中的基本信息和数据,避免成本信息失真。费用分配标准既要合理又要简便,费用分配标准制定的程度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费用分配的标准,而且分配标准的资料要容易取得,还要方便计算。一般而言,企业成本核算是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消耗作业,计算出消耗资源的成本,以及辅助材料应该根据重量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可以按照生产的工时,也可以按照工资的标准,它是把每一项成本都作为核算的对象,按照最终的产品所消耗的作业数量把各个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到最终的产品中去,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式,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资源的消耗。2.3对成本核算行业实行有效监管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出现不实的情况很多也很复杂,这就要求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了解相关的政策、行业规定和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对于成本核算不实的检查方法更要了解,及时发现企业虚假降低成本的行为。企业还要有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的财务监督工作,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可以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错误及时修正,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还有对于外部社会的监督也要同样的重视,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是企业的外部监督的主要力量,对于具备会计师资格的人员要加强培养,定期对他们培训,以增强企业的执行能力,同时国家也应该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规范他们的收费标准。企业的机构除了对企业记账外,还可以加大他们的服务范围,使他们能够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监督。只有内外部共同监督,企业成本核算才能够更规范。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