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工安全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工安全论文范文1
1.1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坚持在公司每天的早会上通报各中心前一天直接作业情况及当天预申报作业情况,所在生产中心如果有非计划作业或者与预申报发生偏差的作业,由主要负责人要说明原因。
1.2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消防气防中心坚持每天到生产现场对直接作业预申报执行情况、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作业票证办理规范情况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安全健康环保部也定期到现场对直接作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责令立即落实整改,确保现场作业安全,否则责令停工整改。
2从实际需求出发,抓好安全培训工作
2.1加强对领导层的安全培训领导层及不仅把握着企业生产经营方向同时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力,其安全素质的高低和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管理知识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对安全生产各方面管理的重视程度、方式方法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2.2抓严抓实新员工的三级教育对新员工的培训基本属于的安全启蒙教育,要让员工一入厂就建立对安全工作的正确认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和不断学习安全知识、积累安全经验的理念。使广大员工逐步在处处、事事都牢记安全,落实行动,每个人都能做到“自主管理”、“三不伤害”,天长日久形成企业固有的安全习惯以及员工头脑中固有的安全意识。
2.3在日常安全培训中应认真贯彻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安全培训工作的成绩不仅是看培训了多少课时,培训了多少人,重要的是看培训是否符合企业需要、是否真有实效。实施培训阶段,要从师资队伍、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保证安全培训的质量。培训内容的确定要从强化意识、掌握理论和提高技能的需要出发,精心安排培训计划,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的原则科学设计。重点放在员工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基本常识和器材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使用、职业危害预防、事故应急处理等与员工实际工作切实相关的方面。突出案例分析培训,挑选出适合培训对象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事故的进程、造成的后果或损失、事故的应急处理与救援、责任人处理,以及吸取教训,如何防范以避免发生类似事故等环节,对学员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知识培训。
3组织全员对所有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并制定控制措施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风险评价,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JHA方法是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SCL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根据掌握的《风险评价清单》的各风险因素依据风险矩阵法进行判定,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程度(S)确定风险度(R),制定控制措施。公司各个岗位存在的风险因素是是不同的,该项工作要求组织全体员工参与。首先要对员工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其了解该项工工作的真正目的和重要性并传授其辨识方法;其次要以装置、班组为单位合理组织,正确引导,使其能根据自身的工作程序、工作环境,结合工作经验,实事求是的反映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要把风险辨识作为一项常规活动,不断地更新风险信息,反馈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
4开展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活动,加大重大隐患治理力度,实现本质安全生产
4.1各专业主管部门和各中心定期组织进行大检查和自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按照“五定”原则落实进行整改,对于问题严重的,下发《安全检查隐患问题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或限期仍不能整改完成的,给相关单位负责人下发公司级或部门级安全工作督办单,由公司领导或部门领导督促整改落实。
4.2建立了隐患排查报告评审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对员工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并制定整改完成时间跟踪整改。同时根据问题和隐患后果的严重性给与一定的奖励。通过隐患排查奖励机制,现场的隐患和问题数逐年降低。
4.3通过公司安全例会,请各中心员工代表参加,在会上提出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隐患和好的建议,对于员工提出的隐患问题和好的建议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对相应的员工按照《员工提出问题和隐患奖励办法》在月度考核中给与一定的奖励。
5建立具有专业素质的应急救援组织
应急救援的重点是对受害人员的营救,迅速控制事态,这就要求这一组织行动一定要迅速、准确、有效,所谓迅速就是要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调集所需的大规模的应急力量、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建立起统一指挥的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要满足以上三点,生产企业一是要建立严密的应急救援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安全、消防部门、生产装置、后勤部门、医疗部门等。并在每个部门设置专门负责人,负责相关人员的培训演练、物资储备和设施维护;二是制定贴近实际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各个级别、各个方面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不同规模的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修订改进,在演练中锻炼救援人员心理素质、反应速度、应急能力;三是要提高专业救援队的应急救援能力,包括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训练,各类消防救援器材的熟练使用等。要树立忧患意识,有紧迫感、使命感,搞好训练、演练,以备在特殊情况出现时能迅速应战。
6刚柔并济全面提升煤化工安全管理水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煤化工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分工会基础管理、安全维修管理、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程序,推进煤化工安全管理。
6.1结合公司总体部署,利用各种形式(如:板报、征文、宣传画、网络平台等)广泛宣传,发挥阵地作用,抓好安全教育;
6.2采取岗位培训、维护经验交流、召开技术研讨可靠性会等形式,组织员工学习业务、学习规章,学习各类安全知识,养成按章办事的习惯,强化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
6.3根据PDCA循环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煤化工正是依据PDCA循环原则,对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进行全面管理。这一体系、平台,是合理规范个人活动、组织团队协作行为、维系煤化工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必需真正体现出公正、合法的原则,才能增强煤化工的凝聚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柔性化管理赋予煤化工非凡的应变能力:它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适应发展的柔性管理机构;把被动的事后检查的管理方式,转变成事前预防的管理方式;把刚性管理的制度,转变为柔性的约束机制,采取信任-指导-感化-自控的方式,发展为员工自觉的行为准则;增强广大员工对煤化工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把员工在煤化工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煤化工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7结语
化工安全论文范文2
1.1化工企业安全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经过相关部门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化工企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企业相关的安全文件都已经制定完善,工厂生产的各个工序也有安全常识提醒和注意事项,但是责任人却不明确,使得这些文件的制定似乎成了摆设,没有管理者去进行监督和管理,即使出现问题,也找不到相关责任人。有一些化工企业稍微做得好一点的,会有相关部门的领导兼责安全的管理,但是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在员工会议上进行宣传一下,很少有企业会深入分析安全的问题,也没有制定细节性的到位的制度措施。有一些企业会将社会上报道出来的其他企业的安全事故拿出来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但仍然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管理者的人心,企业内部的安全问题责任不明,没有落实到位。
1.2不重视安全培训,培训效果不佳
由于化工企业的产品特殊性,安全培训是企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其实际操作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第一是培训力度还有待大大提升,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化工企业对于安全培训的实施是走走场面,拍拍照,流于形式,员工想去参加培训就参加,不想去就不去,正规的考核根本没有落实下去,其效果是很不尽人意的。第二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差,即使是参加了培训,由于不上心仍然无法很好地掌握安全技能的要领。第三是培训质量差,化工企业由于对安全的不重视,也不会去聘请专业的安全讲师对员工进行培训,通常他们随便在公司内部找一个相关管理者进行培训,其培训质量是不容乐观的,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化工企业忽视了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2创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2.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做科学发展的领先者,要在确保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促进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响应“安全第一”的生产标语和生产原则。从里到外、从源到尾抓好安全工作,无论是在设备的引进过程中把好关,还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监督,都需要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这种安全意识不仅要深入员工的心理,更有深入到领导者的心里。
2.2明确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化工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必须做到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位。首先,相关安全生产的规范制度必须完善。企业必须把每个工序的安全操作规范名列出来,另外,相关的处罚条例一一审核列明,从而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提醒自己,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增强安全隐患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其次,每个工序必须有一个安全负责人,每天监督和管理安全事宜。对于责任人导致安全事故的必须严惩不贷。
2.3认真落实化工企业安全培训工作
对化工企业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在培训内容上,尤其是对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操作、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情况和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和深度讲解,让员工能够深入了解企业安全情况。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案例分析,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三方面进行培训,从思想和实际行动上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工作之余多学习多分析,多向老员工老师傅进行请教,切实将自己的安全、企业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结合起来,高瞻远瞩,为化工企业的长远未来作打算,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注重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考核不能通过的需要重新进行培训,直至员工都能通过考核,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3结语
化工安全论文范文3
0引言
化工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物料特殊性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高(低)温、高压和易燃易爆性、腐蚀性、剧毒性等特点,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伤人亡人事故。化工企业无论在日常生产还是装置检修、改造都离不开施工队伍,如建筑施工的公司、设备的安装维修公司,设计单位等,这些都是工厂的外部协助单位,通过业务合作保证了我们企业正常生产,也促进了我们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同时由于外来施工队伍和人员存在并进入我们的企业,对我们的现场安全生产也产生一定压力和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为了保障我们企业的安全生产,我们就必须对他们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化工生产特点通过相应安全管理协议和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使其符合工厂对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避免由于他们不安全行为给工厂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因素。结合本单位对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分析,探讨加强对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做好外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关键
任何工作要做好,首先要领导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在生产和维修施工项目实施中,单位领导对施工队伍的选定要根据安全生产要求和业务能力原则选出一些施工水平高,历年来安全管理到位,施工现场秩序好的单位作为重点合作单位,以安全生产优先,以施工资质优先,以施工质量优先,进行安全生产评价,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建立起一套严格程序进行评审,坚持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对无安全资质或安全资质不全的施工队伍,一律不让参与竞标。领导重视了,就能杜绝无证单位进场施工的可能,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促进生产、检修、改造项目的安全顺利实施,为工厂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择优评审办法能保证合格外来施工队伍的进入
2.1通过公平的竞争,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外来施工队伍在招投标工作中,总是有现实或者主观上的种种原因,容易在竞争的投标者中,决定并接受低报价的投标队伍,而这又往往是以牺牲安全设备、设施投入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为代价的,加上他们多数是人员流动频繁的施工队伍,一直未能得到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安全技能训练。大多数施工队伍规模较小,他们对法律知之甚少,也没有安全方面的实际经验,对安全管理懂得不多,容易引发各种事故。因此我们在选择合格的施工队伍时规定:每一个施工项目合格施工队伍必须不少于两个单位,因为合格施工队伍单位太少,往往就会出现施工方因不投入安全生产的资金或投入不足,一旦现场安全管理抓紧了,施工单位就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理由和借口,从而减少安全生产的投入,这样往往会造成因工作进度时间紧迫而无法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给安全施工留下隐患甚至引发事故。
2.2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资质评审,保证进入生产现场的外来施工队伍符合要求
每个施工项目我们都会根据ISO9000文件和我们厂承包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评审。根据历年的招标情况,对施工单位以往的安全指标、经营业绩、资质等级、财务状态、人力资源等进行打分,通过单位领导和相关专家及安全管理专家的评议,选用施工能力强、安全管理水平强、人员素质高等能承担我们所委托业务的单位作为合格合作单位。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建立起一种有效机制,通过对施工队伍对安全知识和标准认知了解情况及实际施工能力的考核,保证了所选择的合同方在安全知识和标准及实际工作是合格的。
3加强工程和安全合同管理
双方签订合法的经济合同的同时还必须签订安全管理合同,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加强了安全管理。我们规定,每份合同必须有安全协议,合同才能盖章,合同才能成立和有效,安全协议是合同必须的内容。由于生产工作节奏日趋紧张,手续比较多,有时未来得及办理完善的经济合同,我们就在开工前签订安全协议。对于一些长期在企业进行工程施工并经安全考核合格的单位确认为合格的合作方,我们采用年度安全协议的形式进行。对遇到装置设备的紧急抢修,没有办法先办理手续的,经必要的安全协议直接委托进场施工。
4强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4.1建立项目质量、安全责任签约制度,每个项目都设立一个质量、安全责任人,签订质量、安全责任状,规定工期、质量、安全责任。通过责任状的签订,提高责任人的责任心,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4.2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分工,提高自查自改能力。现场管理全部由项目负责人管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实施负全面的责任,从合同谈判、执行;到现场管理,验收;付款,合同归档、设备移交全过程负责。同时设置专职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由于项目的施工时间紧,怕安全生产管得严,影响施工进度,项目负责人往往注重施工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管理,通过设置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提高了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保证及时消除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一经查出就要求将工作先停下来,分析事故隐患的性质,研究采取整改措施,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对其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促进他们主动管好施工现场,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5做好施工项目安全技术和生产装置危险因素交底
施工单位进入施工现场前,我们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技术和生产装置危险因素交底工作,让施工单位知道项目安全方面的要求,现场有什么危险源。同时我们要求施工单位提交施工方案和相应安全技术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等措施,让施工队伍了解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必要削减风险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对其组织者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考试保证安全交底落实到位。
6加强特殊工种安全管理
根据从事特种作业时,容易发生影响厂区各种化工装置物料、水、电、动力等正常运行或其他工艺设备、设施以及人员伤害、火灾、爆炸事故等情况,从而干扰工厂生产运行正常进行。针对拆除施工作业、起重、动土、电气、电气焊等危险程度大的作业,加强特殊工种安全管理,要求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当厂区有这一类作业时,我们经常组织检查,当施工作业出现与安全管理要求不符合时,责令其停止作业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才可继续作业。
7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发生事故隐患及时整改
我厂为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安全监督站,建立了有效的安全监督制度,对每个施工现场均派驻安全监督员进入现场监督检查,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制止和消除,情况严重和一时难以解决的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发出现场安全通报,并作为以后确定合作方的考核依据之一。
8严格执行化工厂用火、临时用电、动土安全管理制度
用火安全管理制度、动土安全管理制度和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是我厂多年来经过不断补充完善保证工厂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厂内用火安全管理是化工厂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通过严格执行用火申请和用火监管制度,让动火人员知道施工现场的情况,有什么危险物质,可能发生火灾的情况,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以保证安全用火。临时用电一直是安全管理控制的重点,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点,临时用电的制度实施,杜绝不安全的电器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坚持电工持证上岗作业,消除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实施施工动土作业手续,避免了不会出现因施工单位不了解情况盲目动土作业出现危及工厂地下管网和电缆的事故而影响生产。
9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管理
由于施工单位的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只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还不够,施工人员对现场的情况不太了解,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告知他们施工现场有关的安全问题,厂纪厂规,如何防止事故发生和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内容并进行考试,提高受教育者安全技能和自身安全保护意识。
化工安全论文范文4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要提高规范化生产的意识,因而需从细节抓起,找到各环节中危险因素出现的根本原因,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将安全防范措施与完善的生产技术相融合,才能体现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严密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企业的生产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
2.1制定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
鉴于石油化工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用到具有高毒性、强腐蚀性等特性的危险化学品,则制定基本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是极为必要的。企业需定期开展系统检查,严防出现重大生产事故,一旦发生爆炸、毒物泄漏等突发性事件,则要极力采取应急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2]。
2.2严格规范石油化工类型企业生产原料的标准
我国行业监管机构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所出台的政策较为明确,其核心在于实现节能减排,严格控制能耗比指标[3]。与此同时,国家对石油化工类型企业生产原料的标准也有着严格的规范,不仅相关的原材料的挑选要符合国家标准,而且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要尽可能选择机械化、自动化的手段来维系生产,避免人体直接与化工硫酸等物质相接触,从而降低人体受到危害的概率,并要合理地使用相关原料及设备,管理者及一线工人要时刻注意生产安全制度的履行。
2.3针对相关的一线操作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化安全教育
石油化工类型企业可以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处理方法,并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以及专门针对石油化工产品泄漏的应急处理设备,以系统内部层级宣传的模式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刘鹏(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611)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类型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来应对实际的生产状况。而且如若必要,企业管理层以及国家监管部门需依据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状况的变动,对规范化安全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本文就针对启用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以及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进行阐述,并探究如何更好地改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的策略,以期为同质类型企业管理带来有益的借鉴。
3更好地改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3.1安全管理模式的选用要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实践相配套
通过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危险因素的分析,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单位采用了HSE管理体系的框架来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并适时根据生产工艺技术的变化来调整安全管理模式,简单来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要与时俱进,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来保障生产,其安全管理模式的选用要与石油化工企业当下的生产实践相匹配。
3.2实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与环保理念的整合模式
从各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为社会总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较大的力量。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石油化工行业的负面效益值得管理层深思。基于此,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的调整也要本着顺应国家环保标准要求的原则来执行,坚持“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并重”的理念,将安全管理与环境治理结合起来操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的效能,还能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4结语
化工安全论文范文5
“安全文化”这一术语最早由国际核安全顾问组(InternationalNuclearSafetyAdvisoryGroup,INSAG)于1986年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总结报告中提出。报告分析称,该起事故是由不良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导致的。之后,学术界发表了许多对安全文化的定义,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其定义仍未达成共识。国际上比较权威、流行的是国际核设施安全顾问委员会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即安全文化是个人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和行为模式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的健康和安全管理的承诺、风格和效率[1]。对于全行业来讲,安全文化既是个人问题,涉及个人态度和行为模式,同时还与组织的管理体制有关。对建筑业来讲,建设工程具有环境动态多变、项目参与方众多、项目组织临时性强、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等特点,Fang等[2]在文献研究和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做出了以下解释:建设工程安全文化是建设工程项目部不同参与方的个人和集体的态度、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标准的混合体,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在项目运行的环境中形成并随着项目的实施而发展。这是目前对于建设工程安全文化较为全面、清晰的定义与解释。然而,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定义仅仅从概念上强调了人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将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理论应用于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理论模型的提出
考虑到建筑行业本身的内在特殊性,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也更为复杂。因此,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期望从模型要素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上来揭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内涵。Geller[3]提出全面安全文化模型(TotalSafetyCultureModel),将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和技术三者联系起来,并包含了人、技术、组织和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该模型中,将“人的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作为安全文化的基本框架以此描述安全文化的构成。但是,该模型并没有对这3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Bandura的相互决定论,Cooper[4]提出安全文化交互模型(ReciprocalSafetyCultureModel)。该模型包括主观的心理因素、实际的安全行为以及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3个要素,主观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安全氛围调查问卷来评估,实际的安全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观察并对比行业安全行为标准规范来评估,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可以通过审查安全管理系统来评估。通过这3个测量方法,分别对安全文化的3个构成要素进行定量研究。相比Geller[3]的全面安全文化模型,Cooper[4]的交互模型对原有的因素进行了定义,在原来的环境因素中增加了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情景因素,并且承认这3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是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经典模型,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交互模型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全面安全文化模型和安全文化交互模型的基础上,Choudry等[5]提出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的建设工程安全文化模型(TheModelofConstructionSafetyCulture)。相比前两个模型,Choudry等提出的安全文化模型把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作为3个研究指标,这3个指标既可以单独也可以组合起来进行现场测评,以此对建设工程组织的安全文化进行多层次定量分析。由此,对于安全文化的探索既可以通过研究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系统这3个因素的分别作用,也可以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这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模型本身的建立并没有强调对于建设工程特点的研究,这限制了模型在建设工程上的直接应用。
Fang等[2]提出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安全文化交互模型(SafetyCultureInteractionModel),见图2。相较于之前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的提出综合考虑了建设项目组织临时性强、项目参与方众多、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环境动态多变等特点,体现出建设项目最为重要的3个参与方:业主、承包商和分包商在建设项目安全行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交互动态性,将认知、行为和环境作为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架构,在每一构成因素中均涉及管理层面和工人层面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分析,并且可以概扩性地描述建设项目组织的安全文化嵌入组织运转过程和安全管理系统的方式。此外,通过选取新加坡的铁路项目和高速公路项目案例,验证了SCI理论模型在实际建设项目中的有效性。虽然,SCI模型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所得出的实际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为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对于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实证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3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内涵
3.1安全氛围
Zohar[6]最早使用安全氛围的概念,描述了工人对特定时间下组织环境中安全的看法和态度。对安全氛围这一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类看法:一类学者认为,安全氛围是IASAG于1988年提出安全文化构成因素的一个子类[4,6,9,13];另一类学者则认为,可以通过对安全氛围的测量来反映实际安全文化。对于第二种观点,很多研究学者并不认同,以Cooper[4]为代表,他认为安全氛围调查不能体现安全文化概念复杂性及多元性,因此无法全面地反映安全文化。对于安全氛围的测量方法,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调查(调查问卷或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但是不同行业对于安全氛围的研究维度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Flin等[7]对18份不同行业的安全氛围报告进行研究指出,各行业最常用的6个“主题词”来研究安全氛围:管理(72%)、风险(67%)、安全管理系统(67%)、工作压力(33%)、工作能力(33%)以及安全规程。本文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梳理出有代表性的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研究,见表1。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不同学者研究得出的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具有很强的共性,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个行业而言,探索一个共同的安全氛围维度是可行的。但是,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研究者应科学、合理地选取安全氛围维度,以此保证安全氛围调查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3.2安全行为
大多数学者对于安全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安全参与行为和安全遵守行为两个方面[9,13]。测量安全行为的方法通常是自陈法和观察法,也就是所谓的主观指标测量和客观指标测量。针对目前大多数研究学者对安全行为测量所采用的自陈法存在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经专门培训的观察员对实际的安全行为进行观察,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因此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对安全行为的分析主要基于行为安全理论(BehaviorBasedSafety,BBS)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基于BBS管理方法,设计BBS在建设项目中的实施流程,可以测量并提高安全行为。该程序一个重要特性在于其输出的数学性质,根据BBS程序给出的安全行为分数,可以对现场的安全行为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以此作为基准来改进员工的行为[5]。基于TPB理论,开发不安全行为因果关系模型(CausationModelofUnsafeBehaviors),可以作为因果分析的工具来调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特别是管理因素方面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建设项目中应用因果关系模型进行因果分析,有助于BBS程序在建设项目中的实施并获得持续性的安全行为提高效果[2]。
3.3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对安全表现进行计划、实施、监督、审查的系统过程,以此评价安全文化模型中的环境因素。一个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安全政策及其目标、安全标准及其目标、工作计划和组织、应用和一般性操作实践、监测、反馈和审核、纠正措施、再次审查以及持续改进[5]。在此系统中,包括所有用于现场操作安全管理的政策、目标、角色、责任、岗位职责、规范、标准、交流、过程、步骤、工具、数据和文件。并且,可以通过建设工程现场特定的安全计划对工人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通过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文化的环境特征进行审查。
4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的关系
基于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内涵的总结和分析,就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这3个方面,对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是研究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关键,也是学者们亟于解决的问题。近些年,研究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构建一个积极的安全氛围,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组织的安全绩效。目前,学术界对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统计学方法论证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很多研究者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并把安全氛围称作是安全行为的“预测器”(Predictor)。例如,Mohamed[10]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施工现场安全氛围维度和安全工作行为的关系,证实了安全工作行为是安全氛围的结果。其中,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非惩罚性安全办法会促进员工间对于安全问题更加自由、开放的沟通,以此形成一个积极的安全氛围,并进一步提高工人对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寻找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Neal等[13]通过对组织氛围与个体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安全氛围通过知识和动机这两个内在变量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此外,他还指出知识更多的是影响安全参与这一行为,而动机更多的是影响安全遵守。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这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建立安全氛围评价指标。很多研究者试图从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出发,研究安全氛围各个因子之间的权重关系,以此建立安全氛围的评价指标。对此,一些研究者做出了尝试[9,10,14],尽管迄今未成功建立起建筑业的安全氛围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以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为出发点,是探索安全氛围各因子权重系数的一个可行途径[14]。同时,一些研究也发现,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反过来,安全行为也会影响到安全氛围的形成。例如,工人的安全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能促进良好的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影响个体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动机[13]。因此,通过对员工在安全行为上进行引导,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认识,进而形成一个积极的组织安全氛围。目前,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安全行为对安全氛围的作用,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相互作用。
5结语
(1)在建筑业,积极的安全文化对于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绩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3个要素,安全氛围反映了主观的心理因素,安全行为反映了实际的安全工作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反映了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安全文化的范围。
(2)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各有其特定的测量方式。大多数学者对于安全氛围的测量采用调查的方式,针对管理层的调查以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为主,对工人的调查以结构化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主;对安全行为的研究可以通过应用BBS和TPB理论,设计具体的BBS流程,结合不安全行为因果关系模型,以此分析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中的管理因素,并有助于在建设项目中实现BBS程序对安全行为的测量和提高作用;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对安全表现进行计划、实施、监督、审查等系统过程,以此测量建设项目组织的管理环境,并且,通过项目具体现场安全计划(例如,施工方案)可以测量建设项目工人的作业环境。
(3)通过对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研究的总结和梳理可以发现,学者常用的安全氛围维度为:管理层的关注、监督和支持、制度和规范、员工的参与、沟通、工作压力、风险、安全施工的能力8个因素。由此看出,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探索建筑业共同的安全氛围维度这一研究方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4)目前有很多学者已经证实了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积极的作用,以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为出发点,是探索安全氛围各因子权重系数的一个可行途径,为建立建设工程安全氛围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但是对于诸如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仍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研究。
化工安全论文范文6
说安全文化不只是一种“观念”,意思是它不单单是一些“现象”的总结。换句话说,不是一些反面教训的总结。不安全的行为并不一定导致恶劣的后果,即使导致恶劣的后果,你看到的后果,我并一不定看到。所以,仅仅由后果的倒推所形成的观念,是靠不住的。它往往不但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而且,所形成的观念也往往是主观的,不带有客观性,无法起到一种文化的作用。
而安全做为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意味着它第一是一种人的理性的选择,第二是一种主体行为的基础,第三还是一种客观价值的取向。
“要我安全”与“我要安全”虽无一字之差,但二者一方面有着我们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的区别。即后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安全工作的施为者(主动者),从而要负起安全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两种取向相反的理念和文化。前者是否定性的,而后者是肯定性的。
“要我安全”做为一个否定性的理念,往往代表着一些禁止性的命令。比如:“严禁无证驾驶 ”、“严禁酒后开车”、“严禁超速行车和空档溜车”、“严禁带病行车”等;比如“严禁无阻火器车辆进入禁火区”“无作业规程、操作规程或安全措施不开工”等命令。这是一种“齐之以刑”的管理。
“我要安全”做为一个肯定性的理念,与之相关联的是一些指示性的语言。比如“珍惜生命”、“通过安全,才能享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以每个人的行为的安全,实现同事、家人、企业乃至社会的安全”、从而真正树立起安全为自己、为他人、为企业的“大安全”理念,增强“一人不安全、大家受连累”的责任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整体安全目标的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可以看出: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安全意识的内化和主体化,更是一种工作的审美化。
一种是以安全为手段。如果说安全只是通达工作对象的途径,它就不能不表现出工具的特性。唯物主义的观念是“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工具是人自身物化形态的延伸。工具作为手段服务于目的,它始终源于自身之外的动机,并指向自身之外的目的。在这样的关系中,工具似乎是不重要的,因为目的实现之日便是手段终结之时。工具在使用中消失自身。工具也是在其历史中不断显示出自身的。在工具的制造过程中,工具本身有了优劣之分。而这个从优到劣的序列,恰正是它从无到有的序列。也就是说,最好的工具,就是没有工具。总之,安全只被看成一种权宜之计。在此过程中,安全本身意义就会得到消解。
一种是以安全为目的。以安全为目的当然要比以安全为手段高一层次。即说是安全是给工作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命令人们去行走。这个意义上,安全成为欲(愿)望的对象。欲(愿)望的本意是需要,是渴望,是需求和向往等。当人实现人的目的时,人会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当人没有完成目的时,人将身心痛苦、悒郁或者愤怒。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受制于安全。无形中使工作沦落成为了安全的工具,从而在使用中消失自身。即:最佳的安全,就是不工作。这是在另一角度上,形成了对安全意义的消解。
无论是“以安全为手段”还是“以安全为目的”,都是“要我安全”的理念,都不能显示出工作的美感。换句话说,“要我安全”的理念,形成了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分离,而这种分离,不可避免地显示出两重的反审美的特性。其一是安全本身的枯燥。因为任何安全措施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无论是身体的成本,还是经济的成本。这在本质上都是反审美的;其二是工作本身的枯燥。不可否认,我们周而复始进行的工作有着枯燥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的作家阿尔贝•加缪在他随笔《西绪福斯神化》中,讲述了一个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科林斯城的创建者和国王,名叫西绪福斯,是一位暴君。据说他因为触犯了宙斯的权威,因而被罚在山下做苦役。每天,西绪福斯总是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把山下的巨石推向山顶。可是,每当巨石到达山顶时,西绪福斯一放手,石头就又滚下山去。这样,西绪福斯只能一如既往地重复着永远也没有止境的劳役生活。加缪说:“诸神处罚西绪福斯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由这个故事,加缪想到的是今天工人们,他说 “今天的工人终生都在劳动,终日完成的是同样的工作,这样的命运并非不比西绪福斯的命运荒谬。” 这样的境况,使我们往往从根本上忘记了工作的审美化存在的可能,即:工作着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