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1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问题提出

对于接受特殊教育学生的培养,应该符合特殊教育目标。应该根据特殊学生的能力,编制特殊教育语文教材、课程标准等,以满足特殊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的需要。在特殊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应该首先进行语文能力的测试,对学生语文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即包括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测试,也包括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

二、尝试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愉快教学模式

1.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唤起学生兴趣

教师是一项伟大的职业,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尤其是对于身体有却显得孩子来说,更应该受到教师的特殊关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真心投入,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些特殊学校的孩子是住宿生,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还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我们的教师需要在生活上给这些孩子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用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如果学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深深地爱,他们一般不会想家,会特别喜欢在学校生活,有利于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自信,保持愉悦的心情,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除了给学生必要的关爱,还需要多给学生爱护,鼓励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学生表扬鼓励,使学生增强自尊心,激发积极上进的欲望。对于有缺陷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过严格,更不能觉得他们低人一等,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恰当的要求,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对于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对待;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事业没有责任心,对这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过分的要求,会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2.巧妙运用直观教学

弱智儿童自制力较差,如果想使他们一直专注于教师讲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同时需要直观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给弱智儿童多种刺激,有利于为弱智儿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弱智儿童轻松学习。弱智儿童对语文充满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接触实物,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实践,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述出做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弱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心理重建

1.激发学生多问

学生进行学习实际是在心理上重新组建,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最关键的一步是善于提出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才有利于问题很好地解决,而且对于一个好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很大价值。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努力的营造一种轻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特殊教育规定的教学目标。

2.鼓励学生多说

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学生说话的过程实际是把学生内心的想法、情感用语言的形式与外界的沟通。说的过程是弱智学生在对语言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语言的过程,能够体现出弱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弱智学生先天性大脑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后天受到的教育不足影响,导致弱智儿童在思想上一般都比较迟钝,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的反应都比较慢,口齿不清、发音不清晰,语言表达困难等影响这些孩子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说话能力上的训练,可以为这些孩子组织一些活动,多给他们一些说话的机会。如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说的机会给我们的孩子。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教学重点,侧重讲解一些重点词语,在讲解这些词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去把握意思。这样既有利于发展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这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自主创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文章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读”“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语文建立良好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些孩子对不懂得知识提问,教师耐心解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热情,有利于鼓励他们自主为自己确定学习的小目标。读是锻炼学生理解课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说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多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是这些孩子能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真正有所收获。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2

这是“生命中的另一类群体”,你看那一群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孩子,最大的不过16岁,最小的才3周岁,或斜眼看天,或流涎憨笑,或百问不见一答而送你怒目仇视。

霍娟讲述着她的人生之旅的时候,谁能相信,这么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子,居然担纲着山西长治市一个名为“启明星”的弱智幼儿园的园长职责!

霍娟凭着她的聪外慧中和一口的普通话,可以做公司职员,可以做公司企业公关,可以做酒店礼仪,可以做导游……什么都可以做的,却又如何就做了一个弱智幼儿园的园长呢?

1999年,26岁的市级模范教师霍娟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次给她切肤之痛的医院之行。结婚以后,新生孩子9个月了,一次司空见惯的小小感冒,她带孩子去了医院,医生看看孩子,生出一脸的狐疑:9个月的孩子,行为这么不正常?

霍娟惊得没了主意,小声祈求医生:“那就麻烦您给好好查查吧大夫 ―― ”然后死一样沉寂的等待,医生终于转过脸来,说出一句话:先天性染色体变异造成的智力低下。

霍娟问:“那可怎么办?”

医生说:“无任何医治办法。”

天崩地裂五雷轰顶,霍娟不能自持地瘫了下来。

霍娟在巨大的悲痛中精疲力竭,当她冷静地面对这不可回避的现实时,一天天长大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她的一块心病。一般幼儿园不收,普通学校不要,26岁初为人之母,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啊,霍娟在苦思冥想中束手无策。

偶然一天,她从台湾幼教专家陈文德先生《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中受到了启发,了解了弱智儿童教育的一些知识,但是特殊教育与正常教育虽说道理相同,方法上却大相径庭。于是霍娟多方寻找有关书籍和资料,研读了弱智教育家茅于燕教授的早期干预系统理论,受益匪浅,并从中掌握了不少实用训练方法,对她的孩子进行了尝试性特殊训练后,明显的效果给她沉郁已久的心境带来一片惊喜。

一个靠工薪维持生活的普通家庭,霍娟何尝不明白,花巨资四处求医问药是多么有悖于现实。她为能从特殊教育的大家们那里获取方法,施教于自己的骨肉,已经非常欣慰了。但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袅然升腾:能否创办一个弱智幼儿园,既可使那些有着弱智儿童的家庭摆脱日复一日、永无彼岸的烦心困扰,也可使这些在任何场合都难受欢迎的生命得到应有的教育和人生的起码尊严。告于父母,父母叹息;告于亲友,亲友惊讶;告于同事,同事讥笑。都说:“放着好好的孩子不教,去教傻瓜,教你家一个还不够,还要上‘规模’呀?”“弱智儿童本来就傻,教傻瓜的教师不也就是傻瓜教师了么,霍娟啊你可真够可以的,什么主意不能想,怎么就给自己出了这么一条馊主意呐!”大家好言相劝,霍娟只是沉默。只要认准的事情,霍娟是破釜沉舟也在所不惜了。特别是经过与山西长治市残联负责人谈话后,更坚定了霍娟要为弱智儿童奔走的信心。从此,便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历程。

2000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伴随着迷茫的沙尘天气,霍娟艰难地行走在长治市的大街小巷,几乎跑遍了这座城市的旮旮旯旯,终于选定了一座清静的房子。有了场所,钱从哪来?她又四处奔波,找亲戚托朋友,东家凑、西家借。但资金的缺口仍然很大。这期间,霍娟向一位号称腰缠百万的“款爷”求助,以为看着她对弱智孩子的一腔热血,“款爷”总不至于一点也不资助的,没想到却受到冷遇,回家后她气得直流泪。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明白霍娟那样一个牛脾气的父母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多病的外婆把准备看病的钱拿出来,朋友将钱送到她的手中……大到活动器材、小到桌、椅、碗、筷都得她亲自动手购买。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幼儿园终于初见规模。

2000年4月28日,在霍娟一生中一个难忘的日子,“启明星”弱智幼儿园正式开园,填补了山西省弱智儿童教育的空白。

起初入园的幼儿仅有两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已有14名孩子。开始,孩子们的表现比她想象得要差得多。上课时,孩子们坐不下来,有的爬在桌上,有的举起小椅子,有的大喊大叫,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弱智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特别是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特别差,认识一个字、一种形态、一种颜色,往往要教上三五百遍,可第二天上课一问,又都忘记了,一切得从头开始。正常孩子四五岁就能用流利的口头语言表达意思,而弱智儿童到了七八岁还不能跑跳,仅仅会发单音,就连吃饭、喝水都不能自理,生气的时候还可能打自己、打老师。霍娟针对孩子们上课静不下来的特点,采取先弹琴吸引儿童注意力,再念课前儿歌,“拍拍手,踏踏脚,大家一起真快乐……”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他们总算可以坐下来上课了。但有时正吃着饭就有孩子拉了、尿了,老师放下碗筷,耐心地收拾、清理。面对孩子们大小便不能控制的问题,霍娟经过多方观察将他们的行动记录下来,并编制成《大小便时间控制曲线图》,根据曲线图来指导孩子们如何上厕所、穿衣服、穿裤子等简单的日常动作,对只要有一点点进步的孩子都给予鼓励。对弱智儿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差的情况,霍娟通过识记、认读、触摸等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为了能使孩子们认识大自然,霍娟选择晴好天气带着他(她)们到公园、动物园、广场、路边去认识社会,接触人群。被霍娟的精神所感染,山西晋东南幼师和晋东南卫校毕业的两名教师不计报酬,主动请求加盟到“启明星”弱智幼儿园来,不但使教学力量得到加强,幼儿常见病的护理也伴随她们的爱心迎刃而解。

面对重重困难,霍娟和她弱智幼儿园的老师们,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老师们的刻苦努力,所有的幼儿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穿、脱衣服,独立吃饭、拿杯子喝水,特别是大小便上厕所已能独立完成。并且都不同程度地认识汉字100余个,有的还能执笔写字,背诵儿歌、唐诗,跟着音乐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广播操……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3

关键词:特殊教育,问题 , 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concept is also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teach school of management in modern education is a brand-new topic, relates to the special education can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how to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nly adhere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our teach school would have a way out. We only use the new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humanism, open, personality and co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special school.

Keywords: special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现状及问题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又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煤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里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2. 特教教师队伍中难免有一部分人不合格、不称职,教师专业素质比较差。特教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一小部分。由于特师生就业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许多特师毕业生到特殊教育机构就业比较困难;还由于社会上对特教的支持不够,人们对特教的了解不够,致使特师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种种原因导致许多专业人员流失。特教的专业人才不愿从事特教,大量非特教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特殊教育有很多从普校转到特教的老师,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特教。

3. 由于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力量不足,一些地方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之前根本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在人职期间,只能靠点滴摸索,没有理论知识的引导,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更少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或者即使有了机会,却由于本身没有理论功底一时难以接受和消化培训期间所学的知识,难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和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理论相结合。

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如何健全知识技能

1.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必备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回答差别较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特殊教育教师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回答欠缺的最多,回掌握的最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在调查的对象中,聋童教育教师、弱智儿童教育的教师及盲童教育教师的人数比例不均衡,聋童教育教师较多,弱智儿童教育教师次之,盲童教育教师最少;二是在以往的特殊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是以专业培养为主,而专业培养又以聋教育专业和弱智教育专业为主,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只是作为学生的选修课。

2.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特殊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调查结果分析,回答掌握必备知识技能的人数比例较低,约大部分教师处于了解水平,还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处于欠缺状态。另外,通过访谈得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从普通小学调过来的,另有小部分是从一些“不景气”的单位调入的。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的职后训练,逐步提高他们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学科设置和知识传授要兼顾全面,突出重点

特殊教育专业学科设置欠科学、欠合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教师的基本技能应是特殊教育职前培养的重点内容,弱智教育、聋童教育专业知识要加强,盲童教育专业知识作为针对性传授较好。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订、特殊儿童的班级管理、行为管理、早期教育、口语、听能说话训练、现代教学手段等必备的知识技能平常要注意加强。同时,外语、人体解剖生理学、儿童精神病学、特殊儿童的生理病理等知识在学科设置 和传授时要引起重视。总之,学科设置和知识传授只有兼顾全面,突出重点,才能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水平。

4.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

在访问调查中得知,大部分教师属于中专学历层次,小部分为大专层次,其余为初中、高中水平的教师,而且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经过专门的特殊教育培养和培训,更多的是未取得特殊教育资格证书的教师。在发达国家,从事特殊教育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且要学习必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并取得特殊教育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因此,提高特殊教育的学历层次,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对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十分重要。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4

关键词:系统;生态系统理论;智障人士;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056-03

作为一项专业化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和工作技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的,理论为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引导,让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比较明确的方向;而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有效性的落实则反映在社会工作服务实施之品质上。经过近百年的专业发展,社会工作从没有理论指导单纯强调工作者的个人经验,发展到今天有来自社会工作本身以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开展实务工作的指导理论。面对多元化的理论,社会工作者应该能将理论与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选择一种或综合多种适合的理论来指导实务的开展,提高服务工作的水准。

作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一的系统理论对社会工作实务和研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系统理论在智障人士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为例,探讨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带来的思考。

一、系统理论概述

社会工作系统理论最早源于生物学视角的一般系统理论,主张所有的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系统又由更小的次系统组成。这一理论被用于观察社会、人群、家庭等系统,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的社会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中,为了达成助人目标,社会工作者往往要与多个个人、群体或团体等共同工作,这些参与社会工作的人组成了社会工作系统中不同的次系统,系统内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为了帮助案主,由社工及其组织构成的主体系统或是直接与案主互动促成案主改变,或是通过改变其他个人、团体、群体等达成助人目标,又或是与案主互动并且也与其他个人、团体、群体的行动配合来达成助人目标。因此,社工的工作物件可能仅仅是案主,也可能包括其他个人、群体、团体等,社工与这些不同的工作物件组成不同的系统,促成系统的改变。

当生态学的观点与系统理论相结合发展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看问题的视角变得更开阔,关心人类(包括个人、团体、社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强调人类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例如,家庭就可以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依赖其所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满足需求以及追求生活品质。

如图所示,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生态系统中部分和整体是相互依赖的,家庭或个人的大部分问题产生于系统内部成员之间或家庭与环境系统之间。环境对人们来说可能是有帮助的,但也可能是一种阻碍。社会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协助人们认识其环境系统,改善环境系统,促使环境对人们更有帮助。

智障人士及其家庭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生活和发展同样离不开社会各个系统以及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智障人士及其家庭使用的资源系统非常有限,常常局限于单一教育系统或原生的家庭系统,大大限制了智障人士的功能发展。以下我们将以一个个案为例,探讨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社会工作如何协助智障人士及其家庭的发展。

二、以系统理论为分析基础的智障人士社会工作方法

(一)案例简介

五岁的小明(化名)是一名中度弱智儿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眼看就要到上学年龄,普通学校表示到了上学年龄后可以随班就读,但没有相应的师资有针对性地教育这样的孩子。小明母亲正愁不知道小明将来的发展何去何从时,家庭所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得知了这一情况,并介绍到当地某学龄前智障儿童教育机构接受个别化教育辅导。

小明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宽裕,他的父亲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不在家,在家期间也较少与小明交流。小明的母亲从发现小明智力障碍开始就辞职在家照顾小明,母亲几乎每天都围着小明的生活和教育问题忙碌,极少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小明对母亲很依赖,在生活自理能力上过于欠缺。

机构李老师发现小明在进行个别化学习过程中有个现象:每当老师教他时他还比较能跟着老师的计划进行,但如果在家里由他母亲独自教他同样的内容时,他却很不配合。而当父亲在家时,他又表现得较好,能够配合母亲的教育内容。这种现象让小明妈妈烦恼不已,埋怨小明父亲除了每月保证家里的经济开销外,对家庭都不管不问。

通过对小明父母的分别了解,我们得知小明父亲觉得小明没有希望过上正常小孩的生活了,自己有这样一个孩子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就主动要求单位安排出差,想以此逃避心理的失望和压力。小明父母本来较亲密的关系也变得疏远了。母亲整日围着小明操心,和过去的社交圈也断了来往,把小明当成生活的寄托,当小明表现不好时,她很容易就感到生气和失望。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我们可以画出小明的家庭生态系统图,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生态图从小明的家庭系统到社会系统来分析小明的案例:

(二)家庭系统分析

系统理论强调看问题的整体性,家庭系统整体性是指在家庭系统中,整体的家庭系统并不等于家庭成员的总和而已,更包括成员与成员间的互动。若家中的某一成员有问题行为,必须检视整个家庭系统,而不仅仅是这个表现出问题的个人。因此,我们理解小明表现出来的让其母亲烦恼的行为时,应该观察整个家庭系统,而不是仅仅聚焦于小明身上。家庭系统内部又由次系统组成,次系统是由联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构成,家庭中的次系统彼此关联、互动。

小明的家庭系统由三个次系统构成,分别是夫妻系统、母子系统、父子系统。由于小明父亲经常出差不在家,妻子又将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夫妻二人的互动关系减弱,并逐渐疏离。母亲几乎时刻与小明在一起,没有更多外界接触的小明在生活上、精神上都完全依赖母亲,母子的关系非常亲密的。相反,由于小明的智力问题,小明父亲采取了逃避的态度,父子关系显得疏离。而母子次系统却表现出缠结,母亲对孩子过于照顾,为孩子奉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结果是母亲与孩子彼此牺牲独立和自主,与母亲过于缠结的小明变得依赖性很强。家庭系统和次系统的边界使它们与周围环境有所区分,决定了系统内成员之间的角色、分工和权力义务等关系。未能受到边界足够保护的次系统,将会制约次系统内的人际关系的发展。②

家庭系统如同其他社会系统一样,会赋予或期待其成员如何行事角色,以满足家庭社会性或情绪性的需求。③当家庭系统中某角色扮演者“缺席”,就会有非正式的家庭角色出现以维持家庭系统的平衡。小明父亲在夫妻关系中丈夫这一角色的缺席,使得妻子无法在夫妻次系统中获得社会性或情绪性的满足。我们知道,夫妻关系的发展可以使双方获得彼此支持和照顾,丈夫的“缺席”必然带来妻子的孤独寂寞,这满腔的孤独无处排解只好放更多的精力在孩子身上,让自己更加忙碌。

(三)社会生态系统分析

根据生态学观点,人们的生活环境组成要素可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系统。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小明的个案,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态系统中小明首先处于微观系统的家庭中与父母发生互动联系;社区、特殊教育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为小明生活的中观系统;社会对智障者的态度、政策的施行、社会文化等为小明的宏观系统。生态系统理论提示我们,像小明这样的智障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都同时处在多个系统中,其成长发展不是孤立于环境之外的,相反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综合起来看,小明的社会生态系统资源不少,但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此时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应该是协助小明家庭发现他们的资源系统,并改善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从系统互动中获得发展所需资源促进小明成长和发展。

(四)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的方法

改变主体系统是社工及其工作机构;案主系统是小明,我们需要帮助小明改变那些不利于学习和发展的行为;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要达成帮助小明的目标,需要改变小明现有的家庭关系,即改变互动不良的家庭系统,因此目标系统为小明的家庭;行动系统包括小明、小明的父母、为小明提供学前辅导的特殊教育机构、社区、家庭的亲戚、朋友以及能够为小明父母提供支持的家长小组等,社会工作者将努力使行动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配合,彼此产生促进性的影响。社会工作将从以下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社区系统方面

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观系统的社区,拥有着丰富的资源(社区中的各类人群服务机构、社区居民、邻里等),发掘社区资源并创造良好的互动关系将为小明及其家庭提供多方面的帮助。社会工作者可以与特殊教育机构一起共同开展工作促进弱智儿童的社区融合。社区环境能够为弱智儿童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将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基础。

我们不能忽视社区人士对弱智儿童的接纳程度对案主系统的影响,因此,社工与特殊教育机构需要开展针对社区居民意识改变的社区教育活动。在社区居民普遍比较接纳弱智儿童的情况下,小明会更容易融入社区生活,与普通儿童形成交互的情境。

2.亲戚、朋友系统

亲戚、朋友作为另一个与家庭系统直接互动的中观系统,可以为小明的家庭提供物质、情感及寄养照顾支援。社工可以协助小明的父母建立或维持与亲戚、朋友的关系,通过与亲戚、朋友的互动获得更多社会性支持,减轻养育弱智儿童过程中的压力,让小明母亲有机会发展夫妻系统的关系。

3.特殊教育机构系统

小明及其家庭已经与一个特殊教育机构建立起联系,获得在学前对小明进行功能发展教育的资源。但作为拥有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资讯的特殊教育机构还可以为小明的家庭提供更多帮助,这是需要社会工作者请该机构人士一起探讨的。

社会工作者可以建议小明的父母参加适合他们的各类家长培训和家长支持小组,一方面有助于转变小明父亲对弱智小孩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孩子的信心;一方面在学习正确教育方法同时获得家长之间互助支持。

4.家庭系统

社会工作者在行动系统的配合下协助小明父母减轻情绪压力、树立正确教育挂念、方法的基础上,需要帮助小明家庭关系做出调整。在改善和发展了与亲友、邻里、家长团体等支援系统的互动关系后,小明父母对家庭、对孩子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当小明父亲不在逃避现实、小明母亲不在全身心放在小明身上,社工可以帮助这对夫妇反思彼此的关系,加强沟通,重新建立起夫妻系统的边界。当夫妻系统中互动关系得到加强,母子系统边界也会逐渐清晰。经过家庭系统的重整,缠结的、疏离的次系统的边界清晰建立起来,小明不用再充当家庭中的非正式角色,行为问题也会随之减少。

5.宏观社会系统

如果说社会工作在这个案例中希望从宏观社会系统上带来改变,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目前我国智障人士的医疗诊断、转介程式、办学政策等存在的政策法律上的欠缺进行倡导。

综上所述,在小明案例中以系统理论为视角,社会工作应以协助案主系统建立起社会支援系统网路为重点达成社会工作服务目标。

注 释: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5

【关 键 词】蒙台梭利;特教教师;感官训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060-02

一个国家特殊教育事业的变革与发展一方面是衡量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水平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志,另一面也是国家及其文明程度的标志。我国在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地把特殊教育纳入到我国教育发展任务之中,关于特殊教育教师问题纲要中指出:“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从纲要中我们体会到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关系着特殊教育发展的成败,也决定着特殊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国家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本文对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学前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关于特殊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成就进行探讨,从幼儿特殊教育教师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教育的角度和层面来论述蒙台梭利幼儿特殊教育思想,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一、幼儿特殊教育教师的使命

(一)幼儿特教教师的任务

蒙台梭利在《儿童的秘密》一书中用一章的篇幅来具体论述了教师的任务。她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最首要的任务是先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一切未知领域,充分挖掘儿童的潜能,使他们无拘无束地生活,自由快乐地茁壮成长。为了实现这个任务,教师应该用科学方法观察儿童,研究儿童,理解儿童,热爱儿童,帮助儿童。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儿童拥有一种心理生活,这种心理生活的微妙表现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它的发展往往会被成人无意识地破坏掉。”①事实上,儿童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正处于创造自我的过程中,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都有创造和发展的潜质和可能。因此,在外部表现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尚未被成人认识的、充满活力的儿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儿童创设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使儿童舒适地,不受任何束缚地快乐成长。幼儿教师应该把儿童安置在一个自由、充满欢乐和身心放松的环境里,使儿童感到没有任何的压抑之感。如果幼儿在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个禁锢的、充满敌意的、不适宜的环境,就会在人们尚未察觉的情况下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例如,心理障碍、依附他人、自卑感、恐惧、说谎等。在一个幼儿身上,可能同时出现几种心理畸变的情况。如果儿童没有消除他的心理问题,这些畸变将伴随他的一生。1898年,蒙台梭利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指出:“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②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关注低能儿童的外部表现,儿童每一个不寻常的反应和每一次发脾气都是障碍儿童心灵中秘密显露的一种无奈表示。因此,对于低能儿童来说,特殊教育教师把他们安置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对于低能和弱智儿童的教育和他们的心智发展都至关重要。

(二)幼儿特教教师的精神准备

蒙台梭利十分强调特殊教育教师在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他认为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正是教师身上所存在的那些不好的脾气和内心障碍,使儿童胆怯害怕,不能以真实的一面在教师面前展现,致使教师缺乏对特殊儿童的体会和深入了解。为了全面透彻地了解特殊儿童行为特点,教师必须要有思想准备,教师首先从了解自身开始,总结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例如,傲慢、发怒、偏见等。总之,“教师必须变得谦和友善和慈爱,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美德。这种精神预备将给予他所需要的平衡”。③要在精神上为幼儿营造舒适、温馨、安全、宽松愉悦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将心理学知识寓于教育教学领域之中去,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国在特教的师资培训方面由于国家的重视,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我国的一些特殊学校和康复机构里,由于师资匮乏,很多特教师资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缺乏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所必备的知识素养和教育理念。因此,面对特殊儿童的外在表现形式,不知该如何应对,有的教师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行为,缺乏爱心和耐心,这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更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关注为特殊儿童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而应更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特教工作尤其强调特殊教育教师的人道主义服务精神,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这样才能保证环境创设的质量,而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特殊教育教师要加强专业伦理、专业素养、专业行为的培养与提高,从而服务和奉献于特教事业。

二、幼儿特教教师感官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的精华所在。蒙台梭利指出特殊儿童的某些障碍和缺陷,只要在敏感期之前进行教育,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儿童敏感期大多主要集中在出生后到六岁前这一阶段,即学龄前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是幼儿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教学效果也最好。感觉发展敏感期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感官训练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特殊儿童接受训练,有利于纠正智障儿童的感官缺陷,如果错过了这段最佳时期,对于有缺陷儿童来说更是勤苦而难成。

蒙台梭利把智障儿童的感官教育划分为:一般感觉教育(触觉、热觉、压觉和立体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教育,在这些感官训练中以触觉训练为主要练习方式。智障儿童常常通过触觉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双手成为他们理解事物的直接器官。由此可见,特教教师只要掌握了智障特殊儿童感官敏感期的发展规律,充分地加以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效率,而且可以把握住智障儿童感觉器官逐渐从不成熟到完善的发展机会。同时蒙台梭利也指出,如果儿童感官敏感期已经过去,再加以练习,不仅增加了训练困难度,而且也不可能达到完善的地步。在智障儿童的各种感官训练中,蒙台梭利主张把“教师”改称为“指导者”。幼儿特殊教育教师根据智障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如思维发展迟缓、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判断分析能力、情感发展滞后等心理特点,对弱智儿童进行感官训练的指导,使儿童自由自在地发展。幼儿特教教师在缺陷儿童感官教育实验中,充分运用了分解训练原则训练缺陷儿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解智障儿童的感官训练程序和步骤,既符合智障儿童感官发展水平,又能够适应智障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如果不把感官教育作为某种含有智慧和动作的整体活动的一部分,那么就永远也不可能有什么感官教育。”④最后,蒙台梭利关于智障儿童的感官教育必须借助智障儿童的感觉器官和直观的感官教具进行。幼儿特教教师利用能够刺激智障儿童感觉器官的教具为媒介,通过不断训练和强化,提高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感受性在不断的探寻和发现的过程中提高和完善。纵观新时期幼儿特教改革的发展进程,我们一直都在提倡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这些观点在蒙台梭利的著作里随处可见,蒙台梭利在幼儿特教方面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三、蒙台梭利幼儿特殊教育教师理论的现代价值

蒙台梭利是以一个教育改革家的身份出现,尽可能试图打破以往传统智障学校的教学方法。客观、公正地从儿童家庭教育的视角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特点等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蒙台梭利对特殊儿童开展早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后期乃至今日的缺陷儿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实地观察低能儿童,努力寻找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低能儿童进行训练,并在训练中不断摸索新的经验进而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她的这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态度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关于特教教师的师资培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很多真知灼见,她提出特殊教育教师要根据特殊儿童发展的敏感期进行感官训练,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和尊重特殊儿童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教学中,幼儿特教教师如何为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何利用各种教具刺激弱智儿童的感官,以及生活技能训练,至今为我们现今早期特殊儿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总之,蒙台梭利关于幼儿特教教师的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乃至今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特教教师师资匮乏,特教教师专业化素质培养尚不深入的情况下,重温蒙台梭利关于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深入挖掘蒙台梭利有关幼儿特殊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注释:

①③蒙台梭利.单中惠译.童年的秘密[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6,第1版:129,140.

②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6

【关键词】特殊教育; 随班就读; 智商; 测验

1 问题的提出

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是在普通教育机构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中国特殊教育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使各类残疾学生就近入学,以较经济的办法和较快的速度普及残疾人义务教育,与西方的一体化、回归主流在形式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在出发点、指导思想、实施办法等方面有中国的特色[1]。

笔者从1995年开始在普通小学的毕业班教学中开展随班就读的实验,先后教育过轻度智残、低视、学习迟缓、轻度智残边缘等各类随班就读生6人,取得了一定的转化效果。1999年区教委调我到和平区特殊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全区的随班就读管理工作。工作性质由微观的具体的教学实践转入宏观的教育教学管理。这样,我不但了解了筛查、认定、管理、评估随班就读生的全过程,而且还亲自参与制定了工作计划、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等管理工作,通过几年来的调查、听课、座谈,尤其是近三年来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智商筛查的分析,发现了近几年来随班就读工作的变化和当前随班就读工作的一些真实情况,就此整理出来以供大家探讨。

2 已取得的成绩

和平区的随班就读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二十几年来不断壮大,现已形成了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规模,在管理中也形成了教委、特教中心、普通小学的三级管理网络。具体地体现在:

1.1 随班就读生的测试与确定

特教中心于每年7月初采用美国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对普小部分学困生、特殊学生进行智力检测,筛选轻度智力残疾学生确定为随班就读生。测试组成员包括负责中心工作的领导、专职工作人员和医生,他们均经学习培训,具备测试资格证。

1.1.1 测试程序

(1) 中心主任召开普通小学教学主任会,布置随读工作的要求和步骤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 被测试的学生家长需向学校递交智商测试书面申请。

(3) 经班主任推荐、学校同意后填写特教中心下发的《普小学生智商测试申请表》,家长和学校必须签字盖章。

(4) 测试时,测试教师需填写《智商测试报告单》。

(5) 特教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将测试结果登记造册,写出分析报告。

(6) 把分析结果上报和平区教委特教专干,最后确定随班就读生名单。

(7) 特教中心向各校下发《随班就读生通知单》和《随班就读生登记表》进行登记。

1.1.2 应注意的问题

(1) 学生智商测试必须家长认可.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做好家长的工作,面对现实,对于个别因非智力因素和家庭教育误导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好个别教育,不予同意申请测试。(测试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测试要求进行操作)。

(2) 一年级轻度残疾学生暂不列入随班就读,经过两年教育后仍没什么进展,再测试办理。

(3) 防止把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成绩一贯低下与智力落后混为一谈。

(4) 对随班就读生的测试结果保密。

1.2 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管理

1.2.1 开学初进行全区随班就读生的登记。

1.2.2 召开全区随读校的教学主任会,布置这一学期随读工作的要点。

1.2.3 期中检查为新随读生建立的档案和个别教育计划。

1.2.4 每学期分别到两个随读校的随读生的课堂听课并和教师座谈。

1.2.5 期末召开经验交流会,中心领导总结这一学期随读工作完成的情况,各校上交随读工作小结和部分教师的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

1.3 法规的完善

1992年出台《天津市和平区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1997年1月又进行了修订。

1.4 教科研的规范化

1998年出版《特教文集》,2003年成立"和平区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04-2007共召开三届年会。

3 2005――2007三年来随班就读生筛查测验情况

笔者主要通过对2005――2007三年中各项检测数据来开展研究的,其中包括登记表和智商检测报告。

3.1 2005、2006、2007三年来筛查随读生的情况调查表

3.2 结果

三年中申请测试的学困生共150人,经检测轻度智障35人(占总人数的23%),中度智障9人(占总人数的6%),重度智障3人(占总人数的2%)。

4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使用

4.1 关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WechslerIntelligenceScale for Children,WISC)是美国韦克斯勒(D.Wechsler)教授是该量表的制定者,1949年出版,是继比内测验之后国际心理学界公认的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学龄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6-16岁)。这一量表在1974年重新修订并建立常模,称为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1980―1986年由林传鼎和张厚粲主持并与全国22个单位协作修订的WISC-R ,称为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我们一直使用这套量表。WISC-CR共有12项分测验,分为语言、操作两部分。语言量表由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背数6个分测验组成。操作量表油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迷津6个分测验组成,其中语言测验中的背数和操作测验中的迷津属于备用测验。分别为某一同类测验失效时使用。

4.2 测验材料

(1) 手册一本

(2) 记录表格一份

(3) 工具盒一套(12个测验应用的所有材料)

(4) 迷津、译码测验纸各一张

(5) 秒表(或带秒针的手表)一只

4.3 对测验人员的要求

主试者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负责测验的两位教师均在天津市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培训,并有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4.4 测验步骤

1 测验开始前告诉儿童:"今天要你做一些练习--回答一些问题,做一些很有意思的作业,有的题很容易,有的题有点难,还有的你可能不会做或者答不出来,没关系,会什么做什么:"这样同儿童交谈,注意建立并保持友好关系,解除儿童的紧张和不安的心理状态。

2 主试者填写测验儿童的相关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等)。

3 在测验中语言测验和操作测验可交叉进行,为的是使整个测验过程更加有趣和富于变化。

4 具体测试方法:

(1) 常识:共30题。连续5道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2) 填图:共26题。时间限制为每图20秒。

(3) 类同:包括17组配成对的名词,要求被试者说出每一对词的相似之处,连续3道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4) 排列:依逻辑次序将每组图片重新排列,连续3道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5) 算术:共19题。不得使用纸和笔,只能心算,连续3道不能通过就停测。

(6) 积木:共11题。连续两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7) 词汇:32张词汇卡片。连续5道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8) 拼图:共有4题。

(9) 理解:共有17题。连续4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10) 译码:时限120秒。

(11) 背数:顺背8组,倒背7组。每题两次测验都不能通过就停测。

(12) 迷津:共9题。连续两次失败就停测。

5 测验的计分:(1) 实足年龄的计算。

(2) 量表分和智商的换算。

4.5 注意事项

4.4.1 一般情况下,室内除主试者和被试者外不得有第三者在场。

4.5.2 一定要遵从标准手续进行测试。

4.5.3 测试的指导语应该用儿语来表达。

4.6 韦氏智商的智障分级标准

4.6.1 轻度:智商分数在50―69。这类儿童可以申请随班就读。

4.6.2 中度:智商分数在35―49。这类儿童应到培智学校就读。

4.6.3 重度:智商分数在20―34。这类儿童基本丧失学习能力,应到特殊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4.6.4 极重度:智商分数在20以下。这类儿童终身生活需要他人照料

5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5.1 普通小学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增多。在150名测试者中,中重度学生共12人占总数的8%。按《和平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细则》规定,中重度智障学生应属于弱智学校的招生范围,但由于普通小学的生源减少,学校和教师对随读工作的责任心不够,家长工作不到位,致使一部分本应到弱智学校就读的中重度学生滞留在普小得不到有效的教育,长期被排斥在群体之外。对于这部分中度生,我们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面对现实,先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认识到实施特殊教育的重要性,然后由中心协调这些学生的就学,该入弱智学校的最好入弱智学校,可观察的再观察。

5.2 从数据中明显可以看出申请测试的学困生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尤其是五年级。这也暴露了广大普通小学普遍存在的教学管理上的弊病,那就是对中低年级相对放松,而对高年级高压。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升学率的问题,从学生的系统学习上来看这是不正常的。随读生若能减少无疑是件好事,但低中年级不重视对随读生的筛选和转化,为了减轻升学的压力到高年级再大力筛查,那只能是急功近利,这种随读生实际是被升学压力淘汰下来的又被学校和教师遗弃的没得到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人。

我想改变这种现状,主要还得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从教委的工作布置中就应该提到对随班就读从低年级抓起,从低年级就重视学困生、特殊学生的鉴别和研究。这样,不但可以避免随读生集中在高年级的现象,而且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学校的整体水平的提高都是一件好事。

5.3 从对随读生、随读生家长、教师的调查、听课、座谈中发现"随班混读"现象普遍存在,也就是随读生有其名无其实,他们在班级中不但没受到个别教育,而且备受冷落。中国著名特殊教育专家银春铭认为:"所谓随班就读应该理解为把弱智儿童安排在普通班中,由教师们在教学教育工作上给以特别的对待和帮助,使他们学有所得。如果仅仅把这类学生编在普通班,而没有特殊的教育措施跟上,那只是随班混读。他们混到头来不但一无所获,反而使其身心障碍进一步加剧"[2] 。

造成"随班混读"的原因很复杂,我分析可以从主、客两方面来考虑:主观上一部分随读教师缺乏特教理论的培训,对随读生的个别教育无从下手,当然也有责任心差、敬业爱生不到位的问题。客观上普通小学班容量大、课业负担重、老师工作繁重、精力有限,不能对随读生实施有效的教育,也是个问题。对于这些老大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对此,我想我们可以小步子、多实验、勤积累地渐进改革,同样是有效果的,尤其是要发挥特教中心培训、康复的功能。例如,加强对随读生的矫正和训练,弥补他们在课堂上得不到的培训,像语言训练、肢体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心理咨询等。另外,还要加大对随读教师的专业培训,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生,能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5.4 学困生的结构有变化,随读生的人数在不断减少

尽管随读生的人数在不断减少,但是在普校中虽然智商正常但伴有各种类型的学习障碍如情感焦虑、亲子关系紧张、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暴力、单亲家庭问题、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紧张等复杂的情感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却不断增多。这些问题是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个人生活变化在教育上的反应,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懂教育还要懂心理健康,既要能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还要能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生活上的困难和满足情感上的需要。教育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师要未雨绸缪加强学习,加强对自己的培训与时俱进。

6 对未来的设想

要想使随读生留得住、学得好,随读工作能良性发展,首先还要转变观念。因为随读工作本身就是对原教学思想和人才观的挑战,不树立平等、宽容、发展的教育思想很难使随读工作开展下去。还要转变学校和教师的职能,学校不光是个育人机构,还是个服务机构,学校就要为学生服务,满足他们多方面的成长要求。教师更要为学生服务,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服务。这样一来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简单的上下级和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是合作式的、朋友式的甚至是商家与客户的关系。其次,加强特教中心的枢纽作用和协调作用。特教中心要为全体随读生服务,为一切在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服务,应该以宽容的胸襟包容特教,以特教促普教。例如,随读生有的课在普通学校上,有的课就可以在中心上,在中心是接受个别教育,在普校是回归主流。出台有针对性的不同年级的随读生的教学指导手册和评估手册,使随读教师有章可循。最后亟待培养一支长期坚持、德才兼备、有学有术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保证随班就读这艘航船远航。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43页"随班就读"词条

[2] 银春铭主编《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104页

[3] 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4] 银春铭主编《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5] 《中国特殊教育》2002--2006(创刊于1992年)

[6] 《现代特殊教育》2002--2006(创刊于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