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原因范文1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

(一)未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混乱

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度和管理岗位责任制,欠缺管理牵制制度。造成财务入账时间滞后及资产重复入账或漏记等现象。有些国有企业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账,固定资产缺乏专人管理,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完全以财务部门账面资产为主。同时对资产的移交手续不全,责任不清,造成资产的利用状况、使用效率难以掌握,影响了资产实物和账务核销的同步性。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这是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有账无物,有的有物无账,账实不符。其表现一是调拔、接受捐赠及其它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二是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由于会计人员缺乏会计专业知识且管理意识不强,对于企业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不计入固定资产账直接计入成本费用。对于企业购置的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物资没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三是部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三)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

有的国有企业对于已经损坏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核销,造成有账无实。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未及时处置。有的企业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甚至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建造的办公楼,已使用多年,但该项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账务处理很不规范。

(四)固定资产实物没有定期清查盘点或清查盘点不与财务账紧密联系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账实相符。即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要相符。这就要求我们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与账面数量核对。但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未配置固定的资产管理人员及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对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不符,出现有账无物及有物无账的现象。不能发现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的国有企业虽然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但未能与财务账目一一对应,不能发挥清查盘点工作应有的作用。

二、针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

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牢

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组织领导,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从思想上、组织上为加强固定资产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三)规范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1、应内设固定资产专职机构,配备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

国有企业应内设固定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配备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使固定资产登记台账制度化,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避免因人员变动及其他原因而引起资产账实不符。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和核销制度

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应由使用管理人员、负责记账人员和独立于这些人员的第三者共同参加。

内部资产调拨由资产主管部门开具调拨单进行出入账,同时各资产管理员据此登记造册备案。

固定资产转让、报废、报损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资产占用单位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报单位领导,领导会同使用部门、专职负责人、财务部门对资产评估作出处置意见并签署书面意见后,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否则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借鉴先进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能够和财务软件结合起来,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还停留在账薄和报表的管理上,不能动态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固定资产管理还未建立信息化系统,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资产管理的漏洞和安全风险。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原因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制度;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及其他业务的重要保障,是不可替代的企业主要生产资料。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重视和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的制度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和变化。

一、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国企的资产管理形成了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观念,国企的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不够重视。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部门利益唯重,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私用甚至占为已有,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很低,重复购置或闲置浪费等现象很多。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国企在因定资产管理方面未形成完整的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目前有多数国企实行多部门多头管理,账物分管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一些国企在资产管理中账务不清、责权不明现象,而且在资产购置、处置等环节,随意性很大。

(三)固定资产价值严重失真。当前,国企普遍存在自身资产价值不实的现象。一是由于资产盘亏、报废或房屋拆除等各种正常因素而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但是未能及时办理减值手续,也未作出必要的账务处理,造成账面上的价值要大于实物的价值。二是因为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基建工程竣工后没有及时办理决算手续,也未能入账,确认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周期显得太长,以致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认定不一致。

(四)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只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卡片账,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清;二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违规购建的固定资产,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有实无。

(五)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造成企业利润反映不真实:有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不按规定的资金渠道列支,而故意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冲减当期利润;有的长期挂往来账;任意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折旧成了某些企业调节利润的调节器。

(六)固定资产产权不明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表现是房屋和土地。由于历史上国有企业用地多采用财政划拨形式,企业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产权不清的现象,这些房地产长期归企业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应该补办相关证照,补办证照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税费支出,加重企业负担。因此企业不愿意主动补办相关证照。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按新会计制度规定,无产权的固定资产不得入账,随之就产生了由于证照不全而未纳入账内管理的房屋和土地,它们的出租收入及变卖收入也游离于账外,形成企业的账外账,最终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国企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国企管理者的思想对其行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管理不但能消除混乱,而且能够保证效益,更能创造出良好的效益,所以,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企业决策层到固定资产的使用者,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推行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即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对固定资产实行双重管理,即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记账管理,设立专门账薄,以账控物。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部门实行责任管理,责任部门设置台账,记载使用、维修、保养情况。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做到与财务账目一一对应,达到账实相符的目的。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由于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四)建立企业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应进行定期专项审计,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将企业资产运营状况,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等指标纳入对经营者任期内业绩考核。对资产管理不善,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给予严肃的处罚,对于失职、读职、甚至违法犯罪,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国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因此,一定要将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到企业的整体规划之中,落实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建立管理人员网络,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选拔出一批思想进步、具有较强责任心,熟悉政策,而且懂业务与管理的人才构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提高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意义的理解,使其真正能够喜爱资产管理工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逐步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规范、快速、高效等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原因范文3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类型

《医院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是这样定义的:医院持有的预计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例如,图书、办公桌椅等。医院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四大类:一是房屋和建筑物,包括房屋、土地、道路、围墙以及附属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二是专业设备,包括医用电子仪器、超声仪器、临床检验分析仪器、手术急救设备等; 三是一般设备,包括办公家具、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通用设备等;四是其他固定资产,包括仪器仪表及量具、图书等。

对于构成相关硬件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对于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等后续支出,也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尽管医用被服等也具有固定资产的某些特征,但由于数量多、单价低,通常被确认为医院低值易耗品。部分手术器械虽然达到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但使用期限较短、易于损坏,也只能作为医用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从形成到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资产预算、资产取得、验收登记、卡片创建、领用使用、退库及内部调拨、运行维护、计提折旧、报废处置、盘点清查等,涉及到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众多环节,属于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人员的综合性管理。因此,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难度比较大。

二、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是由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有机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目前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一般包括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具体管理人员包括了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会计、实物管理部门的采购、库管和维修人员、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保管人以及使用人等,管理工作涵盖了配置、使用、调剂、处置、折旧、盘点、清查等内容。

部分医院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统一、内容不完善、未能形成体系,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归口不清,各部门的管理权限有交叉有缺失;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管理工作不规范。例如,资产领用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资产退库、维修、部门调剂等环节缺乏操作细则等。上述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盲区,会导致发现问题无章可循、相互推诿、甚至发生管理漏洞。

(二)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首先,固定资产信息化程度不高、未能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对固定资产缺乏一体化管理和在线跟踪。

其次,财务系统和资产系统各自独立,可能会出现入账口径不一致、时间不同步、对账难度大、“账账不符”的难题。

然后,使用部门的资产退库、调剂、报废等业务无法适时申请,管理部门对资产变动的审核确认无法同步更新,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

最后,传统的固定资产手工盘点耗时耗力又极易出现数据统计不准确的现象、以致于执行不力、无法及时发现并且处理资产的盘盈盘亏及闲置问题,固定资产的账面信息失真。

(三)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落后

首先,相关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高。例如不能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未划清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手术器械的界限、未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或费用化。

其次,部分资产使用人管理观念落后、意识淡薄、资产转移未能办理手续、人员变动未能办理交接、处置资产未能履行程序等。

最后,部分维修人员对送修登记、拆除回收等未进行痕迹管理,对于部分报废还是整体报废缺乏科学鉴定、对于可拆可用的零部件未能做到物尽其用。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陈旧、操作不规范、核算不准确、内控不到位,最终限制了管理效能的提升。

(四)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不完整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大多停滞在“过去时(购置)”的静态记录上,未能动态监管资产的“现在时(调拨、维护、报废、处置)”,更无法科学规划资产的“将来时(综合考评)”,管理过程不完整。此外,未能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未能将采购合同、维保合同和后续支出纳入资产台帐统一管理;未能将资产的内部管理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要求相衔接。距离资产精细化管理差距较大。

(五)固定资产管理考评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缺乏对资产的闲置低效、流失虚增等现象的约束监管,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责任人的绩效考核。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约束管理中不规范的行为。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

1. 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情况复杂,应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和信息更新等方面管理活动的规范,只有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全环节、全范围、全流程实现管理的覆盖,才能有助于实现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进而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 实现固定资产的联动管理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涉及到诸多方面,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财务核算、政府采购以及具体报废处置等层面,应尽快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国库管理相结合的联动工作机制,才能为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秩序创造条件。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强化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首先,应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贯穿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健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清查、考核以及财务核算等的相关制度,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杜绝漏洞。

其次,依据制衡性原则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岗位的设置,实行归口管理、明确各部门在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各司其责、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让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再次,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购置论证、捐赠资产和投放资产的登记管理、提前报废和长期闲置的原因分析;落实资产维护的规范管理、资产转移的及时变更;抓好盘点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报废处置程序的规范履行。

最后,通过解决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损失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达到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目标。

2. 建立三账一卡管理模式

遵循 “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管理原则,建立“三账一卡”管理模式:财务部门承担价值管理,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承担实物管理,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承担使用管理,负责建卡(台账)。各部门共同组成固定资产的管理网络,层层负责并相互制约。财务科和归口管理部门要做到账账相符;归口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科室要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资产使用科室要以物对卡,做到卡物相符。通过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全院上下齐抓共管的氛围,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3. 重视定期盘点

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是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盘点中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等问题的原因分析、做到查明责任、及时处理,达到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目标。此外,还要进一步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完善相关制度,形成PDCA的闭环管理,以问题为导向,提升管理效率。

4. 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将信息化管理覆盖从“入口”到“出口”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体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其次,依托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事中控制、实现“关口前移”。基于完整的信息记录,对使用效益进行科学分析。

再次,通过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两个系统入账口径不一致、对账工作量大的难题,实现资产、财务一体化管理。

最后,还应该改进手工盘点,采取条码枪自动盘点,实现对资产的准确定位,大大减轻盘点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真实性。

5. 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运营绩效等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量化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考核指标,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员工增值意识、保证资产高效运作。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三账一卡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手段、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医院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相结合、保障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潘江涛.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5(04).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原因范文4

[关键词] 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 对策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此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由于固定资产在单位全部资产中占较大比重,是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且在单位存续的前提下,固定资产的数量和总值一般也会持续增长,因而,管好和用好固定资产,对于单位资源配置优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资金,意义十分重大。

1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意识淡薄。单位领导及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重视不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落实不到具体责任人,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责任意识,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不愿承担管理责任。

1.2 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事业单位之间资源的横向联合调剂余缺的意识和行动力欠缺。内部固定资产资源配置不规范、不科学和不合理,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形成条块管理、利益分割的格局,自成一体,互不协调,造成固定资产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铺张浪费,利用效率低及固定资产流失。

1.3 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置固定资产后,对使用情况没有跟踪,以致于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却一无所知。对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处置,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屡见不鲜,这些不规范的资产处置不可避免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4 会计核算不全面,资产价值反映不及时、不真实。到目前为止,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仍然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除了固定资产报废、调出、丢失等处置外,账面价值不做变动,从而导致实际固定资产价值与账面固定资产价值不符,虚增净资产。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2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2.1 对购置固定资产仍维持由国家“买单”的方式,对使用单位责任不明晰。我国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固定资产投资仍由国家统揽。在实际管理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人格化代表,权责不明确,这种体制下的管理,其结果必然是单位只关心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关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追求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

2.2 对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完整的预算制度,特别是在具体的环节上,没有明确的约束。因为固定资产的预算,也是政府预算的基础数据来源和依据,只有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标准、规模做出明确科学的规划,才能保障合理的资产配置,才能保障资产的高效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资产的浪费,预防资产购置的随意性。

2.3 缺乏内部管理的有效机制。一是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固定资产从购入、使用、管理到处置等环节上问题诸多。二是具体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在日常管理与核算中,不能够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失误现象严重。三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财务、使用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相互间缺乏制约机制,影响固定资产的正常管理。

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实行以单位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资产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固定资产分级归口管理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配合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事业单位有些固定资产涉及单位各部门的广大职工,应建立各使用部门的分管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责任制,合理分工,共同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台账,登记资产基本名称、类别编号等,负责固定资产清查后各项待处置固定资产的申报工作。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并实行备案制,由财务、单位领导、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存档备查,对增减固定资产及时调整记录并予以书面确认。人事劳动部门对人员调动、离任应及时通知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固定资产的移交和卡片变动登记等。

3.2 充分利用预算、政府采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要作全盘考虑,从资金来源上加强有效控制,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报告,要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不必要的浪费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自觉性,在基础设施建设、车辆购置、设备购置、大批办公用品购置环节要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3.3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事后监控。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监控,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加强事后监控,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按资产评估价进行处理,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

3.4 完善固定资产监督检查制度,严肃追究有关管理者责任。明确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保障。对现行的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作适时调整,对固定资产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保证不相容职务或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牵制,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制度的执行情况。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3.5 改进固定资产的核算体系。实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转移,有利于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是固定资产核算的客观要求,可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有形、无形损耗情况,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真实可信。现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不完全是国家拨款,有的是自筹资金、刨收收入,还有捐赠转入等其他方式,因此应按资金性质,分期分批计提折旧。也可采用简易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对提前报废的资产不再补提,对超期使用的资产不再续提,在计提折旧时应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并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净值。

3.6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工作技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数据统计、传递资料上,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信息。所以,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择用、培训工作更显得十分重要,不但要有岗前培训,还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工作技能,还要具备资产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工作顺利开展,达到资产配置合理,充分发挥保值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晓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福建建筑,2009,(11):131-132.

[2] 赵素英.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进一步改善[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9,(11):53-53.

[3] 陈玲娣,李秋芬.浅论现阶段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管理观察,2009,(34):255-255.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原因范文5

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优化固定资产是我国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它是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的,但固定资产并不会为事业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管理上有其特殊之处。现阶段如何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好,对我国的财政建设以及经济体制深化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学校财务工作的几年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职学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大多“重购置、轻管理”,固定资产的入账后续管理都很不规范,普遍存在“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现状,这必将导致财务报表既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也不能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发生严重背离的现状。因此,科学有效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学校经济效益以及财政预决算资金的使用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学校在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后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着力讨论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完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

一、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3年新新颁布《财务制度准则》与原有的旧规则相比较: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一步提出了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的新要求。首先,在新《规则》中,不仅为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做出了新的界定,同时也对固定资产种类进行了新的分类,便于更加科学的管理。新《规则》的出台,加强对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等方面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公共产品或服务成本核算提出了具体化的要求。其次,借鉴企业会计改革和国际惯例,新《准则》引入了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的概念,规定了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对照新的财政制度,中职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和管理欠合理等两个方面。

1.在制度上,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的问题

(1)学校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标准不合理

首先,中职学校使用单一标准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其范围过于宽泛,大量的低值易耗品容易被归入到固定资产中核算,造成事业单位报表内固定资产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500和800元的单位价值标准明显偏低,报表入账中的固定资产和现实情况的出入较大。

(2)学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原《准则》的设计为了减轻事业单位的财务压力,同时也体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固定资产通常是不计提折旧的。同时,由于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一般都来源于财政预算或者预算外的资金,不需另筹集资金,因此也就不要求考虑收支配比,这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需计提折旧。

但是,学校固定资产完全不提折旧是不规范的,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首先,虚增了固定资产报废之前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资产负债表只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虚增当期的报表的资产数。其次,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不能很好的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同时也缺乏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使得学校存在着较严重“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在固定资产定期清理盘查上有较大的制度缺失。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容易导致资产的非正常途径转移,直接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2.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学校相关部门管理意识不强

学校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的缺失。随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容易导致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不规范,普遍存在着“资产不清,家底不明”以及“任意报废,变相处置”等一系列问题。而标准的缺失,使得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粗糙,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盘查机制。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账实不符的问题较为突出,中职学校的许多固定资产经不起清查盘点,账实不符的原因也无据可查,这直接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2)中职学校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

原制度的设计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在学校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上表现较为突出。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并未与相关部门日常工作绩效直接挂钩,许多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主动性不足。一方面,体现在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自己无关,是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事;另一方面,体现在单位负责人时常身陷琐碎的行政事务,无暇顾及甚至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把添置固定资产视为其任内最大的管理目标,而对固定资产的保管与使用却疏于监督。

二、新财务制度下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

在新的财务制度开始实施的阶段,针对新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的相关变化,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要求,针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的不健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原因范文6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购置制度不健全。几乎每个国有企业都建立了自身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但很多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并不健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重复购置设备,部分国有企业购置固定资产较为随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在何种情况下才可申请采购固定资产没有明确规定,有些国有企业以前就购置过相同或类似设备并且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却每次都重新申请购买新设备而并不查找现有设备是否可供使用,造成了重大浪费;二是缺乏对固定资产规格标准的规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对于拟购置的资产没有分类列明规格标准,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撑门面讲排场购置不必要的名牌或进口设备,而不选用国产实用廉价的产品,比如一些国有企业脱离车辆购置需要购置高档进口轿车;三是不遵守购置申请审批程序,少数国有企业不遵守固定资产购置制度的规定没有按购置申请程序进行审批,购置固定资产出现了先购置后审批或违规审批的现象;四是关于国有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方式的规定不完善,对于国有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何种情况下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何种情况下可自行选取供应商采购的规定不明确,有些规定不适用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每个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

2.使用制度不健全。一些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于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责任人,缺乏及时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沟通,不能及时跟踪固定资产的运行和使用状态。当国有企业出现内部员工调岗或者离职等情况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手续和变更实际使用人。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使用人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使用特性的了解,出现了因使用和操作不当、维护和保养不当造成固定资产提前损坏、报废的情况,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3.报废制度不健全。固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制度不健全,对于达到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资产分类由哪些部门进行鉴定是否达到报废标准不明确,对于未达到报废年限而提前报废的资产,应履行什么样的报批程序才能进行报废的规定同样不明确,对于拟报废的单位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应取得哪些部门的一致认同才能进行报废,以及由何部门认定报废价款是否合理等规定不完善。一些国有企业在报废老旧固定资产中认为拟报废的固定资产残值较小,不必再履行固定资产处置的报批程序,便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甚至一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清理过程中和资产接收方达成私下交易,而在公开的涉及到企业的交易中将交易价格压低,而资产接收方在私下贿赂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以低于市场价格收购国有企业的报废资产。

4.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很多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对领导、员工和经营业绩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s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一个细化的绩效考核制度,没有恰当的奖惩措施,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重要问题假装不知,使得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存在流失的隐患。资产使用人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没有被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去,使得固定资产使用人不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和维护,这就体现了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缺失。

(二)固定资产帐实不符,会计核算不规范

1.固定资产帐实不符。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应做到账实相符,而现实工作中却经常出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所登记的内容、实际使用固定资产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明细账不一致的情况。一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单独设置实物管理台账,主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明细账记录。这造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为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监管不严,一些国有企业没有指派专人管理固定资产,实物不仅没有详细记录,也没有对账实不符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责任人,因此造成一些被闲置的固定资产被随意放置、丢弃,账实不符的情况较为严重。

2.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对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计提折旧、盘盈报废账务处理以及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规范:一是一些国有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将一些和购入该固定资产无关的费用支出计入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如员工培训费),把一些同固定资产购置时有关的支出(如固定资产安装支出和运输支出)作为费用处理,造成虚增或虚减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二是一些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入账后对计提折旧的方法和年限随意变更调节,有些企业甚至为了少提折旧费用,对已安装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迟迟不结转到“固定资产”而仍留在“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三是某些国有企业财务部门未及时将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的资产进行账务处理,有些已经报废很久的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上未进行核销;四是对于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对于实际上已经发生减值的资产不能做到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造成其账面价值和利润总额发生了虚增,而另一些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把不该计提减值的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造成其账面价值和利润总额发生了虚减。

(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1.固定资产配置不科学。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做到科学配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配置方式除了购建外,还有调拨、借用、租赁、共用、抵顶债权、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调拨、借用、租赁和共用应成为企业配置固定资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不能只以购建为主要配置方式。例如,企业在举行宣传推广活动或者举办会议时,有些所需设备单价昂贵且只使用一次,企业就没必要采取购置方式取得造成浪费,可以通过借用、租赁等方式满足需求。

2.固定资产闲置情况多。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许多老旧、落后的固定资产被搁置在一旁,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对这些老旧的固定资产资产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没有管理部门考虑这些被闲置固定资产的再利用问题,大大降低了这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长久闲置造成了设备的损坏,大大降低了这些闲置资产的回收价值。资产闲置不仅损害了固定资产的回收利用价值,还不能合理利用闲置资源以使物尽其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由于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比重,如何避免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上可能造成的遗漏和隐患意义重大。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全部资产状况,还可以有效提升资产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资产流失,为单位资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在本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应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使用制度、报废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明确购置固定资产的条件、规格、流程以及取得方式,特别对单位价值较高专业化技术性较强的固定资产,必要时还需聘请外部专家一同协商制定购置方案。

企业应改进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大规模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电子化,利用信息数据的共享,建立起权责明确更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都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未达到全面覆盖,部门之间又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共享机制不完备。故信息共享可以使固定资产管理实现管理上及时、有效、全面的目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在固定资产使用人调岗或离职时,提出固定资产调拨、清查方案并组织核查资产情况,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要求。办理资产的调拨和移交手续,及时报送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到人走物清。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将维护和保养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定期检查,及时消除潜在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完善报废制度,报废标准应有明确文字说明。对于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应由技术部门鉴定,并同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一致认可同意后报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对于没有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任何部门不能随意处置。对于没有达到报废年限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弄清报废原因;对于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的固定资产,应由使用人员出具书面说明,由技术部门出具鉴定说明后才可以履行报废手续,同时对使用人和责任人处以一定的绩效考核惩罚。

(二)加强固定资产盘点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国有企业应建立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制度,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同时派出清查人员进行定期盘点,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固定资产有无账实不符情况。盘点固定资产时可以利用信息扫码技术,将固定资产实物信息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生成与资产对应的条码,再将这些条码打印出来粘贴在资产上,用扫描枪扫录条码完成盘点。

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应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在固定资产的新增、调拨、报废、计提折旧、计提减值准备等环节,严格审批、准确核算。保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准确性,需要计提折旧的应根据其损耗特点科学区分折旧方法和年限,不得漏提、少提、多提或重提折旧,不得利用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调节资产价值和利润。财务部门应及时跟进固定资产处理,对盘盈、盘亏及报废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三)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