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1
1.1固定资产的含义及分类
1.1.1含义
《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标准作了具体规定,将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列为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劳动资料。固定资产价值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决定企业素质和效益的基本要素。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1.2分类
可按经济用途分类、使用用途分类、所有权分类以及综合分类等。
1.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可以说从市区到郊区,从平地到山坡,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按类别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及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土地、福利设施等十几大类;另外电力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为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品种多,二是分布广,三是变化快,四是周期长,五是支出大。
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2.1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2.2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开展不深入
2.3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2.4固定资产竣工决算编制不及时
3.改善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创新
3.2完善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
3.3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3.4工程项目引入完全竞争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新会计制度
近年来,针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为了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财政改革事业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改变过去会计系统的缺点,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不断进行修改,最终依据新的会计准则印发了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该规定继承了原有制度的优点,并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能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事业单位效益。
一、新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重新定义了固定资产的含义,以前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单位价值在500元(专用设备800元)以上,并能够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者是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是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物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的标准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因此,新的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单位确认价值提升为1000元(专用设备1500元);还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更确切的划分,将固定资产划分为新的五大类,调整“一般设备”为“通用设备”,“图书”类改为“图书、档案”类,“其它固定资产”认定为“家具、用具、装具和动植物”,单位可以根据此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具体分类登记和管理。第二,折旧计提的变化,根据规定,事业单位除了对文物、动植物和图书档案可以不计提折旧外,应当对所有的其它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该规定创新性的引入了“虚提”的观念,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有利于固定资产价值的计量和管理;此外还引入了“累计折旧”科目,新的会计科目的设置提高了实用性、公认性,其内容将更加全面、合理、会计数据将更加有用和有效,通过该科目可以了解固定资产后续的费用支出以及损耗程度,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水平,加强其管理。第三,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对其核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收付实现制原则简化了会计核算,但是会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的问题,新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从形成、使用、报废全过程都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对固定资产状况的了解,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第四,增加了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任务,这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新制度要求单位在实施固定资产核算时,应该考虑到对绩效评价的作用,“算为管用”的思想也应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这样才能调动单位人员更积极地参加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去。
总之,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更明确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抓住此次契机,加强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
1、轻视固定资产的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资产,因此,很多单位的领导没有以主人翁的身份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只重视对财务开支的关注,如开支权限或标准的控制,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却不够重视;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缺乏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管理职能划分不清,交叉混乱的现象,再加上事业单位特有的管理模式,使得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以及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现象,进而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2、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的管理应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各个阶段,从购买、后续使用以及报废处理,事业单位都应该建立明确的制度安排,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监管。很多事业单位在现实中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买,却忽略了后续管理,尤其是在旧制度下,很多固定资产不用计提折旧,即使已经不再使用,账面上还存在其价值,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不利于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其次,缺乏对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部门,使得固定资产在后期的报废和出售环节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收,很多固定资产由于权责不明,控制制度不健全,使用后不能得到完整的归还,因此经常出现丢失的现象,在账务处理上也不能及时的更新和记录,甚至相关的责任人员都不清楚固定资产的现存状况,导致管理的混乱,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性受到挑战。
3、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产权划分不明确
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可能存在不能的类型,那么固定资产的分类也存在差异,即经营性固定资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划分,由于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产权划分不明确,经常会出现非经营固定资产被用到经营活动中的现象,这严重损坏了国家的利益;另外,在两种固定资产的转化过程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有的会因为划分界限的模糊性,导致固定资产不良使用状况经常发生。
4、奖惩机制不完善,导致权责不明
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其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和业务发展上,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登记、处置等相关负责人的职权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的奖惩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导致相关人员没有更好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动力,因此很多单位就会出现随意调动使用固定资产,缺乏按相关程序办理登记手续的意识,固定资产私用现象频有发生,进而形成账外资产,这加大了国家固定资产的流失的风险。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以及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从制度建设着手,明确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进而提高国家资产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建立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记录和报告等进行更全面的规划,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
1、强化管理意识
为了让更多的人员能够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应该组织学习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可以使相关人员紧跟时代的发展,随时了解自身工作的最新进展,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其次,单位领导应该带头实践新制度的执行,树立固定资产保护意识,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和监督,并将结果与薪酬考核挂钩,从日常工作入手,时时关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使用新的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引进权责发生制,克服旧制度的核算缺陷。旧制度对购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一次入账的方法,这就会导致当期费用的虚增,而引入权责发生制就会将资产分期摊入成本,实现资本化。新制度借用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定期计提折旧,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折旧方法,那么事业单位针对电脑、空调等办公用品可以使用直线方法,而对于一些生产设备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总之,新的核算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以及价值创造能力。
3、完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法规要求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公示,该规则应该使各部门能够相互分工合作,并能够相互制约,通过设置岗位职责,明确每个人的职能,从而将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责任分解给相关的人员。第二,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采购进行事前的预算和分析,不能盲目的采购,应该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科学性、适当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综合的评价,使采购的固定资产能够发挥其真实的效用,进而避免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三,加强固定资产的审批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都应该严格审批,对于一定额度的固定资产或者重要的固定资产需要经上级批示后才能进行执行;第四,完善登记验收制度,登记验收制度能够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因此单位应该对资产的每个环节实行登记验收制度,避免账外资产的产生;最后,制定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产清查可以及时发现资产的短缺,实现账账、账实的检查,为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履行状况提供依据,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资产流失。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完善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制度、处置制度以及管理责任制度等,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促进管理工作向制度化方向不断前进。
4、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制度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取决于制度的执行效果,因此,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能够被更好的实施,单位的审计、财务等部门应该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检查,尤其是实行突击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和企业的绩效评价、薪酬奖励以及晋升相联系;其次根据检查的结果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调配,尽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资产的浪费,并及时解决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进而提高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单位内部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单位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建立起高效、科学的资产管理体制,以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成果,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推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亦军: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与完善[J].财经界,2013(30).
[2] 李伊娜: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J].会计审计,2013(15).
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闲置浪费 计划体制 随意管理
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保证。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突出问题,如何直面这些“问题”,进一步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课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盲目采购或多头采购,物资闲置积压,资产使用效益低;领用手续不完备,领后用途不清,公物私用等现象大量存在。
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定期盘查制度,账外资产增加,存在“物随人走”现象。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定期盘查制度,管理意识淡薄,重购买、轻管理,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严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购买时一味追求“小而全”“超前”“高标准”,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该减少的不减,该增加的不加;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不断增加的账外资产,往往流失个人手中,随着退休调离而“物随人走”的现象突出,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2、资产类别划分机械,缺乏“折旧”项目,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现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固定资产的划分,既要以财务规则为依据,又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的性质差异很大。如普通型照相机,未大批购买的办公桌椅等,按低值易耗品处理,不去按固定资产类管理。而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善,使用几次后,就物易其主了,为个别人侵吞造成可乘之机。一些单位负责人只知产权登记这个名词,却根本不理解其含义,没有国有资产的观念,对资产管理主观随意,常常会“随意变卖低价处理”单位资产。比如,为了使自己能坐上好车,把原来不太旧的小车随意变卖,低价处置等造成资产流失。
3、重视实物形态而忽视货币形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拨付性所定,在会计核算中以当年批准的实际支出列为费用直接冲销了财政拨款,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在管理上只重视实物形态而不重视货币形态,造成价值上的流失。
二、对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1、“计划性”投资体制是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的根本原因。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仍保留着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事业单位的投资体制,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仍维持由国家包揽的现状,使得事业单位对国家一直存在依赖思想。结果是:单位只关心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关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追求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的产生,也就有了某种“必然性”了。
2、“随意性”管理机制是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制定出一套适合事业单位的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国家对事业单位有一套复杂的审批程序,事业单位自身并没有多少自主权。造成事业单位仅是将其管理的固定资产作为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手段,并不关心资产的使用效益。甚至“仅仅是为了某种特殊利益”,而不惜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和资产的大量闲置”。
3、“缺位、空位”的内部管理监督体制是导致资产闲置、浪费的内在原因。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脱节,缺乏制约。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是资产的价值形态由财务部门管理,实物形态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管理。由于相互之间沟通不够,缺乏制约,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等普遍现象。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方面,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忽视管理,形成“有投入无回报,高投入、低回报”等突出问题。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也重视不够,责任不清,影响了资产的正常使用。
三、应采取的措施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庞大的资产仅仅依靠资产、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管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资产的申报、招标、采购到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
2、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强化资产管理的观念。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之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加大前期论证力度,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投资,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保值与增值。
3、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名目繁多,分布广泛,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必然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
4、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5、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1)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资产类别中增加“折旧”项目,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并将其列示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与“固定资产”科目抵减后,反映固定资产净额;使折旧和固定资产在资产类项目中结合,从而直接明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额。避免造成账实、账卡不符,滥“折旧”的名目“冲账”,使国有资产流失。
(2)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3)对于国家的一些政策性改革包括房改、企业改制等,主管部门或权威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文件和实施细则,便于操作执行。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4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劳动资料。其价值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决定企业素质和效益的基本要素。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在整个资产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能够在若干个生产经济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由于损耗而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以折旧的形式,分期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并在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并不是将所有的劳动资料全部列为固定资产。一般来说,生产经营用的劳动资料,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就应列为固定资产,否则,应列为低值易耗品。企业在非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重要物质资料,如果使用年限在两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也应视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标准作了具体规定,将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之一的劳动资料,列为固定资产:1.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2.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物品。《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标准的规定,主要优点在于企业固定资产绝大部分只规定一年以上一个标准,可以不因价格变化引起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调整而调帐,比较规范,同时也接近国际惯例。
二、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影电视行业作为新兴的传播事业,自从诞生起发展异常迅猛。与其它媒体相比,电影电视行业的存在和发展依赖着重要物质――摄、录、编及发射等设备,这就是我们要谈的“固定资产”。电影电视行业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即:重装备、高科技、高消耗、高投入的事业。若没有上述设备的投入,就无法进行工作。为此,要高度重视电影电视行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电影电视行业一般把宣传工作作为重点。这是因为宣传的优势是传播信息直观、快速。比如:新闻事件、文艺节目等信息,一旦播出,立刻会撞击人的视觉和思维,形成各种理念,引起社会信息流动,这是电影电视行业发展之快的根本原因所在。一些电影电视行业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虽然加强了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健全了财务制度,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却出现了空缺单位固定资产在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及清理盘点、报废报损等环节均无明确的制度约束。缺少实物登记账卡,资产领用没有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手续不完备,程序不合法等,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责任不明,资产流失严重。具体来说,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制度不完善
早在1991年,广电部、财政部和国资局联合下发了《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这对当时加强电影电视行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事业的发展,有线电视的并入,固定资产规模大为扩张,加之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影电视行业的产业结构、布局、内容和传播方式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1年的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一些电影电视文化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虽然加强了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健全了财务制度,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却出现了空缺。单位固定资产在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及清理盘点、报废报损等环节均无明确的制度约束。缺少实物登记,资产领用没有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手续不完备,程序不合法等,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责任不明,资产流失严重。
(二)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现在,固定资产原值达千万元以上的电影电视行业比较普遍,尽管管理内容浩大,保值增值任务艰巨,却很少有电影电视行业为此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基本停留在简单登记反映阶段,“重购轻管,只用不管”等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单位只是在技术部门或后勤部门设一两个人兼职管理;还有的索性就把管理交给了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在账面上进行管理,但财务部门缺乏对实物的监督。多数电影电视行业的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实物多由使用部门负责,虽然单位内部也规定一年或定期双方核对一次,但实际上很少执行。形成“管账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账”的局面,对资产的管理形成真空。凡此种种,致使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处于一种半真空状态。
(三)基础管理薄弱,账实不符
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缺少固定资产购建统一规划,不编制年度预算,即使有预算也不认真执行;添置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有的虽建立了卡片,但规格、型号、编码、建造单位、存放地点等不是没有就是不全;固定资产维修、更新等基础资料基本空白;资产存放随便变更,人员调动不办理手续;个别自制固定资产在费用列支后不办理入账手续、部分赞助或活动充抵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没有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不办理报废核销手续,造成固定资产只有增加没有减少等,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四)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现象比较普遍
近几年,各地电影电视行业加快了硬件投入,有的设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虽然增加、更新设备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如何合理配置,做到既保证事业发展,又不浪费资源,又能节约资金,却很少有人研究。因而重复购置、闲置不用设备的现象屡有出现,既浪费资源,也造成设备运转低效。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制度,在电影电视行业已经普遍建立起来了,但是,由于认识不深和客观条件不佳(如缺少库房、设施等),使这些制度或不健全,或不科学,加上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造成设备使用无度,非常规性损坏现象时有发生,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浪费了国家和集体资财。电影电视行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损坏、落后等原因而淘汰是正常的,但亦应有管理制度。损坏、落后均须由专家确认;非正常损坏应追究责任,淘汰有报废、变价出售、调拨之分,有了明确的制度,才能不浪费国家资财,并能做到有序更新,保证事业发展。
三、完善和加强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构
制度是管理的行为规范,是管理的理论指导,所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完善管理制度。1997年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及1998年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制定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提供了许多依据。在管理规定中,应结合电影电视行业的特点,明确固定资产概念、标准及分类,对固定资产登记、核销、清查盘点等基础工作分别做出具体要求,以满足和适应管理的需要。同时,为达到全方位管理的目的,还要制定完善电影电视行业专用设备以及网络资产、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图书音像资料等一系列具体管理办法,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原则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健全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是实现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价值较高,管理责任重大。应根据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管理体系。归口管理,是指在专职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由分管部门负责归口管理,由使用部门负责使用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分级负责,是指专职部门、分管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在明确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明确权利和责任,对专职部门、分管部门和使用部门要制定各自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建立起以专职部门为中心,分管部门为连线,使用部门为终端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体系。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最终目的是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做到物物有人管,层层负责任。
(二)彻底清理电影电视行业的固定资产实情,弄清该行业各类资产的详情
在没有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之前,电影电视行业的固定资本情况是比较混乱的。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制度,所以各类资产也就处于放任状态,没有分类,也没有立案,谁都难以说清电影电视行业固定资产实情。而现在却不然,所有设备从小到大,从旧到新,从国产到进口都建立了档案资料,并输入计算机。这样可以随时提供各方面资产的详情。譬如要了解摄录机方面的情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很快查出并打印出有关摄录机方面资料的清单。清单上能很详细地列出各种型号摄录机的数量、购进日期、价格、使用人员、库存等详情。一张清单就能对设备的统一调配、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以及在制定财务政策时,提供一份非常有效的参考资料。
(三)防止资产流失,更加充分发挥各种设备的使用价值
电影电视行业作为一种高科技媒体,从节目的制作到最终送至用户,各种设备量大且贵,而设备器材从购买到使用直至报废的过程中流动性很大,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随着使用人员的变更及设备的流动,有的设备不是损坏,就是下落不明。特别是那些体积小、价格贵的设备就更易丢失、损坏。更谈不上统一调配、合理使用了。自从施行了固定资产统一登记管理制以来,由于制度严格、赏罚分明,所有使用和保管设备的人员都能对其倍加爱护,丢失、损坏等现象就较为罕见。这样就大大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多设备都经常处于优良的状态。
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2004年7月份起,辽宁电视台的固定资产采用了计算机化跟踪管理,这套固定资产跟踪管理系统构建于台里内部计算机网络上,利用网络优势,部署合理。该系统不同于以往以财务管理为主的资产管理系统它通过利用条码技术,解决了实际工作中数据分散、统计时间长、盘点工作量大、实物与账面不符、资产重复购置、运营成本增加等问题。依据辽宁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科的职能,从设备管理科的日常工作出发,注重固定资产使用周期的管理,包括资产采购、新增、资产入库、资产变更、盘点、维修保养、报废、折旧等,同时也能为领导提供实时查询和报表。这就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了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四)对淘汰设备进行再利用,合理进行配置资源
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社卫中心;固定资产衔接问题;账务处理
一、社卫中心固定资产概况
(一)社卫中心固定资产概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建立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为主的 “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从性质上讲,社卫中心属于收支两条线的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是财务管理乃至单位内部管理的一项重点。而对于社卫中心来说,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社卫中心尤为重要。
(二)社卫中心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政策变化。(1)2012年12月5日,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做出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施行。(2)2012年12月19日,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出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
2013年1月1日起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同时施行。(3)2012年11月29日,我国财政部印发了第21号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对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都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施行。(4)2013年1月10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2号 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该《规定》分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财务报表新旧衔接、其他衔接事项5部分。
社卫中心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就是在上述规章制度的逐渐完善中变得更加规范和有效。本文主要依据2012年12月19日修订、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依据,探讨了社卫中心在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衔接问题的账务处理。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固定资产定义的定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的含义进行了重新定义,即明确了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高于1000元(专用设备的单项价值高于1500元),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相较于旧制度,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即通用设备由500元提高至1000元、专用设备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调整,即把“房屋和建筑物”调整为“房屋及构筑物”、把“一般设备”调整为“通用设备”、把“图书”调整为“图书、档案”、把“其他固定资产”调整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1]同时,针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更为详细、确定的分类,更方便社卫中心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和管理。
(二)新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相较于旧制度,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也进行了修订。在新制度中,事业单位除了不需要对档案、文物、图书、动植物等不需要计提折旧之外,其他固定资产均需要计提折旧。此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引入了“累计折旧”科目。能够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表现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情况,而且能够更有效的保证会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三)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通过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以明显的发现,在新制度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是新制度的一大创新。固定资产无论是形成、使用,还是报废,均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在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之前,我国事业单位基本都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无法真实而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变化,不利于单位管理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状况。
三、在新旧制度衔接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年初“固定资产”要素新旧制度衔接办法。(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借:存货
贷:固定资产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借:固定资产 (新入账)
贷:固定资产 (旧账)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
(3)新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但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年初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扣除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额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二)新增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1)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1) 年限平均法:公式一:每年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公式二:每月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月份。2) 工作量法:公式一: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总工作量;公式二: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2)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3)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除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动植物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之外的固定资产均需要计提折旧。但是折旧年限却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而且计提折旧时无需考虑净残值。社卫中心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也应依照此规定计提折旧。关于计提折旧,有一点需要注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在折旧全部计提完毕之后,在继续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同时,提前予以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计提折旧。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中引入“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通过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难发现,社卫中心的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时,都要将资产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引入,也是新制度的一大创新。社卫中心的资产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均需先通过该科目进行汇集,然后再进行结转。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固定资产减少都需要通过该科目,比如:当社卫中心调出资产时不需通过该科目,而是直接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还可设二级明细科目,用于具体的会计核算。
四、各地社卫中心应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一)社卫中心应建立健全中心内部管理机制,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各地社卫中心应严格参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建立健全社卫中心内部管理机制,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以及维修、盘点、保管等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使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同时,社卫中心还应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二)社卫中心应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规范账务处理程序。目前,我国企业基本都已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很多社卫中心也引进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但是很多社卫中心的财务软件都局限于总账、出纳、应收应付等模块,对固定资产的模块相对忽视。对此,笔者建议我国社卫中心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台账、明细账等的电算化处理程序,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三)社卫中心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各地社卫中心还应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清查与盘点工作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使用部门参与。凡是发现账实不符或者盘亏盘盈,均要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我国各地社卫中心的医疗器械、医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在其资产总额中占比较大的份额,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底重新修订并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变化较大。因此,我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结合“新制度”的相关规定,好有关固定资产衔接的账务处理问题。通过完善账务处理,克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与缺陷,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 财务管理
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11年末,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35万公里,总资产已超兆(亿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占80%以上。高速公路资产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如何有效地按照市场经济机制去运作和管理其庞大的固定资产,确保高速公路资产的保值增值,已经成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
一、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内容
(一)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定义
财政部、交通部1997年颁布的《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中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和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而财政部2006年制定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则对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没有作出明确界定。
(二)高速公路固定资产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公路及构筑物:包括路基(土方和石方)、路面、桥梁(跨线桥和跨河桥)、涵洞、隧道、防护工程等。
2、 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护网、灯杆、灯具配电控制柜等。
3、通讯设施:包括数据传输设备、业务电话系统、指令电话系统、紧急电话系统、电缆光缆外线路系统等。
4、监控设施:包括外场设备、控制中心设备等。
5、收费设施:包括中心设备、收费站设备、车道设备等。
6、机械设备:包括清扫车、压路机、洒水车、摊铺机、路缘机等。
7、车辆:包括巡逻车、生活用车、拖车、工程抢险车等。
8、房屋及建筑物:包括服务区房屋、收费站房屋、管理控制中心房屋、道班房、车库、油库等。
9、其他:包括复印机、打字机、计算机、摄像机、录音设备等。
二、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指固定资产的购建、核算、保管、使用、调拨、租赁、出售、毁损、报废、封存、启用等业务的财务管理及实物管理。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固定资产应该由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管理,管用结合,责权结合;定岗定人管理,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
(一)财务部门基本职责
组织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与分析工作;设置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簿、台帐、明细帐、总帐;全面反映固定资产增加、转移等的动态变化,准确进行价值核算。
(二)管理部门基本职责
按资产类别和职能范围,实行部门归口的科学、有效管理,肩负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和技术数据的追踪、反馈,协同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监督、检查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
(三)使用部门基本职责
保管、使用各类固定资产实物,配合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工作,准确提供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分布情况,保证固定资产完好、无损。
三、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
由于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接触到的只是某一类或某几类固定资产,而财务部门接触所有类别固定资产,所以财务部门应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认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协调资产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办理资产管理的具体业务等日常性工作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资产管理工作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负责制定公司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按照公司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结合公司现状和管理需要,逐步建立健全公司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细则;
2、根据公司资产管理规定,组织或协助办理资产管理的具体业务。负责协调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及业务衔接。组织统购公司计划内资产的竞价采购手续,协助办理公司资产的报废、出售、调拨等处置手续,协助办理建设资产的竣工移交手续,协助办理其他涉及资产交易和处置事项等;
3、夯实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及时准确计算各类资产价值,编制各类资产统计报表。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岗位,配合其他部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帐,准确计提资产折旧,逐步完善资产管理的原始和基础资料,定期编报各类资产统计报表,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公司固定资产实际情况;
(二)强化资产预算管理、推进资产项目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分析等阶段性工作
1、强化公司年度资产预算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审核公司固定资产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加强对计划外资产的审批控制,监测公司年度资产预算的执行进度,协调资产预算的期中调整, 考核资产预算的年终完成情况。对年度资产预算进行全面、动态管理;
2、推进资产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组织专项资产的评估,参与公司资产项目的收购以及重大资产处置工作,并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组织做好资产减值测试工作;
3、加强资产管理的分析工作。编制各类对内对外资产分析报表,针对资产管理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公司经营层,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组织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和专项检查工作
1、根据资产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在年度财务决算前组织协调公司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协调成立资产清查盘点小组,督促清查盘点进度,报送报送清查报告及处理建议。
2、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并结合清查盘点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资产的专项检查工作。
(四)完成资产档案管理等其他资产管理工作
1、加强资产档案的管理工作。及时整理并移交各类资产管理档案,包括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各类统计分析报表以及资产项目的评估报告等;
2、组织对各级固定资产管理单位和人员的业务指导和日常考核;
3、完成其他资产管理工作。
四、高速公路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提升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已经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固定资产,而高速公路具有投资周期长、资金积聚程度高等特征,鉴于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 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迫切需要把自己所掌握的庞大公路资产变现, 让固定资产流动起来,获取资产现金流。这是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升华。
本文推荐用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不失为获取高速公路资产现金流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因为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础是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入的资产,这对流动性较差但现金流稳定的高速公路资产是一种较好的存量变现方式。
(一)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及条件
1、资产证券化是以项目所属的全部或部分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所能带来的稳定的预期收益为保证,经过信用评级和增级,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将流动性差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净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法律和融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这种融资方式是由原始权益人将其特定资产产生的、未来一定时期内稳定的可预期收入转让给特殊目的机构(SPV),由SPV将这部分可预期的收入证券化后,在国际或国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由于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隔断了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的风险和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的风险,使其清偿债券本息的资金仅与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收入有关,加之由证券市场发行的债券由众多的投资者购买,从而分散了投资风险。
2、资产证券化应具备资产、制度和市场三方面基本条件。资产条件包括基础资产必须能够产生稳定可测的现金流,具有低违约率、低损失率的历史纪录,本息的偿还能够合理分摊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具有一定同质性和分散性,具有广泛的地区分布等。制度条件主要是指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交易过程实现的,交易过程是在现行的法律和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条件主要是指现阶段的市场必须具备能够履行职能的相关主体,如投资者、信用增级机构、评级机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可以发行和交易的市场等。资产证券化实质是对证券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要素在发起人、发行人、信用担保机构、投资者等主体之间进行分离与重组,保证证券化资产能产生预期稳定的现金流,并按时支付给投资者。资产证券化这种融资方式对高速公路项目来说具有许多超越传统融资方式的优越性。
(二)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
1、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资产重组原理构建资产池。原始权益人(发起人)根据自身融资需求和现有金融资产情况,选择在未来可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的资产作为基础资产,汇集组成资产池。
2、根据项目融资的需要设立 SPV。原始权益人把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 SPV,资产从资产负债表“资产”栏目中剥离,从而实现受托资产与发起机构破产风险的隔离,这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核心所在。原始权益人与新成立的 SPV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将资产池中的部分资产出售给 SPV。根据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如果原始权益人发生破产清算,被证券化的资产将不作为清算对象,从而用破产隔离的办法实现证券化资产的“真实出售”。
3、为增加基础资产的信用度,SPV 必须对整个资产证券化交易进行信用增级,以提高所发行证券的信用级别。
4、完成上述步骤后,特别目的机构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将要发行的证券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然后由证券承销商负责向机构投资者发行证券,并将募集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或购买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
(三)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及意义
1、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来说,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对其建设资金多元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可有效的改善财务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第二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第三可以实现真实出售,进行破产隔离,规避融资中所存在的风险。第四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都适用,不会受到局限。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原始权益人可以通过证券化获得所需资金,而那些希望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机构或个人购买了资产支持证券,各得其所。
2、简言之,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资产证券化为原始权益人创造了流动性,为投资人提供了投资机会,高速公路资产盘活了,同时新建公路项目也获得了资金。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最终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因此,在拓宽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将资产证券化这一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引入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中,无论是从盘活巨额的存量资产角度,还是从资产证券化在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实践发展角度看,高速公路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都是一件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在我国当前阶段,高速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日益庞大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必将引起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的高度关注。希望财务部门站在整个公司的层面,和资产管理、使用部门一起对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盘活资产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交通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R](1997)财工字第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