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武警部队固定资产是保障官兵生活、训练、学习以及执勤处突等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和提高战斗力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武警部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实物供给制的影响下,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使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失真,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一、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问题,以便有针对性、有目标地研究对策,从而保障部队资产有序管理、优化部队资产配置、提高部队资产利用效率。

(一)分析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工作经验法、调查问卷法、情况比对法,在查阅部队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1]和各项研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资产管理工作实践,对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的获取途径、构成比例、管理结构、制度法规、报废处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更好地研究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供量化依据。

(二)分析过程

笔者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惯性问题、难点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3个武警部队的总队、支队、中队三级部门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50

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8%。调查结果显示有84.8%的人认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低于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度,59.3%的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46.7%的人认为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同时有91.9%的人表示应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并自愿参与到管理中。调查结果说明固定资产管理仍处于边缘化状态。

同时,笔者在工作期间,利用总队统一组织清查固定资产之机,对总队机关、支队机关、基层中队固定资产实地清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机关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在用、留用、闲置以及待报废资产保管较好,资产处置程序恰当,捐赠物资入账及时,资产账簿登记完善,帐物基本相符。此外还发现地理位置距支队机关较近的中队、距总队机关较近的支队管理普遍好于距离较远的单位,机关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普遍好于基层中队。调查结果说明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在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之下进行。

(三)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武警部队现阶段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资产管理的基础还有待强化,资产管理方式的改革还有待创新,资产管理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由于武警部队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决定了资产编配的分散性和不合理性;资产规模较大,分布地域广,数量较多,种类繁杂;资产的区域价值差异明显,贬值较快;高科技含量的资产规模随信息化、正规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增长迅速,且变动频繁;同时资产的优化配置不合理,闲置资产较多,如领导常去、地理位置较好、接待任务较重的单位固定资产配发齐全,偏远单位则“勉强凑合”着用;重复购买、无预算或超预算购买现象严重,废旧资产报废处置不够科学,资产核算体系不完备。各级机关在指导基层把握资产购置规模,盘点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以上分析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弊端突出表现在责任意识淡化、制度法规薄弱、监督机制弱化、资产处置混乱等方面。由此提示,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各级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使用部门以及单位领导对所属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负有全部责任。由于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等内容相比,处于“边缘化”,认为资产管理效益与直接经济责任和升迁晋职不挂钩,各级从工作安排到日常管理,“重钱轻物”、“敷衍了事”、“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比较普遍。调查显示,80%的基层官兵未参加过关于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教育,说明各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工作中,有些领导及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偏差,责任心不强,且常常忙于繁琐的行政事务和个人生活,无暇顾及或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少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相关的维护保养、操作技巧、保管方法等知识,惰性较强,从而产生“领导不问我不管”、“领导过问我装傻”的思想,使得资产管理混乱。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一般情况下,武警部队固定资产都是由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管理,审计部门负有监督职责。在实际管理中,各类固定资产购置后不用、少用、挪作它用等现象,充分反映出三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制约、监督、考核、激励等内控制度、约束机制和法规制度。加之在实施过程中打折扣、讲情面,使得金额核算、数量控制和监督约束游离于管理之外。武警部队频繁的人员变动,流于形式的交接制度,私人资产与公家资产的“以旧换新”,日常使用的公私不分等都是因为制度缺失而造成固定资产丢失、损坏的重要原因。

(三)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够

武警部队资产登记使用卡片记录、账簿记录、会计系统登记和资产信息系统登记的方式,但这些记录信息仅掌握在单位内部,无法实现远距离实时查询和调剂,且手工记录也不便于修改和存储。武警部队实行双重保障体制,固定资产获取除了上级配发、本级自购外,还有政府、公安、企事业单位、用兵单位等的捐赠,因信息共享机制的缺乏,使得这部分资产的入库、登记、使用、保管、处置等存在信息失真问题。由于维修、技改、调拨、转借固定资产等导致实物资产变动频繁,特别是信息化类固定资产不断的更新换代,为调整卡片记录,保持卡、物、帐信息一致带来一定困难。

(四)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有的单位购置资产缺乏规划性,不按单位实际需要,未经科学的市场调查和论证,重复购买、超预算购买、随意购买;对购买的某些专用设备无专业人才操作;对多余的、旧的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不规范;对“谁想要,谁拿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部分有价值、或有处置价值,或可调剂使用的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严重。

(五)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清查不彻底

各级对资产清查的认识不够到位,未形成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的制度约束,认为清查只是“走过场、图形式”,有的管理人员甚至不会使用资产条码扫描仪,资产报表数据凭空编造,资产清查报告和手工查、扫描查报告凭主观拟制。有的单位一年仅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但一年内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报废损坏、出租变卖等难以及时体现,对清查出的问题无据可查,甚至不查。武警各中队地理位置较为分散,难以对各中队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实施实时监控,也难以保证经常性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

三、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一)加强资--预一体化落实,实行资产预、决算制度

基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单位要突出资产预算的编制、资产预算的执行,资产预算的评估,资产预算的监督四个环节,在“资产存量完整准确、配备标准符合实际、预算安排周密合理、资产退出有序合规”上下工夫[2],规范国有资产预算编制流程,健全资产与预算一体化管理的配套措施和相关规定,将资产融入经费预算、核算、决算的全过程[3]。研究将资产决算纳入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实行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决算制度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有效控制资产管理严格按预算实施。

(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资产调剂信息平台

构建全军资产信息网,实行资产网络调剂,进行资产网络风险防范评估,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4],实现以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分配、保管、使用、折旧、报废、处置、调剂于一体的信息网络,使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通过资产网络信息系统,将资产的种类、资产的现状、闲置资产的转让等信息到网上,从而加深了各单位之间资产信息的共享,扩大了资产使用和调剂范围,避免某些专用资产使用一次后便闲置的问题。

(三)健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资产内部监控机制

各单位要以现行武警部队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为依据,建立与“三管理”相适应的运行机制[5],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健全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完善资产管理核算机制,建立资产报废评估制度,明确部门间的协作方式。重新界定资产范围,细化资产明细,制定资产目录,明确资产标准和折旧核算方法。坚持“管经费、管资产”齐头并进的工作方针,通过资金“收支两条线”实现资产收支分类改革。健全领导干部资产管理责任制,加大对资产管理的审计范围和力度。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规范资产预、决算管理,实行集中采购监督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

(四)优化固定资产配置结构,注重基层部队资产管理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武警基层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相对机关的管理较为混乱,这与武警部队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要注重基层部队的资产管理,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责任体系,优化基层单位固定资产分配结构,根据部队编制体制和建设规划合理分配资产,杜绝资产分配不公,配置失衡,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对盘活闲置的资产要合理调配,在部队编制和任务调整时要及时转移、调剂、重构资产,调高其使用效率。

(五)建立指标管理考评体系,增强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随着部队建设发展和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看管物品、整理物资,传递资料,还要学会掌握相关的操作性能,分析归类,为管理提供决策考量。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任期要注重学习,积累经验,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严格落实资产管理人员工作交接制度,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人员延缓工作交接。建立指标管理考评体系,完善对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和激励机制,将资产管理好坏与个人成长进步挂钩,特别要加强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领导的考评,督促各级领导加强学习,参与管理,全面促进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正规化。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

[2]任红梅.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具体实践[J].北京:国有资产管理,2010,6:61-63.

[3]任义军,焦兵,郭世锋.实行资产与经费相结合管理的几点思考[J].北京:国有资产管理,2010,9:61-63.

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高校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固定资产的品种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切实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好的防治高校固定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

《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做出了系统性的规定,但是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对校内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沿用以往按照资金来源和用途归口分类管理的方法。首先,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购置没有计划,盲目购置,从而造成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其次,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造成了资产管理的非科学化。在资产管理方式上,管理方法陈旧,不利于高校资产的有效管理;再次,高校相关部门领导对资产制度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账实不符和家底不清是其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首先,高校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在高校管理过程中,高校固定资产品种繁多,包括自购、自制、捐助以及委托加工等多个方面,这些固定资产都应该及时入账。但是,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有些资产没能及时入账,比如说,有些社会捐赠的固定资产,由于成本无法估计,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缺少价值依据,就没有及时入账,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其次,报废、报损固定资产的账目核实不及时。在高校资产管理中,有些实验设备报废,但是因为手续不完整,相关财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核实,造成了账目不清。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验收机制不规范,验收不及时

首先,在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有些固定资产在购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进行及时的验收。在高校基本建设完成之后,有些固定资产的账目没有及时办理验收手续,有的直接作为费用支出,从而造成了资产账实不符,不利于高校资产的有效管理;其次,由于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存在两种账目的情况。在高校基本建设完成之后,应该及时进行验收。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虽然对资产进行了验收,但是没有进行决算。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高校建筑等固定资产不能够及时入账,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高校固定资产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1995年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做出了系统性的规定,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单位资产进行管理。首先,明确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校财务部门应该设立相应的职能科室,对高校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其次,积极完善高校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在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中,要按照学校的实际发展规划和科研情况进行,要防止设备的重复购置。同时,要采用公开招标的资产购置方式,实现固定资产购置的合理透明性;再次,建立积极有效的奖惩制度。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评价工作,做到奖罚分明。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性进行奖励,对于破坏或者是危害固定资产管理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资产管理风气。

(二)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的验收环节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购置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首先,在高校固定资产的验收过程中,要加强资产使用者的质量鉴定,进而提供完整的质量验收报告。固定资产的专职验收人员要进行抽检,以便更好的入账,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其次,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实物验收。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验收人员应及时采用抽检方法,对资产进行全面的实物验收,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性管理,为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奠定重要基础。 转贴于

(三)转变观念,重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提高人员的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相关部门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高校资产管理。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认识提高到学校发展的高度,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其次,要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加强相关人员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再次,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新.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举措【J】.河北水利,2003年第3期

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果,规范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当前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买、验收、分发、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如: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帐卡的缺失,这些使得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等手续不够完善,影响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等现象存在。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不细致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分类,是更好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之一,当前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因为在事业单位中所需要的固定资产种类多、型号不一,所以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一项繁琐又细致的工作。这就更加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在进行种类划分的时候,既要以财务规定为依据,也需要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此外,对固定资产划分不清晰,也影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不详实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时候我们发现,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表等,做的不够规范和明确,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虽然较为完整,但是因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管理水平的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明细账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固定资产明细账务登记的不规范问题,使得固定资产的总帐金额与固定资产明细账金额不相符。一段时间之后,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带来不良的影响,不利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监控工作的实施。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

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工作的时候,各个单位一般都能够按照严谨的程序做好采购的管理,但是采购工作完成以后,在固定资产的保管与使用当中,却由于疏于管理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损失问题产生。一些会计人员认为,当单位的资产购进以后,会计人员把费用支付之后,就不需要再进行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这种管理意识严重的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

二、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意识

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要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全面做好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要建立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重要责任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相关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健全的三级管理责任机制。要注重信息的联结,建立联动的监管系统,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三个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日常沟通与临时沟通双效机制。

(二)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

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时候,需要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购置计划的编订,在多方实施科学论证以后,单位的主管领导进行签字批准后,再进行资产的采购工作。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入后,要有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室等一起对固定资产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要填好固定资产管理验收入库单,及时的简历固定资产管理卡片。会计部门凭借发票和相关的单据,做好准确有效的原始凭证,为以后的会计核算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

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工作,在年终要加强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做全面的清查盘点,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要进行原因的分析,找出责任所在,并做好及时的处理。对固定资产的结构域管理的情况做出分析,避免由于积压闲置造成的浪费,最大程度上发挥资产的作用。做好固定资产的重点抽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按照会计核算资料,将本单位固定资产使用重点部门做好抽查核对,保证账目、卡片和资产的统一。做好离任核查工作,事业单位领导、或者固定资产管理者在离任的时候,要进行准确的核查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的移交等手续,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四)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

首先,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以此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其次,要提高管理者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从思想认识到工作态度,都要认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意义。再次,要提高会计核算与监督制度,构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制度,保证固定资产账务的准确性。

(五)优化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优化,在固定资产类别的划分上,要把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等项目列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负债表里面,以更好的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额。实现折旧与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类项目的有效结合,能够更为直接地显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因此,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的提升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领导,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为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固定资产;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高校数量的增加、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家和高校对图书馆的投入逐年在增加,高校图书馆的馆舍越来越大、图书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以后,高校图书馆的固定资产在数量、质量以及结构上都有了质的飞跃。高校图书资料的固定资产管理就是目前各院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如何管理好图书馆的固定资产使其不流失、不闲置、不重复购置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新课题,也是搞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先决条件。

1.高校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制定了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但由于对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致使一些规章制度落不到实处,同时有些规章制度也不健全,比如,图书资产的保管、清点制度,场所租用制度,一些设备被图书馆领导外借使用,或者被职工借用等现象普遍存在等等。导致资产管理的混乱局面,账卡不符,账物不符,固定资产保管不善,处置不当,利用率低等。

1.2领导对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统计与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随着高校的扩充,专业也在不断增加,相关书籍也在不断增加。文献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是事业发展的基础,管理好固定资产是管理者的基本责任。但是,由于图书馆固定资产投资大部分来自学校无偿划拨,致使领导普遍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管理要求,定期进行图书资料清点是一项制度,也是保障资产账物相符、统计数据准确的基础性工作。不能坚持按照规定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既增加了后期文献管理和清点工作的难度,也导致了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似清而实不清。

1.3管理手段落后,技术性不强

目前,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大多仍是使用卡片、单据等手工管理模式,容易丢失、损坏,不易保存,与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不相符,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未普及应用。

1.4图书资料统计方面的问题

1.4.1院系资料室图书资料统计数据不全

各高校的院系众多,学科专业设置也根据办学定位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渐调整,因此,开设的学科专业门类比较齐全,专业方向具有多样性,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市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学科专业文献资源的配置不同,馆藏资源学科专业依存度也不同,专业也存在差异。近年来,院系资料室图书资料从过去全部由图书馆采购到部分出资、部分采购,已经基本上实行自筹资金购置。虽然经费不是从图书馆经费中支出,但是自筹经费购置的文献仍然属于学校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的一部分。这种情况致使图书馆对此项业务协调有困难,严重影响了学校整体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统计数据的准确率。

1.4.2期刊图书的册数统计方法不合理

按照固定资产统计的要求,期刊图书是期刊合订本为一册。因期刊当年不能完全装订,所以以往统计多采用种数乘以系数计算。这样的计算方法极不规范,与之后形成的实际数量造成了很大的差异,导致期刊图书的金额、数量都不准确,干扰和影响了数据总量的真实性。

1.4.3捐赠文献管理不规范

一般的捐赠文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定价的,一种是无定价的。图书馆所藏图书有通过付少量费用购买的,也有无偿收藏的。图书馆对于捐献的文献缺乏规范的管理规定,成为了图书管理的盲区。因此,账物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

1.5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的账簿不规范、不健全

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购置、典藏、流通账簿没有按照规范化要求设立并及时登记,甚至在实物直接管理部门都不设立明细账簿。有些高校院部资料室拥有数万甚至数十万册的纸质文献,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账簿。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校整体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统计数据的准确率,很有可能造成图书资料固定资产账物的流失。

1.6账物管理缺乏相互监督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购置图书资料时,报请、审批、监督、验收、会计核算等程序比较严格,但传递到编目、典藏和流通过程便出现手续简化、交接不严的问题。比如,有些图书资料未作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捐赠文献不入账;不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仅以接收数量简单记录,缺失对典藏监督环节和自身的规范管理;没有严肃的清点制度和规范的清点要求、对丢损情况无约束、正常注销被忽略,致使近年图书资料的情况混乱等。

2.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如下保障措施:

2.1各级领导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好固定资产是管理者的基本责任,而领导者是工作的决策者,领导者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力度。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要从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这个角度来认识图书资料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实行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使用者和管理者直接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强化管理意识,使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2.2建立严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图书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动态管理是管理有序的关键所在,也是固定资产账物相符的基本保证。动态管理主要要求如下:一是图书资料的进出实行全过程联动,不允许有滞后或失控现象;二是以采购、典藏、财会为一个管理面,以典藏、馆藏地为另一个管理面,实行联动管理,上层对下层约束,下层对上层监督,相互制约形成一致;三是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清原因、纠正错误。使图书馆在资产购置、验收入账、使用、报废等方面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3捐赠图书资料在典藏账和馆藏地明细账上以增值的方式出现

捐赠图书资料的数量,采购账金额为零、典藏账和明细账上金额为增加值,则在报表上体现为本馆新进和本馆受赠两种方式。除掉受赠时,典藏账与采购账必须持平;加上受赠时,典藏账应大于采购账。

2.4重视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

高校图书馆所需要的书籍繁多,应重视人力的投入,定期整理统计,并对损坏的书籍及时修理;重视财力的投入,每年定期更新、补充相关的图书资料,以便读者查找资料;重视物力的投入,创造良好的读书坏境。固定资产管理员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图书馆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更新档案,掌握闲置、报废、可调配资产的情况,摸清检修、改造、购入资产的情况。以便充分挖掘固定资产的使用潜力,提高资产利用率。

2.5改变传统的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通过网络及办公自动化来实现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的现代管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建成全面、规范的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系统,将图书资料固定资产输入系统数据库,有专人管理、更新数据,并对重要数据加密,防止被篡改、剽窃,使图书资料固定资产更安全可靠,杜绝不规范操作。

3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知识资源,图书资料固定资产对各大高校意义重大。各高校应注重图书资料的管理,避免财产流失与资源浪费,保护好图书资料固定资产。对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主动地找出应对策略,及时作出整改,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服务,同时促进自身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蓉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发展[J].文史博览,2007(9).

[2]周德明 关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 2007(5).

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范文5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企业的管理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企业从以往单纯的重生产、轻管理,逐步转向生产与经营管理并重发展。作为企业的有形资源,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产--固定资产要想保值增值,为企业产生效益,就需要企业在“管”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企业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这样才能全面促进企业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下面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概述

1.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角度看,主要是对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进行分配、管理,(1)为企业产品生产、出租经营管理所有;(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使用超过1年的建筑物、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生产所需的设备工具,此外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设备,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同时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可以列作固定资产。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准确的确认固定资产,并然后才能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案,从而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在确认企业固定资产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安全监控设备、环保设备虽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但是能保证企业更好的获取经济效益,因此,也应该将其列作是企业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极其重要的管理环节,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从企业的管理目的看,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有:(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2)结合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3)注重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维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周期;(4)从增量投向、资产存量流动中改善固定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5)加强固定资产产权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6)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利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数据管理

就目前而言,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大多是采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在手工记录资产数据向计算机软件记录数据转变的过程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以往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人员手工记账存在的工作量大、计提折旧计算复杂、准确性差等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固定资产账务核算质量和固定资产管理准确性。但是在新环境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转型也越来越深入,而企业当前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新环境下,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企业开始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几乎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使得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功能上无法满足更高的管理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老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缺陷,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集中管理

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计划主要是在每年的年底以企业各部门的二级单位为上报主体,对本单位来年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上报,然后由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对各单位的上报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分解下达给各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按照上级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组织实施,以此推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逐步进行,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集中管理。

3.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现状

作为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很多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营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或者固定资产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甚至会错失市场机会、丧失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关键生产设备运行情况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生产风险,开始重视和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也被应用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这些技术和方法极大的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解决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每一个员工参与进来。但是从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情况看,还存在企业员工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加上企业的经营模式、技术水平、管理思路等方面的局限,使得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思想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法缺陷等,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问题

目前,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多数都是全国通用的系统。在新环境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大,系统数据越来越复杂,这也导致管理人员在月末、年末进行业务操作时,经常会出现系统宕机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中,查询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但是由于通用软件系统的功能设计缺陷,导致系统无法为管理人员提供过去的固定资产清单情况,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此外,由于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查询模式过于简单,数据维度也比较简单,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很难满足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实际分析需求,进而影响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质量的提高。

2.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集中管理的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调度是比较常见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安排,管理权限集中在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企业的各部门没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权,也就是说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企业各部门参与决策的力度很小。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设备、场地、车辆等固定资产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在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集中管理模式下,最了解市场和生产的基层部门管理权限十分有限,难以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快速做出决策,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再加上企业“重计划、轻落实”行为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这也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在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二级部门经常会在上报计划中随意增加上报金额,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思想,使得上报计划存在很强的随意性,从而对企业管理决策层的投资决策造成一定影响。在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还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落实后,固定资产的维修、折旧都是由企业统一核定的,不管是大型系统设备,还是简单的设备,都通过粗放的手段进行管理。在固定资产投资前没有对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等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在投资后,也没有对其效益进行追踪,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难以获得期望的效果。

3.固定资产日常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发生大量的费用支出,需要定期检修维护,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等,来维持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固定资产的日常运维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固定资产设备检修频率的确定,检修成本开支的衡量、停机检修的后期利益与当期利益的矛盾,设备技术升级的时机把握等等,会对固定资产设备的寿命周期、企业当期与后期经济利益等产生深远影响。但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企业管理层为了自己任期内的利益,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以提高当期收益为任期目标,通过降低设备检修频次等,减少设备的运维费用开支,严重地透支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性能,为企业今后的生产运营风险埋下了隐患。

五、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建立有偿投资机制,提高投资效益的责任意识

面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一方面应该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增加有偿投资机制,从而对投资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引导经营者树立“有投入就要有产出”的经营理念,在主观上促使经营者可以在投资前做好规划、算好账,从而保证投资的成功率。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要坚持谁使用、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要求经营者能根据相应的投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有所回报。具体而言,企业可以根据经营者的投资要求,延长相应的设备使用年限、设备投资回收期。例如,一条生产线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间为5年,而经营者需要增加一条生产线设备时,需要根据相应的业务发展,制定5年内的经营思路,创造收益,从而回报自己提出的增加一条生产线设备投资要求。这种有偿投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投资自主权,企业各个部门有投资需求时,必须对自身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按需上报,这样不仅能降低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还能全面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设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等绩效指标,在主观上提高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意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因素,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界面

为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需结合部门职责、固定资产类型、管理层的授权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界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例如,对于企业的生产设备,其使用权、中小维修权等权限应划归相应的生产部门,对于设备的大修、技术升级改造等权限,应划归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当设备、机器等固定资产在生产中发生大型故障,或需更换贵重的关键配件,或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等情况时,生产部门应及时向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报告,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对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并及时作出决策,避免造成生产设备损坏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等现象的发生。

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公共类固定资产往往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就是没有一个部门愿意主动承担公共类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这也造成了公共类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损坏多、浪费严重。鉴于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公共类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并制定相对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能真正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制定设备维修费用预算定额

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情况看,许多企业采用以固定资产原值为权重,核定相应的固定资产设备维修费预算。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正常维修、使用,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各部门固定资产维修费用预算的执行,导致各部门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维修费用预算都持有很大的意见,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成新率比较低的部门,很可能会因为费用预算不足而减少设备的正常维修,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等。鉴于此,企业应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全方位分析,结合固定资产的已使用年限、设备运行状况、关键部件的可替换情况等,并对各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细化分类,根据不同的使用年限、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制定不同的维修费用预算定额,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维修费预算更加科学、合理,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质量。

4.建立关键的固定资产设备寿命周期管理系统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成品率、成品质量、使用年限、运行小时、关键部件的可替换性、运行环境等因素,对关键的生产运营固定资产设备建立科学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动态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根据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测数据、检修维护时对设备状况的初步诊断等情况,组织技术专家进行会诊,对设备的后期维护、技改等提出专家评审意见,报企业管理层决策,从而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设备后期维护、技改计划。通过提高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质量,来提高固定资产性能、稳定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大修频次、降低安全风险等,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贡献最大的经济利益。

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固定资产;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21-01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淡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一直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存消费性事业单位,不同于生产经营企业,非生产经营资产占主导地位,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需注重需求,无需注重其使用效益,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惯性的影响,不少高校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上,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致使部分资产长期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流矢等现象严重。

(二)管理机构分散,体系不合理

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缺乏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运行机制。高校管理中所有者“缺位”,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财产的安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负责,谁都负不了责”的无序状态。而现行的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建筑物、图书资料分别属于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管理,实行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各自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管理分散,相互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缺乏管理的系统整体性和协调的全面权威性,提供的信息难以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全貌。所以,在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来源和使用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下。高校如不专门设立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必定会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

(三)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产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实物形态,制度约束即由强转弱。通常,高校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系统规范,收支严格,由财务人员专业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发生差错概率小;而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类繁量大,管理环节多,具体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及更换频繁等原因,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及时完善。部分高校虽然也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利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还有部分高校制度陈旧过时,难以操作,形同摆设,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

(四)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目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采用手工记账,或者刚刚开始尝试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这已经不能适应高等学校固定资产高速膨胀的实际,也大大落后于高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如何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等诸多问题,缺乏必要的办法和手段。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首先,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提高办学效益的手段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提高领导层管理意识;其次,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学习,使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错误认识,积极配合,主动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再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常抓不懈,应将相关工作成果纳入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使之常规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高校作为资产管理的主体,应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一个固定资产管理的常设机构,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健全从上到下,层层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内容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图书资料、实验教学实习设备等各类资产,运用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运行质量。对价值很高、对教学科研非常重要的资产,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并随时关注其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对于价值较高、对教学科研有重要影响的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这两类资产应列入年末资产清查的必查项目。其他价值较低、重要性一般的资产可委托使用部门进行管理,年末清查时由使用部门自查,资产管理部门随机抽查。

(三)健全高校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必须改革现行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稽核制度,做到账、卡、物相符;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和有偿调拨、租赁抵押等制度。结合目前高校实际,在资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对用于经营的房屋、仪器设备等,事前要经过评估、界定,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用率。

(四)采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

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同时借助网络优势,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管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1. 以校园网、互联网为依托,建立实时运行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配备该管理系统所必需的物质装备,包括专用服务器等有关系统运行的物质装备条件,建立完善的网络应用管理终端系统。

2. 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专业、会管理的队伍。对校内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重新认定,配备能胜任的、综合素质好的管理人员,开展系统应用基本操作、规章制度、管理要求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从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到转让、报废,进行不间断管理。

3. 建立规范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基本信息数据库。按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的规范要求,系统、全面、规范地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数据库、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保管人员数据库、固定资产存放地点数据库。

4. 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跨校区并网应用,将原来分散管理的校区、后勤经营服务单位、社会力量办学资产全部纳入系统管理。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有艰巨的工作,高校应全面规划,科学决策,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和控制,合理调配调剂余缺,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一锦.国有资产流失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