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核算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核算主要内容

财务核算主要内容范文1

1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 1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首先,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审计监督中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并不能本着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去进行监督工作。因为往往监督人员与审计人员之间有着某种利益关系,这就导致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因为没有得到事业单位核心部门的重视,这样就会造成在开展具体监督工作的时候,不会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往往只会使这些审计人员应付了事。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来自监督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工作和自身利益的关系而造成的。

1. 2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缺乏全面性

多数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财务核算是以寻求现有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因此财务核算工作中往往是事后财务核算多,事前、事中少,对促进事业单位整个营运状况、资金运作水平的提高关注度不够,多数时候是为了财务核算而财务核算,较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同时,我国的财务核算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财务核算,涉及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核算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加之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手少,任务重,财务核算人员多数仅仅是针对眼前的任务而开展工作,且多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队伍知识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养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难以将最新的财务核算方法、财务核算理念运用到财务核算工作中来。

2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 1 扩大适用范围

我国在1997 年颁布的《会计制度》在公共财政管理上过分强调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这就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务会计信息收集与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行业壁垒的出现。而2013 年1月1 日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则打破了各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会计信息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各行各业的财务会计审核制度。这样使得不同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的会计在会计信息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有利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上的交流,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

2. 2 进一步对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新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负债、收入、支出、资产和净资产五大方面,并且对于这五大要素进行细分。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事业单位不同多个财务内容之间的区分更为准确、合理,同时也间接地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旧会计制度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缺乏对于财务核算管理的规定,难以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真实财务状况,而新会计制度则加大了对财务核算的范围及内容,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3 固定资产核算的改变

旧会计制度将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作为资产初始价值的计量方式,新会计制度改变了这一计量方式,采用了累计折旧法进行计量。累计折旧法综合考虑固定资产原有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面要素,提升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准度。新会计制度同时进行固定资产和原值计入的计量,并且根据实际进行相应冲减。同时,不将计入原有的流动资产冲减,这一方式使得固定资产核算效率大大提升。

3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对策分析

3. 1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从保证事业单位长期良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并完善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积极推动人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与职业素养培育双重建设,从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才。

3. 2 做好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成本核算的解决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经济利益会带来事业单位权益的增加,这一概念与资产资产负债观基本保持一致,也是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容。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收入确认、计量方式中,将各项收入均纳入到收入范畴内,但是这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净利润增加,只是增加账面上的数字。因此这种收入以及计量方式不够科学,需要采用差额计入收入法。差额计入收入法计入的是企业的净收入,能够真正带来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该方法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事业单位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阔,单纯地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不能够满足实际要求的,应该充分发挥出网络结算差额结算 相互结算等计算方式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制度时,做好会计实务工作在新旧制度下的衔接,并且重视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及会计实务的处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以促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发展。

3. 3 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将财务报告分为附注和会计报表两部分,并且在原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报表的内容进行完善与增添。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这一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预算管理方面。在目前预算编制中,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算以及无形资产损耗的估量工作,强化对于资产运行过程中价值损失的核算预计量,进而提升资产运行与使用效率。按照资金的来源进行区分,做好财务资金分离预算,从而将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政补助资金准确区分开来; 资金收入与支出方面。收入方面,准确界定不同来源的财政资金的类型以及数量。支出方面,逐步完善财务集中收支体制,适当增加支出会计科目; 资产管理方面。在资产的入账核算上,应该对捐赠、盘盈等非经营方式获得的资金进行规范会计入账。对于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应当由凭证资料以及税费确定会计入账数目。对于不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如接受的捐赠或收到的实物投资,应使用协议价格或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并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单独注明。资产损耗的会计核算上,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选择合适的折旧办法,并确定合理的折旧年限。

3. 4 推行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

为了明确财务人员离职后资产、资金和资源的清算与问责,正确评价财务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就需要引入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从审计本身出发,将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工作绩效审计、个人财务审计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立体化审计,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审计公示是将审计结果通过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公共方式进行公开,使得广大职工对于审计依据、程序、内容、时限、规章制度、审计结果等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通过社会范围内的监督,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提升审计质量。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包括两部分,一是审计目的公示。在相关审计人员对被审计的离任财务人员进行审计之前,要提前将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名单、审计内容等内容进行公示; 二是审计结果的公示。在不违反相关保密法规的前提下,将审计流程、审计报告、决定书等内容报给相关部门,并且尽可能将可公示的内容予以公示。

3. 5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性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资料,总结归纳绩效考核规律,积极寻求联系点。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逐步探索事业单位绩效与部门整体绩效的关系,探索同类事业单位的效益产出比; 二是酌情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本着先易后难,由简入繁的原则,从事业单位预算入手,制定出与预算相对应的各个分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 三是合理利用先期评价试点事业单位已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同类事业单位继续检验; 四是以综合价值的最优作为评价标准,结合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特点,明确重点考评指标体系,兼顾各部门协同发展要求。有效地处理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评价的短期性与长期性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评价激励体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财务核算主要内容范文2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的基础建设关系到高等院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合理、科学的基建财务管理有利于高等院校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是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分离开来的,这种管理模式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也不利于高校的经营。本文将从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现状谈谈将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基建财务 事业财务 财务管理 核算

一、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现状

1998年我国财政部联合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具体制度,因此高校根据《国家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基建财务核算,而进行事业财务核算时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为准则。这种利用两种会计核算体系核算同一会计主体的方式在最初开展高校财务管理时是卓有成效的。针对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专项专管,有助于高校庞大基建资金的妥善管理。但是这种会计核查方式已经不适用与我国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因为不仅高校对各项资金投入加大,同时高校的基建资金来源也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到现在多种资金来源,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因此亟需将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管理。

二、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管理的必要性

(一)国家财政制度改革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在财政体制上做出了重大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根据国家提出的“大收入大支出”财务管理要求,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管理高等院校的收入支出资金。因此当前高校已将基本建设资金计算在在部门预算之中,并命名为教育基本建设支出给予体现。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分割开来,这种形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只能使基建支出在预算中体现,无法反映实际的基建支出。

(二)同一会计主体的要求

现行的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的会计核算分别是两个核算主体的,这是极不合理的。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基本建设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之一,因此需要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处理,才能保障当前社会形势下我国高校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完整了解财务信息的要求

由于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是将实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分开进行核算,必将增加财务核算的复杂程度。同时因为涉及两个会计核算主体,因此两套财务报表针对的是不同会计主体。两份报表所放映的财务情况具有片面性,不足以使高校管理者充分了解学校财务运行的具体情况。这种财务核算方式使高校管理者对高校财务情况进行反馈,导致无法做出合理的决策,事业财务缺乏对基建财务的监管。

三、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在很多方面是比较相似的,如:科目设置、财务核算程序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财务电算得到普及,两种会计核查系统的融合完全可以利用财务电算得到实现,财务人员不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就能实现基建财务和实业财务的合并。因此将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其次,根据我国的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教育基建支出是包含于教育支出的,这个高校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高校可以通过将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全面地放映其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最后,高校的财政拨款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学校以部门预算向财政部门申请,政府直接拨款给学校,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再将政府拨款的一部分划分各基建财务。所以根据政府拨款和高校会计主体角度出发,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有利于提高学校和政府工作效率。

四、高校财务核算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反映高校财务情况的能力

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是高校会计核算中不同的核算体系,根据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获得资金的渠道是有差别的。两者利用不同的资金实现学校基建和事业活动运转,有不同的主管部门对两者进行负责和管理。这种各自为政的财务管理方式是不利于当下高等学校发展的,这两套会计核算体系都缺乏完整表现高校实际财务情况的能力,以此需要将两者有机整合起来。

(二)会计核查失实

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在贷款、资金结构、核算存在差异,造成会计核算失实。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各高校大面积进行基本建设,导致高校的流动资金不足,因此靠银行贷款进行解决资金问题。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方式造成基建资金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资金组成结构的变化对高校财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高校银行贷款只在基建财务上体现,没有在事业财务上反映出来,造成会计核算结果失实的情况。同时失实的会计结果会误导学校的的管理,使学校无法正确真实地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造成决策上的的失误,造成财务风险。

五、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

(一)转变高校会计核算制度

高校的会计核算必须有法可依,才能保证高校会计核算的科学、准确、合法。因此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弊端,已不适用于当前高校会计核算。银行贷款是很多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不仅不能充分帮助高校规避风险,也不能揭示财务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现有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将基建会计核算融入到整个财务核算的过程中,把高校基本建设支出作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之一,从而拓展高校会计核算范围,保证高校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会计核查内容

在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需要会计核查的内容的基础上,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更多的基建财务核算内容(基建拨款、基建借款、在建工程等),改变原有的核算方式。扩展事业财务会计核查的范围,改变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不能和合并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实业财务中增加基建财务的会计核查内容。目前高校在部门预算中体现了基建财务的内容,以“教育基本建设支出”予以反映,只是基本建设支出做出简单的概括,基建投资数据缺乏和其他数据的紧密联系,不能完整反映基建支出的实际情况。

例如:增设可以体现高校实际基建支出的“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在建工程”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可以是按明细核算也可以按项目属性核算;增设可以体现高校基建物资成本的“工程物资”,按照物资类型进行核算;增设可以体现高校基建预付工程进度款“基建预付款”,对施工项目和施工单位进行核算。此外增添借贷记本,帮助学校财务部门记录具体的支出和收入(往往是财务部门缺少关于工程结算的原始单据和没有正式发票的情况)。当购买工程物资时,借记“工程物资”,贷记“银行存款”。在原有的项目上增设负债类科目“基建借款”帮助高校了解基建借款的利息。在原有项目上增加“基建收入”这一科目,帮助学校了解资金来源以及基建资金的组成,并对各种来源的资金进行核算。同时还应添加支出科目“基建支出”,帮助学校对已竣工的工程项目进行成本会计核算。

(三)优化会计报表的结构

会计报表不仅能放映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还能帮助企业找到经营中的问题并进行决策。因此会计报表是反映高校财务情况的重要参考文件。它是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了解高校财政运行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上级部门根据学校的会计报表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这就需要高校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会计报表反映学校的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净资产等。会计报表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教育费用支出表、基建支出表等。将《基建投资组成表》附于会计报表之之中可以有效地体现高校资金的来源等各种明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分析基建资金的构成进行合理投资建设,帮助学校减少财务风险。

结语:在各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扩招的今天,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帮助高等院校规避风险,还有利于高等院校平稳、快速的发展。高等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两种会计核算有机整合才能真实放映高校的财务情况,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高等学校进行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工作刻不容缓,这既是现实对高校财务核算的要求,又是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的必然结果。只有在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的前提下才能使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红霞.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合并处理探讨.会计之友.2009(5).

[2]韦德贞.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合并探讨.现代商业.2010(35).

[3]吴霏.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的合并处理探讨.财经界.2011(12).

[4]柳青.高校事业财务与基建财务合并核算问题研究.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财务核算主要内容范文3

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适应课程特点,强调业务和实际操作,以会计核算对象为情境载体,按电算会计工作流程确定各情境工作任务,利用涉及整个会计工作循环并具能力递进关系的两大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

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学习情境;情境设计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已成为共识,高职院校进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与改革迫在眉睫。会计电算化是与财会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也是财会类专业必修课程。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应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逻辑为主线,并融入工作全程。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析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会计工作的能力,是会计上岗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课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学习该课程前应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手工会计处理技能,这是学习该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如学生不具备这些能力将影响课程学习的顺利展开。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应能利用财务软件独立从事会计工作。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涉及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软件系统的构造及其操作原理,也会涉及相关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学生在前续课程中已掌握的,不应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门课程要学生将已学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软件理论知识相结合,用软件完成财务核算工作。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与课程内容,该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的任务。任务设计应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处理,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熟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流程,掌握会计软件构造及操作原理。从笔者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经验来看,一方面,学生对纯粹的软件理论讲解提不起兴致,对尚未在操作中运用到的相关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软件操作比较感兴致,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深入理解软件操作相关理论。另外,为了激励学生,每个任务要有明确的成果,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方便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职业能力导向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工作过程及职业特征,将课程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即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确定学习情境载体类型,如可以选择以问题、活动、产品、设备、生产性零部件制作等为载体。选择了学习情境载体即确定了按什么样的工作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选择载体之前需要考虑,期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做哪些他们在学习课程之前不会做的事情。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生应能用财务软件对单位以货币表现的基本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核算。因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可为企业基本经济活动的核算,包括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采购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六大具有并列与包容关系的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内容方面具有特殊性,如固定资产核算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计提以及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等;工资核算主要内容是工资的计算、计提和分配等。但与此同时,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工作流程方面具有一致性,按照系统初始化、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凭证账簿查询和报表生成与输出五个步骤开展工作。综合以上六大情境载体以及各学习情境在核算流程上的一致性,每一学习情境将按核算流程设计学习活动,即按核算流程设计学生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以上设计思路既考虑了企业各项基本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又考虑了会计核算流程的同一性,既有新的知识技能注入又可以不断地强化相关职业能力的训练。一方面,不同学习情境的不同核算内容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企业各项基本经济活动的财务核算,且六个学习情境的核算内容难度是递增的。总账核算情境涉及基本的记账凭证填制、审核和记账等内容,固定资产核算情境涉及资产卡片管理及计提折旧等特殊业务,工资核算情境会有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算与工资分摊发放等特殊业务,采购、销售及库存模块会涉及大量原始单据的结算及审核问题,一项业务的完成往往要运用软件的多个模块,形成较复杂的业务流转及勾稽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习情境工作流程的趋同,按工作流程设计的工作任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反复或递进性,能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执行中强化训练核心职业能力,并在情境变换过程中培养相关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

三、电算会计各工作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

电算会计工作流程五个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系统初始化

系统初始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管理账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系统及模块的基本信息、参数、数据等,包括进行系统级初始化和模块级初始化。系统级初始化包括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账套,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员及其操作员权限,设置系统公用基础信息;模块级初始化包括设置模块控制参数,设置模块基础信息以及录入初始数据。

(二)凭证填制和审核

凭证填制和审核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的录入、修改和审核,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折旧计提和分配、设备管理,进行工资数据的收集、员工工资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摊,处理应收应付款项的收回、支付和转账,核算存货的出入库和库存金额、余额,确认采购成本、分配采购费用和确认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

(三)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

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已审核的凭证完成自动记账;定义并生成各类转账凭证,包括进行自定义转账生成和期间损益结转;完成自动对账工作,包括总账和明细账、总账和辅助账、明细账和辅助账户核对;进行期末自动结账工作,包括计算和结转各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终止本期账务处理。

(四)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

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查询;进行科目账的查询,包括总账、明细账、余额表、多栏账、日记账的查询;进行辅助账的查询,包括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个人往来、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的辅助总账、辅助明细账查询;进行查询凭证和账簿输出。

(五)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

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报表模式设置,包括定义报表尺寸、行高和列宽、画表格线、定义单元属性、定义组合单元;进行报表公式设置,主要是计算公式的设置;进行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进行报表数据的保存与输出。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以及每一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遵循工作任务编排的职业成长性原则,以及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为了将完整的工作过程融入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整体认识,课程分为两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第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财务链的核算,涉及总账、固定资产和工资的核算。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财务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和学习情境二“固定资产核算”包含核算流程中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三“工资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因为最后一个步骤意味着一个会计基本工作循环的结束。第二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供应链的核算,涉及采购、销售和库存的核算。这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供应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学习情境四“采购核算”和学习情境五“销售核算”包含核算流程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六“库存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完成第五个步骤即结束了这一轮会计基本工作。遵循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第二轮完整的工作循环比第一轮更高一层。另外,根据教学设计原理,一是认知需要被强化,即任何知识技能均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被掌握;二是要进行教学迁移,即要借助多样化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课程除了这两个完整工作循环的核算资料外,还将结合对应强化任务资料,促进学生巩固相关知识技能。

五、会计电算化课程单个学习情境设计

真正意义的教学是“有目的地安排外部事件以促进学习过程”。课程学习情境确定之后,要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学习情境编排达成应有的效果,需制订学习情境目标、工作内容、课时、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评价内容方法等,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具体设计。学习情境目标应该是整个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是能力导向的表现性目标,以学生学完该学习情境能做什么来进行描述。学习情境目标的达成通常需要许多节课的学习及嵌于其中的学习活动的完成,工作内容即为预期目标,在规定的课时内学生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应完成的简明扼要的工作任务。这种不同于以往教学内容的工作内容描述是职业能力导向学习的一大特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教学方法而言,与职业能力导向教学设计对应,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建议除了不得不讲授的内容外,多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环境即实现情境目标、完成工作任务、运用相关教学法需要的硬件设施及软件条件等。考核评价方面需廓清评价的主客体和评价的内容。此外还需确定学生学习该内容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师组织教学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对每一学习情境具体的设计可以通过对学习情境的描述直观地表现出来。根据以上观点,以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为例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描述。其他五个学习情境的描述方法同上,不再赘述。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描述需重点关注各学习情境能力目标的特殊性和层次性、工作内容的职业针对性、教学方法的行动性、教学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考核评价的多维性。

作者:谢英姿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财务核算主要内容范文4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单位内部对会计核算部门进行建立,对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实施统一归纳并管理。也就是说,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财务自主权、使用权以及会计责任主体处理不变的前提下,结合集中管理、统一开户的原则,运用会计集中核算,从而实现有偿会计服务的目的。从本质来说,会计集中核算就是由核算中心对记账工作进行承担,实现单位会计与财务的有效分离,学校的财务部门不再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实施,将主要工作落实在财务管理上,合理对资金进行筹集及运用,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出现。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的基本运营进行分析,存在机制创新上的三分离一公开的特点:三分离是指:会计业务的执行者和决策者的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会计凭证存放管理和形成单位之间的分离。而公开则是会计业务处理的全公开。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1.之前的计划经济对我国的经济状况造成加大影响,至今仍未得到完全的消除。所以,当学校对会计集中核算应用之后,会将学校下属部门的大量资金掌握的状况得到改善,其所掌握的资金主要通过有效核算获取,而该资金作为学校的支出资金应得到合理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财政大权的转移必定会造成相关人员的积极性降低。其次,由于会计人员不再属于某个项目中,造成许多事情的沟通出现不利影响。另外,大多数问题的上报都需要层层审批,资金批复后再通过层层下拨,导致决策过程时间较长,对及时决策造成不利。学校产生的各类反应则是对学校会计集中核算应用必要性的反映,只有实现奖惩分明及公平公正,则会将存在的不利因素得到有效改善。

2.从单位会计自身因素及接受能力进行分析,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项新兴的事物,由于大多数会计人员对集中核算并不熟悉,不知道如何实施集中核算,因此应通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及调整。其次,学校运用的会计集中核算也会造成在会计人员脱离之前,管理机构出现管理脱节的问题,对单位的人员管理造成影响。

3.目前,学校相关院系所处于变革创新中,不可避免会有各种问题出现。有的问题可能会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形势造成影响。一些部门存在不清晰的产权及权责,各个部门对有效的配合及制约有所缺乏,具有混乱的财务管理状况。

4.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高校资金的使用是有财政部门审批的,然后将通过审批的资金向单位的主管部门进行划拨,再有主管部门转拨给各大高校。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后,财政资金不再通过主管部门,而是向使用该款项的单位和部门实施直接划拨,由于将主管部门转拨的中间环节减少,有效地将资金和克扣截流的现象得到避免,从使用资金划拨的过程上,使财政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实现各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提升。

5.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要求高校财务管理由校内一级财务部门实施统一管理,不再对下级和分部门账户是时候设置,该核算形式的应用能够确保各单位部门会计核算达到一致性,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相结合,使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和统一性得到保障。

三、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学校会计包含在预算会计范围内,在收付实现制、扩大学校规模以及日益复杂化且多元化的收支业务中得到适用。学校财务核算的基本内容则是现有的学校会计核算制度,但该制度已经无法与汇集核算的要求相满足。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体现:

(1)对学校学生教育成本的核算产生不利影响。

(2)无法将学校负债和资产得以反映。

(3)无法将节余和收支得到正确核算。

(4)无法与预算管理相适应。

运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的前提,才能更客观且全面地将学校财务情况和业务收支状况得到反应,使会计核算与学校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2.会计科目的设置有一定的缺陷存在

在目前的学校管理中将一定的行政管理进行了融合,导致会计工作存在行政特点。对学校会计科目进行设置时,仅对国家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进行考虑,因此只能将学校收支情况实施反映,使学校核算发展和前提的考虑有所缺乏,造成会计科目与核算有较大差别存在,例如,当学生有欠缴学费或其他费用时,由于学校未能对该方面情况进行考虑,而上级管理部门不需要对管理该项方面的内容进行考察,因此就未设置该项会计科目,导致学校的重要收入核算体系有明显的缺陷存在。

3.不准确的总资产的核算

学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核算无法与教育成本的需要相满足,教育核算成本的研究是将学校办学效益得到提升,并优化学校基础资源配置,使其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作为学校学生收费标准的依据进行应用。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折旧费作为一项重要的核算项目,办学过程中,建筑物、图书、房屋以及教学仪器等支出的购置在学校事业总支出中存在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学校教育成本中,学校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属于一项主要内容,但现行的学校会计核算制度缺乏了折旧成本的费用,导致教育成本的会计核算内容中有严重的缺陷存在。在无形资产方面,往往将其管理产生忽视,造成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地位上存在不平等,完全忽视了无形资产,财务部分无法准确地将无形资产在账面上进行反映,其他智能部门也无法实施管理。

四、学校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1.对高校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建立及健全

只有体制制度得到完善,才能对规范的核算工作进行保障,实现会计核算的有效落实。要求学校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对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建立,对相关辅助设备进行引进,采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实现学校财务核算的时效性及准确性。学校应对会计核算中心财务核算系统进行建立,严格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行为实施约束,促使会计核算的工作权限得到确定,在核算工作中发挥着有效支撑的作用。对专门的核算小组进行组建,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要求,运用及时培训的方式,实现新知识及新管理手段的应用,从而对核算水平得到提升。

2.对学校内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进行完善

高校会计计划中核算的应用能够对工作重点进行及时调整,促使学校财务状况的收支平衡得到保障,有必要运用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将学校内部的财务核算工作得到完善。学校应对核算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得到保障,应结合核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预防。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约束,促使财务核算的正确性得到保证,使得核算信息的统一得到提升。在该基础上,学校还应对各种方式进行运用,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进展进行监督,及时对相关财务信息实时更新,促使核算的正确结果得到保障。

3.对学校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进行加强,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要求相关负责人及财务管理人员应对自身的会计知识学习得到加强,对相关财政法规及财务管理知识得到渗入学习及掌握,提升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1)将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水平及专业胜任能力得到提高,使其达到诚信守法、爱岗敬业的效果,树立会计人员的现财观念及风险观念。

(2)定期或不定期的实施后续教育,将知识的更新得到形成,鼓励高校会计人员的思考及创新,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条件。

(3)采用竞聘上岗及岗位轮换的方式,对业绩、思想操守及道德素质的考评力度进行加大,坚决更换不胜任岗位的人员。

(4)对高学历、高层次的会计人员进行引进,逐步将学校会计部门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财务核算主要内容范文5

摘 要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作为其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以及规范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组织、管理效率以及规范性,对一个基层医疗机构各项工作的开展、正常运行有着巨大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内涵、目前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付措施,突出了全面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 财务集中核算管理 管理效率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资金运用、药物目录制定以及药物目录的实施等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尽管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以及监督的程度都在加强,但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加大不足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一、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内涵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是一种集中会计服务、核算以及监督的形式,它主要内容是以会计核算的中心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过程中,要把握前瞻性、稳妥性、安全性以及准确性等原则,实现优化资源配置,高效的整合医疗机构的资源,强化财务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保证核算的透明与准确性。

二、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医院以及各界人士已经注意到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会计管理制度不甚完善。很多基层医院存在着长年亏损以及负债超标问题,由于没有对财会资料充分重视起来,收支状况以及收支的账目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账目混乱、不能成功对账的情况频发,工作程序操作不严格、不达标,会计报表的报送也不够及时,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最终的实施。

第二,工作人员素质存在不足之处。由于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仍然属于比较新型的事物,首先部分基层医院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跟上步伐,举个例子,由于部分乡镇的院长害怕自己的行为受到卫生局的管理以及限制,大多抱有消极应对以及抵触的情绪。其次是较高的业务素质,很多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具备相应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岗位,或者是虚设岗位,无任何的实际操作意义。

第三,相关制度有待完善。在具体操作上,由于每个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各有差别,而一些制度上规定仍然存在着“一刀切”的窘境,这种制度以及管理方法仍然比较粗糙,明显有其不合理性,但是如果医院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区别对待的话,就违反了国家一致性的原则,造成了严重的矛盾,因此如何在考虑一致性的前提下灵活的应用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措施就变成了老大难问题。

除此以外,还存在着会计监督、主观部门、内部控制、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三、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第一,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要完善相应的制度。各级领导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充分重视以及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相关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因集中核算对乡镇卫生院监管弱化所带来的新问题。要健全完整的基层医疗机构情况通报的相关制度,每季度式的实行通报,低分配合理均衡职工、病患以及医院的利益得失,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经营与发展水平。

第二,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要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要转变资金使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将资金的使用以及管理由目前常用的事后管理模式改变成整个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以及控制,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发挥医院会计的监督职能。

第三,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包括对从上到小的各级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首先是基层医疗机构领导要改变过去落后的“唯我独尊”的会计以及财务核算的思想,要学会接纳上级医疗管理机构的指导,更好的实现服务群众的目的。其次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多给职工做相关的思想教育以及培训,做到责任到个人,不敷衍不盲从,增强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统一思想。最后是相关的技能素质培养,要组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到外地去交流和学习,自我增值,完备目前的计划和方案,学习相关的改革会计理论、方法以及核算,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四,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要规范核算与管理。可以通过竞聘上岗、优胜劣汰的的方式,选拔懂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技术进行电算化会计核算,各种会计资料处理的年轻骨干人员,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可利用性,保证提供一致、完整并且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

总而言之,只有改革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核算的不足之处,做到完善相应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以及规范核算与管理,才能全面并且成功的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使其更好的适应人们对于现代医疗以及健康的要求,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各项工作顺利、健康、正常以及可持续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财务核算主要内容范文6

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已是有目共睹了,它挤占公共事业财政支出,减少了财政对经济建设支持的力度。据调查政府行政成本过高主要是:接待费用、招商考察(差旅)费用、车辆费用过高。这三大费用约占整个政府行政成本的40%~50%,而真正规范这些费用后其约占整个政府行政成本的10%~20%,这样,一年可平均节约30%左右政府行政成本。一个乡级政府一年可节约几百万元,一个县级政府一年可节约几千万元,一个市级政府一年可节约近亿元,全国一年可节约数千亿元。政府行政成本过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现行财政预算与决算以及政府各部门财务核算体制监督不力。改革现行政府各部门财务核算体制,有利于加强对财政预算与决算以及政府各部门财务考核的监督,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治理政府行政成本过高。以下是本人的一点探索性思考:

1.单独成立核算政府各部门财务的机构,简称会计核算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1)编制政府各部门的年初预算,为政府各部门严把财务入口关。调查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计算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经费,从而制订各部门的年初预算;代办政府各部门预算追加事项,确保财政的每一笔款项都有具体用途。(2)代政府各部门进行会计核算与预算执行,为政府各部门严把财务出口关。该中心会计人员独立于政府各部门,不受政府各部门行政管制,而能更好地履行其会计职责。(3)由审计机关向该中心派驻审计人员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及时纠正各部门违纪违规的开支,防止事后问题难以解决的矛盾;监督该中心会计核算,防止会计人员随意调整会计科目,改变财政资金用途。(4)为政府和各部门提供财务信息报告。(5)向人大财经委报告工作。

2.党委、政府、人大制定《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核算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办法》,明确该中心政府各部门的会计职责,规范政府各部门行政成本的标准以及行政成本确定的程序和方法。

3.该中心隶属人大财经委。主要理由是:(1)有利于人大履行监督职责。《预算法》、《监督法》规定县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年度预算与决算进行监督。该中心各部门会计职责后,就直接掌握了政府各部门财务的真实情况,汇总后形成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状况,人大常委会可直接向该中心了解政府财政真实状况,及时进行监督。(2)有利于该中心会计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该中心会计人员独立于政府各部门,不受政府各部门行政管制,而能更好地履行其会计职责。加上派驻的审计人员对该中心会计核算进行日常监督,就能够确保该中心会计核算真实、合法。(3)有利于政府政务公开,民主监督。该中心设在人大便于人民代表了解政府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4)有利于人大财经委及时监督政府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

4.该中心的人员组成。财政部门部分职能转移的相关人员,国库支付中心大部分职能转移的相关人员,抽调各部门的会计人员。

5.该中心基本工作流程。(1)接受政府各部门会计账薄余额。(2)该中心会计人员根据各自的分工,严把各部门会计资料审核关。(3)审计机关派驻审计人员对该中心会计核算进行再监督。(4)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账务处理。(5)编制会计报告。

6.改革的预期效果。(1)可大量节约政府财政资金,形成节约型政府。现在,政府各部门接待费用严重超标:十几个人的机构,一年下来少则五万元,多则五十万元,大都是一些请客送礼的费用;招商(考察)费用严重违规:一张盖有主办单位公章的白条报账,少则2~3万元,多则4~5万元,这些钱具体用途不明,存在较多的嫌疑;车辆费用膨胀:十几人的机关,公车三辆左右,一辆车一年下来的燃油、修理、工资福利等费用约5~8万元,公车私用现象普遍,损失浪费严重。该中心会计人员对政府各部门不合理的开支可以拒付(若政府各部门拒不纠正,审计机关可作出审计决定强制其执行),这就节约了政府行政管理费用。一个县级政府一年预计可节约近亿元。(2)有利于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将节约下来的钱用于发展经济,加大公共事业投资,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地惠民。(3)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由于该中心严把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入口和出口关,就能较好地堵住财政资金流失,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产生。(4)有利于政府精兵简政。该中心成立后财政的部分职能转移到该中心、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大部分职能转移到该中心、其它部门会计工作转移到该中心,这样相应减少会计人员预计1/3;同时年报汇总工作量大大减少,预计减少工作量2/3。(5)有利于均衡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变过去有钱的单位多发福利,没钱的单位就没有福利。(6)有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反应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该中心直接掌握了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具体用途,汇总后掌握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具体用途,便于审计机关更好地进行对比、分析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