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1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监督管理,推进民主公开和规范操作,促进基层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经县政府研究,现结合我县实际,就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新农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农村集体资产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对改善农业条件、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县尽管在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社区(村、村组)在资产、资源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不签订合同或合同内容不全面,档案资料保管不完整,出现矛盾纠纷缺乏解决问题的依据;二是购置或处理集体资产、资源时不民主、不公开,集体资产、资源被无偿占用或低价承包、出售;三是存在集体资产被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现象,引发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立足于管理机制创新,着眼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全程监管,全力做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工作,堵塞管理漏洞,挖掘增值潜力,增加集体积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建立乡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中心

各乡镇(包括街道办、红云高新区,下同)要依托各自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成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中心(以下简称乡镇招投标中心)。其主要职责是:

(一)收集、整理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信息;

(二)审核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方案和民主决策会议纪要,审查投标单位资格;

(三)组织、参与、监督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活动;

(四)监督项目交易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五)调解招投标活动纠纷;

(六)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档案;

(七)处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的其他事务。

三、明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的范围和程序

(一)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的范围。

1.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水电等公用事业项目,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2.集体固定资产购建、经营、处置项目。

3.集体林木、机动地、“四荒地”、水面等自然资源的承包经营。

4.大宗办公用品、设备材料等采购项目。

(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工作程序。

1.实施招投标的项目,其项目经营方式、经营目标等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通过,经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批。

2.投标项目确立后,社区(村、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要与乡镇招投标中心签订委托协议。双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共同组织招投标活动。招投标活动结束后,要签订书面合同。

3.对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获得的资金收益,由乡镇“三资”中心直接收取,纳入代管。对完成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乡镇招投标中心依据双方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或工程验收结果,由施工方开据发票,经村民小组、社区(村、村组)、乡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由乡镇招投标中心向乡镇“三资”中心开据付款通知书,将资金直接拨付给中标单位。

4.乡镇纪检、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全程参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活动及合同的履行情况的监督。

四、完善制度,努力实现全程监管

(一)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各乡镇在摸清各社区(村、村组)集体资产、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台账。集体经济组织要如实逐项登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经营使用及变动情况。集体资产、资源已承包经营的,要将有关审批文件、会议记录、承包合同书等资料或复印件移交乡镇招投标中心备案。

(二)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各乡镇要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实施跟踪巡查监管,特别是对村民小组集体资源的发包,要及时跟踪记录变化情况,做到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信息登记经常化。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根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和管理实际,及时编制和修订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计划,乡镇招投标中心根据计划安排组织招投标活动。

(三)建立民主管理与公开制度。社区(村、村组)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招投标前,要依法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要定期将资金、资产、资源运营情况,全面详细地向成员公布,听取成员意见和建议,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营及管理事项进行日常监督,对其使用、维护和收益分配不当的提出整改意见。

(四)建立专项审计制度。县、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等进行专项审计,做到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对基础工程设施建设等进行跟踪审计,防止工程建设中的违规操作。

(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乡镇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杜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应纳入招投标而未实行招投标、招投标程序不规范、集体资金应纳入代管而未代管等问题。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实效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2

关键词:乡镇农经站;建设;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也加快了乡镇农经站建设步伐。为有效地推动乡镇农经站建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加强对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一、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结构队伍的建设

农村经营管理队伍是彻底执行党制定的农村发展政策的力量,随着城乡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越来越快,这也对农村经营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大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并深入农村改革,加大农村经营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农村经营管理队伍要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加强对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

二、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土地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可以说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近年来,土地问题越来越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持依法开发、利用、管理土地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民在土地集中经营管理中获取利益,才能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目前,在农村用地过程中,存在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差的问题,如为加快农村建设步伐,没有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造成土地闲置,加上农村居民居住点不集中,出现一户多宅等现象,从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为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节约用地意识,同时要严格的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占地、用地。

三、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1.完善管理制度

在进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为确保财务管理中的规范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从而形成资产入账、资产变动、资产处置、资产报损、日产管理等全方位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集体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管理台账、资产清查管理等相关制度,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

2.建立资产管理台账

在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管理时,可以根据集体资产的多种功能,建立相对应的资产管理台账,如公益性资产管理台账、经营性资产管理台账,并定期对资产管理台账进行考核。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要登记好资产管理台账,一般情况下,资产管理台账需要记录的内容有资产情况、租赁合同条款、租赁单位信息、资产变动情况、租金收取情况等,确保资产管理台账的准确性、有效性。

3.加强资产清查管理

要加大资产清查管理力度,定期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并执行资产公开制度,及时将资产变动情况公布给所有农民。在清查集体资产时,要坚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原则,清查人员要认真、仔细的核查每一项账目,如果出现盘亏、盘盈的线性,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资产结构。当发生资产变动时,要坚持全面审批、全面审核、全面监督的原则,确保资产管理在可控范围内。为提高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对于当期的资产投资项目,要将其列入资产年度预算中,并明确项目建设管理的基本流程,推行投招标制,从而对建设项目的成本及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

4.推行资产管理业绩考核

在日常工作中,要根据资产管理质量及资产经营情况,对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状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挂钩,如果发现存在违法资产管理制度,引起集体资产损失、资产经营不当等现象,要严格的按照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只有加大资产管理业绩考核力度,才能有效地规避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

四、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于集体资金具有流动性强、容易挪用、侵占等特点,因此,加强集体资金监督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集体资金管理不仅仅是存款、现金管理等过程,还包括债权、债务、资金使用管理等,对农村集体资金而言,由于其使用环境比较特殊,并且各类收入来源比较特殊,导致集体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在公益设施维修、道路维护、补偿款等方面无法实现规范化付款凭证,导致集体资金在支出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为推行集体资金财务管理规范化,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管理、票据管理、资金内部控制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从而为集体资金的使用管理提供有力依据。要加大对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利用民主监督和严格的内部审计监督对集体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管理,避免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另外,要通过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来对集体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金、票据、债务等的管理力度,及时清理各项债务,定期分析资金收入、支出情况,从而确保集体资金的准确性。

五、总结

为推行乡镇农经站建设,加强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结构队伍的建设、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根潮,吴海潮,吴江平.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做法及成效[J].中国农业会计,2012(11):141-142.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3

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农村村务规范化建设,我们在全县实行了“村有乡管”和“村账乡管”,由乡镇农经站直接代管村级会计账、表、簿、证。近年来,通过加强监督查处、出台相关硬性规定等措施,有效规范了“三资”管理。但是,“三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监管不到位、资产资源流失毁损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认识不够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首要原因。一直以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一直被认为是村里的事,“村里的钱村里花、村里的资源村里用”,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多数群众也认为反正资金、资产、资源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只要村不向群众收费就行了,根本就不关心财务运行和资产资源使用情况。所以出现了“三资”管理中上级、下级都不能有效监管的现象,带来一系列不利于监管的问题。如在清理登记工作中因组织不力、马虎敷衍,造成资产资源家底不清。村务(财务)公开搞形式、走过场,公开的形式、程序、内容的真实性都无人问津,有的村甚至出现部分资金不入财政账户直接到村到人的集体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因为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忽视、放松对“三资”的管理,长期以来,导致监督管理的手段不多、措施不力,甚至于问题发生也得不到彻底解决,直接影响管理的实效。

2.监督主体不明确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重要原因。监督主体不明确的直接原因是对“三资”范围的界定不清晰。管理部门没有能够就农村集体“三资”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进行明确,给清理登记和管理“三资”带来困难,不能明确界定“三资”的范畴,就无法确定监管的主体。监管主体不明确,没有责任人,势必会导致资金资产资源流失、转移甚至被非法侵占。

3.制度不健全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根本原因。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依据。目前制度不健全直接制约了“三资”管理的失效。在相关部门制定的法规中或多或少的体现了对“三资”管理的要求,但是不全面、不具体,不便于执行。从监管制度上看,没有明确的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相关制度、考核机制、“三资”流失责任追究机制,多数村普遍存在重实物、重现金、轻台账的现象,导致账实不符,甚至有物无账,有钱无账,此外,对资产资源的权属变更没有明确规定,以致资产被处置时账面上不能及时反映出来。从现有制度的落实上看,很多制度没能得到较好落实,客观上增加了“三资”管理难度。

三、加强“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注重源头治理,从提高认识、规范运作、明晰产权、加强监督检查和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等几个方面人手,完善村级会计委托机制,规范村级权力运行,进一步增强“三资”管理的实效性。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集体财产,对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三资”管理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把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制订“三资”管理的有效办法,明确规范统一的“三资”目录,确定责任主体,定期开展清理审计,切实把“三资”管理作为农村的重要工作之一,抓实抓好。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建立健全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是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的的治本措施和重要保证。乡镇、各村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经营流转过程中,要认真负起责任,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要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规范管理。在处置资产资源、变更权属等问题上要规范程序,实行张榜公示,及时建立台账,村居要书面请示乡镇,经严格审查把关后方能作出处置。

(三)摸清家底,明晰产权。清产核资是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明晰农村“三资”的范围。凡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都属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的范围。村级集体资产包括村集体拥有或以投资、贷款、举债和劳动积累形成的农业基础设施,科教、文卫、体育设施,农业机械、电力设备、通讯设施、集体企业等;村级集体资源包括法律规定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耕地、宅基地、果园、林地、水面、坑塘及四荒(荒地、荒沟、荒丘、荒滩)等自然资源。对国家投资,村民投工投劳的新建开发项目,按村民投工投时的工时价值及所占比例进行登记。通过分类登记,进一步明晰“三资”权属,便于加强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4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问题;原因;建议;广西合浦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44-01

根据自治区农业厅、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自治区监察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检查的通知》(桂农业发〔2011〕37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合浦县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由县纪委、县农业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相关部门正职领导组成的合浦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负责具体工作,抽调工作人员8人,分4个小组赴全县15个乡镇273个村(居)委会开展自查和指导工作。现将合浦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阐述如下。

1 合浦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1.1 农村集体“三资”基本情况

合浦县有15个乡镇273个村(居)委会,村小组5 381个,有明晰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1万元,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5 691.42万元,其中:货币资金40.71万元,固定资产4 930.66万元,农业资本574.10万元;资源总面积156.67 hm2,其中农用地面积130 hm2,建设用地26.67 hm2。

1.2 各项制度健全情况

全县273个村(居)委建立了财务收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资产经营制度、资源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等,所有制度都公开上墙。设立集体资产台账的村(居)201个,占73.6%,设立资源登记簿的村(居)委195个,占71.4%,

1.3 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

各涉农部门按政策规定狠抓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做好申报、审核、公示及发放工作。2012年通过一卡通全县发放强农惠农资金14 527.15万元,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8 606万元,粮食直补111.85万元,购置农机补贴637万元,农资综合补贴4 801万元,早造粮食良种补贴371.3万元(其中玉米良种补贴135.68万元,早稻良种补贴235.62万元)。从自查和抽查情况看,全县无截留、抵扣和挪用补贴资金的现象发生。

1.4 农村集体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

2011年是村委换届年,在换届选出“两委”班子的同时,全县各村(居)委召开村(居)民代表选举产生了村(居)民民主理财小组273个,其中社区民主理财小组28个,村委民主理财小组245个,占全县村(居)委的100%,正常开展工作的165个,占60.4%,按季度规范公开财务的村(居)委268个,占98.2%,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273个村(居)委,占100%,开展财会人员培训21期,培训财会人员457人次,全县所有村(居)委会财务人员均接受培训1次以上。村(居)委大宗开支都通过集体讨论,并做好会议记录。

1.5 “三资”管理方式创新情况

一是在合浦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创建党务、村(居)务公开信息平台;二是制定了《合浦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联合县财政局组织全县村委(社区)报账员、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及财政所有关财会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培训,培训人次达370多人次。在全县铺开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各乡镇都成立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机构,力争在2012年底全县全部完成村级会计委托。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式创新力度不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式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全县所有乡镇都没有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②全县所有村(居)委没有完成产权制度改革。③没有开展村级清产核资。二是村(居)委会财会人员持证上岗不足。据统计,全县273个村(居)委财务人员中,只有25个人持证上岗,其余财会人员没有会计证和上岗证。三是部分村(居)委会计和出纳账没有分科目入账,都是流水账,也没有建立财会报表制度。四是村(居)委票据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据查,在所有入账票据中,白条入账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都不符合财会管理规范化管理。五是民主理财监督力度不强。各村(居)民主理财小组虽已建立,但39.6%的民主理财小组,没有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3 原因分析

3.1 农经机构有待强化

农经工作政策性强、面广、任务重,但县经管站是一个只有7个编制的参公事业股级站,协调能力不强,而乡镇没有经管站,只有1个经管员,个别乡镇甚至连经管站编制都没有。农经部门承担农村“三资”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业产业经营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等职能,编制人员及经费不足,会造成“三资”管理工作压力较大。

3.2 业务工作经费不足,待遇不高

县级经管经费不足,乡经管部门没有业务工作经费,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是村级会计培训力度不够,从而影响了农村“三资”管理的质量。村干部待遇虽然得到提高,但还是相对不够,村级“三资”管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

4 建议

4.1 健全建立农经机构,确保业务工作经费

建议县级提格经营管理办公室,编制增至10~12人,乡镇成立编制为2~3人的经营管理办公室,为县农业局的派出机构,作为参公事业单位管理。县、乡两级经管业务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经费,便于工作的正常开展[1-2]。

4.2 理顺村级票据管理,加大监管和指导及培训力度

由区财政厅、农业厅或减负办共同印制村级票据,杜绝白条入账。进一步加大业务指导培训和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村级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率。

4.3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规范运行

各级都要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职责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市、县和乡镇都要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机构,进一步明晰各个成员单位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农业、财政等业务部门应加强对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考核[3-4]。

5 参考文献

[1] 陈玉锦,雷容华.霞浦县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391,393.

[2] 黄东明.如何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J].湖南农业科学,2012(8):60-62.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5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问题与建议

一、宁德市农村“三资”管理基本情况

宁德市以“世纪之村”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为载体,已全面建起了市、县、乡三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农村集体“三资”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动态化管理,农村财务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近几年,宁德市蕉城区、寿宁县先后被列为农业部“三资”监管示范县。一是健全完善农村“三资”监管制度,规范农村“三资”运作程序。建立健全资源登记簿制度,对属于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水面、滩涂等集体资源,建立集体资源登记簿,逐项进行记录。2016年末统计,资产总额55.5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9.8亿元,农业资产0.31亿元,长期资产35.46亿元。二是加强会计委托中心建设,村财乡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全市已建立会计委托乡镇数126个,其中工作人员305人;招聘会计142人;建立工程招投标服务中心的乡镇122个,其中工作人员330人;建立资产资源管理中心的乡镇116个,其中工作人员282人。三是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让村级财务收支在阳光下运行。乡镇会计中心定期向村集体通报,村两委向村民公布“三资”及运营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监督。全市各行政村设立村务公开栏,群众随时可以查询村级集体“三资”状况。四是开展专项检查,强化审计监督。重点检查村级资金、集体资产招标投标、涉农补助发放、土地审批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

二、存在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问题:一是对农村“三资”管理认识还不足;二是一些农村“三资”管理不够严格、不够规范;三是村财财务不够公开透明;四是对村级财务监管不力。

三、对策与建议

1.明确农村“三资”管理的主体。一是统一管理机构,理顺监督、管理机构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要加强对村(社区)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确保村两委代表全体村民的意愿,发展各类集体经营项目,有效行使集体“三资”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切实做到阳光运作。二是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对“三资”管理和村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其切实履行职责。

2.明确农村“三资”管理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完善配套立法,进一步明确农业主管部门(特别是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中职责分工,使乡镇人民政府更多的承担起农村“三资”监管的主体责任,共同做好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乡镇经管人员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中坚力量,要明确其岗位和职责,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当好农村“三资”的审计员和评估员;村级财务管理人员要把好村集体收入支出票据审核关、管好村集体资金,当好会计员。

3.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和村务公开监督机制。一是完善“三资”管理制度。各乡镇、村组建立集体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制度,流转和评估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年检、报告和公示制度。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监督等制度。二是完善民主管理。针对过去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由于缺乏规范管理,独立发挥作用能力差等问题,将民主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党风廉政监督小组职能“三合一”推行村(居)党风廉政监督小组监督制度。三是建立村务公开监督机制。认真按照各项制度要求规范操作,严格管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实现村财按会计制度报表公开,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使农村集体“三资”增值保值,防止因管理不当、监督不严造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维护了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的利益,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

4.强化“三资”管理措施。一是清理摸底。采取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与账内账外相结合、与审计公开相结合方式,对村级集体所有债权债务和资产资源进行彻底清查,逐笔登记建账,并向群众公布。二是规范村集体资产处置程序。严格做到政府审查批准或备案,相关部门指导实施;坚持集体决策,由群众掌握决策权。三是要建立审计制度。农村“三资”管理部门要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审计制度,认真抓好年度会计审计、农村干部离任审计,热点问题专项审计,专案审计等工作,切实维护村集体利益。近年来,我市在开展村集体财务日常审计监督的同时,根据农民群众举报提供的线索,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以及群众关心的其他事项进行专项审计,以及开展村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检查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落实情况。对审计中发现侵占集体资产、铺张浪费等给集体造成损失的,责令退还和赔偿;对涉及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人移交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及司法处理。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6

一、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的做法,成立和长效机制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乡村干部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切实实现乡村治,百姓安的背景下,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我们加强农村干部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街道从市里召开会议后,成立了专班,以街道主任为组长,纪检书记、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三资”整治工作方案。随后各村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广泛宣传、群众参入的基础上,开展好此项工作,主要是对2018年以来的资产、资金、资源、各种合同进行审核、梳理、审查、核实,经过几个月的扎实、细致的工作,对两个村近几年的账目、合同进行审核和外设举报箱等。“三资”专项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问题整改落实已全面接近尾声。一是规范了财务管理,有效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自查、整改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村级财务和村级资产、资源管理有序、收支清晰,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控制了乱报销、乱开支行为,防止集体资金、资产的流失。二是加大自查自纠工作力度,梳理问题及时进行了“回头看”对自查阶段力度不够,出现“跑、漏、丢”现象及时进行“补课”。三是市、街道两级加强了领导,提高了认识,不仅仅依靠村级上报来审核问题、处理问题。而是主动沉下去加强监督检查,帮助村做依规依据的挖掘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现状。通过核实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摸清了村集体的家底,进一步理顺了村级财务关系建立了“三资”台账。为规范管理村级财务,按程序发包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搭建了规范村级“三资”管理资产、资源、资金的规范管理。六是由于我们对“三资”的有效管理,减少了集体资产的流失,对资源的透明处置、阳光操作。广大农民群众非常满意,干群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也进一步得到解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六是强化了干部“不敢腐,不能腐”的态势。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一项新型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而各乡镇街缺少相互交流的平台,难以在工作中取长补短。

(二)在统一支出单据不规范,农经收据不再印发、财政统一收据不允许使用、造成了农村收入无“收据”可用度尴尬局面,也弱化了收入管理,大部分收入不入账埋下了隐患。

(三)村组的招投标工作流于形式,工程项目建设和承租等各项不规范的情况较为普遍。

三、下步工作

针对这次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发现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检查力度。将问题整治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一)完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二)狠抓落实,有议整改,在全面整改阶段我们要找准各类问题特点,对症下药,不留工作死角,弥补工作漏洞,消除制度缺陷。

(三)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流程操作,提高“三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