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范文1

关键词:CEC-CDIO模式;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023-03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联合成立了跨国研究合作组织,据此确立了现代工程教育模式。工程教育模式(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理念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当针对岗位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然而,长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采用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模式,脱离了以能力为本位这一职业教育的目标,并且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如何进行岗位定位和能力定位,如何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及处理二者的关系,如何针对岗位的侧重点和方向设置课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在继续探索之中。由于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理论与实践割裂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教学做”的统一,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强,教师也未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应岗位需求的培养效果不明显。

笔者拟结合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情况和企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调研,从适应工作岗位的培养出发,将学校与企业对接,确立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CEC-CDIO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探索。

教学状况与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状况

笔者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3个班级从专业认识、就业前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98.4%。从问卷的统计结果看,65%以上的学生愿意今后从事与网络相关的工作,但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44.2%的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表示认可,70%以上的学生认为《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和《实用组网技术》课程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85%的学生认为《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最难学,只有26.7%的学生觉得《实用组网技术》课程难学。70%以上的学生觉得《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设置比较合理,但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而且希望改革的方向是讲练结合、项目化教学和师生互动等。对于考核方式,52.5%的学生希望采取“平时成绩+项目成绩+考试成绩”的方式,完全认可卷面考试的学生只占4.2%。

(二)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笔者通过走访、寄送问卷、电子邮件和电话沟通等方式,对学院周边及浙江省范围内的48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其中IT企业33家,非IT企业15家。通过调研,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进一步认识。

企业人才分析 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而言,不论公司的规模如何,主要的技术人员多分为两类:网络工程设计人员和网络工程实施技术管理人员。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络公司都聘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才进行网络设计工作,而聘用的高职毕业生主要是进行网络工程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规模较小的网络公司则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网络设计和网络实施管理双重能力。

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 综合48家被调查企业的反馈意见,一方面,企业认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实践能力有待加深加强;另一方面,认为沟通协调及团队合作精神很重要,特别是在IT企业,非常注重合作意识培养,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创新能力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于发展迅速的IT行业而言,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上需要加强上述能力的培养。

企业需求情况分析 (1)工作岗位。通过调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在网络建设及管理岗位就业的约占36%,在硬件维护岗位就业的约占15%,在技术服务岗位就业的约占20%,从事网页制作的约占11%,从事软件编程的约占8%,从事行政管理的约占8%,还有2%左右是普通技术工人。(2)能力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急需提高的能力主要是:协调沟通及组织能力(占38%),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能力(占27%),可视化编程能力(占16%),外语应用能力(占11%),其他能力(占8%)。(3)知识结构。笔者针对25个知识点组织了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出学生急需掌握的知识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占30.2%),外语知识(占16.5%),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占12.1%),企业数据库系统知识(占10.3%),C语言知识(占9.7%),C++程序设计知识(占5.5%),网页设计与制作知识(占4.8%),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知识(占0.6%),其他知识(占10.3%)。

基于CEC-CDIO模式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修订CEC-CDIO模式的培养方案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CEC-CDIO教学大纲是由校企双方按照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技术标准、技能要求共同制定的。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大纲的第一层包括基本素质要求、专业知识要求、岗位技能要求、职业能力要求、职业品质要求、证书要求等六个部分,第二层是对第一层每一项内容的细化,第三层是可以具体操作的教学目标,具体描述学生在教学项目结束后应掌握什么、会做什么,更细致地展示其内容和目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二)构建CEC-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

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调研分析,按照CEC-CDIO模式的要求重新确立课程体系,整合为公民素质课程、社会活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大模块,四大模块围绕项目实施这个核心,并与这个核心融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四大模块的阶梯式进阶关系如图1所示。

(三)确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制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定期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使教师完成由单一的学科型人才向复合的“双师型”人才的转变。聘请行业企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管理者举办专题讲座、开设实践课程等进行交流。

(四)研究工程项目主导的课程设计

校企合作,引入企业项目,按教学需要进行模块化划分 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企业实施的实际项目援引到教学课程中。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企业项目分解成6个模块,如图2所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6个模块细分成30个任务。

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设计 根据上述6个模块确立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是完成项目或任务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目标是完成项目及项目中的任务所应具备的能力。制定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如表2所示。

考核方式设计 CEC-CDIO模式下的实训教学,由于采用“项目工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上,通过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80%,终结性考核占20%。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各占30%和50%,终结性考核为笔试。实训考核的具体分值分配如表3所示。

基于CEC-CDIO模式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按企业岗位要求修订教学大纲,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构建任务+案例+项目的项目化课程内容,通过“做中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高职教学特色,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从企业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专任教师积极地到企业一线参加生产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可以形成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的良好局面。正如合作企业所评价的那样: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技术课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方式采用符合企业要求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够较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振涛,杜展,周法军.基于CEC-CDIO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68-69.

[2]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3]李振涛,周法军.CDIO教学模式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09(3):115-116.

[4]王志强,蔡平,杜文峰.基于CDIO理念的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9(12):137-138,143.

[5]薛元昕,王承辉,丁燕君.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7):115.

[6]张慧平,戴波,刘娜,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化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9):138-141.

[7]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范文2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应用

人工智能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下的新兴产物,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实践应用有着无线前景。基于此,在计算机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动向,研究与探索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方向,从而推进计算机的创新性发展。

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方向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怎样增强网络信息安全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中采用传统方法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与不足,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增强网络信息安全[1]。比如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能够实现网络安全威胁种类的精确分析与判断,然后及时选择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安全威胁,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在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分析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海量数据信息有效融合的根本性需要,也是深度开发计算机功能的直接表现。大数据时代序幕的拉开,面对多元化的海量信息,若是采用传统技术进行数据信息采集与分析,则难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2]。而实践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完成计算机系统各种数据信息的具体分类管理,同时准确鉴别与高效提炼出具备价值的数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采集与分析效果。

(三)软件升级对于软硬件的升级与维护而言,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一步深化软硬件的升级与维护成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功能与作用的发挥越来越依赖软硬件的升级。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时完成计算机软硬件的升级与维护,比如腾讯在用户软件分析与升级系统中就实践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其可以准确辨别出用户是否要完成软硬件更新,若是发现用户有需要进行更新的软件,则会及时把软件更新信息推送给用户,然后点击更新便可。

二、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实践应用

(一)人脸识别技术从本质上分析,人脸识别技术指的是利用技术手段有效识别人脸重要部位,从而实现人脸部位信息的采集与存储[3]。人脸识别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中的实践应用比较多,虽然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例如对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与发型难以有效识别,且人脸识别技术会受到环境条件、装扮等有关要素的影响。现如今,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脸识别技术,所以应该进一步分析与研究人脸识别技术,以使其在计算机中充分发挥作用与价值。

(二)指纹识别技术指纹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实践应用充分的表现出了人工智能。指纹识别技术指的是有效识别、处理以及存储人类指纹,确定各个用户的身份与环境等信息,在保护用户私人信息的安全性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4]。对于指纹识别技术而言,指纹的采集不受位置、时间的限制,且指纹复制比较简单,所以实践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也必须注意一点,目前指纹识别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并没有达到最佳的识别状态。

三、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智能程度从本质上分析,在计算机中人工智能的实践应用效果与其智能化程度息息相关,所以这就需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研究,不断地提高智能化水平,将自身的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而言,应该突出实践应用的便捷性,关注对各种数据信息的整合能力与现场模拟能力。例如,在计算机网络中实践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综合分析应用具体需要与特点,有目标性的优化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和实践应用环境之前的匹配度,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各项应用优势。

(二)进一步强化应用环境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实践应用环境,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更全面地应用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应用效果的最大化。纵观我国网络发展实际情况,当下网络环境的整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减小或是规避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需要高度重视当下网络环境建设,并对网络环境问题制定合理化、科学化建议,彻底、有效解决好信息泄露等安全性问题,营建一个良好的人工智能技术实践应用环境,使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与实践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范文3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但是由于网络拥堵和网络带宽的问题,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超时、比特传输错误以及丢包等传输误差。数据包丢失不仅会影响数据的解压,还会对信息的接收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计算机网络中的实时差错直接就影响到了网络的服务质量,甚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影响。

1 实时差错控制方式的分类

1)fec差错控制。在数据传输中,很难对传输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保证,数据编码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保证了数据在传输中的准确性。fec差错控制也可以称之为前向纠错,在使用该种方法传输时,数据的接收者可以直接通过译码器来对传输的错误纠正。该种纠错方式特别适用于广播消息的传输,但是其同时具有效率低和冗余度较大的缺点;2)hec纠错方式。hec纠错也可以称为混合纠错,该种纠错方式是重传反馈和前向纠错两种办法的综合使用。在hec纠错方式中,纠错的工作可以根据数据传输的错误情况来判断由接收端还是发送端来进行错误的纠正。接收端和发送端在进行数据的纠错方面没有明显的分工限制,两者可以进行数据处理之间的协作。因此,混合纠错模式不仅综合了重传反馈和前向纠错的优点,还降低了数据的误码率,其使用的范围将会更加的广泛;3)arq纠错方式。arq纠错方式具有反馈机制,因此也可称作重传反馈,它主要是对发送端传来的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数据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如果发现数据中的错误,则可以将数据反馈到发送端,由发送端对数据的结果来进行重发。重传反馈具有传输准确的优点,但同时还具有重发率较高和使用信道率较低的缺点;4)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是一种传统的差错纠正方式,它是指在接收端在收到数据之后,将数据重新发送给发送端,由发送端来对数据进行检验确认,在此基础上来对错误进行检查。信息反馈具有反馈时间过长和信道使用率较低的缺点,在当今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该种控制方式不利于差错控制技术发展,它被利用的范围将越来越窄。

2 差错检测方法概述本文由收集整理

1)crc校验。crc校验也叫循环冗余校验码,它在数据通信中利用广泛,技术人员可以任意选定校验字段和信息字段的长度,具有纠错能力强、知名度高以及应用广泛的特点。crc校验的原理是在k位的信息码之后拼接r位校验码,编码的整个长度是n位。该种校验属于分块的校验,在编码的过程中会生成一段校验码,并将原信息与校验码一同发送到接收端;

2)奇偶校验。奇偶校验主要是对代码的传输正确性进行校验,技术人员要对二进制代码中的“1”的个数进行统计,个数为偶数的是偶校验,个数为奇数的则为奇校验,系统在出现奇数个错误时很容易被检查出来,奇偶校验在实时差错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奇偶校验虽然具有一定便利性,但它不具有定位功能,假设数据码是偶数个的话,奇偶校验就很难检查出其中的错误。因此,奇偶校验仅仅能检测奇数个的错误,纠错的效果不是很好,仅仅适用于异步的数据传输;

3)检验和。检验和是指在数据通信领域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用来进行校验的一组数据项的总和,这些数据既可以是其它可以看作为数据的字符串,也可以是数字。检验和的作业流程是求数据的总和,将数据总和作为校验码发送到计算机网络接收端,具有便于操作的特点。但是检验和很难对所传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保证,如果对所传数据的准确性要求不是特别高,则可以使用该种差错检测方法。

3 编码方式的分类

1)卷积码。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实时差错控制技术进行编码的原因就是明确接收数据的正确与否,在错误的情况下可以使接收端对错误进行纠正。卷积码早在1955年被提出,是指将编码数据按照一定长度划分,划分的数据在编码之后会得到较长的数据。卷积码的独特特点在于其进行编码之后的校验元不仅与本段信息元有关,还与前段的信息元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虽然卷积码分组码信息数要高于每段信息数,但是卷积码可以形成矩阵来与校验矩阵对它编码的过程进行相关的描述。此外,卷积码解码的过程很复杂,卷积码还可以进一步的划分为非线性码和线形码,如果信息元与校验元之间存在线形关系便为线形码,反之则为非线形码。线形码具有较好的实现功能,其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实时差错控制中使用的更为广泛;2)

分组码。分组码是指将信源信息按照独立分组来进行编码和处理,它是一种重要的纠错码。分组码是指将信息编码,由此产生的多余码元对相关数据检验,以此来确定数据的准确与否,其中每组校验元只与该组的数据相关。在编译数据中,分组码码率是指信息位数目与码长比值,校验方程则是用来表示校验与数据之间关系的公式。此外,按照分组码结构的不同,分组码还有循环码和非循环码的划分,循环码在计算机网络实时差错控制方面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使用的也较为广泛;3)常见的编码方法。循环码是线形分组码中的一类,有循环移位的特征,循环码最重要的是rs码和bch码,两者都有较好纠错能力。计算机通信领域对于循环码的研究较早,有关的循环码技术也比较成熟。(1)rs码。 rs码是向前纠错的编码,对校正数据产生的各种多项式有效。编码是首先要在多点上对多项式来求冗余,其后将其存储或者是传输。rs码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但是由于rs码传输中存在延时现象,如果对网络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较高,则不能使用该种编码方式;(2)bch码。该种编码方式是特别严密的一种数学结构,也是被学者研究的比较透彻和深入的线形分组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关于bch码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bch码可以对数字通信中的二进制数据进行简化并进行网络传输,在传输过程中,bch码还可以依靠数学来对二进制数据进行证明,结论是通过两个正整数来计算的二进制bch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纠正一些随机的错误。因此,rs码和bch码作为循环码的两种基本方式,具有很好的差错控制效果,两者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

转贴于

4 计算机网络实时差错控制质量评估

如上所述,实时差错控制是利用编码的方法来对网络通信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控制,以此来提高数字传输的准确性。实时差错控制技术具有多种编码方式,不同的网络通信可以根据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实时差错控制系统在设计完成之后,便需要对实时差错系统的质量进行评估,以此来判断技术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

1)参数的选取。在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将参数作为重要参考,这些参数包括了差错控制系统使用前后的信道的使用效率、误组率、数据传输的速度以及传输延时等,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实时性数据传输速度以及关系着数据传输准确性的相关误码率。在差错控制技术的质量评估中,一般常用的参数是误组率,误组率主要是指传输数据中错误字数和数据传输的总字数。技术人员通过对实时差错控制技术使用前后的对比就可以对系统性能作出判断,因为这反映了系统传输可靠性与准确性的高低。此外,在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系统使用前后的误组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来反映使用实时差错控制系统对数据传输的改善与提高作用。

2)通用率的确定。计算机通信网络实时差错控制系统在数据传输中的速度也是系统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数据传统的实时性和效率性,一般使用的参数包括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和通过率。数据传输延迟时间指数据传输从数据发送端到数据的接收端所需要的时间,由信道导致的延迟是网络通信中常见的,虽然传输的时间比较确定,但是数据在纠错时、解码时以及进行数据重发时所延迟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此外,通过率是指系统传送接收端信息与传输总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比值,在不使用实时差错控制系统时,其的比值为1,而在使用该控制系统以后,如果是两者之间的比值接近1,说明网络通信系统的性能良好。因此,在使用实时差错控制系统来提高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性能时,不仅要对编码的方式和方法进行选择,在编码完成之后还要对差错控制技术的优劣性进行系统的评价。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中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Internet接入与网络应用服务配置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相关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掌握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掌握各种常用的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基本配置、掌握常用网络服务器的配置、掌握一定的Internet接入技术及简单的网络安全知识。

如何让学生掌握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又可以将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相结合,这一直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才能够培养出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网络设计与规划、组建、应用、简单管理与维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及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广,而且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其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定义和技术原理,所学的内容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加之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普遍比较差,因此,如何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成为了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主要以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网络体系结构等原理为主,教学方法也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课堂上老师通过幻灯片、动画、视频等工具对一些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概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讲解,但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缺少感性认识,对于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培训,训练较少,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低下,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网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改革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很多职业院校没有积极地应对知识体系结构的变化,并且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较为落后,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难以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当前实际问题,致使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为此,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对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

3.1改革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内容。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要目标,因此这门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技能。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采用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规划。为此,我们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为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纳入工作任务,以构建校园网过程来组织设置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构建校园网中的工作过程,把实践内容分散、细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构成项目实训子任务,如表1。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自由调整或重新组合,这样可以实现按需组建的实训项目,增加实训任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更新老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不断涌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新教学大纲简化了中继器和集线器等设备工作原理的讲解,淘汰了老旧过时的X.25、帧中继等内容,增加了先进的IPv6、云计算、万兆位以太网技术等内容,删除了电话接入、ISDN接入等内容,增加了光纤到大楼、光纤到户,三网及四网融合技术以及路由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实训任务,在实践教学中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为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我们对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按照实训目的、工作情境、实训要求、相关知识点讲解、实训设备、实训拓扑图、实训步骤、注意事项等环节来组织实施,真正做到从实际网络应用出发,使每个项目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另外,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还提升实践环节在专业教育教学中的比重,将实践课时总量调整为总课时的50%以上。课程结束后,我们还安排了一周课程设计(课时为30学时)。课程设计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的各层功能和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设计和IP地址的分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改革理论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我们推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习题训练法”等各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是理论加理论的授课模式,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每一种应用的讲解都是从“为何需要(Why)”过渡到“技术原理(principle)”,然后“怎样实现(how)”这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课件中大量引入动画、动态视频、实际操作演示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信息形象化,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兴趣。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和其他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建立网络课程,提供课件、授课录像以及试题库,使课程教学得以延伸。

(2)改革实践教学手段。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部分我们分别采用了当前最流行的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仿真软件、VMware虚拟机构建Server 2008和真实的网络配置三种方式。对局域网组网、交换机、路由器技术、广域网技术及各种网络协议部分我们使用思科公司推出的Packet Tracer模拟网络运行软件进行实验,Packet Tracer可以模拟完成网络中各种设备的配置,而且在配置之后能够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对各种服务器的配置部分, 我们使用虚拟机软件VMware,VMware能够支持在一台主机中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随意修改虚拟机的设置,而不用担心对自己主机造成破坏,这有效地解决了直接使用物理主机反复配置、反复重启所带来的系统损耗问题。对设置主机IP地址、共享资源等部分我们采用真实的网络配置。

(3)改革师生交流方式。课堂之外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开展教学管理。课程开始前,我们把课程大纲、选用教材、教学资源等上传到个人空间中,供学生浏览和查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制作每堂课程的空间课程教案,使之成为教学实施程序和操作方案,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空间完成旧课复习、预习新课,巩固所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点评作业、展示优秀作业、课后辅导及答疑等工作。教师空间的使用使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和便捷。

3.3改革考核模式

考试的组织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做法,而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办法。改革后的期末考试除了进行理论笔试(占50%)外,还要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占30%),还将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和实训作业递交情况也要纳入总分(占20%)。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

4结语 (下转第185页)(上接第52页)

通过本课程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类型、常用的网络协议、主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较清晰的概念,初步掌握了以TCP/IP协议簇为主的网络协议,初步培养了学生局域网上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了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2(34).

[2] 胡远萍.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92-95.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范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网络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地位尤为突出,那么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在教学组成单元中所占的比重就更大。笔者通过对实践教学的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成效显著的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专业技能,让学生未出校门就能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使得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并付诸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极大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赢利。

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需要实训设备、实训室等硬件设施支撑。为此,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学院信息工程系牵头,与国内著名的联想三门峡创新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创建了三门峡创新网络实训室,在硬件设施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要使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成效,硬件设施投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师资队伍、实践教学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组织、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以及实训成绩考核与平定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部分。

一、以就业为导向、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安排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也要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不是为了应付做实训而做实训,而是为了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技术能力,为自己将来毕业时拥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而做实训。我校网络技术专业在专业设置就阐明了始终坚持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并汲取了其它院系安排网络技术实践教学的经验,精心设计相关实训项目,保障专业培养的每项能力均有对应的1-2个实训项目,具体将,主要开设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一)网络基础类实践教学环节。这类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组建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相关实践教学项目熟悉网络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法和实施流程,并能够构建小型家庭办公网络。这方面的主要实训环节有:制作双绞线(直通线和交叉线)、ADSL拨号上网实践、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操作、基于宽带路由器开展的多台PC共享上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项目训练、使用交换机划分VLAN、交换机的级联和链路聚合配置操作等。通过这些实训环节,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网络综合布线及构建小型家庭办公网络等基础性的网络技能。

(二)网络管理类实践教学环节。这类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管理网络的能力。这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交换机的端口镜像、绑定端口和MAC地址、使用抓包工具软件分析网络数据、配置VPN(虚拟专用网)、分配IP地址、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基于802.1x的AAA服务配置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网络认证、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及性能管理、计费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三)网络安全类实践教学环节。这类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网络安全监控方面掌握防范网络入侵与网络攻击的基本技能,能够应付一般的网络入侵和攻击,并掌握网络安全设备配置的基本方法。

(四)网络综合类实践教学环节。这类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大中型企业网络工作的需求。

二、科学合理地管理实训过程

由于网络实训基地相对一般教室而言学习氛围比较轻松,学生表现尤为活跃,如果对实训过程不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那么实训课可能会变成自由活动课、教学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服从实训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实训课时间内不得做与实训无关的事情;教师应随时随机抽查各实训小组的进展情况、掌握程度等。通过对学生实训过程的有效督导,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实训存在的问题,以便帮助学生改进。

三、重视对学生实践教学结果的考评

对实训教学结果进行考评是整个实践教学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更是检验实践教学目标完成度和完成成效的重要衡量手段。对网络实训结果的考评形式主要是对学生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的考核。对学生所做的单项实训进行考核,主要是以实训的完成情况与出现问题是否正确解决来进行评判,这部分的考核占整体考评的一小部分。占较大比重的是进行综合实训的考核,通过综合实训的进展情况来考察实训效果,除了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进行基本配置之外,还应该在实训环境中设置一定干扰性问题。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有的需要投入经费,有的需要增加课时,有的还需要技术进步才能解决。

作者简介:

刘丰年(1982-),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治

计算机网络安全目前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技术的发展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包括非法入侵网络信息系统、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逐渐增多,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受到了威胁。同时,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参与用户安全意识缺乏,在对网络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防范意识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所以说,对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对于维护网络参与用户的利益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到计算机网络自身技术局限、计算机病毒以及防范措施不到位的影响,加之目前计算机网络具有相对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在提升网络技术应用的便捷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产生安全隐患的可能性。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普及网络办公,而电子政务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功能就是数据传输,在计算机网络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一些重要的保密信息可能会通过网络渠道泄露,使得个人和企业产生不应有的损失。计算机安全的防范,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也会造成负面的网络安全[患。目前,计算机病毒、漏洞攻击、窃取用户信息、盗取用户账户资金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多,一是部分违法犯罪分子的恶意行为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存在的漏洞给了这些违法人员可乘之机。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一旦出现安全隐患,互联网的快速传递特性将在极段的时间内将这种隐患放大,引起严重的连锁反应。目前,网络中层出不穷的用户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行为就是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特性对社会经济正常秩序造成的严重破坏,对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1、加快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程度,帮助人们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也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核心方案。只有强化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才能有效的避免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对相关的技术进行研发。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借鉴国外的经营,将其和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部分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因地制宜的将国外技术和我国的先进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目前,从网络安全防御方面来讲,主要有五类主要的技术:第一类是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这个是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第二类是强化加密技术,从而有效的杜绝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泄露和盗取;第三类是防火墙技术,这种技术是对网络中储存数据的安保措施,防止网络中的非法入侵者盗取数据;第四类是非法入侵报警,当出现非法用户进入网络时,系统能够及时向相关机构报警,采取相关措施及时进行处置,将非法入侵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第五类技术是主动防御技术,严格准入用户的身份验证,将认证用户通过授权赋予其信息查看的等级,而非认证用户拒绝进入网络进行相关操作。访问控制是网络信息安全中最主要的防御措施,只有做好访问控制,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方式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通过多种安全方案的立体运用,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安保体系的作用。

2、设立安全管理机构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否直接受到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否影响,而在实际的管理机构中包括安全、系统剖析、保安、通信等相关的人员。要强化相关安全人员的培训,加强协同配合,通过完善的安保措施来维护网络内用户的技术应用权利,这对于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安全将是很重要的问题,是值得关注和研究分析的。

3、强化管理体系搭建

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除了技术方面的强化,最主要的还要从管理方面入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规划,风险管理,应急计划,教育培训,系统评估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大体分为如下三方面。首先就是技术层面的安全管理,要通过多级安全用户鉴别技术的管理,多级安全加密技术的管理,密钥管理技术的管理等来完善;其次就是行政安全方面的管理,也就是要建立和健全信息安全管理的机构和组织建设,强化制度层面和意识层面的管理和组织,形成相应的安全机制,通过明确信息网络安全的规章制度,强化网络信息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最后,再出现网络信息安全的紧急事件时,应该提前制定处置预案,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的防御和反击。

4、形成完善的信息备份和恢复机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事件中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的丢失和破坏,这也是给很多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的主要方式。为了防止这种对于信息的破坏情况,可以通过搭建容灾备份系统,实现网络内信息的实时热备。同时,设立强大的可以恢复数据的功能和触发器,这样可以保证不管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那些重要的数据。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双刃剑属性在当前体现的淋漓尽致,它既能够帮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升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网络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较多,很多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又不足,又给网络运用蒙上了一层危险的阴影,也给企业和个人的网络运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说,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的语运用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技术和管理,提升用户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运用环境,减少计算机网络隐患给这一项新技术的运用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何永峰. 谈“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01:63-66.

[2]冯海祥.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网络安全技术新策略的分析[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