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范文1
近年来,随着铁矿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缺陷与弊端都慢慢呈现出来,很多铁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挑战。
1.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一般来说,对铁矿企业固定资产进行了定期的清理并且经过资产核实结果的确认批复,但由于部门与财务管理工作结合不到位,导致“前清后乱”,使得固定资产的清查没有真正达到“账实一致”的管理目的。许多部门、资产管理归口不统一,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在资产处置环节又疏于管理,导致固定资产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由于固定资产没有专业的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模式没有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
1.2铁矿企业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近年来通过铁矿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但还存在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造成铁矿企业管理队伍水平不高的原因是企业不具备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的人员,没有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建立科学、明晰、合理的固定资产人员职权责任的严格划分,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不清楚在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并在办理固定资产业务时人员岗位没有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1.3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铁矿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报废、处置等制度不健全,使得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和有效性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企业的固定资产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人员更换调离时未办理资产交接手续,造成“物随人走”现象。
目前,国内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是采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使得很多部门都在管理固定资产,但实际上监督机构只是“走形式”。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缺少统筹协调,而且也没有设立专人专岗条件,目前还存在兼职管理形式,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都大打折扣,实现预期管理效果的不太乐观。造成缺乏配套设施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的原因是企业的审计部门没有得到重视,从而使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权责没有分离,造成企业监督机构混乱,没有达到监督的效果。
2.完善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2.1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
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科学、周密、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资产的流失,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落实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定期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处置情况,必要时要对铁矿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通过实地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从而规范铁矿企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行为。
2.2加强铁矿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要提高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从领导者到管理者、使用者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可以有效地指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向领导者提出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扩张、增值。
2.3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铁矿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中建立采购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采购。同时,各级管理部门要明确指定本级固定资产管理员,全面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安装、验收、报账和日常管理使用等工作。固定资产非经批准不得随意拆卸、改建、迁移、转让和变卖。固定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及核查时,采用定期盘点的形式,建议每半年就应进行一次盘点,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化、经常化。
2.4健全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机构与动态管理
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要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企业应积极创新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铁矿企业的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严密监控和管理之下,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科学化的管理。
3.结论
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步入良性轨道。把法制化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责、权、利统一原则、安全完整和使用效率优原则等结合起来,提高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会周.浅谈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国电子商务,2011(6)
[2]胡安坪.浅谈新经济时代如何加强铁矿企业管理.时代金融,2011(11)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国家财政不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及重视力度加大,但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者虽然建有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等许多问题的凸显,将不利于国家财政资产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有感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希望能引起事业单位的重视,更好的推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衔接于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定义
事业单位为了履行职能,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通过财政核拨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购建、无偿调入等形成并占有,使用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原则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减少资产管理工作的盲目性、无效性。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存量资产,确确实实将年度预算落在实处,真正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好前期基础。
2、规范性与标准性原则
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包括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相关内容的具体管理办法,其次在实施上要严格按照制度并比照标准,实行规范化资产管理,杜绝资产管理的随意性、不负责任的态度。
3、实施全过程管理原则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从配置、使用、处置、到上报资产管理信息,不能只重视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而忽视其他环节。各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自始至终,立足于全面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处理问题。
4、效率性原则
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效率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占用了大量资金,如何有效地配置、使用部门资产,提高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率,成为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
5、信息化管理原则
摒弃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不断创新、不断努力的改进工作,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尽快适应财政部、国家事务管理局组织开发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要求,保证国家财政实现系统资源共享,以及实现财政经济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领导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单位领导只重视本单位的业务,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这类支持性工作。单位领导认为做好业务,所需资金向国家申请,其实这样的理解很狭隘。国家的财政资金是有限的,而国家要支撑的社会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是无限的,如果不去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仅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如果全国所有的需要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都如此考虑,单位的业务又能走多远呢,这将是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任。
(二)不相容职责未分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薄弱。请购与审批、询价与订价、采购与验收,职责不加划分。单位在购置资产上始终由一人负责询价、定价、采购与验收。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这属于不相容职责,是应当加以分离。对固定资产采购、购置,缺乏风险意识,导致采购、验收由一人全程办理。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舞弊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三)配置固定资产时不是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有充分保障,它不像企业购置资产要算经济账。设备购置价款、耗材、维修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要求计算成本,但是一个事业单位在配置办公设备时,面对着巨大的数字,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产出与成本的配比呢,事业单位向全社会公众所提供的服务和自身的耗费不应当产生悬殊的关系。另外为各部门重复配置相同的资产导致负面影响,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使得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致使资产浪费。
(四)固定资产处置残值随意估计
固定资产报废时,固定资产残值未经专门的评估机构鉴定,致使资产价值被人为低估,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事先没有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报废政策和程序,或者虽然有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五)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事业单位普遍的会忽视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样会产生一种结果,就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会觉得单位并不重视这项工作,个人也不会在本职工作中有什麽发展空间。于是工作人员便产生了惰性,继而破坏了工作中的积极性,加大操作风险几率,导致管理工作在原地踏步,造成既无效率也无效果
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继出台的监管机构信息管理平台融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但有一部份未充分利用起来,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欠缺。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配置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听取资产管理人员的建议,对资产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关于固定资产配置问题
关于固定资产的配置,要做到资产配置的科学化。事业单位对于通用固定资产要实行部门之间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的管理模式。像一个事业单位内部划分有七八个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在同一地点办公,同属一个单位管辖,为什麽在配置资产时要分部门,分中层,分单位领导呢。资产对于各个部门、领导来说,具备很高的通用性,像这种资产完全可以在单位内部设置一公共区域安置资产,以供所有工作人员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做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使用。
(三)完善并切实履行制度建设
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包括配备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人员,部门相互间的制衡制度,以及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
有了制度,就奠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就不会盲目,就会有章可循,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1、请购与审批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审批亦应在审批权限范围内,严禁越权审批。
2、购置与验收
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要求资产的采购与验收必须由不同的部门、人员来完成,以起到相互牵制,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3、领用与借用
完善领用与借用手续,对固定资产实行卡片管理,有领用人与借用人签字,明确使用人的责任。不能架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固定资产去向不明,无人负责,致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被动管理,工作没有成效。
4、盘点与清查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平时要不定期清查。固定资产清查不能敷衍、不能走过场,要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监盘等相关人员到实物现场认真核实,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报废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一整套报废制度。资产的残值是需要经过国家认可的专门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鉴定的,而且要出具相应的资产评估报告,这样才能使国有资产不遭受损失。其二,对于经上级领导批准以作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做帐户处理,避免实物管理与固定资产总账的脱节管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
现实中经常有财务人员进行各种培训,而专门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培训几乎没有。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也面临着落后。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不断地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的要求,最终将会不断提升工作的效果。
四、结束语
以上是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领导不重视,不相容职责未分离,人员缺乏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的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包括阐明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和具体的解决对策,如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全面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努力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何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分析[J].新财经,2011(6):291-292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一、引言
固定资产在制造型国有企业中的使用期限较长,一般会存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单位价值不菲。制造型企业中的固定资产往往在企业全部资金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较为繁杂。固定资产是制造型企业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是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国有大型制造企业中,固定资产占有状况、使用状况各不相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在此基础上力争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有不少大型企业逐渐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究其原因,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固定资产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有制造型企业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拐点,如何面对这一契机,深刻认识到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无疑是国有制造型企业迈向科学化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加快企业资产周转速率,防止资产闲置,杜绝浪费和不合理损耗,提高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首先从目前国有制造型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二、国有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的构成比例缺乏科学论证
国有制造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数量都较为繁杂,如何正确购进固定资产,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结构能够更加适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是当下国有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领域。目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对于自身固定资产的购进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对于所要购进的固定资产的性能、效率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急于扩展规模,快速上马,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前瞻性,导致一些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产能力,造成闲置和浪费。例如,有一些建立在城镇郊区的企业,一旦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发生枯竭,则所有的机器设备、厂房等都有可能成为废弃的资产,城市服务系统都难以使用。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较为落后
随着国有制造型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办法落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我国不少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仍旧沿用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折旧方法,为了核算简单,常常在没有经过科学研究的情况下,就简单地采用直线法。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常常出现折旧完毕之后,折旧资金难以支撑完成固定资产更新的需要,与购买先进设备的差额就更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一旦完成一项固定资产的更新,企业的自有资金就将减少,形成恶性循环。这就可能形成企业表面盈利、实际亏损的局面。随着生产时间的不断推进,固定资产逐渐老化,新的技术急需得到应用,产品需要不断升级创新,否则企业将逐渐缺乏竞争力。
(三)国有固定资产的产权管理不够明晰
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有固定资产的产权管理执行的是多元化的体制,大到纪委、计委、财政等企业主要管理部门都是企业固定资产产权的管理主体,小到企业自身的厂长、经理等管理者也是固定资产的产权主体,这些机关和个人都有权利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这样就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体制,使得固定资产的产权一直以来都容易遭受损失。比如在股份制的国营企业当中,企业股包括产权属于国家的固定资产,可就此参与分红,然后,同样的情况如果出现在合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有固定资产的价格就可能遭到恶意压低,以便减少属于国家的股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还有一些国营企业被兼并时,固定资产未经评估就办理了产权转移手续,造成国有资产的不合理低价转让。
(四)缺乏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由于固定资产将长期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资产的价值将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地转移到企业的效益之中。鉴于此,国有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除了相关的实物管理之外,还需要建立起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比较严重的缺陷有:第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运用不当,导致固定资产的实际折旧额度与计提的折旧额度相差甚远。第二,由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的账簿设置不全面,难以保障能够及时向各相关部门提供固定资产的财务信息。第三,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的核算手续缺乏系统、严密的步骤,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核算漏洞,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制造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需求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三、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分析
(一)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保证固定资产的科学折旧
固定资产需要通过折旧的方式来达到未来更新或改造的目的,在我国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多样,如何选择折旧方式,就成为不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的选择,应该考虑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水平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例如对于一些会计核算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较多地计提折旧,当期的成本费用提高,收益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应纳所得税,为企业争取到了一定的流动资金,环节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对于一些所得税负担较重的企业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固定资产的投入使用的初期,为了与高生产效率相匹配,应该计提较多折旧。随着使用期限的延展,生产效率逐渐下降,折旧也相应减少,复合成本、费用的配比原则,体现了稳健的会计核算原则。
(二)按时进行对固定资产的盘点,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切实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企业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确保各个单位对自己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有一个清晰的掌握,同时按规定设置相关账户,做好明细核算,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力争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深入现场了解生产设备、与实物管理部门沟通等方式不断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三)建立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必须要在企业内部不断强调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在企业上下不断宣称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增加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了解。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评价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绩效考核与业绩评价机制,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以直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为了让企业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尽快树立起市场经济的观念,针对国有制造型企业重生产、轻管理的状况,企业应该尽快建立起有效的制约机制。首先,从企业的治理结构入手,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形成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其次,加强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财务核算工作,保障账实相符,使得账外资产及时入账。最后,还应该尝试以资本管理为起点,将企业的资产与财务形成统一的管理链条。
(四)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审计与监督
对于国有制造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通过加强相关审计与监督工作,来评价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全面,固定资产的价值状况是否正常,并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具体来看,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专项审计,检查企业对固定资产是否有足额计提折旧,是否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更新与维修,防止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的短期化行为,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监督企业将固定资产维修基金、改造基金做到专款专用,保障指标的完成,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企业为了虚增利润而故意少提固定资产折旧。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制造型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该重视对以往成功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找出适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尽快建立起科学、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其次,运作好权责运行机制,将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作为管理重点,充分重视起企业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作用,提升检察和监控力度,在完善相关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当然,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除了与企业自身的态度紧密相关之外,还与整个国家的财政体制有关。我们希望能尽快找到让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方法,为企业赢得竞争获得先机。
参考文献
[1]郭胜伟,刘月芹.论工业企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5).
[2]辛爱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1).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范文4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企业的管理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企业从以往单纯的重生产、轻管理,逐步转向生产与经营管理并重发展。作为企业的有形资源,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产--固定资产要想保值增值,为企业产生效益,就需要企业在“管”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企业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这样才能全面促进企业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下面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概述
1.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角度看,主要是对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进行分配、管理,(1)为企业产品生产、出租经营管理所有;(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使用超过1年的建筑物、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生产所需的设备工具,此外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设备,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同时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可以列作固定资产。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准确的确认固定资产,并然后才能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案,从而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在确认企业固定资产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安全监控设备、环保设备虽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但是能保证企业更好的获取经济效益,因此,也应该将其列作是企业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极其重要的管理环节,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从企业的管理目的看,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有:(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2)结合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3)注重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维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周期;(4)从增量投向、资产存量流动中改善固定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5)加强固定资产产权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6)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利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数据管理
就目前而言,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大多是采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在手工记录资产数据向计算机软件记录数据转变的过程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以往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人员手工记账存在的工作量大、计提折旧计算复杂、准确性差等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固定资产账务核算质量和固定资产管理准确性。但是在新环境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转型也越来越深入,而企业当前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新环境下,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企业开始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几乎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使得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功能上无法满足更高的管理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老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缺陷,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集中管理
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计划主要是在每年的年底以企业各部门的二级单位为上报主体,对本单位来年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上报,然后由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对各单位的上报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分解下达给各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按照上级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组织实施,以此推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逐步进行,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集中管理。
3.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现状
作为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很多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营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或者固定资产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甚至会错失市场机会、丧失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关键生产设备运行情况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生产风险,开始重视和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也被应用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这些技术和方法极大的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解决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每一个员工参与进来。但是从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情况看,还存在企业员工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加上企业的经营模式、技术水平、管理思路等方面的局限,使得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思想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法缺陷等,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问题
目前,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多数都是全国通用的系统。在新环境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大,系统数据越来越复杂,这也导致管理人员在月末、年末进行业务操作时,经常会出现系统宕机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中,查询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但是由于通用软件系统的功能设计缺陷,导致系统无法为管理人员提供过去的固定资产清单情况,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此外,由于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查询模式过于简单,数据维度也比较简单,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很难满足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实际分析需求,进而影响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质量的提高。
2.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集中管理的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调度是比较常见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安排,管理权限集中在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企业的各部门没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权,也就是说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企业各部门参与决策的力度很小。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设备、场地、车辆等固定资产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在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集中管理模式下,最了解市场和生产的基层部门管理权限十分有限,难以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快速做出决策,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再加上企业“重计划、轻落实”行为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这也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在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二级部门经常会在上报计划中随意增加上报金额,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思想,使得上报计划存在很强的随意性,从而对企业管理决策层的投资决策造成一定影响。在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还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落实后,固定资产的维修、折旧都是由企业统一核定的,不管是大型系统设备,还是简单的设备,都通过粗放的手段进行管理。在固定资产投资前没有对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等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在投资后,也没有对其效益进行追踪,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难以获得期望的效果。
3.固定资产日常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发生大量的费用支出,需要定期检修维护,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等,来维持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固定资产的日常运维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固定资产设备检修频率的确定,检修成本开支的衡量、停机检修的后期利益与当期利益的矛盾,设备技术升级的时机把握等等,会对固定资产设备的寿命周期、企业当期与后期经济利益等产生深远影响。但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企业管理层为了自己任期内的利益,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以提高当期收益为任期目标,通过降低设备检修频次等,减少设备的运维费用开支,严重地透支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性能,为企业今后的生产运营风险埋下了隐患。
五、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建立有偿投资机制,提高投资效益的责任意识
面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一方面应该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增加有偿投资机制,从而对投资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引导经营者树立“有投入就要有产出”的经营理念,在主观上促使经营者可以在投资前做好规划、算好账,从而保证投资的成功率。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要坚持谁使用、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要求经营者能根据相应的投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有所回报。具体而言,企业可以根据经营者的投资要求,延长相应的设备使用年限、设备投资回收期。例如,一条生产线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间为5年,而经营者需要增加一条生产线设备时,需要根据相应的业务发展,制定5年内的经营思路,创造收益,从而回报自己提出的增加一条生产线设备投资要求。这种有偿投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投资自主权,企业各个部门有投资需求时,必须对自身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按需上报,这样不仅能降低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还能全面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设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等绩效指标,在主观上提高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意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因素,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界面
为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需结合部门职责、固定资产类型、管理层的授权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界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例如,对于企业的生产设备,其使用权、中小维修权等权限应划归相应的生产部门,对于设备的大修、技术升级改造等权限,应划归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当设备、机器等固定资产在生产中发生大型故障,或需更换贵重的关键配件,或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等情况时,生产部门应及时向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报告,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对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并及时作出决策,避免造成生产设备损坏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等现象的发生。
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公共类固定资产往往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就是没有一个部门愿意主动承担公共类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这也造成了公共类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损坏多、浪费严重。鉴于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公共类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并制定相对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能真正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制定设备维修费用预算定额
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情况看,许多企业采用以固定资产原值为权重,核定相应的固定资产设备维修费预算。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正常维修、使用,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各部门固定资产维修费用预算的执行,导致各部门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维修费用预算都持有很大的意见,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成新率比较低的部门,很可能会因为费用预算不足而减少设备的正常维修,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等。鉴于此,企业应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全方位分析,结合固定资产的已使用年限、设备运行状况、关键部件的可替换情况等,并对各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细化分类,根据不同的使用年限、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制定不同的维修费用预算定额,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维修费预算更加科学、合理,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质量。
4.建立关键的固定资产设备寿命周期管理系统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成品率、成品质量、使用年限、运行小时、关键部件的可替换性、运行环境等因素,对关键的生产运营固定资产设备建立科学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动态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根据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测数据、检修维护时对设备状况的初步诊断等情况,组织技术专家进行会诊,对设备的后期维护、技改等提出专家评审意见,报企业管理层决策,从而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设备后期维护、技改计划。通过提高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质量,来提高固定资产性能、稳定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大修频次、降低安全风险等,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贡献最大的经济利益。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范文5
目前许多企业开展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从以下方面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存在的许多问题。将固定资产卡片整理后导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设定的固定资产卡片查询方案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到每一张卡片的相关信息,使得固定资产数据的查询成为举手之劳。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节约了大量劳动力,解决了以往手工台账管理、简单数据库管理模式落后带来的工作量大等问题,财务人员可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其他重要方面。
目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卡片管理、信息保存、日常核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仅实现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职能,即侧重于解决会计财务处理方式的改进和提高,从固定资产全寿命角度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同步性差。固定资产实物相关信息的变化与固定资产账面信息仍不能实现同步,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在已实现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中,账、物的管理系统各自独立,互相分离,没有建立账、物之间的对应关系,造成资产实物状态、地点等信息已发生变化了,在财务账面无法自动联动进行更正,需要依靠有关工作人员对相关系统进行信息维护。信息维护的及时性与正确性决定了系统基础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同时也影响了后续管理人员统计分析资产运营状况的准确性。
(二)信息沟通性差。固定资产信息在企业内部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分别从不同的管理角度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归集和登记,从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度来看,各专业部门的关注度都是合理的,但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信息传递,形成了企业资产管理中现实存在的“信息孤岛”。信息不集中,不沟通,不共享,不利于固定资产整体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财务部门进行实时财务监控,更不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固定资产实际情况。
(三)决策参考性差。信息化系统设计还不够全面和系统,难以实现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事前、事中的预算控制,不利于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更不能对固定资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和效益。
提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当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拟定工作计划与实施步骤,逐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资产效益最大化。
(一)确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目标。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推行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价值链为主线,以预算管理为核心;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高度融合、财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信息同步;实现共享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贯彻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以完善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契机,在企业内部贯彻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从过去对固定资产的被动式管理转为可控、在控管理;从偏重帐、卡管理,转为注重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从财务部门资产入账时的“一站式”管理转为实施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应当从原来的以账务、审批和资产保障为主,转变为建立一个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资产价值为管理核心、以资产效益管理为重点、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完整的,能够有效控制资产使用和转移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三)建立固定资产各管理系统间的关联。1、拟定各系统间的对应原则与方式。企业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在财务信息系统与实物管理系统中确定对应的原则与方式。企业可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分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或“一对多”的方式。“一对一”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满足固定资产管理条件的资产,“一对多”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某些大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因未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标准,无法单独进行资产管理,但从实物管理的角度来看,必须作为单独的、重要的设备来管理的资产。2、确定各系统间联动字段。企业在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必须确定联动字段,以实现系统间资产信息变动的联动。可将资产的存放地点、状态、编码等涉及资产变动的重要信息作为联动字段,且必须保证这部分字段信息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一旦联动字段发生了变动,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并触发工作流,经过一定的审批流程后,自动对财务信息系统内的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联动更新,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3、明确联动字段的审批流程。为避免实际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因资产盘亏、资产毁损等情况,利用系统间的联动机制,擅自对财务信息系统中资产的重要字段进行修改的情况,企业必须对一些重要的资产字段(如资产价值、状态、资产数量等字段),设置相应的审批流程。重要字段变动触发的联动工作流,只有在完成审批后,才能对财务信息系统中的资产信息进行更新。
(四)拓展管理系统功能。1、建立自动预警机制。在系统内针对业务流程设置预警机制,使得系统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够自动预警和提醒资产使用保管人员、实物保管人员、财务人员做好数据提交、审核、审批、更新等资产管理工作。2、加强数据预测能力。根据企业预算管理要求,创建固定资产预算报表,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折旧计提等方面进行预测,改变人工预测的主观性,提高预测数据的准确性。3、完善数据网络。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数据网,实现数据共享,使各部门、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都能根据授权使用同一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与管理。4、提升系统数据分析能力。利用系统间存储的海量数据,运用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参考。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范文6
关键词: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固定资产;核算
引言
电力企业是资金及资产密集型的产业,它的资产构成复杂,地域分布分散,并且由于我国的电力设备数量及种类繁多,所以对资金的流通和数量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对电力企业来说是一项极为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企业中固定资产每年数量在不断增加,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并且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要想使这些固定资产能够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用,使各项预算能够合理完成,就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账面存在不符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中要始终坚持实物、固定资产登记卡片与账簿一致的原则。但在开展具体业务时,却经常会出现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与实物对应不一致的现象,不利于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首先,固定资产卡片与生产部门的设备台账不能很好对应,各管理部门局限于本部门目标建立和使用台账,如相关基建部门、生产运行部门都孤立地考虑满足业务的需求,各部门间管理行为相对独立,都是从本部门职责出发来对资产进行管理。因此,导致工作衔接不紧密,经常出现资产实物调拨变动时,资产使用部门仅仅变动设备台账而没有知会财务部并进行相关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的变更,导致账实不一致。
其次,电网企业内的固定资产存在大量所有权与使用权不在同一个单位层级的资产,二者的职责不清,导致代管的管理权限与原有资产的管理产生脱节。如某些主网设备是由公司总部投资的,权属属于总部公司,但由于地域限制,资产实物的运行维护、保管使用等职责权限在县级子公司,容易存在管理中的细则不清楚、资产的权责不明、资产的委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还有大量由地市分公司调配给县级子公司使用的设备,相关台账的建立管理在上级,使用部门却在基层单位,容易导致资产清查盘点时重复建立卡片或者缺失的问题,导致账实不符。
最后是固定资产在初始确认及日常维护中的诸多问题导致。比如,由于电网企业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固定资产目录分类繁多,决算报告所列移交资产型号、分类可能与实物不符,造成资产卡片信息与实际资产不相符。又比如,部分工程项目重建不重拆,对原有设备进行了部分拆解,但是基层管理部门却进行整体报废处理,或者对线路进行部分更新改造,却新建一个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容易导致账实不符。
2.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不够准确
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目的性与固定性、限时性原则,但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却会遇到确认、计量不够准确的问题:
首先,资产购置的经办人员对固定资产标准的认识存在偏差,对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价值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存在不同的理解,影响了固定资产的正确确认和计量。如一味以固定资产目录或者单位金额为标准,对一些不应确认为固定资产的进行确认,或者应当确认的却没有确认。
其次是后续支出性质不清。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主要分为在会计上直接计入损益的修理费支出,以及应当资本化的技术改良型支出。但实际工作中存在混淆修理支出与改良支出界线的情况,甚至为了核算方便将本应当资本化的支出在修理支出核算,导致会计计量不准确,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了管理考核效果,同时也会形成账外资产,造成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符,或者资产卡片反映的新旧程度与现场实物不一致。
3.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缺失
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分布地域广,供电范围延伸到哪里,固定资产就分布到哪里。因此固定资产主要由基层单位承担着管理、保管使用的责任,但是基层单位由于人员少,很少有专责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的人员。兼职人员则并未将足够精力放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按什么程序进行管理认识不足,实物管理仍显缺位。而业务部门和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之间则没有做好协调工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实时传递,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力的互动。
4.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及时
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流程一般是由实物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技术鉴定、上级审批、对资产进行处置、财务部门做好账务处理等关键控制节点组成,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节点常常出现控制不到位的现象。如工程新建时一并进行资产拆旧,但是资产报废工作却没有同步进行,而是等工程完结后一并进行处理,在其拆除后无人进行跟踪监督,导致一些资产报废鉴定、审批、账务处理工作滞后于实物处理甚至出现丢失被盗的情况。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措施建议
1. 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步伐
鉴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庞大且变动频繁,管理难度很大,因此电网企业应当加大对固定资产信息化工程的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管理步伐。将所有资产都纳入实物的动态管理中,从而实现实物信息的日常维护管理体制,促进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现固定资产从出库、安装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建立起生产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连通接口,实现固定资产的变动信息实时传递到财务系统,及时修改固定资产卡片的相关信息,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业务部门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变动,财务部门却没有及时更新信息导致的账实不一致问题。
2.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电网企业要建立起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按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做出申请、审批、采购、入库、支付的流程,并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将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确保记录能够完整。同时应当采用固定资产表面贴标签或喷漆等方式,为固定资产建立唯一识别性的编码,使固定资产盘点时能够更精确识别所有权归属,避免借调固定资产等原因导致的管理混乱。
3.修订固定资产目录,提升固定资产分类的可操作性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较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但随着近年来设备资产联动水平的不断提升,资产的分类数量不断增加,部分资产归属于什么目录没有很好的识别性。如基层使用单位领到资产出库单及实物进行安装后,需要人工去识别该项资产的分类。但是相关资料却没能直观识别出该项资产属于什么分类,从而导致很大的主观性,往往出现同一种资产,却在不同部门归属于不同分类的现象。因此固定资产分类标准亟待统一,同时从管理的实用性效率性上讲,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和标准也需进一步明确分类。避免出现如“生产管理用工器具”及“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都只简单标注“复印机”,缺乏相关明细说明及判别标准,而导致使用部门领用时无法直观进行归类的现象。另外,为适应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电力设备更新换代的需要,固定资产目录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及时完善和修订,补充技术进步新出现的设备,尽可能详细列出每类资产所包括的资产明细及判别标准,方便基层单位管理和操作。
4. 提升基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相关制度的宣贯培训
首先应当明确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既专业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管理过程。因此必须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要在业务部门配备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的固定资产专职或兼职管理员,作为各级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负责对本部门、班组的设备台账建立、保管、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掌握本单位各类资产的名称、功能、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信息,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增减变动要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增加、报废、调拨手续。
其次应当加强对工程、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工程竣工决算编制水平,捉进财务与业务知识的联通,充分了解每个工程项目设备的具体情况,确保准确核算每项新增资产的价值,合理区分设备修理费和改良支出以及附属设备价值。
5.完善固定资产评价体系
细化管理责任加强资产考核体系建设。联系本单位实际制订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及实施细则,规范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界定固定资产管理职能,解决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使用保管管理三个层面职能缺位问题。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细化并写入部门和员工岗位职责。按照“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落实管理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对固定资产实行跟踪,从管理层面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和质量状况。探索固定资产管理与领导干部业绩考评挂钩,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奖惩机制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正常运行,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重点关注内容纳入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年度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中增加相关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明确单位负责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使各单位负责人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
6.强化固定资产盘点机制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盘点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总体规模巨大,数量类别众多,分布也比较零散,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盘点。同时固定资产是动态变化的,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看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电力企业至少应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来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相关管理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日常管理要建立重点固定资产抽查制度,单位的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要依据财务资产卡片明细,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离任离职资产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以防止资产流失。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的管理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心,如何有效的进行实时管理也成为众多研究者的热门话题。电力企业要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竣工决算制度,来对企业内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切实保证我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得到夯实,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绍军.电力企业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途径和方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233-233.
[2] 卢碧玉.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8):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