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难以理解性等特点,只有拥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以发散的思维、灵活的思路、高度的热情解决学习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数学难题,才能实现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本文从分析现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一步阐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最后创造性地给出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现在各所高中数学课堂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讲述,学生只是单纯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老师过于依赖,执著于标准答案,仅依靠多做题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但是所谓的“题海战术” 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模式下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缺乏自主学习思维和技巧,学生在课前懒于预习新知识,课后不对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常常是“抓了西瓜,丢了芝麻”,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学习兴趣和热情降低,彻底陷入学习数学的迷茫期[1]。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能力指的是经过长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具有的一整套、一系列感知、记忆、联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经过后天培养可以具备的能力。在学生高中数学学习阶段,教师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1)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更快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学习技巧;(2)在学生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式新颖有趣,可以有效缓解高中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3)在高中阶段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教学,可以 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快速提高学生数学成绩;(4)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可以让学生具有这一思维模式的惯性,拓展到其他学科,以及更高层次学习中,让学生生活得更科学。总之,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2]。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培养方法: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要求高中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必须具备拥有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猜想力的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细致观察,再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引导,让学生找出知识和问题具有的自身规律,因为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贯通。例如,笔者教授数列这一课时,面对的问题是求解1,3,5,7,9这五个数的通项公式,先让学生观察这一数列中五个子集之间有什么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整个奇数数列和偶数数列的通项公式。观察法是学生在解决高中阶段涉及的数学问题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具有观察力和猜想力才能游刃有余地使用观察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带入日常生活情境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最初的产生可能只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随着发展不断完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为人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例如,笔者教授概率这一课时,将骰子、硬币等日常生活常见物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太阳的东升、西落、明天会不会下雨等自然现象引入课堂例子中,学生在涉及这一类生活化情境问题时参与热情高涨,踊跃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以后数学学习过程中广泛将数学引入生活情境,如此便可形成这一思维惯性,做到“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3]。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当代全球已进入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时,应该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现代化网络技术。例如笔者教授多边形这一课时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投影仪将圆柱各个侧面展示给学生,学生很快画出圆柱各个侧面的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生所要面对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数学图形的特性,这些设备应该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几何知识教学中。拥有空间思考力是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有关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培养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希望更多高中数学教师在阅读本文的基础上,给出更多不同于笔者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以促进工作。

参考文献:

[1]罗福生.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兴趣;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01-01

数学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高中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但许多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很苦恼。即使有很多在初中阶段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到了高中后,对于数学学习还是很吃力。新时期,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正视这种现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寻求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视目前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方能对症改正

很多的学生,在小学乃至初中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都得心应手,然而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当进入高中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于高中知识点学习起来总觉得很吃力,慢慢的降低了热情,成绩一落千丈,慢慢的轮为学困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可是这么多年却没有人去想为什么,去找原因。经过多年的教学,以本人的经验总结,我觉得有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教学方式问题了。教学方法的不同,在初中由于教材内容少,教学要求较低,教师课时安排比较充足。因此,讲课内容少,课时进度慢,教师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教师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评讲,学生也有足够时问进行巩词并总结。其次,心理因素的原因。由于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是受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所制约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大多数高中生一般都是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总是觉得很害羞,不爱与教师交往,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因此,心理上产生了一种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知识。最后,不得不提环境因素。学习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这些环境都是客观的,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利用环境、改造环境、适应环境,使自己成为环境的主人。有的学生常常过分强调环境的客观性,忽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去积极地利用现有环境。或改造、适应现实条件,而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有的甚至埋怨环境不理想,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活动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导致学习数学知识吃力,学习激情不够,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变成学习困难,而放弃学习。如上的几点原因,只是本人的简短的总结,并不是面面俱到,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反应,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能多提宝贵意见,共同寻找原因,只有知其因,方能对症解决。

二、知其因后,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呢?

1、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联系教学知识,抓住重点,正确引导。点穴到位,挖掘开发教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同时要积极的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数学充满信心。相信数学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学生认真学习数学,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也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因为不断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有的同学往往努力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而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这样才对学习有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兴趣的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高中教师切记不能忽视兴趣的重要性,相反还要更加的努力,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放在教学首位。

2、以人为本,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好和会学是两码事。新时期,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我们更注重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应满足于“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中,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以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它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才能终身受益。但学生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还是要靠后天培养。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与传授是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的揣摩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能力。

3、提高多媒体的使用率,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中教学;有效性;数学复习

数学是高中时期一个重要的学科,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最困难的一门学科.如何学好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已经成为了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努力研究的问题.做好高中数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工作对学生最终取得好的成绩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学生,新课堂!“如何进行有效高中数学复习课的创新”成为了大家研究的课题,笔者就自身有关的经验和研究和大家分享如下.

一、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数学课堂,因此,要在高中数学复习课堂教学上进行创新要从教师的理念开始.一个真正称职的高中教师是会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知识储备,不断的寻求资源来实现自我的成长.另外,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让知识充满了趣味,让复习数学知识成为一件趣事,才有可以激发学习探究和兴趣,获得学生的喜爱.用数学和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让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

二、强化课堂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于“合作学习”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要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可以从加强课堂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开始.让每一名学生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的思考,对教师在复习中仍然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复习.

比如,在复习“圆锥曲线”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投影出圆锥曲线的表格,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且完成它们的图像和性质的填写,最后请小组派代表来作答,然后请其他小组的代表帮忙修改和补充,最后教师作补充和总结.此时,教室里就会是一个活跃的课堂景象,让学生参与课堂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良好效果.

三、复习内容要依据考纲以基础知识为主,经典例题的讲解为辅

数学上,所有的难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基础的数学知识点组合而成的,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的复习时,教师要熟悉考纲考点,要依据考纲以基础知识为主.复习时要重视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基础题的能力和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而且在复习中,对经典例题的讲解不要过多,选取最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避免因为难题过多过难导致学生混淆知识点,也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在进行复习课之前,提前一天通知学生明天要复习的内容,比如“三角函数”,让学生先进行自主的复习,熟悉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把每一个公式先记住.然后,在这节复习课开始的时候,首先进行基本概念和公式的复习,让学生再一次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后,再选取近年高考模拟试卷中经典的三角函数例题进行讲解.因为熟悉了基础知识,再联系了高考,例题讲解过程中学生就不会因为基础知识不熟而导致听不懂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复习积极性和效率.

四、运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提高复习效率

“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高考数学的命题原则,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对例题进行对比或联想,采取“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一题多解”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一道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的解法,课堂成为同学们合作和探究的场所,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形成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面对新问题敢于联想分析予以解决的意识.

五、“故事音乐小插曲”让数学复习课乐起来

高中数学复习课堂很多人认为是很沉闷的,很多数学教师对此也是很无奈,笔者用“故事音乐小插曲”打破沉闷,让数学复习课乐起来.

例如,在复习导数微积分的时候,笔者引入了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故事,介绍他们两位数学家的成长经历和在微积分方面的贡献和成就,在讲故事过程中,老师一边讲故事一边放纯乐曲.最后老师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只要努力高考一定可以胜利.通过故事和音乐去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来感悟故事的内涵和哲理,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得到了数学素养的培养和人生哲理的感悟,让数学复习课一举两得.

六、总 结

随着升学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提高数学复习的效率和质量,要让每一节数学复习课都有意义.创新的高中复习课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的轻松活跃融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得以提高.上文所提到的几条相关方法都是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希望对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原因;路径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和心理现状

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不难发现,这些数学学困生往往缺乏自信,选择封锁自己,不敢也不想向老师和同学袒露自己的痛苦和不解,由此产生自卑和厌学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有的却将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结于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着实令广大教育者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担忧。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具体原因。

二、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教学方式不当。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模式下,由于长期受“师道尊严”观念的支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深受凯洛夫教学理论的影响,我国在教学中奠定了教师的主角地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缺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老师采取单一机械地方式进行灌输,学生被动进行接受,机械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在这种模式下,老师很容易忽视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差异,无论是教学方式,速度还是内容等都偏向于那些数学优等生,忽视了学困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以及心理感受。这对学困生而言,无疑于雪上加霜,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剧了两极分化。

(2)教学内容偏难、怪。由于数学在高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那些有着极大心理压力的老师盲目提高教学难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偏难,偏怪;加之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提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跟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说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都不讲的内容,如果忽视了这些问题,不采取补救措施,那么分化不可避免。

(3)教师个人因素。学生在高中阶段,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念等处于一个转型期,具有不成熟,不稳定性,容易跟随各种外界刺激物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处于90后高中生更自我化,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喜欢哪位老师而选择喜欢哪门课程。而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态度以及是否有可持续性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新颖、诙谐有趣,是否有学识、人格魅力如何,以及对学生是否真正关心等。

(4)通过单一的测试手段来定义学困生。传统的数学学困生的定义是: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个人的智力水平属于正常范围,在同类群体中,学习水平较低,学习能力缺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或者数学成绩名次靠后者。这个传统的定义是通过纸笔测验出来的,只凸显了那些在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上占优势的学生,忽视了在其他智能上占优势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是不公平的。而面对既成事实的评价,学生往往就会确认自己真的很差,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了积极进取的信心,最终变成真正地学困生。

2.内部原因

(1)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一门课的学习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征下留下痕迹。学习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优等生将学业的成功更多的归结于积极的原因,认为只要努力,有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考习惯,数学就会变得很容易且充满乐趣;相反,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数学失败的原因是消极的,外在的,比如基础差,脑子笨,缺少父母的督促和老师的关心等泛泛的学习无助型或者是防御性的理由。

(2)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由于数学成绩差,在心理上承受着来自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巨大压力,陷入学而生畏,畏而生厌的恶性循环,没有了兴趣这个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失去了利用学习数学来锻炼各种综合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大好时机,最终导致数学成绩下降。

(3)缺乏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方法。数学是门需要缜密思维的思考性学科,很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很难理解,在学困生看来,书本好像都懂了,但是在做练习时却无从下手,找不到解题思路,思维出现混乱,有的甚至读不懂题意,这样就陷入了学习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除了学科固有的特性外,更重要的是学困生本身不具备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和方法。学习知识满足于表面化,机械地背诵和套用公式、定理,对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结果的追求也远远大于过程的探索,这不仅增加了学习负担,更严重影响了数学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三、转换的具体途径

1.树立科学多元的智能观,培养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至少都有九种不同结构的智能,这些智能的呈现方式是结构性的,所以每个人都有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数学逻辑智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数学语言来为媒介来与学生沟通,而有些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较弱,于是教师所表达的数学符号形式就与其认知结构存在着差异,使之无法与所学的数学知识链接,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困难。因此,如果把传统定义下的数学学困生放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阈下,他们将都不再是差生,每个人都有智能强项。

2.改进教学方式,改善教学内容。《高中数学课程指标》中指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倾听和理解他人,还要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与交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澄清和梳理自己的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学困生,要求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花些心思,通过合理巧妙地设计,在重点和难点处为学生的思维留点棱角,布下思维的空缺,以突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利用学生在知识交叉路口的迫切心理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彻底的触动其思维向深处和广处发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别,从而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望。其次,在教学难度上,应该考虑到学困生和优等生之间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速度和内容。对于学困生要特别重视其衔接教育,夯实其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苏教版 高中数学 教材 亮点

【中图分类号】 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82-02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与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大力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并将数学的理性、严谨等精神融入其中。在众多版本的高中数学教材中,苏教版教材一直备受关注,无论是从结构构思方面还是从内容来看,其数学语言的运用、习题思维的设置等都紧紧围绕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将新课改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并将学生确立为教学的主体,融入学生的生活元素,使数学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亲密伙伴。从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来看,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在展示数学知识严谨态度的同时也体现了其理性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价值。

一、苏教版的人文关怀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其与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有着本质的区别,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定位,不仅严格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编写,而且结合了江苏省当前的教育水平,用新的手法从新的角度对数学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尤其是在人文方面可谓是一大亮点。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处处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极大地拉近了数学和学生的关系,例如必修4第一章中的“三角函数”,这一节当中有大的海滩插图,第二章“平行向量”中有飞机的空中展示插图以及澳门大桥的插图等,这一系列插图的展示将数学和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数学教材的亲切性,使学生从心理上开始认可和接受数学教材。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就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增加了知识点的旁白,对数学的核心知识进行了完善和补充,通过对旁白的阅读和感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向量坐标运算,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设向量,,,当,那么就有;同样,如果,那么成立。苏教版数学教材对这一知识点的旁白是这样设计的,如果,因为0与所有的向量都是平行关系,因此是可以成立的,从另一方面来讲,是的充分必要条件,此处旁白的设计避免了教材中对的限制,使学生对向量的平行认识和坐标计算更加简单明了。其实数学知识点旁白的设计并不是单单为了完善内容,也不是传统观念中的图解说明,它是对正文知识点的完善和延伸,将正文中包含的隐性知识和内涵解读出来,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苏教版的文化氛围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编者摒弃了传统教材中一切以教师为主的观念,将学生与知识、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与老师共同定位成数学的知识的载体,将数学教材向培养知识技能、注重教育过程、提升情感等方向过渡,将教材由原来枯燥无味的知识文档转变成一种知识展示的平台,而且从版本的设计结构上来看,其充分地尊重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在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彩色插图,让数学教材也变得丰富多彩。苏教版数学教材为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并从根本上减轻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对传统的数学知识进行精挑细选,并且在众多知识中设计了旁白和链接,而且对数学知识的出现背景、发展过程以及最终的结论也有较为全面的介绍。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知识的时候引入了艺术家的透视法,这一新方法的引入使学生对数学在生活、艺术、经济、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并将数学定位成寻找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人际交往的特殊语言。

教材中知识文本的编写、插图的选择以及知识背景的介绍都进一步体现了苏教版以把握时代脉搏为思想,以传承数学知识文化为己任的“先贤”形象,体现数学内容的生动性、知识题材的多样性以及信息范围的广泛性,彰显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时代特色。例如,在讲述圆周长公式推导的过程中,结合当前学生的生活背景,运用无限接近的思维方式进行阐述。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对很多知识点的结算采用计算机解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条自主探究知识、自主学习理论的道路。

又如,在讲述三角函数图形的时候,教材中推荐老师借助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展示函数的几何模型,不但可以让学生看到函数轨迹生成的具体过程,还可以在模型中适当地改变参数进而改变模型的形状和位置,老师用几何画板同时展示和以及三个线性轨迹,而学生就可以发现只要将函数的纵坐标增大倍就可以得到,而将函数的图象左右平移就可以得到函数图象,老师要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软件进行模型建设,就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函数的内涵和意义,彰显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时代特色。

三、苏教版的理性精神

苏教版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处理数学知识概念的时候,注重对其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具体过程做介绍,很多时候教材当中要求学生对某一抽象的概念亲自动手展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既可以讲明概念的形成来源于某一个实际问题当中,也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的同时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有学者提出数学的学习不仅仅要满足对其直观的特殊认识,更要准确理解其在典型实例中的本质,而传统的数学教材几乎没有针对数学知识出现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做介绍,只是将最终的结论简单直白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用一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记忆和使用,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针对原来某些结论的学习方式做了改变,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者认为,发现问题的存在比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课堂教学由原来使学生机械的记忆变成现在的探索性学习,这种方式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对数学公式记忆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探索问题的习惯。教材站在尊重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品质,并使学生在数学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公正、客观的理性精神。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部分,苏教版以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展现了这一知识点,老师在学完子集、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基本概念后,通过以下游戏来提高和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如选择班上40名学生并平均分成2个小组,要保证每个小组之内有男生和女生,将整个小组记为全集I,将小组内的女生记为集合,将小组内的男生记为集合,而小组内戴眼镜的学生记为集合,游戏开始之后站起来表示在集合之内,坐着表示不再集合之内,为了保证游戏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课堂秩序,整个过程中学生不能说话,但是可以通过眼神和表情交流,并在小组之内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将每个学生属于哪个问题的答案记下来:

第一题:的补集 ,的补集

第二题: 和的交集

第三题:、的并集和的交集

第四题:集合补集与集合补集的交集

……

以此类推,老师可以将问题逐渐向深层次设置,最终学生会在游戏中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会因为这种较高的乐趣性而极大地提升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采用全新的形式对数学知识进行阐述和展示,并且承载了数学知识的发现背景和成长过程,其旁白的设计使正文的内容更加完善和醒目,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是中学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完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琥.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09(2)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新课改 教学方法

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教师是实施的主体。对于数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来说,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而且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机遇与挑战总是相辅相成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需抓住这个机遇,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领悟数学的新理念,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一、改变传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否定学生言听计从,发展学生个性,转换教和学的观念。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高中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的决定者逐渐转化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从传统的参与者逐渐转化成组织者及决定者。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参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全面指导和适时参与上。教师要怎样做才能更好更准确充分地发挥指导和参与作用呢?中国有句名言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深入研究教学教材,及时准确地掌握高中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充分发挥好指导和参与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和决定者呢?我认为,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函数、集合”这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讲解完课程上的内容之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讨论、研究函数的性质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教师应该在一旁观察学生讨论和研究的成果,并且适时地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讲解课程上的内容,让学生课后做大量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其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在不断讨论与研究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不断地发现并掌握很多有效的解题方法,慢慢地攻克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个难点,进而增强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真正意义上的主导者、决定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设计适当的情景,让高中生融入课堂,孕育出新的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与高中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为他们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并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数学,从而学到高中数学的规律和特征。生活化场景需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否则会适得其反。那么,怎样才能找出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生活化场景呢?必须从生活素材出发,引入数学教学,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引起高中生研究的兴趣,激起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更好地切入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排列组合”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拍照活动。教师可以先从班级里挑出三名学生,让他们按照不同的顺序依次站立并进行拍照,让其他学生在一旁观看并进行统计,统计出三名学生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总共能照出几组不一样的照片,依次类推,再让四名学生进行拍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里发现并学习数学知识。通过拍照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假设在市里学生从一个地点坐车到达另一个地点一般有五种不同的乘车路线,五名学生一起在同一个站台等车,如果他们都到达目的地,总共有多少种乘车方法?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恰当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很多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强了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中抽象概念与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引起了学生对于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例如,教师讲解“立体几何”这节课的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并掌握立体几何,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与立体几何相关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几个立体物品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从各个方位展现出事物不一样的立体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也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有了立体的认识。又如,教师在讲解“抛物线”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一些人物自传方面的电影,把人的生活轨迹可以看成一道抛物线,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达到他们人生中的最高点,同时也会遇到瓶颈,如果我们没有有效的办法突破自己的瓶颈,那么接下来的人生就会像抛物线那样走下坡路。让学生通过对电影的观看从而引起对人生的思考,不仅仅是人生,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何尝不是一个抛物线呢?通过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学习成绩达到了班里的第一名,在老师及家长的夸奖之下,便认为自己永远会是第一名,从而放松了学习,最终被别的学生赶超。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趣味性。

四、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改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