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范文1
摘 要: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乃至所有其他专业的必修课。但由于中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该课程内容又多,且应用技巧要求高,同时内容又需时时更新,因此从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着手,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下的岗位需求,寻找一套普适性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本文以有机整合教学经验为起点,探讨了借助视频化微课、对接实际职业环境训练、网络化平台实战等普适性举措,有效实践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从而使教学跟上技术发展潮流,使学生的技能满足岗位对接要求。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基础 普适性 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也从专业课向公共基础课转变,无论学生是否从事计算机专业,都将必修这门课程。这门基础应用技术是新职业人的必备素养,其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在中职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普及教育中,存在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方式受到制约、考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这门应用技术的掌握。结合现有学情和教情,深入分析探索,总结一套普适性教学策略,解决传统教学下存在的弊端,对提高中职学生整体就业能力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一、中职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学生基础、理解能力参差不齐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中职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一定学习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有基础,有的学生甚至对计算机是全然陌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感觉内容偏于简单,学习积极性和氛围并不理想,出现浅尝辄止,知识点掌握不透彻、不牢固,形成似懂非懂的局面。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觉得要学习的内容太多,过于繁琐难懂,课后主动复习少,导致知识点掌握不理想,久而久之,跟不上学习进度,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半途而废的现象时有出现。
2.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与岗位脱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实操部分通常局限于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的模式,且实习操作中学生往往草草了事,不求甚解。如学生在学习Internet部分时,普遍反应知识很简单,易于操作,但当教师问及具体的基本知识点时,有部分同学就难以回答。在涉及具体的、变化的项目时,学生常常出现不会做的现象,甚至觉得似乎没有学过。这些情况表明实际操作忽略了理论,理论没有反作用于实践,学生没有形成自我练习带动下的、自己理解的理论知识,理论也不能进一步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没有形成,变通的实践能力自然也不理想。
3.计算机操作员考证通过率不具备普遍化要求
在中职学校中,往往要求学生参加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考级测试,获得相应证书。在考证中,时常发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考证通过率很难达到100%,优秀率也比较低。在没有通过测试的学生中,理论不通过者占多数,上机操作不通过者占少数。没通过的学生,往往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基础都比较差。所以说,应用性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普及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实践表明,以下的几种策略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正对性、普适性。
1.局部采用视频化微课策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点繁多,学生基础又参差不齐,可以使用视频化微课,针对重点、难点、考点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演示、讲解往往只能顾及教学“面”,而不能针对教学“点”。微课可以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教师指定的共享平台不断地自我学习和复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微课共享平台进一步巩固、提高和深入理解。这样可以有效地弥补基础差距,使知识点系统、有序,使自我学习真正便利化、复习巩固高效化。
2.让课堂教学环境对接实际职业环境
对于一门应用技术而言,技术的学习不仅要能够对接到岗位,而且要跟上技术发展整体的潮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复习重点内容,而且还要有对应的实战型练习项目,特别是对于重点内容,要结合视频化微课进行自我练习和巩固。比如,学习Word 排版编辑功能后,安排给学生“个人简历及封面制作”的实验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设计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穿插表格和图形的Word文档。在学习完Excel后,安排给学生“销售业绩统计分析排名”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制作有图表、函数和公式的统计表。在学习完成Powerpoint 后,安排给学生“公司产品介绍设计制作”的实验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制作一份演示稿,并挑选好的作品让学生介绍、展示。
此外,在机房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更新机房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机房教学管理软件等。软件的及时更新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使用接轨,和实际职业环境对接。如及时安装双操作系统Windows XP和Windows 7、Office 2003和Office 2010等课本上讲授的软件,或者适当进行前沿软件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新知识,拓展视野。
3.利用网络化平台提高实战技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化已经不再鲜见,网络本来是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辅助学习。首先,学习网络相关知识,如IE浏览器的使用、Outlook电子邮件的使用、网上资源的下载等。其次,利用网络搜索要学习的知识,如计算机网络硬件组成、网络协议、病毒等较为专业的内容,能利用网络上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网络设置和基本的病毒、黑客防护。网页设计方面的内容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相对偏高,课程中详细讲解HTML语言也是缺乏实际意义的。通过实践发现,学生重点从所学知识中了解网页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发放,然后通过网络下载现成的电子商务网站源代码,教学生通过Frontpage软件实现网页的简单修改。再次,学会申请免费的网络空间,并用FTP将修改好的网站上传至此空间,让学生能将自己的“公司或产品”推向世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普遍积极主动,这和单纯学习HTML语言和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形成了鲜明反差。最后,注册当下流行的购物网站,从注册用户到选择要购买的产品,再到在线支付,使学生对网上购物有了较深的了解,学会解决购物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从而在课后实践课堂中讲解的内容。
三、小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结构更新加快,为跟上时展步伐、体现职业教育的时代性,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有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当然,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也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因此,教师要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彭芦.中职教育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教学中部分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
[2]叶秀梅.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朱雯艳.浅谈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J].素质教育,2012(99).
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整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媒体的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电视这种媒体上,因此计算机的出现后,这项新型的媒体技术就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仅仅只依靠于计算机的存在还是不够的,因此就需要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相互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前提下,更好的为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乐趣提供一份保障。
1 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的特点及优势
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种便利不止在使用者自身的工作和乐趣上,而在医疗和教育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而现行社会的信息化也在高速的发展过程中,所谓的信息化简单的说就是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其中就会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数据。对于这些错综复杂的数据来说仅仅只依靠人类的大脑是不可能完全记住和进行相应的归纳整理的。因此,这就需要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的便利性对这些错综复杂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类统计和归纳整理,并可以在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利用计算机的便利性将这些数据及时的查询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使用者的时间,从而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实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简化工作的步骤,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 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地信息,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2 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或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周表,电子地图等。
3 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整合
3.1 建设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企业的发展中进行信息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所谓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来自信息源的信息进行整合,使其具有一定的可利用性,其中信息资源本身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信息管理人员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操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要在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这种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集中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操作技术以及网络应用连接技术于一体。可见这种三位一体的集合方式对于信息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从管理形式上看主要有文字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出现问题的状态下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地维护,因为在此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着较为机密的企业管理文件以及其他重要的数据,如果出现泄漏问题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3.2 强化信息管理意识明确信息管理责任
人类作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于信息资源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多数信息化的管理中,即使有计算机的参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最终决定信息使用的还是人类。而且对于信息的选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人们对于不同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比较并作出合理的选择。对于进行信息选择的人们;来说还要要求人们有一定的敏感程度和捕捉。能力,不仅如此,还要要求人们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对自身的相关能力进行相应的提高,使得自身所处的信息化管理环境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责任,笔者认为将信息管理的责任全面的与相关人员的责任相合衔接,从而使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3.3 提高信息质量水准
前文中已经说过信息化中不乏包含一些较为复杂的数据,这种较为复杂的数据如果不进行相关的管理,就很有可能造成缺漏或者重复,甚至错误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这里就需要相关人员对信息化数据库等资料进行严格的管理也审查,从而确保信息化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信息使用者在进行相关工作室对错误的信息不明确或者更改信息错误的时间增加,从而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
3.4 丰富信息收集渠道
对于信息化而言,进行多渠道收集信息对信息化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在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也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单一的事物上了。因此,对于信息化就要采用多渠道来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使得能够真实有效的获得具备高质量的信息。从而保证信息化管理的全面与完善,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质量。
3.5 丰富优化库存信息
要使信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要建立在充足的信息库存基础上。要对库存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持续累积,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为用户服务。信息的供应必须要跟上用户需求的脚步,不能让库存的信息量过小,这样就会造成用户无法获取信息信息管理工作者应该广泛的收集、整理更多的信息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归档、订购或者是交换等等在内容方面也需要尽量多的增加,比如本企业或者学校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信息,单位以外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在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于为人们带来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人们有意将这两种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做出相应的整合,使得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利用计算的相关特性,从而使得信息化管理的效率有一定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于网络信息原的特点对相关的计算机与信息化管理这一思路进行相应的分析。从相关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对于信息化的高效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振宇,喻文烨.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5(32).
[2]钟超.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3).
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范文3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
一、云计算技术中网络安全存储的关键技术
(一)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作为云计算技术的关键衍生技术,它的使用和普及对用户在身份认证和信息的保护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用户采用身份认证技术认证身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户采用已知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认证,这一方法比较常见、快捷,在一些常见的设备上像手机、电脑和平板上即可操作,其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智能IC进行身份认证。前者身份认证方法相比,IC卡认证方式更有利于客户信息的保护,其工作原理是在利用IC卡内所有数据进行读取写入都需要密码再次认证,且不同区域内的密码也是不同的,因而可以非常全面的保护相关数据的安全性能。另外,现阶段PKI身份认证方法也是比较常用身份认证技术,它的工作原理在利用特有的秘钥对公钥进行解密,和一把钥匙匹配一把锁的道理一样。
(二)云计算备份技术和恢复技术
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在取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也时刻面临着被恶意盗取、被病毒破坏的风险,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云计算备份技术和恢复技术运用而生并被广泛运用。这一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找回丢失的数据以及对重要数据加以备份,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满足客户对于数据的需求,也尽可能的避免由于数据丢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云计算的数据加密技术
云计算数据加密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相关数据的安全性能。众所周知,开放性是互联网技术的主要特性,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使用户信息面临被病毒入侵,被盗取的风险,基于此,为了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数据加密技术被开发利用。目前最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对称加密技术,另一种是非对称加密技术,两技术互相技术各占而又互相补充。例如向对称加密技术在加密和解密技术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数据传传送效率不高,而非对称加密技术恰恰相反,其具有很强的数据加密技术和传输效果。
(四)云计算密钥管理技术
云计算秘钥管理技术也是网络安全储存中关键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仅仅依赖身份认证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来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密钥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还提升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水平。现阶段,最常用的方法是验证码验证法。在采用该方法工作时,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验证码来获取文献。一方面,确保了信息的安全,因为只有确保用户相关信息正确的情况下才能获取到认证码;同时还提升了信息的共享度,因为这一操作在手机上即可完成,操作也是非常便捷的。另外网络储存关键技术还包括删除码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这一技术对于编码提升的速度有一定的帮助。
二、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应用可取回性证明算法的有效策略
在网络安全储存环节,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验证,就要利用取回收性证明算法,也是现阶段最常用的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冗余纠错码对数据进行验证。具体来讲,当用户对相关数据进行查询时,首先需要对云端发起“挑战”,云端在接受相关信息之后,如果“挑战”正确,则会给予相应,客户实现对信息的验证。如果相关信息被破坏,那么用户是无法通过验证的,但是这种情况下文件还没有被完全破坏,可以对相关文件进行恢复:编码的冗余信息技术。另外,要想提升文件恢复的重复率可以采用副本冗余编码模式。
(二)应用MC‐R的有效策略
要想进一步的加强数据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控制能力,则需要采用MC‐R有效策略,在实际应用中,MC‐R策略分为两个模块:用户采用MC公钥密码算法和加密算法对相关技术进一步的加密,可使用这一技术对信息进行伪装标记,或将其设置成为伪装模块,进而实现对用户数据信息的高度保护,但是在使用时其成本相对较高,因而还没有被普及使用;云端RSA算法,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对核心数据的进一步加密,同时也可以将数据进行伪装设置,和MC‐R有效策略相比,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另外,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中,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发挥虚拟机的动态迁移作用。
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范文4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我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每一个工作岗位与职位都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规范与要求,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又高低之分的差别有很大,所以,这些都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授课能力提出了新的难题与新的挑战。那么,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全面培养、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区分教学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我国高职院校之中,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学校各个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我国当今社会之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是学生步入社会为己谋生的一种工具,更是社会现代文明对人们必备素质的要求。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以专业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同一个起点之上,以同一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上,所以,为了寻求学习效果与考核结果的不公平,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模式也不能一视同仁。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正是打造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基础性课程,是在发展中不可或缺课程。
2多媒体教学模式
2.1多媒体的含义
在我国的教学体系当中,以传统的教学媒体为主,其中主要包括: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而多媒体教学则是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在当代教学理念之中,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所利用的手段,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
2.2多媒体技术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具备采集、存储、加工、处理、组织各类信息,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将课堂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处理,更好的展现给学生。另外,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课堂中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自学。最后,通过计算机控制媒体信息,并通过多媒体表达出主题的思想特点。
2.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不必将时间浪费在重复性的劳动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之中,在当代教学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务必要熟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操作技能,并以此为主要根据,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结合,就能够在此基础上极大地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着十分优秀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所预期得到的效果更加便利。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包含了能力素质,也包含了知识素质,但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管理。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建立一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以学生为主题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那么,单纯的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子,对于学生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以及操作有更为全面的分析,能够熟练运用应用软件进行分析,并且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得到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教学合格的证明。那么,如何在这门课程之中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则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学生之中实行分层次教学,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之中多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利用动态图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电影播放等方式,为学生展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优势。其次,转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借鉴新的教学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而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探究性学习,通过图像、视频等现代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的具体计算机知识产生兴趣,自己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究,进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这些也要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与相互协作的愿望,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在多媒体教学中巧妙设置学生的学习任务,增添学生学习动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情景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态度。同时保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之中的应用,改变从前传统,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技术进行支持,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最后,多媒体教学当中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的环节,也包含了课后教学的讨论与复习。学校可以在学生的课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不断的为学生提供数字媒体资源,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自己动手检索的能力,逐渐的在实践之中锻炼学生。
4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范文5
关键词:图像处理;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1.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问题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逐渐采用了项目驱动下的探索式学习模式,提出“图像处理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的课程教学改革。
2 图像处理课程分析
《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数码相机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广告业的蓬勃发展,更使该课程充满生机。从开设图像处理课程以来,软件从最低版本到现在的PS5,更新换代快,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坚持使用较稳定较新的软件进行教学,同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意设计能力,锻炼学生动手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院最初该课程没有独立,Photoshop知识依附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随着岗位分工的细化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专业的图像处理人员,于是开设了图像处理相关课程并得到迅速发展。制定了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实践操作。从2009年底开始研究项目化课程改革,重构课程教学体系,以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图像处理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1:1的形式,即先在教室上两节课,进行理论和操作知识的讲解,以后再在机房进行实操训练,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间断,使得学生跟不上或者忘记原先所讲授的知识,更不能突出“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一体化教学改革。我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与实践计算机图像处理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研究,实现“教、学、做、评”一体,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因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需要,相继开展了两次面向社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调研,采用企业走访、问卷调查、毕业生访谈、电话访谈、座谈会、网络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结果显示,网页设计与开发以及多媒体技术方面的需求占总人才需求岗位的30%,而网页美工又占了网页设计与开发的需求量的34%。
3 图像处理一体化教学的解析与实施
在教学中我们把整个图像处理课程分为三个大部分来演练,分别为数码照片处理、平面广告制作和网页图形图像处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更有效的促进一体化教学。
3.1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图像处理》课程的开发思路,首先根据人才市场、多媒体企业、行业所需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定课程指向的职业岗位为:数码照片处理、广告图像处理和网页图像处理等,根据职业岗位对态度、技能、知识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从职业岗位中选择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重构教学内容,然后对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设计,包括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技能训练、考核评价和教学资源,然后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实施,通过督导组、学生、同行评议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教学总结与改进,推进课程的改革发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图形图像处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构建了“模块式技能训练——项目演练”的实践课程结构,前大半学期以知识模块的形式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练习,在后半个学期以综合项目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得到整体的提高,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其次实施“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建在实训室,把理论课堂与实践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通过精选案例,把知识点融入到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做到“知识案例一体化”,采用任务分解法使困难的问题简单化,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评”一体,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3.2 教学内容的整合
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项目,12个具体的知识模块。形成与“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同时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竞争力,尽可能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制定了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整体设计、单元设计、PPT课件以及教案,实验实训内容以及实例素材等。
课程主要以了解和掌握Photoshop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同时引入大量实例、企业案例和一些项目的形式进行讲练结合、任务驱动式的教学,使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之时又能提高图形图像处理和创意设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紧密围绕工学结合,模块技能化的教学形式进行多元化发展,并签订了阿拉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春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易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作为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3.3 教学改革
通过斟酌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1)教学方法改革:由原先讲授知识内容的教学形式转换为启发式和案例式的互动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插入大量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将知识由难化简,同时采用课堂互动的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考核方面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组成,更好的反应了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表现。
(2)教学模式改革:在工学结合背景下课程初步展开了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知识模块整合,确定大量教学案例,将知识点以模块案例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学期最后按照企业岗位的项目要求进行项目化训练。如图1所示,采用模块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自编了一套实验文档,包括基本任务+扩展任务+课外任务三部分。
图1 一体化教学模式
(3)教学手段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板书、PPT课件,教案,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课程视频演示,统一控制操作演示等。应用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4)以赛促学,以考促学:在职业技能考证方面,引进ADOBE产品认证证书,通过率95%,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条件。再通过各级别的竞赛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学以致用,牢固掌握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平面设计和处理能力。多名学生获得了各项大赛的奖励。
4 结束语
基于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实际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因此我们会发现这种方法很适合于整体教学。
从学生就业方面来看,经过多年的教学后,大量毕业生都在从事图像处理、美工和网页设计等工作,并从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看,很多毕业生成为企业的骨干设计人员和制作人员,这也真正体现了该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彤彤.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J].职业.2011(11):177.
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范文6
1.1缺乏实践操练,理论教学形同虚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好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可见,进行计算机的实践应用至关重要。但是在当前大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现象十分常见,大专院校基本都是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上课学生人数多,课时少,大部分情况都是以教师的理论传授为主,缺少上机实践的机会,并且,有很多院校都是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践课,不能够做到当堂的一人一机的多媒体教学,导致学生在上理论课的时候,不能够进行动手实践,在上机实践的时候又忘记了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此外,由于部分学校硬件设施不齐全,人多机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使学生之间不具有相同的学习条件,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大,影响整体教学的效率。
1.2学生主动性差,学习热情不够高涨通常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开课的时候都具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希望能够在学习中学习到很多神秘的东西,但是在进行了不就的课程学习之后,就对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所磨灭,不能够坚持学习,在上课时间开小差玩游戏,听音乐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学生对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没有十分的了解,不明白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和工作的工具,没有学习的动力。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改革对策
为了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能够在大专院校的课堂上发挥作用,使更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对大专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其具体的改革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开展层次教学,加强重点培养由于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的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吸收,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要实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做到分层次、分等级的教学。在大专学生入校不久,学校排课之前,就应该进行学生基础知识的测评,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三个等级,十分掌握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并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软件者被定为A级:能简单的使用一些基础软件,不十分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这被定为B级;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都不了解的学生被定为C级,然后根据学生的等级编排学习班和课时,不同等级的学习班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另外,可以举办计算机学习小组,有兴趣的学生资源报名参加,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提高,再解决不了时,请教教师解决。
2.2增加教学设施,调整教学结构大专院校应该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增加计算机的数量,开设更多的计算机学习室,做到一人一机的多媒体教学,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两不耽误。并且适当的调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课时,增加学生上机练习的机会,尽量精简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不能够做到理论实际同时教学的院校,要调整好上课的结构,合理安排上机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上机课的每一分钟都有所收获。
2.3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学习热情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创新课堂形式,幽默讲解课堂内容,定期进修学习。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学习兴趣不高,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目的性不强对学生,教师要予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计算机技术的影片,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