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笔记必修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笔记必修一范文1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进入到高中以后,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初三一年的学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部分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放宽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新教材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映射、函数、向量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数学的效果和兴趣。
2.教材难度差距的变化。首先,初中新课改后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新课改后的教材编排实行模块化,内容抽象,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新教材内容的不断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较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老师们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新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量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每一节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就拿我们学校来说,高一一年要学习必修一到必修四这四本书,也就是说一学期要学习两本书的内容,由于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增大,知识难度增加,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反复强调和训练。这就使一些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似懂非懂,从而导致成绩的下降。
4.学习方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重难点讲的细,练得多,并且把各种题型归纳总结,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的典型例题,套用这些模式化的东西,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教我学,缺乏学习主动性,养成了一切靠老师的习惯,忽略了独立思考和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到高中后,由于内容多时间少,老师不可能像初中教师那样讲的细,练得多,只能利用一些典型例题,来反映知识的运用。其他的要靠学生学生要自己思考,自己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由于要学习九门课,又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再课后及时的思考归纳,更不用说自己预习、复习了。没有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导致越学越难,越难越没有信心和兴趣来学数学了。
二、关于搭建初、高中数学衔接桥梁的一些措施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促进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增强高中学习的紧迫性,消除学生松口气的想法。首先是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在整个高考学科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是对学生做一些学习数学的要求,主要包括:课前的预习,做好课堂笔记,作业要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的落实,建立纠错档案。还有就是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2.摸清学生基础,有针对性教学。为了是学生学好高中数学,首先我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认真学习和比较了初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新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数学中知识的衔接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函数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分层次,多训练”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教学进度上,开始放慢进度,夯实基础后逐步加快教学进度。在知识讲解中,先落实基础知识,后变通延伸活用这些知识。在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出发,对知识的理解重点难点和应用时的注意点做必要总结归纳。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高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搬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4.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等等。在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笔记必修一范文2
关键词: 新课改 初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实施新课改后,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思维层次与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和担任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来说,抓好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内容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顺利衔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思路和方法,愉快主动地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顺利地掌握新知识、培养新能力,是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中的几种做法。
一、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衔接工作,首先要了解新课标实施前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这样才能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与能力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数学思维方法由形象思维、固定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发散思维。初中数学比高中数学简单、具体,理论性不强,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和固定思维。学生将各种题型建立各自统一的思维模式,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就可以解决。如二次函数的配方、求值,三角求值等问题,归纳为首先求什么、得到什么,其次求什么、得到什么。学生很少考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条件变化后是否还适合?不适合时应当怎样分析解决?即使在解决要求思维非常灵活的三角形问题上,学生往往也总结设定了固定的解题思路。因此,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习惯了初中学习中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固定的思维方式,没有意识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已上升到理论层次,且习题类型较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计算过程繁琐,解题过程复杂,需要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思考。如求函数的值域问题,不仅要考虑最值的求法,而且要考虑成立的条件,以及对成立条件的讨论,同时要思考有没有更简单便捷的方法。这个过程不仅要发挥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要发挥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的上升使得许多高一新生甚至连一部分初中数学学得很好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动摇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导致学习困难,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高中数学的语言较初中数学语言抽象化。初中的数学知识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直观性、趣味性较强。而高中的许多概念比较抽象,需较多地应用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能够用抽象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刚上高中就要学习数学必修第一册中的集合、映射、函数等抽象性很强的概念,觉得这些知识离生活很远,一时间难以理解,觉得很“高深”,容易觉得无趣。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每次新知识的引入都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贴近的情景,使学生感觉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一样有趣好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遵循低起点、小步骤的教学方法,遵循认知规律,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系统的、理性的认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到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一样简单易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掌握。
二、要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必须做好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数学笔记必修一范文3
很多初中学生在经历了中考的洗礼后,踌躇满志地进入了高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即使是初中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步入高中后,要想得到高分,常常也是望尘莫及。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的“困难期”,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以下我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一、查原因
1、现行初中与高中教材衔接不够。初中教学大纲中对某些知识教学要求不高,而高中教材中又没有加以补充,致使高一新生上课经常遇到“没有学”的知识,比如:初中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二次不等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等知识要求低,甚至没学,导致高中教学中,学生感到这些知识特别模糊难接受。
2.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初中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而且目前的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但现在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高中三年要学必修1-必修5的五个模块,文科要选修1-1,1-2,4-4,4-7,理科要选修2-1,2-2,2-3,4-1,4-4,4-5,4-7等模块;加之高中需补充的内容多了,教师上课时给学生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4.学生的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归纳,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 思想松懈。有些同学认为自已在七、八年级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九年级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有的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好好玩玩,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着急,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结果有不少同学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到了高三才发现自己很多知识存在漏洞,再来弥补后悔晚矣。
(3)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题目一变,一片茫然。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找对策
1.做好新生数学水平的调查 :现在我市的中考采取的是等级制度,根据学生的成绩按一定的百分比确定A、B、C、D、E若干等级,再由等级来录取,这有效地打破了分数定成绩的惯例,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隐私,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弊端,高中老师无法用中考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时,就会盲无目的,因此在新生入学后,应对他们的学习水平进行必要的调查,再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初中新课改环境下的数学内容。哪些内容没学,哪些内容学了但还达不到高中学习的要求,这样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
高中数学笔记必修一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学困生 学习效率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3-01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数学作为一门必修课,是所有高中生必须要过的一个关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很多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学困生群体,这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变差,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发现这些原因,并找到相应措施将其攻克。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高中数学本身难度加大
高中的数学教材与初中相比难度较大,知识点增多,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严格定义及理解,教材中对很多数学定理都进行了严格论证,而高中数学知识较抽象、系统性、逻辑性较强,不向初中时那样对每个概念都配备有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这使得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初中学生还没有从初中那种简单运用模式中走出来,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
2.学生自身原因
步入高中阶段,学生一定程度上受心理和生理发生的变化的影响,步入高中后这个时期同学们的岁数大约在15岁左右,正处于一个从具体向抽象的过渡期,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来得及应对这一变化。高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习惯方面主要是懒散、好玩好动,精神不能持久集中自控力差等等;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在班集体中不受同学、老师的欢迎,相反人人对之敬而远之,让学生没有归属感、安全感,这样的学生也不可能学好。
3.学习方法不当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一般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但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不少数学差的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自觉性不强、害怕困难、不爱思考等。
二、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策略
找到了形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后,那么要转化学困生,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下面是我尝试着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策略一些具体方法与步骤:
1.准确定位学困生学习问题症结,有的放矢
对于每个学困生,为什么数学学起来困难,都有其原因。首先得调查分析每个学困生为什么成为了学困生。找原因应该先从教师自身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当,大纲要求把握不准等造成的,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其次,在学生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学生上课不认真,没有听课,还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办事等等造成的;最后,看是不是由于家庭或者社会以及其它一些特殊事情造成的。
2.优化教学方法
合理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是:在备课、上课、练习、辅导等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吃得好”和“吃得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层次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制定学困生转化方案
(1)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将教学目标调整到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水平。在教学要求上,放低起点,让学生上课听得懂、听得了。小步子指的是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序化过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实现,符合学生内在发展的规律。在课堂上,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中及时对教和学进行反馈。
(2)加强对学习数学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造成学习数学的困难往往不是智力的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比如,听课记笔记习惯,复习习惯等。学生学不好数学往往归因为“我笨”,我“数学本来就不好”,而未能从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寻找原因,学生若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会豁然开朗。
(3)加大情感投入。经常性地学习数学的失败,导致了部分学生有自卑心理,他们往往不懂而不敢问,怕老师同学取笑,因此,我经常主动询问其有关疑难问题,对偶尔考试失败了,主动与其寻找失败的原因和改进策略,对学生疑难问题总是耐心解答,另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进行辅导,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老师对其的关心和爱护。
三、结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真心、用爱心、用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学困生,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甚至,我有时在想,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变成一种学生很愿意做的事呢?学习是一种成长,它比学生身体的成长更持久,更有意义。此外,如果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那么,学困生的问题将不会存在,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国强.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1):161,204.
[2]王地来.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http://,2012(7).
[3]徐道林,杨斌礼.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J]. 教师,2012(27):82.
高中数学笔记必修一范文5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 衔接 教学策略
初中毕业生以较好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本文分析了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以及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相关措施,以便实现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从环境和心理方面讲,有的高一学生对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在经历了紧张的中考后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还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畏难心理。
从教材方面讲,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从课时方面讲,在初中,由于教学内容少,题型简单,因此课时较充足。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
从学法方面讲,在初中,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1.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自主建构的,也就是说,一切新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意义自主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数学学习不应被看做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就好似一个容器可以任意地被装进各种东西,恰恰相反,数学学习同样是每个学生的主动建构,他按自己的认知结构建构(同化或顺应)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四个模块整理初中数学内容:代数、几何、统计、概率,建立各自的知识网络结构。比如代数的主要研究对象有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这五个研究对象依次是螺旋上升的关系。而高一数学必修一就以函数为主线进行学习,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时以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为衔接基础,类比学习其他基本初等函数,建立完整的函数知识网络结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2.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的总结及举例说明。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时刻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提炼与应用,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触类旁通、横向联系、纵向发散,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总结,才会不断提高。通过与老师、同学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结)。每个环节都有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若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则必然顾此失彼,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应适当地做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和意图,多种感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一遇到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5.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和抗挫折能力。
我们在高一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热情。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2]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高中数学笔记必修一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方法策略
高中数学具有逻辑性强、覆盖面广、知识渗透深的特点,它对于学生的总体思维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也对教师教学的高效性提出了挑战。为此教师在准备教学活动时,应多思考、多尝试,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法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是指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为线索,用问题串联起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为例,这一节是函数的基础知识,其中涉及很多概念性的内容。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由于数学通常以定理、公式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因此,以文字为主导的数学概念往往容易被学生忽略而成为学生的一个软肋。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该节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将其以“问题链”的方式呈现。例如,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三要素值域、定义域、对应关系这三者的联系值域、数集、子集这三者的联系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函数的表示方法分别都有哪几种分段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概念单调性的概念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最大/小值的概念函数的奇偶性。通过这条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一个知识点承接一个知识点的问题链,学生可以在逐一解答、逐一攻破的过程中掌握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以问题导学法来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清晰度,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主题探究法
主题探究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以某一个主题的方式来传授,如选定某一个课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探究。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指数函数”为例,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它在具体题目中可以有多样化的延伸变形,因此,对于学生的理解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课前预习,以“教师”角度来梳理这一节的内容,越详细越好。这种只圈定范围,不限制方式的主题探究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宏观、全面的角度来理解与把握教材。在课堂上,我欣喜地发现,很多小组都准确地抓住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整数指数幂的概念、N次方根(根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分数指数幂、指数函数等,特别是在函数的图象上,很多小组也采取了“理论+例子”的方式,即指出指数函数的两种不同的图象,在赋予了具体的数值后,再次绘制出图象,这样一来,我们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函数图象的普遍性与个性。主题探究法的好处在于教师“适度放权”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研读教材、抓住重点、理顺知识,一方面在给予学生很大激励的同时,也让学生因使命感的督促而更认真地研读教材;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宏观把握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在无意中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率。
三、实践参与法
实践参与法是指教师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去掌握相应的知识。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为例,概率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比如,每天上学路上经过路口时恰好是绿灯可以直接通行的概率是多少,周末计划出游时恰好是晴天的概率是多少,看电视在转台时恰好是在播放节目而不是在播放广告的概率是多少,去小区附近的超市购物时恰好能遇到对门邻居的概率是多少,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其实都包含着或大或小,或简单或复杂,或高频次或低频次的规律,因此,对于这种生活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引入实践参与法。具体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后,充分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些事情,尝试计算这些事情发生的概率,并用这个概率去验证看是否正确,验证之后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同学一起探讨。用实践参与法教学的好处就在于,一方面,学生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这就相当于完成了教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目的;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后并再次回到课堂时,他们是带着非常强烈和明确的目的的,这种明确性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求知欲望,从而极大地推动整个教学步伐。
四、数字信息法
数字信息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借助数字信息来激活整个课堂氛围。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为例,它属于空间立体几何的内容,一般来讲,我们在教学时都会通过增画很多虚线,或者借助实物比拟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空间立体几何,但对于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讲,这显然还不够。因此,教师可以在这里引入微课视频,以小视频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这一系列的概念。在微视频里,空间立体几何可以以360°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暂停、放大、重复播放、快进、慢进等功能来让学生有更长的时间去理解。比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各个部分的概念时,微视频中360°旋转的方式就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同步建立起对空间立体几何体的画面认知。不难发现,通过微课视频教学显然比单纯用口头讲解、虚线增辅、实物比拟的方式更易于学生理解,一旦学生理解了,那么整个课堂的推进速度与教学质量就会随之提升。
五、交流分享法
交流分享法是指教师邀请班级里学习方法比较好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我们知道,对于相同的学习知识以及在相同的复习时间内,不同的复习效果取决于不同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讲,教师在准备期中复习教学与期末复习教学时,会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但由于是站在教师角度来讲解的,所以有时并不能发现学生的痛点,因此,不如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有一名学生在台上和大家分享三角函数的复习方法时,特别提到了对于图象绘制的重视程度。对于抽象型的三角函数题目(没有具体的代数值),可以尝试给它赋值,在绘制出图象后,再根据图象来思考问题。交流分享法的好处就在于,被邀请上台分享的恰恰是学生本人,因此,他(她)会比教师更能直接地触碰到自己学习中的痛点,也更容易抓住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只要方法正确,那么学生在复习时就会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于课堂教学来讲,也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剂。
六、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是指教师让学生自己来学习教材,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为例,由于是被安排在了选修的章节里,这就意味着对学生有非常严苛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具体的办法是: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的知识点一个个做好笔录,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互换笔记后进行交流与探讨并选出代表发言,对代表发言的学生进行知识点拨、补充、拓展,在对学生自学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后,教师就可以当堂给出若干道练习题目来让学生完成,以在后续题目讲解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与深化知识点。自主学习法的好处就在于教师教学时,学生已掌握了绝大部分知识点,教师只需点拨、补充、拓展并借助习题来巩固与深化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时间,同时也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开发与挖掘。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哪一种思路、以哪一种方式、从哪一个角度、秉承哪一种教学原则来制定教学模式,它将主导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因此,它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