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用化工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用化工论文范文1
(一)教师
1.教师的课程改革观念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课堂上的角色,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但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固有的工作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影响,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更新知识结构的勇气,对进行课程改革不积极、不主动。因此,教师课程改革观念跟不上课程改革的发展,并在短期内难以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一种阻力。
2.教师的素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需要“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并具备精湛的化工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具备课程开发设计能力、项目课程的教学能力、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主要参与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专业工作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设计等工作,但兼职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学校上课时间限制等原因其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即使进入了课堂,部分兼职教师没经过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的培训,课程的教学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偏差,导致兼职教师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另外,专任教师中30—35岁年龄段5人,工作经历就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实践的经历,更谈不上具备精湛的化工岗位实践操作技能,所以对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不清楚,以致出现项目载体设计不合理、工作任务设计过难和学生完成起来吃力等现象,使课程改革成效受到限制。
3.教师的精力通过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座谈,教师普遍反映:教师工作量大,时间、精力不够。因为课程改革涉及化工专业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学习情境及项目设计、工作任务设计、参与教学评价等,每一环节都需付出大量劳动;另外,我院专业教师还有河南省示范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等建设任务。因此,对于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教师很难深入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及其实践的反思,教师精力不够及缺少时间反思势必会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
(二)校企合作的作用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课程改革主要是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化工企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课程改革要在满足企业真实需求并有企业充分参与的条件下进行,因此,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机会、使专任教师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历练、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真正进入课堂参与教学各个环节等)是进行课程改革的根本保障,校企合作作用的充分发挥成为制约课程改革成效的影响因素。目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主要停留在人情和互赢的关系上,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人员只参与课程调研及课程开发设计、定期开展讲座及最终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企业兼职教师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专任教师无法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历练,学生无法进入企业进行现场上课。校企合作不充分、不到位,制约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发展。
(三)教学管理部门
目前,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安排各教师的课程表及教学场所,监督教师的教学计划及进度,进行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教师工作量的核定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倡导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原来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进行。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进行“理论、仿真、实训有机结合,教学做同步”的教学模式,这无疑对教学场所及教学时间的灵活性提出了要求,四节连上的课程完成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有可能前两节在仿真室后两节就要到实训室,需要中途更换教学场所。但教学管理部门明确规定课程教学过程中途更换场所需要提出调课申请,需三级领导签字,手续繁杂,这无疑挫伤了教师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使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无法落到实处,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学管理部门在担当好“管理者”、监控者”角色的同时更应发挥好“服务者”的功能。而且,对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是新事物,教师都有畏惧心理,极需管理部门的耐心指导与多方支持,当教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而有畏难情绪或改革实践成效不如意时,管理部门应发挥好课程改革实践中“指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学管理部门“服务者”及“指导者”角色的发挥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高职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为解决上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成员继续走访、调研、座谈讨论,认为这需要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企业、政府多方的共同努力,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共同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
(一)教师
1.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目前,在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更多的是在埋怨学生素质差、学习不积极努力的情绪中开展工作的,而往往忽视了学生是课程改革成效的检验者、受益者,课程改革就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我国,虽然高职学生是高考成绩处于中低段的学生,课程系统化学习的知识准备不足,但他们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还是比较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所以,应认清学生状况和特点,不是抱怨而是相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更新课程改革观念,提高自身“双师”素质进行高职课程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应该认识到:如果跟不上高职课程改革的步伐,势必将会被学校所淘汰,面临失业的危险。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危险有可能变成现实,就会积极努力地进行课程改革。教师要进行课程改革,就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不计条件地主动申请下企业进行工作实践,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了解现代企业需要怎样的技术工人,使教学更加有目的性、实用性,提高自己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
3.坚持教学反思,深入课程改革研究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估、总结的活动过程,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可指教师对自己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的教学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思考,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组织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的途径有课后与学生交流、进行课后小结,可以进行公开课、讲课比赛等同行的观摩与交流等。
(二)教学管理部门
教学管理部门应认清目前课程改革现状,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充分做好课程改革的“管理者”和“监控者”同时,也要发挥好其课程改革“服务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消除畏惧情绪教学管理者应放低姿态,多深入教师队伍当中与教师谈心,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学科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只有课程改革了且改革有效、到位,学生才能发展,专业、学校才能生存,教师才能生存,否则教师将被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所淘汰;营造课程改革浓厚氛围,组织教师进行高职教育理论、高职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技能培训,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步骤;监督检查教师实践效果,使培训落到实处,使教师感觉培训有效果,课程改革有望,增强老师的成功感,从根本上消除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畏惧情绪并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课改积极性教学管理部门在保证其管理者功能发挥的前提下,要做好其服务者的功能,尽量为教师建立宽松的、支持课程改革的环境,尽可能地为课程改革提供便利,缓解其工作压力。如允许改革课程教学场所和教学时间的灵活性,不要把教师拘泥于“教学事故”的条条框框中;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在教师年度考核、工作量计算、津贴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对参与课程改革者进行倾斜,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对于承担课程改革实践的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有必要考虑减少其其他任务的工作量,使其将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课程改革上。
3.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兼顾教师实践和企业利益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发挥其“管理者”和“监控者”的职能,制定“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相关制度”,尤其是教师下厂实践的量化考核制度,与教师年度考核、工作量计算、津贴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挂钩;明确教师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时间、实习的内容,并对实践过程实时跟踪检查。另外,从企业角度讲,与学校合作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能从学校赢得利益,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吸引企业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如在科研方面建立制度,不断增强教师技术研发力,将解决企业问题和难点的课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在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方面建立制度,倾向于能够定期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在兼职教师聘用方面建立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兼职教师的权利、义务以及薪资报酬等;在签订校企双方合作协议时,要考虑企业的人动、盈利状况等不确定因素对校企合作协议执行影响,写进校企合作协议中。
(三)政府政策倾斜
应用化工论文范文2
脂肪酸特别是硬脂酸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有机工原料,是基础油脂化学品中总产量最高的。其应用涉及到橡胶工业、塑料工业、涂料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表面活性剂工业、日化工业和医药工业等。原料主要是MVO和Tallow,MVO分为MVO(ST),即ST:PKO=9:1,MVO(BST),即BST:PKO=9:1,其中BST为70%PO与30%ST的混合。Tallow即为牛羊油(OL),大豆油(SBO),椰子油(CNO),非KOCI的主要原料,但有时客户会有需求。油脂按熔点不同冷冻结晶分离,不同熔点产品分为固体脂、液体油,棕榈油(PO)--从棕榈果肉中制取出49%,棕榈仁油(PKO)—从棕榈仁中制取出50%,棕榈油(PO)的熔点37℃分提后制得固体棕榈油(ST)熔点52℃,液体棕榈油(OL),熔点20℃。
2常见脂肪酸结构及性质
C12-0月桂酸,CH3(CH2)10COOH,IV-0;m.p44℃C16-0软脂酸、棕榈酸,CH3(CH2)14COOH,IV-0;m.p63℃C18-0硬脂酸,碳十八酸,CH3(CH2)16COOH,IV-0;m.p70℃C18-1油酸,c-9十八碳烯酸CH3(CH2)7CH=CH(CH2)7COOHIV-90;m.p16℃C18-2亚油酸,c-9,c-12十八碳二烯酸,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IV-181;m.p-5℃C18-3亚麻酸,c-9,c-12,c-15十八碳三烯酸,IV-273;m.p-11℃CH3CH2CH=CHCH2CH=CHCH2CH=CH(CH2)7COOH
3主要生产工艺--水解
脂肪与水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酸或碱或酶的催化下,一定温度)可以生成脂肪酸和甘油,部分水解还可生成单甘酯和二甘酯。脂肪酸生产过程由油预处理,水解,脂肪酸分馏,蒸馏和加氢等部分组成。油压水解过程中常用的是常压催化水解法,催化和非催化中压水解,非催化高压连续逆流水解三种形式。最先进的是酶催化水解,因为有些方面还不完善,例如费时,没有被广泛使用,且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常压水解法具有设备简单,所需的压力,投资少的优点,缺点是生产周期长,占地面积大,蒸汽消耗大面积,水解率低,回收成本高和废物中甘油低。催化压力或催化水解是常用的脂肪酸的生产技术,优点是生产周期短,蒸汽消耗少,工艺用水少,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可生产浅色脂肪酸等,但设备投资和消费相对较大。连续非催化高压回流酸水解是当代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其显着优点是实现了连续化工业生产,生产周期短,热效率高,蒸汽消耗,低生产成本较低,但原料水解适应的经营范围,并且困难包括昂贵的设备的投资。在脂肪酸加氢技术,国外已经引起对环管反应器技术的积极实施,增加了气体,固体和液体相反应的质量,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了产品产量的收益。氢化是指在催化剂(如镍)存在下,高压下,氢气和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加成),氢加到双键上,使饱和度提高。蒸馏是指除去高沸点和低沸点杂质以及有气味的物质。分馏是指一些特殊产品需要99%的纯度特制馏分,得到单离脂肪酸。蒸馏与分馏的方法都是在高真空,较低温度条件下,最短滞留时间内进行。脂肪醇是基础油脂化学的品种的基础上第二大产品,化工行业也推动油脂的主要品种生长。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已看到脂肪醇对发展合成洗涤剂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脂肪醇未充分发挥装置能力。到目前为止,在洗涤产品中使用的仍然主要是天然脂肪醇脂肪醇。天然脂肪醇生产方法有:油脂直接加氢,脂肪醇加氢和脂肪酸甲酯的高压加氢制醇。油脂直接加氢是将经过脱胶,脱酸的油脂,并在310-325℃,24•5兆帕条件下加氢。期间,由于其易于脱水反应,甘油,以及聚集和对困难的缺点过滤现象,使脂肪醇生产企业目前不使用此方法。脂肪酸甲酯高压制天然脂肪醇工艺在德国Henkel公司具有的更先进的技术,它使用26兆帕,260℃-300℃制脂肪醇。宝洁公司在催化剂悬浮床加氢工艺是典型的公司,因为传统工艺仍是脂肪醇生产厂世界的主宰。甲基配合高压(25-30兆帕)和甲醇毒性问题不可避免,所以出现了国外脂肪酸直接高压加氢和低压加氢制备脂肪醇的技术。
4产品用途
4.1硬脂酸
用途:在橡胶行业主要以硬脂酸、硬脂酸盐、硬脂酸酯的形式应用,日化行业以硬脂酸、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酯的形式应用,塑料工业以硬脂酸盐、酯、酰胺等形式在塑料产品中应用,抛光材料是以硬脂酸酯、硬脂酸盐及多种级别的硬脂酸形式应用,纺织、印染行业通常以钾盐/钠盐、酯类、胺类、形式广泛应用在柔软剂、抗静电剂、消泡剂、印染助剂中,造纸与文教用品以酯类、酰胺、AKD(烷基烯酮二聚体)的形式作为消泡剂、表面施胶剂使用,蜡烛工业起硬化、收缩作用,防止蜡烛在燃烧过程的滴泪及变软,另外一个作用是达到某些国家对蜡烛中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要求,而在医药及食品工业主要以酯类的形式作为医药工业赋型剂,做膏、乳、栓剂的基质,以酯类的形式作为食品乳化剂使用,对于其他工业,硬脂酸在活性碳酸钙、铸造行业、蜡烛、防水剂、胶粘剂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化工论文范文3
1.1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认识不足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认识不足分为以下2点:①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越性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电气工程自动化对企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认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投资会超过人工成本,而在同样的成本下,人工的生产效率会高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②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存在疑问,主要是对成本高、实际运行、后期维修、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疑惑,认为其技术含量非常高,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不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
1.2选择混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引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企业中,由于企业中各部门的生产方向不同,导致对电气工程自动化平台开发系统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此外,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进一步加深了开发系统的细节设计、开机测试、运行调整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复杂性,这增加了开发系统设计研发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成本。
1.3网络架构标准不统一电气工程自动化在企业中应用时,由于不同企业在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网络结构建设过程中各行其是,只按照自身的需求建设,没有统一的网络结构建设标准。具体而言,不同企业的网络结构在各技术指标上存在很大差别,这不仅提高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成本,还阻碍了电气工程自动化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1.4数据传输中存在安全隐患数据信息的快速交换是充分发挥电气工程自动化作用的重要保证。但因不同企业开发程序的接入方式存在差异,给企业之间的产品信息数据传输和接收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信息交换的流畅性,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同时,随着数据信息数量的急剧增加和传递中不断遇到各种问题,数据传输安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无形中给企业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增添了难度。
2解决策略
2.1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认识企业应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认识,具体可从以下2方面入手:①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重要性的宣传。由相关部门组织各个企业学习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电气工程自动化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从而加大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引入力度。②改变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认识。电气工程自动化是提高企业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从长远看,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必要保障。
2.2统一技术标准和提高员工素质在统一技术标准和提高员工素质时,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根据需求不同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技术优化,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开发理念,从系统的整体设计、开机测试和运行维护等方面总体考虑和规划,并建立技术标准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从而满足不同企业的共同需求,有效降低系统平台的研发成本;②根据不同企业的个体需求,在系统开发平台的基础上,推出具有针对性操作功能的系统,从而使企业之间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具有共通性和差异性,同时,也满足了不同企业各自的需求;③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员工进行专门的系统操作平台知识培训,使员工快速适应系统操作,改变以往的习惯,加强对系统操作的熟悉程度,从而充分发挥系统的真正作用。
2.3建立统一标准的网络结构通用的网络结构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不同企业的网络结构建设中,应该根据同一标准建立,保证企业生产中的设备管理、日常管理和企业决策等系统间的数据可高效、快速共享;中心控制系统应与其他子系统良好配合,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企业工作从整体出发,优化配置企业管理和生产,保证数据传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并降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成本。
2.4建立标准、安全的数据对接数据传输速度决定了企业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建立标准、安全的程序接口,是企业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快速、高效交换数据和自身流程高效运行的保障。目前,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2010、ActiveX系列等,虽然应用这些软件可保持企业办公系统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同步、协调工作,实现数据的流畅交换,降低企业的生产时间和成本,但是,在与其他企业交换数据时,仍然存在一定的效率和安全问题。通过采用国际统一的TCP/IP协议标准,不仅能使企业内部自动控制和数据交换更加快捷、有序,还可为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流提供技术支持。
3结束语
应用化工论文范文4
关键词:阳台, 温度, 保温板, 安装
中图分类号:P18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的日新月异,一些不适应时展和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已逐渐被新型建筑节能装饰材料所替代,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就是其中的一种,其本身就具有装饰与节能复合为一体,能适应建筑物各种装饰需求,色彩稳定性大,抗粘污自洁性好,防火防潮,保温隔热,隔音阻燃等特点。
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OJL)包括EPS、XPS两大系列,其中又分为两层和三层复合板两种,两层复合板由于存在一定的变形,不加内扣件固定,适用于一至三层,规格尺寸小于600mm×600mm的部位,三层复合板抗变形能力强且加强内扣件固定,适用安全要求高、平整度要求严、规格尺寸要求大的100M以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窗台下口、滴水线位置、大阳角宜采用铝合金饰面板。
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OJL)在乌市第一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一期)工程外墙装饰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该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三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50816.99平方米,檐口高100米。外墙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面积约14000平方米。该工程中采用三层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作为饰面主要材料的石晶树脂板由硅质材料、钙质材料、增强纤维等经过制浆、成胚、蒸养、表面砂光等工序制成的轻质板材;石晶树脂面层、石晶树脂底板、XPS板保温层等挤压成型而成的建筑外装饰材料。在窗口周边、大阳角部位采用铝合金面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该工程用板厚70mm,标准规格尺寸为: 600×1200mm,现场局部根据实际进行了裁割修边,也可根据实际做成不同规格尺寸。为了墙面保温效果,板接缝处按≤8mm控制,缝内填塞聚乙烯泡沫塑料棒,板表面采用耐候胶进行封闭和分格。通过现场实际操作安装取得了一些施工方法及要求。工程装饰后节能保温装饰效果比较好。
水泥炉渣聚苯复合保温板的生产工艺和各种性能
1. 水泥炉渣聚苯复合保温板生产工艺
水泥炉渣聚苯复合保温板的原材料主要为工业生产的废渣炉渣、以及工业和民用废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并掺加水泥和外加剂等原材料经在工厂机械搅拌、挤压成型、养护而成。它可以制成各种规格尺寸的保温板, 用于阳台内侧保温为定型产品, 规格尺寸为600 mm 900 mm 50 mm( 宽.高.厚) ,工艺流程如下:
首先, 将回收到的各种形状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放入破碎机进行破碎, 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水泥、外加剂倒入搅拌机进行搅拌, 搅拌数分钟后, 将拌合物倒入成型机, 加压制成预定尺寸规格的保温板。
2. 水泥炉渣聚苯复合保温板物理及热工性能经建筑科学研究院抽查试验:该复合板的密度为: = 235 kg/ m3因而5 cm 厚的保温板的重量为: p = 11. 75 kg/ m2
3. 水泥炉渣聚苯复合保温板的导热系数经建筑科学研究院抽查试验:该复合板的导热系数为= 0. 0073 W/ m
4. 水泥炉渣聚苯复合保温板的抗压强度经建筑科学研究院抽查试验:水泥聚苯板抗压强度达到R压= 561 kPa1. 5水泥聚苯复合保温板与水泥珍珠岩、水泥蛭石保温板的性能对比与我们常用的水泥珍珠岩、水泥蛭石保温板相比, 从以下水泥聚苯复合板与水泥珍珠岩、水泥蛭石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水泥聚苯板在保温隔热、抗压强度及减轻自身重量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5. 水泥炉渣聚苯复合保温板的施工操作
复合保温板的安装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用于现浇阳台栏板施工, 它是预先将保温板放在模板内侧, 与栏板混凝土浇筑在一起; 另一种是阳台栏板施工完后安装保温板, 此方法适用于预制和现浇阳台栏板。第一种安装方法比较简单, 但表面平整度不易控制, 安装后, 表面装饰需作找平层; 第二种安装方法比较麻烦, 但表面平整度容易控制, 安装后, 表面平整, 面层装饰不需作找平层。第二种安装方法详细作法和细部处理同98J6 图集, 该保温板是专门与集配套的产品, 并且是利用了工业和民用的废物生产的绿色环保产品, 它安装于阳台板里侧后, 可省去抹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做法, 可按常规施工做法直接在复合保温板面上粘贴内墙磁砖、或抹灰、或刮内墙涂料、面层装饰等, 可以保证不空鼓、不裂缝、不起层。水泥炉渣聚苯复合保温板不仅适用于阳台的保温, 而且还适用于建筑物外墙的内保温, , 用于外墙内保温墙面, 可按常规施工粘贴内墙磁砖、抹灰、刮内墙涂料、面层装饰等。
6. 粘贴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1)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
(2)进入现场保温装饰板、粘接剂材料,应对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尺寸和色泽进行检查验收。材料使用前应见证抽样送检,在有资质材料检验部门进行复试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粘接剂胶料由专用水基胶A组和无机粉料B组混合配制而成。配制时,应采用电动搅拌机均匀拌合,调制中,可根据稠度要求适量加水,调配好的胶料以刮涂流畅,不流坠为宜。应根据气候实际情况掌握粘接剂粘稠度。注意控制加水量,并以少量、缓慢、多次方式加入。粘接剂应随用随搅拌,已搅拌好的胶料必须在1小时用完。胶料严禁过时二次拌合使用。
(4)保温装饰板粘贴安装顺序,应从底部向顶部粘贴安装进行,也可采用分段粘贴安装。安装前应在基层墙体做拉拔实验,拉拔力达到1MPa以上时,如果是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保温层破坏,则基层附着力符合要求,可以粘贴保温装饰板。如基层墙体破坏,则基层墙体需要处理后,再进行粘贴施工。
(5)工程粘贴保温装饰板,粘贴浆面积应≥80%保温装饰板面积,辅助固定件采用塑料膨胀栓固定。保温装饰板粘贴时,应使用2米靠尺检查平整、垂直度。板粘贴后固化前,应禁止扰动,防止破坏板粘贴质量。
质量保证措施
1、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施工前,应做出样板,经建设、专业设计、监理等单位确认后,方可施工。
2、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施工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获得监理和建设单位的认可。
3、外墙基层面应干燥、平整,达到粘接要求。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后续工程对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造成损坏和污染。
4、复合节能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应有导热系数、粘接强度、粘接拉伸强度、抗风荷载性能、耐冻融稳定性和耐候性检测值。现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抽样检验。
特点与效果
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目前作为一项新型建筑节能装饰材料,很好的实现了节能保温材料与装饰材料完美结合,具有装饰豪华、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隔音阻燃等特点,节约能耗在60%以上。涂层耐久年限高,节约建筑外墙清洁、维护费用,美化城市环境。粘贴工艺简单,耗用工时少,工程施工期短,与外墙干挂施工省去了室外装饰中焊接龙骨、挂贴饰面板多道工序,降低了工程造价,更加经济。
应用化工论文范文5
关键词:双导师制;专业学位;教学方式;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SDYY1503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立项资助,编号:C-2015Y0501-123。
G643;TQ0-4
Abstract:Dual-tutor syste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suring education quality of full 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In the case of the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ree aspects in the education of dual-tutor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s,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sis systems.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Keywods:dual-tutor system;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teaching methods;course system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科院校扩招规模越来越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并进入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职业划分变的越来越细,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调整,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逐渐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中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的教学要求。双导师制是一种校内与校外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校内培养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及论文三个方面对校内培养进行了探索研究,对目前校内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课程体系建设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是最基础的一方面,相关课程学习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1]。目前,由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硕士基本类似,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特色体现不够;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应用性课程。因此出现学生进入实习企业后,所学理论与实际工程项目脱节的现象。
针对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1)课程应根据培养方向灵活设置。例如,根据青岛科技大学化工方向发展的特点,化工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有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精细化工和资源能源化工等六个方向,在这六个培养方向上可以灵活设置课程。如化工过程系统工程方向主要课程有化工过程模拟、化工过程最优化及化工O计与技术经济等课程,化学反应工程方向主要课程有高等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传质与分离工程方向主要课程有高等传递过程及传质与分离等课程。根据培养方向灵活设置课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提高学习效率。
(2)建设学科交叉式课程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学科间的界限变的越来越模糊,因此建设学科交叉式课程体系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实现跨学院选课,但是这种交叉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与渗透。建设学科交叉式课程体系应根据学科间内在的联系性与整体性,构建跨学科多层次的课程体系[2]。
(3)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目前很多高校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缺少综合实践的课程,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专门的实践课,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案例,从工程实际出发,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一个化工工程项目中会涉及如工艺设计、设备的设计与核算以及车间布置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对项目的探索能够从中学到很多工程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于东红等[3]指出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自我迷失的根源在于对其职业性缺乏认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关注企业对职业的需求和变化趋势,针对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式,强化实践性,淡化学术性,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需求。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搭建具有实践性和先进性的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
教育部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提出了“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的要求,但在实际日常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仍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授,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忽略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重在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授课老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弱化学术性,在课堂上引入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实践的方式训练学生,增强研究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过程模拟课程的讲解为例,在讲授过程中不再讲解化工过程模拟的理论基础部分,而是采用国际上最流行的大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对工程实践问题进行模拟教学,在讲解模拟工程实践问题的同时,提供研究生亲自操作软件的机会,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性,激发研究生对工程实践问题的思考,提高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教学评价与考核,对学生而言,应改变传统的单一考试形式的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例如,在以考试考核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对于授课教师而言,通过述职以及学生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对老师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职务晋升、年终考评、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4]。通过考核及奖励制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r也能激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与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三、论文及评价体系建设
学位论文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三年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但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及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论文应用性与实践性不强、创新性不大、评价体系等同于学术型硕士等等。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本文从论文选题、论文内容及论文写作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应用性。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因此课题应从企业实际生产中来,旨在解决实际中的工程问题或技术难题。
(2)学位论文内容应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先进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化工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内容可以涉及新工艺的开发与研究、新催化剂的研制、新产品的研制、工业废气及废水的处理工艺设计等。
(3)论文写作及相关工作的量化标准应进一步细化。论文写作是论文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研究生教育中培养的重点,因此还需对论文写作及相关工作的量化标准进一步细化。例如,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的考核不只包括论文研究,还应根据在企业的实践情况综合评定,对于未参加实践或未通过实践考核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允许申请论文答辩[5]。
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价应与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开,在评审中应将论文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性与创新性放在首位。从重点大学聘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对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实行“盲评”,使评审专家做出公正的评价。还应增设“再评审”环节,评审专家给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应进行第二次评审,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在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四、结语
双导师制是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上的创新,在双导师制的教学体制下可以培养出实践型与应用型人才,实行双导师制是大势所趋。但由于这种教学体制初步形成,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双导师制中校内培养环节,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及论文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对目前校内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但真正发挥双导师制的作用,使其在人才培养上大放光彩,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将其完善。
参考文献:
[1]葛学彬.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教论坛,2012,07:109-112.
[2]邹香云,程宜.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2014,11:38-39.
应用化工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地方院校;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19-1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提交的最后一门作业,是为检验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知识的回顾和总结,以及进一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设置的。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提交的最后一门作业,是为检验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知识的回顾和总结,以及进一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设置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指导老师提供,也可以自主命题。一个好的选题会使论文有生机,才会有好的内容;若选题不好论文就难以写好。很多综合性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多数是教师的科研课题,有鲜明的创新性和综合性;但对地方性院校,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由于信息不畅、资源匮乏、前沿信息少、基础薄弱,教师科研能力差,科研课题很少,每到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时,学生发愁,老师苦恼,而且教育部要求必须有50%的研究型课题,这就给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教师带来了选题困难。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学生论文质量水平是普遍关注的问题。我系教师团队十分注重学生的论文工作,多年来对选题的重点及具体做法也有一些探讨与实践,现把我系从07年第一届毕业生至今的一些论文选题工作,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 从专业知识寻找论文课题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前提,论文的选题同样要围绕着“巩固专业知识能力”的这个中心。化工行业中的很多前沿性研究是需要建立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的。将专业知识与当前科技发展相联系,不但可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对于培养学生系统知识的连贯性是大有裨益的。
2 从生活实际中寻找论文课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衣食住行到“神七”升天无不和化学相关。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立足于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关注生活,注重培养从生活实际中寻找论文课题的敏锐能力。如日常生活中食品防腐剂苯甲酸的制备、检测课题;生活用水硬度的测定方法与改进方法研究;以及生物质新能源、太阳板电池的研发技术进展等。
3 从科研项目中寻找论文课题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体会、感受和兴趣,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跟踪教师的科研方向[1]。如教师正在从事水处理方面的研究,上课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一些科研感受和体会传达给学生、安排或讲解相关科研实验、给学生布置一些综述类小论文,使学生尽早地树立科研、论文写作意识,给学生尽早地提供科研的机会。到了毕业论文选题时,由于有了前期的相关研究背景或相关实验经验积累,教师、学生都“心中有数”,从而可较快地进入论文选题阶段,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动手实践与创新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4 从与企业结合的角度寻找论文课题
地方性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其师资力量、设备条件、经费支持、生源质量均弱于重点大学;但地方院校立足和依托地方,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主线,坚持和体现地方特色,发挥因地域、文化所决定的优势,是其他大学不可比拟的[2]。利用此优势,地方性院校教师可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沟通平台、联合开发科研项目,项目中的相关内容可作为学生论文课题。如我系与本地区化工行业建立的联合研究项目,既提高了学校整体的科研能力,又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学生论文的选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5 从兴趣出发选择论文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论文的选题中,也可探索开设设计性和创新性综合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和设计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不但保证了论文的质量,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性教学手段,也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的内容[3]。
参考文献:
[1]江腊生.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跟踪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18-20.
[2]钟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J].江西化工,2007,2:82-84.
[3]钟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化工,2007,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