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产化工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贵港市的区位、地理以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制糖、造纸、建材、化工、能源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贵港市产业链的凡点建议。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的全面启动以及南宁到广州高速铁路、公路建设的即将铺开,贵港市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更好地发挥贵港市在机制糖、造纸、建材、化工、能源等优势产业的作用,加快贵港的发展步伐。
一、区位、地理优势决定贵港具有制糖、造纸、建材、化工、能源等优势
(一)区位优势
贵港地处广西东南部,位于南宁、北海、钦州、柳州的几何中心。199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辖区有港南区、港北区、覃塘管理区、平南县和桂平市。黎湛铁路和西江贯穿全境,未来即将建设的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也将贯穿贵港。贵港是华南地区的联运交通枢纽,大西南东向出海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海关出口检疫机构齐全。西江航道一年四季可通航千吨级船舶,从贵港出发可直达港澳。
(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几大优势
贵港地处广西最大的平原,气候宜人,全年无大型台风现象,气候适宜几乎所有亚热带水稻、甘蔗、玉米、速生林的生长。贵港的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铜、锰、锌、磷、铅、石灰等,其中石灰石利用已形成较大规模;化工产品有磷肥、复合肥、硫酸、碳酸氢铵、氧化锌等;贵港能源丰富,境内蕴含总能量达160万千瓦以上,是全区水能利用的最大基地之一。
二、产业优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
贵港市前身为县级市管辖,现今的港北区、港南区以及覃塘管理区与桂平市、平南均为玉林地区管辖,在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跨越过程中,经济总量少,工业基础薄弱,三大产业所占比例极低,各项硬指标远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经济难以增强,财政和农民收入困难。在机制糖、造纸、建材、化工、能源等优势产业中没有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防洪、排涝抗旱工程薄弱。甘蔗地受灾影响甘蔗产量
贵港经过多年对大堤的建设,形成了西江沿岸的“千里长堤锁蛟龙”的壮观场面,但是当遇到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时,部分堤段的洪水漫过大堤,使个别地段被水冲毁,蔗田被淹。
各地在防洪中,只把重点放在建设防洪大堤上,用于排涝工程投入少。每次洪灾中,防洪大堤虽然锁住了洪水对蔗田的袭击,但是由于内河排水不处理,内涝毁了不少低洼的蔗田。
贵港市甘蔗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圩、庆丰、五里、三里、石卡、大岭、西山、蒙圩;桂平的石龙、附城、金田等镇。不少甘蔗区种在丘陵、山坡上,每年秋冬干旱时,由于抗旱能力差,不少甘蔗枯死,导致减产。
(二)国有建材、化工企业大部分破产被私人承包。国有资产部分流失,原有的资产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贵港市国有建材业有贵港市水泥厂、独山水泥厂、达开水泥厂、桂平水泥厂、平南水泥厂等。国有化工企业有西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丰宝化工总厂、西江氮肥厂、桂平磷肥厂等,这些建材、化工企业部分尚未改制的企业,目前基本上对外私人承包。
在私人承包的这些企业中,由于承包费用低,承包人片面追求利润,使原有的设备资产大量提前透支利用,没有达到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依托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对策的研究
(一)建立防洪排涝工程总体规划。兴修水利
贵港在目前以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应继续把防洪排涝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制订出防洪排涝的总体规划,定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解决防洪排涝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资金来源上可使用抗洪筹集的资金、财政拨款或企事业单位赞助等方法筹集,专款专用,防止贪污挪用。
同时抓好蔗田的抗旱工作,兴修水利,在甘蔗园区建立抽水站,使甘蔗在大旱季节也能保证大丰收。
(二)制订优惠政策,调动蔗农种蔗的积极性
1、稳定并适当提高甘蔗收购价格
要根据蔗糖市场涨价的情况,在稳定收购价格基础上,适当提高甘蔗收购的价格,这是调动蔗农种蔗积极性的较好方法。
2、制订扶持甘蔗生产的政策
为调动蔗农的种蔗积极性,要实施各项优惠政策,包括:
(1)推广种植良种蔗种,免费提供蔗种,有计划地提供肥料、农膜、农药给蔗农。
(2)对蔗区连片种植甘蔗的,制糖企业应该给蔗农免费机耕,免费供应蔗用水。
(3)在旱植连片的蔗田由制糖企业免费抽水抗旱。
3、蔗农服务组经费由糖业企业承担,改变过去从蔗农蔗款扣除的方法。
4、制止、杜绝“坑农”、“吃农”现象
加强对运蔗司机车辆的管理,实行运蔗司机与企业、村、服务组四方签订合同,制止和坚决杜绝“坑农”、“吃农”现象。
(三)建设速生林生产造纸加工基地
贵港除了利用蔗渣制造新闻用纸和卷筒纸基地外,要大力发展速生林,把建设速生林基地作为一项经济支柱产业和富民兴贵的重点工作来抓。
1、建设速生林生产加工一体化的纸业龙头企业
以覃塘林场作为速生林生产基地,从资金、技术、政策上给予扶持。建设大型纸业生产企业,实现造林、林业加工一体化,造就一个产值超亿元利润超千万的林业龙头企业,并使其成为林产品加工园区。
2、制订优惠政策,带动多企业、多阶层参与发展速生林
制订发展种植速生林的优惠政策,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速生林为突破口,加快建设速生林步伐,以形成国有、集体、个体、外资以及社会各阶层齐参与投资开发的模式,在资金来源上采取贷款、引资、合作、入股、合资等多种渠道,使贵港成为速生林开发基地,在“十一五”末期实现富民兴贵宏伟目标。
3、把贵港建设成为林业加工群体
凭借贵港市获“广西林产品加工基地”的声誉,加大宣传力度,对林产品加工企业的收费实行优惠政策,放宽经营加工项目许可审批的条件,吸引大批经济能人、客商到贵港投资办厂,从而加快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使贵港建成林产品加工群体。
(四)对目前的国有建材、化工承包企业实行破产
对目前的国有建材、化工承包企业按《企业破产法》实施破产。对计划破产的企业进行审计,防止私人承包者进行资金和设备转移、瓜分国有资产,对全市的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的清查。
(五)利用建材优势,把贵港建设成为广西最大的建设基地
贵港市委、市政府多年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大了招商力度,先后引进了华润水泥集团、海螺水泥、台湾水泥、鱼峰集团等大型水泥企业,对项目是供一条龙服务,实行项目跟踪服务,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密切注意项目进展情况,千方百计为投资者排忧解难,使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目前,由华润集团投资的贵港360万吨水泥一期项目、鱼峰集团投资的600万吨水泥项目、平南华润水泥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正在建设的项目有平南洪德200万吨水泥项目、平南华润水泥三期工程项目、华润贵港石卡180万吨水泥项目、华润桂平年产30万吨干法旋窑水泥熟料项目、台湾贵港年产900万吨水泥项目、港桥水泥粉磨项目等。贵港现有20多家水泥生产企业,去年产水泥770万吨,到“十一五”末期,水泥年产量将达到2000万吨,成为广西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六)化工再上新台阶,打造南方最大的碳铵生产基地
1、把贵港建成磷肥、复合肥、硫酸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贵港化工产品磷肥、复合肥、硫酸、氧化锌、高分子化工材料等资源优势,加大投资力度,引进新技术、资金,在“十一五”期间再上一个台阶,把西江化工股份责任公司建设成为磷肥、复合肥生产基地,把丰宝化工总厂建设成为硫酸生产基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建材业及化工产品需求,把格蒙化工冶炼有限公司建设成为氧化锌出口基地。
2、建设中南地区最大的碳铵生产基地
多年来,碳铵氢铵价格逐年上涨,产品难以满足水稻、甘蔗、速成林及其他农作物的需求。而贵港、玉林、钦州、梧州等地周边地区只有几家生产碳铵的企业,分别是西氮、北氮、黎氮,均已由私人承包,年产碳铵35万吨。而以上地区为广西最大的水稻、甘蔗、速生林及其他农作物产区,每年需碳铵在85万吨以上,缺口每年达50万吨。以上的三家氮肥企业以西氮为例,私人承包后每年的产量仅仅为18万吨,而据查其实际生产能力应该在28万吨每年以上(年产合成铵7万吨),实际生产能力远远未得到发挥。要充分发挥西氮的生产优势,建成可年产30万吨合成铵,折碳铵120万吨,折尿素60万吨及生产用水优势(西江水),通过引进大化工企业、引进资金,通过增资改造,可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碳铵生产基地。
(七)利用能源优势,建成广西能源基地
贵港充分利用水能优势,开发的西江航运枢纽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发电。由华能集团在广西投资的最大项目——贵港火电厂规划装机容量为320万千瓦,总投资120亿。一期工程3×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于2007年2月8号并网发电成功。而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以上的大藤峡水电枢纽为待开发项目,应争取把其列入到广西“十一五”重大项目中去,并做好开发前工作。以上项目建成后,贵港将成为广西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满足广西的发展要求。
(八)在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建好和高速公路开通后。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利用产业转移的机会,大力发展各项产业
珠三角经济圈随着该地区人工费、土地使用费的上升,珠三角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珠三角必须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有承接能力的欠发达地区转移,腾出空间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只有这样,珠三角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增强。而贵港直通广州的铁路和公路将为贵港地区打下坚实的发展之路,成为贵港地区致富的“生命线”、“希望线”。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讨论的津州市林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设模式,可为非传统林区的林业建设提供 参考 。
掩州市地处福建省南部沿海,面积12 680 hm,介于汕头、厦门两 经济 特区之间,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地理、 自然 环境、区位优越,山、海资源丰富, 历史 上就是农业较发达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我市的 现代 化农业建设开始进人崭新的 发展 阶段。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的实际,提出“海上再造一个津州,山上再造一个漳州”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战略,极大地推进了我市现代化农业的建设进程,海峡两岸农业的开发合作,更是注人新的动力和希望, 农村 已基本实现小康,绿色的山、海、田已为漳州现代农业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林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何针对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一套适合我市建设现代化林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模式,加快现代化林业建设发展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也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1漳州林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市的林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有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市的林业生产建设开始步人快车道。199l年落实“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基本实现宜林荒山的绿化,随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巩固绿化成果,发展绿色产业,建设林业强省的决定,市委、市政府提出“林、果、竹一起上,绿化致富一起抓”的口号。几年来,我市林业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两大体系,大力实施五大工程,进一步提高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化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1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基本结构
根据我市199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产显示,我市现有土地总面积12.68万hsn,其中林地面积8.88万h时,占土地总面积的7a96,有林地面积7.81万hm,各类森林总蓄积量128.76万时,有林地平均蓄积量为16.5 sn3 " 1im-=森林覆盖率61.696,各林种面积比例如表1所示。
总体上看,我市经济林、防护林、用材林占的比重较大,林种结构比较合理,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比重已由“八五”期末的sa:2o:30调整为。主要原因是由于林业的分类经营,调整部分用材林为防护林,且近几年由于种果热潮使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的造林面积逐年加大,比重攀升较快。
1.2森林资源消长及木材生产现状
“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市严格控制森林采伐消耗量,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m$年资源总蓄积比mss年增加13 .76万耐,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保护,近sa来森林资源消耗及木材生产情况见表2。
1.3营林生产经营现状
营林是整个林业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我市的造林形式以集体造林为主。近年来,我市每年均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造林计划任务,并且注重 科学 造林,在良种繁育、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抚育管理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取得了成效。同时.积极认真做好一些重点工程建设:沿海防护林la年来共完成重点工程造林0.33万hinz初步形成了海岸林成带、农田林成网、荒山荒滩林成片的“带、网、片”结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森林防御体系;封山育林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完成1998一2000年封山育林总体规划,每年年均完成新封面积a,万hind.封育成效十分显著;此外,速生丰产用材林与 工业 原料林、竹林与名、特、优经济等重点工程建设也取得长足进展。目前,全市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己达到0.13万恤铲,竹林和名、特、优经济林等3万}z。营林投资机制呈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几年来,完成世界银行造林工程0,11万hrn群众自发开山种果种竹及外商开发承包山地已占造林总面积的50 9yo ,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气候。
1.4其他林业生产经营及林业社会总产值状况
我市林业生产经营在认真抓好营林、森工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广辟资金渠道,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投资近5 000万元,建设多功能、大规模、综合性的闽南林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林产品的产、供、销经营体系;积极做好林区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开发笋制品、竹制品、木制品、果蔬罐头食品等综合加工及林区小水电的开发利用等;开展森林 旅游 和生态旅游,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开展花卉、盆景、绿化苗特色经营。首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我市成功举办等,极大地推进我市林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延伸和产业体系的完备。据统计,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1998年为24亿元,占我市全年农业总产值的13.69.占我市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596。
1.5主要存在间题
我市林业生产经营体系经过50年的建设,已逐渐趋于合理和完备,但总体素质仍然不高,离林业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仍有一段较大距离。首先是森林资源总体素质不高且有下降的趋势,有林地面积、蓄积量虽有增加,但林分平均单位,积t由1978年的34 .2衬下降到98年的2b.7耐.;第二,林种、树种结构不尽合理,重果轻林、重针轻阔仍比较突出,毁林种果、俊占林地种果时有发生,加上长时间阔叶林的采伐,植被、林木种样已严重衰退.森林的效能降低、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另外,龄组结构十分不合理.幼、中、近、成过龄林的比例为44:42:11:7,龄组比例严重失调,近期可采资源已经很少;第三,林业生产经营总体素质不高,营林工作未能摆脱传统林业粗放经营的方式,森林的分类经营、集约度难以达到现代林业要求,“重造轻管”现象依然存在;第四,林业生产缺乏规模经营,缺乏效益,科技含量明显不高,新技术、新成果、新的管理模式的研究、推广、应用急待普及和加强;第五,全社会对林业的重视仍然不够.资金投人不足.营林生产资金紧缺,营林质急剧下降;此外.毁林盗伐现象时常发生,森林管护仍豁进一步加强。
2建设林业生产经曹体系的基本思路
我市林业的 发展 具有很大的潜力,现有0.57万hm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供开发利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对相当一部分的低产林分进行改造,创办各种林业生产基地。可以说.我市的林业生物生产量和林业产值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应利用独特的气候区域条件,建设具有潭州特色的林业产业。首先要贯彻林业分类经营的思路,明确我市 现代 化林业发展的目标、途径、重点和生产格局,全面统筹, 科学 规划。其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建设现代化林业生产经营体系总目标,根据漳州市林业发展的需要,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巩固扩大造林绿化成果,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加快林种、树种优化及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科教兴林,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竹则竹,加快山地综合开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 经济 林、竹林、花卉盆景、速生丰产用材和特种林。往重改善生态环境和天然林、阔叶林保护,加强以各种类型保护林为主的生态林业体系建设,提高生态工程管理水平;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林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特别是加强海峡两岸的合作。积极培育和发展以基地促加工、以加工带基地、以贸易促发展的适度规模和数量的龙头 企业 ,实行营林、木竹采运、林产加工、多种经营和森林 旅游 经营一体化。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林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建立起综合性、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型绿色林业经营体系。
3建设现代化林业生产经营体系的目标与任务
到2010年,林业社会总产值由现有的24亿元增加到1(1a亿元(现有林业产值统计口径),年平均递增12.796,初步形成现代高优林业产业群体,力争进人全省林业发展前列;森林覆盖率由现有的61.696提高到68 96;活立木总蓄积由现有的128.8万衬提高到230万时,林果产量由现有的13,5万t增加到25万to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认真做好现有的1.98万hrn’天然林的规划、保护工作和1.92万hrn2生态公益林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江河源头生态林保护一期工程,新建和完善保护区2处,保护小区333处。做好九龙江流域一、二级支流源头封山育林、植树造林0.84万hrn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继续沿海防护林体系三、四期工程建设,实施人工造林。.14万hrn’。
加快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继续做好闽南林产品交易市场二期工程,依托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建设花卉盆景绿化苗生产基地。至2010年,将现有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短周期 工业 原料林基地由a .13万hrn,发展到a,4万x,改造和新建名特优经济林基地0.47万hm,将现有的1.67万hrn发展到2.13万h时,竹林基地由a.3’6万h心发展到0.53万hm。加大科教兴林力度,优化林产品加工和多种经营、第三产业等经济体系。注重建设质量和效益,逐渐把我市建设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的林业强市。
4对策和措施
为确保加快我市现代林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和产业工程建设,各级党政部门都必须切实行动起来,为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采取有效和必要的措施。
4.1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研究制定政策和规划,抓好重点,推动工程的全面实施
林业生态工程和产业工程建设是林业生产经营体系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而又实际的步骤,各级党政、部门必须加强对这一系统工程领导,抓好宜传,提高认识,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根本转变;要研究制定一套推进现代化林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的政策;要加强宏观指导并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和产业工程规划:要抓好重点,抓好示范并推而广之:要搞活机制,采取政策倾斜、支持林业生产建设;要健全法制,依法治林,以法兴林,使林业的生产经营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4.2依靠科技,切实加大“科教兴林“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设现代化林业生产经营体系中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科技进步因素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要贯彻“科教兴林”战略,组织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攻关协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良种普及率,引进和推广国内外新品种、新成果、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推广现有的科技成果的成功经验,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还要建立和健全科技培训体系,发挥科技示范作用。
4.3加快林业分类经营实施,促进林业的社会化发展
从林业发达国家的森林经营现状看.我国的林业生产经营体系必须走向分类经营,要在现有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林业分类经营的总体规划以及实施;建立森林分类经营运行机制,加大森林管护力度,促进林业生产经营体系向社会化发展,提高森林总体经营水平。
4.4积极培育和开拓林产品营销市场体系
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进程,注重品种、规模、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林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依托闽南林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林产品市场窗口和中介,积极培育发展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产业。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3
关键词:木质门窗;节能途径;节能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17-1
1 木门窗的主要节能途径
1.1 木门窗可以进一步节约能源
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建设的鼎盛时期,几乎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可以达到20亿平方米左右,几乎可以超过所有的发达国家在一年时间内建成的建筑面积的总和。但是,这其中97%以上的城建是属于高耗能性的建筑。根据推算,如果按照这样的耗能性,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我国在高耗能方面的建筑面积将会达到700亿平方米左右。总而言之,如果现在不能够注重在建筑方面的节能设计,我国的能源危机将会不断加剧。目前在我国既有建筑中,90%以上是属于高耗能的建筑。在高能耗方面的建筑中,门窗方面的能耗将近占了一半。所以,在建筑方面的节能,其关键是在门窗方面的节能。对现有的建筑门窗进行相应的节能改造工作,将会是我国在能源形势方面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2 木制门窗将会进一步完善建筑物的保温结构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建筑物上的保温问题已经成为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门窗以及窗户在热阻方面远远小于同种无题中的其他类型的护结构,门窗以及窗户是在保温能力方面最低能耗情况下的建筑物体的护结构,总体来说,对于可以采暖的建筑类型的木质门窗,其在耗热量方面主要包括两个特点:首先,木质门窗以及玻璃之间的传热的耗热量,其次,木质门窗存有缝隙的冷风中的渗透的耗热量。
所以,相关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木质门窗在相关的数据显示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减少门窗以及玻璃之间的导热系数,进一步的增强门窗以及整体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改善建筑物在门窗方面的制作以及安装的精度,可以通过添加密封条等措施,进一步减少空气的渗透,进一步减少冷风的渗透量。
2 木门窗的节能发展趋势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工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党、国家的高度重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篇》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程》的实施等一系列针对建筑节能的国家政策、法规陆续,都说明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也体现了国家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要求是,进一步的完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化50%的设计目标,为了尽快实现我国在建筑节能化方面的目标,建筑行业中的门窗行业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质量升级,与建筑节能化进行综合配套工作,进一步走出产业化、节能化的发展道路,其中的发展趋势包括:
一是进一步加强建筑中的木质门窗以及建筑中的幕墙相结合,全面提高两者的密封技术,进一步降低建筑物在空气中的渗透以及热损失,进一步的提高建筑物在气密、水密、隔声效果、保温效果以及隔热等方面的主要的物理性能,争取在建筑物的密封材料以及密封结构、室内换气等构造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二是进一步加大复合型的木质门窗在专用材料的开发以及推广应用方面的技术探索。重点开发木质类型的复合型的门窗的专用材料以及复合型木制门窗在配套附件方面的密封材料等技术。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木质门窗窗型以及相关的幕墙方面的保温以及隔热等技术的研究工作。要进一步以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做为原动力,对我国的住宅在窗型的结构、门窗的开启形式以及门窗构造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技术改造以及创新工作。逐步的改善木质的、高密封性的门窗在换气以及安全性能方面的效果。
四是进一步利用太阳能开发以及相关的利用技术。在建筑物中的木质门窗设计中改变原有的、消极的保温类型的隔热、单一的节能技术观念。进一步把木制门窗在节能以及合理利用方面的太阳能、地下热(水)能、风能进行结合,进一步加大开发木制门窗在节能以及用能方面的结合程度。进一步提高木质门窗在结构以及围护结构方面的一体化节能技术水平,整体改善我国在木制门窗行业中的总体节能效果。
3 结束语
我国是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能源方面的消耗大国,尤其是建筑方面的能源占整体消耗量的25%以上。因此,为了进一步的降低能耗,我国对建筑能源领域进行了三次有效性的节能改革工作,当前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着第三次节约能源改革,其中主要围绕建筑围护等结构的设计来体现节能性能。建筑门窗方面的能耗占建筑围护结构能耗的50%。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物在节能方面的性能,木制门窗是目前为止,能够符合节能环保以及再发展的综合产物,因此,进一步的提高木质门窗的保温性能,进一步的保证木质门窗在建筑物的节能方面的主要途径已经成为广大从业人员的基本追求目标,木质的节能门窗也因此会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赵士怀,黄夏东,王云新.节能窗对室内的热和冷负荷影响的计算机模拟分析[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年.
[2] 黄夏东,王云新,赵士怀.夏热冬暖地区外窗对建筑节能影响的分析[C].2003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
2003年.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林木资源; 成本; 价值流; 物质流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0-0029-06
一、引言
现代工业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伴随着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持续破坏。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战略的循环经济成为世界繁荣经久不衰的必经之路。林木作为森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可循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被不断地开采和加工来满足人类物质需求。木材本身虽具有天然的循环经济属性[ 1 ],但其在制造生产时存在严重的环境危害,因此,构建林木资源循环方式的探索十分必要。而构建林木资源的循环利用需对其成本效益和环境效果进行计算和分析,作为循环经济改造决策的标准和依据。本文就此问题,探索林木资源价值流的核算方法,量化林木资源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价值走向和环境效益,为评价林木资源循环经济效果提供新方法。
二、文献述评
林木价值的核算,最初是德国的林价算法,后逐渐发展引入“商品”概念,通过森林资源经营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成本、费用等计算收益盈亏[ 2 ]。目前林木资源价值评估研究多是一种静态资产的评估,常用方法有市场价格法、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它们以不同的经济数学模型为计算基础。如吕俊钦[ 3 ]针对高坌等四个林场,就不同树龄的林木选用上述不同的方法分别核算其价值。荷兰学者Hekkert等[ 4 ]和德国学者Boesch等[ 5 ]分别运用不同方法分析木材和纸品在本国经济系统中的流动,前者运用材料流分析中流的概念,从国家经济的供应和消费着手,后者采用“投入―产出”核算,研究发现木材和纸品的完整流动会呈现出生产系统的线性特征。针对林木资源流的研究则多是物质流分析,Hoglmeier等[ 6 ]将当前木材应用的物质流模型(包括物质供应和能源生产)和代数优化工具相融合,评估和优化木材生命周期范围内的木材级联利用对环境的影响。Nikodinoska等[ 7 ]研究木材生物能源价值链的核算集成框架,将其分为林业、物流和供热三个子系统,并使用了多种方法:物质流核算、总能源需求量、能值会计和排放会计等。而国内研究集中在采运阶段[ 8 ]。目前研究虽已建立些许方法核算林木价值,但缺乏将其与具体加工状况和经营活动相结合的计算,也缺乏将其物质流动转换为价值流转的研究。本文探索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体系,帮助发现循环经济潜力环节,评价林木资源循环经济实施效果,有望成为林业循环经济探索的新工具。
三、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的基本框架
(一)物质流与价值流的内在联系
林木资源价值流的研究其核心在于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分析与计算,两者之间必然具备逻辑关系。森林物质处于不断运动和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人类生产改变自然物的形成和性质,加工成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产品,同时废弃物返回自然界,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者被回收利用,即生态物流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不断循环流动[ 9 ]。林木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生物质,并以生物质的形式被用于工业生产中[ 10 ],沿着生产过程流动时其内部组成要素发生形态、价值、信息等一系列的变化和转换,但物质内容保持稳定,随着生产流程的逐步结转,形成物质流。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正是以物质流为基础,将资源输入予以成本化,经过各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投入,成为产成品获得产品价值或销售收入,资源流动期间产生的价值增量,形成价值流转[ 11 ]。
(二)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框架
循环经济“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是指导循环经济实施的重要向导。对于林木资源来说,森林孕育林木生长,林木成为初始资源投入到人类生产,经采伐成为原木,企业再生产人造板、木地板、纸制品等不同的林产品。林木采伐和生产制造是人类开发利用林木资源和影响环境的主要环节,期间耗用材料,消耗燃料、力等能源,占用人力和机器设备等,并排放大量木质废弃物,造成粉尘和废渣污染,产生甲醛等废气和大量有机废水。由此,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应贯彻“3R”原则对废弃物给予高度关注。
为达到核算林木资源流的成本效益和环境效果以评价林木资源循环经济改造效果的研究目的,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体系必须凸显废弃物的成本损失和环境破坏程度。本文吸收循环经济价值流的概念体系[ 12 ],即资源价值的构成,不同于传统会计学将废品损失成本包含于产成品的制造成本,而是单独划分废弃物价值,并且针对废弃物计算其环境损害成本,综合核算“经济―环境”大系统的价值,如图1所示。
基于此,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将林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实物物质流价值化,以货币化的信息为循环经济决策提供直观信息,其基本框架是建立输入端的资源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包括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及制造费用),输出端划分产品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本和废弃物的资源损失成本、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如图2所示。
林木资源核算关注废弃物成本价值,既包括资源流内部损失成本,还纳入污染物外排的环境损害价值。通过对废弃物资源损失成本和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的分析比较,可发现资源低效利用和污染严重的环节,确认循环经济改造方向,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改造方案,再核算循环经济前后的林木资源价值流,从经济和环境两个维度评价循环经济前后改造效果。“核算―评价―改善”循环往复,最终达到废弃物的高度减量化、高度再使用和高度再循环,实现林木资源循环经济目标。
四、林木资源价值流的核算方法体系
(一)确定林木资源物质流转路线
林木资源随生产过程的流动,形成林木生物质的工艺流路线,其对应的价值流动则为林木资源价值流。分析林木资源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流向和途径,考虑各生产环节及之间的特点和目的,选择一个或多个生产环节合并成一个物量中心,作为核算成本的基本单元。鉴于林业循环经济的分析重点在于废弃物的考量,故将企业视作“黑箱”,分析“黑箱”的输入和输出即可。采集各物量中心的工艺物质流数据,通过生产现场的调查和各车间的生产报表,可收集各环节的资源输入量、结转至下环节的半成品或产成品量及废弃物量。根据林木资源生产流程,分析资源流动途径,可抽象林木资源在M成本单元的物质流转路线如图3:林木资源初始投入100个数量单位,产出合格品75个数量单位,则废弃物是25个数量单位,其物质流转平衡算式为:100=75+25。
■
(二)核算林木资源价值流
林木资源价值流计算产品的有效利用成本,要求废弃物也承担相应的生产成本,体现在废弃物的资源损失成本(负制品成本)和外部环境损害成本。
1.资源有效成本和资源损失成本的核算
数据采集来源于企业财务部门,将物质流转对应财务数据,把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费用归集为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三类,然后按正制品和负制品木材质量的比例关系分配,发现和计算“隐藏”的成本损失。具体核算公式如下:
Ct=Ctm+Cte+Cts (1)
Ctm=Ctm (-1)×■ (2)
Cte=Cte (-1)×■ (3)
Cts=Cts (-1)×■ (4)
Cw=Cwm+Cwe+Cws (5)
Cwm=Ctm (-1)×■ (6)
Cwe=Cte (-1)×■ (7)
Cws=Cts (-1)×■ (8)
其中,Ct为正制品成本,Ctm、Cte和Cts分别是正制品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p是正制品木材质量,q是负制品木材质量;Ctm (-1)、Cte (-1)和Cts (-1)是投入的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Cw是负制品成本,Cwm、Cwe和Cws是制品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
公式(1)为正制品成本核算公式,正制品成本等于所分配的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之和,根据价值分配原理,各加法项可由公式(2)、公式(3)和公式(4)计算。公式(5)为负制品成本核算公式,其构成与正制品成本核算式相同,公式(6)、公式(7)和公式(8)为其加法项的分解式。
2.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的核算
林木资源价值流的外部环境损害成本量化生产制造时外排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体系中作为废弃物价值的一部分。日本开发的损害测定型环境影响评价法(Life-cycle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Endpoint Modeling,LIME)以11个环境领域中的1 000种环境物质为评价对象,将不同类型的环境负荷物质所造成的人类健康损害量在共同的端点汇集,依据结合法以及AHP法确定各端点之间的重要性清单,计算特性化系数和损害系数,最终将其转化为货币价值进行评价。
根据生产工艺结合生产数据,列明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借鉴LIME法核算林木资源流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的步骤为:(1)将废弃物的数量单位转换为标准化单位;(2)从LIME系数表中查单位废弃物的环境损害系数值,即货币计量的LIME值(以日元表示);(3)将标准化单位后的废弃物数量乘以LIME值,计算该废弃物的外部环境损害价值;(4)将各个成本单元内所有废弃物的外部环境损害价值加计汇总。算术公式如下:
外部环境损害成本=∑某废弃物数量×■
(9)
核算林木资源价值流,揭示林木资源利用过程中成本的来龙去脉,可为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提供经济数据,为节能降耗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明方向,有助于探索林木资源循环利用的途径,符合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践方向。
五、案例应用
林场是培育和种植人工用材林的重要基地,是提供林木生产制造业原材料的供应处。本文以某国有林场为例,应用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方法,计算林木资源循环经济前后在该林场采伐及其下游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价值流和环境损害,对循环经济前后的林木资源价值流进行对比分析。
(一)林木资源物质流转分析
该国有林场的林木主要为乔木林,大部分为用材林,种植杉木,森林采伐限额为1.2万立方米/年。林场的林木经采伐得到原木,到人造板制造和造纸企业进行后续生产,生产的林产品主要有两类:人造板和纸产品。调查林场和企业的生产流程及技术数据,统计综合可得到采伐、人造板制造和造纸三个成本单元的主要输入物质、输出物质及其数量,见表1。
需注意的是,表1中人造板和纸产品数量为产品质量,与木材质量不能直接比较,因此需进行耗木材量的换算。据相关研究数据[ 13 ],人造板木材折算量(m3)=统计量(m3)/90%,纸产品木材折算量(m3)=3.5×80%×统计量(t),查相关密度表可知,杉木材的气干密度为0.462g/cm3,人造板平均密度为650kg/m3,则人造板的木材折算量=1 857.58×1 000/650/90%×(0.462×1 000)/ 1 000=1 467.02t,纸产品的木材折算量=754.05×3.5×80%×(0.462×1 000)/1 000=975.44t。由输入的总林木物质量和正制品林木物质量之差,计算负制品林木物质量,可得到各中心林木资源流物质量关系,绘制林木资源物质流图如图4所示。
(二)林木资源价值流的核算
结合企业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数据,将上一单元结转的成本和本单元新投入的成本按照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分类归集,即利用公式(1)―公式(8)计算林木资源的Y源有效成本和资源损失成本,如采伐中心负制品的材料成本为6 034 091.62×5 071.46/(5 071.46+3 281.38)=3 663 623.91元。根据计算结果,结合物质流图绘制相应价值流图,如图5所示。
林木资源制造生产过程会产生如刨花、锯屑、细木粉等木质废渣,外排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导致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可价值化环境损害程度,提供直观经济数据,按照公式(9)(折现率为0.0601元/日元)可计算主要污染物的外部环境损害价值,如表2所示。
林业循环经济改造针对林木资源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尤其是木质废弃物和废水,改造便利,可利用程度高。首先,对木质废弃物,集中收集实施生物质发电处理,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可为生产提供电能,木质材料在产电过程中释放体内储存的CO2,属于自然界碳循环的一部分,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其次,外排废水数量多,有机物含量高,建立废水处理中心集中排放达标废水,可降低单位成本,并且将其中1/4的废水进行逆渗透膜的深度处理,处理后的水可回用于造纸企业的筛选洗涤工序。
更新原物量中心的成本数据,添加新增物量中心数据,重新计算各物量中心的成本投入,根据原物量中心与新增物量中心之间的物质流转关系,运用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方法,将成本在各物量中心之间进行结转和分配,重新计算产品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本和废弃物资源损失成本及外部环境损害成本,计算循环经济后的林木资源价值流和污染物外部环境损害成本,见图6和表3。
(三)循环经济前后林木资源价值流的评价
对比图5和图6,可知循环经济前林木资源生产制造过程废弃物的资源损失总成本为1 210.05万元,循环经济后废弃物资源损失成本为958.37万元,循环经济改造可减少20.8%的资源直接损失。由表2和表3可知循环经济前后废弃物的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分别为2 329 952.06元和1 726 269.08元,降低了25.9%的环境损害。综上,对废弃物开展生物质发电和废水处理的改造可以有效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减少能源消耗,在削减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符合循环经济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六、结语
通过研究,总结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方法的主要特点及意义如下:
1.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将林木资源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反映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它最大的特点是以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导向注重废弃物价值,弥补传统会计对这部分价值纳入产品定价而不予以核算的缺陷,并将核算范围延长到经营活动(采伐)和生产制造,较全面地反映林木资源的价值途径,有利于产业发展和规划升级。
2.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方法以资源流转平衡原理为理论基础,将输出端价值划分为产品的有效利用成本和废弃物的资源内部损失成本及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强调废弃物的内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为循环经济改造方案的确定和循环经济改造效果的评价提供经济依据。
3.林木资源价值流核算还有助于发现经济潜力环节,揭示资源消耗、价值增值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果的“双赢”具有促进作用,对充分发挥木材潜力、节约林木资源、维持森林资源合理开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宏健,梅建科.循环经济走势下我国的木材工业[J].林产工业,2006(2):3-7.
[2] 高原.林场级森林资源价值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 吕俊钦.高坌等四个林场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HEKKERT M P, JOSSTEN L A J, WORRELL E. Analysis of the paper and wood flow in the Netherlands[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0,30(1):29-48.
[5] BOESCH M, JOCHEM D, WEIMAR H, et al. Physical input-output accounting of the wood and paper flow in Germany[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5,94:99-109.
[6] HOGLMEIER K, STEUBING B,WEBER-
BLASCHKE G, et al. LCA-based optimization of wood utilization under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a cascading use of wood[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5,152:158-170.
[7] NIKODINOSKA N, BUONOCORE E, PALETTO A, et al. Wood-based bioenergy value chain in mountain urban districts:a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framework[J].Applied Energy,2016:1-14.
[8] 余爱华,赵尘,张正雄.人工林采伐系统的生物质流分析[J].森林工程,2012(5):11-14,32.
[9] 张建国.森林生态经济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10] 陈俊松.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人工林作业资源―环境―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1] 肖序,金友良.论资源价值流会计的构建:以流程制造企业循环经济为例[J].财经研究,2008(10):122-132.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5
关键词: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31
引言
在中国的经济林中,八角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经济林,其不仅是调味香料,而且还是医药原料,在工业化工领域中,其也是重要的原料。中国八角经济林超过85%都是分布在广西地区,是广西地区重要的林业支柱产业。
1 八角低产林的生长环境
本论文所研究的八角低产林为国有派阳山林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境内。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壤为山地砂质性棕红壤,主要成土母岩为砂页岩。山高多在500m以上,坡度大于30°,年平均降雨量1250~1800mm,平均相对湿度82.5%。全年日照时数1672.3 h,年蒸发量1423.3mm。林场光、水、热条件优越,适宜种植八角经济林。目前派阳山林场种植有八角林约0.07万hm2,其中1960年前后造八角林约300hm2,1996年以后造八角林约366.667hm2(主要是职工自营林),主要分布在工地、叫岭、旧场站。林场于2013、2014、2015对老八角林进行了低产改造。
2 八角林低产的原因
2.1 品种混杂
在广西地区的八角经济林中,主要以八角实生苗造林为主,其中八角品种混杂、良莠不齐。主要表现为单株差异大,大小年明显,果品差,或不结果。在职工自营林中就存在见树不见果的现象。八角林中劣质品种的存在,是八角经济林产量低的主要因素。
2.2 林分密度大
营造八角经济林,前期为了充分利用林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适当合理密植,可增加经济收入。但用实生苗造林,由于培育时间长,进入结果期慢,投入多,回报慢;采用嫁接苗造林更适合高密植造林,其结果早,产量高,回报快。所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渐进式进行合理间伐,直至保留25株/667m2为宜。
2.3 林木老化或营养不良
该片八角林始造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树龄已达56a,林木趋于老化,由于造林密度大,一直没有间伐调整密度,林木之间争夺营养空间激烈,养分的缺失,使得部分林木逐渐枯死或半死不活,林地部分空缺无林木或呈残林状,降低林地利用率,产量逐年下降。之外,进入结果期的职工自营林也因当前八角市场低迷,种植户对八角林的管理失去了信心,常年不抚育、不施肥,不修剪,杂草丛生,导致林木因缺肥枯黄、落叶、结果量少,甚至死亡。
3 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3.1 密林疏伐,清理林地
为了增强林内通风透光能力,改善林内生长环境,恢复树势,按照留优去劣,去密留疏的原则进行疏伐;同时为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必须对无林木空地进行补种,所以首先对林区进行全山砍草、砍杂灌清山。因八角幼浔冉舷惨酰注意保留一些小杂木作为补植苗遮阴树。
3.2 选择准备优良种苗
在进行八角低产林改造补植时,要注重优良种苗的选择准备。最好选用经选优育种的实生杯苗或高产稳产植株穗条嫁接的嫁接苗,也可就地利用天源更新的实生苗进行换冠嫁接。
3.3 补植整地
3.3.1 挖坑
沿等高线按株行距5m×5m于无林木地段补挖种植坑,坑规格50cm×50cm×35cm,挖明坑,把表土放在坑左右,心土挖出放在坑的下方。
3.3.2 回坑
把挖出的表土打碎回填到坑里,再挖坑的上方表土打碎填满坑,泥团≤3cm 。
3.3.3 补植
八角造林的最佳时间为大寒前后。利用雨天后进行补植,采用优良品种1a生实生杯苗或嫁接苗进行补植;裸根苗必须用黄泥浆浆根,栽植最好是当天起苗当天栽完。补植1个月后进行成活率检查,及时再次补种。
3.4 抚育管理
针对林下杂草、杂灌木,最好是采用人工砍除的方法,不宜喷除草剂,以避免林中补植的幼树受到损坏。2~3a生幼树最好每年进行扩坑1次,有利于根系快速生长。抚育管理要求每年2次,春季的2―3月份1次;夏季的7―8月1次。
3.5 追肥管理
对八角结果树的追肥管理,1a需施肥2次,第1次可于每年1―2月施入,这次施肥主要发挥的作用为2个方面:攻春梢。随着春梢逐渐成熟后,就会成长为秋季的结果枝,所以会长出一些健壮新梢,可以确保第2年丰收,也是连年稳产的重要保证。另外,健壮的枝梢还具有一定的防病虫害的作用、可以保住果。防止春季大量生理落果,促进幼果生长壮大。第2次是在5―7月份施入,有催花、保花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保住果实。主要施用八角专用肥或复合肥0.5~1kg/次.株。1~2a生的八角幼树,施肥次数、时间一样,施用尿素为0.05~0.1kg/次.株;3a生至初果期八角树可施尿素0.15~0.25kg或复合肥0.25~0.5kg/次.株;在施肥方法上主要采用条形沟施。从八角树的生长实际的角度出发,施肥的时候,要能够做到浅施、勤施肥,还要做到薄施肥,如果施肥过重,就会影响到根部的生长,叶片会因此而逐渐衰退并出现落叶的现象;要对八角树适当地喷洒叶面肥,可以起到壮叶保叶的效果,喷2~3次叶面肥可减轻落叶;要对抑制型激素的使用量和使用的次数严格控制,如果要使用抑制型激素进行促花、保花、保果,就可以将激素加入到加叶面肥中同喷,以减轻对叶片的损伤程度。
3.6 整形修枝
八角幼树高1.5~2.0m时,即可截顶促分枝,保留2~3条主枝即可,经过3~4次修剪后,培育出圆柱形树冠,一定程度上矮化林木,增大冠幅。在对结果树进行修剪时,树冠生长健壮的1a生枝多为优良结果母枝,应保留。对树冠比较紧凑的截顶开天窗,对寄生枝、偏冠、病虫枝、重叠交叉枝、过密细弱枝、徒长枝等都要剪除,从而使树冠枝条分布均匀,有利于树体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八角的高产、稳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7 病虫害防治
八角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防治病虫害关键是要做好抚育、追肥管理,恢复树势以增强树体抵抗能力;对有伤残或者已经患病的树枝,要将这些叶片进行收集之后集中烧毁,这样做可以减少越冬病虫源,确保林地的清洁卫生。另外,实施病虫预测预报,结合生物、药物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八角病虫害主要有八角炭疽病、煤烟病、八角叶甲、八角尺蠖、拟木蠹蛾、蚧壳虫、蚜虫等,病虫害均首先对叶片造成不良影响,多会出现黄叶、卷叶、落叶的现象,这就需要及时防治措施以避免病虫害发生。下面是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3.7.1 防治八角炭疽病
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者用炭疽福美800倍液喷施枝叶。每隔10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3.7.2 防治八角烟煤病
烟煤病是由于发生蚜虫、介壳虫引起的。发现蚜虫和介壳虫要及时喷药灭杀。
3.7.3 防治八角尺蠖
在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3000倍液,或者用90%敌百虫粉剂800倍液喷防。
3.7.4 拟木蠹蛾
用针管将农药注入蛀道内,然后堵住道口,可选用80%敌敌畏,每孔注入1~1.5mL原药。
4 结语
综上所述,八角经济林给广西地区的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八角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已经成为林农重要的致富门路。针对八角低产林,加强对林农做好改造技术指导,为林农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匡桂兰.八角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67.
[2]陈文喜.八角树定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03):264.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6
【关键词】民办大学 加强 核心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32-03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一词最先于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进一步分析,核心竞争力可以表述为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独特并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之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使企业长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
那么,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呢?根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笔者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蕴涵于学校组织内质之中的,难于被其他学校模仿之独特的,能够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基础性能力或竞争优势,是能够使学校在长期的竞争中稳操主动权的基本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有的民办大学蒸蒸日上,入学门槛越来越高,如南京大学的金陵学院、东南大学的成贤学院,录取分数线与江苏省的本二持平,有些热门专业甚至超过本二并接近本一分数线,而有的民办大学却举步维艰,每年招生都异常吃力甚至需要该校老师到处游说也不一定能完成招生指标,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民办大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再加上任何一种行业竞争永远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所以,民办大学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长期地保持核心竞争力,就成了所有民办大学必须要面对的生死攸关的严肃课题。民办大学除了常规的经济实力比拼以外(硬件设施不是本文探讨的课题,因为笔者坚信所有硬件设施都是可以通过相关的途径进行改善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办学理念是否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为例,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民办大学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
一、学者: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在其对外的宣传资料中有如下表述: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是1999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的南京林业大学校区内,学院教学设施齐全,生活环境优良。南方学院自1999年建院以来,秉承百年老校――南京林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依托南京林业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独立组织教学,是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南方学院的学生与南京林业大学其它学院的学生共享学校的图书资料、实验设施、体育场馆、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资源。
这里的“依托南京林业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对打算报考南方学院的学生无疑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南京林业大学有很多一流的树木学、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木材科学与技术、竹类研究、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著名学者,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外聘院士6名,博士生导师128名。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作为一所民办大学要想加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学者团队,如南方学院可以共享南京林业大学的学者团队,对于很多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来说,这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办法,并在当今的教育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如果是没有母体学校可以依托的民办大学,那么也可以采取横向联合办学的模式,和一些名牌大学的强势学科取得联系,指派自己学校的专职教师前去进修,奖励自己的专职教师报考著名学者的硕士或博士,并进而参与本学科的科研工作,这样就可以采用“借鸡下蛋”的策略培养属于自己的学者团队。南京的三江学院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该校的很多强势学科都是引进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牌大学退休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采用“传、帮、带”的模式渐渐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老、中、青搭配合理的学者团队,而且三江学院还从广大的“海归”派中择优录取了很多教学骨干力量,他们的到来又为三江学院输入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目前三江学院教师岗位进入的门槛是博士学历,已经和很多公办大学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江苏每年的“专转本”统一考试,三江学院已经成了很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求学之地。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者是根本基础,没有高水平质量的学者,就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而一个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则根本谈不上什么核心竞争力。学者是学校的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尊重学者的劳动,尊重学者的创造,尊重学者的知识、人格、人品,将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而学者为人、为学的风范、崇高的师德和思想境界,就成为能否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载体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优势学科有:
南京林业大学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和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的评审权,并具有农业推广硕士、林业工程硕士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林木遗传育种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和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对于很多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来说,母体学校的学科优势是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支撑,如依托母体学校徐州医学院的民办华方学院的麻醉学也是非常强势的学科,每年报考华方学院麻醉学专业的学生真是趋之若骛。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考生避开一些本二专业而选择民办本科热门专业的原因。对南方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既享有与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同样的教学资源,也同样享有保送读研究生的权利,如果选择走考研之路,也与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录取分数线没有任何差异,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和付出。但是对于没有母体学校依托的专门意义上的民办大学来说,一方面从学校生存的角度来说,需要设置一些与就业市场密切相关的专业甚至是一些高职类的就业热门专业,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优势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建设,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否则就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百年树人”大计,就会陷入鼠目寸光的办学怪圈。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家长的意愿也是希望孩子能够继续深造,而且大多也能供得起,哪怕是省吃俭用。所以从民办大学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没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而空谈核心竞争力也只是画饼充饥和水中捞月。前文所提到的三江学院就已经拥有了一些优势学科并在新兴学科的建设上也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而且有些专业还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科是必然载体。学者的声望和影响总是以一定的学科为基础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集中体现在学校优势学科发展的水平和数量上,同样也体现在学科优势的发展势头上。学科优势作为学科发展的亮点,不仅是优势学科产生的前驱,而且可能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形成的先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是学校发展的明智选择。
三、学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学术优势有:
学校设有22个研究所、中心,拥有19个江苏省或国家林业局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开发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每年开展课题研究400多项,共承担各类科研开发项目2000余项,其中包括“973”、“863”在内的国家攻关和部省重点项目6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0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450项,有260项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国家发明一、三、四等奖各一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部、省级奖励220项,中国专利创造发明金奖一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科技开发》、《室内设计与装修》和《林业节能》等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的50多所学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
前北京大学校长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任何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该校的学术水平的高低。大学,为什么要研究高深学问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理解:一是大学的性质,研究高深学问者,不应为升官发财,应为国家、人民而学习。大学竞争的目的与企业不一样,作为一种非赢利性组织,大学所追求的不是私人利益,而是社会公共利益,其产品也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知识性的,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其过程主要不是材料消耗性的,而是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是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学习过程。二是时代、社会之需,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科技发展的时代,无高深学问,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当今社会。三是个人的角度,学则利国利民,利人利己,不学则误国误民,误人误己。
南方学院依托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学术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拥有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南方学院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学术骨干,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因此南方学院的领导阶层一方面积极鼓励自己的专职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同时也制定了科研奖励机制,力争在依托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的学术优势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学术团队。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术是重要标志。从现代高等教育的观念来看,学术成果在形式上除了包括著作、论文外,也包括科研发明、技术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报告等等。尊重学术就是尊重知识,就是尊重学者。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弘扬创新的学术风尚,形成科学的学术评价体制和机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民办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四、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学风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考量一所大学的学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校园氛围,包括校园的建筑、景点、绿化等物质文化,这些对师生都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
二是学生管理,包括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制度文化。这些能对学生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三是教育载体,学风的形成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载体实施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这些活动包括学校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特别是以素质教育和“三创”教育为核心的科技活动、社会活动等,也包括学术风气、文化氛围等精神文化。这些对师生能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
很多百年老校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学风,对于有母体学校可以依托的民办大学来说,母体学校的学风会深深浸染自己的校园,比如南方学院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南京林业大学就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努力进取,以致于考取了南方学院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很幸运。而对于没有母体学校可以依托的民办大学来说,则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建设属于自己学校的学风。比如平时就应该注重对教师风范的要求。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教师的教风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及各项教学活动中,也表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还表现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在当前形势下,教师抵制学术腐败也是教师风范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风气的培养。学生学习风气包括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以及校园课外丰富活跃的科学文化活动等等。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学习作风和精神风貌,是在长期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一种风尚。此外考风也是学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考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气。考风在近年来有恶化的趋势,因此要看学校为端正考风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执行效果。总之,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
加强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风是必要保证。有没有良好的学风,有没有历史积淀的富有特色的学风,是一个学校能否跻身名校――中国名校或世界名校之根本。学风是学者风范的写真,也是学科和学术水平的体现。这几年来,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很多就是针对学风出现某些的反应。学校的学风,实在是社会衡量教育质量和民办大学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准绳。
五、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对象
任何一所大学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培养能够造福社会乃至全人类的优秀人才,因此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整体素质。民办大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扭转社会上对民办大学生的很多不利看法。南方学院针对自身学校学生的特点,专门制定了“南方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如下:
1.培养大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满足自豪感和正确认识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历史眼光;
2.引导大学生面向世界,了解和借鉴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理解人类的创造力在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的体现并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3.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有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价值判断力,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确立体现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4.培养大学生形成文明的行为举止和健康的审美观点,使他们表现出深厚的文化教养和高尚的艺术情趣;
5.培养大学生掌握服务农(林)业、农村、农民的专业本领,树立为农林业服务的思想。
除了制定“南方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南方学院还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1.在语言文学方面:要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讲普通话,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了解古今中外的主要名家、名著、名作和文学发展概貌;有鉴别当代文学思潮的能力。
2.在历史方面:具有正确的历史观,能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评析;熟悉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及主要的历史事件;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了解外国历史的基本常识。
3.在哲学方面,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了解中外哲学基本知识;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有辩证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有为国家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远大的理想。
4.在艺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基本的动手和表演能力、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懂得乐理;能欣赏古今中外经典艺术作品。
5.在自然科学方面:应了解与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当代科学发展趋势;能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现代办公技术;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和较强的实践创新技能。
6.在社会科学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必要的经济知识、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当代世界政治与文化格局的知识。
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南方学院终于赢得了广大考生的广泛认可,每年的招生形势喜人,这和南方学院超前的人才培养意识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