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范文1

行政事业审计一直把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产处置活动执行法律法规、处置收入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政策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内容,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列为审计目标。通过审计发现,我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处置活动中存在着需要纠正、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存在的问题(一)国有资产核算不清晰,帐表不符、账实不符。

财务部门未按规定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会计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与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明细表不一致,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又与实际不符。审计曾发现某单位账表反映办公用房面积与实际相差1万多平方米。有的单位账内只核算办公楼主楼部分,其附属设施及其他地方的诸多宿舍、门面房资产流于账外,有的在资产管理部门也未做记录。

(二)资产管理不到位。

1、房产产权不明确,下属单位无偿占用资产。

有的单位在没有履行相应合法手续情况下无偿拨给所属单位长期使用。

2、收回国有资产不及时。

所属单位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结束,没有按规定及时收回国有资产。

3、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未经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许可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小到旧的车辆,大到出让土地与外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新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楼,获得收益不上缴财政,除弥补单位公用经费不足外,还用于发放职工住房补贴及福利费用。

4、国有单位与个体经营性质界限不清晰,存在个体侵占国有资产现象。

有些单位经工商部门注册出资成立经济实体,而后为减少税收成本更改为个体经营,个体公司有关人员费用由单位列支,但利用国有资源取得的收益未按所得比例上缴管理费用;国有单位也不在单位账面反映个体单位应分担的成本费用。

(三)私设“小金库”现象仍有发生。

1、将收取的房屋出租收入账外核算,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费用。

2、将收取的“以物冲抵费用”的实物资产账外核算,管理不规范。

某单位收取外单位冲抵费用的实物资产折价200多万元,未开具收入票据、也未取得供货方合规票据,自身逃避财政、税务的监督,也为对方单位偷漏税款提供便利。

(四)坐支非税收入现象较普遍。

将取得的固定资产出售、出租收入不上缴财政,也不记入“事业收入”正确核算,而是计入了往来款项,从中直接列支职工福利费用及弥补办公费不足部分。

(五)内部管理不严谨,票据管理不完善,相关业务资料提供不齐全,收入完整与否难以认定。

国有资产出售、出租协议、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益合同提供不齐全;用外购三联单收据收取国有资产出租收入,且票据购置、领用手续不健全。

二、问题存在原因分析(一)单位管理者意识不强,相关职能部门法制观念淡薄。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较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入经费。资金支出活动也较简单,涉及国有资产处置的资金活动较少发生,相关职能部门熟悉掌握的法规知识较少。但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少单位正逐步走向“自给自足”的财政体制,事业单位正不断强化本身事业性管理职能,积极组织收入,拓展经营范围,推动单位事业的发展。在经济活动开展的同时,面临的一些新事物新问题由于所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够,难以对其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性质给予一个准确定性判断,又为了力求办事的简捷与快速,尤其是在国有产处置时认为是本单位的资产,处置与否只需请示主管部门即可。例如在出让土地使用权上,有的单位甚至认为所获得的利益是房屋开发公司给予的补偿,进而用于本单位及职工,还应属专款专用。

(二)追求本单位“小团体”利益最大化。

根据我市政府非税收入综合预算的规定,财政部门编制综合预算支出时,控制在下述政府非税收入比例内:全额拨款单位30%、定补20%、自收自支10%.全额拨款的单位认为取得收入时已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调控比例过高;而调控比例较低的部门又认为收入上缴财政后使用不方便。

(三)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没有发挥内审、财务机构的监督职能作用。内设机构虽健全,但有的流于形式。

三、建议(一)促进被审计单位自觉遵守财经法纪纪律,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增强意识是关键。

国家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已出台多年却未能够深入具体工作当中,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却未能有效执行。笔者认为管理者理念是决定着单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与否,决定着职能部门掌握各项财经法规知识多少,决定着单位内部相关职能部门支持与配合财务及资产管理部门遵守财经纪律程度。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规范自身资产管理,开展对单位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单位负责人增强自觉遵守财经纪律是关键。

(二)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内审机构的优势。

主管部门的内审机构,对本单位的情况熟悉,及时了解并能够参与到一些国有资产管理处置活动的具体事项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中,可以给予正确建议和指导。

(三)相关职能部门提供高效服务渠道。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范文2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不断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其内容涵盖了管理体制、资产综合管理、使用、处置、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在实践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家底不清。许多单位账目设置不健全,资产入账不及时或不入账,人员更换缺乏交接手续,报废资产不核销,造成国有资产存量不清、账实不符。二是配置不均。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缺乏统一安排,计划性不强,加上资产信息不对称,导致经常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三是资产使用效率较低,闲置浪费严重。由于各单位对办公资源配置不科学、管理不力,国有资产大量闲置,资产使用效率较低。四是资产处置随意,流失严重。由于缺乏规范的调配、评估、处置制度,一些单位低价出售、无偿出借国有资产,造成资产流失。

1.2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用单位是否重视、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手段是否科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一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管理体制的作用是确定“谁来管”以及各部门之间权、责、利关系如何划分的问题,科学的管理体制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但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未得到实质性解决。二是各单位重视不足。许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相当淡薄,“重钱轻物”、“重配置轻管理”思想普遍存在。三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方法落后。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够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无章可依,加上管理人员缺乏且素质不高,难以有效开展工作。此外,一些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手段还相当落后,仍在采用手工记录方式,不仅耗时耗力,容易出错,而且得到的数据往往严重滞后,不利于相关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国有资产信息。四是财政部门监管乏力。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财政部门承担监管的责任。但由于监管对象太多,又缺乏具体的监管措施和考评体系,财政监管的落实难度很大。

2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举措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产权国家所有、管理分级负责、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目前已基本形成,但实践中存在多头管理、主体不突出、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界定不清等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要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政府要赋予财政部门完整的管理权利,行使宏观管理职能,真正体现管钱、管账、管物相统一。财政部门对政府承担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管理责任,并根据有关法规制定管理规划,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宏观管理。

(2)增强单位资产管理意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者,应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主要负责人应切实重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级部门应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制度化管理是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涉及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内部管理制度,以规范国有资产的采购、审批论证、验收、核算、使用管理、报废报损、内部转移、转让出售、效益分析评价等行为。同时,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3)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通过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单位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和监控,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极大提升管理效率。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工作,各单位要重视人才培养,尤其要注意培养、引进精通财务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4)跟踪检查,强化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部门应加大力度,履行监督职责,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行管理和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综合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可借助法律、行政手段,还可借助社会舆论等手段,以增强监督力度。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各单位也应自觉接受财政监督,定期向财政部门报告本单位国有资产形成、使用、报废处置、转让出售等方面的情况。

参考文献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范文3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法律 经济 双重视域 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高校迎来了办学规模扩大、学生规模增长、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的快速发展或超常规发展时期,对基建项目和教学科研设备等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日趋增多,进而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结构及用途。部分固定资产项目盲目建设、违规建设,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变得十分复杂。高校如何规范和合理配置校内资源,促进资产整合和共享,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法律地位不明确、制度不完善、产权不明晰、法律和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等问题,亟需解决。

一、高校国有资产的内涵

根据《高等教育法》,高校国有资产包括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或以其他形式投入学校的资源所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利用自身条件取得的收入所形成的资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对本单位占用、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公共资产(财产),制定并组织实施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手续,负责资产的合理配置,参与设备采购、验收入库、维修保养和基建竣工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散乱。

1.法律法规保障乏力,法律监管滞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缺陷与不足之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两部法律,虽然政府招标采购与事业单位招标采购有相似之处,政府招标采购模式也成为高校主要的招标采购方式,但是资产管理有其特殊的一面。高校招标采购存在监督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针对性不够强等特点,缺乏专门针对高校资产进行管理的法律,容易导致资产管理混乱。再比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都属于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缺乏国家层面的立法,法律层级效力较低。比如《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本身就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容易与其他法规和规章相互矛盾与冲突,导致管理责任落实不清,管理不系统、不规范,法律法规清理工作滞后,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造成诸多困难。同时由于国家层面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的欠缺,使高校中的国有资产监管过程无法可依,容易导致资产流失与效益低下,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难以受到追究和制裁。

2.高校内部管控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导致高校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基建工程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资产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内部管控制度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架构中,存在着与国有资产管理权限不相符、责任不到位、管理定位不明确、可操作性差、约束力不强、监管缺失等问题。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各职能部门或者各二级教学单位没有充分考虑全校一盘棋,各自为政,各谋其位,并且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职责不明确、不到位的现象,造成资产管理混乱、流失严重等问题。

(二)高校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资产不足和浪费并存。高校资产确权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因合并或者升格造成资产产权不清。特别是高校扩招政策出台之后,生源不断增多造成学校教学科研设备以及教学基本建设等严重不足,原来的资金渠道来源和数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造成学校被迫借贷融资筹资,负债运作。各种不同的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由于缺乏相应的对账机制和管理措施,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留下产权关系不清等隐患。即使部分升本较早的高校,也存在产权不清的现象,比如无形资产产权不明确、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产权不清,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开始向经营性资产转化;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和处置权属于各单位,也造成了高校资产范围变化、产权不清。

此外,高校资产使用不当,闲置严重,导致国有资产的毁损、流失严重。目前,高校的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对于这些资产如何管理没有引起高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国有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增减手续不全,各种教学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闲置现象严重。据国家教育部门统计,高等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的利用率约在60%以下,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几乎很少利用,大型科研设备的利用率也低于15%。

(三)资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队伍法律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由于资产管理技术落后,造成高校内部使用的各个管理系统不兼容,各自为政,对资产管理的对象不管资产类别,对资产不加以区分,笼统管理;对价值几十万、几百万的教学设备和价值几百元的办公设备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高校无形资产使用效益低下,流失严重。目前很多高校还存在因人设岗的现象,高校现有资产管理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管理状态粗放,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效益观念淡薄。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研究

(一)从法律层面上突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

1.加强立法进程,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管理国有资产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国有资产管理应从立法层面找到法律依据。所以我们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法律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监管方式,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日常管理监督,建立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国有资产监督法规及实施办法的长效机制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国有资产管理的混乱局面。此外,还要把这一举措落实到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对于高校来说,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高校资产管理条例、高校资产处置监督条例以及高校资产核算统计办法,资产管理标准要充分体现法制化。加强专门针对高校的法制建设,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注重法律化,以严密周全的法律体系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与透明化。

2.完善以高校法人为代表的治校管理结构。《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治校,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就确定了高校的独立法人性质,并享有独立的自。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协调好学校各内设机构的权限与资源配置关系。高校资产的界定标准是从产权关系上揭示高校与国家资产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高校国有资产内部的管控办法,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第三人存在平等的财产及权责关系。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行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起以委托关系为牵引,以利益参与者为纽带,以公共利益的责任为依据,通过强化内部产权管控机制来建立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二)从经济层面上突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

1.在管理制度上,坚持以精细化和规范化为准绳,制定可控制性及操作性双重标准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第一,根据上级法律以及文件要求,制定适合本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主要涉及到经费预算、设备采购、验收入库、资产调拨、维修与报废、资产清查、基建预决算及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常规的管理制度。第二,进一步完善竞争管理机制,完善高校资产购置的招、投标制度,引入科学论证,评估报告,改进管理模式,实行竞争机制,对高校发展需求不大的资产,要坚持否决其购建的申请,同时要盘活闲置的资产,发挥高校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第三,建立健全高校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制度,对学校的公有住房、大型贵重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实行有偿使用,进一步完善资产保值增值制度,不断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此外还要出台一系列与之相符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比如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教改与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闲置资产的市场化运作制度、高校融资建设问题制度,等等。

2.在管理模式上,利用网络环境对国有资产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络化平台,采用电子化信息管理方式,建立高校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将各部门的资产信息数据进行对接,建立定期分析数据库,对资产从论证、购置、验收、使用、报废等的整个过程实行动态化管理,为合理配置学校国有资产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同时必须以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高校资产管理网络与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资产管理网络建成共享平台,只有掌握了准确的资产信息,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才能按照资产管理要求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实现资源共享,使资产的核对更方便、更准确,确保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有利于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调剂资产余缺,不断提高学校资产的使用效率,尽量避免或杜绝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的现象再次发生。

3.建立完善的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评估机制。高校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属于内部的自我评价,应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指标体系,以反映国有资产的质量、资产的利用率、资产的保值增值、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知识产权的收益情况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情况,为学校内部资产运行状况提供准确信息,同时根据考核结果检验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价值,为高校资产调拨和处置等提供客观的依据。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校内归口管理部门和占用使用单位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防止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和流失,实现全校资源共享,确保高校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实现高校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4.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双重监管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审计、财政监督、财务检查等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增资产采购的检查和现存库有量的清查。高校应制定科学的配置标准,对高校资产的投入计划要列入当年预算,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来做。学校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做好校内资产的出入库管理和使用说明,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做到摸清家底,核实资产的占用及利用率,使资产配置及报废处置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是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必要保证。经济新常态下高校要将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重构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必须坚持激励导向与倒逼机制相结合,加强法律和政策保障力度,一方面,制定好人才引进战略和引进政策,落实专业管理人员,普及法律、法规教育。新引进的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历,更要具有法律和经济专业背景以及行业的从业经历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倒逼机制,改革高校职称评聘制度,淡化学术评价在职称评聘中的权重,加大应用技术和技术实践经历的权重;注重岗位培训、不断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高校要协调平衡好激励导向与倒逼机制两者的关系,既要有稳定引进专业资产管理人才的耐心,又要有激励学校自培资产管理人员的进取心,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又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提升高校的资产管理水平。S

参考文献:

[1]鲍家志.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民法保护――兼从法律视角论高校去行政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

[2]卜玉荣.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刍议――以江苏高校为例[J].商业会计,2014,(5).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范文4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健全网络。一是由区国资管理部门、资产主管单位和资产占用单位建立三级国资管理网络,明确权责,层层负责。二是实行监管分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监管分别建账,各自登记,定期核对。三是强化购置、管理、经营、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单位内部的日常管理,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二)实行例会制度。一是加强资产管理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二是加强资产经营和资产租赁信息的交流,充分利用区域和规模的优势,相互协作,力求收益的最大化。三是加强各单位相互配合,培植和促进特色经营,逐步形成各区域经营特色,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资产清查的成果,加快建立全区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全区的国有资产数据信息。一是通过信息系统理清资产总量、结构、分布、状态,便于各单位更好地管理好所属国有资产。二是建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部门预算编制、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益分配和财务管理创造条件。

(二)优化资产配置。一是严格《区机关办公用房装修和办公设备配备标准》,科学合理地编制配置预算,并按政府采购程序进行购置,预算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各单位国有资产占用情况。二是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存量资产的调控力度,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整合、共享、共用和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

(三)完善处置程序。一是制定资产处置办法,严格遵守资产处置规定,在发生资产处置时,按照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或备案。二是重大的资产处置,报区政府审批。三是严格限制行政事业资产对外投资、抵押、质押、留置等行为。

(四)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一是各街道、经贸、教育系统经营性资产,继续委托由街道、经贸局和教育局经营管理;其他经营性资产由区政府收回委托区资本运营服务公司统一管理。二是实行统一合同文本、统一租金计价方法;统一租金收支管理。三是各受托经营管理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保值增值指标的完成。

(五)加强文化资产管理。文化资产主要为接受捐赠或购置的字画、瓷器、家具等收藏或展示品。一是建档登记,估价入账,建立档案信息;二是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三是强化安全管理,特别是防火、防盗设施的配备;四是加强内控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安全规范管理。

(六)强化考核。完善考核奖励办法。一是增加经营性资产收益、保值增值等业绩的考核力度,形成资产管理、经营业绩相协调的考核体系。二是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提高积极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监督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并且高校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全国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很难去迅速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监管方面会出现许多问题,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产生了一定差距,阻碍了发展。据初步了解,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问题。高校在管理国有资产方面的认识有许多不足,重视性不够。普遍存在着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实物资金的管理,重钱轻物。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注重使用、忽视监管,注重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认识不清,认为资产在学校内,监管不严也没什么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有资产会出现闲置浪费、损毁、丢失的现象。对于国有资产管理过程的难度,许多高校认识不够。缺乏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虽然有的学校已经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工作思路却不够清晰,不能够正确结合当前市场的经济条件。

2.国有资产的权属问题。高校的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被高校使用和占有。产权分布上很难确定是经营性的还是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的经营运行过程中,高校只享有资产的占有权和使用权,而不具有最终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很多高校不能够明确权责,导致资金流转不及时。有些高校为了避免资金的亏空还专门设立一些校办产业来进行管理,但是由于高校资产的局限性,亏损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进一步影响学校的发展与建设。

3.管理制度问题。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管理体制的不完整、不明确会造成许多问题和分歧,资产的管理权、使用权等分属于不同的单位,使得相关负责人混乱。有的高校还没有专管员进行监督和管理,无法合理的运用高校的国有资产。在核算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有的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了账面价值与投入使用后的实际价值不符。这也容易让有些人弄虚作假,影响资产评估的真实客观性,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也被大大的降低。除此之外,高校的许多国有资产像土地、房屋、无形资产等被无条件的使用,所以无法产生经济效益。

4.国有资产家底不清,使用率低下问题。由于高校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也随之增多,来源的多元化和管理机制等问题,导致了许多资产出现了账实不符的情况。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高校容易出现夸大实验教学设备来满足上级要求,或者一些专用设备的重置、闲置的现象。清理清查工作没有很好的执行,在资产处置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执行程序和手续,或者是一些人为的原因造成资产的损坏丢失、档案资料的不完整等都能导致高校的国有资产混乱不清。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庞大的工作体系和全员的参与。针对目前的高校的现状,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去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建立科学的家产监管体制,从根本上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资产的安全。

1.增强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意识。在目前经济市场的影响下,高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国有资产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性,但是要提高所有员工和管理部门的重视,还是要转变大家的观念,提高认识。首先领导要能充分认识到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能有助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对工作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教育加强,在工作安排中把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划入重点落实的工作项目。此外还要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责任机制,从管理者入手,明确各部分的负责人和职责,来提高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效率。在必要时,高校可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使职工了解国有资产相关法规和政策,提高认识。只有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了,高校才能够顺利的进行相关工作,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

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认真执行管理制度,是决定管理工作成功的关键。制度建设是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从目前全国高校的情况看,资产监管部门人员配备较少,规模不大,要想加强管理,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国有资产的组织监管体系来扩大规模。建设组织体系的措施是在高校成立国有资产监管的委员会,成员由各个单位部门委任,这样既可以统一协调管理工作意见,还能提高监督质量降低成本。此外还要明确日常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职责,以便方便对相关责任人的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在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中,要建立一套相关的制度体系,像国有资产的登账、保管、检查和报告等都要严格遵照制度执行,保证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减少资产的流失。

3.定期进行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鉴于目前高校的国有资产情况,要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首先要摸清高校的家底,确实掌握高校的国有资产状况。为了准确掌握资产的情况,并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问题,高校可以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制定清查方案,明确高校各单位资产清查的范围,工作目标和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对盘亏或盘盈的资产找出原因,及时做出处理,实现账实相符,为高校日常工作,财务预算提供更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弄清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的价值总量,更有利于明确对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力,为更进一步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为高校加快建设、参与市场竞争活动、提升学校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国有资产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校一直在摸索资产管理的有效机制,不断改革。只有通过对现行高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减少资产的流失问题,不断推进高校的发展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大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调查研究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探索

以甘井子区为例,现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政府主体、(财政部门)统一要求、使用单位分级负责,国资管理人员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近年来,该区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特点:

(一)夯实基础

2001年成立了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挂牌在区财政局),国资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础单位实地调研、检查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根据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了《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审批工作制度》等10多项制度。

(二)管理日趋规范

强化资产配置、处置和使用管理,严格把控资产采购、处置等关键环节,不断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注重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产权管理、资产收入管理,具体措施:

1、创新管理配置

针对资产占用结构失衡、缺乏统一配置标准等情况,对全区行政单位资产配置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资产使用年限、成新率进行了细致分析,按照先难后易、先同后异的原则,制定了《甘井子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以增量调整存量结构,做到物尽其用;发挥政府采购预算对资产配置的约束作用,杜绝奢侈浪费;对无偿转让、出售、报废等资产,按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资产处置后残值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尚有使用价值的国有资产进行调剂,使资产发挥应有的最大价值。

2、加快信息建设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为2005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209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纳入电子化系统管理,对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重要资产进行电子卡片管理,按资产类别设置了总账和明细账,建立了完整的固定资产基础资料。2008年,与14个街道国有资产数据库实行联网工程,使区财政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达到213个,实现了全区国有资产动态数据联网。2014年,对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一步改造升级,在实现网上办公的基础上,力争与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动态及时传输等目标。

3、开展资产清查

定期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掌握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进一步梳理国有资产的保有数量、主要类型、资产质量等情况,理清资产的产权归属、资产经营和收益入帐情况,健全国有资产台账和数据库。要求各单位对占有、使用的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三)成效逐步显现

重视产权管理,强化收入管理。将闲置的土地房屋资产移交给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具体管理,解决闲置资产日常维护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其资产效益等问题,提高了闲置房屋资产使用效率;为更好防止行政事业单位随意变更其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产权,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对全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对规定金额以上的国有资产产权实行进场交易。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量资产家底有待进一步理清

有的单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固定资产的盘点规则和要求没有建立起来,存在重复记账、资产名称录入与实物不符、多项资产一笔记账等问题;部分报废、无使用价值的资产长期挂帐,没有及时办理报废等相关手续,资产处置手续交接或传递不及时和帐务处置不及时,造成资产统计不实。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规定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脱钩。

(二)国有资产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因有关制度不够完善,新的规章制度还未出台等客观原因制约,预算审批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尚没有统一配备标准的资产预算申请审批不严格,很多单位尤其是强势权力部门资产充足甚至闲置和浪费,加之尚未形成良好的调节机制,有富余资产的行政业单位不愿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需要资产的部门往往也不愿意使用调剂来的资产,而是更倾向于重新购置新资产。如此一来,从总体上降低了整个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国有资产绩效观念仍需进一步加强

国家拨付给行政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逐渐消耗或者磨损,国家不要求其偿还。行政事业单位从国家取得的国有资产的无偿性是催生行政事业单位“重预算申请、轻资产管理”思想的根源。换句话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认为是在“花国家的钱、办公家的事”。“管与不管、管好管坏”对于单位自身没有太大影响。因此,就造成了从财政部门到主管部门到其体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资产管理、绩效观念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的现状。

(四)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一般是由单位行政办公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兼任。这种以兼任形式存在的人员很难保证全身心的投入资产管理工作中,更难谈以专业的态度和水平管理单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重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受限。资产管理不被重视必然会助长现有资产兼职管理人员的应付心态。

三、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基本框架

财政部36号令第六条第七款要求各级管理机构要研究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本着将绩效理念贯穿到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原则,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这是确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全面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支撑。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共性特征设计共性指标,以资产管理的重点为依据,设计包括资产保障水平、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运行效率、资产管理与运行效果等四大指标在内的分级指标体系,再通过对各个单位上报的资产管理绩效信息,分析和判断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继而为未来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

(二)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制定并出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财政部“两令”是目前规范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级次的全国性规章。但是“两令”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级次相对较低。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首先制定并出台统一的全国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在 “两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改进相关内容,如对于产权管理问题,要从产权的登记、变更、平台建设、纠纷处理等多个方面加以规定。再如要增加对违规、违法管理国有资产等行为的责任规定,明确不同部门的相关法律责任,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同时,细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及绩效评价的具体制度。目标是实现与土地法、房地产管理法、政府采购法、合同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全面协调,还要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