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融资担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进出口融资担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进出口融资担保

进出口融资担保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贸易融资:融资创新方式

中小企业是指注册资金500万元以内,总资产20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自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约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CDP的60%,出口创汇占70%。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外贸型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原因

外贸型中小企业融资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依托国际结算,通过银行对参与进出口贸易的进出口商提供的信用或资金支持活动。据相关数据统计,国际贸易融资仅占我国外贸企业所使用的各种融资方式的20%,其中又以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甚微。外贸型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 实力弱、资信差

中小企业在企业规模、企业治理、财务信息透明度、管理水平方面跟大企业比都有很大差距。我国一些外贸型中小企业资信欠佳,财务状况不好、经营能力差、常常利用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国际结算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导致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长此以往,这些不良记录导致大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失去信心,影响其融资。

2 缺少选择进出口融资方式和条件的自

我国外贸型中小企业由于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企业要扩大规模必须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我国的债券融资也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业,所以中小外贸企业也无法利用债券进行融资,结果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赖于间接融资,而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率低、程序复杂等很多理由,使外贸型中小企业要获得贷款的难度不断加大,有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信贷总量中80%左有是投给大企业,另外在中小企业群体当中80%左有是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款的。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原因

1 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申请审批程序复杂,融资方式单一

由于银行往往忽视了进出口融资的自偿性特征,导致银行在办理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融资时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的动力。其次,银行在进出口融资工具方面缺乏创新,对中小企业开展的业务则更少,所能提供的进出口融资工具限于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货款、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最后,国内外的银行机构偏重于大中型企业的国际大宗批发业务的贸易融资业务,对金额较小的贸易融资不愿涉及。

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我国外贸型中小企业大多资产实力小,决策欠严谨,管理欠规范,而且贷款额小、时间急、频度高,这对商业银行来讲意味着高风险、高成本、低效益。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未能真正发挥功能,担保行业的管理水平不高,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还没有实现全面的专业化、正规化经营,致使银行存在大量坏账风险。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资金来源单一,缺乏资金补偿机制,缺乏专业队伍,同时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降低融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发展结构性贸易融资

根据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以下常规的途径进行拓宽融资渠道:股票市场筹资、组建风险投资基金、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链接、利用个人资本创办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而结构性贸易融资是一种综合性的、运用风险分散和资本市场的技术,其包含两个结构:资金结构和风险缓释结构。资金结构包含了融资方式、利率、还款方式等条件;风险缓释结构包括担保、抵押、保险、风险分摊等。结构性贸易融资注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可以提高中小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又顺应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发展结构性融资势在必行。

(二)建立新的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审查,从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收集中小企业产品、市场、进出口及资信情况等。应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

(三)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

为了了解掌握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增设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不同于大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广泛搜集企业各类信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综合全面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同时应建立银企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金融机构信息共享,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问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实行较好的监控。

(四)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培育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金融机构。在我国,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同进出口银行市场定位不清,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竞争大型、优质客户,使资金资源偏离中小企业。(2)创建良好的国际贸易融资环境。规范的贸易融资环境,清晰的银企关系正是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所缺乏的。(3)审贷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美国要求逐笔对贷款进行审查和决定,审查国外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资信情况。(4)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培养々业人才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外贸人才,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和自主培养的方式来解决国际贸易人才缺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丽霞,徐海俊,孟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

[2]徐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浅探[J].今日科苑,2008,(2).

[3]王晓春,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分析与对策[J].科技创新,2006,(3).

进出口融资担保范文2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贸易融资额大幅下降,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贸易融资缺口为100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则认为缺口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

贸易融资的缺乏导致国际贸易大幅滑坡,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我国也不例外。正是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出口复苏。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来源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1.1企业出口方面近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中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在中小城市很少,到2007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只有3729个,担保总额为5049亿元、受保企业为21.65万户。虽然中小企业出口信用担保机构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大多数分布在大中城市,中小城市很少。

1.2银行方面银行对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出口融资政策有所不同。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来看,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出口融资贷款利率高很多。另外,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还要支付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度和融资成本。与此同时,由于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及审批时间过长,迫使许多为求生存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渠道,而民间融资的高利贷性质几乎是众人皆知的。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报表不真实等问题,这种状况使得银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授信决策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使得银行在中小企业进出口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地退出市场。这也从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得整个融资结构的调整难以顺利推进。

2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问题

原材料和劳动成本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生存构成了威胁。而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也甚少惠及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大量倒闭或停产。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另有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因此总结目前中国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贸易融资方式过于单一,对象过于集中当今的国际贸易规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国际上所使用的的贸易融资方式日益加多,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逐步创新,开拓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品种少,且功能单一。

银行方面,目前各家银行办理的业务主要以基本形式为主。而比较复杂的,如保理和福费廷则相对比较少,甚至在有些地区尚未开展。

2.2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中小企业生存难,除了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缺乏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外,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是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缺口。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企业运转状况。资金短缺往往极大地限制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和设备升级、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拓展新市场和增加新经营项目。

3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现代信息技术的制约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管理就会显得更高效,便可以将银行相关的部门和分支行高效率、有机地联系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只能说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阶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从而缺少网络资源的共享,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这样就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2企业规模及内部因素制约在中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型企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且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进出口融资担保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一、引言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于2008年8月2日在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开幕式上说,由于受到企规模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其中,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白立忱说,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占68%,上缴税收占48%,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经济是否有活力,都与这个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中小企业是指注册资金500万元以内,总资产20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比大企业灵活主动,在融资的难度上却要大大高于大企业。

随着各银行新融资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工作力度的加大,贸易融资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同时,面对今年信贷紧缩的新形势,各家商业都把发展的目标瞄准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这样,如何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发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具有重要研究和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结算为依托、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进出口商选择的结算方式直接决定了贸易融资的种类和操作流程,通过结算环节的融资,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了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它不仅涉及到国内、国外两个贸易市场、涉及不同的法律规则及多方面复杂的环节,而且融合了与进出口环节紧密关联的银行和商业双重信用。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面临了更多的风险因素,因而面对更多的困难。

1、中小企业的内部原因。在我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旦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履约都是一种商业信用。为此,进出口企业双方的资信状况、经营能力、进出口货物的价格、质量、交货期限、市场行情和汇率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贸易是否顺利完成。在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和索赔,出现贸易风险。以机电设备进口项目为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技术支持,一旦出现进口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不能满足最终用户的技术要求的情况,则会面临最终用户拒绝付款的问题,导致风险贷款。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其中盈利性是根本目的,安全性是基本前提。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即不能发生亏损和短缺,这样,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欲的积极性不高。

2、银行体系原因。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行进行全面调查,缺乏和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

3、外部政策原因。进出口商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法律是否健全,贸易、外汇管制是否严格等因素对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为贸易融资涉及到不同国家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对象国出现政局不稳、外汇管制、制裁等因素,都可能使贸易合同难以履行,从而使银行的贸易融资蒙受风险。所以,忽略国家及政治风险,仍有可能造成风险贷款。

三、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策

1、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早、发展快,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支持本国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一般都坚持出口融资用于购买本国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商品。

2)审贷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美国要求逐笔对贷款进行审查和决定,审查国外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资信情况。

3)融资资金多元化。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西方国家出口融资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预算,此外,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2、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在政策的实行上要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其中可预测性是关键。对不讲信用的行为要严厉惩罚,让讲信用的人可以得到收益,这样讲信用才能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因此,企业要苦练“内功”,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

3、要增加资金供给方和借贷方之间的相互沟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来源于银行,因此,要让银行更多地了解自己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并按时付息还款,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中小企业还应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和银行审批贸易融资的条件、过程及审核的重点,不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情况,是很难有效利用银行贸易融资扩大中小企业的业务量的。相应地,银行也应根据目前外贸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开发与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贸易融资产品。

4、要改进我国贸易融资体制。银行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监管以及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民营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领域。要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并且应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以期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立法部门应该结合国际贸易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尽快建立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和中小企业则应认真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之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产品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标准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5、培养相关人才。首先银行、外贸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其次业务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6、发展银行融资风险较低的福费廷业务。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根据中小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需求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形式,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方面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国内信用证、政府采购封闭授信、票据衍生业务等也是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国际融资方式。[论-文-网]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EdwardGHinkelman.InternationalPaymen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3、张耀麟.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创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刻不容缓.[OB/CE]./chanjing/b/20080107/11194373907.shtml.

5、蔡粤屏.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07,(8).

进出口融资担保范文4

关键词:中国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 发展 挑战 对策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已成为许多国家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基本上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它们已经充分体会和认识到了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重要作用。我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起步较晚,从形式上看,我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完整,但实践中,其发挥的作用却远不及发达国家,存在很多不足,包括认识不充分、缺乏创新能力、业务范围不全面等。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减让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原则,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中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方式进行转变,寻求更易于被世界各国接受的政策工具,因此发展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具有其必要性。如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国际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经济合作;国内方面,经济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市场贸易形势趋于多样化。这些都对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一、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含义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一种,为本国进出口贸易与对外经济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性工具,它在政府的支持下,贯彻国家对外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目前,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信贷融资、信贷保险、信贷担保和对外援助等四个方面及其派生形式。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即市场机制不予选择或无力选择的领域,在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部分市场主体得不到充分的资金和应有的发展。此时,政府应通过政策性金融进行调整和选择,从而弥补商业性金融存在的市场缺口,这种补充实际上是进出口政策性金融适应商业性金融的结果。

发展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出口融资信贷等方式,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约束问题,消除其对风险和信用的顾虑,从而推进进出口增长。发展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具有引导资金的功能,使资金投放高风险或重点产业。同时,在贸易活动中往往会存在风险不确定性和概率较大的特点,商业保险不愿涉及此领域,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政策则弥补缺口。

二、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制。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我国先后成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1.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银行,其国际信用评级与国家评级一致。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金融服务承担一般商业银行不愿或无力承担的信贷风险,用优惠的信贷条件增强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以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并促进国家的经济贸易增长。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建立是中国外贸体制趋于健全的重要体现,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官方出口信用机构的诞生。近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在进出口信贷、贸易金融、投资贷款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2011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全年签约各类贷款4978.03亿元,发放贷款4787.42亿元,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2.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成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门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业务。2002年至2008年,中国信用保险公司累计支持的出口和投资的规模达1700多亿美元,为数千家企业提供了保险服务,数百个中长期项目提供了保险支持,还带动其他家银行出口融资3500多亿元人民币。另外,财政部已同意中国人保财险自2013年1月1日起试点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即保障信用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最长不超过2年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风险保障服务。

三、发达国家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现状

1.发达国家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不断发展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作为目前国际通行的进出口支持措施已有近百年历史,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先后成立了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加强,许多发达国家逐渐发现出口性金融政策的重要性。美国曾一度解散过进出口银行,但在后来又重新建立,随后还成立了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同样,日本成立了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是不可缺少的,发达国家纷纷对本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制进行了全面调整,使其逐步完善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可以得出发达国家对本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活动不仅支持力度大而成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发达国家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不断创新

发达国家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经营方式趋于灵活,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提升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和作用。一些发达国家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根据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积极进行运行模式的创新,如“混合贷款”和“网上信用评级”,其中“混合贷款”指的是在提供出口信贷时,把出口信贷业务与援助资金混合“捆绑”使用,在提供援助的同时拉动本国出口;“网上信用评级”是从政策性业务派生出来的网上信用评级业务,即按照商业条件提供网上信用评级服务,根据自身需要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并提供评级业务。此外,发达国家的进出口金融性政策还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专门的服务,如美国进出口银行设有“小企业项目”,将其超过10%的资金用于支持促进小企业的出口,为超过1100个小企业提供融资或信贷担保。

据统计,全球贸易额的12%-15%都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开放,发达国家更是把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放在重要的战略高度。现在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着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和创新活动,以提升这一政策工具的作用和重要性。这些情况都说明,一个国家越发达,其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就越重要,相应地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就越必要。

四、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面临的挑战

中国于2001年就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济的开放程度逐渐扩大,从而面临的外部竞争也更加激烈,这意味着中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时必须正视面临的挑战与不足。

1.对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的认识不足

中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起步较晚,对其性质、经济功能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人认为政策性金融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暂时产物,没有必要大力发展;还有人对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在实践中的作用缺乏认识,减缓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发展,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业务的供应与需求的均衡无法建立,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面对中小企业进口金融政策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我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完备,但实践中其发挥的作用却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机构。我国中小企业众多,尤其在外贸出口企业中90%为中小企业,而我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成立以来,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导致了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需要加快开发、中小企业等弱势企业群体,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业务品种单一、规模小,虽然我国政策性金融推出服务中小企业的业务,但是该种业务占比不大,与需求还相差甚远。

3.进出口政策性金融资金约束

从资本金实力来看,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时的注册资为3318亿元人民币,到1997年,其所有者权益达34189亿元人民币。到2000年,中国进出口银行财政又增加其资本到50亿元人民币,2005年再追加50亿美金,然而这个数额仍然与中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总量不相符。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占总资产比例较低,仍然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金成本相对较高,利息收益空间很小。加入WTO后,我国这种做法越来越受到来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限制。

4.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法律保障

我国的进出口政策性机构产生至今,尚未进行有关立法工作。目前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和运行的准则依然为《中国进出口银行章程》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章程》,法律体系为《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框架。但近几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经营范围等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迫切需要对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重新定位,并通过立法加以保障。

五、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对策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成长期相对较短,经营规模相对狭小,经验相对不足。为此,我国应从学习其他国家发展政策性金融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国情,从全局的角度重新审视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问题。

1.充分认识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无论社会还是政府的决策部门都应该认识到,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性银行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乏宣传,企业认知度不够。政策性金融业务由于其专门性使得很多业务不为企业所熟知,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企业对这些支持手段的利用。中国应充分重视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并加大其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项目收益于此机制。

2.提高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自身的适应环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应大力加强市场开发,不断丰富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推进其业务和功能的发展。同时,中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业务也应该逐步转型,增加其出口信贷保险的比重,逐步增加买方信贷业务的比重,这些业务对于促进中国的进出口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海应具备创新意识,加强服务于中小外贸企业,为其量身定做融资产品,推动金融创新;经营指导原则体现出灵活性,在保持政策性业务的性质,又注重商业性业务的收益。

3.完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

中国应该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相关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法规,以更好地完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制定独立的法律方式来规范和促进本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并经历过很多次的调整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中国作为一个进出口大国,进出口银行长期缺乏专门法律依据,这严重滞后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现实发展。因此,只有建立一部独立法律来规范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行为,才能确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完善,进一步保证中国经济贸易顺畅地发展。

4.扩大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较快,居民储蓄率较高,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步进入,资金供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所以,中国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通过逐步加大资本金比例,提供低成本的融资便利,给予税收优惠和建立准备金制度等措施。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融资渠道多样化,减少进出口银行的资金成本,实现融资渠道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白锌先,徐爱田,欧建雄.各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制比较践[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李刚.世界范围内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新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5).

[3]李政丹.制约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的障碍分析[J].上海金融,2008(6).

进出口融资担保范文5

一、船舶出口背景介绍

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属于技术、资金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三密”产业,对钢铁、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目前,世界造船业呈现中、日、韩“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从综合竞争来看,欧洲由于成本太高,其造船业已逐步衰退;日韩两国在造船技术上较之我国还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这种技术差距正逐渐缩小,而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日韩两国不可相比的。中船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船订单量更一举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

根据造船行业的惯例,船舶出口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合同生效、开工、上船台、下水和交船。造船款也是随着造船进度的推进分阶段支付。前四个阶段称之为货款预付期,占到总造价的30%-40%,一般为合同生效时预付5%、开工预付10%-15%、上船台预付5%、下水预付10%-15%。剩余60%-70%的船款一般有两种支付方式,一是交船后即期交付,另一种则是交船后船东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

船舶出口合同虽然是分阶段付款,但是对进出口双方的资金压力仍然很大。对于船东,在签订合同时支付5%的定金,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支出,10%-15%的启动资金则更是让船东面临巨大资金压力,交船之前完成30%-40%的资金支出则会严重影响船东的财务流动性。同时,船东还面临在预付船厂进度款后无法按期收船的风险;对于船厂,虽然可以得到定金和造船启动资金,但由于船舶建造早期资金投入量非常大,船厂通常在早期就开始垫付资金。而合同金额的60%-70%则是在交船后支付,长期占用了船厂的大量资金。如果船东恶意弃船或有意不接船,还将使船厂面临无法收回货款的风险。总体来看,进出口双方均面临融资需求和高昂的资金成本。

二、船舶出口结构性贸易融资需求分析

(一)船舶出口贸易融资案例

我国造船厂A公司与国外B公司签订了4艘75000吨散装船的船舶出口协议,该船舶出口合同总金额为8472万美元,造船期大概为两年。B公司预付20%定金即1694万美元,剩余80%即6778万美元在交船后8年内,每半年分期等额偿还。

按照出口协议,船厂需要垫付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造船资金,并且还要承担交船后8年的资金占压,因此船厂向进出口银行申请了出口卖方信贷融资。由于船舶出口符合国家的出口政策导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接受了船厂A的申请,在审查其资信状况并由船东提供所在国银行的担保作为付款保证后,向船厂A提供10年期总额为6778万美元的出口卖方信贷。

本文对该宗船舶出口设计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并就原融资方案、各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之间在风险和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分阶段融资需求分析

将船舶出口贸易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生产加工期、单据在途期和延期付款期,为便于更规范的分析船舶贸易融资需求,设计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

生产加工期:包括合同生效、开工、上船台和下水四个环节,在这一阶段船厂的融资需求是要垫付数额高达6778万美元的造船资金。

单据在途期和延期付款期:在本案例中指的是交船直至完全清偿船款的八年时间,船厂的融资需求是长达八年的资金占压和利息费用支出,以及远期收汇的汇率风险。

(三)融资工具的选择

1.基础贸易融资工具。它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每种基础贸易融资工具均只适用于特定的贸易流程,表1以装船日为融资时限的界限,从融资金额、融资期限、贸易商品性质、结算方式和金融机构有无追索权等方面,对各种贸易融资工具进行汇总和比较。在需要对整个贸易流程进行融资时,必须将不同的融资工具相以组合,形成一定的结构性,从而满足贸易商的不同要求。此外,由于不同的融资工具,其适用范围、风险程度、融资期限和融资金额均不尽相同,所以在组合的过程中,必须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风险缓释工具。国际上外资银行通常通过担保、保险、风险转移等方式来降低结构性贸易融资的风险。

2.船舶出口各阶段融资工具选择。在船舶贸易流程分阶段的基础上,对各种基础融资工具按照适用的贸易融资阶段进行分类。如表示适用于生产加工期融资的基础融资工具,(=1,…,7)。由于船舶出口符合国家的出口政策导向,船厂生产加工期可选用出口卖方信贷,获得造船所需的80%的资金。表示适用于单据在途期的基础融资工具,(=1,…,7);表示适用于延期付款期的基础融资工具,(=1,…,8)。在这一阶段,船厂可选择的基础融资工具有出口卖方信贷、出口买方信贷和福费廷。船舶出口融资需求及选用的基础融资工具见表2。

三、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设计得到船舶出口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有三种:

一是。即船厂申请10年期的出口卖方信贷,待船东清偿全部船款后,船厂于第十年末偿还出口信贷款项,本文案例中采用的正是这种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

其融资过程为:(1)船厂A与船东B达成出口意向;(2)船厂A向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出口卖方信贷;(3)船东B向进口方银行申请银行保函;(4)进口方银行将保函寄交中国进出口银行;(5)船厂A与船东B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6)中国进出口银行向船厂A提供信贷资金;(7)船厂A向船东B交船;(8)船东B向船厂A分期支付剩余船款;(9)船厂A向中国进出口银行分期偿还信贷资金。

虽然出口卖方信贷融资利率较低,但10年期的大额融资也会给船厂带来不小的利息负担,同时还存在远期收汇的政治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另一方面,从进出口银行的角度来看,长期占压出口信贷资金。

二是。即用2年期的出口卖方信贷解决船厂造船期间的资金融通,用出口买方信贷来支持交船后船东延期付款的需要。

其融资过程为:(1)船厂A与船东B达成出口意向;(2)船厂A向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出口卖方信贷;(3)船东B向进口方银行申请银行保函;(4)船厂A与船东B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5)中国进出口银行向船厂A提供卖方信贷资金;(6)中国进出口银行与进口方银行签订买方信贷协议;(7)船厂A向船东B交船;(8)船东B向船厂A支付剩余船款;(9)船厂A向中国进出口银行偿还出口卖方信贷借款;(10)进口方银行向中国进出口银行分期偿还买方信贷资金。

在此方案下,船厂只需承担2年出口信贷的利息支出,同时在交船后即期收汇,防范了汇率和利率等风险。虽然该方案中出口卖方信贷期限缩短为两年,但由于进出口银行为进口商提供了出口买方信贷,占用的依然是我国的出口信贷资金,因此与第一种方案中占用的出口卖方信贷期限是一致的。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船东申请出口买方信贷对其本身的信用资质或担保手段有较高的要求,并且船东要承担延期付款的8年期出口买方信贷利息费用,如果船东不愿积极配合,就很难实现这种方案。

三是。即用2年期的出口卖方信贷解决船厂造船期间的资金融通,在交船后,船厂以经进口方银行承兑或保付签字的相关单据向包买商寻求贴现,取得剩余船款并优先偿还出口信贷款项。其融资过程为:(1)船厂A与船东B达成出口意向;(2)船厂A向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出口卖方信贷;(3)船东B向进口方银行申请银行保函;(4)进口方银行将保函寄交中国进出口银行;(5)船厂A与船东B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6)中国进出口银行向船厂A提供信贷资金;(7)船厂A向船东B交船;(8)船厂A向包买商申请福费廷融资;(9)包买商向船厂A无追索权贴现;(10)船厂A向中国进出口银行偿还信贷资金;(11)船东B向包买商分期支付船款。

与第二种方案相同的是,船厂只需承担2年出口信贷的利息支出,在交船后通过福费廷融资即期收汇,将汇率和利率等风险转嫁给了包买商。相比较于前两种方案,该方案下只占用了两年的出口信贷资金,加快了出口信贷资金的回笼,有利于缓解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资金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相比较于出口信贷,福费廷的融资成本较高。但考虑到,出口商减少了第一种方案下8年的利息支出,同时又规避了远期收汇的各种风险,这种方案对出口商是比较有利的。

总之,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案均优于第一种方案,如果船东能够积极配合,申请出口买方信贷,这将是一种对船厂有利的融资方案。如果船东成交条件苛刻或不愿意配合,则第三种方案是比较适合船厂的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不同条件下最适合的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会有所差异,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结构性贸易融资“量体裁衣”的设计特点。

参考文献:

[1]佟志广.结构贸易融资[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王志强,石林.发展商业银行大宗商品结构贸易融资业务探析[J].福建金融,2009,(7).

[3]程军.结构性融资产品一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J].中国外汇管理,2005,(7).

进出口融资担保范文6

扩大覆盖范围

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2009年,中国信保推出了中小企业综合保单(2.0版)、银行保单和福费廷保单等新产品;实施了更加贴近市场的大型生产企业简约承保、外贸业务承保等新模式。在博茨瓦纳电站扩容项目、印尼一揽子电站项目中,开创了公司与国际多边机构合作便利融资新模式,获得业界高度评价。在船舶融资项目方面,实现了公司与中外资银行的成功合作,开辟了信贷融资新渠道。在资源配置和网络布局方面,充实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展业、承保、理赔、追偿力量,组建了6个跨部门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项目团队;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海南等地设立了“840办公室”。在政府合作和渠道开发方面,全年与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签署合作协议76份。加强银行合作,合作银行达到121家,其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43家。与全国工商联、商务部直属的6大进出口商会以及多家行业协会密切合作,推动会员企业投保取得实质性进展。

发挥政策性作用

2009年,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18.6%,比2008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辽宁、重庆、陕西、湖北、贵州、河南、北京、安徽、云南、天津、黑龙江等省市超过20%。公司客户数量是2008年的1.6倍,其中83.8%为中小企业,对央企集团的覆盖面达到49.6%。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显著扩大。

对于重点行业、新兴市场出口的支持在2009年取得了新进展。全年支持机电产品出口512亿美元,增长171.2%,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0.1亿美元,增长223.6%,支持纺织品出口127.1亿美元,增长160.9%;支持轻工产品出口73.9亿美元,增长159%。支持企业向非洲、拉美、中东欧等新兴市场出口491.5亿美元,增长114.1%。

针对企业“有单不敢接”的问题,中国信保在深入分析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满足买家延长授信期限的要求,通过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全年承保账期30天以上的业务增长144.9%,其中90天以上的业务增长182.8%。成为了企业抢订单、保市场的有力支持。

而针对企业“有单无力接”的问题,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便利企业贸易融资,支持企业获得融资超过1600亿元。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项下,支持领域包括电力、电信、铁路、船舶、矿冶等10多个行业,涉及对31个国家的出口.极大地提振了出口企业和银行的信心,实现了政府以保险带融资、以融资带出口、以出口促增长、保就业的目标。

此外,中国信保还积极发挥经济补偿作用,共累计向出口企业支付赔款4.9亿美元,实现追偿收入7876.5万美元;向企业提供买家资信分析报告近22万份,充分发挥了支持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