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级会计成本核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级会计成本核算范文1
【关键词】高等学校成本核算 会计前提
教育成本核算就是对教育费用的发生进行审核与控制,核算其发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教育费用核算程序和方法,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与分配,最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核算过程。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又称为假设,是指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计人员对某种情况按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做出的合理推断或人为规定。学校属于典型的事业单位,应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作为会计核算的前提。
一、会计主体
在组织教育成本核算时,会计主体的确定是核算的出发点。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来源;
b.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
c.实行独立的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总则第四条中明确指出了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确定了会计主体也就为会计人员成本核算工作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只为特定的主体进行核算工作。
目前高校成本核算选择学校一级进行核算,以学校作为会计主体便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通过以学校为会计主体的成本核算构架,不仅可以将一个学年会计期间的成本核算成果用于满足学校内部管理信息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外部资金供应者对资源配置效益性要求的信息需求。同时,为政府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审批收费标准、确定招生计划提供必须的参考信息。
二、持续经营
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既然不会破产和清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产就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换,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经营成果就会不断形成,这样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持续存在和发展下去,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定的意义,在于解决了会计主体的资产评价和费用分摊等会计计量的实际问题。它为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也是一致性、可比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依托。持续经营对于会计核算十分重要,它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条件,才能够以历史成本作为企业资产的计价基础,才能够认为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价值才能够按照使用年限的长短以折旧的方式分期转为费用。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不存在了,那么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也相应地会丧失其存在的基础,所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必须以持续经营作为前提条件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总则中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教育成本核算同样也必须遵循持续经营假定,否则核算出的教育成本就不准确,按学年核算教育成本的许多账务处理,如固定资产折旧,跨期费用的预提、待摊就失去了基础。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亦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会计主体的整个持续运作过程划分为间隔的若干时期,以便定期进行核算和报告。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持续经营的客观条件。对于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来说,既然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不会面临破产停业清算,那么为了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向有关各方提供信息,需要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八条规定,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总则第六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止日期采用公历日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二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高等学校学生培养的学制随着教育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如专科3年,本科4年或5年,硕士生3年、2.5年或2年,博士生3年,可以看出教育成本核算期间不能与学年相同。而从制度上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应当以会计年度为成本核算期间,但是由于学生的入学与毕业时间,每年开学与放假时间均与公历年度不一致。笔者认为应该尽早变革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情况。货币计量是任何会计记录的基础,教育成本核算自然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但货币计量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为条件的。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以数量的形式反映会计实体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现实经济社会中,币值变动时有发生,例如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教育成本核算就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教育成本的可比性受到影响,需要用物价指数,最好是教育物价指数进行调整,才能进行有实际意义的比较,才能发挥教育成本信息考核、控制、预测、决策的作用。二是按历史成本原则核算出的教育成本,但不能完全补偿真实的资源耗费,主要是固定资产的耗费。因为在通货膨胀时期,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一般大于其原始价值,按原始价值提取折旧费,重置时就会在使用价值上减少固定资产的数量。在以教育成本为基础确定学费、教育拨款时,应考虑以重置价值矫正历史成本计量的不足。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总则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核算。所以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也应当以人民币为计量基础。
综上所述,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cost of higher education us,straight talk about college cost and prices,/catalog/oxstalk.aspx.
初级会计成本核算范文2
一、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对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建筑行业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逐步实施了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以及招标投标制度。其中,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法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工程监理制大大降低了以损害业主的利益来降低施工成本的可能性;招标投标制建立了竞争机制,严格规范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承发包行为。在这样的建筑市场环境下,加强施工成本核算成为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可通过工程成本核算,获取有关工程项目的管理信息。正如美国的会计学教授库珀与斯拉莫特所言:“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 ”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我国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市场环境而言,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的成本核算等基本制度还不够完善,实际运用中显得捉襟见肘。不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导致建筑企业的实际成本开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需核算成本的项目确定问题。一般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应当正确设置具体的成本项目,但调查显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容易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以建筑企业施工中的直接人工费项目为例,建筑企业施工中的直接人工费项目主要包括直接进行建筑施工的工人工资以及运输工人的工资等,一般不包括采购员、机械操作员以及搬运和装卸员的工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往往将他们的工资也列入直接人工费项目之下。
第三,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中的程序问题。根据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合同准则办事,并在施工会计期末对合同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成本核算,从而使成本核算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这种只是流于形式的成本核算程序,根本无法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三、关于解决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根本解决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思想重视,转变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观念。首先,针对我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成本核算问题,应该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而言,要重视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尤其是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从事前、事中及事后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全面的控制,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其次,要转变传统观念,认真贯彻和落实“预算管理为前提,会计核算为基础,资金管理为中心,成本控制为重点”的现代项目管理精神,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只有始终使预算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和会计核算同步,才能实现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法规与管理标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我国当前建设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法规,统一会计财务管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还应当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不能使成本核算制度仅仅流于形式。通过完善具体操作步骤,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3.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与技术交流。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是根本。因此,应当对会计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以及定期的专业培训,从而使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成本核算人员对施工工艺流程有更加详尽的认识。在日常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还要定期组织他们对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在理论与实践不断碰撞的基础上,探寻最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通过这些形式,加强会计工作人员对财务核算工作的正确认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最终为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
初级会计成本核算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
一、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当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结构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课程设置遵循本科模式,专业技能训练少,缺乏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目前的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中,课程设置普遍遵循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校内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校外毕业顶岗实习”的规律。其中,校内专业实训的课程仅仅包括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个别学校会在基础会计之后再增加一个“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校外毕业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极低,所以当学生拿到毕业证找到一份手工会计或电算化会计工作时,适应期较长,单位满意度低,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改革,必须突破传统的“本科模式”,增加校内技能训练课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二)专业扩展课的设置必修多,选修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要及就业市场的变化,灵活性差
在上述的会计专业课之外,大部分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依旧开设 “统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证券投资”等必修扩展课程,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会计相关的就业岗位在增加,“纳税筹划、办公自动化、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可能对学生将来就业更有帮助。怎么办?再增加必修课吗?将来还会出现更多的与会计相关的就业岗位,与此相关的课程也要设为必修课吗?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还实行的是三年制,将来可能全部改为二年制,课时够吗?所以将专业扩展课全部设置为选修课是课程改革的方向。目前,许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也都开设有选修课,但其选修的内容主要是“文学欣赏、公共关系、普通话、书法”等课程。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就全国来看,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而所有的会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课程,但都是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通常一周六节课,个别学校一周四节,一个学期上完。学院硬件条件好的院校,周六的课时里面,四节上机,二节理论;硬件条件不好的院校,二节上机,四节理论。实际上初级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很多,一个学期周六的课时学生根本学不完,很多学校的教师只教了学生“总账”系统,个别院校最多再增加个“职工薪酬”系统或“固定资产”系统,而还有“往来账”系统、“供应链”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均没讲授。其中“供应链”系统包含内容很多,而这些内容在企业应用非常广泛。另外,中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设也势在必行,但几乎没有一个学校开设了该课程,社会上这方面的考证过关率非常低。
(四)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脱节
学校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没有紧跟职业与就业岗位要求而动,造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造成学生考证过关率低,对口就业困难。会计证是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砖。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会计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的考试。而许多院校没有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的课程。中级会计电算化证也没有对应开设课程。另外,各院校之所以开设一些专业扩展课,也是从学生个性出发,方便学生更好的就业,但课程设置并没有与学生考证结合起来。
(五)课程评价方法以知识把握为主,能力突出不够,且评价方法单一,学生就业没有纳入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但多年以来,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仍实行一张理论试卷定成绩,只关注结果不考虑过程,只注重理论不注重能力的单一课程评价方法。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就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能力、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学校课程设置及教学质量。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都普遍没有把学生就业纳入课程评价体系。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不同人才规格的需求。因此,深化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
二、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特征
尽管高职高专课程与中职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在性质功能以及总体框架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教育性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存在差异,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具有区别于普通教育课程、中职课程的本质特征。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一)课程目标的高职定向性
课程目标最集中和具体地反映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在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会计电算化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要体现其“高、职”的特性,应明确地导向培养对象较强、较高、较多的就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而且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其“高、职”方向,从而使人才培养规格适应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内容的适应性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会计方面的技能型、实用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内容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适应学生个体的需求。当今世界,新的业务层出不穷,会计的职能、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之中,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必须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来开发课程,不断吸收会计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的实践性
高职高专不同于普通教育,也不同于中职教育。它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技能,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工作中所依赖的知识大部分是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只有转化为实践知识后,才可能被应用到行动中去,因而把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就成为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内在要求。所以,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是以实践知识为主的课程,实践性是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显著特征。
(四)课程实施的个性化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别较大,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地区,各校的教学实际也存在着一定差异,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难以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实施需求。因此,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课程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五)课程范围的广域化及内容组织的模块化
当今社会,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就业流动率逐渐增高,劳动力市场变化莫测,这些趋势要求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尽可能拓宽课程内容的范围,以提高劳动力的就业适应能力。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要不仅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
课程模块化是高职高专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MES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等在课程开发中都显示了这一点。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也采用模块化结构。
三、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一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需求,二是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要。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应设置分散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二种形式。
1.分散实践课程。分散实践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的分块实训和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的分块实训包括:基础会计中针对原始凭证的实训、针对记账凭证的实训、针对日记账的实训、针对明细账的实训、针对总账的实训、针对资产负债表的实训、针对利润表的实训、针对现金流量表的实训等;财务会计中针对存货核算的实训、针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实训、针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实训等;成本会计中针对品种法的实训、针对分批法的实训、针对分步法的实训等;初级会计电算化中针对工资子系统的实训、针对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实训、针对总账子系统的实训等。这些实训都应安排在各自理论内容之后,需要老师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体现,并配有相应的实训教材。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则是另一种分散实训,包括出纳工作实习、成本核算实习、固定资产核算实习、往来款项核算实习、存货核算实习等。
2.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会计基本流程实训,复杂业务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会计基本流程实训包括手工会计流程实训和电算化会计流程实训。手工会计流程实训是在基础会计课程之后进行的基础会计综合实训,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经过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最后编制基本业务的会计报表。该实训应安排在基础会计课程学完之后进行。电算化会计流程实训从建立账套开始,经过账务初始、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该实训应安排在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学完之后。复杂业务综合实训,是在财务会计课程学完之后,模仿企业的会计环境设立各会计岗位,针对财务会计课程的复杂业务对学生进行实训,定时轮岗。专业综合实训是在学生学完所有理论课程之后,到单位社会实践之前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阅兵大检验,主要由学生来做,实训内容应涵盖所有会计课程,实训教材应专门编写。
(二)课程体系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模块化课程模式不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开设应分为模块: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模块、选修课模块、毕业论文(设计)模块、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模块、顶岗实习模块。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业务不断涌现。本着“科学合理、注重实用、优化调整”的原则,根据学生就业需要,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设置进行经常性修订,增加必须的专业选修课,同时设置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现专业课程的时尚潮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内容,开设中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和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对技能性课程尽可能实行项目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体现技能的针对性、实用性、完整性。对专业基础课程本着“面宽”的特点,扩大学生的思想视野,拓展能力范围。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动向,适时调整好专业课程设置,实现课程设置的动态化。
(三)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应进行以下衔接:
(四) 建立合理有效的多元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合理有效的多元课程评价体系是开展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同时也体现了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向。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多元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标准多元化。课程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用人单位、行业组织、专家委员会等。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检验课程的有效性,用人单位的评价检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情况,社会评价检验学生的社会适应度,行业评价检验学生的职业适应度,同行专家评价是从教育、心理角度检验课程的科学性。课程评价应采用符合能力本位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形成以口头与书面问答、技能测试、课程实践作业、社会实践、实习报告、向学生问卷调查、向企业问卷调查、访谈等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表现在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要尽可能地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并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丁锡民. 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
[2] 侯丽平.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会计之友,2007(10)中.
初级会计成本核算范文4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现状;建议
Realiti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dit informatization
Abstract: 21st century is an er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Following the productive automation,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of e-commerce in trade, network accounting software , and the persification of means of payment,the audit informatization becomes a necessary trend in the 21st century.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udit informatization a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the auditors,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then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dit informatization are given.
Key words:Audit informatization, realities, suggestions .
本文所探讨的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的网络信系统的合规性以及利用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一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1适应审计环境变化的必要
1998年全球的网上销售额达到430亿美元,据世贸组织测定2000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达2003年销售额将达到15000亿美元,是1998年的34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迅猛,使企业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确认客户订购,安排生产计划,控制采购计划,进行账务处理都由系统自动完成,经营管理走向网络化与自动化(如BPG管理模式,虚拟的网络公司)。电子商务与网络经营使企业的经营观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交易授权等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交易中的支付方式也开始转向电子化。就工作而言,也开始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向电算华会计。我国自1999年4月起开始和采用“会计信息化”这一新概念。(《财经报》1999年月8日)。
我国组建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推动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已经或正在建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金桥工程、金税工程、金卫工程、金文工程等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这些年也发展迅速。
所有这些巨大的变化使得审计工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的审计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工作一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开展网络审计,实施审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必然。
2迎接加入WTO的需要
国际审计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审计事务所,在网络审计方发面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如AICPA和CICA在1997年开始提供电子交易网站的审计——Web认证,香港会计师公会在去年年底成功与两会签订了网誉认证授权发牌人合约,在港推出“网誉认证”服务。
自l994年中国开始对外开放注册会计师,财政部又了允许境外非执业会员成为中国执业注册会计师的规定。另外,从l993年开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参加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对外开放谈判的政府代表团,参与了WTO服务贸易市场的谈判,并在1998年的谈判中作如下承诺:允许中外合作所的形式保持至20l0年;允许中外合作所、国际成员所在中国境内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中国政府不再对中外合作所的中外双方控股比例进行限制,而是由事务所自己协商决定;允许涉外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中外方人员;支持涉外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际惯例管理事务所。
现今国际上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均在中国设立了分所。他们十分重视审计信息化。安达信咨询公司的首席业务负责人Joe.W.Forehand在1999年11月接受采访时说,他打算把电子商务纳入公司的部分主要业务,将在今后5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网络业务。这标志着安达信咨询公司可能成为从事网络业务的最大公司之一。普化永道、安永会计公司为网络事业而不惜裁员。1999年普华永道会计公司辞去了200名咨询人员、1000名行政人员,将节约的开支用于增加电子商务的计划。作为全球第三大会计及咨询公司的永安公司为了转向电子商务,于2000年初也裁减了近400名咨询人员。2000年4月,美国毕马威咨询公司同意成为SAP公司的my.SAP.com网络伙伴的一员,该网络由20个分公司组成,共同帮助开发和销售my.SAP.com公司的产品。SAP公司的业务主要是销售企业软件和提供资源计划服务。毕马威咨询公司此举是通过和其他公司的资源互补来加强自身的网络能力。为了迎接加入WTO,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迅速的由传统的手工审计转入网络审计。
二国内网络审计的应用现状
一个网络审计系统由三个重要的方面构成:硬件基础、软件基础、管理及操作系统的人员。要实现审计信息化,则必须三方面均达到网络审计的要求。因此我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网络审计的现状。
1.硬件条件
财政部1994年5月4日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其中关于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帐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
据中新社消息,国家经贸委获悉将从明年开始,对国有大公司强制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以解决目前企业管理中资金散乱、信息失真、监督乏力等,并试图与国际企业通行标准接轨。
从这两则信息可以说明,在我国管理较好的大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应该具备了较好的硬件条件,但是从总体上而言,电算化的硬件条件仍不太高,要实现所有企业电算化以及非企业财务部门电算化则有更大的差距,更别说网络化了。另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审计,必须达到全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支护方式,财务数据生成等的电子化,则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2.软件条件
(1)网络财务软件及应用
2000年我国主要的财务软及生产商:如北京用友,安易,山东浪潮通用,成都金算盘,深圳金蝶等公司的财务软件来看,大多数具有一定的远程数据处理与传输的功能,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财务软件。由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中国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企业纷纷“触网”,从产品、服务、运营等方面全面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转型。中国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撑起中国软件业的一方天地,郭新平(北京用友总经理))。但是这些网络财务软件的推出时间大都在1999-2000年之间,所以在社会中使用的面还不太大,同时这些网络财务软件覆盖的核算领域还不太广。总体上而言我国的会计电化软件还是比较理想的,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也不太大。但是要达到审计信息化所要求的网络财务软件的水平,由于我国网络发展相对于国际先经水平的落后,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关于财务软件的设计,评审等方面的法规如《财务软技术据接口标准98001》等均着眼于财务软件本身。财务软件在设计时大多没有考虑专用的审计软件接口,使得在财务软件中嵌入适时跟踪监控的审计程序难以实现,使审计人员采集数据出现一定困难。少量的财务软件虽有数据转化功能,也只是对于会计账簿的格式进行了简单的转化。财务软件的编译采用多种计算机高级语言,如Access、VB、VC、PowerPoint等,但由于软件的编译过程没有规范的程序,导致财务软件的库结构和科目代码等至今没有统一的准则。这种现状对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极为不利。计算机审计软件要发展,不能专为一种财务软件而开发,财务软件的编译结构不一样,必然导致计算机审计软件的编译过程过于庞大或者对于部分财务软件的不适用。所以必须像规定会计准则一样,规定财务软件的基础结构,使计算机审计能得以顺利地发展。
总之,虽然我国的网络财务软件较国际先经水平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推出较晚,目前使用面还不广。同时网络财务软件的设计没有考虑审计软件设计的需要,使得审计软件的数据收集以及其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制约。
(2)审计软件
从1990年11月山西省审计局开发的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软件成为第一个通过审计署鉴定的审计软件至今,已有十多个审计软件通过了审计署组织的鉴定,并在全国推广使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审计法规管理系统②审计抽样软件③表格法审计软件,该类软件能完成审计表格及有关参数的增、删、改维护,能输入审计表格中要抄录的数据,能计算并填入审计表格中由计算得到的数据,能按预定的格式打印输出审计表格。④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软件,⑤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如由北京通审软件公司开发的2000通审软件⑥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该类程序是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审计任务。例如,公路费审计程序、工会经费审计程序、材料成本差异审计程序等。
《审计署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2001-3-28)中提出了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对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系统实施有效监督的审计信息化系统,改变目前审计手工作业的现状,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遏制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实现这一目标,审计署要加快软件开发,开发一套比较有效、实用的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操作实施、审计结果汇总和审计文书管理软件;建立审计数据中心,为审计提供数据和法规方面的支持,逐步与政府其他部分专用网实现网络互联、数据共享,并利用数据中心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选择、比较,决断重大审计事项。
《审计署2001年审计技术基础建设工作计划》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要点如下:
①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项目工作
②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应用工作
③制定计算机审计软件的评审标准。
④组织计算机审计软件评审鉴定工作。
⑤抓好成熟辅助审计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
⑥继续抓好去年已立项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完善工作。
⑦继续抓好有关软件的维护工作。
⑧根据2001年中国银行审计的需要,今年署里重点研制开发中国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
从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的审计软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审计署也已经高度重视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信息化,制定出了相应的计划。并正在积极的推行现有审计软件的应用推广。但是我国现有的审计软件大都处于满足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还没有适用于网络审计的审计软件。
3.审计人员
审计署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2001-3-28)中指出全国审计系统已有2万多人具备机初级水平,占审计人员的25%;在审计业务、公文管理、办公自动化方面运用计算机的水平都有较大提高。计划加强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全国培训800名审计信息化骨干,提高他们在审计工作中解决实际的能力,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广泛运用;重点培养200名审计信息化专家,进行IT审计师专家水平培训。
但是在注册师的行业,由于我国CPA的市场化建设及推行较晚,现行的CPA的素质较低。同时在CPA的中也没有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的CPA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很低。CPA的审计工作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审计。计算机仅仅用作文字处理或者基本不用。
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政府审计的计算机审计的水平高于CPA的计算机审计的水平。但是政府审计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进入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但是仍然处于其初级阶段。而CPA的计算机水平仅仅处于绕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仅仅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还没有开始,最多有极少数的CPA进入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
三规划与建议
为什么我国的审计化会落后于整个的信息化的步伐了,我认为这与整个行业对这一工作的重视不够有极大的关系。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在行业内大力宣传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急需解决的问题有:
1.提高会计、审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改革审计专业教学中关于计算机审计方面的课程设置:(1)提高重要的常用软件如EXCEL水平,不能只停留在初级会用作计算的阶段。(2)开设适当难度的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3)开设高级程序语言课程(要随财务软件所用的语言同步调整)
2.集中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由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开发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审计软件。
(二)普华永道、安达信、毕马威这些国际知名的会计公司均不惜采取化巨资以及裁减人员的非常措施推动这一工作。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没有能自发的重视网络审计的工作。我认为这是由于我国审计质量不高,行业竞争不公平、以及能实施网络审计的人才奇缺,使得网络审计的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的优势在我国社会审计中并不明显。因此必须加大行业监管的力度,促使会计师事务所重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工作,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
(三)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这三种审计本身有着不同的作用与实施环境。应该针对其不同地环境分别予以,同时又要做好他们之间的衔接工作。
1.内部审计:相对而言,其实施的条件仅限于某一个的,实施的条件要容易些。
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的财务软件公司各自使用的程序语言不一样,但是根据各自的财务软件编制设计的审计软件则必然很好能较好的解决审计软件与网络财务软件间的衔接问题,而且其开发成本较低些。同时也能为同用于各种财务软件的通用的财务审计软件的实际积累经验。
2.政府审计:审计署十分重视审计的信息化,制定了审计信息化规划。并且派人到国
外先进经验。先后开发出了一些审计软件,并正在积极的进行推广。可以认为,
我国的政府审计的信息化走在了其他审计的前面
3.社会审计:应该还处于手工阶段。我认为为了迅速的提高我国的网络审计的水平。
我国的相关的相关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国内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在
这方面早做规划:
(1)可以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设立审计信息化部,积极的进行宣传,使各成元所深入认识到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的重要性。由该部推进各成员所尽快进入穿过计算机的审计。促进各成员所制定相应的规划。
(2)改革CPA的考试。考虑到当今电算化会计的迅猛推进,被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全部存于同张软盘,而且由于无纸凭证的出现,为失真会计信息的出现增加了另外一些途径。倘若注册会计师不懂计算机知识,在计算机面前一筹莫展,是无法对财务信息进行鉴证的。因此,CPA考试中增加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势在必行。
(3)修改审计法规中关于对审计人员的后续和考核的内容。强行要求现有的审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以及网络方面的知识。
(四)如何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实现
由于实施内部审计的软、硬件条件仅仅针对各个企业,因此使得内部审计实现的难度较小。而且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提前实现,可以为整个审计信息化积累大量的宝贵经验,推动整个社会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内部审计的信息化:
1.有审计署或者内部审计委员会做出规定:以实现了全面的会计电算化以及国家863计划CIMS工程示范企业中制定出时间表,强制推行全方位的计算机审计。从而促使企业自行开发审计软件,也必然推动财务软件公司对审计软件的开发。
2.尽快以《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为基础,研究出更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以及所要求的技术:
(1)会计电算化的组织、管理、操作以及软件控制。
(2)系统安全控制(研究计算机审计中关于安全方面的审计与计算机专家关于安全方面的工作内容的区别)
(3)日常工作中软件应用的控制
3.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培训。如:数据模拟检测法、整体检测法、程序编码控制法、受控再处理法、平行模拟法、嵌入审计程序法、程序追踪法。
1.《关于大力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财政部1994年5月4日
2.《审计署2001年审计技术基础建设工作计划》(摘要)(2001-3-20)审计署办公厅
3.《审计署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2001-3-28)审计署办公厅
4.周舟洪,会计电算化企业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审计报
6.李庆,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7
7.张金城,巧学计算机审计,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7
8.汤云为、单喆敏,网上鉴正业务—注册会计师为商务的健康发展所提供的服
务,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5
9.朱建国,会计教育,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8
10.王景新,最新财会电算化(上、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5